公共经济学串讲上

公共经济学串讲上
公共经济学串讲上

1.经济学的本质:它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非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效率”指最有效的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2“政府必须做什么”是公共经济学试图解答的主要问题。

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生产“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通常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描述性的实证方法;二是包含价值判断的规范方法。这两种方法代表了经济学中的两种研究路径的分野,即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4公共经济学又称“政府经济学“或者”公关部门经济学“。无论哪个名称,它都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5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非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6效率:指最有效的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7“稀缺性”和“效率”的关系:(1)人们如此看重效率,力图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种种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2)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人们对效率的要求。

8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

9.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稀缺性和效率。

10选择:由于现实世界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必须做出判断和决策。

11.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动的科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时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12.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存在着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公共经济学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13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生产什么?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2)如何生产?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来生产?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效率性。(3)为谁生产?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可能对之深恶痛觉。那究竟应该为谁生产?(4)如何做出决策?在竞争性德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关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

14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四个阶段:(1)描述公共部门从事的活动:(按照料诺里等地归纳,政府开展的活动可以分为管制,定价,提供物品这三种类型。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归纳,则可分为四类:生产产品及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及服务;收入再分配。)(2)分析并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估可选择的政策。(4)解释政治程序。

15研究公关部门的经济问题有两种不同方法:一是描述性的实证方法;二是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前一种研究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是什么”,而后一种研究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应该是什么”。

1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都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17实证,规范两种研究方法在目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研究步骤上却是十分相识。第一,不管采取何种研究方法,研究者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第二,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从收支的角度来看,政府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预算,支出与税收;第三,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这种评估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否合理?采用的政策手段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目标?

18公共经济学始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是新旧公共经济学的一个分水岭,七关键区别在于两者对伦理规范部分的研究。

19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公共经济学经历了两次重大革命。詹姆斯米歇尔和威廉维克里两位学者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21证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分析方法。“是怎样?”

22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想解释这个世界。

23范方法: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政策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应该怎样?“

24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而提出建议。

25证性的表述,我们总能够通过分析证据或经验例证来判断它是否正确。

26范性的表述,由于它涉及到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很肯能根本无所谓对或错,从而也就不可能仅仅通过经济分析来做判断。

27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作出评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这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28府行为和政策分析的不完全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存在某些困难,对政府行为的分析与政府政策的研究不可能是完全的。这是因为:(1)由于经济学家无法把握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经济学家们无法描述政府行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2)由于经济学家们对经济行为的机制有部同的理解,从而使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致采用同样研究方法的人完全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分析结果(3)由于经济学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于一项政策的优势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这种情况在规范性研究中尤为明显。

29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1)研究者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2)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3)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地评估。

30统财产学:传统财产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

31廉配第对国家经费的划分,将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1)军费(2)管院俸禄与司法费用(3)宗教教务经费(4)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5)孤儿抚养费及无业人员生活救济费(6)修桥铺路及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32斯密对财政问题的关注:斯密指出政府的职能,还分析了政府的收入来源,征税原则,以及通过发行公债来筹备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斯密的《国富论》使财政学理论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33经济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关系:公共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扩充与发展。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除包括传统财政学的研究范围,还包括一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二是关于政府的选择和决策。

34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府部门研究中去得一门科学。

35共利益模式: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政府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政府会理所当然的推行慈善性政策。

36选择理论对传统“公共利益模式”的质疑: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人无论在公共领域内还是公共领域外都是自利的,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被视为自利群体之间的一种交易结果。

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

1混合经济是一个体制概念,它指的是经济运行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

2混合经济起源于市场失灵。

3混合经济最主要的经济特征是存在着一个十分强大的公关部门。

4如何在市场与政府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使两种机制能够有效的相互配合,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5竞争上午巨大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市场经济中信息分配的效率。

6对于当今的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市场机制无疑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

7市场经济是一种“化私利为公益”的机制。而市场上的价格则是这只无形之手指引种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

8现实中人们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样一些因素所决定的,它们包括:智力,财富的初始禀赋,社会地位,健康状况,性别,乃至运气等等。

9市场垄断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

10失业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失灵的最重要的表现。

11混合经济当然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

12混合经济就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结合。

13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4政府就成为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15政府的特征:(1)政府拥有强制权。这一基本特征也成为“强制性”(2)政府要对选民负责。这一基本特征也称“义务性”。

16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习惯机制,指令机制,市场机制。

17习惯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它成为人们处理社会经济问题,配置资源的一种方法和制度约束。

18习惯机制的优缺点:优点,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缺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势必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总体福利遭到损害等结果。

19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的机制。

20市场机制优缺点:优点,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缺点,国家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21命令机制:政府(或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

22命令机制的优缺点:优点,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出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缺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时期,势必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总体福利遭到损害等结果。

23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越性:(1)国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极大地刺激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热情(2)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分工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3)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为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了必要,恰当的信息(4)市场经济的信息的完全性和充分应用是提高效率的配置资源的两个必要条件(5)竞争机制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力量

24自由价格体系的两个基本功能:(1)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2)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

25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强调的三个特点:(1)自由放任(2)面向消费者(3)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

26亚当.斯密关于“无形之手”的判断: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众人最终将有效的促进公共利益。

27“无形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完全竞争是“无形之手”的前提条件。

28“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无形之手”能促进公平,但是忽视“公平”。在现实中人们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智力,财富的初始禀赋,社会地位,健康状况,性别,乃至运气等。

29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制度框架: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契约的合法性,生产规模小,没有工会;政府市场作用小(2)运行机理:价格机制(3)适用范围:小规模经济生产时代。

30福利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规范性的,即应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31帕累托效率:根据其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经发生了的经济。

32帕累托改进: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得境况变好而没有人得境况变坏的状态。

3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相等条件之下,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可以引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34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

35市场失灵:指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了市场失灵。

36市场成功: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描述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状况。

37市场影响力:指企业对所有行业价格与市场决策的控制程度。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拥有高度的市场影响力,它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则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

38外部性: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他捞到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39市场垄断:指企业规模扩大到必然结果,而企业规模的巨大化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市场扩大;三是企业为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而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合并。

40市场失灵的原因:(1)与时间无关的因素:a缺乏充分就业b垄断成分c外部性d公共产品e社会公平(2)与时间有关的因素:a与不确定有关的问题b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c市场均衡的时间。

41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2)“外部性”问题(3)市场垄断(4)失业问题(5)公共产品问题(6)消费者无知(7)市场调节成本问题(8)国际收支平衡。

42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市场失灵现象表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制度,它只是适应经济活动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对信息要求不高的经济过程;因此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经济过程的高度动态化,必然需要国家的介入,以解决或缓解市场失灵。

43混合经济:指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

44混合经济的特征:(1)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2)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3)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介于自由放任与政府管制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方法”(4)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政治上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45混合经济的类型:(1)资本主义特征与社会主义特征并存(2)市场因素与计划因素的混合(3)国家借助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组建的公共部门而进行的市场管理。

46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

47秩序导向:政府更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与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定。

48发展导向:政府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目标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49各国混合经济差异的原因:(1)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2)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3)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50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混合经济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性的国家需求管理型(2)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3)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型(4)以法国为代表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5)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发展导向型。

51在自由竞争时期政府承担的两大类公共产品是:(1)社会的基础设施(2)社会秩序和法律。

52公共部门扩张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1)减少可供私人部门使用的经济资源(2)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53公共部门规模扩张的原因:随着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公共与准公共物品需求量增加,公共产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增加。

54公共部门的规模扩张:政府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政府机构中就业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从而使政府机构膨胀与基本预算规模的增加,使得私人承担更钟的税收负担。

55强制性:指胜负作为社会中最强大的一个组织,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接受者而言具有强制性。

56义务性: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行为要向选民负责。

57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1)在行政级别上的区别(2)在管辖范围和权限上的区别(3)在担当的职能上,中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国防,外交,造币,调节区域或国家间的商业活动等。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教育,福利,地方治安,消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性服务。

59政府面临的解决问题:(1)生产什么?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生产的均衡问题。(2)如何生产?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组织还是由私人企业来生产?生产效率的问题。(3)为谁生产?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

60有益物品:社会愿意鼓励提供的物品。

61无益物品:对社会没有益处,甚至有害的物品。

62政府的职能:(1)政府的配置职能:政府对经济运行中资源的配置进行干预。(2)政府的分配职能:政府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以减少不公平的现象。(3)政府的稳定职能:政府保证经济运行尽可能地处于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的良好态势之下。(4)政府执行国际经济政策的职能:政府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执行国际援助计划;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保护全球环境。

63政府失灵:指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续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实现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时,就产生了政府失灵。

64寻租:指运用权力来寻求租金。

65政府系统性失灵的原因:(1)不完全信息(2)动机原因(特别是政府计划的管理者或执行者的动机问题)(3)未能估计到政府计划的各种后果,包括私人部门的反应。

66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的代表性遭到削弱甚至消失(2)政策的短视和行为的短期化(3)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67奥尔森的“强化市场型政府”: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强制执行各种契约,同时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力,这就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68对政府失灵的纠正的两条思路:(1)芝加哥学派提出,重新创造市场,恢复竞争。在行政机构之间竞争,重新公共部门的激励结构,将私人市场办法扩展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中去等。(2)宪法经济学提出,对政府权力施以宪法约束。改革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决策规则。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通常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2非排他性: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以后,想要阻止人们消费该物品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即使做到,但是太过昂贵以至于不现实。

3非竞争性: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以后,一个人对它的使用(或消费)并不减少,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4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的区别:根据公共产品的定义,它应该同时具备非排他性与非排他性两个特征。与之相对应的,私人产品则应该既不具备非排他性,也不具备非竞争性。

5私人产品则应该既不具备非排他性,也不具备非竞争性。

6边际成本:指表示为了增加1单位的产出所必需付出的额外成本。

7政府提供的产品并不一定仅仅限于公共产品。实际上,政府也可能提供某些私人产品,通常发生在以下两个情况:(1)某些私人产品即使由政府免费提供,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无谓损失:(2)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采取统一提供某些私人产品的方法,即给所有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7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区别:从两者的定义和特点论述。非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以后,想要阻止人们消费该物品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即使做到,但是太过昂贵以至于不现实。而非竞争性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以后,一个人对它的使用(或消费)并不减少,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换句话说,对于非竞争性物品而言,增加一个使用者所导致的边际成本为零。

8纯粹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9纯公共产品: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期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家公园)

10纯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物品。

11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却是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公共海滩)

12准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却是非竞争性的物品。

13搭便车问题:指人们使用或者消费了公共产品,但却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公共产品的使用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14解决搭便车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林达尔试图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关键在于规避道德风险。通过为公共产品的毎个使用者设定不同的消费价格来模拟市场。使用者遵守规,即没有道德风险,就可行;但是如果使用者不遵守,则无法实现。

15公共产品识别方法:(1)看该物品的使用或者消费中是否存在竞争性(2)看是否存在排他性。

16需求曲线:即对应于每一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曲线。

17边际收益:指销售增加1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1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了得到某种产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与他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0无谓损失:由于不恰当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21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边际原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即MC=MR

当人们经济活动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他的收入或利润就实现了最大化。

22政府提供的私人产品的两种情况:(1)某些私人产品又政府免费提供,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无谓损失(2)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采取统一提供某些私人产品的方法,即给所有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23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大小。

24必需品与奢侈品在需求弹性方面的区别:必需品的需求弹性一般比较小,这是因为人们对必需品的需求通常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太多变动余地;而奢侈品德需求弹性一般比较大,奢侈品的价格变动将引起该产品需求量的较大变动。

25免费供应与无谓损失:(1)免费供应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的私人产品:自来水(原因:免费供应导致的无谓损失是比较小的,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比较轻微)(2)免费提供会造成很大损失的私人产品:高级保健服务(3)无谓损失大小的决定因素:(造成差异的关键:两种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小不同)需求的价格弹性,生活的必需品。

26免费供应与社会公平:横轴教育服务的需求量,纵轴教育的价格,穷人与富人的收入水平,政府提供一定水平的免费教育服务。

27需求弹性与无谓损失的关系:需求弹性越大,无谓损失就越多;需求弹性越小,无谓损失就越少。

28效用:指人们从某件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29基数效用论:指效用是可以测量并且加总求和的。

30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该事物而不得不放弃的东西。

31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以全体使用者缴纳的税收来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至于单个使用者应缴纳多少,则由他的受益程度来决定;谁受益多,谁就应当多缴纳税。这种差别化的税收也称作税收的受益原则。

32需求曲线:即对应于每一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曲线。

33私人产品的总需求:指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需求量的横向加总。

34公共产品的总需求:是由全体消费者各自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得到。

35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PA=PB=P=MC

36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PA+PB=P=MC

37公共产品定价原则与私人产品的定价原则的区别以及共同之处:私人产品的有效原则,每个消费者都面临同样的价格,这一价格水平等于边际成本,即PA=PB=P=MC。公共产品的有限定价原则,每个消费者面临相同的产量和不同的价格,公共产品的总价格等于生产边际成本,也等于每个消费者支付价格的总和,即PA+PB=P=MC。两者相同之处都是符合“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的原则。不同之处是公共产品的总价格是所有单个消费者支付价格之和;私人产品的价格对于任何消费者来说都一样。

公共经济学整理知识点 2

一、公共经济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1.政府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具有强制力,公共经济活动具有强迫性。 (二)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公共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与受益者分离。产品多需要直接或间接集体投票选择) (三)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政府服务于公共利益,其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四)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由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有义务为每一位公民服务) 公益目标有时模糊,有时难以评价是否实现。公共经济活动有些情况下不受供求规律控制。可能长时期处于供求失衡状态。因此,公共经济活动尽可能给公众带来福利,但是也有许多情况下会给公众带来负效用,甚至是痛苦。 2、类型:从公共经济学的分析角度而言,政府在经济领域里扮演的三种角色,或者说政府的经济活动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政府作为经济参与者,即政府直接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二)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即政府制定和实施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政策。 (三)政府作为经济管制者,即政府管理和规范民间经济活动。 *为了进一步理解政府经济活动的类型,我们可以把上述三种角色细化到七种角色。政府作为所有者;政府作为生产者;政府作为雇佣者;政府作为消费者;政府作为管制者;政府作为再分配者;政府作为经济决策者。 二、政府经济活动(或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标准及最优程度。 1、衡量指标构成 政府通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参与经济活动,也被称为对经济的干预。其程度的度量包括对其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方式。直接干预比较容易度量,主要包括政府收支占国民产出的比重,间接干预相对难以量化。 (一)、直接干预的衡量——政府规模 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被作为重要的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因为其直接反映由政府部门对资源的使用或转移。(其实公共收入的比重也很重要,特别是税收其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实际获得的数量) (二)、间接干预的衡量——市场化与管制程度 该类指标的运用并无一致的标准。例如:价格市场化程度,反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可以用市场定价比重来衡量。非公有经济市场准入程度,反映政府对投资领域所有制结构的控制,可以用禁入投资领域数量及重要程度来衡量。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反映资源在不同领域配置的政府意志的主导作用。 2、政府经济活动的最优程度 政府干预的净收益。(具体确定政府干预的最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是十分困难的。总之政府的最优敢于程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政策实现的目标,而且还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成本。) 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资源配置,都有一个最优的度,并不能简单的说政府干预程度越低越好。关键看干预的质量。 三、帕累托标准的含义及其缺陷 1、含义:帕累托最优:指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如果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指政府的某一项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 2、缺陷: (一)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要求拟议中的政策变化要有益于某些人,但不能对任何人有害。(二)帕累托标准使现状具有合理性。 (三)帕累托标准不能把所有可能的社会状态进行排序。

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公共经济学作业(必做题1)答案正确

公共经济学作业答案 必做题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考热线“热”了谁 请用公共选择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与经济市场的行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样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即政治家和官员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并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就可以为上述案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查分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合理和有力的解释。 在案例中,正是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具有牟利的冲动,才导致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利用自己对高考成绩的垄断发布权来牟取暴利。而这种暴利是建立在对考生合法权益侵害的基础上的,是对国家机关非盈利性的违背。地方教育部门利用考生的成绩来牟取利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因为: 首先,高考成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属于公共信息和社会资源。这是由于:(1)一种物品的生产——高考阅卷并不是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有严格的判分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他类型的组织——如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提供。只不过政府部门是这种物品的权威提供者而已,而且在中国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是最适宜的提供者。(2)高考分数作为一种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不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因而高考分数不具有排他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高考分数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理应由教育部门提供,但地方教育部门却以公布考生成绩的方式来牟取利益,这是对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原则的违背。 其次,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来看,各级教育和考试部门属于政府机关,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能牟利的。教育部门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

公共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a 资源配置职能 b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MSB: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b 以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 MSC: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增加的资源耗费的价值 b 以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 第二章外部效应 8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9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外部: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事例: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 负的: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事例:纸张生产——污染环境——第三者成本(利益受损) 10A矫正性的税收和B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A;将MEC加计到MPC之上。 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损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个人。 将水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B:将MEB加计到MPB之上。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降低消费者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调整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效益,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 13、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 2、外部性 3、信息不对称 4、分配不公 15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水平相加垂直相加 16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同时满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性的公共物品。17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18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负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 张三与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与B。A的总数量就是 12 单位,B的总数量就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就是: U C(B,P)=B+P, 李四的效用函数就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与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就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就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就是下式所述,她在商品X与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多少? U = 2X1/4Y3/4? 4、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就是帕累托均衡不? 5、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就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就是帕累托最优点 2、最优点就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就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与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瞧,找到这些点就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q = 11/2、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就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与垂直相加的需 求曲线。 3、如果市场供给曲线就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 均衡产量。 4、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与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就是: 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就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水平加总: Q = 33 –P, 垂直加总: P = 66 –4Q、 3、Q* = 1 4、 4、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与16之间,需求曲线就是Q = (64/3) –(P/3); Q介于 16 与32之间,需求曲线就是Q = 32 –P。 5、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就是0。 计算题 1、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的 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就是X=(2/5)P- 2, 市场需求曲线就是X d=15 - P/2。假发的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 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张三和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和B。A的总数量 是12 单位,B的总数量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是:U C(B,P)=B+P,李四的效用函数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 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和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 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是下式所述,他在商品X和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U = 2X1/4Y3/4? 4. 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是帕累托均衡吗? 5. 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 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2. 最优点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 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和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 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找到这些点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 q = 11/2. 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 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和垂直相加的 需求曲线。 3. 如果市场供给曲线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均 衡产量。 4. 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和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 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 水平加总:Q = 33 –P,垂直加总:P = 66 –4Q. 3. Q* = 1 4. 4. 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和16之间,需求曲线是Q = (64/3) –(P/3);Q 介于16 和32之间,需求曲线是Q = 32 –P。 5. 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是0。 计算题 1. 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 的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是X=(2/5)P- 2,市场需求曲线是X d=15 - P/2。假发的生产导致的边际损害是X=P – 1/2. 。 a. 求假发厂假发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b. 求社会最优的假发产量水平和价格。

《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第二版(蒋洪)第十八章复习资料及答案

第十八章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在汇总纳税时,下列哪项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A.不允许 B.限定条件准予 C.准予 D.无条件 答案与解析:选B。 2.下列项目中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一部分费用的是()。 A.分得的红利 B.股票转让收入 C.有奖销售中奖 D.租赁财产所得 答案与解析:选D。 3.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哪个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纳所得税税款?() A.40% B.50% C.60%

D.100% 答案与解析:选D。 4.下列资源中,属于我国资源税的应税资源有()。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利资源 D.土地资源 答案与解析:选B。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5.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 A.房产市价 B.房产余值 C.房产原值 D.房产净值 答案与解析:选B。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企业所得税征收时,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税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与解析:选ABCD。 2.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每月减除费用800元的项目有()。 A.偶然所得 B.工资薪金所得 C.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E.股利收入 答案与解析:选BC。 3.关联企业间的购销业务不能按照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作价时,税务机关有对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 A.按照独立企业间同类业务活动的价格 B.按关联企业之间协定的价格 C.按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D.按再销售的第三者的价格 答案与解析:选A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B.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保证用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 C.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时缴纳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 学时:51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课 3.适用专业:公共管理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经济学 5.首选教材:高培勇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12月出版。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公共经济学课程是我院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公共经济学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一门系统研究经济学过程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体系结构,了解公共经济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公共经济学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熟悉经济学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实际工作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综合运用各项专门公共经济学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 1、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经济学的特点来学习、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2、在学习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公共经济学是一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仅要深入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此,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复习思考题外,还必须认真做好规定的练习题;阅读必要的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教学目的】本章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内涵和特点,了解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正确认识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关系,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教学重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公共财政的职能 【教学难点】MSB=MSC的含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源配置效率 一、效率的含义 二、效率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市场失灵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二、公共物品或服务 三、收入分配不公 四、经济稳定发展 五、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第三节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3.为什么说现代成本会计也是成本管理? 4.公共财政要负担哪些职能? 5.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完整)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 题型与分值: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简答(25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 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 2、居民从公共支出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 A) A、财政净收益 B、净利润龄前 C、边际贡献 D、净现值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B ) A、进口漏损 B、出口漏损 C、顺差 D、逆差 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C ) A、非正规的硬约束 B、正规的软约束 C、正规的硬约束 D、非正规的软约束 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D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A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企业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部门 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 C ) A、正外部性 B、不道德行为 C、负外部性 D、违纪行为 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 C ) A、私人部门 B、中小企业 C、垄断行业 D、竞争性行业 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 B ) A、立法权 B、执行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A )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军事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 D ) A、成本上升 B、停产 C、产量下降 D、通货膨胀 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 B ) A、司法权 B、弹劾权 C、行政权 D、立法权 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 C )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A、集会 B、社会关系 C、舆论 D、游说 16、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A )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垄断 D、计划经济 17、规模报酬递增必将导致(C )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雍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7月第2版 2. 《公共经济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赵建国、吕丹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3月第1版 3. 《公共部门经济学》,理查德﹒G﹒特里西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第1版 4. 《公共经济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著,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3月第1版

(二)阅读文献 第1章:《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源流考略》,齐守印,《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9期 第2章:《权责发生制视角的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评述与优先议程》,王雍君、谢林,《财政研究》,2016年第3期 《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研究》,周碧华,《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2期 第3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沈满洪、谢慧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与新思考》,夏永祥,《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和对策》,邹薇,《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陈振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章:《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程启智,《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张曦,《管理学刊》,2011年第5期 第6章:《公共支出的结构性特征与社会契约形式的转变:一个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李钧,《南方经济》,2017年第6期 《中国式财政分权、公共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郑尚植,《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 第7章:《公共支出结构、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金成晓、张东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中国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大国转型增长与供给侧发力策略》,何代欣,《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9期 第8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王延中、龙玉其,《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目录 第零章 (3) 一、名词解释 (3)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3) 一、名词解释 (3) 二、图示模型 (5) 第二章公共产品 (5)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6) 四、定理证明推理 (6) 第三章公共选择 (6)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8) 三、意义影响 (8)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8) 一、名词解释 (8) 二、图示模型 (9) 三、意义影响 (9) 四、定理证明推理 (10)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0) 一、名词解释 (10) 二、图示模型 (10) 三、意义影响 (11)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1) 一、名词解释 (11) 三、意义影响 (12) 四、定理证明推理 (12) 第七章税收理论 (12) 一、名词解释 (12) 二、图示模型 (16) 三、意义影响 (17) 四、定理证明推理 (17) 第八章商品税 (17) 一、名词解释 (17) 三、意义影响 (19) 第九章所得税 (19) 一、名词解释 (19) 三、意义影响 (20) 四、定理推理证明 (20) 第十章其他税收 (21) 一、名词解释 (21) 三、意义影响 (22)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22) 一、名词解释 (22) 三、意义影响 (23)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3) 一、名词解释 (23) 三、意义影响 (24)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25) 一、名词解释 (25) 三、意义影响 (27) 四、定理证明推理 (28)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28) 一、名词解释 (28) 二、图示模型 (29) 三、意义影响 (29)

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一致同意悖论:一致同意规则在逻辑上鼓励局部小型的“一致同意体”出现,因为人数越少,达成一致同意越容易,结果是局部达成一致同意的小型“一致同意体”越多,实现社会整体的一致同意就越困难。 中位选民定理:中间投票者,又称中位选民,是指对某一方案的需求选择持中间立场,或者说是其偏好处于两种投票人对立偏好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他正好把另外偶数个投票人分为兴趣或意愿刚好相反的两组,他的偏好选择结果刚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选择序列的中间。 利益集团: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并能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团体。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权力,但却能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以谋求对集团有利的提案支持。 自然垄断: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经济范围性及成本的弱增性,这就使得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企业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一家公司或者几家公司,经济学中把这种由于技术原因或者特别的经济原因而形成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称为“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 非价值性产品:所谓非价值性是指社会从伦理规范的角度否定产品功能的市场价值。因此,非价值性产品是指在竞争性市场可以形成自由配置,但因社会伦理道德禁止或限制其生产的产品,如毒品、麻药、核燃料、原子反应堆等。 进入与退出规制:为了获得产业的规模经济和成本弱增性,规制者需要限制新企业进入产业。同时,为了保证供给的稳定性,还要限制企业任意退出行业。 社会性规制:社会性规制是政府为了消除由于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而进行的规制,其意义在于避免由此可能引起的各种危害,比如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各种事故造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企业趋利行为产生的低质产品对安全和健康的损害等。社会性规制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相关活动制定标准。 公共支出: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成本,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而进行的转移支出。 瓦格纳法则: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法则指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不断增长。瓦格纳集中分析了公共支出的需求因素。从对理论发展贡献来看,瓦格纳对于公共支出演变趋势的分析,更多的是指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而没有探讨和指出引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非均衡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将经济分为进步部门和非进

2017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基础、公共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复习资料

新大纲2017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基础、公共经济学基础考研红宝书西交考研第一书 新大纲2017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基础、公共经济学基础考研红宝书西交考研第一书 一、真题及真题解析 1、公共管理学 (1)2008-2015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真题; (2)2008-2015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真题解析;在2015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3)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基础真题及解析;由于在2015届考研中,公共管理学更名为公共管理学基础,指定教材变更,该题目和2015真题是针对新大纲的仅有二份。 2、公共经济学 (1)2008-2015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真题; (2)2008-2015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真题解析;在2015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3)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基础真题及解析;由于在2015届考研中,公共经济学更名为公共经济学基础,增加了宏观经济学,该题目是针对新大纲的仅有二份。 二、复习指南 1、公共管理学基础复习指南 (1)管理学原理复习指南 (2)公共管理学复习指南41页 2、公共经济学基础复习指南 (1)公共经济学复习指南沿用2015版 (2)宏观经济学复习指南全新开发:该内容作为后续补发 三、电子版 1、公共管理学 (1)题库2份附带答案: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2)模拟试卷2套附带答案: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2、公共经济学 (1)本科试卷2006-2007、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均附带答案: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2)试题库2份(分别为按章节划分和按照题型划分):可以作为练习之用 (3)解题技巧(分单项选择题技巧、名词解释技巧、简答题技巧、论述题技巧) 全套资料优惠售价:320元联系方式:QQ:649255106 四、公共经济学基础、公共管理学基础辅导班 费用:599元

公共经济学(必做题)习题库答案[1](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 1.为什么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公共经济问题? 答:公共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公共产品生产与发展及其由谁生产,生产多少和公共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在研究公共经济问题的前提假设之一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人为经济人。而经济人的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时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答: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第三是“特定理论”。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3.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答: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4.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 答:为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可以通过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行为的密切监督来约束代理人的那些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通过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进行约束。利用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进行约束。利用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进行约束;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它的主要形式是接管。 第二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1.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主要公共经济问题有哪些?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公共经济问题为:(1).稀缺资源的自然垄断。稀缺资源的自然垄断主要是指矿产、森林、水源、空气环境等的分配问题。(2).交易费用问题。广义地讲交易费用包括各种制度安排的成本和商品买卖之间的交易费用等。(3).教育滞后。(4).国民健康问题。(5).公共安全问题。 2.从产品的社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哪几类不同的产品?并说明它们的生产主体分别为谁。 答: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将产品分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公众所必须使用,且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具体地说,作为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即所有权上的非排它性和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其生产主体主要为政府部门(2).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相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具有产权明确而又可分割的特性。私人产品具有两个特征:所有权上的排他性;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其生产主体主要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商(3).准公共产品。只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中的某一个特性,即该产品既具有非排他性,又有竞争性;或既有非竞争性,又有排他性。不能单一地用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性质可以说明的,我们称这类产品为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生产,一般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国家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或者说让私人部门来生产,由政府给予经济上的补贴。 3.在什么情况下政府能生产私人产品? 答:一是为了限制该产品的使用量,使稀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稀缺性表明需要对某些资源的使用加以限制,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私人部门有可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掠夺式地使用稀缺资源,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另一个是为了打破垄断,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政府应该介入到私人产品的生产中来。在这两种情况下政府是可以生产私人产品的。 4.分析“生产主体错位”所造成的后果。 答:虽然政府并不是绝对不能生产私人产品,厂商也并非不会生产公共产品,但一般而言,政府生产私人产品会存在委托代理的风险,难以处理好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离、经营者与企业利益分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分离等问题;而私人(厂商)生产公共产品存在收费困难,投资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等问题。如果要厂商生产公共产品,为此往往要寻求政策保护,获得准政府的地位,产生企业行为政府化,才能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那样又会危及到其他部门的利益,甚至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5.试分析说明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答: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平。这是因为市场运作要遵循资本与效率原则,资本与效率原则又存在“马太效应”。这可以说是市场势力正常的作用造成的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往往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是资本效率对社会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收入与财富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