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现象

模糊现象
模糊现象

模糊现象

模糊现象对人们来说司空见惯,但长期以来未登科学大雅之堂,直到1965年有个美国人L·扎德提出了模糊集合论,才开创了模糊科学之新领域。但考察迄今为止的研究,都专注于数学理论,对模糊现象本身规律的研究鲜见。在4.1节我们已说明了产生模糊现象的本质原因,本节将从经验或实证科学的角度探讨模糊现象尤其是模糊概念的描述方法。 1 描述模糊现象的基本概念

传统模糊数学著作中对模糊子集的定义是:

设给定论域U ,U 到闭区间的任一映射]1,0[A μ:

]1,0[:→U A μ

)(u u A μ→

叫做u 对A 确定了U 的一个模糊子集A A )(u A μA μ的隶属度。 ,叫做的隶属函数,这一定义是一个纯数学模式的语言,没有说明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的本质。下面给出了一种经验科学意义上的定义。

首先,我们讨论两个预备概念。

人类交流和思维使用的概念可以分为两大类:类概念和性质概念。类概念是对事物分类用的,根据其外延的大小和关系,可以形成一个层次体系,如:

人科→灵长目→真兽亚纲→哺乳纲→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动物界→生物 性质概念是描述一类事物的性质的概念,如颜色、温度、数量、产量、质量等。类概念与性质概念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如颜色对于具体事物而言是一个性质概念,但颜色本身也是一种事物,它可以归属于物体的外观等更大的概念,因而是一个类概念。

人们在使用类概念和性质概念时都会发生模糊现象。如,类概念年轻人、优秀科学工作者、冷颜色等都是模糊概念,性质概念轻重、高下、平滑、安全、优良等也都是模糊概念。 在具体事物与概念的关系上,我们说一事物属于某个类或具有某性质。

根据在“不确定性现象的基本类型”中对模糊现象本质的描述,我们给出模糊概念的定义如下:

B 定义1 设有类概念或性质概念,若存在一事物b ,无论对b 的信息如何充分,认识主体都不能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属于或b 具有b B B B 具有模糊性。

,则称概念对于清晰概念我们有普通集合,如所有具有中国籍的人,组成一个中国人集合,所有的中国大学生组成一个中国大学生集合。这里的中国人、中国大学生都是一个清晰概念。对于模糊概念人们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集合,但是这种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不能再用简单的或?来表示。比如,所有青年人是一个集合,但是这个集合的外延是不清晰的,我们称为∈

模糊集合。假如一个人是45岁,那么,它还是青年人吗?50岁呢?实际中,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规定了不同的青年人范围。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退团年龄是28周岁,而有些青年组织如青年科协的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如果从生理和心理的特征来考虑,从青年人到中年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在人们的意识中,一个人是渐渐离青年而去的,即视他为青年人的肯定性态度在逐渐减弱,由此,我们引出了隶属的概念。

2隶属度与隶属函数

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肯定程度或隶属程度,即“某事物属于某类或具有某性质 ”这一命题被认识主体肯定的程度。如“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这句话中的“大多数”就是一个模糊概念:50%的成员算不算大多数?甚至60%或70%算不算大多数?有的决议只要半数以上的人通过就行,有的决议却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数通过才行。

又如“三好学生”,这也是一个模糊概念,有的人众口同声认为是“三好”,有的却只有微弱多数通过;即使由一个人来评,对有的学生,他一百个赞成为“三好”,而对另一个学生却说“也算一个吧”。

再比如,说“张三在班上是一个中游学生”,这“中游学生”即是一个模糊概念,怎样的学生才算中游学生呢?张三和李四都是中游学生,而张三的实际水平比李四要高些,那么如何给出他们的差别呢?

为描述以上评价和判断中的模糊现象,我们给出下面隶属度的概念

A 定义2 设有一事物被认识主体判断为绝对属于模糊概念代表的事物类,则该事物对此模糊事物类的隶属度为1,记此事物为;若该事物被判断为绝对不属于所给模糊事物类,则将其对此事物类的隶属度规定为0,并记该事物为;其它事物对该模糊事物类的隶属度根据其对或的相似程度取上的值。若事物比事物更与相似,则对0A φA 2b 1b 2b 0A 0A φA ]1,0[A 的隶属度必大于对1b A 的隶属度。

一个模糊概念总是针对一定的事物集类的,我们把这个事物集类叫做该模糊概念的论域,如果我们能给出论域中的每一个事物对该模糊概念的隶属度,则就在论域与区间之间建立了一个映射关系,我们称之为隶属函数。严格定义如下:

]1,0[及其论域U ,若存在U 到的单值映射B μB ]1,0[定义3 对给定模糊概念:

]1,0[:→U B μ

)(w w B μ→

使对)(,w U w B μ∈?为对w 为U 关于B μB B 的隶属度,则称的隶属函数,并构成模糊集

合。记作{

}{}U w w U U U B B B ∈==),()(μμ;B U

读者可以比较此定义与原模糊数学定义的不同。根据定义3,对U w ∈?,以隶属度w )(w B μ属于。

B U 3模糊变量与模糊数

x X X L 定义4 是一个模糊变量,当且仅当的值域中至少有一点对论域U 是个模糊类,即对,判断“”为模糊的。

U w ∈?x w X =)(模糊类是对模糊概念的推广。模糊类强调了论域与值域中元素的关系,减弱了其概念抽象特点。

是一个模糊变量,则其值域中至少有两个点对U 各是一个模糊类。

X 推论:若例1 中国人语言中日常说的“岁数”是一个模数变量,以Y 记之。设现在是2004年5月6日,某人1)(41=A μA )(=A Y 41生于1963年5月6日,则他的岁数岁,且;若某人B 41)(=B Y 生于1963年1月5日,则岁,且,

1275630292315311265311251)(41=+=日月上日 

月日月上日 月++×??=B μ 0)D (41=μ若某人生于1963年1月1日之前或1963年12月31日之后,则D 若某人C 生于1963年8月20日,则41)(=C Y ,且

249

1633302543123010331651120811)(41=×++××++×=??=日月日月下日 月日月下C μ 定义5 对给定,是一个模糊数,当且仅当主体对在属性w U w ∈X )(w X 上的取值判断是模糊的。

X L 对模糊数,其论域是)(w X 的值域,是个模糊集合,记作)(w X {}{L x x L L w X w w ∈==),()()(}μμ;

在例1中,,,都是一个模糊数。

)(B Y )(C Y 定义4'X 是一个模糊变量,当且仅当论域U 中至少有一个使成为一个模糊数。

w )(w X w X x ∈)(w x μ1X ,U w ∈? 设,则

公理1是一个模糊变量,对对的隶属度记为1)(=∫

∈w x L x μ

1 这里的积分号表示可能出现求连续和,即可在上连续取值

w L

这个公理规定了隶属函数的归一性,即论域中的每个元素的总隶属度为1,这就避免了一个元素同属两个相斥集合的悖论。

4模糊变量的隶属函数分布

,论域为U 。若对L x ∈?X L 定义6 设是一个模糊变量,值域为,存在一隶属函数{}{}L x U w w x ∈∈::)(μ)(w x μ,,则U w ∈叫做U 对X 的隶属函数分布。对于固定的, 是一个模糊数,即w {}x L x w X w x ∈=),()(μ)(w X ,对于固定的,即)(w x {U w w w x x ∈=),()(}μ是一个模糊集合,它的支撑集为{}U w w w x ∈>,0)(:μ。

关于U 对X 的隶属函数分布,认为下面几种记法等效:

{}{}{}{}{}U w L x w x U w L x x L x U w w w x ∈∈=∈∈=∈∈,:),(:),(::)(μμμx ,即当和都固定时,

w ),()()(w x x w w x μμμ==5模糊数公理

设是一个模糊数,则认识主体对的判断具有以下特性:

)(w X )(w X 21,x x 1)若X 是类变量 ,则分布在三个值上,或,分布在两个值上,且,201,,x x x )(w X )(w X ,2,1,0),1,0()(=∈i x i w μ 。

1)(20=∑=i i w x μ

2)若X 的值域是连续的或区间的,则?区间,使得当],[21x x ],[21x x x ∈时, ;当时,。

],[21x x x ?)1,0()(∈x w μ0)(=x w μ上述的特性可以表示成下面的表及图像:

)(w X

其论域是X L L 。例1中的“岁数”是为连续区间的一个例子。

的值域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摘要 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在广告的劝说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分别从文体学、符号学、话语分析法、社会语言学以及语义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模棱两可作为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运用在广告语言领域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理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支撑来对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进行阐释。 Abstract Advertising permeants our life and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nce on our society.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is of decisive importance to the persuas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advertising. Vagueness, a strategy often used in advertising, i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So far the study on it has been approached mainly form stylistic semiotic, discoursal, socialinguis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 However, ambivalence, which is a special kind of vagueness,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the pragmatic use of vague language in advertising. Enlightened by this gap,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du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mbivalence in commercial English advertisemen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ith seven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Key Words:Vagueness; Cooperative Principle;Politeness Principle.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1.引文 语用学,顾名思义,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它有别于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即把语言文字的自身意义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在广告中引入语用学,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广告之中,这是广告的新课题。广告除了告知功能外,更为突出的是说服和引导消费功能,这有赖于广告语言的功效。有时候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广告用语可能含有虚假、不实信息,或通过特殊的语言处理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一切都是通过广告用语的模棱两可造成的。本文从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夸张、比喻、押韵等手法来达到其宣传目的。修辞现象在广告语中比比皆是。但是也必须看到广告语中的修辞不都是正面修辞,也存在着许多负面修辞,笔者就修辞不当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指出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评价反思 引言 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各类形式的广告点缀着大街小巷,各种广告语言借助各种媒体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商业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我们不能回避地要去关注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就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出现的广告进行分析整理。 一、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什么才算得上优秀的广告语呢? 广告语又叫广告词,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在古代就有很生动的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 IKE (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二、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修辞”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陈望道先生对修辞格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

汉英时间类模糊词语的修辞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4946986.html, 汉英时间类模糊词语的修辞对比 作者:赵艳梅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5期 摘要:模糊修辞普遍、客观地存在于所有语言当中,包括汉语和英语。模糊修辞被用在各种语体中,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时间类模糊词语。恰当而巧妙地使用时间模糊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可构成修辞效果较好的辞格。本文主要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间模糊词语在不同的辞格中所起到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模糊词语修辞对比 一、序言 模糊修辞“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模糊修辞学就是研究模糊修辞的一门模糊语言学、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如何运用模糊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篇》中说:“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词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这里的“精义曲隐”、“微词婉晦”已提及语言运用中的模糊言 语甚至模糊修辞的问题。 模糊修辞普遍、客观地存在于所有语言当中,包括汉语和英语。模糊修辞“可借助模糊语词或结构及某些修辞格等语言手段(如移就、婉词、比喻、借代等),也可借助艺术上的手法对描写对象作模糊处理。”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能够传情达意适切的一种努力”。因此,模糊修辞作为一种修辞活动,可以通过辞格、模糊词汇和艺术加工等方式出现。模糊修辞手法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特别是主、客观世界中本来模糊或不必要精确描述的事物,提供一种特殊的模糊美,使表达的内容以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伍铁平先生在《语言的模糊性和修辞学》一文中指出:“婉词、比喻、借代、禁忌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修辞有时就是传统的修辞,因为修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二、汉英时间模糊修辞的对比 在汉英语中,模糊修辞被用在各种语体中,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时间类模糊词语。《修辞学发凡》(1997)指出:积极修辞指应当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具体性、形象性和体验性。“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运用到的比喻、夸张、婉转、避讳等辞格,都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词语”。根据黎千驹先生的《模糊修辞学导论》(2006),从维系人际关系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词语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具有亲和功能和调节功能;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词语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具有含蓄功能、委婉功能、幽默功能、适应性功能、灵活性功能和生动性功能,并从美学角度产

广告话语中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广告话语中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作者:葛伟琪, GE Wei-qi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刊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1(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张乔模糊语义学 2004 2.钟守满.王凌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 2000(03) 3.杨慧玲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 1999 https://www.360docs.net/doc/cd4946986.html,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1972 6.董娜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7.沙夫语义学引论 1979 8.李佐文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期刊论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8) 9.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2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cd4946986.html,koff G.Johnson M Metaphoers We Live By 1980 11.Levinson S C Pragmatics 198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d4946986.html,/Periodical_nbgdzkxxxb200903003.aspx 授权使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whkjdxznfx),授权号:4af772f3-27c1-4760-8737-9e1c011658b6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7日

分析英语中的模糊语言Vague language

Vague language Who speaks of vagueness should himself be vague. ----Bertrand Russell Vague language is a language that talks about something without directly saying what it is. A representation is vague when the relation of the representing system to the represented system is not one-one, but one-many.(当用于描述的体系与被描述的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时,这个描述就是模糊的。) ----Vagueness, Bertrand Russell, 1928 Vague word 1 Words with a similar meaning(意义相近的词): thread, string, cord, rope They all have the meaning “线,绳子”. But there is no clear line between them. We can’t tell how thick can be called “rope”, and how thin can be called “string”. 2 Words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反义词): big, small They are a pair of antonyms, but the limit between them is changeable. For example, “a big track” and “a small plane” have a different criterion towards “big” and “small”. 3 Words with several meanings(一词多义): bank

模糊语言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析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含糊功能、委婉功能、礼貌功能和缓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这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功能;模糊性 一、引言 模糊语言研究是在美国学者查德( lofti zadeh,1965)的模糊集理论( fuzzy-set theory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语言研究领域。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模糊语言学作为研究模糊语言的主要学科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1]。著名的语言学家汤姆斯(j. thomas)认为,语言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意的现象。王希杰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可能性,这便是模糊语言。归根到底,模糊语言的含义不够细致精确,让听话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想和推测[2]。模糊语言主要是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或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在交际中,语言有时虽然是模糊的,但它并不影响有效的交际,其丰富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往往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

二、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词语,正如波兰语义学家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相互交际的那种工具遭了损害(《语义引论》中文本: 355)” [3]。事实上,语言的模糊性并不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模糊性在交际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所以,模糊语言具有含蓄、委婉、礼貌和缓和等语用功能。 (一)含蓄功能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并不一定是越精确越好,有时也需要使用模糊语言。模棱两可的词句可作多种解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说话人处于相对有利的交际地位[4]。有时候出于面子的考虑,说话人会使用概括或笼统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当别人问起工资时,一些人会将不足1500 元(如1457 元)的工资说成1500 元,这种笼统的说法既可照顾到说话人的面子,又可使表达较为简约。如: a: does mary still study in the school? b: i am glad to tell you that mary has just received a degree.

《茶馆》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和修辞作用探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茶馆》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和修辞作用探析 学生姓名何英 学号200720580106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0701 分院(系)人文科学分院 指导教师(职称)莫红霞(讲师) 2011年5月

诚信承诺书 本人谨此承诺,本人所写毕业设计(论文)均由本人独立撰写,无任何抄袭行为。凡涉及他人的观点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愿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并接受相应的处分。 学生签名: 年月日

《茶馆》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和修辞作用探析 【摘要】《茶馆》中模糊语言的应用,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有效手段,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戏剧效果。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70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老舍运用模糊语言使得主要人物及其他一些次要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模糊语言的适当运用也使《茶馆》情节发展产生的效果更加扣人心;丰富的潜台词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也使作品承载了更多耐人寻味的因素。此外,《茶馆》中双关、反语、跳脱等模糊修辞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使《茶馆》更具欣赏价值。对《茶馆》中模糊语言的分析研究使我们在对老舍语言特点一贯的“俗”、“白”认识之外,从一个侧面窥探出老舍语言深邃隽永、内涵丰富的另一面。 【关键词】《茶馆》,模糊语言,表现,修辞作用

The Analysis For Manifestation Of Vague Language And Rhetoric Function In Tea House 【Abstract】Tea Hou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vague language is shap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image depicts an effective means of character,can produce a unique and dramatic effect.In the Tea House Lao She created more than70kinds of characters,the use of vague language Lao She makes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some other minor characters in the image more vivid,plump;vague language makes appropriate use of the Tea House plot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 more people buckle;rich subtext in the use of vague language also makes the work more interesting factors bearing.In addition,the Tea House pun,irony,and so escape the use of vague rhetoric and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force,so that the Tea House more appreciative of the value.Of the Tea House analysis of vague language that we in the Lao language features has always been "vulgar","white"beyond understanding,from a deep side pry out the Lao language meaningful,rich content on the other side. 【Key Words】Tea House,Vague language,Manifestation,Rhetoric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 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例如: 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 〈一〉制造幽默效果 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让我们看一例: 一个妻子对她的丈夫抱怨说:“你看邻居布朗先生,每次出门都要吻他的妻子 ,你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吗?”丈夫说:“当然可以,不过我目前跟布朗太太还不太熟。”这位妻子的本意是要她的丈夫在每次出门前吻自己,而丈夫却有意地曲解为让他吻布朗太太,幽默便由此产生了。 <二> 避免争执与贬损,避免尴尬。 为了礼貌起见,说话者常常通过尽量满足听话人的面子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避免面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语用模糊是个很好的选择。 A: I bought this T - shirt yesterday afternoon . Whatdo you think of it? B: It’ s OK, just that it l ooks a little bit brighter. 请看例,A想要B对其新衣进行评价,事实上B不喜欢那个颜色,但如果

广告中模糊语言现象分析

[摘要]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普遍存在于广告英语的使用中。本文从广告英语语言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 广告英语模糊语言 一、模糊语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基本属性,为某种语言的一切成员所共同理解接受。模糊语言包含的信息量大,表达简洁但效率高,同时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将语言适当的模糊处理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因此广告中的模糊语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更好地体现广告的联想性和明显的心理效应,并加大产品的未定性和空白度,激发人们的理解和想象。 二、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现象 1.广告英语中语音的模糊性 语音的模糊性基于语音的自然性。广告英语中常见的就是谐音的双关。谐音双关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构成,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使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明暗两层含义,既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Sofa-So-Good. (沙发) 中的Sofa 与 So far形成谐音,再与 Good 搭配使用,给人一种安逸宁静的联想。再如: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海滨浴场) 广告制作者巧妙运用了sun 与 son,air 与 heir 这两对谐音词,使广告不仅和谐悦耳,而且风趣幽默,有感召力。 2.广告英语中词汇的模糊性 (1)形容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用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量使用评价性的褒义形容词。形容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越大,其意义越模糊。例如:True values never change.(钻石)形容词 true 的使用使人感到钻石真正永恒的价值,给人一种信任感。此外,比较级和最高级使其所指外延更为扩大,意义更为模糊,也使广告内容的语义得以扬升。例如:The most natural kind of beauty for every kind of skin. (护肤品)The most natural 迎合了大众崇尚自然美的心理,最高级most运用的恰到好处。 (2)名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中常用名词做修饰语提供商品的质量、特点和规格等信息。名词修饰语可以存在相当大的模糊性,广告恰恰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The Jungle, the Jungle Fighter. (防汗剂广告) 名词Jungle 修饰 Fighter 就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大众会赋予名词修饰词丰富的想象,联想到社会的激烈竞争,急切地想知道有什么东西能使他们摆脱这种烦恼。广告巧妙的把社会比喻成适者生存的大战场,而防汗剂又是一种有效的战斗武器。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广告中名词修饰语尽管表面上意义模糊,深层次上语义关联却十分紧密。 (3)动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中的动词大多是单音节词,意义明确且通俗易懂,但动词的模糊性也不容忽视。如look/smell/feel/taste等一些表示人感觉的模糊动词的使用语义模糊,很难确切的加以衡量,但却能增加话语的力度。例如:Go for it! Look good. Feel good. Be your best. (健康杂志) 再如:I couldn’t believe it, until I tried it! I’m impressed! I love it! (微波炉) believe/try/impress/love 的程度有多深,很难说清楚,但这些动词层层递进,使人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就是广告英语中使用模糊动词带来的效果。 (4)数词及非数字性量词的模糊性 广告英语中,数词往往以精准形式传递模糊概念,却不会造成读者的误解反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因为数字能给人以定量的分析和实实在在的感觉。例如:Is 2 months’ salary too much to spend of something that lasts forever? (钻石) 2 months’ salary 究竟是多少因人而异,而这种模糊数词却极大的吸引了消费者。 广告英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如bags of/ masses of/ some/ several/ enough/ a little/ as much等非数字性模糊的量词,在特殊语境中也会产生模糊意义,从而吸引消费者。例如:Chique, only some women have it!(化妆品) Some 一词体现出该产品是女士精英的专利品,迎合了女士高贵时尚的心理,而Some究竟是哪一部分女士

浅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浅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现象, 其原因很复杂, 其中最主要的是原因和写作的主体客体及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关。从语言层面来看,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可以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 且其具有相对可译性。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模糊语言; 审美功能 模糊与精确同为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所谓模糊语言, 指的是在意义上不明确, 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内涵伸缩性大, 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语言。模糊语言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囊括了汉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 积淀了儒家的“中庸”和道家“无为”的思想精华, 形成了委婉、含蓄、藏而不露的民族性格, 致使汉语的模糊性特征更为明显。 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之美在于“情在词外”、“意在言外”。妙笔全在无字处方为佳作,此处无声胜有声乃为妙曲,不在有形处、全在无形中才算名画。这正是模糊话语在文学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所指出的“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艺术效果。 汉语讲究“语贵含蓄”,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称含蓄为“隐”, 说: “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也”, “隐之为体, 义生文外, 秘响旁通, 优采潜发”“深文隐郁, 余味曲包”。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论含蓄为: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朝姜夔认为: “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清朝陈廷焯亦提倡: “神余言外终不许一语道破。”由此看来, 运用含蓄的手法, 让读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 体察作品深隐的寓意和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名家常用的创作策略, 而其中含蓄所达之韵味, 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模糊语言的使用。 一、中国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现象存在的原因 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说过: “过分精确的意义会使模糊的文学变得面目全非。”模糊语言的运用, 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多种效应。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写作的主体、客体以及写作的过程都具有模糊性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写作主体( 即作者) 反映客观事物和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 其中必然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 而情感是人类思维中的最不确定, 最难以捉摸的, 也是最模糊的部分, 这种思维的模糊性就必然会反映在作品的语言中, 使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见花好颜色, 争笑东风, 双脸上, 晚妆同”是花间派词人欧阳炯用以描写女子貌美的诗句。这是作者当时所见所想, 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及时间性; 客体( 诗中女子)是谁? 她究竟生得是哪般摸样? 作者的写作过程又是怎样的? 我们不是作者, 也不在现场, 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然而这种含蓄而且模糊的表达, 读来却有精准语言难以比及的效果。 (二)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具有模糊性 文本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 文本的价值是作者创作意识与读者接

英语中模糊语言

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研究 摘要: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以及自然语言之中,但长期以来,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往往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是应该避免的。直到查德于1965年发表《模糊集》之后才正式诞生了模糊理论和模糊语言学。其实,模糊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中,同时也被认为是语言的本质特性之一。长久以来,模糊语言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模糊语言频频出现在就职演说中,正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和功能。本文主要探讨英语演讲中模糊语言。 关键词:英语演讲;模糊语言;特性 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生存,也要学会交际。能用英语进行交际自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交际是一门学问,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和语言文化素质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本文就交际英语中的表达技巧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及分析。 一、模糊语言概述 语言的表达一般要做到具体、准确、清楚,尤其是科技知识方面的论述。但在实际交流中,有时候不能把话说得太死、太具体,需要运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可以避免被人抓住辫子,避免产生误解,避免陷人被动地位。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信息量总是有局限的,掌

握并熟识的信息在有些情况下也有可能一下子表达不出来或表达 得不完整,这时候运用模糊的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自己的不足。可想而知,一个对于对方来说是不大愉快的问题,如果用模糊语言委婉的表达出来或暗示出来,这样就给对方以台阶下,为对方保全了面子,避免了许多尴尬出现。模糊语言的使用是灵活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列举的项目后面加上and so on,and so forth,and the rest,and the like等;在数字前面加about,some,approximately等;在判断时加上maybe,perhaps,possibly,probably,presumably等;在信息来源没有把握时用it is said,they say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模糊语言。请看下面的例句: (1)a:do you like chinese girls or american girls? b:i like those girls who like me,no matter whether she is chinese or american. 对话中的b是一位中国公使,a是一位美国小姐。面对a的问题,b必须要考虑到既不得罪美国小姐也不能失去自尊,于是运用了模糊语言来回答,显得很贴切和切当。 (2)a:we have met once.we drank together at the same table.b:oh,yes,in a dining.hall or somewhere. in a dinning or hall本身就比较笼统,后面又加上了 somewhere 就更留有余地,这样就把一个记忆模糊或根本没印象的事情对付过去了,避免了尴尬。

浅谈英语中的模糊语言

浅谈英语中的模糊语言 摘要:模糊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现象,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广泛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本文从模糊的概念出发,通过论述模糊语言的特征、翻译和功能,阐述模糊语言在外交、广告、国际贸易和新闻报道等领域的运用,最后达到顺利完成日常交际的作用。 关键词:模糊语言;英语;运用 “模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达对象的不确定性,不清楚或不分明。罗素(Russell)在1923年的《模糊》(“Vagueness”)的文章中把模糊定义为“当用于描述的体系与被描述的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时,这个描述就是模糊的”。模糊语言广义是指语言的模糊性,狭义指具有模糊性的语言单位:模糊词语和模糊结构。模糊语言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上的模糊,此外在语义上也有模糊不确定性和语义上的变异性两个特征。 1模糊语言的翻译 翻译是以“信”为要旨,但是由于翻译的情形复杂多变,如果不深刻体会语言这种工具所表达出的意境,加之不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来进行语际翻译,而一味地追求字面上的“实”,很可能会陷入“虚”的泥沼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1.1对等法 对等法实际就是一种以模糊对模糊,以精确对精确的翻译方法。比如: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法各异,当英汉模糊概念表达不一致时,则采用译入语的模糊表达来转译原语的模糊表达。 1.2直译法 用一种语言中的模糊语去翻译另一种语言中的模糊语,以保留模糊信息。比如:Her description of what happenedapproximatedtothetruth,but she still left a few

模糊修辞及对外汉语教学

模糊修辞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模糊语言是语言的客观属性,模糊言语体现着语言规则,文化内涵与礼貌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关注模糊修辞知识,也需要把它作为一种交流技能贯穿于教学过程。本文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给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的汉语教学提出意见。 关键词:模糊修辞对外汉语教学 谈到修辞,我们常能联系到的内容是准确、生动、得体,而准确永远居于首位。然而任何语言中都包涵着模糊的成分,即使逻辑最严密的演说家也无法避免,这是由语言的模糊性决定的。模糊言语作为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人们交流的各层面,更为修辞活动提供丰富的表达材料。一方面,模糊言语为书面与口语表达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言语模糊易于激发说者与听者间的思想共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汉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不能避开修辞,那么作为重要修辞素材的模糊言语也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的深入研究。 一、模糊修辞 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源于上实际五十年代,此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而真正引起语言学界对模糊语言关注的是1965年扎德(l.a.zadek)发表于《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杂志的论文“模糊集合”。他指出:“模糊集合是其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他认为:“现实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确定的界限,这种被称为‘模糊集’(fuzzy sets)的现象,

表明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一种模糊的特性,它们的存在,对人们的抽象思维和信息传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扎德的研究为语言模糊的客观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模糊语言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 理论基础。 模糊修辞最重要的特点是以联想为心理基础。吴家珍认为:“现代汉语模糊修辞学现象往往是和双关联想、对比联想、X围联想、变异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模糊言语力求简洁精辟,一些言此而意彼有意吊听读者的胃口,还有些依靠设置意境含蓄地传达感情,这些都需要听读者合理的联想,从而更接近说写者最初的意思。例如语言中的双关正是利用语义与语音、文化典故等之间的联系给语言添加趣味性。模糊言语之所以是语言重要的补充可以从心理角度作三方面的解释:其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中,人们倾向于有相似的习惯联想。在此条件下三言两语中包涵了丰富的语言信息,既免去哆嗦的对话又极易在表达者和接收者之间产生共鸣,拉近关系。其二,模糊言语包涵深层的意味,给人想象空间。在运用语言的道路上,人们总热衷于挖掘语言的深度并尽其所能创造意犹未尽的意境。其三,模糊言语更适应社会的礼貌原则。在一定情况下,相比于直抒胸臆的突兀和冒犯,模糊表达可以指向不同的联想与解释,老实人不会因为不谙交际之道有所冒犯,有心冒犯之人更能在模糊的字句间寻得安全地带,不至于落人口实。因此模糊修辞离不开联想,同时只有通过储存足够文化知识、团体中的习惯联想及社会礼貌原则并合理联想才能正确解读模糊言语,人们不会因复杂的产生

浅谈模糊语

浅谈模糊语 摘要: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模糊语言的理解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使用和理解模糊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关键词:模糊语顺应论语境 一、模糊语言的含义及分类 在交际中,当人们不能或不愿表达准确的信息时,都要使用模糊语言。在英语中,模糊语被称为“fuzzy language”或“vague language”。L.A.Zadeh(1965)认为“概念不确定性是模糊语言的实质,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所指范畴界限的模糊,量的不确定,情感态度的模棱等方面。”Channel(2000)在Vague Language 中明确指出:“语言运用中出现的歧义,含混表达的不确切现象都是属于模糊语言范围。” 根据模糊语言的定义,模糊语可被分为语义模糊、自然模糊和语用模糊。语义模糊是指词语意义本身模糊的情况。如“高”“矮”的语义就是个模糊概念,多高为高,多矮为矮,不同的情况评判标准不一。自然模糊是指人们认识、描述或还原现实世界时表现出的模糊状态。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表达事件时往往趋大不趋小,趋泛不趋精,选择的时空范围比较宽泛模糊。语用模糊是指发话人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又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如一位家长对他的孩子说“Someone’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发话人清楚是谁吃了蛋糕上的奶油,但没直接责备,而是用了模糊的不定代词someone,以维护孩子的面子。语用模糊是建立在语义模糊和自然模糊基础之上的。 二、模糊语言的产生 Verschueren(1999) 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颇有影响的语言顺应论。顺应论有两个主要的论述:(1)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2)语言使用就要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某种顺应。交际中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处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选择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选择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从语音、语调到语

浅议语言中的模糊现象

浅议语言中的模糊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琢磨一下我们的语言,就会发现其实包含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比如这个句子:“天上飞过一群鸟儿”。读完这个句子我们并不清楚这群鸟儿具体是燕子还是麻雀还是其他品种的鸟类。比如,“鸡不吃了。”这里是鸡不吃食了,还是(人)不想吃鸡肉了的意思呢?再比如说,“胖的同学加跑一圈。”这里也没有说清楚要多少斤的同学才算是胖。这些不清晰的地方,有些并不会引起误解,比如第一个例子。因为鸟儿是所有鸟类的统称,读者往往不需要太具体的信息就能理解。有些却会引起误解,比如“鸡不吃了”,因为这是一个歧义句,读者需要依靠语境或者前后文来推断到底是指哪一个意思。而第三个例子就有些特殊。这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并没有产生什么歧义,然而却让听话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执行。原因就是这个句子里使用了模糊的字眼“胖”。 要回答怎样才算“胖”,有的人提出可以用标准体重公式来衡量,以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若是大于30,则为肥胖。但是这个公式并没有考虑脂肪比,人种差异等等因素,假如是个大骨架的人,算出的结果又不准确了。所以本质上,这个句子里模糊含义的产生,和测量体格的方法精确与否没有关系,而是和“胖”这个字眼本身概念的不清晰有关。《老子》中说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就是说长短难易这种相对的概念,都是相对而生的。假如没有瘦子,就不会有胖子这个概念,概念的相对性是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不存在相对性的概念,例如名词,由于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存在局限,也不可能给出绝对正确的定义。根据Rosch 在1978年提出的原型理论的假设,人类对客观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认识,是依据相似性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形成概念,最后变成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Liu Xiao-Ming 在1985年指出,许多客观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和持续运动的,但是我们只能通过相对静态的分类来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动态和人们认识的静态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语言中模糊的产生。例如:众木成林,成片树木的数量是不一定的,动态的,但是我们根据树木的多少形成了树林和森林这两个静态的概念。然而,树木和森林这两个概念的边界在哪里呢?有多少棵树木才算是树林,而在树林里再加一棵树就变成森林呢?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由此可见,概念边界的不明确性,是造成模糊的根本原因。 既然模糊是由于概念边界的不明确而造成的,那么概念边界的不明确,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些哲学观点认为,模糊纯粹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模糊的是语言,而不是这个世界。”按照此番观点,模糊的产生只因人们无心细分概念的边界,如果确有必要,人们可以给概念赋予更详细的定义,以消除模糊。例如,我国法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这三档的标准分别为: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为”数额较大”;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为”数额巨大”;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如此规定,就能把每个概念的范围描述得清清楚楚的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种划分一般只用在法律条文中,当这些模糊词语在日常语言中出现时,没人会去翻翻法典看看具体是指的什么范围。因为这种划界只是出于实践便利而强行划分的,带有随意性和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用在日常语言中会造成和常识相悖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