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从研究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入手,通过对许多案例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包括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新斯科舍近海渔场的脆弱性等案例,提出了自主组织与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与国家理论的基础上,为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成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制度建议。

全书一共有六章。第一章总结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模型,包括三种有影响力的模型: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第二章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情境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法。作者提出了运用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新制度的供给问题,二是可信承诺问题,三是相互监督问题。第三章进一步对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分析,并对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的组织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制度设计的八大原则: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供应规则则与当地条件相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嵌套式企业。第四章对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关于制度供给的问题。第五章是制度失败及其脆弱性的分析。作者通过详细分析土耳其近海渔场、加利福尼亚的部分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等制度失败的具体情况,并与成功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原因。第六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则是提出了一套制度分析选择的框架。

阅读后的感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情况,奥斯特罗姆教授综合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以交叉学科的姿态去研究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与启发,要想在某一问题研究领域内的取得成绩,了解与运用一些重要的分析视角与强大的分析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奥斯特罗姆对三个理论模型的修正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使得政策分析更具可操作性。

在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上,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组织与自主治理的建议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多中心治理与协同治理的一种理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公共池塘资源,比如林地、草地、集体土地、河流湖泊等,我国也在推行包括土地流转、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退耕还林还草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旨在保护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广大的农民是直接面对与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治理权,对于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村发展与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抗旱排涝能力不强。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有许多农民称之为“毛渠”,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随着农村集体劳动制度的解体,许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落后,农民之间的集体行动与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流逝。而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在国家和市场之外提出的第三种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方法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重塑集体合作精神,改进乡村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参考意义。

其实多中心与协同治理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许多学者都论述过了,我认为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之:那就是政府、公众、第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实现集体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本土化应用还需要我们大胆地进行实践。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吴昭昭行政12甲1291410118 近来,因为课程的要求读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著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尽管在刚接触此书时,觉得它晦涩难懂,但通过三节课的讲解,我也算对这本书有了些许了解。《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创新提出了治理公共事物的第三条道路,即自主组织治理。本文将从本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论两方面展开,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作者介绍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本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从而在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理论,同时也为解决公地悲剧开辟了新的路径。从这本书中,我不论是在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还是在研究分析方法上都受到了很大启发。 二、内容概述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治理理论,将个人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主义结合,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路径,为我国治道变革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寻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等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支持。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当其以隐喻作为政策的基础时,那些为分析的目的而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约束条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也被忠实地认定是固定不变的。这两种情形中的参与者,奥斯特罗姆认为其行为被预先假定在实践中并被设定无能为力的,最终结果是,特定情况下的公共事务总是得不到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她认为,事实上,公有的、私有的制度经常是相互啮合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存在于相互隔绝的世界里。 首先奥斯特罗姆分析了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在研究该问题的时候,同样采取了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理性人假设。但是,她探讨的理性人并非像传统集体行动理论者所认为的完全理性,她认为理性人行为策略受到四个内部变量的影响,这四个变量分别是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与外部世界产生结果,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到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如果这一规范成为与他人共享的规范,那么采取被其他人认为是错误的行为所要受到的社会非议,从而会对他形成制约。贴现率受个人所处的自然和经济保障程度的影响,对未来收益的较低预期导致较高的未来收益贴现率,如果其他人给予未来较高的贴现率,那么他也会这么做,贴现率亦与地方社区人们在比较未来与当前的相对重要性时所共有的一般规范的影响。奥斯特罗姆的理性人策略乃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策略。收益、成本、共有规范、机会都是影响个人决策选择的总和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些内部的、内生的、主观的总和变量很难有准确的汇总方法。因此,判断理性个人的策略选择应把重点放在影响总和变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注释)

自主治理:公共物品治理的新途径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 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最早是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社会成员均等地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囚徒困境”博弈、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事物”。在前面的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是企业理论。 其一、国家理论。国家理论主通过外部强权的监督与控制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如奥普尔斯就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国家模式作为一种“利维坦”的干预模式,是从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对避免公地悲剧是必不可免的假定出发,导致了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制的政策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第一章读书笔记

这一章中描述了三个经常用来为主张政府或者市场解决方案提供根据的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 第一节: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 这节分别介绍了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以及集体行动逻辑这三种对于公共资源的理论模型,并且总结出这些模型的中心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在这些模型中,如果所有的参与人都选择搭便车,最终是不会产生集体利益的,如果一些人提供公共物品,另一些人选择搭便车,那么最后也不会使集体利益达到最优水平。 第二节:模型的隐喻性用法 这节提出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以及集体行动问题这三个模型的隐喻性使用并非只是用于生动的形式传递信息而是有其他目的,即引发人们可怕的想象,让人们相信人类已经坠落进一个冷酷的陷阱。 第三节:当前的政策方案 这一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作者将制度与经验结合起来,首先分别讨论利维坦和私有化为”唯一”的政策方案的情况,接着便说明在现实场景中这两者中政策方案是相互依存的,然后提出理论的替代方案,即自筹资金的合约执行博弈,在这个方案中参与人自行设计自己的合约,便可以通过自我利益的引导促使合约的执行,也说明这样的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各种故障。接着,作者具体介绍阿兰亚的参与人自行设计的解决方案说明了经验性的代替方案,将对公共事物使用的监督和执行规则的世纪工作留给了使用人自己,在相应的坏境下十分有效。最后,作者提出基于隐喻的政策可能是有害的。 第四节:一种挑战 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作者说出作为一个政策科学家面临如何将现实中各种情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局限用来去发展理论,这样的匹配和适用是否合理是作为一个政策科学家所面临的困难和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引出下一章对于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研究。

准确界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准确界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那么,究竟何谓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哪些事业单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实践中如何"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地把握和界定呢?这是目前机构编制部门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以及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必须面对且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一、何谓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大家都知道,公共事务是指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王惠岩教授在《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一文中分析了公共事务的产生过程,他指出,个人经由社会契约而结成国家后,把裁判纠纷等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形成了政治权力。由此,国家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这些个人无法完成或不愿承担的事务,即公共事务。展开来说,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政治性公共事务是指与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相关,涉及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加以解决的公共事务,如军事、外交、司法、维护公共安全等;社会性公共事务是不必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的公共事务,如教育、科技、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等。伴随着公共事务的产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分工:一种是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其主体是

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另一种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即公共事务管理。目前,在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国家机关,二是执政党,三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四是依靠法律、法规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各类事业单位,五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治组织,六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组织。我们通常所讲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针对后一种社会分工而言的。 从理论上说,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一般由政府行政机关承担。正如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澜明同志在2004年西部地市编办主任培训班上的发言中,讲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时所指出的那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把过去由企业承担的和不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收回来……地方政府是社会管理事务的主要承担者,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机关人员编制比较紧,机构也有总量限额,加之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往往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管理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变通的办法,将一部分职能交由事业单位承担。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种授权、委托的作法虽说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性的变通措施,但却是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客观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与历次机构改革要行"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是相悖的。长久以来,这些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如我省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仅市直414家事业单位当中,初步界定为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就有98家,从业人员达1600余名。这些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关学诚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班 终于读完了这本《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这本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书中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的社区治理,也有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对公地治理的反思。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一书中,作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首次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分别是哈丁的“公地悲剧”、博弈论的“囚犯困境”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些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最终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作者又分析了当前处理公共资源难题的两种政策方案:一是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即政府对公共池塘资源实行外部强制性管制,实行公共控制,但这必须建立在信息准确、监督能力强、制裁可靠有效的以及行政费用为零这些假定的基础上,很显然,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并不能完全满足;二是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但是这种排除公有化的方案成本较高,而且对于一些无法划分的流动性的资源如海洋、渔场,则无法建立私有产权制度。作者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些理论模型所隐含的博弈结构,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她认为纯公有或是纯私有的制度都较为肤浅,没有彻底的私有化,也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的控制,于是提出了一个公私混合,存在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的新的模型:自筹资金的合约执行博弈—— 通过局中人的相互订立协议并设立一个外在的仲裁机构运行,这个模型的提出也是本书写作内容的创新之处。自筹资金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协议的主体是局中人,因此他们对局中各种策略有详实而准确的信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导读论文 论文题目:《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 演进》读书报告 组员姓名:吴珩,袁慧雯,徐敏敏,张新香, 王宇燕,丁耀辉,单嘉炜,田伟成,李伟杰专业班级: 2010级行政管理2班 学院名称:政治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岳洪江 2012.11.30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 的演进》读书报告 -------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摘要:本文通过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集体行动的理论,同时也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理论自主组织自主治理

目录 一、摘要 (1) 二、本书解析 (3) (一).著作及作者简介 (二). 公共事物治理的三个传统模型以及评析 (三).本书的制度研究基础——超越囚徒困境 (四). 案例探究 (五). 自主治理的框架 (六). 著作意义 三.结语·······································四.参考资料···································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 的演进》读书报告 -------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摘要:本文通过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集体行动的理论,同时也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理论自主组织自主治理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导读论文 论文题目: 组员姓名:吴珩,袁慧雯,徐敏敏,张新香, 王宇燕,丁耀辉,单嘉炜,田伟成,李伟杰 专业班级: 2010级行政管理2班 学院名称:政治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岳洪江 2012.11.30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 的演进》读书报告 —---—--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摘要:本文通过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集体行动的理论,同时也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理论自主组织自主治理

目录 一、摘要 (1) 二、本书解析 (3) (一).著作及作者简介 (二).公共事物治理的三个传统模型以及评析 (三).本书的制度研究基础——超越囚徒困境 (四)。案例探究 (五)。自主治理的框架 (六)。著作意义 三.结语······································· 四.参考资料···································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 的演进》读书报告 ---—---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摘要:本文通过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集体行动的理论,同时也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理论自主组织自主治理

述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述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从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和囚徒困境理论到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性行动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然而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自愿组织起来,成功的对其公共事务进行了自主治理,取得了持久的公共利益。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那些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概括,写出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对集体行动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的思想,以求对其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一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面对集团行动的悲剧,有的学者提出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奥普尔斯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进行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承认的。”哈丁也认为:“在一个杂乱的世界上。如果想要避免毁灭,人民就必须对外在与他们个人心灵的强制力,用霍布斯的术语来说就是‘利维坦’,表示臣服。有的学者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要求在凡是资源属于公共所有的地方,强制实行私有财产权制度。罗伯特.史密斯认为;“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奥斯斯特罗姆运用博弈论指出了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突破国家与市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1.自主治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四个内部变量 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占用和提供公共池塘的决策和行动,是广义的理性人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复杂和不确定环境后的决策和行动,而影响二人策略选择有四个内部变量: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与外部世界产生结果, 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到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收益、成本、共有规范、机会都是影响个人决策选择的总和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些内部的、内生的、主观的总和变量很难有准确的汇总方法。因此,判断理性个人的策略选择应把重点放在影响总和变量的可以观察的环境变量及其环境变量组合上。 2.自主治理的三个难题: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 任何面临集体行动困境的一群人都需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制度供给难题,自主组织理论是怎样解决制度供给难题的呢? 奥斯特罗姆认为, 在公共池塘资源系统中, 只要人们经常不断沟通、相互交往,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互惠的处事模式,他们就拥有了为解决公共池塘资源使用困境而建立制度安排的社会资本。通过建立信任和社群观念, 在拥有了这些社会资本的基础上来解决新制度供给的问题。第二个难题是可信承诺问题。在制度供给得到圆满的解决后, 如何规避公共池塘资源使用者搭便车、逃避责任和各种机会主义诱惑呢? 这就涉及到可信承诺的问题。奥斯特罗姆摈弃了经常用到的外部强制作为解决承诺问题的方法, 让公共池塘资源使用者通过自我激励去监督人们的活动、实施制裁以保持对规则的遵守。第三个难题是相互监督的难题。没有监督,就不可能有可信承诺;没有可信承诺,就没有提 出新制度、新规则的动机。奥斯特罗姆认为,只要人们对遵守规则做出了权变的策略承诺, 就会产生监督他人的动机,以使自己确信大多数人都是遵守规则的。 3.公共池塘自主治理的八大原则 奥斯特罗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上,对自主治理背后的制度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给出自主组织治理成功的八大制度要素,①公共资源使用权的边界必须清晰(同私人财产产权清晰的道理一样);②使用权的规则符合当地的情形(因地制宜);③集体参与、集体决策(不能一个人或者小圈子说了算,否则众人或许服气一时,但不可能世世代代服气);④监督的规则明确(打球也好组织赛事也好,先把规则整明白);⑤分级制裁原则(有裁判员,还要有裁判员的裁判员);⑥冲突解决机制(总要有一个上诉机制和仲裁者);⑦组织的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一书着眼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发了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继而发展集体行政理论,同时也为面对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务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的利用公共事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本书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系统总结了解决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理论模型。这种理论模型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具有普遍意义,未必一定能够提供理想的政策选择方案。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实际的制度安排要比任何简单的博弈结构更加复杂。第二章就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了自主治理和自主组织的制度研究。公共池塘资源即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但分别享用资源单位的公共资源。在这种资源环境中,理性的个人可能导致资源使用拥挤或者资源退化的问题。如何通过组织避免这种单独行动的不利后果?作者提出了运用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新制度的供给问题,二是可信承诺问题,三是相互监督问题。第三章就前一章的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通过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的组织情况总结出乐8项原则,他们是长期有效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组织、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构建。在这些案例中作者主要集中分析了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第四章对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本章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制度供给的问题。第五章是制度失败及其脆弱性的分析。本章作者通过详细分析土耳其近海渔场、加利福尼亚的部分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等制度失败的具体情况,并与成功案例比较得出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原因——综合来说是他们在制度上缺乏第三章所概括的8项原则。第六章给出了分析制度选择的框架,又回到了理论探讨。结果是一套新的制度替代旧的制度,即制度的变迁过程,主要取决于新旧两套制度的收益-成本比较,首先需要确定影响收益评价的环境变量:如,占用者人数、公共池塘资源规模、资源单位在时空上的变动性、公共池塘资源的现有条件、资源单位的市场条件、所使用的现行规则以及所提出的规则等。其次,政治制度的性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书的作者尽管所处的学术背景是美国的学术传统,探讨的也是美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对于中国所面临的公共选择问题和实践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在经济学领域,通常会流行一些思维定势,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政府和市场两分法。按照标准教科书的说法,一般情况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方面是有效的,但由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违背充分竞争市场条件的因素,比如垄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公共品和外部性等,导致了市场失灵,所以自然就引出了政府。政府能够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从而在市场失灵的诸多领域有效配置资源,并实现公平。 在传统的思维看来,整个社会经济体体系就是由政府和市场的合理搭配组建,在不同的时点上需要调整的不过是两者的边界,即某些时候市场多一点;某些时候政府多一点。比如当大家开始责备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干预低效率时,就开始这些行业的民营化改革;但民营化一段时间后,纯粹的市场机制所引致的诸多弊端又开始呈现,于是新一轮政府管制和国有化便开始。 “公地悲剧”无解? 讨论市场失灵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所谓“公地的悲剧”,这是著名学者哈丁196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的标题。哈丁指出,对于公共草地、公共鱼塘等资源来说,每个参与人都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来进行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这类资源的耗竭。比如公共鱼塘,大家按照各自的最优捕捞量来捕鱼,结果在总体上必然会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对公共草地,大家按照各自的最优放牧量来放牧牛羊,其结果是导致过度放牧。这就意味着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失灵了。单个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的增进。由此,哈丁认为,这就导致了该类资源的悲剧。显然,按照传统的观点,我们有三种代表性的方法来解决公地悲剧:第一,把公共资源国有化,由国家统一根据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性来制定使用计划;第二,把公共资源卖给某一个人所有,由某一个人垄断;第三,把公共资源按照某种规则分配,产权界定给每一个参与人。 很显然,这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案实际上面临后来公共选择学派所发现的政府失灵问题。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形,政府当然也存在失灵的情形,比如政府层级所带来的信息失真;官员寻租;激励扭曲;官僚组织的交易成本等等。通常在现实当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同样会被过度使用,比如水资源的浪费、森林和矿产的过度开采、海洋和牧场的耗竭等等。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属于私有化方案,对公共资源来说,也未必如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么有效。假如公共资源被某单个人拥有,虽然可以克服过度使用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垄断的不利后果,并引发严重的不公平。假如公共资源被多个人分别拥有,由于这类资源很难进行切割,使得过度使用现象反而可能更严重。比如一个鱼塘被分割成五个私人区域,由于无法阻止水流所引发的鱼的流动,因此会激励所有者在自己的领地过度捕捞,以尽可能占有更多的鱼类。因此,实际上传统智慧带给我们的要么国有化、要么私有化的两分法思维方式根本无助于解决公地的悲剧。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为什么传统的智慧出现了问题?其实关键在于,任何一种方案的出台都会改变既定的利益结构,从而需要重新考虑成本收益。对于公共事物来说,除非假定原先的利益结构不变,在原先的成本收益信息下,单独依赖某个国有化或者私有化方案能够弥补原先的不足,从而有效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在于,一旦出来这样一个方案,意味着利益关系的重构,不同的利益主体及其所面临的成本收益状况需要重新界定,那么新方案必须预先考虑到这些,然后才能设计出某种最优机制。可惜的是,除非假定参与人是充分理性的,否则这种事前的最优机制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在具体的公共事物的处理当中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尝试着发现一些适合的机制,并通过对各种现实当中演变出来的具体机制进行分析,才有机会提炼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元素。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 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最早是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社会成员均等地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囚徒困境”博弈、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事物”。在前面的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是企业理论。 其一、国家理论。国家理论主张通过外部强权的监督与控制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如奥普尔斯就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国家模式作为一种“利维坦”的干预模式,是从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对避免公地悲剧是必不可免的假定出发,导致了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制的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读后感

制度如何为个人贡献集体提供动机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书评 1000013505 于晓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本书对我个人知识结构的改变 这本书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隐隐的困惑。每当有人提出“公地悲剧”造成资源不断退化时,我都在想:为什么自然资源自人类出现几万年来一直没有大面积衰竭,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几百年间大量资源出现退化甚至枯竭,难道仅仅是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吗?人的自利性是一直存在的,按照“公地悲剧”的理论,世界各地的草场、农田、渔业资源早应枯竭殆尽,为什么至今仍有未退化的资源供人使用呢?这本书对于我的疑惑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答。 在“如果一个人在集体物品被生产出来之后,不会被排除在获取这一物品所带来的收益之外,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动机为这个集体物品的供给资源奉献力量。”这样的前提下,奥尔森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即在对公共物品进行追求时,习惯于从自身角度考虑的理性行动人只要不被排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而往往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从而“个人的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最终导致集体性悲剧结果的发生。这样的推导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问题在于这个前提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公共资源现状。

默认这个前提的情况下带来仅有的两种解决方案:一、以利维坦“唯一”方案。也就是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实行中央政府的控制,以此来避免公地悲剧。这种方案阻止的是“非理性”选择的发生,通过政府的强权来监督资源使用的规范。二、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这种方案阻止的是“集体物品”的产生,也就是试图在根源上杜绝“公共物品”的存在。这两种方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我们看到这两种方案完全忽视了“个人就不会有动机为这个集体物品的供给资源奉献力量”这句话。我个人认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治理方案”归根结底是设法通过自筹资金、资助合约、公共物品自治等方案,为每个人提供保护、改善资源的动机,从而解决公共事物的治理问题。 跳出这个问题来看,这本书的观点也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考问题的逻辑。任何问题的成立都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之下的,我们思考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之时,很容易轻易的认定了这个前提而无法跳出。但实际上,改变这个前提中的某些条件也许正是问题解决的方案。本书中通过分析世界各地的案例,总结出了管理模式构建的八大原则,其实正是解决了“动机”这个问题。 二、个人观点及佐证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这本书中涉及了很多管理模型构建方面的知识,浅浅几遍的阅读很难完整的了解作者的全部理论。以下只是一些个人观点,相信以后只是更加丰富之后会有更加成熟的思考。 我认为这本书整体还是十分客观,观点也是中正平和。全书首先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从研究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入手,通过对许多案例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包括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新斯科舍近海渔场的脆弱性等案例,提出了自主组织与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与国家理论的基础上,为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成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制度建议。 全书一共有六章。第一章总结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模型,包括三种有影响力的模型: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第二章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情境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法。作者提出了运用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新制度的供给问题,二是可信承诺问题,三是相互监督问题。第三章进一步对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分析,并对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的组织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制度设计的八大原则: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供应规则则与当地条件相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嵌套式企业。第四章对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关于制度供给的问题。第五章是制度失败及其脆弱性的分析。作者通过详细分析土耳其近海渔场、加利福尼亚的部分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等制度失败的具体情况,并与成功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原因。第六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则是提出了一套制度分析选择的框架。 阅读后的感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情况,奥斯特罗姆教授综合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以交叉学科的姿态去研究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与启发,要想在某一问题研究领域内的取得成绩,了解与运用一些重要的分析视角与强大的分析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奥斯特罗姆对三个理论模型的修正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使得政策分析更具可操作性。 在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上,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组织与自主治理的建议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多中心治理与协同治理的一种理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公共池塘资源,比如林地、草地、集体土地、河流湖泊等,我国也在推行包括土地流转、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退耕还林还草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旨在保护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广大的农民是直接面对与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治理权,对于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管131 富雨琪 2013012135 一、选书理由 我阅读的书目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该书是由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在此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自助组织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着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公共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基础。自主组织理论的提出实属公共事物之理领域及其重要的理论创新。 二、本书内容的介绍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析,对其内在缺陷进行批判,提出了理论上存在公共事物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基本框架。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成功案例,分析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随后对这些原则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将之前做的理论反思集中在一起,阐述了其对设计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具有的含义。 (一)对“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的分析 在本书的第一章,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它们是哈丁的“公地悲剧”、普遍使用的“囚犯的难题”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些理论模型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在集体行动的前提下,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总会产生非理性的后果,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为了消除这种悲剧后果,人们总会提出很多“唯一”方案,即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事物的悲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却试图探寻其他的可能,她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些理论模型所隐含的博弈结构,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她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认为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的控制,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约。 (二)对“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 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使得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会造成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在三个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_毛寿龙

收稿日期:2009-10-10 作者简介:毛寿龙(1967) ),男,浙江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治理与治道变革。 2010年第1期总第49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Jiangsu A d m i n istration Institute N o .1,2010G enera l N o .49 #行政学研究#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2009年10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原因是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她用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三类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 基础上总结出治理之道。她的理论结论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正确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小规模的公池资源管理来说,有很多自主治理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她总结了成功的八条经验,分析了失败的制度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公共事物的自主治理之道。 关键词:集体行动的逻辑;制度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0)01-0100-06 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美国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因公共事物的自主治理研究而获奖,她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5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6一书中。[1] 该书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必须同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变量加以组合,以便(1)增加自主组织的初始可能性,(2)增强人们不断进行自主组织的能力,(3)或增强在没有某种外部协助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组织解决公池资源问题的能力0 [1](P10) 。为研究这个问题,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先在理论上给出了政府与 市场之外可能有另外的选择,给出了她运用于研究的制度分析方法,然后对三类案例进行了 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理论的结论。 一、政府与市场之外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系统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理论模型:哈丁的/公地悲剧0[3](PP1243-1248) 、普遍使用的/囚犯的 难题0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0[3] 。这些理论模型说明了特定情况下的公共事物总是得不到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 物0[4](P48) 。对此,人们已经提出了若干所谓/唯一0的方案,即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或者彻 100

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心得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这本书,是由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写。第一章对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种有影响的模型的介绍帮我巩固了上课的知识。让我豁然一新的是有关集体行动的逻辑的相关解释。曾经,我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但是,在现实中,面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称性,对其他人的不信任等各种原因,最后的结果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放弃集体利益。另外,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而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这便是人性!我在读这三种模型的时候,我便想到,正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也就是西方人一直说的“理性人”,所以才会产生这些悲剧。联想到实际,有种悲哀感。 整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在解决怎么在诱惑存在的情况下,让“占有者”高度遵守规则。第三章所述的几个成功例子都是由“占有者”自行设计规则,与他们雇来的其他主体一起监督实施规则,并且他们雇来的这些监督者可以将得到罚金的一部分,以此提高监督者的积极性。因为外来者他们并不熟悉这片公共池塘资源,他们不能准确的知道这片公共池塘资源的上限性,也就无从确定资源补充率,自然无法明确无误的安排资源的使用。这就是由政府“唯一”承担解决公地悲剧的限制。同样的,采用“唯一”私有财产制度同样也有局限性。对于流动资源,像水和渔场,根本就不清楚私有产权指得是什么。即使真的去确定所有权,确定所有权的成本也许让人难以接受,这也就违背了初衷。另一种情况,可以确定所有权,确定的成本也较低。如一块牧场,的确可以确定私有产权,而且确定私有产权的成本也较低,但是,同样也有问题。比如,一块牧地,分割为两半,这只需在中间线那里围栅栏便可。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也会出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因为,假使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一部分牧地也许在某一年草料茂盛,而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却生产不出足够的草料。最后,作者的结论是由局中人自己谈判约定规则。并且,面对不同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并没有确切告诉我们怎么解决这些公地悲剧,作者明确表示书中列举的案例都是个例,不能泛用。换句话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瑞士的托拜尔、日本的平野、中生庄和良木家庄、韦尔塔的灌溉制度都面临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初程程 一、选书原因 我阅读的书目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在此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自助组织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着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公共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基础。 本书涉及的自主治理问题,同社会的治道变革潮流不谋而合。尤其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书中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案例对我国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重要著作,阅读此书有助于加深对以上两个领域的了解,同时书中的制度分析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也带给我很多的启发。 二、本书内容简介 作者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析,对其内在缺陷进行批判,提出了理论上存在公共事物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基本框架。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成功案例,分析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随后对这些原则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将之前做的理论反思集中在一起,阐述了其对设计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具有的含义。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总结了人们通常用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这些模型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在集体行动的前提下,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总会产生非理性的后果。为了消除这种悲剧后果,人们总会提出很多“唯一”方案,即以中央集权或者彻底私有化来解决问题,而本书作者试图探寻其他的可能。她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认为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约。作者认为这是一种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的的政策分析工具,实际上这种自主组织的实例很多,我们需要很好的在理论上总结它们。 本书的第二章提到以往的企业或国家理论总是试图寻求一个外部代理人来解决公共池塘资源恶化的问题,而作者认为一个社群的公民如何将自己组织起来解决制度供给、承诺和监督问题,仍是一个理论难题。一些人解决了这个难题,另一些人未解决这个难题,因此研究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中成功的和不成功的经验都应该探讨与集体行动理论和开发更好的公共池塘资源政策相关的问题。在这些探讨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本书所运用的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制度的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相互监督问题。既有的理论中,这三个问题难以解决,但实践中有些案例很好的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作者要做的就是对他们进行研究,理解他们是如何做的。提出了理论的和实地研究的挑战。作者认为,公共池塘资源中个人所面临的博弈结构并非是单一的囚犯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