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压强 (1)

第1课时 压强 (1)
第1课时 压强 (1)

第1课时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五)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六)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A4纸若干,钩码。

学生用:大头针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和老师一起完成压力的复习与总结

2.观察图片思考每张图片与之对应的问题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压强)。

二、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两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

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同学们作图中的错误。

2.同学们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同学们作图情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并对上台的同学进行表扬)。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同学们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三、交流展示

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提出对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猜想

2.请同学们在黑板上写出他们的探究结果。

四、综合运用

1.总结并引导同学们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1)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

(2)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大小

2.提出问题

如果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又要如何比较呢?

3.同学们自己讨论得出:

如果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则秋比值即F/S ,若果没有则加以引导。

4.总结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五、整合提升

比一比芭蕾舞演员与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谁大。

六、综合运用

1.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压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为了不压坏物体,要设法减小压强,而有些情况下又需要增大压强。观看图片,讨论并回答问题。

2.总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整合提升

为什么人能安然无恙的睡在钉床上呢?

八、检测巩固

完成PPT 上的习题。

九、作业布置 增大压强

F 一定时,减 小 S 减小压强 F 一定时,增大S S 一定时,增大 F S 一定时,减小F 增大S 、同时减小F 增大F 、同时减小S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认识压强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8.1 认识压强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课前自主预习 1.压力 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压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的物体上。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公式:p= 。 单位:帕,符号是Pa,1 Pa=1 N/m2。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 1 压力 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B.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不等于物重的大小 C.压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 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知识点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指压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当两个压力的大小相等时,它们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图中A、B两个均匀圆柱体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若按图所示把它们先后放在同一块海绵上,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A) A.压力大小的关系 B.材料密度的关系 C.受力面积的关系 D.无法确定 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的是(B) A.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更显著 B.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深度较深 C.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D.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较深

知识点 3 压强 5.如图所示,一个重为20 N、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面积为 1.5 m2的桌子中央,则桌面受到物块的压力为20 N,压强为2×103Pa。 6.对于压强公式p=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物体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D.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变式拓展】沙滩上留有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对脚印,则(D) A.大脚印的人对沙滩的压强大 B.小脚印的人对沙滩的压力大 C.大、小脚印的人对沙滩的压力相同 D.大、小脚印的人对沙滩的压强相同 综合能力提升练 7.如图所示,A为重 5 N的正方体,B代表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 6 N,则图甲中B所受到的压力为11 N,图乙中B所受到的压力为 1 N。 8.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质量为2400 kg,汽车所受的重力为 2.4×104N;若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共为0.12 m2,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g=10 N/kg)。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基础) 知识讲解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3、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液体压强(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 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只有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容器内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要点诠释: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要点二、液体压强公式: 1、公式推导:如图所示,设想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下深度为处有一水平放置的面积为S的小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就有一个假想的液柱。液 柱的体积:液 柱的质量:液 柱受到的重力:小 平面受到的压力:小 平面受到的压强: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式中P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单位是Pa,是液体密度,单位是,是常数,,h是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 要点诠释: 1、由公式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一定时,P与 成正比,当一定时,P与h成正比。 2、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

量,它不是高度,高度由下往上量的,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 要点三、液体压强的测量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如图所示,液体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工作原理是: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要点四、连通器及其应用(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要点诠释:1.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在连通器内取一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边液面对它的压力,也受到右边液面对它的压力,AB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关系有,根据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有 ,由于AB是薄片,有,所以,又根据,则有 ,所以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相平,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的且不能均匀混合的液体,连通器液面将不再相平。 2.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①茶壶: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 ②锅炉水位计:利用连通器原理把锅炉中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水位计中。 ③自动饮水器:利用连通器原理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 ④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轮船通过水库,拦河大坝等。 要点五、帕斯卡定律及其应用 1、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一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要点诠释: 1、帕斯卡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密闭气体。 2、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内部压强的压强计就是利用了帕斯卡定律。 2、帕斯卡定律的应用---液压传动 (1)原理 在液压系统的小活塞上施加较小的力,该力对液体产生的压强,由液体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由于大活塞比小活塞的面积大,于是液体就对大活塞产生较大的压力。(如下图)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气体压强(第一课时)

气体压强 [课标解读]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的测定只介绍空盒气压计的刻度,水银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读数单位。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3)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 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3) 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能用大气压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现象。 [教学难点] 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变化及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教学关键] 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 [学法点拔] 1、注意发挥每个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的效能。 2、问题的生活化和实验的拓展。 [方法选择] 实验探究、讨论、启发、归纳。 [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饮料瓶、吸盘挂衣钩、钩码、玻璃片、水槽、吸管、胶塞、气压计、抽气机及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设置 1、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2、演示: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1节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ppt1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ppt2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八年级下册物理 初步认识压强(教案)

第九章压强 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章共4节: 1.第1节为“压强”,本节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2.第2节为“液体的压强”,本节主要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3节为“大气压强”,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特点和应用; 4.第4节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8课时:

液体压强(基础) 知识讲解

液体压强(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3、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液体压强(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 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只有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容器内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要点诠释: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要点二、液体压强公式: 1、公式推导:如图所示,设想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下深度为处有一水平放置的面积为S的小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就有一个假想的液柱。 液柱的体积: 液柱的质量: 液柱受到的重力: 小平面受到的压力: 小平面受到的压强: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式中P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单位是Pa,是液体密度,单位是,是常数,,h是液体的深 度,单位是m。 要点诠释: 1、由公式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一定时,P与成正比,当一定时,P与h成正比。

2、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高度由下往上量的,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 要点三、液体压强的测量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 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如图所示,液体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工作原理是: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 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 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要点四、连通器及其应用(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要点诠释: 1.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容器的各液 面总保持相平。 如图,在连通器内取一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边液面对它的压力,也受 到右边液面对它的压力,AB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关系有,根据压力与压 强的关系有,由于AB是薄片,有,所以,又根据,则有 ,所以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相平,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的且不能均匀混合的液体,连通器 液面将不再相平。 2.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①茶壶: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 ②锅炉水位计:利用连通器原理把锅炉中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水位计中。 ③自动饮水器:利用连通器原理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 ④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轮船通过水库,拦河大坝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液体压强 1、下面是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管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液体深度 /mm 压强计 左侧面/mm 右侧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30 186 214 28 2 水60 171 229 58 3 水90 158 242 84 4 盐水90 154 246 92 ①分析表中序号1、2、3、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3、4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____有关。

沪版科第一节 第1课时 认识压强

第1课时认识压强 知识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教具准备 海绵状泡沫塑料、砖头、三角板。 新课引入 1.实验:如课本P142图8-2所示,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尺,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浅。 师:实验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 2.请同学们再看图8-1滑雪,说说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生:在雪地上行走,对雪地压力比较大,所以脚容易陷入积雪中,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对雪地的压力比较小,所以运动员不会陷入雪里。 生:在雪地行走,脚与雪地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会陷下去,而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时与雪地的接触面积比较大,所以不会陷下去。 师:很好,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上述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压力,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及什么叫压强等。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压力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几位同学将压力示意图拿上来投影,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多媒体展示) 通过画出以上三种压力的示意图,同学们能交流概括出什么是压力吗? 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题

知识框架: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 特点: a)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容器底部、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b)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在同一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 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相等。 e)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 计算公式::压强(帕) ρ:液体密度(千克/米3)g:常量(9.8牛/千克)h:深度 4. 测量工具:压强计 5. 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6. 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 思路汇总: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式中p液表示液体的压强,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g是常数9.8N/kg (2) 式中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h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 (3) 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4) 式中g是常数,所以压强p液只与液体密度ρ液和深度h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 (5) p液=ρ液gh只适用于液体以及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而p=SF 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6) 解题技巧: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压力、压强规律;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压力、压强规律. 对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来说,弄清压强是关键.一般先求p液(p液=ρ液gh),然后再求压力F(F=pS)的大小;对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弄清压力是关键,一般先分析求出F,然后再根据p=SF,求出压强的大小. (7)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一般不相等.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应先根据p液=ρ液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由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没有关系,求解盛有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时,应将容器作为一个整体,先求出压力F=G液+G器,再运用p=(G液+G器)/S来求解.在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定恒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发生变化说明不漏气,如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 正确理解连通器原理:注意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二是“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各容器中的液面才保持相平,否则,如果连通器里有几种液体,或者液体还在流动,那么各容器中的液面,就可能不会保持相平.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 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 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的角是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身边中的角引入到概念的角,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最终学生感知角的概念就减少了困难。在画角的时候,大部分都能掌握角的基本特点来画,一个顶点,两条边。

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刘纪树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作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安排在第二章的,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测量工具。后一部分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由气体推广到液体。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在教学中应做好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用具 水杯、纸片、水槽,吸盘、玻璃、牛奶、胶头滴管、马德堡半球、抽气机、矿泉水瓶、喷泉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探究、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先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显示海底图片),海底的鱼被海水包围,它们受到压强吗?受到谁的压强?它的哪些部位会受到水的压强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再欣赏图片(网球场上的运动员),运动场上的人们周围被大气包围,与水中的鱼相比较,请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猜想:大气中的人是否也受到压强的作用?) 一、大气压的存在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八年级下册物理初步认识液体压强教案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 (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

(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 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 生:有压强. 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 1.液体压强的产生 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 提出的问题. 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 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 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师为什么呢? 生:水对它有压强. 师这个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水的重力. 师对了,正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才产生了压强. 板书: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对侧壁是否有压强. 师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强.若往杯子里倒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茶杯放在桌面上是由于茶杯有重力,因而对支撑它的桌面产生压力而有压强,水倒入杯中时,水也有重力,因此水对杯底也应该有压力,水对杯底有压强. 师水和固体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吗?

液体压强的规律精讲精练

一、液体压强的规律 1.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3.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解问题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 (1)应用的公式是P=ρgh;(2)g=9.8N/kg有时题中为了计算简单给出g=10N/kg(3)ρ是指产生压强的液体的密度,一般给出,但对常见的液体水,其密度需记忆。ρ水=1.0×103kg/m3(4)h是指深度,表示从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对以上问题理解后,各量单位统一了,代入公式计算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法 1.计算类题 2.探究题 3.简答类题 三、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法 【例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其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管内的液面高度为O.6m,容器的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0.4m,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2.4×102N,如图所示。 g=10N/k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 g/m3

B.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为2.4×102Pa C.液体在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7.2×103Pa D.液体在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为2.4×102N 【例题2】 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中是水)两 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四、液体压强的规律训练题及其解析 1.如图所示,一个高为1米、底面积为5×10 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0.8米深的水。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压 强 计 序 号液体 深度h/mm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 /mm 1 30186214282 60171229583 水90158242844盐水9015424692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八年级科学上册2_3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1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2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 学生猜测: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我们分析一下: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