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专项

光学实验专项
光学实验专项

光学实验题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将______ 、蜡烛_________ 凸透镜、_________ 光

屏依次从左到右放置在____________ 光具座上面,调节___________ 烛焰_的高度,使它与

_________ 光屏和___________凸透镜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同一高度_上,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焰的像能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小华在实验时固定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在另一侧移动光屏无论如何在光屏上也得不到炽焰的像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或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或放在了焦点上了或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外,像距较大,

光具座不够长_小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 A

处,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小,它是制作_____________照相机的原理,放在

_________B处光屏上得到的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C处可得到

________________倒立放大像应用它可制作_______________幻灯机.放在

________ E处时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他在实验时不慎用手挡住了凸透镜的

上半部分,同组的小李说光屏上只能成上半部分像,小王说只能成下半部分

的像你的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的性

质不变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暗了一些___

(3).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

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

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图16(丙)中的哪一个?[ ] D

在桌上画一直线型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之前老师常常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桌上用粉笔画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该直线上放上蜡烛、凸

透镜和光屏。画这一直线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上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和小东同学在直线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均不能获得像。

这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

高度上。。

(3)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的

①将表格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分析表中的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a) ____________ _____ _ 。(b) 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实像;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②分析表中的 ________ 1 2 3.5次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f外成倒立的实像,在f内成

正立的虚像。

小明发现若掌握物距和像距的对应关系区域范围(以f、2f为范围分界点)在实验中若移动蜡烛后,

就能将光屏移到一定范围内并很快得到清晰的像,你能写出一条规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u>2f时则f

③把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____ (填“靠近”或

“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

④在第5次实验中,要看到虚像,必须从光屏(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往蜡烛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看才能看到。

⑤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9所示的位置时,

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_________“缩小”、(选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_

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

焰,在光屏上________C(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

晰的像。

(4)若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向____左向

_____ 上调整烛焰的位置。同组的小华又发现当物体放在_________2F处时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

点。放在_________ F处时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光具座型

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首先将_______ _______ 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同一高度上。并且使光屏与透镜所在的平面______平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烛焰的像能完整地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10示,完成了“(1)”中的步骤后,移动光屏到光距座上的“50cm ”刻度处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厘米

(3)小明按下图11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不在同一高度。要使像能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下

移动(其他不动),或将蜡烛向_____上移动(其他不动)或将光屏向__________上移动(其他不动),当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后(物距不变),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倒立放大的实像

(4)小明又用图12装置实验时,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

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______ ,高度并将光屏向 _____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

“靠近透镜”)。 靠近透镜 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远离透镜方向(右) (5)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小明在(4)的基础上,将蜡烛向右移动5cm ,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把光屏向 右移动,才可以使光屏上再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和

刚才的像相比 大 了(填“变大”或“变小”) 照相机 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时,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则屏需向____

左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前变_小___(填“大”或“小”) (6)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 ,可以从______ ___(选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 光屏一侧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________放大_的虚像,________

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放大镜

(7)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__ 物距和 ______ 像距 .观察比较 ___像 和 ___________物大小。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____,清晰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 能(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的像 __ 暗(填“亮”或“暗”)

(8)为了进一步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小明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_大从表中数据再得出一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

4.(2011广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实验装置如图17甲所示: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

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

发光更安全、环保……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17乙)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亮点 10cm

(2).小明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物距小于焦距,像是虚像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 处后,再移动光屏到如图甲所示

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

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实验中,

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的. 缩小 左 原物 (4)如果将光源移至7cm 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虚像 在实验中,要看到虚像,必须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往 (选

填“光源”或“光屏”)一侧看才能看到。 光屏 光源 (5)光源“F ”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18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

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C

(6)同学们对小捷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

是( ) A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07广西)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

如图9(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________________(填“靠近凸透镜方向”若“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

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9(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⑴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__。 ⑵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⑶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应是_________透镜。

如图9甲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蜡烛( ) A .靠近透镜 B .远离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2.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 、B 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完成下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 ”,而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小华面临的问题是: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华应当选用甲透镜还是乙透镜会比较好呢?如果他选用另一个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

答:乙透镜。如果选用甲透镜,物体通过其成实像时,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将会大于90cm 。

4.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答:(1) (2) (3) 答案:(1)透镜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有亮点说明是凸透镜

(2)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

(3)点燃蜡烛,在另一侧的屏上看能否成像,能成像的是凸透镜

(4) 观察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图18 A B

C

D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写出实验步骤:① ;

② 。

①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的同一水平直线上,点燃蜡烛。②来回移动蜡烛和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清晰的像,量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长度的二分之一就焦距。[使用其他合理方法也可:如利用太阳光线等]

4欢欢利用图15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点燃蜡烛后,为完成实验欢欢首先要做的是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 (2)如图15所示,完成了“(1)”中的步骤后,欢欢移动光屏到光距座上的“70cm ”刻度处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厘米 。

(3)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欢欢将蜡烛向右移动5cm ,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把光屏向 右移动,才可以使光屏上再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和“(2)”中的像相比变 大 了, 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5. 图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_同一高度__上。

(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清晰_,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 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10_____cm 。

(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 ,可以从______光屏一侧 ___(选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____放大_____的虚像,____放大镜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7. (07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王轩同学按计划将蜡烛依次置于下图中的a 、b 、c 、d 、e 五点进行探究.在蜡烛置于___C___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___幻灯___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2)为满足教学需要,张老师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一个用开有细缝的纸罩扎住的圆筒里安有凸透镜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__焦点_____的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9. (08辽宁)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跟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1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 =1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 =2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 处移动到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08潍坊)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

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 .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 .光屏上没有像

(08江门)如图5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实”或“虚”)。答案:凸透镜;倒着;实。

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

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 (填空“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A 图,其矫正做法是 C

图。

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8.用A 、B 、C 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 ,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 、B 、C 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C A B

二. 会用实验验证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镜中的她“近大远小”,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_薄玻璃板___(选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_完全一样___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两支蜡烛分别放在镜前__远近不同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物体总是__重合___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__

(4)小芳在此实验过程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哪些环节,请你写出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1)玻璃板竖直(2)BC点燃像(3)不变无关

(4)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结论

3. (07武汉)下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 B完全相同

但未点燃的蜡烛。我们在玻璃板中看到B的像是因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当把C移到B 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C本身”)。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4.某小组用蜡烛、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刻度尺等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测得的数据如上表:

(1)分析比较表格内的数据,你会发现第2次测量数据略有差异,请你写出产生这个差异原因可能是(写出其中两点)○1 ___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___,○2蜡烛与像没有完全重合或玻璃本身有一定的厚度。。

(2)做实验时,用一块玻璃板代替了平面镜,请你说一说这样做的好处.

答:____便于在镜后准确找到像的位置_(透过玻璃板看到像)_____.

5.如图15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

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较黑暗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蜡烛B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重合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垂直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相等______.

(3)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不变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009?玉林市】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12所示的实

验。

(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F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纸板B向前(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2分)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分) (本题满分4分)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__________(填“亮”或“暗”)一些为好(2)将E蜡烛点燃的目的是___

(3)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的目的是_________,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________

(4)该实验的“物”是_____(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不含烛焰的E蜡烛

B. E蜡烛的烛焰

C. 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D. 不点燃的F蜡烛

(1)暗 (2)使像看得更清楚 (3)使结论更具普遍性物距 (4)A

在“探究平面镜的特点”的实验中,实

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器材,完成

该实验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_____;如

果要进一步研究平面镜的成像是实像

还是虚像,还要选择实验器材

_______(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BCGH E

小芳在家中照镜子,发现“近大远小”,

于是她猜想: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她准备了上图所示的实验器:(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了__________(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作为平面镜,并使其__________放置在桌面上的大纸上

(2)实验中她应选择________ , 然后把一只__________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目的是这了确定______________的位置.

(3)保持镜的位置不动,改变镜前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中将蜡烛远离镜面时,它的像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 “变大“ “变小”或“不变”)由此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实验中要求蜡烛l 和蜡烛2 ;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小红应选择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

板玻璃”),目的是 ;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4)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观察;

(5) 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 ,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

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6) 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造成的;

(7) 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

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

(8) 综合以上实验探究你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9) 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蜡烛向

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0) 小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2010莱芜)20.(3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A .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答案:20.(1)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1分)

(2)验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1分) (3)C (1分)

(鸡西)28.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8、(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1分)

(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1分),分别测量两

点到镜面的距离(1分)

(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1分)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1分))

图乙

原放置

玻璃板处

图甲 纸

B

说明:不说处理过程,只答出像与物位置关系不得分。

(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1分)(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三. 能够利用探究实验发现光的传播规律。 四. 会用身边的简易器材研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1.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器材:针,不透明纸.白纸,白炽灯,桌子.探究设想: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研究小孔成像规律,这里的光源是白炽灯里的钨丝,所成的像是钨丝通过小孔在白纸上成的倒立实像.实验过程及问题:如图所示,在不透明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为1毫米的小孔,让白炽灯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灯丝光弧,这种现象叫_小孔成像_.这种现象是由于_光的直线传播_形成的.(1).保持灯和白纸的位置不

动,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将变_大_,像的亮度将变_暗.(2).保持灯和纸板的位置不动,向上移动白纸,像的大小将变_小_,像的亮度将变_亮_(3).保持小孔和白纸的位置不动,向上移动白炽灯,像的大小将变_小_像的亮度将变_亮_以上三种实验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叫做_控制变量法__

2.在研究小孔成像的实验时,对不孔的尺寸要求__很小,成像说明___光沿直线传播,像的特点是__倒立实像 如图1所示蜡烛通过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就是物理学上说的小孔成像,这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在晴天的中午,茂密的大树下常有许多圆形的不那么明亮光斑,这些光斑的成因是由于光是沿 直线 传播的,光线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太阳 实像 .(填“实像”“虚像”或“影子”)

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___(填“有关”或无关),成像的大小也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有关

4(05大连)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 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 与S 的关系图像。(3)从图像中看出h 与S 是什么关系? .

1.小明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用可乐筒和透明薄膜纸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相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直线传播

(2)用“针孔相机”看窗外景物,看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将烛焰远离小孔的过程中,像大小是越来越_______(填“大”或“小” ),像的亮度是越来越_______(填“亮”或“暗”) 倒立 小 暗

(3)物理课上,不明用他制作的“针孔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发现像不是太清晰,你能想出解决办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在暗处看亮处的景物

七 实验,研究同一物体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2005.陕西)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1—2—19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如图1—2—20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 ,影子的高度H 大致是:______________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_____(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____________o

【2009?贵阳市】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

图1

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40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⑴ 凹 靠近 ⑵ 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 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 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

【2009?荆门市】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42,物距用u 表示,焦距用f 表示)。当u >2f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 __________f (选填“>”、“=”或“<”)。 实;靠近;远离;<(或=)

2010南昌【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2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答案: 25.【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1)大 长 (2)远离

缩短

评分意见:每空1分,共7分.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

分.

(2010潍坊)21. (4分)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答案:1、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2光源

3适当调整镜头与透明胶片之间的距离

(2010广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 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 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答案:2)① 凸透镜 ② 左 左

图42

创新实验室简介(1块)

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是加强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位一体化,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建于2015 年。实验室现位于实验楼304室,实验室面积达 102.6m 2,资产总值达60多万元 , 设备数约70 台件 。近几年来,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各种尝试和探索,为使这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 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着手筹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主要用于各类软件开发及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并承担国际性、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挑战杯、ACM 等学科竞赛的培训工作及为参加竞赛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实验平台。。2014年获得江西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建设点。 创新实验室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主要指导思想:自主、自由、自创、自理。 主要实验设备:高配置计算机、惠普服务器、移动互联网实验平台等。 主要实验项目:各种语言程序设计、Liunx 系统开发、软件测试系统、数据库开发等。 主要开放实验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JAVA 开发、.net 开发、C++开发、Linux 系统开发、数据库系统开发、Android 系统开发等。

(1)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电脑软件设计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共16项。 (2)2016年江西省计算机作品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新业大赛中获奖2项。 (3)2017年江西省计算机作品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新业大赛中获一、 二、三等奖共23项。

图上学生主自学习

图上移动互联网实验平台

光学实验中考专题

光学专题复习——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历年平面镜杭州中考题 (10年)36.(4分)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 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12年)35.(6分)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 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手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1)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14年)34.(7分)右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 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二、平面镜成像实验: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_关系; 2. 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 ,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 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4.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所以应选择较______的玻璃做实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效果好; 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三篇)目录: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一 幼儿园科学教案春雨沙沙沙二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用的石头三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一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科学教案春雨沙沙沙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春雨是春天的一种自然现象,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 2、能有兴趣的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的多种特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下雨了 2、声音:下雨声 3、音乐:小雨小雨别下了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春雨。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时会下雨吗? 谁知道春天里下的雨叫什么雨呢? 使幼儿了解春天来了,有时候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观察视频图片:下雨了 提问:雨下的大还是小? 雨点从哪里来? 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 3、课件演示,引导幼儿思考。 (1)雨点落到地上是什么样子的? (2)雨点落到小花上是什么样子的? (3)雨点落到池塘里会怎么样呢? 小花、小草、小树在雨中是什么样子的?

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

浙江海洋学院 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指导教师:鲁晓东 专业:数学与数学应用 班级:B10数学 实验者:于祥雨吴联帅 学号:100601108 100601118 实验日期:2011年12月01日

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 实验者:于祥雨 同组实验者:吴联帅 指导老师:鲁晓东 (B10数学 100601108 654495 ;B10数学 100601118 670903) 【摘要】通过霍尔效应法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法,并使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最终通过多组数据的处理,得出空间磁场分布。 【关键词】霍尔效应;霍尔电流;对称测量法;磁场分布 一、引言 空间磁场实际存在,但是人眼看不到,因此用直接的方法测量是行不通的。本实验正是考虑了这点,通过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式,通过霍尔电流、励磁电流和磁场强度的关系,间接的测出磁场强度。并结合多组数据的处理,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更加科学、严谨,从而使得实验方法具有可实施性和借鉴性。 二、设计原理 2.1简介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一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掌握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2.2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导体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正交电场和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乘积之比就是霍尔系数。平行电场和电流强度之比就是电阻率。 因此,对于一个已知霍尔系数的导体,通过一个已知方向、大小的电流,同时测出该导体两侧的霍尔电势差的方向与大小,就可以得出该导体所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2.3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2-1所示的半导体式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H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2-4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2-1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为Y -方向。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H eE 与洛伦兹力evB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 H eE evB = (2.3.1) 其中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题 1.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 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 、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 、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4.如图B4-5,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 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图一 5.如图二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 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 (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P 点,光线b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 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 小于焦距 B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 大于焦距 C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 小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 大于焦距 图二 6.在下列图三中,哪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 图三 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

中考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及答案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作?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 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图3 图4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 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 条:。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图4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概念型电子产品设计创意构思

大 众 文 艺 79 摘要:概念型电子产品设计在创意构思时会遇到很多难题,本 文从概念产品自身的研究特性出发,从三个方面来初步探寻对产品概念构思的方法,使设计师在开发新产品概念时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切入点,以便于设计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概念;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创意;用户体验 概念型电子产品是现代消费电子企业对未来系列产品谋划研究的重点。概念性产品设计代表了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方向,揭示了未来的潮流和流行趋势。无论是在企业的设计开发部门还是高校设计院所都将概念型产品设计作为启发设计师思考,研究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趋势的依据。 由于概念型产品往往是基于很多尚未实现或是尚未投入实际应用的技术原理来设计的,因此在设计师对概念型产品的功能进行构思时往往会出现过于理想化的空想或是过于保守而创新性不足。要探讨如何解决针对概念型电子产品功能设计的构思问题,那么必须要对概念型电子产品的相关要素做必要的分析研究。根据以往的概念型产品开发原则,主要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功能创新型、造型创新型、体验创新型等。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制约,任何一款消费电子的开发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创新应用。针对这三个方面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我们可以分别进行分析。 功能创新型 功能创新性设计主要针对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的功能进行创意构思,这些相对先进的功能基本都是由未来的或者是目前尚未投入应用的先进技术。因此对于这类型的设计需要对消费电子产品的相关技术领域作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整个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把握未来功能的改进点和创新要素。 索尼爱立信公司曾经在2008年发布过一款实验概念手机——X5,该手机应用了透明显示技术,实现了手机显示屏透明可视化效果,在正反两面都可以看见显示内容。虽然和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800×600分辨率SUPER AMOLED显示屏相比,这款手机的色彩显示能力以及对比度、响应速度等技术指标相当低下,但是它应用了最新的透明显示技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手机显示屏只能单面显示的惯性思维,也为未来的手机的显示模块设计提供了新的开发思路。 但是时至今日,这款手机已经上市3年甚至已经退市,而透明显示技术仍未能大量投入应用,我们在目前的手机中几乎找不到类似的设计,说明这款产品的创新点相对于行业主流的技术水准显现的过于超前。不过也许这种尝试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手机3D显示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也许透明的显示屏幕再加入3D显示技术,这种混合型的显示模块才是手机显示技术的未来,那么对于手机显示模块的概念化设计还是应该多从新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应用角度去考虑。 造型创新型 造型创新型主要围绕消费电子的美学外观进行创意设计,那些标新立异、时尚美观的造型设计往往都是由先进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提供的,当然也包括美学造型流行趋势的影响。这需要积极地了解和把握未来的色彩流行趋势、图形语义和形态构成语言,以及业内的材料和工艺的技术发展。同时也要不断的调查和研究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依靠极简主义设计及独特的用户体验席卷全球,它的极简主义之风几乎主导了整个消费电子产品设计风格的走向,这点连90年代崇尚工业极简主义的索尼公司都没有做到。消费电子产品的造型设计从五花八门的风格逐渐淘汰进化成了大一统的极简主义之风。硬边、素色、几何构成了造型语言的基本元素。我们似乎很难从消费电子产品的本身去寻找造型元素的灵感。对于造型创新,无论是建筑还是工业产品都会有风格上的交叉和借鉴,我们可以尝试从建筑或者其它一些工业产品中寻找未来的概念化造型风格元素。比如现代汽车的“流体雕塑”造型设计,这是2007年发布的概念车上应用的造型元素,由设计大师安德鲁?哈德森主导,推出以后广泛受到好评。现代汽车将自己整个产品线全部更新为“流体雕塑”式的造型风格,从低端的小车到高端的中大型轿车 均采用此设计风格,也使得在车身造型设计的传统风格——“流线型”风格有了革命性的全新发展空间。作为流线型造型风格的一个发展,“流体雕塑”风格极有可能作为目前极简主义风格大环境下的一缕清风。 体验创新型 体验创新型主要是根据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特征来进行创意开发的。消费电子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应用和体验应用两大产品特征,同样地功能不同的体验方式和体验效果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产品形态。 影响体验创新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硬件、软件、用户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涉及产品用户体验,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基本的功能和外观以及内置的软件和服务都是和用户体验紧密相连,在体验上有所创新也是概念型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的又一大突破口。 首先就是产品的软件环节,如何优化软件的功能的操作体验,这是关系到产品用户体验成败的关键;谷歌公司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iod安卓,虽然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是模仿苹果的iOS 手机操作系统的产物,无论是从操作风格上还是界面美化效果上都有明显的苹果风格痕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安卓系统做到了苹果没有做到得一点——系统开源,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针对安卓系统开发免费的软件,相对于苹果的App Store动辄几美金一个的软件购买费用,安卓下的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免费使用的。而且从软件的体验上,配合安卓手机的超大电容触摸屏以及屏幕下方设计的物理按键,都可以快速准确地操作手机。无论是应用还是游戏都能得到绚丽畅快的使用体验。 其次还包括产品的使用体验,这点又是和产品的功能创新有所联系,当然也和产品的功能造型也相互影响。自从索尼在自家的单反相机A300/A350上设计了可翻转的实时取景液晶屏后,可翻转显示的液晶屏一夜之间普及到了佳能、尼康、索尼等相机厂商的最新发布的产品中,甚至包括了未来的概念型产品。可翻转式的屏幕就是提升了这种体验乐趣,有了它就可以自由的把相机举高或者放低去拍摄,不用担心取景时候开不到屏幕内容而无法拍摄,这种设计改变了摄影师必须从光学取景器里观察才能准确取景,使得普通消费者就能用崭新的视角去定格一个瞬间。毫无疑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摄影不再是过去胶片机时代的专业技能,而逐渐成为了人们又一种体验式娱乐方式。很多厂商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大量的在数码相机中加入娱乐功能和乐趣体验,让用户在使用中体验到摄影的乐趣,而不是因为不懂摄影原理带来的对拍照的恐惧。由此可见,对于体验创新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开发满足使用者乐趣和体验效果的产品功能或者产品内涵,不断地缩短人与机器的沟通距离,将这种沟通障碍努力扫除。 很久以来我们对于概念产品的创意设计开发总是会从完善或者改进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用宏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产品序列的发展走势。对于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必须用超前的感悟能力和卓尔不凡的设计手段,才能赶上设计潮流的发展,做到引领潮流的趋势也不会变得很难。作为从事产品开发的设计师需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耐心搜集资料、用心创意研发,将产品的语义用我们独具特色的手段和能力传达给消费者,使得设计的最终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柳冠中.综合造型设计基础.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永翔.阮宝湘.浅析产品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2003.北方工业大学学报.V15.3. [3]罗仕鉴.朱上上.用户和设计师的产品造型感知意象.2005.机械工程学报.10.作者简介: 席乐,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展示设计、创意产业研究。 王丽娟,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 概念型电子产品设计创意构思初探 席 乐 王丽娟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 理论研究·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初中光学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2题为双选,其余为单选) 1、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1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 D.“立竿见影” 2、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 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图1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A.变长 B.变短 C.先短后长 D.先长后短图2 6、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3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图3 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 A.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 8、如图4所示,小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图4 图5 9、如右上图5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11、图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图6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3、都说景德镇瑶里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 光的形成的像;“鸟”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14、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 现了“日全食”现象,图7中表示日 全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 图中的A是,B是。 这是由于形成的。图7 15、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为km。 16、如图8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 成了三段,这是光的现象。 17、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夹角是度,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 又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图8 19、丹丹同学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像高是 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10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m/s,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0 图11 20、图11为光从玻璃斜射人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 度。 三、作图或简答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3、平面镜反射光的方向如图14所示,请你在图上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 大小。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15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5、如图16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 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图14 图15 图16 26、如图17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

(创新管理)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创新管理)专业综合创新 实验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焦体峰 学院:环境和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2008级化工工艺 姓名:孙坤 学号:080110010055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和2-氨基苯且噻唑及2-氨基苯且咪唑 于有机溶剂作用下能否凝胶化的研究 摘要于70-80水浴中,使有关有机溶剂及各有可能组装成凝胶的物质经超声波混合均匀后,经过壹定时间的反应,待其冷却到室温后,观察其是否能发生凝胶现象。间甲基红和氮三乙酸均具有N的三键结构,于结构上也有分支,和2-氨基苯且噻唑和2-氨基苯且咪唑有可能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于某些有机溶剂的作用下有可能形成有机凝胶。本实验对间甲基红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氮三乙酸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于关联有机溶剂作用下是否发生凝胶现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凝胶;间甲基红;氮三乙酸;2-氨基丙噻唑;2-氨基丙咪唑 凝胶是常见的壹种物质形态。目前,凝胶已经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机凝胶不同于水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连续相。根据所用的凝胶剂的性质,有机凝胶也能够分为聚合物有机凝胶或小分子或小分子量有机凝胶。聚合物通过交联或缠绕形成的网络固定有机溶剂而成为物理和化学凝胶。同样的,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也能够通过物理作用形成足够长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进壹步相互交叠,从而诱导有机溶剂凝胶。尤其是近年来,人们

发现某些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能于浓度很低的情况下(≤Wt2%)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使有机溶剂凝胶化,形成有机凝胶。其中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被称为小分子量有机凝胶剂,简称小分子有机凝胶。这类凝胶剂均有壹些共同的特征,就是于有机溶剂中均是通过特殊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疏溶剂、范德华力、静电、偶极、或π-π堆积作用等)自组装形成壹堆结构,这些壹堆结构经过交联缠绕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有机溶剂凝胶化。 和大分子凝胶相比,小分子凝胶具有以下特点:(1)形成凝胶的胶凝剂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2)小分子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是相对有序的分子组装构成的,而不是无序的大分子链构成;(3)小分子凝胶从单体到组装体再到三维网络结构均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靠共价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4)小分子凝胶均属于屋里凝胶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为化学凝胶;(5)小分子凝胶于壹定条件下能够转变成真溶液而大分子凝胶的最小单元尺寸壹般均于胶体尺寸范围,所以小分子凝胶能够实现凝胶-溶液相转变,而大分子凝胶不是。 1实验部分 1.1试剂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氮三乙酸,2-氨基丙咪唑,吡啶,甲苯,苯,硝基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胺,环戊酮,正己烷,苯胺,丙烯酸丁酯,环己酮,正丁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二氧六环,无水乙醇。 1.2关联分子结构 间甲基红 氮三乙酸 2-氨基苯且噻唑 2-氨基苯且咪唑

中考物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

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 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30cm B.60cm C.90cm D.120cm 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 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 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 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 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5.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三章光学(一)概述 光学的学生实验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光学探究实验对技能的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2.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知道它们的摆放要求。 3.知道各种器材在实验实践与探究能力指导 中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验原理、目的,选择除教科书规定仪器之外的其他器材完成实验。 4.会设计实验步骤并按合理步骤进行实验。 5会设计实验报告,会填写实验报告。 6.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7.会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 8.明确要观察内容,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解释实验中的一般问题。 9.会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归纳实验结果。 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基础训练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19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图19 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基础训练 1.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称的想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 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选用两只 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创新性实验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 点击数: 2391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ZnX(X=O, S, Se, 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摘要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十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卢锡洪等5名同学申请的“ZnX(X=O, S, Se, 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研究”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指导教师为物理化学专业的童叶翔教授和李高仁博士。 ZnX(X=O, S, Se, Te) 是一种新型的Ⅱ-Ⅵ 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压电特性,在探测器件、发光器件、表面声波器件、气敏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旨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ZnO 和ZnO掺杂稀磁材料等系列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形貌表征、光学和磁学性质研究。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项目组学生根据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新颖纳米结构及实用意义的ZnO系列纳米材料,有机会利用多种先进表面物理技术对这些纳米材料进行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表征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共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 Phys. Chem. C, Cryst. Growth Des.; Electrochem. Commun., Electrochim. Acta发表SCI收录的论文7篇。此项目的实施成效显着,

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熟悉了科研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其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经费支持。 二、案例正文 (一)项目选题背景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卢锡洪等5名同学修完了《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和实验课后,掌握了材料制备、表征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介观化学充满了向往和兴趣。ZnX(X=O, S, Se, Te) 是一种新型的Ⅱ-Ⅵ 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压电特性,在探测器件、发光器件、表面声波器件、气敏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此类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和性质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此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项目组选择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新颖纳米结构及实用意义的ZnX(X=O, S, Se, Te)纳米材料为题,得到了任课教师童叶翔教授和李高仁博士的大力支持,他们从2006年9月直接进入项目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和研读文献、对ZnO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和表征进行详细了解;自学新的知识,开始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撰写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请报告,获得教育部首批立项资助。 (二)项目成员的组成、特长、分工及成员间相互协调配和情况、导师指导情况本项目的申请由柯志海,卢锡洪,李林朋,包云玉,孔培健等5名同学共同提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3.光学实验专题复习(3课时)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一、知识考点 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电筒、、笔。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①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 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和的路经;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经; ④取下纸板,用分别测量两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下表中; ⑤把纸板一半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 1— 30° 30°245° 360°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 ;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 (3)反射角 入射角。 二、解答方法 " 做到“七会”: 1.会提出探究的问题; 2.会选择实验器材; 3.会安装实验装置; 4.会设计实验表格; 5.会操作实验步骤; 6.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7.会对实验进行评估。 三、典型例题 例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用激光手电、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量角器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 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1)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光线_____ 法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________ ; (2)反射角_______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等于”); (3)当把纸板B 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4)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 度。 四、达标检测 、 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 绕ON 转动的E 、F 两部分组成。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50 , 45 300 300 600 60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李悦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 案李悦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 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 授课教师姓名:李悦 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 一、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 《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第一个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种材质的物体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该实验原来的设计是给定实器材料。修改后,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并且由学生搜集把他们所猜测的磁铁可以吸引的物体带到学校来验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通过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探究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