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黄梨果实生长发育的研究

呈“∨”形变化。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红叶发生率起初呈下降趋势,光照强度为2010 Lx时,红叶发生率为19.3%,温度为27.6℃时,红叶发生率为10%,均达到最低值,而后又

图1 光照强度对红叶发生率和生根率的影响

图2 温度对红叶发生率和生根率的影响

逐渐增加;相反其生根率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均呈“∧”形变化,光照强度为2010Lx,温度为27.6℃时,生根率均为100%,达到最大值。表明:光照强度为2010Lx,培养温度为27.6℃时有利于提高新葡4号葡萄试管苗的生根率,控制红叶的发生。

3 结论

通过对“新葡4号”葡萄继代繁殖过程中基本培养基、IA A浓度、培养温度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试管苗红叶发生率及生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GS培养基,不添加生长素IAA,培养温度为27.6℃,光照强度为2010Lx时可有效控制红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试管苗的增殖倍数及生根率。

参考文献

1.赵建军,高 波,姜 莉,等.影响葡萄组织培养中红

叶现象发生的因素[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 (6):781

2.黄学林.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其调

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02

3.曹孜义.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修订本)[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8~31

注:国家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05EA106-13。

第一作者简介:高 波(1977-),男,江苏人,现为农艺师,在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7-05-15;电话:0993-*******)

第5期(总第119期)2007年9月 山西果树 SH A NXI FR UI T S N o.5 Sep.文章编号:1005-345X(2007)05-0004-03 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识码:B

圆黄梨果实生长发育的研究

申爱刚

(河北省邯郸县城建局,河北邯郸056001)

摘 要:圆黄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关键词:圆黄梨;果实发育;生长曲线;营养成分

圆黄梨(Wonhw ang)属砂梨系统,是韩国园艺研究所1994年用早生赤与晚三吉杂交育成的梨新品种,1998年引入我国,经各地试种表明,该品种果个大、品质佳、丰产、抗病、易管理,可大面积发展。近几年已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果品市场上的主销梨果品种。以前对圆黄梨的研究多集中在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方面,对圆黄梨果实的生长规律和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圆黄梨果实生长曲线及发育过程中主要糖、酸和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

4

 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以邯郸县梨园公园的高接圆黄梨为试材,

选10株长势相近、生长结果正常的树为样本树。落花后在样本树上标定30个发育一致的

果实,每10d(天)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径和

横径;同时采摘树冠外围中上部不同方位的果实,用于测定营养物质含量。酸含量测定用酸

碱滴定法;糖含量测定用铁氰化钾滴定法;维生

素C含量测定用2,6-二氯酚靛酚比色法;淀

粉含量测定参照仝月澳方法;果实发育后期,每10d(天)测定1次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用GY-1型果实硬度计测定,可溶性

固形物含量用W YT-4型手持糖量计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生长曲线

果实的生长曲线如图1所示,果实纵、横径

图1 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曲线

生长均呈“快-慢-快-慢”增长趋势,生长过

程中出现两次生长高峰。第1个生长高峰是花

后10~40d(天),为幼果迅速生长期;花后40

~60d(天)为缓慢增长期,该时期果实横径逐

渐超过纵径,果实由圆变为扁圆;花后60d(天)

至果实成熟为第2个生长高峰,持续时间为70

d(天)左右。

2.2 酸含量的变化

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圆黄梨果实发育前

图2 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动态

期酸含量较高,随着果实的生长,可滴定酸含量逐步降低,到花后100d(天)降至整个生育期的最低点,此后至果实成熟,可滴定酸含量基本不变。

2.3 糖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以看出,

圆黄梨果实中可溶性糖

图3可溶性糖变化动态

含量的变化呈上升趋势,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花后10~60d(天),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总体保持较稳定水平;第2阶段,花后60~70d(天),为第1个糖积累高峰;第3阶段,花后70~90d(天),可溶性糖缓慢增长;第4阶段,从花后90d(天)至果实成熟,为第2个糖积累高峰。

2.4 维生素C(V c)含量的变化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呈“降-升-降”的动态变化(图4所示)。花后10d(天)

Vc

图4 V c含量变化动态

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此后开始下降,从花后70d (天)开始Vc含量迅速增加,在花后120d(天)达最高值,此后又略呈下降趋势。可见适时采收对于保证果实品质,提高Vc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2.5 淀粉含量的变化

圆黄梨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见图5)。花后10~30d(天)淀粉含量几乎没有增长,花后30d(天)开始进入淀粉迅速增长期,并于花后70d(天)达到整个发育过程的最大值,之后淀粉含量开始下降,至果实成熟时淀粉含量达最低点,可见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淀粉积累

5

 为主,后期则以淀粉降解转化过程为主

图5 淀粉含量变化动态

2.6 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由图6可知,圆黄梨果实发育后期,

随着果

图6 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

实的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花后

70~120d (天)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长阶段,此后至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趋于稳定;而硬度则呈逐渐下降趋势,花后70~80d (天),果实硬度快速下降,之后下降速率逐渐变缓,至成熟前10d (天)左右果实硬度下降至最低点。3 小结与讨论

1)圆黄梨果实生长曲线呈“双S ”型,发育过程可分为幼果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熟前速长期3个阶段。

2)甘霖等以枣为试材研究认为,酸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酸转化为糖或酸作为呼吸底物被消耗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果速长期,酸含量迅速下降,而糖含量几乎没有增长,其原因除酸作为呼吸底物被消耗,可能还与幼果膨大造成的浓度稀释有关。

3)分析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淀粉积累为主,后期以淀粉降解转化过程为主,且淀粉转化时期与糖含量增长阶段部分重合,所以在糖增长高峰到来之前,及时进行施肥,会显著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和前期淀粉的积累量。

4)为了获得最佳品质的圆黄梨,采收应在花后120d (天)进行,因为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 含量已达最大值,而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达最小值。参考文献

1.李 义.韩国早熟梨新品种———圆黄梨[J ].河北果

树,2003(2):42~432.高档梨果精品———圆黄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10):173.刘广勤,邱孟斌,史志勇,等.圆黄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综合表现及栽培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2006,

35(5):50~51

4.刘龙训,赵刚德.韩国圆黄梨试栽总结[J ].河北果树,2002(3):37

5.季瑞荣.韩国圆黄梨引种观察初报[J ].山东林业科技,2003,145(2):21

6.雷 波,陈争峰,田 娟,等.圆黄梨在故道地区的表现[J ].烟台果树,2004,86(2):28

7.黄窈军,周晓华,梅迎春,等.圆黄梨在浙江铜庐的表现及其栽培要点[J ].中国南方果树,2005,34(1):

53~54

8.任淑艳.圆黄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河北果树,2003(3):18~19

9.赵世发.圆黄梨幼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 ].烟台果树,2003,84(4):29~30

10.仝月澳著.果树营养诊断法[M ].农业出版社,198211.X.H.波钦诺(荆家海,丁钟荣译).植物生物化学分

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43~1471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8~25113.甘 霖,谢永红,吴正琴,等.'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 含量的变化[J ].园艺学报,2000,27(5):317~320

第一作者简介:申爱刚(1976-),河北邯郸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07-01-29;电话:0310-*******) 简讯

意大利发明者利用苹果造纸

据《中国果业信息》2007年5期报道,意大利北部一位发明者,利用苹果生产出了纸张,并通过当地基金将产品扩大到了其他办公用品。截到目前,该发明者已向当地办公室提供了6万个信封和7000个笔记本。他还将产品多样化,利用苹果生产出了胶水和皮革制品。这些再生产品非常环保,原材料容易得到,很有开发前景。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