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 (A4)(1)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 (A4)(1)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 (A4)(1)

长沙市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2010-2020)

长沙市商务局

上海同济大学

2010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条规划目的 (3)

第二条规划性质 (3)

第三条规划范围及年限 (3)

第四条指导思想 (3)

第五条规划原则 (4)

第二章长沙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5)

第一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5)

第二条长沙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5)

第三条长株潭城市群大物流系统 (6)

第四条长沙市物流节点现状 (6)

第五条长沙市货运通道及流向现状 (8)

第六条长沙市物流基础装备现状 (9)

第七条长沙市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现状 (10)

第三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11)

第一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1)

第二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 (12)

第三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13)

第四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挑战 (13)

第四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战略定位 (14)

第一条发展战略导向 (14)

第二条目标定位 (14)

第三条市场定位 (14)

第四条水平定位 (15)

第五章长沙市物流发展需求预测分析 (16)

第一条长沙市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 (16)

第二条长沙市货运总量预测 (16)

第三条长沙市货运通道需求 (16)

第六章长沙市物流系统节点布局规划 (18)

第一条长沙物流节点层次结构 (18)

第二条长沙土地利用规划特征 (18)

第三条物流节点数量 (18)

第四条物流节点规模估算依据 (18)

第五条物流节点选址原则 (19)

第六条货运服务型物流节点 (19)

第七条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 (19)

第八条商贸服务型物流节点 (20)

第九条综合服务型物流节点 (20)

第十条其它专业物流中心 (20)

第十一条长沙市物流系统节点网络框架结构 (21)

第七章长沙市物流系统通道规划 (22)

第一条物流节点周边交通衔接 (22)

第二条物流节点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2)

第三条物流系统对外三级层次通道体系 (23)

第四条货运主通道网络系统 (24)

第五条长沙市物流通道建设 (24)

第八章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与布局规划 (26)

第一条长沙城市现代物流发展体系结构 (26)

第二条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及战略 (27)

第三条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布局与集群 (28)

第九章长沙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 (29)

第一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29)

第二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29)

第三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30)

第四条长沙市物流信息系统特点 (31)

第十章长沙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保障体系设计 (32)

第一条市场需求保障体系 (32)

第二条政策保障体系 (32)

第三条资金保障体系 (33)

第四条技术保障体系 (34)

第五条人才保障体系 (34)

第六条交通保障体系 (34)

第十一章长沙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战略 (35)

第一条近期实施方案(2010年-2015年) (35)

第二条中期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 (35)

第三条远期实施展望(2021年—2030年) (35)

第四条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选择 (36)

第五条社会物流节点的整合 (36)

第六条物流企业功能整合 (36)

第七条企业物流资源整合 (37)

第八条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整合 (37)

第九条物流产业组织整合 (37)

附件1长沙城镇结构规划示意图 (38)

附件2:市域城乡空间结构发展规划示意图 (39)

附件3:大长沙建设用地规划示意图 (40)

附件4:长沙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41)

附件5:长沙主要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示意图 (42)

附件6:长沙对外一级综合货运通道规划示意图 (43)

附件7:长沙二级道路货运通道建设规划示意图 (44)

附件8:长沙物流系统结构规划示意图 (4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对长沙市各类物流资源与新建设施进行整合;构建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引导长沙市物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长沙在中南地区的物流辐射能力,提升长沙在“3+5”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与服务作用;提高长沙市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货运车辆对中心城区交通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

第二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指导性前期规划,是长沙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不是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法定规划。

第三条规划范围及年限

规划区域:长沙市域,共辖五个区、一个县级市和三个县。面积11819.5 平方公里,1.1。

图1.1 长沙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年限:2010年至2020年按10年设计,对2030年的发展提出展望。

第四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创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和“3+5”城市群发展的进程中,能够支持保障长沙市社会经济与城市的快速高效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农业与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全社会物流资源,

努力做到政府推进,企业提升,全民受益;在我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先行先试,形成现代物流业制高点与产业集聚中心。

第五条规划原则

(1)重点服务于长沙市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农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

(2)紧密结合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及不同层次需求;

(3)突出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

(4)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科学布置社会物流节点;

(5)近远期结合,适度超前;

(6)通过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推进规划实施。

第二章长沙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第一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物流业务社会化

生产与流通企业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而非自营。寻找合适的达到国际化运作要求的物流服务商。物流产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业务运作专业化

专业物流发展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物流业的市场分工逐渐清晰,物流服务向提供一体化全程增值服务转变,整体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操作技术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作业全过程的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现代物流装备和先进物流技术一体化发展。

●行业参数标准化

物流行业参数标准化是物流服务走向社会化、国际化和集约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的必要条件。

第二条长沙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武汉地区

武汉是我国铁路、公路及长江航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工业和物流业相对发达。

传统工业物流包括煤炭、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物流;新兴产业物流包括医药、通信、化妆品、汽车、服装及其相关产业物流;流通领域物流主要是以武汉商品集散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的物流市场;武汉将形成以七大物流园区为辐射核心的现代物流圈。武汉、长沙是华中经济区的两大省会城市,两地交通经济往来联系紧密。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促进两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了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长沙为“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享有部分省级权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珠三角地区北上的公路运输主通道京珠高速经由长沙,其中运往湖南各地的货物大多需在长沙集散或中转,长沙物流业应以珠三角为依托,逐步走向综合化、国际化、现代化。

第三条长株潭城市群大物流系统

长株潭及“3+5”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使人和物的流动范围扩大,推动了长株潭地区交通和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将扩展城市经济活动的辐射范围,拉动区域经济平衡平稳增长。

长株潭三市在联合建立现代“大”物流系统时,三市各有侧重:

长沙——充分发挥长沙霞凝新港通江达海和公铁水联运的优势,依托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侧重于建设包括国际物流在内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系统。

株洲——依托冶金、化工、肉类食品加工、服饰、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冶金、化工、粮油、服饰、机电产品等物流服务系统。

湘潭——依托电机、冶金、医药、林产品、农产品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矿石、钢材、林产品、农产品等物流服务系统。

第四条长沙市物流节点现状

长沙市物流节点包括现已建设的较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和规模较小的配送中心、货运场站、停车场和仓储区等,主要物流节点如下表2-1所示:

长沙市现有的物流节点数量多,而多数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规模较小,其中零担货运和停车场的总占地面积超过2300多亩。长沙市的物流节点主要分布在芙蓉区、天心区和雨花区,如图2-1所示。其中,高桥零担中心附近节点比较集中,全市最大的仓储区为黎托仓储区,面积达1万多亩,均为农民自建的简易库房。长沙市的配送中心主要分布在高桥、马王堆商圈和红星井湾子商圈,天心区南部是货运停车场的聚集地,内有十多家停车场。树木岭铁路口岸(原铁路树木岭货场)周围也聚集了一些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负责铁路货物的集散。

长沙市物流节点建设缺少统一科学的规划,物流站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给交通运输与公共资源带来巨大浪费与损失。

图2-1 长沙市现有主要物流节点分布示意图

第五条长沙市货运通道及流向现状

长沙市2009年货运总量为2.1亿吨,其中公路货运占85.6%。长沙对外主要货运

通道及货运比率如下表2-2所示:

2009年长沙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比率表 表2-2

主要的对外公路货车流量及流向比率如下图2-2和图2-3所示:

图2-2 长沙主要公路货运通道交通量图 图2-3公路货运流向比例图

第六条 长沙市物流基础装备现状

长沙市大多数物流企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不具备现代化的装卸搬运工具,也没有现代化的仓库,大多数物流公司只能租借农民的简易棚。类似于黎托的密集型、低层次的仓储区在长沙十分普遍。无现代化停车场,大多数货运停车场是房地产开发商尚未建房建起来的简易停车坪。长沙许多物流建筑设施均为安置私房,物流配套设施跟不上,办公、收货、仓储等相混杂,货物的堆放与装卸直接在马路边上,这种既要行车又要停车装卸货物的模式,安全隐患重重。

2009年长沙市公路载货车辆总数约有6.3万辆,近年长沙公路载货车辆拥有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加的主要是私人性质的车辆。

第七条长沙市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现状

长沙市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大幅提升。只有少数专业性物流企业初步实现了仓储、交易、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大多数以物流经营为主的企业管理水平低,电脑设备基本只用来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运输,通过“天骄信息平台”共享货物和车辆资源,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等技术在长沙物流企业中应用很少。

第三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第一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地理及交通区位优势:

长沙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由南往北和长江三角洲由东向西的两大沿海发达经济区的产业转移的交叉重叠地带,是我国主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有可能成为四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形成的环形经济圈中承担资源依托、流通连接、技术吸纳、经济辐射的中心城市。

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群中起着核心带动和服务作用,“3+5”城市群形成了以长沙为首,株洲、湘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如图3-1所示。大力发展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将提升长沙对区域和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图 3-1 长沙在“3+5”城市群示区位示意图

●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长沙市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钢铁有色、新材料、生物和医药、食品加工等6大优势产业。长株潭城市群联动发展优势突显,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物流需求旺盛

长沙市积极推进会展业、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整体升级。一批大型综合性、专业性批发市场不断壮大,物流需求迅速增长,长沙市各类中小物流企业和物流节点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

●良好的物流前期发展基础

长沙市政府对全市的物流发展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铁路货运站场、水运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城区干道以及对物流项目建设支持给长沙市发展现代物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带动整个区域物流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会展业发达

长沙市已形成了金鹰电视艺术节、烟花爆竹、烟酒糖果和农副产品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展会物流”正逐渐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题之一。

第二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偏低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和交通地位都低于武汉。

●现代物流观念有待加强

长沙市整体物流作业水平和管理方法较落后,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低。制造业及商贸流通业的物流外包比例小。

●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布局分散,配套性和兼容性较差,综合性货运枢纽发展缓慢。

●物流市场机制有待健全

长沙市现有物流市场“散,乱,差”问题突出,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低。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抵抗风险能力,信誉难以保证。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长沙市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众多,但规模仍普遍偏小。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差、物流管理水平低、缺乏标准化专业化物流网络体系的支撑。

●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严重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

物流节点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不协调,为城市生活服务的配送中心严重不足,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节点仍然缺乏。

●物流发展规划缺少统一性和连续性

长沙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宏观协调管理机构,缺乏现代物流发展的配套政策。各种物流规划缺少统一性和全局性。

第三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宏观政策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湖南省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把现代物流业列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六大行业之首予以重点发展。《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列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

●长株潭及“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遇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设立,经济活力明显提升,区域拓展将对交通和物流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发展现代物流业势不可挡。

●交通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升级

大幅改造和新修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将给长沙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条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挑战

●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国外物流企业将凭借其先进的物流管理手段、高端的专业化作业水平等优势快速占有市场与扩大市场份额,对长沙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来自邻近城市物流业发展的挑战

武汉的交通区位、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远优于长沙。需正确定位,优势互补。

●来自自然不利因素的挑战

长沙洪涝灾害频发,对道路通信等设施常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湘江水位此起彼伏,常出现“一年两头枯”的现象,严重影响长沙新港的正常运作。

第四章长沙发展现代物流业战略定位

第一条发展战略导向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长沙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条件之一

以传统大市场为特色的长沙商贸流通业面临升级改造调整优化的需要;以传统国企与新生民企为代表的长沙生产制造业面临整合优化与引进发展两方面的发展需求。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长沙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条件之一

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城市发展形态与布局合理优化;长沙市城市中心区范围较小,难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人口、经济规模变化需求;长沙市中心城区大量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和大型商贸市场已经严重不适应长沙市中心城区功能配置需求。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内涵之一

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除了商业贸易、旅游休闲、文化传媒等产业之外,现代物流业是一项主导性发展产业,将为城市GDP增长提供更高贡献率。

第二条目标定位

立足湖南省,辐射华中经济区,对接泛珠三角洲,连通全国。逐步达到:

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长沙市及长株潭城市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产业之一;

长沙市及长株潭地区城市与城市化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体系之一;

华中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心与枢纽之一;

国内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创新实践示范城市之一。

长沙物流业产值占GDP的贡献率稳步增长,由2009年的6%提高至2015年8-9%、2020年10-11 %、2030年12-13%。长沙市生产制造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逐年稳步下降,由目前的19 %降至2015年16.5 %、2020年14%、2030年11%。

第三条市场定位

长株潭及“3+5”城市群区域配送物流服务;

长沙市城市配送物流服务;

长沙市及长株潭城市区生产制造业物流服务;

长沙市及长株潭城市商贸(市场)业物流服务;

中南地区及全国省际物流服务;

长沙市及中南地区国际物流服务。

第四条水平定位

物流基础设施齐全、先进,能够满足长沙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并且做到物流设施资源配置优化,利用效率高。

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大规模的物流运作体系。

第五章长沙市物流发展需求预测分析

第一条长沙市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

长沙的经济发展是中部地区增长率较高的地区,在中部五省区省会城市中,正逐渐赶上郑州市成为仅次于武汉市的中部第二经济强市。

长沙市经济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同时优化第二产业,提升工业科技水平和整体经济质量。

长沙市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如表5-1所示:

第二条长沙市货运总量预测

长沙市货运量增长迅速,2001年至2009年平均增长率为14.77%。目前公路运输占总量的绝大部分比重,约占85.1%;水运在总量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约占13.6%,且以钢材、矿建材料、水泥、粮食等附加值与时间价值均较低的大宗货物为主;铁路货运以粮食,钢材为主,只占总量的1.3%;航空货物运输发展滞后,仅占0.05%。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预测结果如下表5-2所示:

第三条长沙市货运通道需求

水路

长沙现有港口作业能力能够满足近期需求,但远期2020年、2030年港口的作业能力将达到饱和,并对货运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铁路

2015年长沙市铁路货运量将达到365万吨,处于货场近期布置规模能够承载的范围内,2030年2540万吨的布置水平不能满足6184万吨的预测需求。

●公路

随着公路货运不断发展,货运通道能力将面临挑战。其中北部京珠高速公路日交通量最大,超过4万辆,作为长沙市对外最重要的南北通道,双向四车道的京珠高速公路交通量趋近饱和。

现状货车流量及2015年预测货车流量如表5-3所示。

●航空

长沙市的经济发展方向将对其航空物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汽车零配件、生物制药及高科技电子等几类产品的发展将影响黄花机场的未来发展。长沙黄花机场的货运量将在未来10年内超过80万吨,远期规划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

第六章长沙市物流系统节点布局规划

第一条长沙物流节点层次结构

长沙市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网络将采用“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企业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模式。物流园区将是长沙市对外开放、对外经贸交流、产业集群的重要节点。专业物流中心将大幅度提高长沙的物流作业效率和物流作业水平,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是大型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建设的货物配送场所。

由于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由企业根据自身物流作业要求设计建设,本规划重点对长沙市的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的数量、位置、规模、功能等进行设计。

第二条长沙土地利用规划特征

新的长沙“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强调大长沙的发展理念,从“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城市布局转变成“一区一轴两带多廊”的发展格局。其中“一区”为大长沙城镇密集区,包括市区、长沙县城、望城县城、宁乡县城以及浏阳工业新城(永安及洞阳),是长沙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地带;“一轴”为长沙市域发展轴,以319国道为主体,串接长沙市域主要的城镇区片;“两带”为长株岳区域联系带和长潭岳区域联系带;“多廊”为浏阳-萍乡、洞阳-醴陵、长沙-韶山、宁乡-娄底等多条城乡发展走廊。长沙土地利用规划见附件1至附件4。

长沙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地带规划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体现为一城两片多点,既长沙中心城区,宁乡城镇片区,浏阳城镇片区和多个城镇居民点。

第三条物流节点数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334-2008)《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长沙市地理与交通区位优势、城市与城市群发展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分析,长沙市需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园区:即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专业物流中心数量应根据需求来确定。长沙市需规划建设钢铁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危险品物流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烟草物流中心等若干个专业型物流中心。

第四条物流节点规模估算依据

本规划将应用以下公式估算物流节点用地规模:

S=αβQε/365

式中:S表示所求物流节点的面积;α为适站系数;β为不同类型园区的分配系数;Q为城市物流需求量;ε为单位生产能力用地参数。

第五条物流节点选址原则

长沙市物流节点布局主要应满足①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

②城市边缘地带,靠近货物转运枢纽。③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④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周围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由于物流园区的规模较大,在空间位置上物流园区不一定是连续的,可以由若干片组成。而专业物流中心的位置也可选择在某一物流园区中。

第六条货运服务型物流节点

长沙市货运服务型物流节点规划为一主一辅型,以金霞物流园为主,安沙物流中心为辅。

金霞物流园与霞凝港、黄花国际机场协调配合,优势互补,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依托,以国际进出口货物和专业产品仓储、运输、加工等为主,并具有海关、检验检疫、信息、咨询、综合服务等功能,形成国际物流集散中转中心。

金霞物流园与安沙物流中心依托铁路、公路、水路,形成辐射湖南省及中部经济区,集各种物流功能为一体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安沙物流中心提供公路专线货运配载、运输与仓储功能,形成集配送、集货、加工、仓储等物流功能为一体的城市配送物流中心。

第七条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

长沙市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以空港物流园为主,长沙西物流中心(长常高速与西三环附近)为辅。

长沙空港物流园将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主要城市的物流枢纽,主要为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珠宝首饰、时装及海鲜、水果等高附加值商品提供航空运输、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货运代理、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

长沙西物流中心依托良好的公路运输体系和长沙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构筑服务长沙市河西先进制造业和商业物流系统,形成集公路货运、集货配载、流通加工、仓储管理于一体的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5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 1 / 52

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山东省年度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报告

独家发布: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中国物流产品网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运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商贸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省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物流业已经进入了整合、推进、提升的新阶段。全省社会物流总额63950.9亿元。从事物流业的企业5000多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其中有22家企业先后进入全国物流100强企业,39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10个物流品牌被评为“服务名牌”。重点工业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采用物流管理方式的企业占78.02%,运输、仓储等实施外包的占54.9%,可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商贸连锁企业476家,连锁店2.3万家,涉农服务网点8万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700个。连锁批发零售企业统一配送商品比重达到73%,在全省农村建设标准农家店4.3万处,基本覆盖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全省现有铁路2924.2公里,铁路货运能力达到15172万吨,铁路公用专用线260余条;公路通车里程2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5公里;民航机场8个,航线236条,其中国航线218条,国际航线18条;沿海港口23个,生产性泊位440个,货物吞吐量完成6.58亿吨,建成了至铁路轮渡,实现年货运量535万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和覆盖全省的邮电通信网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但是,现代物流服务水平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物流服务需求尚不匹配;综合交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体系尚达不到联通共享的标准;物流现代化发展还需要政策性的支持。 (二)面临的形势。从现在到2011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很多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省物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国际、国市场需求疲软,实物量增速回落,物流需求急剧减少,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普遍下滑,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物流企业受市场形势的影响,垫付资金回笼放慢,投资减少,发展后劲不足;外资物流企业进入国市场,物流产业竞争加剧。这种状况对物流企业发展造成了冲击,影响了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也有许多机遇。一是有利于物流业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抗拒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将主动退出市场,给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腾出了市场发展的空间。二是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省是经济大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总量逐步增大,社会商品零售额、工农业产品、能源及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于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政策障碍。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定稿版

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 说明书 东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八月

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说明书 (2010-2020) 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况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东莞市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市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的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辉煌成就。随着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进入转型期,传统的以外资外贸带动、大进大出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也难以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长。从城市发展功能和定位来看,东莞不是区域中心城市或交通枢纽型城市,而是货物生成型的城市,东莞的物流业以配套制造业需求为主,同时为商贸行业和城市居民生活服务。为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及东莞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大背景、大环境的变化,东莞物流业的发展定位和策略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珠三角一体化战略提出的客观要求 2008年12月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对珠三角一体化战略提出了以下要求: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等,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建设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进一步确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 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 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大庆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大庆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0.7 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 亿元(不含中石油大庆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 万吨,货物周转量33 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庆虽然地处东北内陆,“不沿海、不靠边” ,但大庆距离省会哈尔滨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吉林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哈尔滨、西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内铁路总长度305 公里,有11 个大型铁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上)2003-4-48:48:00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发展现状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诸如: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 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 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 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 体实力无法增强。 3.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批 发零售业.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流主体行业现有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从事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 化管理手段落后,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 代企业管理。 4.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 由于生产和流通企业中的相当企业领导层对现代物流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使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西安物 流业专业人才匮乏。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西安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必然要求 (一)西安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西安综合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作为新世纪的重要产

最新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解决方案(2017-2024)

最新版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项目 解决方案(2017-2024年)

目录 1.规划总则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原则 (2) 1.3规划范围 (3) 1.4规划依据 (3) 2.现实基础与发展承载力分析 4 2.1**发展现代物流的现实基础 (4) 2.2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分析 (17) 2.3各级规划对**发展现代物流的定位 (29) 2.4**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3.需求分析与预测35 3.1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5) 3.2物流需求量预测 (37) 3.3用地面积测算 (38) 4.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目标 39 4.1指导思想 (39) 4.2总体定位 (39)

4.3发展目标 (41) 5.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规划 43 5.1一个产业园 (44) 5.2两条发展带 (49) 5.2.1**东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带 (49) 5.2.2 320国道商贸物流发展带 (52) 5.3三个物流中心 (55) 5.3.1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 (55) 5.3.2浙江临沪物流园区 (57) 5.3.3陶庄循环经济城 (60) 5.4多个作业节点 (62) 5.5交通集疏运体系 (63) 6.现代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66 6.1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6) 6.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68) 6.3电商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0) 6.4国际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2) 6.5两业联动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4)

6.6多式联运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6) 6.7物流总部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7) 6.8物流金融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8) 7.政策措施建议 80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1

四川省”十五”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 2

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初步得到缓解。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物流业迅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出现,连锁化经营初具规模,各种配送机构正在兴起。 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