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诗

康熙的诗
康熙的诗

康熙的诗

《全能全知全美善, 至公至义至仁慈》

生命之宝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黄金白玉非为宝,只有生命一世閈。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来时糊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又怎样)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著几千年?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是神子通。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分得永生! ----清·康熙书

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造化功。

体一无终而无绐,位三非寂亦非空。

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

除却异端无忌惮,真儒偌个不钦崇。

功由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惨动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妙道玄玄何处寻,在兹帝监意森森。群生蒙昧迷歧径,世教衰微启福音。自古昭昭临下士,由来赫赫显人心。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泪满襟。

立天地之主宰,造人物之根宗。

推之于前无始,引之于后无终。

弥六合兮无间,超庶类兮非同。

本无形之可拟,乃降生之遗容。

宣仁爱以博化,昭以大公

位至尊而无对,理微妙而难穷。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_1

精心整理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 1、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 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2、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在座的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

朕在位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你们俯首农桑。从炎黄甲子年到如今有三百多位皇帝了吧,朕是年事最高,在位时间最长,养育子孙最多的,皇子皇孙,还有曾孙,一共是一百多位吧!朕要感天动地呀!朕要敬颂苍穹啊!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呀!记着,没有你们便没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哦, 3 4 5 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再拜。 6、爱新觉罗玄烨,叩告列位先祖在天之灵,玄烨自即位至今,遭权臣鳌拜欺凌,朝廷与百姓也深受其害。如今已到胜败存亡之际,玄烨决心护国安民,振兴大清,除歼灭贼。

7、皇上,微臣穷十年之功,遍阅古今各族史料及图谱,终于构成此图。臣,死也瞑目了。微臣自信,此图不但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臣以为,台湾郑氏孤悬海外,只是大清的疥廯之疾。大清的心头巨患不是台湾,而是蒙古准葛尔王葛尔丹。在朝廷平定西南三藩之时,葛尔丹也在一步步收伏蒙古诸王。臣料定,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争天下。葛尔丹 8 张庭玉跪拜道:臣张庭玉叩见皇上! 康熙和蔼地招呼:平身。 康熙盯着张庭玉看了半刻:张庭玉,这俩首诗是你写的吗? 张庭玉:是 康熙:很有寓意,可是为什么当中少了两句?

一字诗

《一字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能够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3.正确认读本课诗、帆、渔、舟、钓、钩、俯、仰、场、江10个生字,会写明、舟、渔、江4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图画,说话引入 1、出示图画,谁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描绘看到的图片?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仅用了28个字就把刚才画上的情境描绘出来了,而且里面还反复使用了一个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师: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首诗,思考:读了这首诗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这首诗里面有很多一)教师提醒注意“一”字在不同位置的发音。 2、师:这真是一首神奇的诗,在诗里面还藏着许多生字!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诗,一边读诗一边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诗、帆、渔、舟、钓、钩、俯、仰、场、江 “俯”“仰”做动作理解 4、师:现在这些生字我们已经会认了,这首诗应该读得更流利了。请同学们齐读一下古诗。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么?(幻灯出示不带拼音的诗。齐读。)谁愿意自己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指导读三人) 5、师:“一”字诗,多有意思的题目啊,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这首诗的作者叫陈沆,是清朝一个秀才,有一年他参加考试。当他赶到巴河岸边时,小船上已经坐满了各地的秀才,船也稍稍离岸了。陈沆恳求艄公行个方便,顺便送他过河。这位艄公笑呵呵地说:你是一位秀才,必定满腹文才,如果你能马上作一首含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我立刻掉转船头接你过河。

陈沆有个前辈诗人叫王士祯的有过一首很多一的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我们来数一数,这里面有几个一啊?(9个)真可惜!还差一个一。陈沆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陈沆答应了,他观察了一下周围的风景,沉思片刻,便吟唱道:(生齐读)船上的秀才听了都鼓掌欢笑,笑称船翁的刁难引来了一首好诗。 就这样,陈沆凭着诗歌的资格上了船,后来,他果然不负众望,在全国考试中得了状元。 三、精读古诗,了解诗意 1、你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其实多读两遍就知道了,答案就在这首诗里。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古诗。) 2、交流诗歌内容 (1)生: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老爷爷在江面上钓鱼。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一个渔翁一钓钩。” 师:“翁”是什么意思? 生:老爷爷。 读好第一、二句。 (2)生:我知道这首诗里写了在秋天,一个老爷爷划着小船去钓鱼。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啊? 生:“一将明月一江秋。”我是从这句话中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这个钓鱼的老爷爷很高兴。我是从“一俯一仰一场笑”这句话知道的。 师: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笑吗? 生:因为他钓了很多鱼……. 读好第三、四句。 (3)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在一个晴朗的秋夜,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舟上,一位渔翁悠闲的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享受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①无限情思寄楼台 《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古丘:古坟 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 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

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 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 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 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②。 [注释]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②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诗词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前两句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对比阅读] 两人的诗都是写爱惜花朵,白居易的诗基调伤感,对即将凋谢的牡丹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而苏轼虽然有些伤感海棠自甘寂寞、夜晚的美丽无人欣赏,隐隐有怀才不遇之叹,但是随即如知音般秉烛陪伴花朵,表现出一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潇洒达观精神。

评康熙皇帝的不足

评康熙皇帝的不足 摘要:在中国的封建帝王中,康熙皇帝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智擒权臣鳌拜,打击守旧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削平三藩,统一台湾,抗拒沙俄,亲征朔漠;他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促进经济繁荣;他重文兴教,编纂典籍,发展民族文化;等等。为维护国家主权,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同所有的伟大历史人物一样,他也没能避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也不能摆脱狭隘的民族偏见。尽管康熙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颇有建树,却依然不能越出封建的雷池,始终没有能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1](P414)。 关键词:康熙;不足 康熙皇帝虽然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后期,他所代表的阶级是没落、反动的地主阶级,他所出身的民族在当时又是带有较多落后习俗的满族,兼以其他个人原因,他的一些思想、政策和行动也对社会发展产生过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甚至反动作用[2](P801)。对此略加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双重压迫,镇压人民反抗 由于康熙皇帝出身满族,政治上集中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时,坚持双重压迫。为了统治的需要,康熙在全国各地驻扎重兵,在地方推行保甲法,责成地主、窑主、厂主对所属佃户、佣工严加管束,限制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互相往来,并制定了保护满族贵族特权,满足地主阶级穷奢极欲糜烂生活,适合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大清律[3](P110)。使得劳动人民处于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楚之中,从而也削弱了自己的统治。 就民族关系而言,尽管他反复声称满汉一体,不分畛域,但整个康熙年间,满族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康熙虽然早已采取团结汉族官员和地主阶级的政策,但内心对汉人仍怀有戒心,说汉人不如满人、蒙古人齐心,“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4](P433)。对于清朝入关后推行的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如圈地、逃人法、投充等,他虽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并未从根本上加以否定。至于最为汉族人民反对的剃发、易衣冠,则更是顽固坚持。至于汉族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_第6课_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word版有答案

清单一志向远大的玄烨 少年天子 1.登基 康熙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2.学习 (1)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2)对西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制造和购置科学仪器。 [深化认知] 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内措施 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 1.平定“三藩” (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的胜利。 2.收复台湾 (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政局不稳。 (2)过程: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深化认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请求。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单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外措施 抗击沙俄 1.原因

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2.过程 (1)康熙亲政后,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2)1685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清单四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中国版图的奠定 1.康熙的措施 励精图治,开拓疆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 2.中国版图的奠定 东临太平洋,北至外兴安岭,西达葱岭,南包南海诸岛。 [深化认知] 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康熙帝的功过是非 [史料探究] 材料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两首诗 指出材料中诗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答案] 事件: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贡献:康熙帝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咏菊诗

东晋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晋袁崧菊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晋鲍照答休上人菊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晋王淑之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唐骆宾王秋菊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唐杜甫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 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李商隐野菊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郑谷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李白感遇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陆龟蒙忆白菊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罗隐登高咏菊尽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公乘亿赋得秋菊有佳色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糜菊二首选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 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 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 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 枝来”作 。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 之景,二句点出 。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 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 一路行人骑马飞奔, 带起了一溜溜尘 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

的鲜荔枝。 3.路途 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 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 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 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 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 723 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 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 而杜牧的这首绝 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 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 犹如 电影 摄影师, 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 林木葱茏, 花草繁茂, 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 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 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 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 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 “千门”因何而开? “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 直至紧张而神秘 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 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 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两首诗的对比赏析

两首诗的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读《康熙王朝》有感2000字

读《康熙王朝》有感2000字 读《康熙王朝》有感2000字 千古帝王━━圣祖康熙于1722年龙驭归天! 掩卷《康熙王朝》,令我思绪万千。历史过去了近三百年,那时的一切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成为过眼烟云,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久远的。康熙的丰功伟绩值得后人敬仰。他八岁登基,当时正是清朝初年,百废待举。可怜的顺治皇帝要美人不爱江山而宁愿出家,给八岁的康熙留下一个烂摊子。胜勇的康熙十五岁擒鳌拜,十九岁平三藩,三十二岁收复台湾,三次御驾亲临西征蒙古,一生中,大大小小,亲临战阵七十余次,终于使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百业兴旺的局面。记得毛主席曾评价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一代开国明君,也都做出过开天辟地的大事,但与康熙比起来,我总觉

得后者无论文治武功,都堪称前无古人! 康熙一生奉行“以孝治天下”。此举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臣子的父母去世,都得回家丁忧,守孝三年方可再回朝复职。就连他自己也不例外:孝庄皇太后仙逝,康熙非要守孝三年不可,只因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才听从了张廷玉之言,以日代月,以27天顶了三年的服孝期。我们今天所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不正与康熙之举不谋而合吗!当然不是也让国家领导干部回家丁忧三年,但古人就讲究“仁义礼智信”,我们的“德”与康熙的“孝”没有本质的区别。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关于君子志士的活生生的事例,也正因为有如此坚实的基础,我们今天才敢理直气壮的站在联合国舞台上倡导“和平”,我们的人民也都必恭必敬的信奉“以德治国”的信条。其实,大至国家,小到我们学校,道理一样的。今天我们提出了“德育生活化”,就是把道德教育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1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的第3课。主要从“少年皇帝”、“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三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康熙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其要求是:“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从专题内部来看,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故有总结提升的作用;从模块间关系来看,与必修教材(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密切联系。 一、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文理分科后,他们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并希望教师提供应试技能指导与训练的机会。另外,较高一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故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并开展适当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知识背景分析: 1、高二学生已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有了整体认识,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相关知识(主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但是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故需要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3、学生通过小说、影视剧等对康熙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也因此存在许多误解,故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康熙。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康熙的个性品质及一些重要成长经历

2、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史实,提供阅读并初步整理文献的能力。 3、通过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理解康熙与时代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此后的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 4、能运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评价康熙其人其事。 5、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搜集历史信息和认识历史与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通过收集与康熙相关的史料,观看视频短片,分组讨论等形式,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确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培养坚强意志,塑造健全人格。 2.通过学习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一、教师 1、为学生提供建议性的预习提纲。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清宫秘档·康熙统一台湾》第三集)。 3、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的路径。 二、学生 1、浏览专题学习网页《康熙大帝》:(该网页不仅较全面地展示了康熙生平事迹,而且配以大量图片、动画说明,甚至以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菊花黄巢的诗意

菊花黄巢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菊花黄巢的诗意 《菊花》 作者:黄巢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黄金甲:指金黄色的菊花。 诗意: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 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两首诗比较答案

1、2013朝阳期末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2.(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B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 夜半三更做梦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4分) C E 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江汉》)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3.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 内容不同: ①1分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写的是秋夜; ②1分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 ③1分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 情感不同: ④2分情感不同:赵诗——诗人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1分); 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客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1分)。 2、2005北京高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古诗比较鉴赏

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

豆干广告宣传语

豆干广告宣传语 广告语,豆干广告宣传语 1、山外青山天外天,会昌豆干鲜之鲜。 2、好豆干,会昌造。 3、豆干茫茫,会昌导航。 4、会唱豆干,让您垂涎欲滴,健康长寿。 5、一品豆干,健“康”享“寿”。 6、天然淳香,时尚健康。 7、食尚之选,尊贵之享。 8、饿了,就要吃会昌豆干,好吃开胃。 9、康寿豆干,四季飘香。 10、好滋好味,让我回味。 11、美食美味豆干,健康营养纯天然。 12、康寿豆干,口口留香。 13、豆干香天下,健康惠万家。 14、康寿豆干,健健康康。 15、会昌豆干王,绿色美味好营养。 16、康寿会昌豆干吃了就知道。 17、品豆干会昌,享人生寿康。 18、皇家贡品,值得您信赖。 19、片片酱香可口,康寿真情相伴。 20、豆大家,干一杯——康寿豆干。 21、康寿会昌豆干,几代人吃出来的美味。 22、康寿生活,非常有味。 23、嫩滑爽清润,余香三日长。 24、一百年的原汁原味。 25、未食香先至,张口健自知。 26、豆逗你,快乐每一刻。

27、吃昌豆干,健康常候。 28、百年口味,独数康寿。 29、给你的胃来一点惊喜——会昌酱干。 30、康寿会昌豆干,历史沉淀的美味。 31、食康寿豆干,品乾隆佳话。 32、传统美味,天然原味,最佳品味。 33、吃豆干,要选会“唱”的哦。 34、御食佳品,就是不同凡响。 35、康熙长寿的秘诀——会昌豆干。 36、为健康,大家来争豆。 37、豆香溢会昌,干鲜传四方。 38、康寿,永远吃不够。 39、康寿,一片永不够。 40、康寿会昌豆干,品味香悦天下。 41、康寿豆干——小吃食,大讲究。 42、尝豆干,会昌豆干,必得康寿。 43、酱味千年,健康一生。 44、百年传承,只因有你——康寿豆干。 45、会昌豆干,口齿爱享,难忘其香。 46、一口美味,余香四溢。 47、斗转心诚,康寿铭情。 48、康寿会昌豆干,倡导健康长寿新生活。 49、豆干选康寿,口味独特,健康长寿。 50、味道惊奇,明清贡品。 51、天然豆,健康干;康寿牌,我喜欢。 52、御味酱干,会昌独造。 53、来自豆干之乡,美味吃出健康。 54、康寿豆干,叫人嘴馋。 55、康寿豆干,用美味俘获你的唇。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 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 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和插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使学生走近历史,兴趣盎 然地去走近历史人物 一、少年亲政(阅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 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 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 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 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二)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1、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 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 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 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 材第14页表述)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 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 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 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 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 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 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 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乾隆诗歌精选(194首)分解

乾隆诗歌精选194首 批注:陈得风 2016.1. 1《高其佩指头画虎》 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 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 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 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欲罢豺狼愁。 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 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 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 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 高堂昼静风生壁,却忆行围塞北秋。 评价:气势的确不凡!开始赞美画家指头的功力,后来又提出“宝贵”意见,符合作者的身份和地位,不过也略微显示出作者的孤傲。 2《读项羽纪》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3《读《贞观政要》》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绳愆shéng qiān基本解释:纠正过失。 4《冬至斋居偶阅旧稿志怀》 静听迢迢宫漏长,斋居暂屏万机忙。 那无诗句娱清景?恰有梅梢送冷香。 案积陈编闲检点,志期旧学重商量。 灰飞子夜调元律,又喜天心复一阳。 5《紫光阁阅武举射》 抡材临别苑,射策对明廷。 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 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

为问赳桓辈,能通《黄石经》? 赳,雄壮威武的样子。 6《赐大学士张廷玉》 喉舌专司历有年,两朝望重志愈坚, 魏公令德光闾里,山甫柔嘉耀简编。 调鼎念常周庶务,劳谦事每效前贤。 古今政绩如悬鉴,时为苍生咨惠鲜。 仲山甫,周宣王时的贤臣。后因用以代称贤臣。 最后一句的意思:常以古今贤臣政绩为鉴,时时为百姓施惠谋利。 7《中元观河灯》 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 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 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 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 8《阅马》 平原草色著霜初,试阅天闲万乘余。 凤耳临风多(马兔)(马录),龙鬐耀日有驔鱼。 漫夸唐牧张千锦,何用周王历八虚。 燕市骊黄抡选遍,遗材犹恐伏盐车。 9《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 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 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 宋元差可寻,翰墨出亲手。 机暇戒宴安,时或游艺薮, 就中名迹夥,唯爱鲁直叟。 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 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 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 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 伊余有深意,笔谏曾谨守, 好尚苟不端,丧德良已厚。 所爱汲黯戆,裁诗铭座右。 汲黯,汉朝大臣,因常规劝武帝,武帝不耐,调为东海郡太守。戆,愚直。 评价:诗歌论述了书法的发展史,一气呵成,显示出作者独到的书法鉴赏功底。 10《采莲曲》 薰风拂池塘,明霞映洲渚, 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 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籁,

专题32 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 (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