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柘荣太子参种植生产技术

福建柘荣太子参生产技术

太子参为石竹科异叶假繁缕的干燥块根。柘荣县太子参栽培历史长达100多年,产量大、品质佳,2001年通过国家商标局证明商标注册后,“柘荣太子参”享誉全国,是福建省道地药材。长期以来,“柘荣太子参”一直采用传统技术栽培,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选地

海拔:400~1000米之间的旱地或水田均可种植。

地形:丘陵坡地,地势较高的平地,或新垦过两年的“二道荒”地,要求排灌溉方便。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种植。

前作:水稻、甘薯、蔬菜等,以水稻轮作为主。

土壤:要求肥力中等以上、透水性好的沙壤土,不适选择过于粘重的土壤。

2、栽种前准备

开沟烤田:太子参前作一般为水稻,水稻收割后,在田间开环形沟,依地形开数条排水沟排水烤田。

深耕晒垡:清理田间稻秆,挖取稻根另放风干;用人工或机械翻地,翻深15-18厘米。

捂灰(火烧灰)积造:捂灰(火烧灰)是柘荣县农家肥火烧土的一种。在太子参地挖取稻根或深耕晒垡后,就地以清理的稻秆为燃料,把风干的稻根堆积在燃烧的稻秆上用暗火熏制而成。具有增加有效氮、磷、钾,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消灭杂草和病虫害作用。一般每亩捂灰达2000kg左右,可满足本田太子参种植有机肥的需要。亦可通过有机肥进行改良积造,根据不同土壤性质改良肥用量为300-1500kg不等

3、种参

品种:“柘参1号种”,“柘参2号种”,“柘参3号种”,为保留品种,仅在高海拔的山地种植留种。

留种方法:

传统法:一般根据种植安排,自留自用,采用零星原地留种。即在上一生产季,在计划种植的地块附近,选择长势较好、发病轻,规模相当的地块,四周用竹杆扦插,围绑醒目红绳或塑料带,防止人畜足踏,并清理沟渠,防止积水烂种。

现代组织培养:通过人工配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在人工挖制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条件下进行培养以45天左右扩繁3倍的指数形式生产,所有种苗经4-5个月以上的培养即可做为种参下地栽培。于每年9月至12月进行留种与种苗春化作用,次年1月-8月进行工厂化生产,10月-11月组培苗出苗、洗苗、下地。

种参采挖时期及方法:采挖时期要比栽种时期提前7-15天起刨,刨出后在避光条件下风干,种参水份保存在70%-80%左右。方法,细心挖掘、翻土,抖去土块,剔除异物、病种、烂种,分级。一般不分级,仅剔除有虫口、病害种参;也有分级种植的,将细弱种参另放,分批种植,有利于太子参齐苗,便于管理。种参装盛、运输。

4、栽种

整地将深耕晒垡的土地整成畦宽80-130cm不等、高15-20cm 的瓦背形高畦,畦间修好宽25cm,深33cm的工作行(排水沟),畦和排水沟的方向顺着坡向,可利排水透气。畦宽1.1cm以上的土地利用率高,但管理不便,特别是中耕除草难度大,近年来,大部分农户都将畦整成80-100cm的窄畦种植。

开种植沟在畦面上顺坡向开深7~10cm的直行条沟。

基肥施用种植前,将准备好的捂肥,与过磷酸钙每亩30~40kg、三元复合肥(N15P15K15)每亩30~40kg拌匀,施于种植沟内,用松土稍加覆盖,不与种参接触。

栽植:时期:10月至次年2月都可进行栽植,一般种植在11月初至1月底(霜降至大寒间),栽植时间跨幅四个月,农户以劳动力使用松紧来安排栽植时间,近80%的农户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种植密度每667m2用种参25kg-50kg不等,一般用种量30-40kg。种植方法。种参按株距5~7cm斜摆入种植沟两侧,芽头朝上离土面5cm,芽头位置平齐,俗称“上齐下不齐”,继续按行距13~17cm,再开一条种植沟,将沟土覆盖前沟,再摆种,依此类推。覆土一般芽头盖土5~7厘米。

5、管水

太子参为旱作,在柘荣一般自然降水能满足太子参的生长需求;太子参怕涝,积水易引起烂根,管水主要要做好排水。

种植前,根据地块水的流向,开好畦间排水沟。沟深20cm,宽15cm。

太子参出苗后,结合中耕清畦沟,将越冬期间下塌到畦沟内的土培回畦面。

在4-5月份的雨季,及时清沟,将雨后下塌到排水沟内的土以及其他堵塞物清除。

6、中耕除草

2月中下旬幼苗出土后,用人工小锄浅锄中耕,耕深度2-3厘米。

3月至5月上旬,植株封行前,杂草人工拔除。

5月后,除大草外停止拔草,以免伤根伤叶,促进病害传播。

7、追肥

太子参追肥一般1-2次,第一次在齐苗后,每667 m2用稀人粪尿(比例1:5)400-500kg配复合肥5kg浇施或用复合肥30-40kg撒施。第二次视苗情而定,但都不超过5月底。

8、传统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太子参主要病害种类有叶斑病(俗称叶瘟)、花叶病、白绢病、紫纹羽病。其中花叶病、白绢病、紫纹羽病发生较轻,都不进行化学防治。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叶斑病,在1996年前,严重的绝收,1996年后,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了太子参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叶斑病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防治方法。选择无病地块留种;选用无病种参;进行水旱轮作或休耕轮作;雨后及时清沟排水;拔除花叶病、白绢病、紫纹羽病病株。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仅用于叶斑病防治。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先后使用波尔多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使百克、世高等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太子参主要虫害有白蚂蚁、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主要危害山地上种植的太子参。太子参与水稻轮作后,发生轻,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方法。以桐子饼防治或制成毒饵诱杀。用麦麸、豆饼等50kg炒香,加90%敌百虫原药0.5kg,加水50kg制成毒饵,傍晚时每亩施1.5~2kg。

9、采收

采收期一般在夏至~大暑(7月-8月)。标准是植株自然枯萎倒苗后。

采收工具以小钉耙、锄头、土箕、框篮等。

采收方法:选择晴天,用小钉耙或锄头深挖13cm以上,挑拣出块根,排除异物,腐烂变质的和非药用部位。

10、初加工

产地采用生晒法。用净水将鲜参洗净,薄摊于竹席、蔑匾上,在日光下晒至六七成干时,将参根上的不定根(毛根)搓去,使参根光滑无毛,再暴晒至足干为止。

11、包装

包装物:短期储存一般采用洗净的化肥编织袋;长期储存采用洗净的有聚乙烯内膜的复合肥编织袋,或购买专用包装袋。

包装方法:利用自然风或风扇扬净毛根,用土箕等装盛倒入包装袋内;短期储存用绳扎紧袋口,长期储存则用包装带缝死封口。

12、贮藏

短期储存一般在农房一楼,用砖头垫脚l0cm以上,架上木板,常靠墙堆垛,因此不易久储;长期储存一般搬至农房楼上,木板房直接堆放,水泥地面常架上木板堆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