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14级16班28号刘治宇,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触摸春天》。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的课文,这篇文章是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八岁的盲童安静奇迹般地捉住了一只蝴蝶,并且在细细地感受到春光后,安静又把这只蝴蝶给放飞了。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盲童小流畅权利磕磕绊绊”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能力对文章进行简单理解,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触摸春天》讲述的是盲人小女孩安静对春天感受的一个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的感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盲人,直观的了解盲人的生活,便于理解文章。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课外拓展深化主题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2.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诵读感悟法、讨论法、赏析法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这篇文章的学习。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按五步来进行。

第一课时

1.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上课开始,我先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说:“歌词中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那么大家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课文说:“大家眼中的春天都是美丽的,五彩缤纷的,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永远看不见了,她只能——触摸。”

开展活动“假如我是盲人”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把最感动的语句找出来,体会受感动的句子,感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安静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3.认识生字

了解了文章内容后,我便利用投影仪在屏幕上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大家根据自己标出的生字进行对照,然后一起朗读并用生字组词。

4.品析语言,感悟奇迹

首先提出问题:“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请学生默读,画出相关句子。学生起来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句子,安静是那么的热爱春天,她在用自己的身体感受着春天,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新字生词,了解文章内容,对安静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微课触摸春天完整版

微课触摸春天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触摸春天》读写结合微课环节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能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2、读写结合训练点: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二、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品析语句,感悟奇迹 (安静怎样神奇,怎样了不起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那些句子写出了安静了不起的,请你划下来,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旁注? 句子一: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为什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生: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哪个词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穿梭、流畅。 师:“穿梭”是什么意思?(自如)谁能在我们的过道上穿梭一下?(找一学生穿梭)可是安静双目失明呀!你也能像安静一样穿梭一下吗?(让那个学生带上眼罩走刚才的路) 师:你带着眼罩走路感觉如何?(走完后让学生谈感想)

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安静初到花园里的样子吗? (跌跌撞撞、东倒西碰) 师:为什么后来她又能在花丛中穿梭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答案吗? 出示:(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留连)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安静很喜欢花园。 师: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她都闻到了怎样的花香呢? 生:闻到了桂花香、莉花香、玫瑰花香…… ②、安静在花丛中除了闻到了花香,还可能触摸到了什么? 生:安静触摸到了柔嫩的小草、丝绒般的花瓣、晶莹的露珠…… ③、在花丛中流连的安静还可能听到了…… 生:她可能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她可能听到了蜜蜂嗡嗡地声音。她可能听到了小鸟在枝头唱着美妙的歌。…… ④连起来说说: 安静在花园里穿梭闻到了,听到 了,触摸到了。 小结:安静双目失明,但是她能用双手,用心灵感受春天,真是了不起! (过渡:还有没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静的了不起?) (过渡:还有没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静的了不起?) 句子三、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反映对生命的思考,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的课文。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朱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是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了文章的内涵,以安静创造了奇迹作为切入点. 课堂一开始,朱老师老师就提出问题:“安静这位盲女孩,她创造了奇迹,她创造了什么奇迹?”随着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知道盲女孩安静“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点磕磕绊绊”是奇迹;她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花是个奇迹;她“竟然”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蝴蝶”那

更是奇迹。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所以才有文章所说的“谁都有生活是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二、营造了轻松、和谐学习氛围,提供了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 整个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朱老师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让学生去自渎自悟,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随机点拨引导,课堂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学定教。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接着朱老师又抛出一个环节,她说:灵性指的是什么?你能把这灵性读出来吗?然后才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想象画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不再只是教师的天地。 三、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朗读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

开江县2017年广电网络杯中小学微课大赛获奖名单

开江县2017年“广电网络杯”中小学微课大赛获奖名单 序号微课名称学科学段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获奖等级 1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数学初中陶昕开江县长岭职业中学 1 2 圆的面积一个推导结论的巧运用数学小学李文虎开江县新太初级中学 1 3 认识整时数学小学张海兵开江县新太初级中学 1 4 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数学小学周红霞开江县灵岩乡中心小学 1 5 So...that结构的用法英语初中孙天立开江县广福初级中学 1 6 怎样把含有be动词(am,is和are)肯定句改为一般疑问句?英语初中朱平开江县任市中学 1 7 智取生辰纲-杨志之“智”语文初中何秋娟开江县广福初级中学 1 8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语文初中王静开江县任市中学 1 9 赤壁语文初中唐丽琴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1 10 修改病句语文初中李小华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1 11 孔已己一文中的精彩描写语文初中王方旭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1 12 破折号的运用语文小学李梦婷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1 13 句子魔法师之拟人句语文小学刘云霁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1 14 习作方法之拟人修辞语文小学龙江涛开江县实验小学 1 15 语言描写的四种形式语文小学唐友权开江县实验小学 1 16 邯郸学步语文小学王小锋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1 17 秋思语文小学杨秀梅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1 18 说明文方法语文小学朱兴川开江县实验小学 1 19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化学初中丁吉凤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1 20 多功能瓶的应用化学初中唐学艳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1 21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化学初中熊正建开江县中学实验学校 1 2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数学初中王任芳开江县普安中学 1 23 一道几何证明题的解法探索数学初中熊承燕开江县普安中学 1 24 面积图示法数学小学陈久平开江县实验小学 1 25 九加几数学小学郝筱开江县新太初级中学 1 26 巧用组合图形面积数学小学蒋代玲开江县实验小学 1 27 植树问题数学小学蒋隆鸿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1 28 小数乘整数数学小学李亚玲开江县宝塔中心小学 1 29 角的度量数学小学刘小玲开江县实验小学 1 30 植树问题(两端要栽)数学小学全玉华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1 31 9加几(凑十法)数学小学伍修莉开江县实验小学 1 32 两个数的比数学小学张永见开江县实验小学 1 33 连加数学小学郑霜开江县宝石镇第二小学 1 - 1 -

《生命生命》评课稿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精彩 ——聆听黎鋆赟老师授课《生命生命》案例评析 2014年11月17日,我们乌鲁木齐已经是严寒笼罩,可是在乌市15小的多功能厅内却是暖意洋洋,第一届“走进名师课堂活动”正在这里上演,来自各个区县推荐的名师们在这里汇聚一堂,为我们乌市的小学语文老师们送来一份盛宴,四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四节风格各异的《生命生命》的课堂教学,这种“同课异构”充满了挑战性,也就要求教师更要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这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能够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搭建了平台。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单元教学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生命的权利、

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2、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因为是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而现在学生还正处于四年级上学期,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学生在读通课文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关键词,需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意,反复朗读达到感悟目的。四位老师针对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结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设计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都十分精彩,而来自达坂城区的老师黎鋆赟的设计是我和她一起研讨的结果,作为设计者和听课者的双重身份,我想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意图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谈一谈我的想法。

4篇评课稿

《窗前的气球》评课稿 城北小学宁水美 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课文。红气球是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具,可在特殊时刻却成了小伙伴们传达内心感情的工具,从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和行动看到了孩子们心灵的纯洁、感情的纯真。红气球是伙伴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表现,红气球是伙伴们的笑脸、真诚的问候……教学生阅读时,既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真挚感情的理解,又要让学生释放、表达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体会生活的“美”,语文的美。 教学本课时,杨水梅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科里亚前后心情变化的相关句子,围绕“真没意思、高兴地笑了”这两个重点词语展开教学。先通过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到科里亚孤单、寂寞的心情。然后再体会他看到红气球后的心情,前后进行比较,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领悟。这些心得和领悟溶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最后通过小练笔让学生给科里亚送去关心和祝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认识升华情感,并有针对性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1、教学环节设计清楚、合理。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一、二段,勾画体现病中科利亚的心情的句子,感受科利亚的“孤单、寂寞”。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通过两个问题:“科利亚的心情为什么一下子好多了?”“为什么红气球让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 教学中注重了读写结合。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全班读一些重点句,让学生充分地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读词“可爱的”、“高兴地”,让学生用这两个词练习说话并在书中写话。最后通过读全篇课文,完成小练笔,深化情感。 教学中,如何丰富评价语,还有待去学习: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足以可见,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但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时,杨老师评价语较单调。这些单调的话语,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通过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回答中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或者吸取优点,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这篇课文讲了一位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春天,无意中抓住并放飞一只蝴蝶的事。课文篇幅不长,但文字十分深刻、优美,以往常被当做朗诵的范本,对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吴老师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在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平时就听闻吴老师上课激情澎湃,今日有幸观摩学习,实在让我获益匪浅。 吴老师的课是一堂精彩的经验展示课。在她的课上,我们看到吴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上花了很大一番功夫: 一是朗读习惯。吴老师的课是“读领风骚”,她花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 注意指导朗读的层次性。她先带领学生从课题入手,读出“触摸”就是“轻轻的抚摸”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课文大意;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她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语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 吴老师注重朗读形式多样性。在读中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探究品读等形式加以点拨指导、读懂文本内涵。例如在感受安静捕获蝴蝶那一刻的心情时,吴老师通过音乐、图片、动作,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也体会到安静内心的快乐。 (三) 吴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每一次读书前,她都会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品读课文前,她要求孩子们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在书本的旁边写批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她只挑选了几个学生做展示,但下课后我去看,每个孩子的书本都是写的满满的,有的孩子还写的特别精彩。可见吴老师平时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真是卓有成效。 二是课堂习惯。对于新教师来说,站稳讲台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课堂能力。听课时我不仅关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还特别留心学习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调控课堂的。吴老师班上的学生有几点习惯特别值得我在班上推广: 1.老师板书的时候,学生书空。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他们巩固识字能力。 2.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的习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提取信息, 但对如何提取信息缺少指引。而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堂主题教研课,吴老师的课为我们立足课堂,做好“问题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提供了范本,我觉得她的提问内容紧扣文本的要害,提问程序直接,提问语言简洁明了,充分体现了提问的简洁性。 (一) 吴老师的课堂提问归纳起来有三类:问在情境中;问在关键词、关键句;问在主旨处。做的特别好的是根据情境提问。她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安静的心理感受。当学生观看蝴蝶图片后,老师让他们闭上眼睛想:想象一下安静手里握着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心扑棱,她会想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居然回答出:“她握住了美丽的春天”。 (二) 她的提问程序直接明了。没有过多的渲染评价。整节课围绕“安静在常人看来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大问题下找到关键句子,进行品读。品读句子时,她一般用“三步走”:找到了哪个句子?哪些词让你觉得与众不同?如何读好句子?简简单单的程序,让学生可以现学现用,回答得越来越清晰,读的越来越好。 (三) 老师的提问语言简单明了。吴老师善于用填空补白提问,把安静与众不同的地方用转折词体现出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加深了对课文词语的印象,也对安静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与众不同的印象。例如:“安静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又是如此的?”,“别人用眼睛触摸春天,她却是用触摸春天?” 但这节课也有些地方有待商榷:导入时,让学生看春景图说话这一环节放在第二课时有

《触摸春天》评课稿范文

《触摸春天》评课稿范文 《触摸春天》评课稿范文 海涅曾经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在新“课改”的语境里,语文课堂正从由教师主宰,以“讲问”为基本特点的“全盘授与”,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的生本课堂转轨。于是“学生交流”也就自然地生成于孩子的语文实践之中,成为课堂的一道新风景。 听王雷英老师的语文课,一个基本特点是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诵读、交流、写作总是贯彻课堂始末,而老师的“教”则随机地潜入于其中,少见所谓的“深度开掘”和一厢情愿的“精彩讲说”,学生的学习实践反而被边缘化的那种状态。这是她的教学风格,也是她坚守课堂教学主流价值观是为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和人格力量。 本案《触摸春天》的教学,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便是自始至终的学生的诵读交流,不禁使我们感受到“交流好,才是真的好”! “交流”不是一个新名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直就存在着精神或物质层面的种种交流活动,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现代汉语词典》对“交流”一词的解释便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然而,“课堂交流”却有着特定的含义,在这里应指生生之间、师生

之间为着明确的目的而进行的口头讨论商量、研究等的学习认识活动。在王雷英老师的课堂里这种交流往往是贯彻始终的,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重要方面。在本案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点。 一堂语文课的开讲十分重要。在王老师的课堂里,开讲往往不 是由老师一个人来启动、定调,而是一开始就进入由孩子参与的语文实践,交流便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触摸春天》教师不从“解题”入手,这不仅是因为课题的意象性太强,不易理解,更是因为由老师“解题”不利于放手让学生参与。于是,便从播放两首为孩子们所熟悉,关于春天的歌曲入手,先用动听的音乐放松一下学生的紧张情绪。这样,“交流”也就进入了课始阶段,围绕着“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这样一个很生活化、儿童化的话题,展开了学生人人能够参与,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的引导、定向便自 然地融入交流之中。显然,这种隐性的引领是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 在本案中学生的初读课文,教师不仅有明确的要求(如教师“范读”引路,有读后的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学生分层初读的要求,“第一遍出声读”,“第二遍默读,划下有关词句”)而且有读后的交流“还能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奇”。虽然在交流中一个学生找到的只是一处“奇迹”,但是各自不同发现的迭加交叉,且能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整体感知。这正是“交流”的多向交互性之优势所在。教师既是初读交流的组织者,又在学生的初读交流中了解学生

《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评课 稿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反映对生命的思考,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乔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在课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了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整个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乔在上课开始就与学生商量怎么读文,读后怎么评价,师生共同理清课文脉络,请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含义最深刻的词句,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自渎自悟,想说哪句,想感悟哪句,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仅仅随机点拨引导,课堂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学定教。如乔老师让学生读第一篇课文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时,乔老师没有把答案抛给学生而是请学生在读读课文,后来学生们就都读懂了。教室里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这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他主”的束缚,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接着乔老师又抛出一个环节,她说:我相信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后,会读得更精彩!请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实行品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个环节体现了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不再是书本的奴隶,不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团待燃的火”,是真正的主人。课堂不再仅仅教材的天下,不再仅仅教师满堂灌的天地。而是“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了生活。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朗读水平,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水平。”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乔老师的课“读领风骚”。1、带领学生走近课文初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实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中国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读中步渐提升语文素养。在读中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想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和运用和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导语)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请你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朗诵佳句。 课件展示,图文结合,欣赏感受诗的意境、春的神韵,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韩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 2、(导语)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生平经历、渊博知识、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情。 课件作恰当展示: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 (二)、诵读欣赏: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四人小组朗读交流:指正读音,互相间合作讨论朗读情感的处理。 3、学生代表朗诵展示,配以音乐《秋日私语》。 (三)、结构之美: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描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巨匠心。 问:美文都有一个精美的结构,《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你能发现文章结构的精美之处吗?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讨论内容写在白纸上。 (四)、品味探究: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合作探究: 1、问题设计: a、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喜欢的理由。 或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妙?说说理由。 或这幅春景图中,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说说这样描绘景物的妙处吗?

触摸春天试讲稿

《触摸春天》教案 一、课前谈话 1.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找反义词的小游戏,准备好了吗? 大—小高—矮胖—瘦这些太简单了,换点难的:痛苦—幸福柔软—坚硬光明-黑暗你们喜欢光明还是黑暗?生:光明 2.咱们同学反映非常灵敏,相信这节一定能上好,好上课。 (一)读解课题,初读课文。 1.激情导入 感知课文: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喜欢光明,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光明,可就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就是第16课——《触摸春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样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师:来齐读课题。 1、是啊,春天是何等的美丽。你瞧,春天来啦! 图片感知春天美景 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或者一句简短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美丽的春天?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真是多姿多彩,做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全部身心来感受春天的美好。那么,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她用什么来感受春天?在她的心目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一个盲女孩安静的触摸,一起去感受她心中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 (3)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师生共同概括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受“奇迹”。 1、师;:同学们,想见证奇迹吗?(想)那么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把那些令你感到惊奇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出示默读要求) 出示句子: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因为那朵月季花,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①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奇迹?(穿梭、流畅、磕磕绊绊、极其准确) ②穿梭是怎么样的行走?(来来回回的像梭子一样的行走) (1)极其准确是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准确,十分准确) (2)如果把“极其准确地”“慢慢地”去掉,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齐读 (3)师生互动:学生蒙眼触摸,进一步“体验”主人公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世界。 ③同学们想一想安静为什么能够在这花丛中穿梭,甚至是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 出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生读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评课稿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评课稿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 极的思考。 随着许老师一起走进《触摸春天》的课堂,仿佛也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春天的花园。许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而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文中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许老师能够抓住文章的主线,“安静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条主线,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

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从而使得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来闭上眼睛,慢慢伸出你的手指,我们感受这份奇迹。”师读课文,生做动作感受、想象。在课文最后部分练笔,“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关注细节生成,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中,许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例如当学生回答不够响亮,不够自信的时候,他会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用响亮的声音读出自己的感悟。课堂中,他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触摸春天》评课稿之欧阳家百创编

《触摸春天》评课稿 欧阳家百(2021.03.07)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文章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张老师的这一堂课是《触摸春天》的第一课时,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学环节流畅,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首先是导入,先板书“春天”,询问学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而后用简单的话语导入到课文中,“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儿,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补充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触摸”,即“轻轻的摸”,提示学生也要轻轻的读课题。 接着是初读感知。在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检查词语的认读以及句子的朗读情况,检查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认读“花繁叶茂”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画面。检查完词句,询问学生“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特殊的小女孩是谁了吗?”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邻居家的小女孩

安静,是个盲童。”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将该句中的逗号去掉,比较两个句子情感上的变化,再带着感情朗读该句。 然后是再读感悟。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安静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紧接着追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在讲抓蝴蝶?”指名读该段落,并课件出示。“课文用的是‘抓’字吗?”比较“抓”和“拢”二字,谈感受。你想继续了解这个女孩吗?读课文的2、3自然段,交流这个盲女孩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不同?抓住“流连”一词进行体会,引读“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饭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个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小女孩了吗?想象她在花园里干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安静对生活的热爱。进而明确“神奇的灵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该自然段,自由读,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神奇的灵性。 最后是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师配乐深情朗读,接着让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安静,对于这只拢在手间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话,再谈感受,拢上双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扑腾,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倾听文字的声音

倾听文字的声音 ——记《中牟县青年路小学经典阅读交流展示观摩课》有感 朱海梅 在6月5日如期举行了四节阅读课的展评,在这四节课中,每一个执教老师都有自己的亮点,一年级小朋友的《我读书,我快乐,学成语,我成长》;三年级《昆虫记》读书分享;四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展示;六年级《与古诗词同行》。几节课都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各具特色,灵活多样,而我特别欣赏的是四年级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展示。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值得在以后阅读教学中借鉴: 一:把微访谈引入课堂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阅读积累,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课堂上老师扮演主持人,学生作为访谈者,在交流中感悟读书的收获与乐趣,好的方法,好的积累,好的片断,好的经验,在座的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通过台下学生向台上学生提问的方式,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抛出来,一同解决,台上同学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介绍,台上台下的互动,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读书的收获。 二:阅读感悟方法多 平时在写读书感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只写读后感,读后感是我们常用却收获并不大的一种读书方法,因为平时学生写读后感,内容大多以阅读文本为主,而感悟的内容却很少。而这次交流感悟时,学生阅读感悟方法却多种多样:有的把阅读《假如有三天光明》中海伦的经历与课本《触摸春天》中的盲童进行对比,感受他们共同点都

是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将读后感写成诗行,来表达对海伦的敬意;有的是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无论哪一种表达方式,都看出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真与感悟深刻。 三:情景真切再现 对于原著,学生更多是通过文字的阅读感受内容的精彩,而在课堂上,老师却能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精彩,当清脆的鸟鸣呼唤起初升的太阳,美好的一天拉开了序幕。旁白道: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光明,没有色彩,没有声音,我是那么无助!我不止一次地绝望地在心里呼喊:“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887年3月3日,在父母再三请求后,聋哑学院终于决定派一名老师到家里来教我,而当时一无所知的我,正傻傻地坐门前的台阶上,安静地等待奇迹的发生。此时一个小女孩茫然地坐台阶上无助而孤单,同学们感受到小海伦生活在一个只有黑暗没有光明的世界中,她孤独而无助,姑母与孩子们的快乐与海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下的学生被眼前一切深深地打动了。在清澈的泉水边,是沙利文给海伦一家带来了希望,当海伦学会第一个生字“水”字的时候,海伦与家人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孩子们的表演与背景音乐合二为一,让听者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正是这样的情景再现,让文本更丰满,内容更充实。 阅读,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是现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而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有一种散养的感觉,学生自由地读,老师的引领作用并不是很好,因为学生阅读的书目并不统一,层次也参差不齐,阅读教学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年级下册音乐评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音乐评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评课稿】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是一篇十分 精彩的文章。为四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生命的壮歌》评课稿,希 望对大家有帮助! 前天,有幸听了两位四年级教师的课。在教学时,他们都采用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的教学方法。但两者却收到了截然不同之效。现 把教学片断整理如下: 【案例一】 内容——《生命的壮歌》之《生命桥》(国标本第八册)的片段:“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 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 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 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教学过程: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与羚羊的心合在一起时,你就会感受更深刻。现在,把自己当作年轻羚羊来读一读。把 你的感受写在脸上,一会儿老师会把话筒对准你。 师:你读得好,你来读。 生以年轻羚羊地身份读课文:……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体刚好出现在我的蹄下,我在它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年轻羚羊。年轻的羚羊们,你们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后,得救了。可他读时,我并没有听 出他有什么高兴,你再来读一读。 生又是以年轻羚羊第一人称的口气来读。

师:我听出了一种沉重。还有谁愿意读一读?你也可以把老羚羊 当作自己的亲人来读一读。 生:再以年轻羚羊的语气来读。 师:我感觉到每一个字里都有血,每一声里都有泪。那读老羚羊,有可能就是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奶奶。再读。 生第四次读。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年轻羚羊,你就走进了羚羊的内心。如果把自己当作老羚羊,你的感受一定更不一般。…… 【案例二】 内容——《番茄太阳》(国标本第八册)片段:“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 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师:读读这段话,体会阿姨见到明明后是一个什么心情。 生:阿姨也很心疼。 请三人读,读出心疼、怜惜之情。 师:现在我就是明明,站在你面前,问:“阿姨,我长什么样?”你想怎么跟我说? 生(模仿阿姨):明明,你长得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 师:对五岁的女孩你还该怎样说话? 生(充满爱意):明明,你长得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 师:站在你面前的这个漂亮的、天真无邪的女孩,她双目失明啊。你又该怎么读? 生(心疼、怜惜):明明,你长得真漂亮,乌黑的头发…… 【评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策略 探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策略作为切入点,并对小学语文作文微课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写作能力;微课资源;素材 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作文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作文课都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深刻领悟。而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避免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更为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策略 1.以小学生活动视频为微课素材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下课期间,都积极参加有趣的游戏,处处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很多学校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例如,运动会、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而这些活动的展开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因为它们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便携式的摄像设备,把学生积极参加到这些活动的瞬间录制成视频,并将其作为微课素材,展示到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表现和看法表达出来,进一步夯实他们的写作能力。 2.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把它们作为开展微课的素材,使学生写作能力在得到强化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文化素养。比如,在讲到《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的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强大意志力对人生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以热爱生命为题进行写作,这样不仅丰富了主题的内涵,还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3.营造真实的情境 教师应对教材中关于自然美景的课文给予足够重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人生经验和阅历,因此,很多学生对很多季节的特点观察不够细致、了解不够深入,他们在

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评课稿(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触摸春天》评课稿《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随着迟欢欢老师一起走进《触摸春天》的课堂,仿佛也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春天的花园。杜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而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文中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许老师能够抓住文章的主线,“安静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条主线,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从而使得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来闭上眼睛,慢慢伸出你的手指,我们感受这份奇迹。”师读课文,生做动作感受、想象。在课文最后部分练笔,“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

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关注细节生成,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中,许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例如当学生回答不够响亮,不够自信的时候,他会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用响亮的声音读出自己的感悟。课堂中,他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整节课,教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声音动听,教态优美,再加上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听者如沐春风,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氛围中,孩子们怎能不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 总之,在许老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中呈现出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希望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感悟! 《夜色》评课稿 一年新教材,本课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以识字写字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本节课陈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同桌互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然后采取同桌互读、男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触摸春天 人教新课标

《触摸春天》品奇迹悟方法 微课试题计划 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 1.考察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运用能力。 3.考察学生课文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4.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二、题型 (一) 基础知识 1. 在正确的字音、字形上画“√ 2.选词填空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二)阅读拓展 1.填空并完成练习。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试题来源 本次试题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进行编题,并选取适当网络资源进行组题。 《触摸春天》品奇迹悟方法 微课试题内容 (时间:1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在正确的字音、字形上画“√” 穿梭(shuō suō)清香袅袅(miǎo niǎo)

(悄稍)然合拢(滨缤)纷世界 2.选词填空 居然果然突然竟然 (1)晴朗的天空( )乌云密布。 (2)你( )敢欺骗老师,真不该! (3)我经过努力拼搏,( )将成绩追了上来。 (4)谁也没有想到,三年之后我们( )不期而遇了。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这样的道理”在课文中指:() A.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B.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C.盲人也有自己的春天。 (2)安静是怎样告诉“我”这样的道理的?() A.安静亲口告诉“我”的。 B. 安静是让妈妈转告“我”的。 C.安静是通过捕捉、放飞蝴蝶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来告诉“我”的。 二、阅读拓展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捉住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奇异)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挣扎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