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二章教案

基础会计第二章教案
基础会计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核算、管理的客体,几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内容。

即:企事业单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资金及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

二、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1.资金进入企业

资金进入企业是指企业通过接受投资或借入资金,从投资者或债权人处取得资金的过程。

2.资金在企业内部周转

工业企业的资金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的进行,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转化过程称为资金循环。资金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称为资金周转。

3.资金退出企业

资金退出企业是指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资金退出企业,如缴纳税金、分配给投资者利润和归还银行借款等。

第二节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一、资产

(一)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未来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项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注:企业确认的资产并不一定要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

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的区别:经营租入的设备不确认为资产,而融资租入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二)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和管理的需要,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三)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三点要求)

二、负债

(一)负债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负债,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事项,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负债。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清偿负债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用现金偿还,实物资产偿还,提供劳务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偿还,将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

(二)负债的分类:

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负债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三点要求)

三、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所有者权益又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1)它是一种剩余权益。

权益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优先于所有者权益,即企业的资产必须在保证企业所有的债务得以清偿后,才归所有者所享有。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是在保证了债权人权益后的一种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

(2)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企业的经营资金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其中日常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2、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第三方或客户方代收的款项。

(二)收入的分类

(四)收入的确认条件

五、费用

(一)费用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与收入相配比,即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盈利。

2、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表现为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也可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

(3)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

(二)费用的分类

(三)费用的确认条件

六、利润

(一)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利润的分类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利润是收入与费用两个会计要素相配比的结果。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式:

?收入-费用=利润

第三节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计量

1.会计要素的计量是指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

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2.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

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第四节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的定义:六项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我们称其为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的扩展: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会计基本等式(也称为第一会计等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

这一等式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时点上资产的分布和权益的构成。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基本内容,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会计中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第二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3、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1)会计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会计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4)会计期末结账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会计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资产增加,权益等额增加

2.资产减少,权益等额减少

3.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

4.一项权益增加,另一项权益等额减少

结论:

(1)企业单位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种类繁多,但归集起来有四种类型:

(2)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但其变化的结果不会破坏“资产=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3)在以上四种类型中,第①、②种类型将使企业的资产和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化,但不破坏其平衡关系;

第③、④种类型只影响资产和权益内部有关项目发生增减变化,而资产和权益的总额保持不变。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掌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2、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了解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知识链接: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将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如原始社会的早期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木记日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即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剩余产品以及有了商品生产和以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的交换,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当事人的独立职能或工作。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产生了农业记账员。中国西周时期,也曾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名曰“司会”,进行“月计岁会”。 古代会计主要指服务于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等。因此,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在中国的宋朝,以编制“四柱清册”来办理钱粮报销及移交手续,具体算清并明确经管财务的责任,后由官厅拓展到民间,逐步形成我国传统的中式薄记。在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近代会计基本特征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体现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用,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基础会计第一章教案

【课题】宏观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教材版本】 戴建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现代商务(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明确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了解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了解宏观环境因素的构成及其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学会对影响商务活动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知晓如何应对商务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收入相关概念的区分;恩格尔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宏观环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第1章第1节配套教学课件。 综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配套教学课件通过演示、图示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及构成,通过举例、讲授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是讲授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构成,并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教师可建立课程案例库,通过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商务环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以案例为起点,在课堂创造出师生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节内容讲授完成后,可安排1~2个商务热点问题或商务实战案例供学生研讨并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得和结论,由教师予以评价指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回答: 1.什么是商务、商务活动?现代商务有何发展趋势? 2.现代商务的交易方式有哪些? 案例导入:宝洁公司的教训。 二、新课讲授(70分钟) 1.1 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商务活动环境泛指一切与企业商务活动有关的外部因素与力量,这些因素与力量影响并制约着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发展,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 教师图示并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13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 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1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 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 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二、新授课 (一) 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教案——账户的分类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各分类账户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账户分类的意义 一、帐户分类的作用 (一)便于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和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情况 (二)便于设计会计账薄的格式 (三)便于编制会计报表 二、账户分类的标志 账户的分类标志一般有三: 1 按经济内容分类; 2 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3 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 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 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负债的增减变化及其实有数额情况的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四、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经济利益的账户。 五、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账户。 六、利润类账户 利润类账户是核算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的账户。 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指标,即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具体是指账户的借方核算什么内容,贷方核算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那一方,表示什么内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可以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所有者投资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和调整账户等十一类。 一、盘存账户 (一)含义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监督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及 其实存数额的账户。 (二)盘存账户的特点: 1、盘存类账户所反映的内容属于资产性质; 2、盘存类账户的结构,其借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减少数,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期末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结存数额。 3、盘存类账户仅是资产类账户中的一部分,即表示有实物形体的资产部分,除货币资金账户外,其他可通过设置和运用明细帐,提供数量和金额两项指标。 (三)分类 盘存类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四)结构 (一)含义 结算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本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及企业内 部各单位之间的结算业务的账户。 (二)结算类账户的特点: 1、反映的内容是企业的各种债权债务业务; 2、由于结算业务的不同,结算类账户可分为债权结算类账户、债务结算类账户、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 (三)分类 1、债权结算账户 (1)含义 债权结算类账户,亦称资产结算类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本企业与 其他债务单位及个人的债权结算业务的账户。 (2)特点: 1)反映的内容均属于资产性质;

基础会计(高教第三版)教案第一章 概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安排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 【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 第二环节新授课 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的涵义: 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设置的三种情况: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内部分工的“内部牵制”原则 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思考】 记账的和管钱的由同一人担任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工作中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 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 【案例分析】 【幻灯片演示】 案例 地点: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 人物:杨经理、小刘、小张 杨经理:我负责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总帐的登记,还要编报表 小刘:我负责几乎全部明细帐的登记 小张:我最忙了,当出纳,还要负责凭证的装订和档案的保管 此时,有一位女孩走了进来 小云:我是我们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公司经理让我到财务部报到 杨经理:欢迎,以后你来当出纳,同时负责公司债权债务明细帐的登记,让小张帮我填制记帐凭证。 【分析问题】 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的人员分工错在哪里? 【讲解】 【小结】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 1.应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计工作的繁简来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形式 2.会计机构的设置应建立在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 3.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一般可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组织形式。 1.集中核算 是指企业的主要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在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来进行,企业内部的个生产车间、工段、各职能部门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 2.非集中核算 指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各职能部门对自身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比较全面的会计核算。 【举例】 二、会计人员 【提问】 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 【讲解】 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人员的职责 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1.1)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 由此可以看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 二、会计的发展 (一)国内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 会计” 一词开始使用。 3、西周时期:有“司会”专管朝廷财务和税赋,对财务的收支进行“月计岁会” 会,总和计算,岁会记账、算账 计,零星计算,月计 4、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 草流” 和“ 誊清簿” ,设“ 钱谷账” 。 5、唐宋时期: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 原管、新收、已支、现在” 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 6、明末清初:“ 龙门账” 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进

- 缴= 存- 该” ,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 进缴表” (资产负债表)和“ 存该表” (利润表)。 进-缴=存-该 全部收入全部支出全部资产全部负债及业主投资 进缴表存该表 合龙门 7、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8、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二十世纪——计算机应用于会计 (三)会计发展历程 (1)古代会计 一般意义上讲,古代会计记账、算账 时期:旧石器时代封建社会末期 原始计量记录 运用的技术方法单式簿记 初创形态的复式记账 这一时期,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称为特殊的独立的职能会计产生会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 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 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 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 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 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 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 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 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7331391.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77331391.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77331391.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完整版)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目的 本试验按照会计核算基本步骤,以某企业9月份经济业务为例,分环节安排了整个会计循环过程模拟试验操作,设计了从建账、制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的会计资料,体现了一个综合完整的会计循坏过程。通过学生仿真练习与实际操作,不仅能掌握会计书写基本规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能以切身体会初步尝试出纳员、记账员等不同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达到加强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二,模拟实训的内容 1. 原始凭证的填制 2. 原始凭证的审核 3. .记账凭证的填制 4.记账凭证的审核 5.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6.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7.科目汇总表编制和总账登记 8. 对账与结账 9. 资产负债表模拟 10.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模拟 11.会计凭证装订与保管 三,模拟实训考核办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实训成绩和教师工作量要进行严格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实训教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为全面公正地评价其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双向考核,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着重对技能整体水平的评估. 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是:态度端正,实训认真,掌握实训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考核要求是:教学态度好,耐心指导学生,具有指导学生实训的能力,能够执行实训计划. 以下是对学生考核的具体方法: 1.日常操作情况占总成绩20%,由指导教师不定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 检查评定出成绩. 2.凭证,账簿,报表完成情况占总成绩50%,指导教师检查凭证,账簿,报表完 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实训资料的正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等. 3.出勤占总成绩的20%,按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4.实训报告占10%,通过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了解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评定出成绩.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完整版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目的 本试验按照会计核算基本步骤,以某企业9月份经济业务为例,分环节安排了整个会计循环过程模拟试验操作,设计了从建账、制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的会计资料,体现了一个综合完整的会计循坏过程。通过学生仿真练习与实际操作,不仅能掌握会计书写基本规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能以切身体会初步尝试出纳员、记账员等不同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达到加强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二,模拟实训的内容 1. 原始凭证的填制 2. 原始凭证的审核 3. .记账凭证的填制 4.记账凭证的审核 5.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6.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7.科目汇总表编制和总账登记 8. 对账与结账 9. 资产负债表模拟 10.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模拟 11.会计凭证装订与保管 三,模拟实训考核办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实训成绩和教师工作量要进行严格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实训教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为全面公正地评价其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双向考核,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着重对技能整体水平的评估. 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是:态度端正,实训认真,掌握实训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考核要求是:教学态度好,耐心指导学生,具有指导学生实训的能力,能够执行实训计划. 以下是对学生考核的具体方法: 1.日常操作情况占总成绩20%,由指导教师不定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 检查评定出成绩. 2.凭证,账簿,报表完成情况占总成绩50%,指导教师检查凭证,账簿,报表 完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实训资料的正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等. 3.出勤占总成绩的20%,按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周数讲授时间章、节备注2 12学时第1章第1~4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本质、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方法及其构成等内容。 重点内容会计涵义、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难点会计的涵义、职能、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 二、会计的发展 我国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 明清两代以货币为会计记录的统一量度,并设计了“龙门账”

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收入,“缴”指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负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会计是用来做什么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反映(观念总结)和监督(控制)。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在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时,主要是从数量而不是从质量的方面进行反映。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三个阶段。记账就是把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上予以记载;算账就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该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损益情况;报账就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将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出。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5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凭证 【教学课题】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原始凭证填制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会计凭证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在填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分类及填写 【教学方式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7331391.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77331391.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77331391.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假设,你是采购部门的经理,刚刚采购一批材料,货款已经支付,你会向供应商索取发票么?为什么需要索取发票?对于这些票据,会计部门是如何使用会计语言将其转化为会计信息的?对于这些会计信息我们如何记载? 引入:“什么是会计凭证,为什么需要会计凭证?” 问学生:在采购商品时我们为什么要索取发票?并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既然我们知道了:索取发票是可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双方的责任。销货方需要按规定提供保质保量的货物,购买方需要按规定履行付款的义务。同时,对于个人而言,索取发票是保留对该商品质量的追索权,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凭借发票要求换货、退货或给予赔偿。对于企业而言,发票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取得的,能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会计部门记账的原始依据。 引出:也就是说,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有必要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和取得适当的证明文件。这种证明文件就是会计凭证。例如,购买材料时,由销货方开具发票,销售商品开具的发票,银行支票存根以及会计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将上述单据归类、整理后填制的记账凭证都是会计凭证。 下面,我们来就依次来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分类。 [讲授正文]:

2020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2020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所教班级:财1632 一、课程简介《基础会计学》是我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会计证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基础会计学》既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兼容的课程。因此,本课程要求对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力求全面而客观,并辅之以必要的操作训练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能基本掌握凭证、帐簿直至报表的一般流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重点:复试记账的概念和原理,复试记账的理论依据:会计衡等式;会计六大要素及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和具体运用;会计循环系统,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即资金筹集、供应过程采购业务、生产过程产品归集、销售过程、财务成果形成、财务成果分配的账户设置与账户运用;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论及运用;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特点、优缺点;财产清查中的两种盘存制度理论和操作;会计两张主报表的概念、结构、编制。教学难点: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如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等理论性较强的基本理论问题;经济业务内容的分类;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论及运用;材料的成本计算和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中的两种盘存制度理论和操作;会计两张主报表的概念、结构、编制。 三、教学计划时间课次授课内容教学要求课时第1周1第一章概述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6第2周2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掌握会计基本等式并和之前的理论联系起来6第3-4周3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概念、联系与区别;借贷记账法8第5周4第四章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种类、概念、填制与审核的方法6第6-7周5第五章会计账簿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8第8-11周6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掌握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和销售过程以及利润形成和分配核算22第12周7第七章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概念、种类和范围4第13-14周8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程序的内容、特点和适用范围14第15-16周9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doc

《基础会计》 教学设计方案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会计教研室 日期:2011年9月20日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点讲到了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账户的结构和分类,复式记账法以及平行登记;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即是对复式记账法的进一步细分,利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几个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和结账,以及在出现错账时几种常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