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08年5月中州学刊May,2008第3期(总第165期)Academ 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3

【法学研究】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

杨思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摘 要:英国是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发源地,英国社会保障立法经历了初创、发展与鼎盛、调整与改革三大阶段,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借鉴英国的立法经验,我国应树立先进的社会保障法理念,制定高位阶的社会保障法律,明确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济贫法;社会保障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3—0079—03

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源地,自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以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英国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梳理英国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演进

1.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初创阶段。英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在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该法产生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中,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认为政府济贫是统治者的恩惠,强调对不劳动者的惩罚而较忽略对需求者的帮助。但它毕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对社会保障事项作了规定,确立了国家采取积极手段对贫民进行救济的责任。该部法律的颁布意味着社会保障从临时性走向制度化,从随意性走向法律化,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的开始使英国再次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1795年,英国颁布了《斯宾汉姆法》,该法的核心内容是按照食品这一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高低来确定人们的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开始把社会救助与基本生活费用的高低联系起来。《斯宾汉姆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的社会贫困状况,但该法并没有解决英国社会救助的根本问题。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宣布停止向济贫院以外的穷人发放救济金,强迫他们重新回到习艺所去。新《济贫法》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机构———济贫委员会,将济贫由分散变为集中,克服了地方济贫管理腐败和不称职的局限,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新《济贫法》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基础,形成了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保障事业的传统,并成为以后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典范。

2.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发展与鼎盛阶段。随着英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贫困问题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新《济贫法》规定的院内救济的办法根本无法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废除济贫法,建立更科学、更人道、更有效的化解社会风险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906年,英国颁布《教育法》,规定学校提供免费午餐。1908年颁布了《老年年金保险法》,在历史上第一次认为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1911年,英国国会正式批准了《失业保险与健康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全国强制推行的失业保险法。同年,还通过了《国民保险法令》。1918年,英国通过《妇女儿童福利法》;1925年颁布了《寡妇孤儿及老年年金法》。这些立法均是英国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突破了济贫法时代社会救济制度的局限性,体现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责任特点。1934年,英国通过新的《失业法》,将

收稿日期:2008—03—19

3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救助法律问题研究》(2007041059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思斌,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

97

长期失业的情况从社会保险计划中分离出来单独给予救济; 1936年通过《国民健康保险法》。至此,英国社会保险法在形式上已经比较完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向着更为全面和完整的方向发展。1945年通过了《家庭津贴法》;1946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有失业、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同年,英国还颁布了《国民工伤保险法》和《国民健康服务法》;1948年颁布了《国民救助法》,标志着济贫法实施的终结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正式建立。上述五部法律共同构筑了英国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化和对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全面保障。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法制最完备的国家,形成了“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的社会保障模式。

3.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改革与调整阶段。由于英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广、项目全、标准高,社会保障开支增长率高于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出现了“福利国家危机”和“福利困境”的现象。为了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英国政府开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并以立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养老保险方面,1986年英国社会保障法案降低了国家公共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允许雇主制订缴费确定型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引入个人养老金计划。①1995年英国制定了一部新的养老金法案,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养老金的安全措施; 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后,制定了“1999年福利改革和养老金法案”,目的是在不改变既定养老金总体结构的前提下,扩大养老金计划的覆盖率,同时设法降低养老金的制度成本。②在失业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采取了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启动就业培训计划、严格失业登记等措施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救济金补贴。在医疗保障方面,英国政府于1988年实施国民医疗保健市场化计划,号召医院之间开展竞争;1998年推行新的国民医疗保健计划,主要是减少医疗保健服务覆盖面,鼓励医疗保健服务的市场化;2000年又公布了国民保健五年计划,旨在建立全面有效的国民保健服务体系。③此外,英国在住房保障与教育保障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方面的改革与调整,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削弱或终结这项制度;英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私有化”特点与市场机制、个人责任的适度引入,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政府的主导责任;改革的措施最终是为了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国民的社会保障权利。

二、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特点

英国社会保障立法历经300多年的变迁,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国民的基本人权,调节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观英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演变,可以归纳出英国社会保障法的以下基本特点。

1.立法先行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条件。英国的每一项社会保障措施都是有法可依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法律的过程,而英国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正是社会保障法律实施的结果。英国的社会保障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法制史。英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社会保障领域却从制度建立伊始就采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实质上是国家凭借公权力调节国民收入、进行社会再分配的制度,这一制度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社会保障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积极人权,而积极人权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国家权力的主动干预,法律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

2.立法理念经历了从道义到权利的转变。英国传统的社会保障立法是出于一种道义,新《济贫法》甚至明确规定接受救济的贫民必须以丧失个人尊严、自由与政治权利为代价。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贫困与社会风险的看法发生了根本转变,贫困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罪恶,而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的后果应该由社会承担;社会风险是工业社会的必然现象,必须通过社会保险制度予以化解。英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理念开始发生嬗变,公共援助概念的出现以及《国民保险法》、《国民救助法》的颁布表明获取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公民权利。从传统的社会救济法到现代社会保障法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立法理念上的巨大飞跃,其真正意义在于通过新的权利立法,公开承认贫困现象与社会风险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由此,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必须对克服贫困和化解风险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公民从国家获得社会保障是自己的一项基本人权。

3.国家责任是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英国《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国家济贫制度的产生,即由国家通过立法直接管理或兴办慈善事业,承担救贫济困的责任。新《济贫法》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济贫委员会;1946年英国《国民保险法》确立了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失业、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权利和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1948年《国民救助法》的实施则标志着国家全面承担起对贫困者的社会救助责任。自此,国家责任包括立法责任、财政责任、实施责任和管理监督责任等,成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而不再发生反复和摇摆。甚至在住房福利方面,政府或者承担了支出方面的责任,或者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提供待遇,而这两种形式都体现了政府直接承担责任。④为了保障国家责任的履行,英国设立了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社会保障事宜,避免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弊端。

4.强调社会保障的普遍性。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即人人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是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特点,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具有的公平性与社会性。现今,英国的社会保障是全民保障,其实施范围括及所有英国国民。每一个英国人自出生之日就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凡收入达到规定水平者均应交纳国民保险费,凡符合条件者均可享受相应的

08

中州学刊2008年第3期

社会保障权益,甚至居住在英国的外国人也有缴纳国民保险费和享受某些社会保障的权益。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内含社会保障的全面性。英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几乎包揽了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生活全过程。当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性也产生了政府负担过重、缺乏效率等负面影响,这也是英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的动因之一。

三、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演变对我国

社会保障立法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效力偏低,覆盖面偏窄,内容残缺,法制化水平与民众对保障的需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保障法发源地英国的立法经验,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保障立法进行完善。

1.树立先进的社会保障法理念。英国社会保障法理念经历了从道义到权利的转变,“由于福利是权利而不是恩惠,所以人们可以无偿地接受它们,而不必感到似乎是占了别人的便宜”⑤。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其思想渊源都是统治者的道义观和仁政观,造成的后果是:政府施恩于民,民众感恩戴德。即使在社会保障已成为政府自觉施政纲领的今天,不把社会保障看做是公民权利的思想依然存在,“……大多数国民对社会保障权颇感陌生和疑虑,这使得人们对于社会保障是否是权利,是什么性质的权利,对于百姓、政府与雇主有什么样的效力,都不甚明白”⑥。因此,推进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首先需要树立先进的法理念。对公民而言,应该认识到社会保障是自己作为国家成员所天然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对于政府而言,应该认识到实行社会保障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是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2.制定高位阶的社会保障法律。先立法、后实施,是英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规律。我国已经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法律援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是,我国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规范还存在层次不高、效力偏低、内容残缺,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等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对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规定或者就某项制度进行专门安排的法律。因此,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度,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等社会保障基本法律,通过强制性立法建立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

3.明确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从法学视角看,社会保障权是积极的人权,要求国家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社会保障是一种需要国家通过公共权力推行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制度,政府承担责任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运行的前提。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包括立法责任、财政责任、实施责任和监管责任等。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除了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外,还可以借鉴英国在颁布《济贫法》时从发达地区征收专门的社会救济税的做法,这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建立高效而专业的社会保障实施机构,培养社会保障专门人才,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也是政府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普遍性原则,全体国民都享有社会保障这一基本权利。中国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长期以来一直仅覆盖城市劳动者,而不包括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劳动者。近年来,社会保险开始扩大覆盖面,一部分灵活就业者和农民工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向农村延伸。然而,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将相当大的一部分社会群体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被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的人的社会保障待遇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制度安排无法保证人们平等地利用社会保障权利去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因此,我国应借鉴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普遍性原则(这也是社会保障立法的国际惯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隔离屏障,使所有公民都享有社会保障。

5.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英国社会福利国家建成后不断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刚性的特点,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在实现公平的同时适度兼顾效率;在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还要考虑个人责任;在强调国家保障的同时,不能轻易放弃传统的家庭保障。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也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等社会问题。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吸取英国社会保障法律改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加强社会保障战略研究,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

注释

①②谢圣远:《社会保障发展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151—152、153页。③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学林出版社,2006年,第42页。④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56页。⑤[美]A.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王奔洲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⑥李运华:《社会保障权原论》,《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28页。

责任编辑:林 墨

18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张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111,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大地挑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以北京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简要介绍了其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我国雾霾天气控制和治理两方面措施,并对我国今后的空气质量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控制治理 一、前言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中东部地区天气状况严重恶化,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其中在13日10时,北京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严重的雾霾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仅北京在两天内就因冻雨和雾霾发生车祸2000多起,造成多人死伤。空气质量的连续恶化,对北京乃至全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对于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只有找到产生的原因,辩证的看待已采取的措施,认真分析还存在的不足,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使“美丽中国”不再是“中国梦”,而是真正“梦之蓝”的中国。 二、雾霾天气成因——以北京市为例 (一)从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看,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直接诱因。10-11月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2011年至2012年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从雾霾污染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同时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据环保部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显著增长,PM2.5污染加剧。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管理因素 思想意识导向上,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优先地位的倾向仍明显存在,生态意识不强,未将“十八大”精神中的生态文明的精髓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管理和行动全过程,国有大的能源企业未能积极贯彻尽快提高汽车能源质量标准的政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际上,中国的环保类法规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长期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流程不够科学和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叠或系统性、协同性差,而且监督执法不力等状况,导致了我国空气环境的进步恶化。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旭莱特空气净化器能很好的让室内空气清洁如新。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基本含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旭莱特新风系统能让室内室外空气循环,滤除雾霾等杂质,让空气新鲜,洁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_高一人民版必修1历史一课一练:7.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 ) 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2.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则材料说明( )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4.以下哪一情景最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C.国王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从此代议制政府掌握了国家的实权 6.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而发达的工商业必然需要广阔的市场,于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西欧的商人走上了对外贸易的道路,并将对外贸易与暴力掠夺、海盗行径、贩卖奴隶、征服殖民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而商业资本要想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一种维护其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于是,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二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往各国国内诸侯林立,封建领主可以任意规定货物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这种封建割据的局面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给商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而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封建割据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限制,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来消除这些封建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封建国王为了削弱封建领主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权利,就要依靠财富支持战争。因此,封建国王和商业资本家在共同追求货币的基础上建立起联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商主义在当时适应了军事威力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三是文艺复兴的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用人的意志来考察一切事物。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重商主义的成长。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开始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寻找理论根据,力图建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经济学说。商人和金融家也借此可以更自由而肆无忌惮地追求个人的利益,进一步为重商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与古代的经济思想不同。严格来说,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代表人物,又没有传授衣钵的弟子。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阴霾天气逐渐增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把阴霾和大雾天气一起作为灾害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 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一、雾霾天气成因 (一)气象原因 根据我国气象中心的数据来看,秋冬季节是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季节。秋季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不同密度大气的高度分层状况十分稳定,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不容易向外扩散,相似的污染物在空气的浅层集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同时,青藏高原南部暖湿空气强度较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这股暖湿气流顺着西南方向将丰富的水汽运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从而引起了这些地方空气湿度大,促进了地层逆温的产生,给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城市内部,城市高层的建筑物, 当风流经过市区时被建筑物阻碍,出现了摩擦力并降低了风的速度,

风力的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和扩散,从而长期积累在城市或者郊区的上空及附近。 (二)人为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煤、石油等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逐渐增多,我国人均汽车的拥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化学工厂污染物的排放、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秸秆的燃烧等行为都可以引起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增多,从而引起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造成我国雾霾天气呈上升趋势,目前 PM2.5成为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家庭装修的过程中,家庭中粉尘的弥漫,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给房主和装修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不知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悬浮颗粒,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很微小,肉眼几乎不可见,当被吸入人体后进入支气管中,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当空气中的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塞,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者损伤。雾霾天气还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很容易造成人情绪失控,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危害生态环境 空气中的颗粒物较小的时候,它的沉降速度慢,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比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李若昭 6002210019 【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 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 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 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 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1199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这个契约,就是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 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能够顺利执行,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

霾和雾的区别

霾和雾的区别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空气浑浊现象。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霾是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均匀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形象。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 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 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 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 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 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 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 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干霾、湿雾是雾和霾的显著区别 干气溶胶粒子和有气溶胶粒子参与的云雾滴是霾和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二者最主要区别。通俗来说,霾比较“干”,而雾比较“湿”。 判断雾和霾哪个偏多,空气湿度是重要的依据。一般说来,在雾—霾现象中,当大面 积观测到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雾—霾中以雾为主导;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湿度低于80%时,以霾为主导。 之所以用空气湿度作为雾和霾区分的依据,是因为水汽在雾—霾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在过饱和的气

湖南省江西省十四校2019届高三历史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江西省十四校2019届高三历史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两者都看到了事物的反面 B. 两者都强调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C. 两者都认为人性本善 D. 两者都采用类比法,缺少严格的逻辑推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上善若水”中可以看出,儒、道均拿自然事物比拟人性或人类社会,这是类比法,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比如老子注意到了水柔的一面,却忽视洪水滔天情况下的破坏力,故D项正确;“看到了事物的反面”是道家思想的特点,故A项排除;B项强调的是联系,而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排除;“人性本善”仅能体现孟子的性善论,故C项排除。 2.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B.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故B项正确;司隶校尉有监察职能但与刑狱无关,

排除A项;司隶校尉可以监察首都附近郡,也可监察中央百官,故C项错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是刺史,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点睛】“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是关键信息。 3.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面去冗兵,循周、汉故事,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 B. 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 C. 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 D. 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封交通四通八达,尤其可以通过多条水路连接几大水系,此时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拥有巨大人口的首都不得不靠近经济发达区域,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长安洛阳地形较为险峻,开封在辽阔的平原上无险可守,需要大量军队驻扎以保安全,因此宋太祖有“冗兵”一说,故A项错误;关中是否收入锐减无法判断,排除B项;周汉的历史经验不可照搬,但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故D项错误; 4.下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8-11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A. 货币经济长足进步 B. 经济重心南北均衡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自然经济有所发展 【答案】A

治理雾霾的措施

治理雾霾的措施 近些年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上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大问题,便是环境问题。pm2.5,雾霾天气,沙尘暴,这些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雾霾不仅给生活带来巨大麻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巨大威胁。支气管,肺炎等病人急剧上升。治理雾霾问题迫在眉睫。 ★于治理雾霾我要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倡导步行坐公汽等低碳出行。近些年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是这些问题国家似乎早已考虑到,关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如何让大家自觉减少开车的次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政府可以采取免费公汽,乘坐公汽车可以享受更多社会福利刺激拉动人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大力提倡燃气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用人单位可以相应政府的号召,对步行或者骑行等低碳出行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二、企业烟囱的超标排放也是加剧雾霾形成的有利因素。

所以,环保部门要经常性地检查企业的排污情况,加大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对屡禁不止频繁出现在黑名单的企业严肃处罚;对表现良好的企业,政府可以在企业产品的推销渠道放宽限制,这样政策倒向有利于企业对标学习,促进排放管理的加快进行。 第三、利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特点,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绿色植被的种植。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多培植适合冬季生长的植物,例如松树等翠植,这样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的有害物质,为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要想真正意义上改善空气质量问题,关键在于减少雾霾的排放。让生产者高度重视,提高环保意识。遵循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在治霾方面,按照从“源头、传播途径、接受者”三个方面去治理。

英国教育制度演变历史和特点

一、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进,英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又创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如威尔士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同时,在19世纪成立的一批城市学院也先后改为大学。由此,英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大学的发展进入了持续增长期。相继建立了诺丁汉大学、基尔大学、艾克斯特大学等。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的大学已经超过了20所。但英国的高等教育依然保持着“重质量、轻数量”的“精英教育”模式,这使得英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推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罗宾斯报告》。该报告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即“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这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正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此后,英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1987年后,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5%左右稳定地提高到了15%以上,这标志着英国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已经完成。为进一步理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大学与多科学院之间无序竞争的问题,英国议会于1992年通过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决定废除高等教育双轨制,建立单一的高等教育框架,所有符合条件的多科技术学院全部升格为大学,从而建立了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此前已建立的大学被称为“皇家特许大学”或“老大学”,而新升格的大学则被称为“法规大学”或“新大学”。 类型: 一、高等教育机构 1992年英国《扩充与高等教育法》公布实施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分水岭,该法案结束了自1966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一批多元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及设计学院四大类。 1、大学 大学是完全独立的组织,不受政府控制和干预,自行决定开办的课程、教学和评审课程的方法,以及确定课程名称。以前大学自己负责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现在所有大学都设有校外主考员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观态度进行评审,确保所有大学的质量和水平。 2、高等教育学院 英国的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一样,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学府,课程包括本科、硕士、研究院及师范专业课程。这些院校的学生人数通常比大学少,便于更加细心周到的照顾。3、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主要提供师范及与教育有关的课程,同时可攻读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4、艺术及设计学院 顾名思义,此类学院开办有关艺术及设计各方面的基础、文凭、高级文凭及本科课程,申请人通常还要提交一些个人作品来证实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潜力。 三、特点

议会主权原则

议会主权原则 议会主权原则是指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议会立法不受限制,议会通过的法律其他机关不能进行审查,更不能加以否定,只有议会可以修改和否定。 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宪法的重要原则。英国宪法基本原则包括: (一)限制王权原则。 (二)议会主权原则。 (三)人权原则。 (四)法治原则。 在英国,王权受到了限制,权力归议会,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议会的立法权没有限制,议会可以就任何事情制定法律,也可以修改和制定任何已制定的法律,而且不需要特别的程序。议会通过的法律是最高法律,其他机构制定的法律从属于议会的立法。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执行,其他机关无权进行审查。行政机关必须取得议会的多数才能成立,并且要对议会负责。总之,在法律上最高决定权在议会。这也是英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当然,随着政党制度的形成,议会又被政党所控制。[1] 英国宪法议会主权原则 议会主权原则,即国会在立法方面拥有最高权力,并且这种最高权力是与生俱来的,无需任何人、任何机关的授权,甚至不需要宪法的授权;任何人、任何机关不得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无效,亦无权限制国会立法权;法院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适用国会通过的法律;只有国会自身能够修改和废止法律。美国学者阿瑟·库恩从比较的角度考察英美宪法后曾指出:“对英国的宪法,我们可以勉强地称它如同一种宪法。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国会的主权。”“议会主权”首先体现在立法方面,国会拥有至高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其次,国会还拥有对政府行政与财政的监督权、弹幼权和理论上的最高司法权。 在“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世纪中叶,这种权力达到顶峰,议会的政治影响进人“黄金时代”。在这个国会权力光芒万丈的时代“国会可以做的事情,凡非自然法则上不可能的,均包括在内,甚至有些人毫不犹豫地用近于夸张的词句称之为…国会的万能?甚至说“除了将男变女及将女变男以外,无论什么事情,国会都可以做”。 但是19世纪末期以后,英国政党制度已经确立,议会多数党按照惯例成为当然首相,议会作用开始逐步下降。在英国这种变化表现为:一方面,以内阁为首的行政权力迅速膨胀,严重威胁到议会权力,加之议会中的党争因素,议会对行政权力监督的职能逐渐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随着“委托立法”的盛行,行政机关对议会权力在立法方面也进行冲击。据统计,1922年至1931年政府通过的法律每年多达400件,而1920年至1937年国会通过的法律平均每年不足70件,同期行政部门发布的命令、法规多达1400件以上。委托立法侵犯下议院立法权的做法一度引发英国法律界的批评。 可以认为,伴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有利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这势必侵夺议会的权力,这在现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最新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doc

【主持词大全】 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一是下大力气搞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近70%,短期难以大幅改变。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为重中之重。 二是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各地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 三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水电、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大管输天然气、LNG等进口。 四是继续控制煤化工发展。煤化工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其产生的废水(COD很高)和炉渣极难处理。 二、关键是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一是强制要求所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现有大部分独立火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要求所有独立火电厂、自建火电厂、燃煤锅炉以及煤化工装置尽快安装脱硫设施。同时,还将要求所有大型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及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硝和除尘设施。 二是加快出台火力发电、炼焦、建材、燃煤锅炉等燃煤设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增设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同时,通过在线监测大力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检查。 三是加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运行检查,确保相关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起到应有作用。 三、加强钢铁、炼油等排放管理 加强钢铁、炼油等行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督检查。强制要求钢铁行业烧结机、炼油行业燃煤/燃焦锅炉及催化裂化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加快建设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 四、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 一是尽快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提前实施下一阶段国家油品质量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2013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 二是严格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文章编号:1007-6190(2004)04-0001-04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① 吴 兑1,2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州510080)(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广州510275) 摘 要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大气中0.1μm 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NH 4)2S O 4等组成的,>1μm 的粒子主要是NaCl 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80%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 <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相对湿度>90%时的大气混浊 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建议尽快制定灰霾指数和预警办法,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关键词 霾 雾 特征 灰霾 预警中图分类号:P42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因而在观测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和视程障碍相关联的天气现象定名问题,即当能见度<10km 时,造成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是霾还是轻雾或雾呢?全国没有统一的判别标准,各省的规定也是五花八门(见表1),南方大多是用相对湿度的某一阈值来区分,绝大多数定得相当低。比如,广东省就是由省级地面气象观测审核员口头答复观测员,以相对湿度>70%为雾或轻雾,相对湿度<70%为霾;在湖北,关于雾和霾的区别有不成文的规定,即低能见度情况下,相对湿度≥70%一律记为雾,相对湿度≤60则记为霾,相对湿度在60~70%时可记为雾也可记为霾,可视具体情况而 定,如前期干燥,空气污染逐步加重时可记为霾,又如前期下雨潮湿,天气逐步转好时可记为雾;北京由观测员代代相传的不成文标准是以相对湿度> 70%记为雾或轻雾,相对湿度<70%记为霾;安徽 是全国唯一由省气象局业务处规定,以相对湿度> 70%为雾或轻雾,相对湿度<70%为霾的省份;……,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湿度水平一般比较低,易于区分霾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故而大多数地方未规定附加的相对湿度标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大气气溶胶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感觉到原来的判断标准缺乏理论依据和观测员实践经验的认同。另外,各省五花八门的标准也为相互比较和分析讨论科学问题设置了障碍,表1 部分地区目前区分霾与雾(轻雾)的相对湿度标准(%)注 地区RH 地区RH 地区RH 广东70江苏60~70北京70 香港85~95安徽70新疆无澳门80浙江60 吉林无湖南65广西无河北无上海60~70海南无辽宁无湖北 60~70 福建 无 江西 无 因而有必要形成一个有一定科学基础,并得到同行 1 2004.4 广东气象 ①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02,40418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3029,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A30401002,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4J1-0021。 注:张建新高工、廉毅研究员、侯尔滨先生、林邝泗莲女士、段英研究员、李玉林研究员、班显秀研究员、葛毅华高工、陈正洪研究员、徐永和高工、董蕙清高工、谈建国高工、黄彦彬高工、张蔷研究员、曾光平研究员、沈树勤研究员、蒋年冲高工、王伟平高工提供各地区霾与雾(轻雾)区别的标准,特此致谢。

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研究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完成时间 2014月5月24日 课程名称 自然灾害预测、防止与风险评估 专 业 农业推广 年 级 2012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邬华强 学 号 2012124085

目录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3)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4) 1、雾霾形成机理与危害 (4) 1.1雾霾是什么? (4) 1.2 雾霾的形成机理 (5) 1.2.1 气溶胶组成及来源 (5) 1.2.2气象条件 (6) 1.3雾霾的危害 (7) 1.3.1人体健康危害 (7) 1.3.2经济损失评估 (7) 3、雾霾监测与防控 (8) 3.1雾霾的监测 (8) 3.1.1 地面监测 (9) 3.1.2激光雷达监测 (9) 3.1.3 卫星遥感监测 (10) 3.2雾霾的控制策略 (10) 3.2.1 技术层面 (10) 3.2.2 政策层面 (11) 3.2.3 民众教育层面 (12) 参考文献: (13)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农业推广邬华强 摘要: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在城市群中不断地出现,空气质量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讨论。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大面积的雾霾事件不仅会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对社会秩序和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危害,特别是构成雾霾的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分析雾霾成因、危害以及经济损失评估,从监测、评价、控制等角度阐述我国雾霾防控措施。 关键词: 雾霾成因经济损失防控措施

历史趣谈英国议会改革时间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导语:英国议会改革是指的十九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三次重大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 英国议会改革是指的十九世纪英国议会进行的三次重大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不仅仅大大的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且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使得资本主义民主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一:1832年,这一年的议会改革提升了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中的议席,使得资产阶级获得了比较大多的议席,提升了资产阶级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这次改革使得英国人看到了采用和平的温和的方式获得制度变革的可能性,使得资产阶级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获得国家管理权的可能性。也可以说这次改革开辟了英国非暴力革命的先河,直接的促进了以后两次改革的发生。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二:1867年,这一年的议会改革使得资产阶级成为了最高权利机关议会中的主导力量,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由于选举权范围的扩大,使得之后的政党在选举中要关注选民的意见,极大的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得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个时候的工人拥有了选举权。 英国议会改革时间三:1884年,这次改革再次扩大了选民资格,但是选民的选举权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妇女这个时候还没有选举权,农业工人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选举的权利。 通过以上英国议会改革时间可以看出,英国议会的改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的进行的渐进式的改革,这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