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在维度分析中的运用及评价_张军

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在维度分析中的运用及评价_张军
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在维度分析中的运用及评价_张军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 (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 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 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 ? 47?

4时间序列参数估计

时间序列模型参数估计1理论基础 1.1矩估计 1.1.1AR模型 矩估计法参数估计的思路:

即从样本中依次求中r k 然后求其对应的参数Φk 值 方差: 1.1.2 MA 模型 对于MA 模型采用矩估计是比较不精确的,所以这里不予讨论 1.1.3 ARMA (1,1) 矩估计法参数估计的思路: 方差:

1.2最小二乘估计 1.2.1AR模型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思路: 对于AR(P)而言也可以得到类似矩估计得到的方程,即最小二乘与矩估计得到的估计量相同。

1.2.2MA模型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思路: 1.2.3ARMA模型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思路:

1.3极大似然估计与无条件最小二乘估计

2R中如何实现时间序列参数估计 2.1对于AR模型 ar(x, aic = TRUE, order.max = NULL, method=c("yule-walker", "burg", "ols", "mle", "yw"), na.action, series, ...) > ar(ar1.s,order.max=1,AIC=F,method='yw')#即矩估计 Call: ar(x = ar1.s, order.max = 1, method = "yw", AIC = F) Coefficients: 1 0.8314 Order selected 1 sigma^2 estimated as 1.382 > ar(ar1.s,order.max=1,AIC=F,method='ols')#最小二乘估计Call: ar(x = ar1.s, order.max = 1, method = "ols", AIC = F) Coefficients: 1 0.857 Intercept: 0.02499 (0.1308) Order selected 1 sigma^2 estimated as 1.008 > ar(ar1.s,order.max=1,AIC=F,method='mle')#极大似然估计Call: ar(x = ar1.s, order.max = 1, method = "mle", AIC = F) Coefficients: 1 0.8924 Order selected 1 sigma^2 estimated as 1.041 采用自编函数总结三个不同的估计值 > Myar(ar2.s,order.max=3)

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建设某化学纤维厂项目的经济评价 一.概述 某化学纤维厂是新建项目。该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了最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项目生产国内外市场均较紧俏的某种化纤N产品。这种产品是纺织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一定数量的进口,项目投产后可以以产顶进。 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和设备拟从国外引进。 厂址位于城市近郊,占用一般农田250亩,靠近铁路、公路、码头,交通运输方便。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产地,供应有保证。水、电供应可靠。 该项目主要设施包括主生产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以及有关的生产管理、生活福利等设施。 二.基础数据 (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生产规模为年产2.3万吨N产品。生产方案为棉型及毛型两种,以棉型为主。 (二)实施进度 项目拟三年建成,第四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五年达到90%,第六年达到100%。生产期按照15年计算,计算期为18年。 (三)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及依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是依据1988年纺织工业部颁发的《纺织工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方法及规定》进行编制的。引进设备价格的计算参照外商公司的报价。国内配套投资在建设期内根据国家规定考虑了涨价因素,即将分年投资额按年递增率6%计算到建设期末。固定资产投资估算额为42542万元,其中外币为3454万美元。外汇按国家外汇管理局1992年6月公布的外汇牌价1美元=5.48元人民币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按国家规定本项目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值为2127万元。 (3)建设期利息估算为4319万元,其中外汇469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见附表1。 2.流动资金估算 按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估算总额为7084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见附表2。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42542+2127+4319+7084=56074(万元) 3.资金来源 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为16000万元,其余为借款,外汇全部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外借款,年利率为9%;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年利率为9.72%,流动资金由中国银行贷款,年利率为8.64%。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20%,第二年55%,第三年25%的比例分配。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见附表3。 (四)工资及福利费估算 工厂定员为114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2800元估算,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为320万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 三.财务评价 (一)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N产品年产量2.3万吨,产品销售价格是根据财务评价的定价原则,考虑该产品属于国内外市场较

项目经济评价案例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某拟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案例 学习目的 通过本案例掌握工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包括费用与效益估算、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特别是熟练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所要求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财务分析内容,掌握项目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中编制财务报表与指标的方法。 案例资料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该拟建投资项目是新建项目,且其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即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选择,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设施规划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并确定了最佳方案)进行的。 该拟建投资项目生产的产品是在国内外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产品,且该项目投产后可以产顶进(替代进口)。 该项目拟占地(农田)250亩,且交通较为便利。其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供应均有保证,该拟建投资项目主要设施包括生产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以及有关的管理、生活福利设施。 该拟建投资项目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3万件。 (二)编制依据 本经济评价的编制依据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条件、建设工期、《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现行财税政策、会计制度与相关法规。 (三)计算期 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该拟建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3 年,从第4年开始投产,其中第4年的达产率为80%,第5年的达产率为90%,第6年以后均为100%,项目的生产经营期为15年,则项目计算期为18年。 二、费用与效益估算 (一)总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额估算是根据概算指标估算法进行的。根据概算指标估算法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200万元。 (2)建设期利息按投资借款计划及估算公式估算为4650万元。即: 建设期第一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000÷2×10%=500(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500+9000÷2)×10%=1500(万元) 建设期第三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500+10500+9000÷2)×10%=2550(万元)

项目反应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测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逐步地提高。目前,心理测量有三大理论派别: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简称CTT),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简称IRT)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 简称GT)。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测量理论,它是针对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其理 论基础是潜在特质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确定考生的心理特质值和他们对于项目的反应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数学形式就是“项目反应模型”。下面主要对项目反应的理论假设和数学模型做一下简要概述。 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 任何一种数学模型都有一定的前提,任何一种测量都有一定的假设,在项目 反应理论中也有三条最基本的假设:潜在特质空间的单维性假设、测验项目间的局 部独立性假设、项目特征曲线假设。有的学者还增加了“知道一一答对”假设和非速度限制假设。在此仅说明前面三条最基本的假设。 1、潜在特质空间的单维性假设 潜在特质空间是指由心理学中的潜在特质组成的抽象空间。如果考生在测验项目上的 反应是有K种潜在特质所决定的,那么这些潜在特征就定义了一个K维潜在空间,考生 的各个潜在特质分数综合起来,就决定了该考生在该潜在空间的位置。如果影响考生测验分数的所有重要的心理特质都被确定了,那么该潜在空间就称为完全潜在空间。 目前比较成熟的大多数项目反应模型都假设完全潜在空间是单维的,即只有一种潜在 特质决定了考生对项目的反应,也就是说组成某个测验的所有项目都是测量的同一个心理变量,例如知识、能力、态度或人格。当然,这一假设往往不可能得到严格的满足,因为总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考生在测验上的反应,这些因素包括认知的、人格的和施测时的客观条件,以及考生的动机水平、焦虑程度、反应速度和考试技巧等。因此在项目反应理论中,只要所预测量的心理特质是影响考生对项目作出反应的主要因素,那么就认为这组测验数据是满足单维假设的。 2、测验项目间的局部独立性假设 所谓局部独立性假设是指某个考生对于某个项目的正确概率不会受到他对于该测验中其他项目反应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考生的特质水平和项目的特性会影响到考生对该项目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 和心理测量问题中,如果前一个项目的内容为后一个项目的 正确反应提供暗示或其它有效的信息,局部独立性的假设就会遭到破坏,例如所谓的链 状试题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局部独立性是建立在统计的意义上的,用统计学的语言,局

项目反应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测量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方法上都逐步地提高。目前, 心理测量有三大理论派别: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 简称CTT) , 项目反应理论( Item Response Theory , 简称IRT) 和概化理论( Generalizability Theory , 简称GT)。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测量理论,它是针对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而提出来的, 其理论基础是潜在特质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确定考生的心理特质值和他们对于项目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数学形式就是“项目反应模型”。下面主要对项目反应的理论假设和数学模型做一下简要概述。 一、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 任何一种数学模型都有一定的前提,任何一种测量都有一定的假设,在项目反应理论中也有三条最基本的假设:潜在特质空间的单维性假设、测验项目间的局部独立性假设、项目特征曲线假设。有的学者还增加了“知道——答对”假设和非速度限制假设。在此仅说明前面三条最基本的假设。 1、潜在特质空间的单维性假设 潜在特质空间是指由心理学中的潜在特质组成的抽象空间。如果考生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是有K种潜在特质所决定的,那么这些潜在特征就定义了一个K维潜在空间,考生的各个潜在特质分数综合起来,就决定了该考生在该潜在空间的位置。如果影响考生测验分数的所有重要的心理特质都被确定了,那么该潜在空间就称为完全潜在空间。 目前比较成熟的大多数项目反应模型都假设完全潜在空间是单维的,即只有一种潜在特质决定了考生对项目的反应,也就是说组成某个测验的所有项目都是测量的同一个心理变量,例如知识、能力、态度或人格。当然,这一假设往往不可能得到严格的满足,因为总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考生在测验上的反应,这些因素包括认知的、人格的和施测时的客观条件,以及考生的动机水平、焦虑程度、反应速度和考试技巧等。因此在项目反应理论中,只要所预测量的心理特质是影响考生对项目作出反应的主要因素,那么就认为这组测验数据是满足单维假设的。 2、测验项目间的局部独立性假设 所谓局部独立性假设是指某个考生对于某个项目的正确概率不会受到他对于该测验中其他项目反应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考生的特质水平和项目的特性会影响到考生对该项目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心理测量问题中, 如果前一个项目的内容为后一个项目的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实践表明,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对促进讲究经营道德、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正在进行实行市场体制的各种建设,其间不可忽视建立严格、有效的综合评价制度。综合评价制度,一般包括评价基本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公开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专门研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统一人们这方面的认识和实务做法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国目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前两个指标体系,由财政部发布,第三种指标体系是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四种指标体系来自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规定。多头重复,缺乏严肃性和有效性,这可能是我国目前评价制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评价制度实际效果如何,就各发布部门对比所作的说明本身来看,如此多重的评价制度实无必要。笔者认为,目前多头评价的状况必须改变。在中国,对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宏观上只能设置一套,否则,整个综合评价将出现无序混乱、难以规范的局面。 二、评价目标 综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考评制度应起到哪些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评价制度,应该能有力地促进注重财务目标、财务实绩和财务纪律。从具体的操作功能上讲,综合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效能,即:它的实施将使自觉地兼及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并能讲求经营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做到遵纪守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为出发点。 财务目标,规范意义上说是价值最大化,用我们通常的说法,是使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对此衡量,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1.立足过去若干年财务实绩指标,看是处于发展、停滞或萎缩状态。2.依据当前在技术、人力、产品市场及信息等资源开发上的投入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看前景好坏。财务实绩是指拥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质量,一般以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等指标衡量,这方面国内

参数估计的基本理论

第3章 参数估计的基本理论 信号检测:通过准则来判断信号有无; 参数估计:由观测量来估计出信号的参数; 解决1)用什么方法求取参数,2)如何评价估计质量或者效果 严格来讲,这一章研究的是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它是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 推荐两本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数理统计导论》,《Nonlinear Parameter Estimation 》。 我们首先从一个估计问题入手,来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 3.1 估计的基本概念 3.1.1 估计问题 对于观察值x 是信号s 和噪声n 叠加的情况: ()x s n θ=+ 其中θ是信号s 的参数,或θ就是信号本身。若能找到一个函数()f x ,利用 ()12,,N f x x x 可以得到参数θ的估计值 θ ,相对估计值 θ,θ称为参数的真值。则称()12,,N f x x x 为参数θ的一个估计量。记作 ()12,,N f x x x θ= 。 在上面的方程中,去掉n 实际上是一个多元方程求解问题。这时,如果把n 看作是一种干扰或摄动,那么就可以用解确定性方程的方法来得出()f x 。但是我们要研究的是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所以上面的描述并不适合我们的讨论。下面给出估计的统计问题描述。(点估计) 设随机变量x 具有某一已知函数形式的概率密度函数,但是该函数依赖于未知参数θ,Ω∈θ ,Ω称为参数空间。因此可以把x 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为一个函数族);(θx p 。N x x x ,,,21 表示随机样本,其分布取自函数族);(θx p 的某一成员,问 题是求统计量 ()12,,N f x x x θ= ,作为参数θ的一个估计量。 以上就是用统计的语言给出的参数估计问题的描述。

第3章 参数估计理论

第3章 参数估计理论 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点估计,区间估计 点估计:以样本的某一函数值作为总体中未知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把总体中的参数确定在某一区间内。 第1节 点估计 点估计就是以样本的某一函数值作为总体中未知参数的估计值。 设θ是总体X 的待估参数,用样本12,,,n X X X 构造一个合适的统计量12(,,,)n T X X X 来估计参数θ,通常记为?θ,即 12?=(,,,)n T X X X θ ,称为参数θ的估计量。对样本的一组观测值12(,,,)n x x x ,统计量T 的值12?=(,,,)n T x x x θ 称为参数θ的估计值。 点估计的问题就是要找一个作为待估参数θ的估计量 12(,,,)n T X X X 的问题。 点估计的方法:数字特征法(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Bayes 估计法、最小二乘法等等。

第2节 矩估计法 矩估计法由英国统计学家K.Person 在20世纪初提出,基本思想就是用样本矩去估计相应的总体矩。理论依据是大数定律。 例1 设总体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即 1 1,0 (,)0,0x e x f x x θ θθ -?>?=??≤? 12,,,n X X X 为取自总体 X 的样本,求参数θ的矩估计量。 例2 设总体2 ~(,)X N μσ,12,,,n X X X 为取自总体X 的样本,求 参数2,μσ的矩估计量。 例3 设总体2 ~(0,)X N σ,12,,,n X X X 为取自总体X 的样本,求 参数2σ的矩估计量。 例4 设总体~(,)X U a b ,12,,,n X X X 为取自总体X 的样本,求参数,a b 的矩估计量。 ??=a X b X =+ 例5 设总体~()X P λ,12,,,n X X X 为取自总体X 的样本,求参数 λ的矩估计量。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规范工业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禁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抑制过度竞争,促进开发区协调发展,围绕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投资密度、产出效益、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建立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统计体系。引导开发区提高建设水平和集约用地水平。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是动态调整的,可根据开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按年度修订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类、开发区产业集聚与投资密度指标 指标1:产业集聚率 指开发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整个开发区销售收入的比率,主要考核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度。计算方法:(百分比) 产业集聚率 =开发区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开发区工业总销售收入×100% 指标2:投资密度 指出让、租赁土地所吸纳的投资资金总量与出让、租赁土地面积之比,主要考核单位已利用土地吸纳投资资金的强度。计算方法:(单位:万元/公顷) 开发区已出让、租赁土地吸纳投资资金总量=投资密度/开发区已出让、租赁土地面积 注:外商投资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指标3:工业向工业开发区集中指数 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工业向工业开发区集中程度的指标。计算方法:(百分比) 工业向工业开发区集中指数=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区域工业总产值×100% 第二类、开发区土地工业产出效益指标 指标4:土地销售产出率

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工业销售收入,考核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规模。计算方法:(单位:万元/公顷) 土地工业销售产出率=开发区入区企业当年工业销售收入/已建成投产的工业土地面积 指标5:土地增加值产出率 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工业增加值,考核开发区土地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计算方法:(单位:万元/公顷) 土地工业增加产出率=开发区入区企业完成当年工业增加值/已建成投产的工业土地面积 指标6:土地利润产出率 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工业利润,考核开发区土地实现的盈利能力。计算方法:(单位:万元/公顷)土地工业利润产出率=开发区入区企业实现当年工业利润/已建成投产的工业土地面积 指标7:土地税收产出率 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工业税收收入,考核开发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计算方法:(单位:万元/公顷) 土地工业税收产出率=开发区入区企业实现当年工业税收/已建成投产的工业土地面积 指标8:工业外向型指数 是综合反映工业开发区工业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及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百分比)工业外向型指数=开发区工业出口交货值/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00% 指标9:社会就业率 指工业开发区每公顷土地创造就业岗位的贡献情况。计算方法:(单位:人/公顷) 吸纳就业率=开发区建成投产企业就业总人数/开发区建成投产企业土地总面积 第三类、开发区万元产值资源消耗指标 指标10:万元产值水耗

参数估计方法

参数估计的方法 矩法 一、矩的概念 矩(moment )分为原点矩和中心矩两种。对于样本n y y y ,,, 21,各观测值的k 次方的平均值,称为样本的k 阶原点矩,记为k y ,有∑==n i k i k y n y 1 1,例如,算术 平均数就是一阶原点矩;用观测值减去平均数得到的离均差的k 次方的平均数称为样本的k 阶中心矩,记为k y y ) (-或k μ ?,有∑-= -=n i k i k y y n y y 1 ) (1)(,例如,样本 方差 ∑-=n i i y y n 1 2 ) (1就是二阶中心矩。 对于总体N y y y ,,, 21,各观测值的k 次方的平均值,称为总体的k 阶原点矩,记为)(k y E ,有∑= =N i k i k y N y E 1 1)(;用观测值减去平均数得到的离均差的k 次方 的平均数称为总体的k 阶中心矩,记为 ] )[(k y E μ-或 k μ,有 ∑-= -=N i k i k y N y E 1 ) (1])[(μμ。 二、矩法及矩估计量 所谓矩法就是利用样本各阶原点矩来估计总体相应各阶原点矩的方法,即 ∑= =n i k i k y n y 1 1→)(k y E (8·6) 并且也可以用样本各阶原点矩的函数来估计总体各阶原点矩同一函数,即若 ))(,),(),((k y E y E y E f Q 2= 则 ),,,(k y y y f Q 2?= 由此得到的估计量称为矩估计量。 [例8.1] 现获得正态分布),(2σμN 的随机样本n y y y ,,, 21,要求正态分布),(2σμN 参数μ和2σ的矩估计量。 首先,求正态分布总体的1阶原点矩和2阶中心矩: ?=?? ? ???--? =?=∞ +∞-∞ +∞-μσμσπdy y y dy y yf y E 2 2 exp 2)(21)()( (此处?? ? ???--2 2exp σμ2)(y 表示自然对数底数e 的?? ? ???--2 2σμ2)(y 的指数式,即] [2)(22 σμ--y e )

论《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的理论观点及相互比较》

论《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的理论观点及相互比较》 学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的理论观点及相互比较》 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50年代之前只有真分数理论起作用,称为经典测量理论阶段;50年代至今,除经典测量理论外,还有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等,可称为多重理论并存阶段。经典测量理论在测验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测验理论,也是测验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理论,并且目前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应用极为广泛。现代测验理论大多是在经典测验理论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它在某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展起来的。如项目反应理论,就是为了克服经典测验理论的信度问题发展起来的。在目前这个多种理论并存阶段,我们应该看到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一般将测量理论分为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三大类,或称三种理论模型。人们将以真分数理论(True Score Theory)?为核心理论假设的测量理论及其方法体系,统称为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也称真分数理论。 一、经典测量理论 真分数理论是最早实现数学形式化的测量理论。它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兴起,二十世纪30年代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而渐趋成熟。50年代格里克森的著作使其具有完备的数学理论形式,而1968年洛德和诺维克的《心理测验分数的统计理论》一书,将经典真分数理论发展至颠峰状态,并实现了向现代测量理论的转换。 所谓真分数是指被测者在所测特质(如能力、知识、个性等)上的真实值,即(True Score)真分数。而我们通过一定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和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在测量工具上直接获得的值(读数),叫观测值或观察分数。由于有测量误差存在,所以,观察值并不等于所测特质的真实质,换句话说,观察分数中包含有真分数和误差分数。而要获得对真实分数的值,就必须将测量的误差从观察分数中分离出来。 经典测验理论是心理学研究者所熟悉的,其基本思想是把测验的得分看做真分数和误差分数的线性组合,可归结为如下简单数学模型:X=T+E,其中X是观测分数、T是真分数,E是误差分数。传统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均建立在这一模型之上。信度是测量理论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亦称可靠性程度。在经典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的方差(变异数)在总方差(总变异数)中所占的比率。由于真分数的方差和误差分数的方差是无法获得的,因此这个信度概念还只是一个理想的构想的概念,不能直接计算。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已测到的质和量与主试者欲测的质和量相符合的程度,有的也称效度为正确性。效度是任何一种测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有效性决定了一种对测量效度的考查是一个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 (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

各因素对上层某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于专家确定重要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对构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使得 。若检验通过,则按照总排序权量表示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能够通过“降维”作用把k X X X X ??、、、321等众多指标综合成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消除指标间的相关 性。评价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多个指标信息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值进行评价,但并不是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将目标对象的不同侧面,层次以及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转换为相对评价值。当指标体系涉及大量指标时,若只选用研究对象的个别指标,尽管方便但却损失了其他信息;若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指标都做出评价,这些评价结果也只是独立的,且各指标间做出的评价有一定的信息重叠。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85%来提取k 个主成分(k

第4章 参数估计

第四章参数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矩估计法要求总体X的()要存在。 A.一阶原点矩E(X) B.二阶中心矩E[X-E(X)]2 C.K阶原点矩E(X K) D.K阶中心矩E[X-E(X)]K 2.一阶原点矩就是指随机变量X的() A.众数 B.数学期望 C.方差 D.标准差 3.二阶中心矩就是指随机变量X的() A.标准差 B.方差 C.数学期望 D.中位数 4.K阶中心矩是以()为中心而定义的。 A.K阶原点矩 B.二阶原点矩 C.二阶中心矩 D.一阶原点矩 5.根据大数定律,当样本容量n充分大时,样本矩依概率收敛于() A.K阶原点矩 B.总体矩 C.二阶中心矩 D.一阶原点矩 6.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 A.某个样本估计值与总体参数之间没有偏差 B.某个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没有偏差 C.样本估计量所有可能取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B.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7.进行总体均值区间估计时,抽样极限误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正态总体、总体方差已知 B.正态总体、总体方差未知且大样本 C.正态总体、总体方差未知且小样本 D.总体分布未知或非正态总体、总体方差未知且大样本 8.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分布逐渐趋于() A.卡方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标准正态分布 9.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的抽样极限误差(允许误差)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10.构造统计量服从() A. B. C. D. 11.两个样本方差比服从()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中,属于参数估计的点估计法的是() A.矩估计法 B.最大似然估计法 C.区间估计法 D.顺序统计量法 E.最小二乘估计法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①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面对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性目标。除了从费用、经济效益和财务方面的考虑外,它还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友善性等等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以及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和企业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间接效益或企业文化方面的目标。上述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了对信息系统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有关它在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则更有待人们的努力。这里所谓的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所进行的一种全方位的考核或者判断,它具备以下特征: 它的评价包含了多个独立指标 这些指标分别体现着信息系统的不同方面,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 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判断,并用一个总评价值来反映信息系统的一般水平。 一般说来,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这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前提 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即指标评价值 各评价值的综合,包括综合算法和权重的确定、总评价值的计算等 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所谓信息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是指一套能够反映所评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特征,并且具有内在联系、起互补作用的指标群体,它是信息系统整体状况的客观反映。一个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先决条件。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既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又有其特性,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整体性原则。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系统各组成部分需协同运动才能发挥作用,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反映所评价系统的综合情况。从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子系统、相应的业务部门组织环节到系统直接操作人员等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客观地加以观察;信息系统对于管理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果,也必须全面加以考虑。 可测性原则。指标的涵义必须明确,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同时,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这样才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动态性原则。在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信息系统的不同类型,都应能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根据需要可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同时,指标设置要有重点,对于非重要方面的指标可以适当设置得粗些,以简化评价过程。 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包含多重意义,首先是指标结构自身的多重性,即一个指标由若干其它指标所决定而构成树形结构,这将为衡量信息系统项目的效益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带来方便;其次是信息系统所属部门的层次,如对于宏观信息系统而言,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省、(市)地、县四层结构,要求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信息系统的这一特征。各层的子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再有是系统技术特征上的层次性。例如,对于微观信息系统即企业信息系统来说,EDPS扩展后构成高一层次的MIS,MIS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对EDPS具有包容能力。接口指标应当一致。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各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要设法以适当的方法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