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质量报告2015

2014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3)

一、学院概况 (3)

二、办学定位 (3)

三、教育基本情况 (4)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建设 (7)

二、课程教学情况 (8)

三、教学经费投入 (9)

四、办学资源情况 (9)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10)

一、专业建设 (10)

二、人才培养方案 (11)

三、实践教学 (11)

四、课程建设 (13)

五、教材建设 (14)

六、示范院校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14)

七、校企合作 (16)

第四部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质量监控体系 (17)

二、教学质量监控 (18)

三、第三方评价 (19)

第五部分 学生发展 (19)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19)

二、学生竞赛成果丰硕 (20)

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0)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21)

五、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23)

第六部分 科研工作 (23)

一、科研制度建设 (23)

二、科研项目情况 (24)

三、产学研合作 (24)

第七部分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6)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26)

二、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 (26)

三、助力太阳能发电系统建设 (27)

第八部分 特色发展 (27)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27)

二、实施双主体办学,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28)

第九部分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8)

一、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29)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9)

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力度 (30)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学院基本情况学院基本情况

一、学院概况学院概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员会,是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教育部设立的“信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坐落于蚌埠市龙子湖畔,占地面积849亩,建筑面

积近2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学院现有教职工 447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02万元,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2292名。

2014年,学院坚持“内涵发展”、“强化特色”的发展思路,

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技术技能型人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二、办学定位办学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根据各专业

和行业特点,采取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双主体办学”、“一书多证”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

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高度吻合,努力培养适应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服务面向

(二)服务面向

立足安徽、面向行业、拓展“长三角”、辐射全国,为安徽省的“工业强省”和“创新发展”战略,为安徽省和蚌埠市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基本情况

三、教育基本情况

办学思路

(一)办学思路

1.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本着校企合作、做强专业的建设思路,与企业实现全方位合作,共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安排学生实训就业,在教学、实训、顶岗实习中全面实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借助行业优势,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建设,特色引领

以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使各专业相互渗透,彼此支撑,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专业群。学院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电子商务、机电技术等四大专业群,学院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布局、行业技术发展对接良好。

3.就业导向,能力本位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主线”的课改原则,在深入分析行业、企业对各专业人才目标岗位(群)的技能规格要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体现产学结合、工学交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开发项目课程或任务导向课程、网络课程、特色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

4.突出实践,强调技能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实施“工作任务导向”、“情景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改革中的促进作用,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强化技能培养。

专业设置与学生情况

(二)专业设置与学生情况

1.专业设置

目前,学院现设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软件学院等五个系(院)39个专业,2014年招生专业2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线,制造能源类、经济人文类专业为两翼,辐射相关领域较为合理的专业布局和结构。2014年招生专业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4年招生专业情况

序号

所属系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 电子工程系 58040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电子工程系 58040

3 汽车电子技术

3 电子工程系 59020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4 电子工程系 590202 应用电子技术

5 电子工程系 590301 通信技术

6 机电工程系 550208 新能源应用技术

7 机电工程系 580103 数控技术

8 机电工程系 580106 模具设计与制造

9 机电工程系 5802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10 机电工程系 580202 电气自动化技术

11 经济管理系 620204 会计电算化

12 经济管理系 620304 国际贸易实务

13 经济管理系 620401 市场营销

14 经济管理系 620405 电子商务

15 经济管理系 620505 物流管理

16 经济管理系 660108 商务英语

17 软件学院 590102 计算机网络技术

18 软件学院 590106 计算机信息管理

19 软件学院 590108 软件技术

20 软件学院 590109 图形图像制作

21 软件学院 590222 数字媒体技术

22 软件学院 670104 电脑艺术设计

23 软件学院 670125 动画设计

24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580205 计算机控制技术

25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5901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26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590104 计算机系统维护

27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590129 物联网应用技术

2.学生情况

2014年度,学院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共10052人,其中毕业生3370人、新生2660人。

(三)政府与主办方支持政府与主办方支持

2014年,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蚌埠市政府、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四方联合共建学院,继续对学院给予大力支持,共建的四方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政策扶持,加快学院发展。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帮助学院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利用无线电监测的行业优势支持学院开展行业职工培训和相关实验实训室建设。安徽省教育厅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蚌埠市政府指导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支持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指导和帮助安置毕业生就业;组织地方行业、企业参与学院的校企合作;支持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与学院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学院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数量和师生比师资数量和师生比

学院现共聘用教师511名,其中专任教师324名。2014年新增1名教授、7名副教授和1名高级实验师,副高以上职称达90人,占27.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76人,占54.32%;具有双师素质的150人,占46.30%。共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坛新秀8名、省级专业带头人7名、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

合、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生师比为1:17.73。

、进修力度

进修力度

加大教师培训、

(二)加大教师培训

2014年选派51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包括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学生管理人员培训等。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企业实践共28人。全年开展校内教师培训2500多人次。

”活动

活动

以赛促教”

“以赛促教

积极开展“

(三)积极开展

以竞赛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2014年,学院组织了首届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竞赛,本次微课竞赛作品充分展现学院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在教育部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余飞、刘思宏、周杰三位教师的多媒体软件作品《网页动画开发体验式学习系统》荣获高职组全国一等奖、高职组全国最佳教学设计奖;李曙光老师的作品《中国精神系列》平面海报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孟昕老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网络课程组中的作品《https://www.360docs.net/doc/c18367719.html,动态网站设计》获得三等奖;徐欢、卓如两位老师分获“安徽省高教教师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创业组三等奖和就业组二等奖;何林艺老师在安徽省2014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创新项目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情况

课程教学情况

二、课程教学

情况

2014学年度,主讲课程的高级职称教师为132人,占授课教师总数的25.83%。全院共开设教授的课程总数为380门,其

中A类课程82门、B类课程191门、C类课程107门。按课程性质分为公共课22门、专业基础课64门、专业课294门。兼职教师承担校内实践技能型教学工作量占兼职教学工作总量的

86.36%。

三、教学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

2014年度,学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教学建设优先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本年度学院共投入教学专项经费3182.3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840.6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490.42元;投入实验实训经费876.2万元,生均实验实训经费1185.34元;投入实习经费87.8万元;生均实习经费 118.78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0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19.81元,其中2014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86.9万元。

四、办学资源情况

办学资源情况

截止2014年9月1日,学院教学行政用房近1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44.3万册、电子图书2500GB、各种期刊470种;各类实验实训室101个,仪器设备总值4302万元。学院具体办学资源总量如表2、表3所示。

表2 2014年学院办学资源总量情况

占地面积(m2)总建筑面

积(m2)

教学行政

用房(m2)

学生宿

舍(m2)

教科研设备

值(万元)

教学用计

算机(台)

多媒体教

室个数

(个)

纸质图书

总数(万

册)

电子图

书(GB)

517579

.1 175459.24 128380.12 59959.

52

4302 3035 56 44.3 2500

表3 2014年学院生均办学资源情况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基本完成,形成了完备的OA办公平台、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掌上校园系统;集成了工资查询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一卡通系统。

教学建设与改革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

一、专业建设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申报符合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前瞻性、应用型专业,减招、停招生源不旺、就业不畅的专业。2014年度,停招了电子工艺与管理、商务管理、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新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并对部分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增设了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例如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航空服务方向。学院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符合度显著提高。

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

方案

方案

学院经过广泛的调研,在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了3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方案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课程体系上,统一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两个平台(公共基础平台、职业基础平台)和三个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实践实训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依据专业对应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深化核心课程内容改革,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参照点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体现创新、精炼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创新性教学内容。三是在实践教学上,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认知实习、课程实践、专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四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在培养模式上,将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课程中,实现“课证融合”,并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改革

2014年,学院继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构建认知实习、课程实践、专业实践、顶岗实习四层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积极开设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训,鼓励相关专业

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独立设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是构建校内工作室实现工作室与实训室合一、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实践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合一、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蚌埠市奥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与巨人网络、完美动力合作,引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在企业工程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指导下开展“四个合一”形式的项目实训。

校内外实践基地

(二)校内外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践基地、省级示范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省级示范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省级校企合作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校企合作科大讯飞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校企合作机器人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和校企合作高职物流储配实践教育基地等8个实践基地,建有10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18067平方米,设备总值3461万元。2014年,学院投入359.54万元,新建了物联网基础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等实训室,新增了一批实验实训设备。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充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56家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得以全面开展。2014年,接收学生顶岗实习3508人次,其中接收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1085人,接收毕业生就业256人。

学院于2013年5月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工程。本着重点引路,全面推广的方针,经各系(院)部研究推荐,全院共确定28门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先行先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2014年初,完成了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验收,通过对参与课程改革的授课班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占95.81%。学生普遍表示在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学到了更多实用知识和技能,而且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对实际教学过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完成了课程由传统课堂教学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仿真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已广泛使用。生产与教学互融,实现了理论为实践所用、实训与生产的零距离,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课程改革推动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26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3门。2014年,我院教师的多媒体软件作品《网页动画开发体验式学习系统》荣获高职组全国一等奖、高职组全国最佳教学设计奖;《https://www.360docs.net/doc/c18367719.html,动态网站设计》网络课程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网络课程组中获得三等奖。

2014年度,学院不断加强示范院校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的开发建设力度。一是开展校级教材立项遴选工作,共遴选《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计算机网络管维预备知识简明教程》、《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物联网基础实验指导书》和《液晶电视实验指导书》5本教材予以立项建设。二是鼓励和支持教师编写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我院教师主编参编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本、省级规划教材4本、其它正式出版的教材9本。三是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坚持选优、用优的教材选用原则,优先选用 “十一五”、“十二五”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提高了教材选优率和适应率。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示范院校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六、示范院校及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一)质量工程项目

质量工程项目申报

申报

申报

2014年,获批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4项、省振兴计划项目5项。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项目和师资队伍建设五大类别。其中,卓越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1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机器人创新实践教育基地、高职物流储配实践教育基地);教学团队2个,(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2人;教学研究项目6项,其中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重点教学研究

项目1项;省重点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优秀青年支持计划)1项。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

(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

学院先后制订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意见》等管理制度,加强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确保建设质量。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部分项目进行年度检查验收的通知》(皖教秘高〔2014〕97号)要求,2014年12月,完成了35个建设项目的进展检查与结项验收工作,并将所有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了上网展示。通过检查验收,专家组对我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验收结果优秀等次的为20%,良好等次的为72%,合格等次的为8%,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明显。

2014年省级示范性高等职院校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特色明显,带动相关专业群良性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明显,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了学院信息化水平,为学院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科学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扩大服务范围,加大开发服务项目力度,以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软件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职业技能

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培训为核心,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科研、技术、咨询服务,发挥学院在区域、行业及职业院校中的示范作用。

校企合作

七、校企合作

学院先后与科大讯飞、蚌埠双环电子集团、电子第40所、214所、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长安电子集团、蚌埠晶菱公司、安徽康佳电子集团、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合肥冰箱事业部、安徽天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56家校外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案例1:软件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安徽科大讯飞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学校、企业双主体“1.5+1.5”联合办学模式。引入企业行业职业标准,坚持“依岗位定目标、依能力定课程”的专业建设思路;贯彻“岗位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教学理念;重构基于软件开发过程的、与企业实际需求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科大讯飞软件开发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和科大讯飞教育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为平台,实施教学、开发实训、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准员工式”培养模式。

案例2: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2014年新增校外实训基地玻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厦门钜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重点

在加强实习基地在工学交替和选派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两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加强课程实习,边工边学,采用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三种形式。

案例3:电子工程系与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永红科技(蚌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国晶班”、“永红班”、“广达班”等订单培养班,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设“中德诺浩汽车人才培养项目”。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建立了院系两级督导机构,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一、质量监控质量监控体系体系体系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监控,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加大了对示范院校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及各级各类教学、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为,学院设立系(部)督导组,制定了《系(部)教学督导组工作职责》,加强系(部)对本部门教学工作的督导。各班级设学生教学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以系部为主,学院督导宏观协调指导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教学

教学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

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

三期”

(一)“三期

我院实行“三期”教学检查制度(即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主要以落实教学计划、稳定教学秩序为重点;期中教学检查主要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主要以考风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三期”教学检查制度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信息反馈机制

(二)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包括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师生座谈会等多渠道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对系部日常教学的检查来发现问题,并将检查结果通过教学工作例会等途径进行通报并进行整改。坚持通过学生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开展学生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测评,教师通过督导组获得反馈意见及帮助。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和家长座谈会,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教学基本状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听课制度

(三)听课制度

学院坚持听课制度和日常教学巡视,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组织教学督导组专家听课、院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教师同行听课,其中,院领导听课次数达70次。通过听课,及时了解掌握教学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整改。

(四)评估制度评估制度

坚持评估制度,一是坚持教学工作年度量化考核评估;二是继续开展课程及考试评估;三是进一步深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扩大评教覆盖面,全面构建学生、同行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教体系,根据评教数据,认真分析问题,及时发现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三、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

为实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与企业、学生利益相关方需求对接,学院全面实施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新生素质调研以及在校生调研和学生家长调研活动。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形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学院还对第三方评价报告的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学生发展学生发展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学生学习满意度

(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

本年度学生评价共涉及教师370人,评价成绩最高为100分;其中优秀等级(90分以上)273人,占评价教师总数的73.8%;良好等级(80-90之间)89人,占评价教师总数的24.1%。学生评价结果表明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总体情况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