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一轮复习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理

2015届高考一轮复习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理
2015届高考一轮复习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理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考一轮复习基本不等

式及其应用教案理

知识梳理:

1、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如果a,b ,那么+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如果a,b>0.那么

可以表述为两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重要结论:

(1)a+ 2 (a)1

(2)a+2(a)1

(3)、

(4)、+ab+bc+ca

(5)、( a,b>0.)

(6)、+

3、如果a,b ,那么(不等式证明选讲内容)

4、推广:对于n个正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

二、题型探究

探究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1:

(1)x,y ,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

(2)x,y , 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和x+y取得最小值2

即: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1)、一正:各项为正数;

(2)、二正:“和”或“积”为定值;

(3)、三等:等号一定能取到,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2: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x,求x+的最小值;

(2)已知0,求函数f(x)=x(8-3x)的最大值;

(3)求函数y=

(4)已知x,且x+y=1,求+。

探究二: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在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先理解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的最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值; (4)、正确写了答案。 例3:

某单位建造一间地面面积为12平方米的背面靠墙的矩形小房,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房子侧面的长度x 不得超过a 米,房屋正面的造价为400元/ 平方米,房屋侧面的造价为150元/ 平方米,屋顶和地面的造价费用合计5800元,如果墙高为3米,且不房屋背面的费用。 (1)、把房屋总选价y 表示为x 的函数,并写出该函数的定义域; (2)、当侧面的长度为多少时?房屋的总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

三、方法提升

基本不等式(也称均值定理)具有将“和式”,“积式”相互转化的功能,应用比较广泛,为了用好该不等式,首先要正确理解该不等式中的三人条件(三要素)正(各项或各因式为正值)、定(“和”或“积”为定值)、等(各项或各因式都能取得相等的值,即具备等号成立的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当然还要牢记结论: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但是在具体问题中,往往所给的条件并非“标准”的“一正,二定,三相等”,(或隐藏在所给条件中),所以要对各项或各式作适应的变形,通过凑,拆,添项等技巧,对“原始”条件进行调整、转化,使其符合标准的正、定、等。如果等号在变形的时候不成立,这时可以改用“对勾函数”来解决不能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的情形。 四、反思感悟

五、课时作业

1.(2009年高考重庆卷)已知a >0,b >0,则1a +1

b

+2ab 的最小值是( )

A .2

B .2 2

C .4

D .5

解析:选C.∵1a +1b +2ab ≥2

ab +2ab ≥22×2=4.当且仅当??

?

a =

b ,ab =1

时,等

号成立,即a =b =1时,不等式取最小值4.

2.设点P (t 2+2t

,1)(t >0),则|OP →

|(O 为坐标原点)的最小值是( )

A .3

B .5 C. 3 D. 5 解析:选D.由已知得|OP →

|=(t 2+2t

)2

+1≥(2

t 2×2t

)2

+1=5,当t =2时取得等号.

3.(原创题)若a >0,b >0,a ,b 的等差中项是12,且α=a +1a ,β=b +1

b

,则α+β

的最小值为( )

A .2

B .3

C .4

D .5

解析:选D.因为a +b =1,所以α+β=a +1a +b +1b =1+1a +1

b

=1+1+b a +1+a b

≥5,故选D.

4.若a +b =2,则3a +3b

的最小值是( )

A .18

B .6

C .2 3

D .24

3

解析:选B.3a +3b ≥23a ·3b =23a +b

=6.

5.已知x <12,则函数y =2x +1

2x -1

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 .-1

D .-2

解析:选C.y =2x +12x -1=-[(1-2x )+11-2x ]+1,由x <1

2

可得1-2x >0,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得(1-2x )+11-2x ≥2,当且仅当1-2x =1

1-2x

即x =0时取等号,

则y max =-1.正确答案为C.

6.(2009年高考天津卷)设a >0,b >0,若3是3a 与3b

的等比中项,则1a +1b

的最小值

为( )

A .8

B .4

C .1 D.1

4

解析:选B.由题意知3a ·3b =3,即3a +b

=3,所以a +b =1.因为a >0,b >0,

所以1a +1b

=(1a +1b )(a +b )=2+b a +a b ≥2+2b a ·a b =4,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7.在面积为S (S 为定值)的扇形中,当扇形中心角为θ,半径为r 时,扇形周长最小,这时θ,r 的值分别是( )

A .θ=1,r =S

B .θ=2,r =4

S

C .θ=2,r =3

S D .θ=2,r =S

解析:选D.S =12θr 2?θ=2S r 2,又∵扇形周长P =2r +θr =2(r +S

r )≥4S ,

∴当P 最小时,r =S

r

?r =S ,此时θ=2.

8.已知圆x 2+y 2

+2x -4y +1=0关于直线2ax -by +2=0(a >0,b >0)对称,则4a +1b

最小值是( )

A .4

B .6

C .8

D .9 解析:选D.由圆的对称性可得,

直线2ax -by +2=0必过圆心(-1,2),

所以a +b =1.所以4a +1b =4(a +b )a +a +b b =4b a +a b +5≥24b a ·a b +5=9,当且仅当

4b

a

=a b

,即a =2b 时取等号,故选D.

9.已知0

4

,则函数y =5x (3-4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因为00,所以y =5x (3-4x )=20x (34-x )≤20(x +34-x

2

)2

=4516,

当且仅当x =34-x ,即x =38时等号成立.答案:45

16

10.如下图,某药店有一架不准确的天平(其两臂长不相等)和一个10克的砝码,一个患者想要买20克的中药,售货员先将砝码放在左盘上,放置药品于右盘上,待平衡后交给患者;然后又将砝码放在右盘上,放置药品于左盘上,待平衡后再交给患者.设患者一次实际购买的药量为m (克),则m ________20克.(请选择填“>”或“<”或“=”)

解析:设两次售货员分别在盘中放置m 1、m 2克药品,则????

?

10a =m 1b ,10b =m 2a ,

m =m 1+m 2,

前两个式子

相乘,得100ab =m 1m 2·a b ,得m 1m 2=100,因为m 1≠m 2,所以m =m 1+m 2>2m 1m 2=20,

所以填“>”.答案:>

11.已知不等式(x +y )(1x +a

y

)≥9对任意的正实数x 、y 恒成立,求正数a 的最小值.解:

∵(x +y )(1x +a y )=1+ax y +y

x

+a ≥a +1+2a (a >0),∴要使原不等式恒成立,

则只需a +1+2a ≥9,即(a -2)(a +4)≥0,故a ≥2,即a ≥4,∴正数a 的最

小值是4.

12.已知M 是△ABC 内的一点,且AB →·AC →

=23,∠BAC =30°,若△MBC ,△MCA 和△MAB

的面积分别为12,x ,y ,则1x +4

y

的最小值是( )

A .20

B .18

C .16

D .9

解析:选B.由已知得AB →·AC →

=bc cos∠BAC =23?bc =4,故S △ABC =x +y +12=12

bc sin A

=1?x +y =12,而1x +4y =2(1x +4

y

)×(x +y )

=2(5+y x +4x

y )≥2(5+2

y x ×4x

y

)=18,故选B.

13.设x >1,y >1,且lg(xy )=4,则lg x ·lg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x >1,y >1,∴lg x >0,lg y >0,

∴lg x ·lg y ≤(lg x +lg y 2)2=lg 2

(xy )

4

=4(当且仅当lg x =lg y =2,即x =y =100时取

等号),∴当x =y =100时,lg x ·lg y 有最大值4.答案:4

14.设正数a ,b 满足条件a +b =3,则直线(a +b )x +aby =0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k =-a +b ab =-3ab ,3=a +b ≥2ab ,∴ab ≤(32)2,∴k =-3ab ≤-4

3.

答案:(-∞,-4

3

]

15.当a >0,a ≠1时,函数f (x )=log a (x -1)+1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mx -y +n =0上,则4m +2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A (2,1),故2m +n =1.∴4m +2n ≥24m ·2n =222m +n

=2 2.

当且仅当4m =2n ,即2m =n ,即n =12,m =14时取等号.∴4m +2n

的最小值为2 2.

答案:2 2

16.(1)设0

2

,求函数y =4x (3-2x )的最大值;

(2)已知x ,y 都是正实数,且x +y -3xy +5=0,求xy 的最小值.

解:(1)∵0

2

,∴3-2x >0.

∴y =4x ·(3-2x )=2[2x (3-2x )]≤2[2x +(3-2x )2]2=9

2

.

当且仅当2x =3-2x ,即x =34时,等号成立.∵34∈(0,3

2),

∴函数y =4x (3-2x )(0

2

.

(2)由x +y -3xy +5=0得x +y +5=3xy .∴2xy +5≤x +y +5=3xy .

∴3xy -2xy -5≥0,∴(xy +1)(3xy -5)≥0,∴xy ≥53,即xy ≥25

9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 =y .此时x =y =53,故xy 的最小值是25

9

.

y =560+48x +

10800x =560+48(x +225x ).当x +225

x

取最小值时,y 有最小值.

∵x >0,∴x +225

x

≥2

x ·

225x =30,当且仅当x =225x

即x =15时,上式等号成立.

所以当x =15时,y 有最小值2000元.

因此该楼房建为15层时,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小.

18.已知某物体的温度θ(单位:摄氏度)随时间t (单位:分钟)的变化规律是:θ=m ·2t +21-t (t ≥0,并且m >0).

(1)如果m =2,求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 (2)若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求m 的取值范围.

解:(1)依题意可得5=2·2t +21-t ,即2·(2t )2-5·2t +2=0.亦即(2·2t -1)(2t

2)=0,又∵t ≥0,得2t

=2,∴t =1. 故经过1分钟该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

(2)法一:问题等价于m ·2t +21-t

≥2(t ≥0)恒成立.

∵m ·2t +21-t =m ·2t +2·2-t

≥22m , ①

∴只需22m ≥2,即m ≥12.当且仅当12

·2t =2·2-t

即t =1时,①式等号成立,∴m 的取值范围是[1

2

,+∞).

法二:问题等价于m ·2t +21-t

≥2(t ≥0)恒成立,

即m ≥21-t -21-2t =2[2-t -(2-t )2]=-2(2-t

-12)2+12

(t ≥0)恒成立.

∵t ≥0,∴0<2-t ≤1,当2-t

=12

,即t =1时,

-2(2-t

-12)2+12有最大值12.∴m 的取值范围是[12

,+∞).

学习资料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doc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人教学对象七年级科目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通过实际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解集的表示方法,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1.3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 (2)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 (3) 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等式概念,并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够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 2.2数学思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力,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必然联系。 2.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不等式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

不等式选讲习题(含答案)上课讲义

不等式选讲习题 1.(2014全国新课标I 卷)若0,0,a b >>且 11a b += (I )求33a b +的最小值; (II )是否存在,,a b 使得236?a b +=并说明理由. 2.(2014全国新课标II 卷)设函数1()(0).f x x x a a a =+ +-> (I )证明:()2;f x ≥ (II )若(3)5,f <求a 的取值范围. 3.(2013全国新课标I 卷)已知函数()212,() 3.f x x x a g x x =-++=+

(I )当2a =-时,求不等式()()f x g x <的解集; (II )设1,a >-且当1,22a x ??∈- ???? 时,()()f x g x ≤,求a 的取值范围. 4.(2013全国新课标II 卷)设,,a b c 均为正数,且1,a b c ++=证明: (I )1;3 ab bc ac ++≤ (II )222 1.a b c b c a ++≥. 5.(2012全国新课标卷)已知函数() 2.f x x a x =++-

(I )当3a =-时,求不等式()3f x ≥的解集; (II )若()4f x x ≤-的解集包含[]1,2,求a 的取值范围. 6.(2011全国新课标卷)设函数()3f x x a x =-+,其中0a >. (I )当1a =时,求不等式()32f x x ≥+的解集; (II )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1},x x ≤-,求a 的值. 7.(2015第一次省统测)已知a 是常数,对任意实数x ,不等式|2||1||2||1|x x a x x -++≤≤--+都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4.会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出发,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类比于方程的解理解不等式的解.进而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学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类比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关系,体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实际生活,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满足什么条件?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示这个关系: (1)汽车行驶50千米的时间<_______. (2)汽车2/3小时(即40分钟)走过的路程______50.从而得到两个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在2 50 3 x>中,当x=76,x=75,x=72,x=70时,不等式是否成 立?76,75,72,70哪些是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不等式2 50 3 x>的解有多少? 它的所有解组成解的集合,怎样表示它的解集? 【教学说明】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对问题2教师要时时点拨,要参与学生之间去讨论,在用数轴表示x>75时,要使用空心圆圈,务必要强调这一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1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思考2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解法,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准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引例 问题:某公司的统计资料表明,科研经费每增加1万元,年利润就增加1.8万元。如果该公司原来的年利润为200万元,要使年利润超过245万元,那么增加的科研经费应高于多少万元? 分析:设该公司增加的科研经费为x万元,根据题意,得: 200> +x 8.1 245 三、新授课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不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问题:请你找出一个数,使得上述不等式成立。 一般地,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所有这些解的全体成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二)提示: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含解,所有的解组成解集。 (三)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1.去分母(等式基本性质2) 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 3.移项(移项法则、等式基本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 5.系数化为1(等式基本性质2) (四)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如何解。 例1: 1.解方程:)2(752x x -=+ 2.解不等式:)2(752x x -≤+ (五)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 (六)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七)注意 1.空心点和实心点的使用,注意它们在表示不等式解集时的差别; 2.小于(小于或等于)时向左,大于(大于或等于)时向右。 (八)练习 1.(2010年邵阳中考)如图,数轴上表示的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x≤1 B .x≥1 C .x<1 D .x>1 2.例2:解不等式:)32(3312-≥-x x 答案: 827 ≤ x 将例1的第二题和例2的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进行对比,强调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2 -1 0 1 2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5_《不等式选讲》全册教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一、课程目标解读 选修系列4-5专题不等式选讲,内容包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几个著名的不等式、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数学归纳法与不等式。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基本的数学关系,它们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不等式及其证明的几何意义与背景,以加深对这些不等式的数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作为一个选修专题,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必修课程的5个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教材内容仍以初中知识为起点,在内容的呈现上保持了相对的完整性.整个专题内容分为四讲,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讲是“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为了保持专题内容的完整性,教材回顾了已学过的不等式6个基本性质,从“数与运算”的思想出发,强调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回顾了二元基本不等式,突出几何背景和实际应用,同时推广到n个正数的情形,但教学中只要求理解掌握并会应用二个和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 对于绝对值不等式,借助几何意义,从“运算”角度,探究归纳了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并用代数方法给出证明。通过讨论两种特殊类型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系统研究。 第二讲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一些简单问题,回顾介绍了证明不等式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其中,用反证法和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是新的课程标准才引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这些方法大多在选修2-2“推理与证明”已经学过,此处再现也是为了专题的完整性,对于新增的放缩法,应通过实际实际例子,使学生明确不等式放缩的几个简单途径和方法,比如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应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放缩等(见分节教学设计)。本讲内容也是本专题的一个基础内容。 第三讲是“柯西不等式和排序不等式”。这两个不等式也是本专题实质上的新增内容,教材主要介绍柯西不等式的几种形式、几何背景和实际应用。其中柯西不等式及其在证明不等式和求某些特殊类型函数极值中的应用是教材编写和我们教学的重点。事实上,柯西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在求最值方面的简单应用,二者同样重要,在某些问题中,异曲同工。比如课本P41页,习题3.2 第四题。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2、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满足什么条件?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示这个关系: (1)汽车行驶50千米的时间<_______. (2)汽车2/3小时(即40分钟)走过的路程______50.从而得到两个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在2 50 3 x>中,当x=76,x=75,x=72,x=70时,不等式是否成立?76,75,72,70哪些是 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不等式2 50 3 x>的解有多少?它的所有解组成解的集合,怎样表示它的解集? 【教学说明】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对问题2教师要时时点拨,要参与学生之间去讨论,在用数轴表示x>75时,要使用空心圆圈,务必要强调这一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1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思考2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归纳结论】 1.定义:用“<”或“>”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4.4 不等式选讲精品教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14.4 不等式选讲(新课标人教 版,学生版) 【考纲解读】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① a b a b +≤+. ② a b a c c b -≤-+-. 2.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ax b c ax b c x a x b c +≤+≥-+-≥ 3.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考点预测】 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 1.不等式选讲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在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难度不大,又经常与其它知识结合,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 【要点梳理】 1.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1)|f (x )|>a (a >0)?f (x )>a 或f (x )<-a ; (2)|f (x )|<a (a >0)?-a <f (x )<a ; (3)对形如|x -a |+|x -b |≤c ,|x -a |+|x -b |≥c 的不等式,可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 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 |a |-|b |≤|a ±b |≤|a |+|b |. 3.基本不等式 定理1:设a ,b ∈R ,则a 2 +b 2 ≥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定理2:如果a 、b 为正数,则 a +b 2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定理3:如果a 、b 、c 为正数,则 a + b +c 3 ≥3 abc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定理4:(一般形式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如果a 1、a 2、…、a n 为n 个正数,则 a 1+a 2+…+a n n ≥n a 1a 2…a n ,当且仅当a 1=a 2=…=a n 时,等号成立. 4.柯西不等式 (1)柯西不等式的代数形式:设a ,b ,c ,d 为实数,则(a 2+b 2)·(c 2+d 2)≥(ac +bd )2,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 (2)若a i ,b i (i ∈N *)为实数,则(∑i =1 n a 2i )(∑i =1 n b 2i )≥(∑i =1 n a i b i )2,当且仅当 b i =0(i =1,2,…,n )或存在一个数k ,使得a i =k b i (i =1,2,…,n )时,等号成立. (3)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β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这两个向量同向或反向时等号成立.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广州市晓园中学数学科胡海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等式的对应知识,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2)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初步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使用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2.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与表示。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导思:问题导入引导探究 引言: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中,两量之间, 存在着等量关系,但更多的是——不等量关系。 举例: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两量之间的关系: 1、a表示正数,b表示负数 2、汽车的速度m(千米/时),低于80(千米/ 时) 3、李明的体重48(千克)不等于王平的体重 51(千克) 4、a2是一个非负数. 5、m+1不大于0. 6、高速路上汽车速度x(千米/时),不得超过120 (千米/时) 【小组讨论】 回答:1.a>b 2.m<80 3.48≠51 4. a2≥0 5. m+1≤0 6.x≤12 通过实例 创设情 境,培养 学生的观 察能力, 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 趣。

导学1分析归纳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上面的实际例子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不等式 的完整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大小 关系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叫做不等式. 运用新知: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①-1﹤3 ②-x+2=4 ③3x ≠4y ④ 6 ﹥2 ⑤2x -3 ⑥2m ﹤n 例:【讲解】用不等式表示:(导P85 3) (1)a比6小; (2)x与1的和大于2 ; (3)a的2倍小于b ; (4)x的2倍与y的差不小于0; (5)a是正数; 巩固练习:用不等式表示: (导P85 8) 1. x的4倍与7的差大于3; 2. a、b两数的平方和大于4; 3. x与y差不等于0; 4.a、b两数的和不小于6; 5.y的倒数与1的和大于x的一半. 小结:常用不等关系 不等于:大于:不大于: 小于:不小于: 超过:不超过:至少:至多:正数: 负数: 非正数: 非负数: 学生仔细观察并归 纳出不等式的概 念。 【学生讲解】 讲解为什么②⑤不 是不等式。 【回答】 (1)a<6; (2)x+1>2; (3)2a<b; (4)2x-y≥0; (5)a>0 【小组轮流回答】 1. 4x-7>3; 2.a2+b2>4,; 3.x-y≠0 4. a+b≥6; 5. 【小组讨论得到常 用的不等关系】 引导学 生仔细观 察并归纳 出不等式 的意义。 在甄别 不等式的 过程中, 加深对不 等式意义 的理解。 运用新 知,通过 列不等 式,进一 步加深对 不等式的 理解。 学生 小结常用 的不等关 系,巩固 常用不等 关系 导学2类比探究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 是方程的解”,同样,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 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2x+1>6的解: -4 , -1 , 0 , 2.5, 2.6, 10 ,100 (导P85 4) 思考:①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 吗?请举出例子。 ②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呢? 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 等式的解集。 学生回顾方程的解 同学积极思考,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回答: ①有其他的解,例 如:3、4、5…… ②有无数个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 让学 生通过计 算、动手 验证、动 脑思考, 初步体会 不等式解 的意义以 及不等式 解与方程 解的不同 之处。 x y2 1 1 1 > +

不等式选讲知识点归纳及近年高考真题

不等式选讲知识点归纳及近年高考真题 考点一: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例1.(2011年高考辽宁卷理科24)已知函数f (x )=|x-2|-|x-5|. (I )证明:-3≤f (x )≤3;(II )求不等式f (x )≥x 2-8x+15的解集. 解:(I )3, 2,()|2||5|27,25,3, 5.x f x x x x x x -≤?? =---=-<+-=a x a x x f (1)当1=a 时,求不等式23)(+≥x x f 的解集;(2)如果不等式0)(≤x f 的解集为{} 1-≤x x ,求a 的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及解不等式.(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y+3.不等式的个数有() A.5个B.4个C.3个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探究点二:列简单不等式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 +2<0; (2)m -1≥0; (3)a +2≤3a ; (4)a 2+b 2≥2ab . 探究点三: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类型一】 对不等式解的理解 下列不是不等式5x -3<6的一个解的是( ) A .1 B .2 C .-1 D .-2 解析:分别把四个选项中的值代入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分别为5×1-3=2<6,5×(-1)-3=-8<6,5×(-2)-3=-13<6,而5×2-3=7>6不能使不等式成立,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某个数值是否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可直接将数值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看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是不等式的解;反之,则不是. 【类型二】 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2是不等式x +3<4的解 B .x =3是不等式3x <7的解 C .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2 D .x =3是不等式3x >8的解 解析:A 不正确,因为当x =2时,x +3<4不成立;B 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73 ,当x =3时,不等式3x <7不成立;C 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 <7有无数多个解,而x =2只是其中一个解,因此只能说x =2是3x <7的解,而不能说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2;D 正确,因为当x =3时,不等式3x >8成立.故选D. 方法总结: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一般是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未知数取解集中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成立;未知数取解集外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不成立. 三、板书设计 1.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3.不等式的解、解集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要注意常用的关键词的含义: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等,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教案

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 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个性化学习问题 解决 1、理解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会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毛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 似,不等式的变形要注意与方程的变形相对照, 特别是注意不等式的性质3?:当不等式两边都乘 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并求解,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 合理性. 重点难点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 一、要点梳理: 1、不等关系:用符号“>、≥、<、≤、≠”连接;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至少”“不低于”“至多”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序号语言叙述符号表示 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c。那么a<c。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 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如果a>b, c>0,那么>;>

基本性质3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 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 的方向改变 如果a>b, c<0,那么>;<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般步骤: (1)去分母;(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去括号; (3)移项;(运用不等式性质2,注意:被移的项要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1. (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何时需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6)把解表示在数轴上;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时,需注意:(1)空心、实心小圆圈的区别;(2)“>、≥”向右拐,“<、≤”向左拐. 不 等 式 的 用数轴表示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第121-123页本课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不大于”等数学术语.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 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不等式的解. 4.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独立克服困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有一定收获.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 四、教学难点 准确应用不等号,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尺。 六、教学方法 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遵循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 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使学生能够在 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就近发展区得到最大收获。 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 (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分析: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是对代数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为学生在后面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打下基础;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清楚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解的集合,形成整体思想; (3)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方程的应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达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就是指能判断什么样的是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等纯代数意义的解读,使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就是 指学生清楚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知道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四种形式,形成与方程的区别; (3)能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指会根据条件知道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知道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很难找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原因主要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未到达,解决这些困难就把问题分类讨论,使学生知道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而关键是列代数式,使问题分解。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 师生活动: 1、学生根据已有的不等式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已知条件有:取暖时间为4个月,未知量是计划每月烧煤的数量(x ).当每月比原计划多烧5吨煤时,每月实际烧煤(x +5)吨,这时总量4(x +5)>100;当每月比原计划少烧5吨煤时,实际每月烧(x -5)吨煤,有4(x -5)<68.进而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 2、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此时引导学生发现x 的值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此时可以与方程组类比理解). 问题二:类比方程组的解,如何确定不等式???<->+68 )5(4100)5(4x x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特别是了解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四种不同形式。 师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容易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后,在解出后进行讨论,然后交流如何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经过分析发现x 的值必须同时满足x >20,x <22两个不等式,于是可以发现x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0<x <22;或者运用数轴,如图1,从数轴上容易观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x 的值应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解集为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老师:ZXN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到数轴上。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和课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实例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课型:新授课 四、教具准备 彩色粉笔、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1: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讨论结果:两边的重量不同,跷跷板就会发生倾斜。 教师说明: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产生了一种不等关系。 问题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 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 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 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分析:从问题中有关信息可知,汽车行驶50千米(驶过A 地)所用时间,必须在11:20~12:00这40分钟之内,即所用时间要小于 32小时。换言之,3 2小时要行驶超过50千米的路程。我们知道相等关系可以用等式来表示,那么,不等关系又怎样表示呢? 讨论结果:设车速是x 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 用时间不到32小时,即x 50 < 32 ①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3 2 小时的路 程要超过50千米,即x 3 2 > 50 ② 像①、②这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由此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不等式的定义 问题1:请同学们举出一些不等式的例子,试着给出不等式的定义。 讨论结果:如:5>3,﹣1﹤0, a +2≠a -2(若学生没提出像“a +2≠a -2”的不等式,老师加以补充)等都是不等式。 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问题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a +b=b+a (2)-3>-5 (3)x ≠l (4)x 十3>6 (5) 2m< n (6)2x-3 讨论结果:⑵、⑶、⑷、⑸是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3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作用.2.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叙述转化成数学,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的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指导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难点: 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 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a x a x <>或的形式. ①64<-x ②52->x x ③6431<-x ④x x 5 13154+≥-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二、新课探究: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是:()000≠<+>+a b ax b ax 或. 3.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把不等式化成a x a x <>或的形式. 三、基础例解: 例1.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13412+<-x x (2)()()x x x 213352--≤+ 例2.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15329323+≤---x x x (2)()4138132--<++x x 四、能力拓展: 例3.x 取何值时,代数式22x +的值;①大于312-x 的值;②不大于312-x 的值;③是非负数;④不小于3. 五、小结:

不等式选讲大题及答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考点问题解答题:利用基本不等式等主要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定理,求解或证明有关不等式, 包括求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并求解有关参数的不等式;通过证明有关不等式,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 1. ( 2013 全国I 24 .)已知函数f(x) |2x 1| |2x a|, g(x) x 3。 (i)当a 2时,求不等式f(x) g(x)的解集; a 1 (n)设a 1,且当x [ 2,2>时,f(x) g(x),求a的取值范围。 2. (2014 全国1 24 )若a 0,b 1 1 0,且丄丄 ,ab a b (I )求a3b3的最小值; (II )是否存在a,b,使得2a 3b 6 ?并说明理由 3. (2015全国1 2 4.)已知函数f x x 1 2 x a ,a 0 (I )当a 1时求不等式f x 1的解集; (II )若f x 图像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大于6,求a的取值范围

4. (2013全国II 24 .)设均为正数,且, 证明:(i);(n) 1 |X a |(a 0) 5. (2014 全国II 24.)设函数f(x) |X | a (1)证明:f(x) 2 ; (2)若f (3) 5,求a的取值范围 6. ( 2015 全国II 24. )设均为正数,且. 证明:(I )若,则; (ll )是的充要条件

1 2x 2 x 3,则 y x 2 - x 1, 2 3x 6,x 1. 其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 x (0,2)时,y<0,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 0 x 2 a 1 (II )当 x , f (x) 1 a.不等式 f (x) W g(x)化为 1+a w x+3. 2 2 所以x > a-2对x 二丄都成立,故 a a 4 2 ,即a ,所以a 的范围 2 2 2 3 3 __ 1 1 2.解:(I )由,ab ,得 ab 2 , 且当a b .. 2时等号成立. a b '一 ab 故 a 3 b 3 2 a 3b 3 4、、2 ,且当 a b .2 时等号成立. 所以a 3 b 3的最小值为412 .……5分 (II )由(I )知,2a 3b 2.6 . ab 4,3. 由于4 .3 6,从而不存在a,b ,使得2a 3b 6. ……10分 3. x 1 2a, x 1 (n)由题设可得, f (x) 3x 1 2a, 1 x a , x 1 2a, x a 所以函数f (x)的图像与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2a 1 2 A( ,0) , B(2a 1,0), C(a,a+1),所以△ ABC 的面积为三(a 1)2. 1 ?解: (1 )当 a 2时,不等式 f (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案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 学情分析 不等式的学习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由“相等”关系到“不等”关系的过渡,是一种新的尝试,知识结构上发生了迁移,对于学生来说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新的知识相对显得会抽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 态度与情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不等式类数学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难点是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发挥,充实具有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结合教学方法,学生将采取举例论证、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质疑,在交流中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洋葱数学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下自主学习。再通过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也让学生轻松地找出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引出本节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设计意图:既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本节课的内容,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创建了融洽的教学氛围。 然后利用课本中的问题1让学生从列方程到列出不等关系式。 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A地50千米, (1)要在12:00准时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设车速为x千米/小时,可列式子:______________. (2)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设车速为x千米/小时,可列式子: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题目难度,所以设置问题串,降低难度.这样编排教材我认为更能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从易到难,让学生“列不等式”能力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