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技术规范标准简述1

ISO技术规范标准简述1
ISO技术规范标准简述1

ISO技术规范标准简述1(转载)

作者:唐人街365 提交日期:2009-8-20 10:42:00 | 分类: | 访问量:77

一、ISO/TS16949:2002

基本知识概述

什么是ISO/TS 16949?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技术规范的英文缩写)

16949:标准(技术规范)的编号

ISO/TS16949:2002是IA TF和JAMA在ISO/TC176支援下以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QS-9000:1998(美国)、VDA6.1:1999(德国)、EAQF(法国):1994和A VSQ(意大利):19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对原ISO/TS 16949汽车供方质量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一版标准进行了技术修订,并于2002年03月14日颁布了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二版标准。

本标准自2002年03月01日起正式发行适用。

本标准于2003年月10月等同转化为国标:GB/T18305-2003

1、ISO9001:2000与ISO9001:94

的主要区别

1)结构的改变:

ISO9001:1994 20个要素

ISO9001:2000 五大模块(过程)

2)供应链名称改变:

ISO9001:1994 分供方→供方→顾客

ISO9001:2000 供方→组织→顾客

3)、对文件化要求条款不同:ISO94版要求对应20个要素

编写20个程序文件,而ISO2000版只要求6个基本程序文

件,ISO/TS16949:2002版要求再增加一个培训管理程

序,其它文件根据过程来编制,暗示文件的减少。

4)、ISO94版强调说、写、做一致,ISO2000版强调流程管理。

5)、ISO94版不特别强调持续改进,ISO2000版强调持续改进。

6)、ISO94版不注重高层管理层的关注,ISO2000注重高阶管

理层的介入。

7)、ISO2000版重点强调顾客满意度及呼声,ISO94版没有,

为新增内容。

8)、ISO2000版是以过程流程为导向,ISO94版以要素为基础。

2、ISO9001:2000版较94版(1/3)增加条款内容

1、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 5.4.1 质量目标

3、 5.5.3 内部沟通

4、7.2.3 顾客沟通

5、8.2.1 顾客满意度调查

6、8.2.3 过程监视和测量

7、8.4 数据分析

8、8.5.1 持续改进

3、ISO/TS16949内容简述

工作流程策划内容输出结果

根据过程总清单和过程的复杂程度来确定所需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总清单

组织公司有关人员编制各过程所需的程序文件/记录表单内容与格式程序文件

质量记录表单

组织公司有关人员编制质量管理手册质量手册

根据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编制相应的支撑性三阶文件/记录表单内容与格式三阶文件质量记录表单

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三阶文件由具备资格的人员来审核/批准文件批准记录

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三阶文件/记录表单按受控文件要求发放使用。文件发放记录表

二、质量体系文件极其作用

定义:描述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的一整套文件

说明:

--通常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四个层次构成。

--规定了程序和方法,是通向质量的交通路线图(费根堡姆)

--给出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

作用

--通向质量的交通路线图,界定了职责、接口、工作步骤,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

--“该说的一定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文件作为企业的法规,通过认真执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为审核的依据

--作为质量改进的保障

--作为员工培训的教材

三、ISO/TS16949对文件的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

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

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四、质量方针

ISO/TS标准对质量方针的要求:

5.3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质量方针案例

用友软件公司:

实用、先进、可靠的产品,专业、及时、真诚的服务。

联想系统集成公司:

优良的产品,一流的服务。

神龙汽车公司:

以人为本,一丝不苟,围绕市场,

争创名牌,让用户更满意。

力邦公司

品质卓越科技先导优化人才谒诚服务。

创大公司(建议)

创造顾客满意产品,持续发展做大企业.

四、质量方针

自己的方针:

a)与组织的意图相适应,体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

的追求和对客户的承诺

b)包括对要求的承语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

进.

c)为质量目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

d)在组织中进行交流和理解,和

e)进行持续适应性的评审。

易于理解:语言通俗易懂、文字精练、准确、易记

易于贯彻执行:要有丰富的内含和实质性内容。

五、质量目标

5.4.1 质量目标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

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相一致。

5.4.1.1 质量目标一补充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目标及测量要求,并应包含在经营计划中,用于质量方针测量方的展开。

注:质量目标应当体现顾客期望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实现的。

质量目标示例

1.力争2004年底通过ISO/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质量成本不超过销售额的3%;

3.顾客满意度达到90%;

4.各职能岗位资格/技能符合率:90%;

5.机加工合格率98%以上。

6. 装配一次交验合格率99%以上。

6. 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以上。

六、ISO/TS标准对质量手册的要求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

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

合理性(见1.2);

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

引用;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七、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至少应包括:质量方针、组织机构与职责、质量体系要素的概要描述采用ISO/TS16949标准要求与实际活动的有机结合

--应覆盖标准的要求、而不是标准条款的分解和照搬

--立足于组织的实际

职责权限的界定清楚、落实

--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职责都有部门承担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清楚、落实

--职责的界定无漏项、无重复

接口的处理清楚、可操作

文字精练、准确、通顺,注意逻辑性和顺序

使用便于文件管理的格式

--考虑修改、换版和使用

八、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的含义

--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途径

--描述程序的文件称为程序文件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影响质量的活动作出规定

--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应包含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过程的要求和规定

--应针对质量体系中一个逻辑上独立的活动

程序文件的作用

--使质量活动受控

--阐明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职责

--作为执行、验证和评审质量活动的依据

八、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至少应包括:职责、质量活动极其顺序和验证方法、有关的记录

采用“最好和最实际的原则”

遵循5W1H的原则

职责落实

接口处理清楚

文字精练、准确、通顺,注意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便于文件管理的格式。

1、程序文件的结构和内容

封面

刊头

刊尾

修改控制页

正文部分

程序文件的内容--封面

组织的标志、名称

文件编号、文件名

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及日期、颁布、生效日期修改状态/版号

修改记录(可专设修改页)

受控状态/保密等级

发文登记号等

案例

保密等级:机密

LZ企业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编号:Q/LZ5-06-A

文件名称:管理评审程序

(第1版)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号:11

公司名称:LZ企业集团公司

程序文件的内容--刊头

组织的标志、名称

文件编号、文件名、

生效日期

修改状态/版号

受控状态

发文登记号

页码等

程序文件的内容--正文部分

目的(WHY)

适用范围(WHA T)

职责(WHO)

名词定义

实施过程流程

--按质量活动的逻辑顺序画出流程图

--规定应做的事情(WHA T)

--明确每一活动的负责、执行/配合者(WHO)

--规定该活动的时间(WHEN)/地点(WHERE)--规定具体实施办法(HOW)

相关文件:包括引伸出的第三级文件

质量记录

2、编写准备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确定过程流程

确定过程输入

过程质量活动分析

确定质量职责分配、接口/联接界面

确定测量方法

确定过程输出

3、组织编写

确定编写小组、进行文件编写培训

确定质量体系文件清单

制定文件编写指南

分配文件编写任务

制定文件编写计划

过程质量活动分析

过程分析方法:

过程输入:你需要什么?

过程活动:你做些什么?

辅助过程:哪个部门直接支持及如何?

接口/联接:可能的反馈部门;非直接之部门或职能过程测量:为了过程的效果及效率,减少不合格

过程输出:你所做的结果如何?

文件的审查和修改

程序文件的审查--咨询组的审查

-- 格式、编号审查

--内容审查

符合标准的要求

质量体系文件之间的协调性

逻辑上的完整性

可操作性

文件的审查和修改

程序文件的审查--领导小组的审查

--格式、编号审查

--审批审查

--内容审查

-- 符合过程流程的要求

--逻辑上的完整性

--可操作性

文件的批准

批准前的会签

批准权限

九、ISO/TS16949:2002

对作业指导书要求

7.5.1.2 作业指导书

组织应为所有负责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操作人员提供形成文件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应在工作岗位易于得到。

这些指导书应来自于诸如质量计划、控制计划及产品实现过程。

十、QS9000对作业指导书要求

4.9.1过程监视和作业指导书

供方必须为所有负责过程操作的人员提供成文的过程监视和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在工作现场应易于得到。

注:作业指导书应在需要时不中断操作者正在进行的工作得到。

这些指导书应来源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参考手册中所列的资料。

过程监视和作业指导书可以用以下形式:过程卡、检验和实验室试验操作规程,车间转序单、试验程序、标准操作卡或其它通常供方为提供必要信息使用的文件。

过程监视作业指导书必须

包括或参考以下内容:

十、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

好接口;

—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

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

—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

—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十、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没有固定的格式,根据企业情况而定

编制方法与程序文件编制方法大致相同

主要来源于APQP/CP

对过程实施规定得更具体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工艺文件通常由技术部门编制

设备操作文件通常由设备管理部门编制

检验规程通常由质检部门编制

十一、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特殊的文件

十一、ISO/TS16949对质量记录的要求(19处)

4.2.4 记录控制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

4.2.4 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注1 上述“处置”包括废弃。

注2 “记录”也包括顾客规定的记录。

4.2.4.1 记录保存

对记录的控制应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

十一、质量记录格式的编制

定义: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作用:

a. 可操作性:

指导操作性使用的一种文件,因而明确、具体、实用。

b. 可检查性:

质量记录反映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活动,具有数量化和特征化,因

而可以检查和评价。

c. 可追溯性:

要需要追踪了解查明原因时对通过质量记录查明情况,从而可以

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d. 可见证性:

为企业进行内部或外部质量体系审核提供证据,它可以证实是否

已实施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及实施的程度。另外质量记录也可

以反映对不合格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

e. 系统性:

记录了整个质量活动的完整过程,因而具有连续性,也为管理者

分析质量问题、质量发趋势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质量成本分析、

统计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十一、质量记录的要求(1)

4.2.1 e ) 本国际标准要求的记录(见4.2.4)

5.6.1 必须保存管理评审讯录(见4.2.4)。

5.6.1.1 评审结果必须有记录,记录至少需要证明在下列方面的业绩:

6.2.2 e)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

7.2.2 由此评审产生的结果及措施须形成记录加以保存(见4.2.4)7.3.2 必须确定产品要求的输入并保存其记录(见4.2.4)。

7.3.4 参与评审的人员必须包括与该设计和开发阶段相关的职能代表,必须保存评审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见4.2.4)

7.3.5 验证结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必须加以保存(见4.2.4)。

7.3.6 有效性确认结果及必要的措施必须形成记录并加以保存(见

4.2.4)。

7.3.7 更改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评审结果的记录,必须加以保存(见

4.2.4)。

7.4.1 由评估产生的评估结果和必要措施的记录,必须加以保存

(见4.2.4)。

7.5.2 记录要求(见4.2.4),和

十一、质量记录的要求(2)

7.5.2 记录要求(见4.2.4),和

7.5.3 当可追溯性成为要求时.组织必须控制和记录产品的唯一标识(见4.2.4)。

7.5.4 如果客户的财产丢失、损坏和不当使用,组织必须报告客户

并保存记录见(4.2.4)。

7.6 校准和验证的结果记录必须加以保存(见4.2.4)。

8.2.2 必须在文件化程序中明确有关审核策划、实施、结果报告以及记录(见4.2.4)保存的职责和要求。

8.2.4 必须保存接收准则以及符合性证据.记录中必须体现产品放行

人员(见4.2.4)

8.3 对不合格品性质及相应的措施,包括获得的让步的记录必须加

以保存(见4.2.4)。

8.5.2 e)记录已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和

8.5.2.4 组织必须缩短此过程时间周期,保存分析记录,并随时提供。

8.5.3 d) 记录已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和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固液分离设备的述评

固液分离设备的述评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固液分离设备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设备的情况。简要评述了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固液分离设备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对几种不同液固分离设备的优缺点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 前言 随着固液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固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选矿、造纸、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和食品等。传统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集中在过滤、压滤、重力沉降和浮选等方面。随着矿物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石日趋“贫、细、杂”,有用矿物经选别作业的后期处理日渐困难;在选矿所有领域中超细悬浮液的脱水是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于是,人们对固液分离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倾注了很多心血去研究开发新的分离技术与分离设备。 1 固液分离设备介绍 1.1 固液分离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液分离设备在结构形式、分离效率、自动化水平、功能集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发展迅速,与欧洲发达国家产品性能差距越来越小,近年来其在制药行业应用不断广泛。很多要求固液分离设备的浆体中的固形物颗粒粒度都很细.且有越来越细之势,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要求滤液的高澄清度和滤渣的低含湿量,以减少干燥和进一步处理的工作量、降低固液分离成本.突出的对象是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和污泥的脱水,这种料浆的浓度很稀(0.3%~1.0%),要先浓缩至3%~10%,而后进行预脱水,可由1%~5%浓缩至18%~40%,再用真空过滤、压滤、离心机等进行二次脱水.这就使得固液分离设备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就促使整个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和设备围绕这些挑战而迅速发展。 同时固液分离设备在研究、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基础上,针对目前该类产品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结合国内污泥脱水的特点和要求,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新型高效、连续作业的压力式固液分离设备,在印染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的是() 收藏 A. 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 B. 网络课程的内容 C. 网络及通讯技术 D. 网络课程的活动安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互联网时代下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节点和信息源的连接。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D.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在制作powerpoint时,SmartArt工具的主要功能是()收藏 A. 可以快速制作图表 B. 划分段落 C. 绘图工具 D. 设置动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属于() 收藏 A. 智力因素 B. 非智力因素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确定选题后要进行的工作是() 收藏 A. 编写脚本

选择开发工具 C. 搜集加工素材 D. 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收藏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来哪些媒体属于视听媒体() 收藏 A. 电视机 B.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什么是教育技术?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4.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是什么? 5.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6.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 7.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9.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 10.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 11.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 1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1.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这个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领域: (1)教育媒体技术 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和软件技术。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达传输技术 ②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 ③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 ④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 (2)教育设计技术 教育技术除了包括教育中的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的教育设计的技术。教育设计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起作用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它涉及如何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教育系统技术 ②教育心理技术 ③教育计划技术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答: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国际间转移的全过程。 研究目的:促进我国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重要性:缩小差距;赶超先进。 一﹑技术(technology) (一)技术的概念 1﹑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 2﹑采用一种工艺的系统知识; 3﹑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工商企业的系统知识。 (二)技术的特点: 1. 技术是特殊的知识 ﹡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 2. 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产品 3.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的不灭性 ﹡所有权的垄断性 ﹡价值的时效性 ﹡交易的不彻底性 (三)技术的分类: ⒈按技术的所有权状况分 ﹡公有技术 ﹡私有技术 ⒉按技术的法律状态分 ﹡工业产权技术 ﹡非工业产权技术 ⒊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软件技术:表现在纸面上和体现在头脑中的技术(活件技术)。 ﹡硬件技术:指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作为软件技术实施手段的有形物。 ⒋按技术的来源分 ﹡经验性技术 ﹡科学性技术 ⒌按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分 ﹡核心技术 ﹡一般技术 ⒍按技术的适用范围分 ﹡专门技术 ﹡通用技术 ⒎按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预示作用分 ﹡现有技术 ﹡未来技术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地处不同国家的企业﹑团体或个人之间,依照一般商业条件转让或许可技术的行为。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分类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Ⅰ) 垂直型技术转移:由技术水平高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水平型技术转移:技术水平相同或近似的国家间的技术转让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Ⅱ) 技术出口国技术进口国 基础研究成果①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成果②应用研究成果 开发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 ①表示水平型技术转移(直线) ②表示垂直型技术转移(斜线) ⒉按技术转移的效果分 A B 简单技术转移:B照搬照套 吸收型技术转移:B创新提高 ⒊按技术转移的途径分 无偿的技术转移 有偿的技术转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①技术贸易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②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的进程。 2. 区别: ①贸易标的不同 商品贸易标的-有形(所有权发生转移) 技术贸易标的-无形(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②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同行 国际商品贸易:非同行 ③政府干预强度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普遍存在政府干预 国际货物贸易-较少政府干预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基本概念 1.1信息安全的要素 ●性: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 的信息包括: 1.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使用访问控制机制,也可以进行加密增加安全性。 2.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应用加密机制。 ●完整性: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 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解决手段:数据完整性机制。 ●真实性: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 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 解决手段:身份认证机制。 ●不可否认性:或不可抵赖性。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 过信息。 解决手段:数字签名机制。 1.2信息技术 ●明文(Message):指待加密的信息,用M或P表示。 ●密文(Ciphertext):指明文经过加密处理后的形式,用C表示。 ●密钥(Key):指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参数,用K表示。 ●加密(Encryption):指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容的过程。 ●加密算法(EncryptionAlgorithm):指将明文变换为密文的变换函数,用E表示。 ●解密(Decryption):指把密文转换成明文的过程。 ●解密算法(DecryptionAlgorithm):指将密文变换为明文的变换函数,用D表示。 ●密码分析(Cryptanalysis):指截获密文者试图通过分析截获的密文从而推断出原来的明文 或密钥的过程。 ●密码分析员(Crytanalyst):指从事密码分析的人。 ●被动攻击(PassiveAttack):指对一个系统采取截获密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这种攻 击对密文没有破坏作用。 ●主动攻击(ActiveAttack):指攻击者非法入侵一个密码系统,采用伪造、修改、删除等手 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进行欺骗,这种攻击对密文具有破坏作用。 ●密码体制(密码方案):由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加密算法、解密算法构成的五 元组。 分类: 1.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 2.非对称密码体制:双钥密码体制、公开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密码系统(Cryptosystem):指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系统,通常应当是一个包含软、硬件的系 统。 ●柯克霍夫原则: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而不是密码算法,即密码算法要公开。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固液分离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在主要工业领域应用的情况。简要评述了我国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国内外固液分离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作者对液固分离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应用与研究趋势 1、前言 液固分离是重要的单元操作,是非均相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化工、轻工、制药、矿山、冶金、能源、环境保护等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制品质量、和能耗、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效益。 2、固液分离的基本技术与选型设备 从原理上讲,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沉降分离,一是过滤分离。固液分离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液分离设备,如表1所示。品种繁多的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用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对于任意的固液分离向题,一般总可以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但是,正由于固液分离设备种类很多,而一般用户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要在各种分离设备中找出最为合适的设备总是存在不少困难。因设备选型不当而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固液分离设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最近四十多年时间里国外发表了大量有关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文献。详细论述了各种固液分离设备的选型,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在论述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中,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主要知识点 ?一远程教育概述 ?二网络课程 ?三虚拟学习环境 ?四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 ?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 ?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主要用作个人自学。 一般认为,远程教育经历了由19世纪中叶兴起的函授教育;20世纪初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直到20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之间准永久性分离,通过多种现代传播媒体与技术实现非面对面的教育教学形式。 ?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兴应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的远程教育形态的出现与应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抛弃原有的远程教育形态。 ?最显著的特征: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⑴从教学媒体角度划分 –函授教学模式 –无线电广播教学模式 –电视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试点学校的批准情况 ◆1999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27所大学;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大学; ◆2002,华南师范大学21等所高校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现在全国有67所试点高校 试点学校的发展 ◆教育部已陆续批准67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2001年春季,在校学生达到24万人; ◆2001年秋季招生后,在校生将达到40万人以上; ◆255名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生拿到学历证书,成为我国首批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的首批毕业生。

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一旦受到破坏,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混乱,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课题,信息安全专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信息安全学科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等。 信息安全专业的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相关学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电子信息工程(080603) 、通信工程(080604)等。 信息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现代密码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等。 目前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还十分稀少,尤其是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很大。目前国内从事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人数并不多,并且大多分布在高校和研究院所,按照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达几十万人。要解决供需矛盾,必须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及其安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实践、创新与知识更新能力,可以在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与执法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信息安全技术”第一章 概述 的课后作业及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第一章概述的课后作业 1、现代信息安全的内涵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现代信息安全的内涵包括面向数据的安全和面向用户的安全。 面向数据的安全,即对信息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的保护(即通常所说的CIA 三元组)。 面向用户的安全,即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以及对于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 2、ISO 所定义的5 种安全服务和8 种安全机制各是哪些? 答:ISO所定义的5种安全服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 ISO所定义的8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业务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正机制。 3、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其触发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计算机病毒的广义上的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有:时间(特定日期或累计时间),击键次数或特定组合键,运行文件个数或感染文件的个数,启动次数,感染失败和CPU型号/主板型号等。 4、请列举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答:第一种,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第二种,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第三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第四种,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

和无线通道(如手机)来传播。 5、黑客的主要攻击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 ①信息采集:主要是收集目标系统的各种与网络安全有关的信息,为下一步入侵提供帮助。 ②漏洞利用:利用系统、协议或应用软件本身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攻击。 ③资源控制:以获得目标系统控制权为目的的攻击。 ④信息欺骗:通过冒充合法网络主机(或用户)骗取信任或获取敏感信息,或者通过配置、设置一些假信息来实施欺骗攻击。 ⑤拒绝服务:通过强行占有信道资源、网络连接资源、存储空间资源和计算资源,使服务器崩溃或资源耗尽无法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6、什么是安全策略?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安全策略是指在特定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网络安全技术集成的基础。 主要包括: ①物理安全策略: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和通讯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 ②访问控制策略: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策略之一。 ③防火墙控制:控制进出双向通信,在网络边界通过监控机制来隔离内外网,从而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 ④信息加密策略: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 ⑤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确定安全管理的等级和范围,制定有关网络使用规程和人员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急措施等。 7、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是什么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复习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应达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2. 代码换位是古典加密算法,DES是现代加密算法。 3.入侵检测按检测理论分类可分为异常检测、误用检测两种类型。 4.信息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和机房环境安全等。 5. 针对非授权侵犯,安全登录系统常采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策略。 6. DES技术属于私钥加密技术,RAS技术属于公钥加密技术。 7. 防火墙通常置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代理防火墙工作在网络的_应用_ 层。 8. 图像水印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不破坏原图像的数据结构,但可以隐藏了信息的图像中提取水印。 9.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程序,按照病毒的传播媒介分类,可分为单机病毒和_网络病毒___。 10.为防止信息发送者抵赖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为确认访问者包含多项内容的身份可采用数字证书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不包括 ...( C ) A.保密性 B.不可否认性 C.免疫性 D.完整性 2.物理安全不包括 ...( C )A.机房 B.网络 C.信息 D.存储设备 3.关于A类机房应符合的要求,以下选项不正确 ...的是( C ) A.计算站应设专用可靠的供电线路 B.供电电源设备的容量应具有一定的余量 C.计算站场地宜采用开放式蓄电池 D.计算机系统应选用铜芯电缆 4.信息的保密性是指( B ): A、信息不被他人所接收 B、信息内容不被指定以外的人所知悉 C、信息不被篡改,延迟和遗漏 D、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中转 5.关于双钥密码体制的正确描述是( A ) A.双钥密码体制中加解密密钥不相同,从一个很难计算出另一个 B.双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或是实质上等同 C.双钥密码体制中加解密密钥虽不相同,但是可以从一个推导出另一个 D.双钥密码体制中加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决定 的中文含义为( B ) A.边界网关协议 B.公用管理信息协议 C.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D.分布式安全管理协议 7.关于消息认证(如MAC等),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C ) A.消息认证有助于验证发送者的身份 B.消息认证有助于验证消息是否被篡改 C.当收发者之间存在利害冲突时,采用消息认证技术可以解决纠纷 D.当收发者之间存在利害冲突时,单纯采用消息认证技术无法彻底解决纠纷 8.下列关于网络防火墙说法错误 ..的是( B ) A.网络防火墙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全问题 B.网络防火墙能防止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传输

最新完整固液分离技术知识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离子膜烧碱生 产操作》课程教学方案 淄博职业学院《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课程教学方案 教师:序号: 讨论提问法、任务教学法——理论+实训

P 自来水 压缩空气 固 体 泥去配水罐 来自凯膜过滤器 来自浮上澄清桶 V0111 洗泥池 P0112 泥浆泵 M0101 板框压滤机 V0122 压滤盐水罐 P0114 压滤盐水泵 图1-65盐泥压滤操作工艺流程示意图 沉降空气中的尘粒会受重力作用逐渐降落到地面,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沉降。 重力沉降首先以简单的刚性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为例,讨论沉降速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沉降的因素,简要介绍沉降设备的结构或操作原理。 ⑴自由沉降与沉降速度(重点) ①沉降速度 图1-66 颗粒在静止介质中降落时所受的作用力 一个球形颗粒在介质中作重力沉降运动所受到的力为: 重力g d mg F s g ρ π 3 6 = =(1-65) 浮力g d g V F s b ρ π ρ3 6 = =(1-66) 阻力 2 2 u A F d ρ ζ =(1-67)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原盐 ma F F F b d g =-- (1-68) 可得 ()ζρ ρρ34-= s t gd u (m/s ) (1-69) ②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a 颗粒的体积浓度 当颗粒的体积浓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当颗粒浓度较高时,发生干扰沉降。 b 器壁效应 当器壁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例如在100倍以上),器壁效应可忽略,否则应加以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 c 同一种固体物质,非球形的颗粒的形状及其投影面积A 均影响沉降速度。颗粒形状与球形的差异程度,可用它的球形度来表征。 ⑵ 重力沉降设备 ① 降尘室 通过重力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称为沉降室如图1-67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含尘气体进入降尘室后,因流道截面积扩大而速度减慢,只要颗粒能够在气体通过的时间内降至室底,便可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如图1-68所示。 设颗粒沉降至室底所需时间为t θ,则 t t u H = θ (1-73) 设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θ,则 u L = θ (1-74) 尘粒被分离出来的条件为 t θθ≥或t u H u L ≥ (1-75) 图1-67 降尘室 图1-68颗粒在降尘室内沉降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 1.基本的理论概念 2.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新模式 3.新的教育技术研究或应用的新模式、新范畴 基本的理论概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活动理论 3.分布式认知理论 4.情境认知理论 5.创新推广理论 6.认知属性理论 7.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基本理论 8.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2.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同他人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是产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 3.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不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出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 4.学习的发生要借助先前的知识,在一定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下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注重协作学习 ◆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种重在把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

元的社会文化分析模式。 典型的分析框架认为这种活动系统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分工、共同体和规则等要素。 活动理论 工具、符号 生产 主体客体结果 消耗 交流分配 规则、惯例共同体分工 活动理论 乔纳森指出了活动理论的三个特点: 一是一个社会文化分析的模式(所有人类活动都是处在由人和物组成的社会大系统中); 二是一个社会历史分析的模式(所有人类活动都在与时俱进且分布在个人及人们的文化中); 三是中介行动的理论,关注行动者和其文化工具,文化工具是活动的中介。 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理论是赫钦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认为要在由个体与其他个体、人工制品所组成的功能系统的层次来解 释认知现象,他认为认知具有分布性,据此提出了一个研究认 知的新的分析单元?a?a功能系统,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要在这 个超越个体的分析视野中强调认知在空间、时间上和在个体、 制品、内部及外部表征之间的分布性,并且要求在工作情境的 层次上解释人类活动中的智能过程是如何超越个体参与者之界 限的。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新的分析单元 ●认知的分布性 ●对交互作用的关注 ●关注表征状态的传播及转换 ●人工制品的地位 ●信息的共享 ●重视具体情境和情境脉络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哪些? (1)人为无意失误 (2)人为恶意攻击 (3)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1)计算机外部安全 (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 (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3、信息安全的CIA指的是什么? Confidenciality 隐私性,也可称为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取信息Integrity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可靠度 4、简述PPDR安全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方式 PPDR由安全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 运作方式:PPDR模型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

状态,通过适当的安全响应将系统调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5、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计算机外部安全 (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 (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6、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防护,检测和恢复的科学 7、信息安全系统中,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信息安全系统中,人是核心。任何安全系统的核心都是人。而技术是信息安全系统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系统不仅要靠人和技术,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起到规范的作用。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有安全的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和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判断题 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 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 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 信息的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 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 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 B. 在机房直接更衣梳理 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 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 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 可以随意弯折 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 10 倍 C. 尽量直线、平整 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3. 对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 EMC) 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 B. 不是强制的 C. 各个国家不相同 D. 以上均错误 4.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 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 B. 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C. 在重要场所的迸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 D. 以上均正确 三、多选题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1.某省钻头厂与美国史密斯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合同,从美国史密斯公司引进某种 类型的地矿钻头生产专利技术,许可合同中的“鉴于”条款规定“史密斯公司拥有某地矿钻头生产专利,能够合法地向引进方授予制造某地矿钻头的生产许可证……”。 许可合同签订后,在双方的密切合作下,很快生产出合格的合同产品,但当该产品销往美国后,美国休斯公司提出诉讼,指控某省钻头厂的产品侵犯其专利权。 试问:(1)某省钻头厂是否必须应诉? (2)某省钻头厂还具有什么权利? 2.2005年我国某省某公司与荷兰某公司草签了一项引进挖泥船设备和制造挖泥 船专有技术的许可合同,其中有这样一条款:“对那些挖泥船用户的总机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注册的,假如与荷兰某公司的利害关系无冲突和将无冲突,那么这些挖泥船的建造和交船可以进行,对上述情况必须经双方协商最后判断。对荷兰某公司利害关系是否存在或是否将存在冲突,最后由荷兰某公司单方决定。” 试问:对这样的条款我方是否应该接受,为什么? 1.答:(1)某省钻头厂不必应诉。根据“鉴于”条款的规定,应责成美国史密斯 公司应诉。因为“鉴于”条款主要说明双方当事人签订许可合同的目的和愿望、受方引进技术的目标、供方转让技术使用权的合法性和该项技术是否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等。这些说明具有潜在的法律作用,即要求双方在签订许可合同时就明确做出某些法律上的保证。一旦双方因合同发生纠纷,仲裁机构或法院就可以根据这些保证,解释其他有关条款,判断谁是谁非,分清责任。在本案中,供方史密斯公司对其转让的某地矿钻头生产专利技术的合法性作为保证,一旦受方某省钻头厂的合同产品被第三方指控为侵权的行为.该公司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2)由于供方史密斯公司的违约行为而造成受方某省钻头厂的经济损失,受方有权向供方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 2.答:这样的条款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第29条第(七)项规定,技术进口合同中,不得合有下列限制性条款:不合理地限制受让人利用进口的技术生产产品的出口渠道。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导论 1.案例讨论:据商务部统计,自1999年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我国累计引进技术近5万项,合同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技术费达623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57.6%。2005年,我国为技术引进所支出的技术费达118.3亿美元,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6 2.3%,比1999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这表明,在政府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doc

在线练习题 (基础题) 1 .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___B___ P51 有专业的知识技能 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系的知识技能,有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有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2 . 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媒体是__C____ P64 中央控制系统 实物展示台 多媒体计算机 投影机 3 .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_____B_______。P115 全面的教材 对学习者的了解 对教学原理的了解 多教学方法的了解

4 .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不包括__B____ P153 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学习方法的确定 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资源的设计 5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_____B_______。P119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认知领域 理解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6 . 信息化教育的最高目标_____A_______P12 素质教育 培养智慧型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信息化 7 .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_____A_______ P16

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师的职能 学生的地位 教学方法 8 .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这是教育技术的_____B_______ P16 广义定义 AECT 94定义 AECT 2005 定义 国际定义 9 . 教师可以将屏幕内容传递给学生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 _____A_______教学功能P73 实时广播教学功能 示范功能 远程控制功能 自动辅导功能 10 . 教师在自己机器上观看和检查网络上学生的屏幕信息用了 _____C_______P73 实时广播教学功能 远程控制功能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计算机上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后续课程:无 教学参考书: 段云所等编,《信息安全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 社,出版时间 2003-09-01。 步山岳等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9-1。 考试方式: 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整体考核,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科 学素养和个人能力。多环节成绩评定包括作业、讨论、实习、测验、论文和笔试成绩等。综 合定量评价: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 开课部门 :计算机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课程简介:(200~500 字) 本课程可以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 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加强对计算机安全重要性的理 解;熟悉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理论;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培养学 生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初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经验。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知识实用、丰富,新颖为原则。教学 的主导目标是通过学习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理论, 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实用技能, 为学生今后进行进一步学习、研究信息安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全 方面认识信息网络。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 理论基础;掌握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 VPN 、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常 用计算机安全防御技术;掌握安全协议基本原理及 IPSec 、SSL 、SSH , X.509 等常见安全协 议;掌握 Windows 和 UNIX 的常用安全防御技术;掌握端口扫描、窃听等系统与网络攻击及 防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计算机安全防御的技能,并能够依据实际课程名称: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时 数: 46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32∕14 学 分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