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中巴资源卫星发射未能成功 外媒称中国失误罕见

几天前,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送入太空带给人们的喜悦尚未消散,9日中国航天发射却迎来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消息——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

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03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一名火箭研究专家告诉《环球时报》,当中国人总是看到“成功发射”,突然听到“发射失败”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从航天发射角度而言这是很正常的。

巴西主流媒体《环球报》9日发表长篇文章,并引述巴西政府声明指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过程顺利,但可能是运载火箭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问题,中巴双方专家都同卫星失去了联系,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据巴西科技部预估,卫星很可能已经坠落回地球。中巴双方有关专家正在分析故障原因。

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协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的负责人何塞·内维斯介绍,两国的地球资源卫星计划始于1988年,这是中巴双方发射的第四枚地球资源卫星。

据悉,中巴资源卫星是中国与巴西在2002年签署协议之后的一项合作项目。此次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03星”重量达2100公斤,采用六面体结构,分为服务舱和有效载荷舱。有效载荷舱内携带有包括CCD、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宽视场成像仪在内的 4部相机。除相机外,中国巴西资源一号03星还装载了数据收集系统和“太空环境监测器”。

一名中国火箭研究专家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导致火箭发射失败的原因很多,有火箭本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天气等外部原因,比如高空风切变的影响。从火箭本身的原因来看,主要有动力系统方面的原因。此外,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或结构系统出现问题,也都可能造成火箭不能进入预定轨道。就这次发射的长征四号乙来说,该火箭是比较成熟的,以前曾发射过多次,成功率非常高,这表明火箭的设计应该没有问题,因此问题更有可能出在制造或管理过程中。

这名专家认为,这次发射失败当然会对客户使用卫星带来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会太大。中国和巴西已经有过多次合作,近年来已经合作发射过多枚卫星。他说,航天毕竟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包括美国、欧洲国家以及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火箭发射都曾出现过不少失败。目前世界航天大国不载人的火箭发射成功率一般在91%至94%之间,没有谁能保证100%成功。所以不能因为一次发射失败就否定一切。

事实

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失败记录

近年来,中国卫星发射很少有失利。从1970年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卫星140多次,仅有9次发射失败或发射异常。

2011年8月18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2009年8月31日,“长征三号乙”运载印尼的帕拉帕-D通信卫星发射失败,火箭三级二次点火后出现异常,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6年2月15日,在西昌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火箭点火升空22秒后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50多人受伤,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大的挫折,也是世界第五大航天事故。

1995年1月26日,长征二号捆绑火箭正常飞行约50秒时发生爆照,造成星箭俱毁。

1992年12月21日,长征二号捆绑火箭起飞后约48秒卫星爆炸。

1991年12月28日,长征三号火箭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

1984年1月29日,长征三号火箭第三级二次点火后发生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一根控制信号导线这段,火箭在起飞20秒后姿态失稳,火箭自毁。(新闻根据财新网数据整理)

(转载自腾讯)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中国航天方面的第一

中国航天史上有哪些第一? 中国有了航天 1956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钱学森任院长),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中国第一枚导弹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2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后经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症结。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枚探空火箭 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第一枚国产中程导弹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新型号中程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个型号从1965年3月结束方案设计阶段,相继转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试制生产、地面综合试验等阶段,到1966年底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两弹”第一次携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塔爆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前不久,中国新研制的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刚好为“两弹”结合创造了前提。1966年10月中旬,又接连进行了“两弹结合”的冷试验并取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头部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像一条怒吼的巨龙直冲云霄。几分钟后,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高度实现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国内外时事新闻

一、国内热点新闻: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12日 说,2011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75.1万亩,其中耕地26.4万亩。全国有266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依法拆除违法构建物1289.8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4273.1万平方米,收回土地5.7万亩 (其中耕地1.6万亩),罚没款30.9亿元。266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416名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1149名责任人受到政纪处分。140名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国外热点新闻: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当地时间10日称,未来10至15年,将有超过1/3的美军战舰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对此,不少专家学者担忧亚太地区可能成为新的海军军备竞赛场,美国增加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军部署势必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区域安全与合作。

一、国内新闻: 今天8时56分04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遥二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自主研制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07星发射升空。据介绍,风云二号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广泛接收和利用卫星观测资料,提高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记者从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指挥部了解到,北京时间1月14日19时10分,在湄公河国际航道孟西岛上游会龙河口,中国“盛泰11号”商船遭不明身份人员枪击。正在湄公河执行联合巡逻执法任务的执法船在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紧急启动联合处置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果断处置“盛泰11号”商船遇袭事件。据介绍,遇袭的“盛泰11号”是14日下午从泰国清盛返回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途中,经老挝会龙河口下游2公里处湄公河水域时,遭从老方一侧的枪击,没有人员伤亡。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及航天常识大全

四大发射中心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沙坝镇)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在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 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酒泉发射。 基地除发射场外大部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发射场位于两省区交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 中心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地发射。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随后还有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都从这里顺利升空。 这里,成功发射了49颗卫星、9艘神舟飞船﹑1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9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这里,奇迹般走出了34位将军;这里,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中国目前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5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敦制造。2007年10月2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嫦娥一号”卫星一切准备就绪。 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独占世界第一

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独占世界第一 本报讯〔记者陈立〕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以全年航天发射39次的成绩,一举超越美俄,首次独占世界第一。 在39次航天发射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37次、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发射1次,均获成功。 还有1次发射来自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尽管发射失败,但这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首次尝试发射卫星。 2018年全球共开展航天发射114次,除中国外,美国34次,俄罗斯20次,欧空局8次,印度7次,日本6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中国只进行了1次航天发射,把1颗卫星送入太空。 2018年,中国9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03颗卫星和人类首个月球背面探测器“嫦娥四号”。 “发射次数差不多能代表一个国家航天工业的整体实力。创纪录的发射次数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辛付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家陈海鹏说。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中国用36年时间完成第一个100次航天发射,平均每年发射不到3次。 此后,中国用近8年时间完成第二个100次航天发射,平均每年发射12.5次。 而到2018年9月,中国仅用不到5年时间完成了第三个100次航天发射,平均每年发射超过20次。 7天前,国际航天界风云人物埃隆·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中国今年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进步令人惊讶。 事实上,2017年,中国航天发射19次,美国18次;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22次,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 近年来,中国不仅航天发射次数位居世界前列,发射“内容”也含金量颇高。 20多天前,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访月球背面的国家。 2018年,18颗北斗导航卫星陆续发射成功。中国“北斗”成为世界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导航星座,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17年,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以后可为中国空间站运送物资并开展太空“加油”。 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中国在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进展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介绍,以后三年,中国还将全面开展载人空间站建设、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开展无人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加速建设航天强国。 作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航天界唯一代表,年近九旬的孙家栋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他说:“中国航天进展赶上了好时候。”

十条国内外重大新闻

十条国内外重大新闻 1利反对派攻入首都 8月21日,一名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人员在的黎波里以西的“Kilometre 27”军事基地内举枪庆祝。当日,利比亚反对派方面称,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部分地区,并在部分地区与政府军展开激烈争夺。 观点:卡扎菲是一个独裁分子,人民需要民主,独裁者被推翻是迟早的事,卡扎菲应该尽快下台,不要做没有必要的抵抗。 2 金正日抵达俄罗斯 2011年8月21日,金正日乘坐的专列经过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当地时间当天上午9时30分抵达阿穆尔州布列亚火车站。金正日在布列亚站出席迎接活动约5分钟后,乘坐朝方利用专列专门带去的汽车前往布列亚水电站进行访问。 观点:这同样是一个独裁政府,虽然他们也在努力,但我认为真正的领袖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 3 郭美美事件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观点:我认为人们无论多有钱,都不应该炫富,这回引来许多不良后果。 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 观点:铁道部应该严肃反思此事件,严厉惩处有关官员,给人民一个交代,不要让人民作出不必要的伤亡。 5美国海豹突击队事件 观点:美军喜欢侵略别人,总会遭到别人复仇。士兵不必为资本家和政治家卖命。 6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观点:清华大学是伟人的摇篮,它能够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力量! 7卡恩性侵犯案件 观点:如今是一个民主的世界,不论是富人,穷人,大官,平民,犯了法都要接受处罚,卡恩的官职和金钱不能包容他犯罪。 8日本地震 观点:如今还没有东西能检测地震,但日本人如此淡定还是值得中国人学习。 9奥巴马接见达赖 观点:美国与中国是友好国家,就不应该干涉中国的内政,会对中美友谊有损害。 10朝鲜韩国炮击事件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多云,气温6℃-17℃。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今天凌晨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运载“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完全按照“零窗口”准时发射。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2时18分许,太阳翼展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随即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按照计划,“嫦娥三号”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也叫月球车)组成。 和地球一样,月球上也有开阔的平地、高原,连绵不断的山脉,陡峭的崖壁,以及幽深的大沟。搭载在“嫦娥三号”上各种探测仪器能够让这些高山、岩石“开口说话”,从它们身上读出月球的历史故事。 在月球上,除悬崖峭壁之外,几乎所有月面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月壤。这些月壤主要由频繁撞击所产生的岩石碎屑、粉末等溅射物经过46亿年的累积形成,月壤下可能隐藏着人类所需要的宝藏,例如可供人类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聚变燃料氦3。 跟随“嫦娥三号”落月的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以及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将在月球进行实地勘探,探明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以及可利用资源。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上搭载了两个观测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它们将把月球作为平台,观测太空深处以及地球空间环境。 除了巡天,“嫦娥三号”还会观察它的故乡,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的等离子体层。

2月17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一、国内热点新闻: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定于今天(17日)起到大陆参访交流。“走春访友”是此行主调,连战方面表示,访问期间,他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针对共同关切问题交换意见。此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曾到上海,进行两天的“两岸协议成效与检讨会议”会前会,媒体报道称,高孔廉可能在“会前会”上讨论大陆游客中转、食品安全、遣返重大经济犯等议题。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2月15日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对全路实行统一运价的营业线货物运价进行调整,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5分,铁路货物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中铁总)的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铁路货运发送量32亿吨,国家铁路货物周转量2.69万亿吨公里。按照这个数据来概算,此次提价或将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增加收入400亿元(未除相关税费)。 新年刚开始,浙江、广东等地就连续报告多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国家卫计委预测,可能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散发病例。这对正在逐步恢复的家禽业又是一重打击。自从去年3月H7N9流感疫情发生后,家禽业销量和价格均大幅下降,据中国畜牧协会调查,2013年上半年,养殖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业内多方均表示,行业的低迷,本就有产能过剩、养殖成本增加的原因,禽流感则成了最后的导火索。 在第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后,本届政府承诺的“任期内将1700多项中央级别的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左右”的目标已经完成过半。中国政府网15日消息称,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下称“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个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第一财经日报》梳理发现,本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涉及24个部门,在内容上突出了生产经营领域,涉及项目社会关注度高,申报量和审批量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将进一步扩大。 二、国外热点新闻: 对于韩日领导人是否会举行首脑会谈一事,韩国青瓦台人士16日表示:“要想促成韩日首脑会谈,之前双方先要处理独岛问题、慰安妇问题、历史教科书等诸多问题。目前,两国在各项工作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并未对首脑会谈进行过任何讨论。”这是韩国政府针对前一天《日本经济新闻》一篇报道的回应。该报道称,日本政府将向韩国提议于下月在荷兰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促成韩日首脑会晤。对于两国首脑会晤,日本政府充满期待。 “默克尔要保护欧洲不受美国监听。”德国新闻电视台16日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15日提议,在欧洲建立一个独立的通讯网络,避免欧洲电子邮件和数据“绕道美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听。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国家保护网络安全可能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在欧盟各国间实现服务器互联,保证服务

2019-2023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规模状况

2019-2023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规模状况 各国卫星数量规模状况 卫星数量区域分布情况:美国稳居榜首 截至2019年1月9日,美国拥有卫星数量为901颗,位居第一位;中国拥有卫星数量为299颗,位列第二;俄罗斯、日本卫星数量分别为153颗、87颗,位列第三和第四位。 图表全球拥有/运营卫星数量国家TOP6 单位:颗 数据来源: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截至2019年1月9日)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规模 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105个,其中37次发射任务由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其余2次分别由航天科工快舟—1A号运载火箭和蓝箭航天朱雀1号运载火箭执行。在这39次发射任务中,与商业行为相关的发射约13次,占全部发射次数的1/3,成功将36颗卫星送入太空。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成功发射500余颗卫星进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有289颗(不包括国际合作卫星),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根据国家和民营航天企业公开的星座计划:未来10年,中国还将发射超过3600

颗卫星。 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 以下是2018年卫星发射的动态: 2018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景一号03、04星送入预定轨道,与同轨道的高景一号01、02星组网运行。 2018年1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托举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1月1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星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2018年1月1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1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同时搭载“微纳-1A”卫星。 2018年2月2日,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 2018年2月12日,北斗三号M3、M4由长征三号乙/YZ-1自西昌成功发射 2018年3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3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和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两颗卫星。 2018年3月31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三星一举将高分一号02、03、04星发射升空,三颗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4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将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五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5月4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亚太6C卫星(APSTAR-6C)送入预定轨道。

社会活动:《中国四大发明》

社会活动:《中国四大发明》 活动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识,知道中国人是聪明勤劳的,激发民族自豪感。重难点: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2、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纸,举办“纸的展览会”。3、印刷厂印刷的录像。4、指南针。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分别发明于哪个朝代?是谁发明的?二、感受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科学探索愿望。1、造纸术真有趣(1)参观“纸类展览会”。(2)感知纸的特征,帮助幼儿回忆和扩展自身的经验。启发讨论: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感知纸有厚薄,有光滑和粗糙,有颜色和光亮度不一样等多种特征)。纸可以做什么用?(如:书写、印刷、包装、做纸盒等)。(3)引导思考: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2、神奇的火药(1)教师:你看过烟花吗,是怎么样的?你知道美丽的烟花用什么做成的吗?(2)我国在哪个朝代就发明了火药?(3)火药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3、指南针作用大(1)你们坐过船吗?为什么船能在大海上航行而不会迷失方向呢?(2)出示指南针并提问:我国在哪个朝代就

发明了指南针?(战国时期)(3)你知道指南针最先是什么样子吗?现在又是什么样呢?(指南针最先用的材料是用天然磁石磨成的,现在我们是用人工磁铁,把磁针和分方位的盘装在一起,也叫罗盘针。)(4)请你谈谈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指南针?4、印刷术真方便(1)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有一本书看?许多相同的图书是怎么来的?(2)我国古代印刷方法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印刷有哪些主要步骤呢?(排版一校对一上色(印刷)一装钉。)(3)播放印刷厂印刷的录像,体验印刷过程。(4)印刷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小结:小朋友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发明比现在还方便的印刷方法。 三、激发幼儿的爱国心。小结:四大发明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的,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发明,有很多科学家。我们长大后也要为中国人争光,好吗?活动延伸:请小 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做一件小发明。资源库: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 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中国 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75-2008)1956年2月,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8年,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火箭飞了八公里。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重点:古代科技的具体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从这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活字印刷术、图片北宋毕升 指南针、图片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黄金甲》,到《无极》乃至《夜宴》,都是以功夫作为卖点,而在内容上却毫无雷同,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内容。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同样的制作手段:高成本、大制作、高调宣传、国际影星,这些似乎就成了高票房的有力保证。而在今年的贺岁档,一部让观众流泪又鼓掌的电影《叶问》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成本、制作、宣传和影星都与近年的所谓功夫大片截然不同。 在制作成本上,比起《黄金甲》《无极》等耗资上亿的大片,《叶问》六千万的制作成本应该算是中等的投入。从宣传上来看,《叶问》的宣传可谓“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准”。相比同档期的《梅兰芳》,《叶问》并没有采取铺天盖地、面面俱到的宣传攻势,而是紧紧抓住了特色活动的举办和互联网的多角度传播。在整个宣传期间,《叶问》片方通过官网发布仪式,海报揭幕仪式,首映庆典,以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将宣传面覆盖到了各路媒体,同时锁定了特定人群。从“校园咏春热”到“全民学咏春”,事实证明,《叶问》以点带面的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综观《叶问》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甚至到msn和QQ签名,《叶问》几乎成了无处不在的话题。 没有高调宣传,也缺少国际影星的票房号召力,《叶问》该如何应对2008异常拥挤的贺岁档?看《叶问》里的演员,除了甄子丹可以称作国际影星之外,其余演员都只能算是半红不紫的明星。《叶问》片方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把宝押在了甄子丹的身上。《叶问》主打“甄功夫”招牌,甄子丹内心戏丰富,不信?看了就知道。面对《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强势大片的前后夹击,《叶问》硬是靠着不可思议的“一边倒”口碑“打”出了一条生路。人们终于看到,一部在制作和宣传上都没有烧钱的电影,一部不靠大牌明星造势的传统功夫片,终于可以仅凭影片本身而获得高票房和高赞誉。这无疑对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种启示。

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意义 及卫星的分类知识

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意义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其发射的成功,使中国多级火箭技术取得了研制和试验方面的突破,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 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在人类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此外,还有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在人类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此外,还有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

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 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1月29日启程前往法国。日本共同社11月 29日报道称,此前巴黎发生连环恐怖袭击,安倍此行计划呼吁因土 耳其击落俄罗斯军方战机而出现裂痕的反恐包围圈保持团结,并摸 索开展“中介外交”、在冲突的两国首脑间进行调停。不过共同社 认为,各国态度错综复杂的欧洲和中东形势可谓“复杂怪异”(官邸 消息人士语),日本如介入也存在引火烧身的风险,绝非易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安理会11月28日分别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马里稳定团)当天遭袭事件。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28日发布声明,谴责前一天发生在科罗拉多州的枪杀案,并再次呼吁采取行动,严控枪支。 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水平。然而,正处于收入扩增阶段的中国,劳 动者的年工作时间是2000~2200小时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英美德 法等国家20世纪20~50年代的水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 动关系开始进入了矛盾频发的“深水区”:工作时间不合理甚至不 合法正成为劳资纠纷的重要“导火索”,“过度加班”已经成为全 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第25场中央公车拍卖昨日落槌,上拍的170辆公车中仅3辆流拍,总成交价1012.6万元,溢价率为61.6%。其中,一辆登记于2000年的奔驰,以8000元起拍,最终以3.1万元成交。至此,中 央公车拍卖已成交2571辆公车,总成交额近1.5亿元。28日,第 25场中央公车拍卖在北京落槌,参与拍卖的170辆公车中,成交 167辆,流拍3辆,总起拍价626.6万元,总成交价1012.6万元,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偏重应用,而在纯科学的空间天文与深空探测方面,过去长期是空白的。所谓“深空探测”是指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或更远的宇宙空间进行探测。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金星、火星、木星、小行星等太阳系星体。与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类人造地球卫星相比,深空探测的实用价值可以说微乎其微,其意义更多在于天文学、理论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 我国是直到进入21世纪才启动了探月工程,正式开始深空探测工作,即嫦娥探月工程。事实上,即便是嫦娥探月工程的提出和立项,也经历了多年的蹉跎。或许是受到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的刺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对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并提出使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月球撞击器的构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和日本飞天号一样仅有象征意义的探月方案并没有启动。 90年代后期我国再次论证探月方案,并对首次探月的科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000年中科院提出的月球探测器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通过论证和评审,随后中科院开始对载荷关键技术和地面处理应用系统进行研究,2002年中科院和航天部分提交了月球探测器立项报告。2003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上,印度总理正式宣布研制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在此影响下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分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探月工程一期的“绕”,计划发射一颗月球轨道器进行绘制月面三维立体图像、探查月面物质成分等任务;探月工程二期的“落“,将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作为巡视器,两者联合进行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探查,并携带望远镜在月球表面仰望星空;探月工程三期的“回”,是指发射月球取样返回探测器,探测器降落到月球后,将自动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最后由返回器带回地球。我国将通过难度逐步增加的“绕、落、回”的三步走,突破和掌握全套无人探月技术,为未来可能的载人登月积累经验并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虽然立项较晚,但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先后于2007年、2010年发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第一步“绕”,以及二期工程“落”的前期勘探和技术验证。今年这次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将实现第二部“落”。月球南极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水,所以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可以考虑进行探测嫦娥四号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那么,嫦娥探月工程会何时实现最后一步“回”? 首先要介绍的是嫦娥四号,它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目前已经和嫦娥三号同步完成了正样研制。较早的资料表明,嫦娥三号的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而嫦娥四号设计寿命12个月,分析认为这种区别很可能是前者首次应用,在宣传口径上做了保留。 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曾提到,嫦娥四号将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改进,而且运行时间只有几个月,结合他后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