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炉大型化的焦炭质量管理

基于高炉大型化的焦炭质量管理
基于高炉大型化的焦炭质量管理

高炉大型化是钢铁行业的总趋势,是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必然途径,同时也是国家进行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的稳定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企业炼焦工作者需要解决和追求的目标。

一、基于高炉大型化的焦炭

质量管理的背景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高炉已由过去的几百立方米发展到现今的4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容积高炉,由于高炉容积日趋增大和风口喷煤量的逐渐增多,焦炭在高炉中的停留时间随之增长,焦炭在高炉中的劣化条件有所改变,再加上经济转轨过程中煤源出现了种种复杂的不易应付的局面,致使提高焦炭质量成为炼焦企业的一项经常性的紧迫任务,这无疑对焦炭质量有进一步的要求,各钢铁厂对不同容积高炉进行风口焦性质检测分析对比,以确定不同容积的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一是焦炭的质量要与高炉的炉容相匹配。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与300m3高炉所用焦炭相比,2500m3高炉所用焦炭的抗碎强度M40平均高出3.1%,反应后强度CSR平均高出6.5%。同时,与300m3高炉的风口焦相比,2500m3高炉的风口焦反应性CRI明显偏高,而反应后强度CSR明显偏低。2500m3高炉风口焦平均粒度为36.1mm,300m3高炉平均为42mm。这说明焦炭在大容积高炉中,从炉顶到风口的劣化降级程度要远高于小容积高炉,所以大高炉用焦炭不仅要有足够的冷态强度,还要有与高炉容积相配的热态强度。

二是焦炭的热态性能与高炉技术指标相配比。随着喷煤水平的提高,入炉焦比不断降低,焦炭在高炉内停留时间加长,焦炭负荷增大了,这就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喷煤水平下的入炉焦和相应的风口焦的粒度组成、转鼓强度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煤比的提高,入炉焦比降低,风口焦与入炉焦平均粒度的差值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随着煤比的提高和入炉焦比的降低,焦炭在高炉内劣化时间和程度有所增加的缘故。因此在保证焦炭灰分、硫分含量及冷态强度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煤比,相应控制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只

基于高炉大型化的

焦炭质量管理

有焦炭热态性能得以改善,才能进一步提高高炉煤比,从而降低焦比,使生产成本降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焦炭质量高低与提升高炉产能相匹配。焦炭灰分越低越好,灰分每降低l%,炼铁焦比可降低2%,渣量减少2.7%-2.9%,高炉增产约2.0%-2.5%,硫分每增加0.1%,熔剂和焦比将分别增加2%,高炉产量则降低2%-5%。焦炭水分重要的是要稳定,否则将引起高炉炉况的波动,并给焦炭转鼓指标带来误差,另外焦炭水分大、在其外表面会裹上一层焦粉,这层细小的焦粉在后面的工序运行中难于去除,若进入高炉,将使炉况产生波动。

二、基于高炉大型化的焦炭质量

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扩大炼焦煤资源。焦煤和肥煤是炼焦用煤的基础煤种,开展炼焦配煤必须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焦煤和肥煤,否则将不能保证焦炭质量符合要求。但是焦煤和肥煤又是炼焦用煤的紧缺煤种。焦炭中的硫对炼铁工序来说是有害物质,可使铁质变脆,影响铁水质量,配合煤硫分过高,将影响后续煤气脱硫工序的压力,影响煤气含硫量从而影响后续工序。因此高硫煤的配加比例一直受到各炼焦企业的控制和关注。开展高硫煤应用研究可扩大炼焦煤资源,缓解焦煤和肥煤的紧张局面。

二是提高和稳定焦炭热态强度。从炼焦用煤的煤质分析中可知,高炉所用高硫煤除硫分含量较高外,高硫焦煤的粘结性都达到甚至好于优质焦煤的粘结性。高硫肥煤较普通肥煤除硫分含量稍高外,高硫肥煤的粘结性也好于肥煤。反观普通焦煤,除硫分含量较低外,从粘结性、混煤程度及煤质稳定性来看,都与高硫焦煤有较大的差距。从平均最大反射率和反射率分布图看,高硫焦煤Rmax基本都在1.6%左右,并且各矿点高硫焦煤都比较稳定,煤场粗配时具有良好的重叠性。但普通焦煤混煤情况相当严重,大部分批次普通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的标准偏差都在0.2以上,且混煤种类多样,各矿点普通焦煤的反射率分布重叠性不好,经煤场粗配后,反射率分布范围进一步加宽,不利于配合煤质量的稳定控制。因此,用部分高硫焦煤替代普通焦煤甚至部分优质焦煤,用高硫肥煤替代部分肥煤,有利于焦炭热态强度指标的稳定和提高。

三是降低配合煤成本。用较低的配合煤成本得到符合高炉质量要求的焦炭是炼焦企业不懈的追求。高硫煤因其硫分较高,为减少对后续工序生产(煤气净化、炼铁、炼钢等)及质量的影响,其配加比例一直受到国内各炼焦企业的严格控制。以采购高硫焦煤为例,高硫焦煤的价格每吨比优质焦煤低200元左右,比普通焦煤每吨低100元左右,比肥煤每吨低150元左右。因此在保证焦炭硫分达标的情况下,每提高1%的高硫煤配加比例,可降低配合煤成本1-2元/吨煤。按年产400万吨焦炭计算,可降低配合煤成本400-800万元,效益巨大。

三、基于高炉大型化的焦炭质量

管理的措施

一是正确把握现代高炉操作对焦炭质量的要求。高炉内部结构由上至下分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段,焦炭从炉顶依次分批装入炉内。高温空气(或富氧空气)由风口鼓入,使焦炭在风口前的回旋区内激烈燃烧。燃烧产生的热能是高炉冶炼过程的主要热源,燃烧反应后生成的CO作为高炉冶炼过程的主要还原剂。高炉中风口区以上始终保持块状的物料只有焦炭,尤其在滴落带,铁矿石和熔剂都已熔化,此时只有焦炭是对高炉炉料起支撑作用的骨架,并承受着铁水、液渣的冲刷。同时,焦炭在高炉中比其他炉料的堆积密度小,具有很大空隙度,因为焦炭体积占炉料总体积的35%-50%左右,所以起到疏松作用,使高炉中上升气体流动阻力小,气流均匀,成为高炉顺行必要条件。高炉焦炭要求一定块度组成和强度指标,就是为了在高炉中有良好的透气性。生铁中的碳全部来源于焦炭。进入生铁中的碳约占焦炭中含碳量的7%-10%。焦炭中的碳从高炉软融带开始渗入铁内,最后可使生铁的碳含量达到4%左右。

因此,随着高炉的大型化,现代高炉操作对焦炭的质量要求一是焦炭要有较高的耐磨强度和抗碎强度,焦炭在从炉顶下落的过程中不至于因磨损或摔打而破碎,在到达高炉底部时其要保持一定的完整的块度;二是要有较低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这有这样才能确保焦炭在高炉底部燃烧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完整性,发挥骨架作用,确保高炉操作过程中良好的透气性;三是要有较低的灰分和硫份。焦炭中的灰分和硫份都是有害物质,可能降低铁石质量,腐蚀高炉炉膛。

二是正确采取改善焦炭质量的技术措施。焦炭质量主要问题是灰分含量高和强度差(包括机械强度和反应后强度)。特别是容积2000m3

以上大高炉使用灰分高、强度差的焦炭

将严重影响高炉技木经济指标。

(1)开展配煤试验。炼焦煤的性质

是决定焦炭质量的基本因素。所以,选

择适当的炼焦煤及制定合理的配煤方案

是提高焦炭质量的首要措施。随着对

煤、焦炭性质和成焦机理的深入研究,

以及不断总结配煤试验和生产实践经

验,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预测焦炭强度

的方法。典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挥发份

与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惰性组分之

间的关系等焦炭质量预测方法。各种预测方法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对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配合煤成本发挥了巨大作用。

(2)配型煤炼焦。配型煤炼焦工艺可改善焦炭抗碎强度1%-3%,耐磨强度1%-4%,反应后强度l%-5%,配型煤炼焦工艺首先由日本开始采用并向中国等国家输出,此炼焦工艺对于提高焦炭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并且易于实施。国内诸多企业都先后与鞍山焦耐院进行合作,开展了配型煤炼焦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配型煤炼焦工艺对于粘结性较差挥发分较高的配煤对焦炭质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因此,配型煤炼焦工艺的广泛应用既可用于老厂改造,也可用于新建焦化厂的配套备煤工艺。

(3)选择性粉碎。配合煤的粉碎工艺有先配后粉、先粉后配、选择性粉碎等工艺过程。先粉后配工艺因其设备投资大,工艺流程复杂,基本不被采用。先配后粉工艺因流程简单,投资较少,是我国配合煤粉碎的主要工艺,但是先配后粉工艺有其缺点,无法根据煤的粘结性进行不同粒度的粉碎。一般来说,粘结性好的煤要求粗粉碎,但因粘结性好的煤易于粉碎从而粉碎成较小的粒度;相反粘结性相对较差的煤要求细粉碎,但因粘结性相对较差的煤难以粉碎从而得不到细粉碎,从而影响了配合煤的粘结性。选择粉碎工艺是将炼焦煤的粉碎与筛分或风力分离相结合,按煤种和岩相组成分别粉碎成不同粒度,既能消除大颗粒和将惰性组分细粉碎,

又能防止活性组分过细粉碎,使炼焦入炉煤粒度组成合理,以提高煤的结焦性和减少焦炭裂纹。

选择粉碎工艺在煤粒分离方法上有机械筛分和风力筛分两大类。风力筛分选择粉碎工艺有单机生产能力大、投资低、电能消耗少、运行可靠等优点,而且风力筛分既可以像机械筛分一样把大颗粒煤分出,又可以把密度大的惰性组分和灰分高的煤分出,使之粉碎得更细,从而消除或减少裂纹中心,提高焦炭强度。但是纯风力筛分工艺对于水分高于10%的配合煤粉碎并不适合,因此鞍山焦耐院与一些炼焦企业合作开发了煤调湿和风力选择粉碎工艺的联合工艺。先通过煤调湿装置把配合煤水分降低到7 ̄9%,然后采用风力筛分选择粉碎,从而实现提高焦炭质量的目的

(4)煤调湿工艺。煤调湿工艺是把配合煤水分在装炉炼焦前调整到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一般为6%-7%,研究表明,煤调湿技术可使焦炭抗碎强度提高1%-2%,耐磨强度下降1%-3%。配合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不但可以节约炼焦能源,降低炼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而且研究表明配合煤煤水分含量6%-7%时堆密度较大,使配合煤在装炉后堆密度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焦炭质量。另一方面,较低的装炉煤水分减少了焦化废水产生量,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煤调湿装置的主要设备为湿煤干燥机和废气除尘器。煤调湿工艺基本上都是直接利用废热或余热锅炉发生的蒸汽为热源,与湿煤进行直接或间接换热。

(5)捣固炼焦工艺。炼焦煤在炉外捣固,使堆密度增加到950-1150kg/m3,一般可改善焦炭抗碎强度1 ̄6%,耐磨强度2%-4%,反应后强度1%-6%。捣固炼焦工艺因在炉外捣固,堆密度增加,配合煤的粉碎细度可以达到90%以上。捣固炼焦工艺在多用于配煤结构以高挥发、弱粘结性煤为主的配合煤,且所炼焦炭质量明显提高。对于在目前优质炼焦煤紧缺的情况下,扩大炼焦煤源,降低炼焦企业炼焦配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挥发分的气煤类配比较高的炼焦配煤,捣固工艺能显著地改善焦炭强度。

焦炭在高炉中起到了提供热源、还原剂和骨架的作用,焦炭质量尤其是焦炭热性质好坏对于高炉操作及铁水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期待着两者能有一个新的更好的融合。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煤矿信息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煤矿信息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根据《矾石沟煤矿调研需求说明》内列出的各项功能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准确表达出用户的需求。并且不拘泥与矾石沟煤矿,对大多数煤矿企业具有适应性。本文档是为了确切地表达出系统的每项需求,并做为设计的基础,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并为软件的功能测试提供测试依据。 1.2.读者对象 本《系统需求说明书》的预期读者是: 部门经理 技术部经理 项目组所有人员 测试组人员 1.3.术语和缩写 名词解释 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4.参考资料 序号文档名 称 标识号/出版号备注 1、 《矾石沟煤矿调研需求说明》 2.应用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设计和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

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发展和自身竞争需求的推动下,迅速由生产过程自动化向企业信息化转变,对扩大经营规模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中,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创造了条件,为企业扩大经营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任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部分企业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但大多数也只是空网,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即使有部分应用也是各自独立,各子系统之间没有共享数据。目前,很少有煤炭企业建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少数企业初步实现了基本的应用系统集成,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雏形。 3.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3.1.组织机构 3.1.1.部门管理 部门基础信息注册,树形结构维护。

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的影响

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的影响 随着高炉采用富氧大喷煤为代表的强化冶炼措施后,高炉的冶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焦炭的骨架作用要求更高。随着煤比不断提高,焦炭负荷越来越重,焦炭的冶金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大型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大多是受原燃料条件尤其是焦炭质量的限制。 标签:焦炭质量的影响;高炉冶炼中的作用;措施 1.1 焦炭水分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焦炭水分的波动势必引起称量不准而影响高炉炉况的稳定,并导致铁水中硅、硫含量的变化。水分过高,焦粉粘附在焦块上,影响焦炭强度和筛分,将焦粉带入炉内;如果焦粉不能全部随煤气吹出,将影响高炉透气性和透液性,严重时造成炉缸堆积。从马钢2500m3高炉生产实践过程得知:当焦炭水分控制在4.0%以下时,对高炉冶炼影响不大。当焦炭水分超过4.0%时,则入炉含粉率、炉尘量以及炉尘含炭量将明显上升,高炉顺行状态变差。 1.2 焦炭灰分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焦炭在高炉内被加热至高于炼焦温度时,由于焦质与灰分的热膨胀性不同,沿灰分颗粒周围产生裂纹,使焦炭碎裂,含粉增加。焦炭的灰分与强度几乎成线性关系,即灰分增加,强度下降。马钢2500 m3高炉自投产以来,焦炭灰分逐年下降,焦炭的热态性能则逐年提高,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也呈逐年提高之势。焦炭灰分控制在12%以下,高炉生产可以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1.3 挥发分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焦炭的挥发分含量影响焦炭的耐磨强度和反应后强度。挥发分高,焦炭气孔壁材质疏松,耐磨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就低;挥发分低,焦炭气孔壁材质致密,耐磨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就高。焦炭的挥发分含量与炼焦最终温度有关,是焦炭成熟程度的标志;提高炼焦最终温度与延长焖炉时间,使结焦后期的热分解与热缩聚程度增强,使焦炭挥发分含量降低,从而改善焦炭的质量。马钢2500 m3高炉作焦炭的挥发分含量控制在1.2%以下,终点温度和结焦时间分别为l050℃和20h;焦炭的冷态和热态性能均能满足高炉的要求。 1.4 焦炭的冷态改组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焦炭的耐磨强度(M40)和搞碎强度(M10)是反映焦炭冷态性能的重要指标。冷态性能好的焦炭,即较高的M40和较低的M10,在筛分设备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保证人炉焦炭有较好的粒度组成和较低的含粉率,有利于提高高炉块状带的透气性,改善高炉炉况顺行。人炉含粉率低,还可改善炉缸工作状况。虽然目前高炉不断追求强化冶炼,十分重视焦炭的热态性能,但冷态性能也不可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1、发展灌区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河道治理、水库水电建设、灌 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陆续开工。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将我国水利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开建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老 化病险严重的灌区工程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灌区渠道工程、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等的加固、续建、改扩建工程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当前 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正向全面现代化快速迈进。灌区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高效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也已成为衡量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灌 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 信息资源,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灌区管 理的效能,促进灌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 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围绕灌溉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发灌 区信息资源,打造灌区工程管理及运行管理的全信息支持、应用平台,建立集约高效、人水和谐的灌区运行环境。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目标要求,作为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灌区水利信息化,内 容广泛,涉及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自动化控制,通 讯和电子等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信息传输、网络管理、决策支持等方 面的运用,且直接面向管理者,对灌区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影 响巨大。总的来说,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灌区GIS 地理信息、雨水情测报、墒情监测、灌区工情监测,闸门远程监控、用水调度管理、灌区防汛会商、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的建设以及通讯网络和数据库构建。基于以上建设内容的集成系统,能够完成灌区有关数据、图像、水利活 动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直接服务于灌区防汛、工 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灌区水情、墒情、配水调度及工程状况数据,以及监视图像 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整编、输出、应用。 2)实现闸门远程监控、工情水情远程监视,以及远程防汛会商。 3)实现信息的分析、对比,以及利用数据信息建立决策模型,为灌 区灌溉、防汛提供支持。 4)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灌区管理单位局域内的自动化办公。 3、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 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做好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前提,规划质量的高低不仅 取决于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受灌区自然环境、工程条件、人文因 素的制约。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协调地融入到实际的灌区管理中,科学地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3.1 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众多子系统建设,有限的资金投入要分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

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解 决 方 案 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4) 1.1需求 (4) 1.2总体解决方案 (5) 二、生产计划管理 (6) 2.1计划录入 (6) 2.2计划分析 (6) 三、车间数据采集 (6) 3.1采集方法 (6) 3.2采集点设置 (7) 3.3数据录入 (11) 四、看板管理 (11) 五、数据接口 (12) 六、统计分析 (13) 6.1数据查询 (13) 6.2统计分析 (13) 6.3预警系统 (14) 七、系统管理 (16) 7.1基础数据维护 (16) 7.2系统权限 (17) 7.2数据备份 (18) 八、软件架构 (18) 8.1软件架构 (18) 8.2系统扩充性 (19) 8.3总体功能列表 (19) 九、硬件组成 (21) 9.1硬件选型 (21) 9.2系统布线 (22)

十、系统服务 (22) 10.1实施计划 (22) 10.2系统维护 (22) 10.3系统培训 (23)

一、概述 1.1需求 从目前生产情况来看,现场生产信息收集存在较大的滞后及准确性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由于不能即时得到生产现场信息,难以得到实际的生产数量,从而难以进行生产计划与 实际产量的比较,继而无法进行生产计划的优化与调整。 ●数据信息滞后,需要生产完成后,才将表单带回录入,从而看到的报表比较滞后,无法 做到对生产的实时指导。 ●今后产量将有较大提升,需要具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具,对生产线的效率和现场工序 的平衡进行深层的提效研究。 ●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动态了解预装、箱体库、总装、冷媒灌注、制冷检测、包装入库以 及报废生产过程,保证数据的高实时性和准确性。 具体要实现的功能有: ●建立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包括流过生产主要环节的时间,进而统计分析相应环节的生产 效率。 ●特殊处理箱发报废等其他报废数据,人员电脑录入详细的报废班次等信息。 ●产品信息可追溯性,即:生产统计数据和产品信息查询,软件界面要求直观友好。 ●现场生产过程信息实时显示和查询,便于生产调度,设立用户终端和使用权限。 ●现场LED大屏幕显示,包括流水线运行情况,车间计划完成情况和公司公告等。 总的来说,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条码手机关键工序、工位的生产过程数据,记录合格或不合格产品,与现有系统进行接口连接,实时统计生产线的产能与效率,同时可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并对生产情况进行监测,若有异常则预警。系统主要侧重产能数据的采集,不关心质量,也无需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进行检验,因此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阿里烟草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 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 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 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 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 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 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 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 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高炉炼铁对原燃料质量的要求和影响

高炉炼铁对原燃料质量的要求和影响 1.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生产情况 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生产是处于增长阶段,平均日产钢199.77万吨,已是接近年产钢7亿吨的水平,祥见表1. 表1 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2011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88634万吨,比上年增长7.81%,进口焦炭36万吨,比去年下降46.37%;出口焦炭2627.21万吨,比去年增加32.4%。 2.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GDP值增长速度在8%,我国钢铁的需求量还有发展的空间。预计我国钢产量的顶峰会在8.0亿吨左右,并要维持5~8年。主要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时代,基本建设任务大,钢材65%是用于基本建设。农民还没开始大量使用钢材。所以说,我国钢产量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现在我国钢的生产能力已达9.2亿吨,只是其中还有部分落后的产能要淘汰,也还在建设新的钢铁设备(一部分是淘汰落后设备的替代,

一部分就是扩大产能)。 2011年上半年我国铁钢比为0.9259,上年为0.9358.铁的增速低于钢的增速。但近年我国铁钢比不会有较大变化。因我国废钢短缺,电价高,短流程发展不起来。 世界炼铁界公认,目前融熔还原炼铁在能耗和成本上是竞争不过高炉。直接还原成功的案例是在特出条件下实现的。所以,高炉还是产铁的主要设备。短期内高炉是打不倒,而且还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钢铁还要发展,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对焦炭的需求也不会减弱。这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三年内,我国炼铁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会下降。但炼铁燃料比下降的空间不是很大了。因炼铁的生产条件很难有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矿石品位、焦炭质量等)。 3.GB 50427--2008《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对原燃料质量的要求 2008年公布的《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对烧结、焦炭、球团、入炉块矿、煤粉质量均有具体要求。祥见表2~9. 表2 入炉原料含铁品位及熟料率要求 注:不包括特殊矿。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

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方案 河北创巨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月15日 II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建设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为安全信息建立统一的基础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为安全业务构建协同的执行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监管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为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统一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规范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先进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安全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集成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6实用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7灵活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的影响

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6-21T16:58:11.62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5期作者:代维 [导读] 焦炭是高炉炼铁中的重要燃料,焦炭质量对于炼铁效率和炼铁质量有重要关系。 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生产计划部) 067002 摘要:高炉炼铁是我国炼铁工艺方面的主要技术,近些年的高炉炼铁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高炉炼铁相关的原料质量和技术还有待提升。焦炭是高炉炼铁中的重要燃料,焦炭质量对于炼铁效率和炼铁质量有重要关系。为使焦炭质量满足高炉炼铁技术发展的需求,保障炼铁质量,应深入研究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及相关改进措施。本文首先从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讲起,进而对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 关键词:焦炭质量;高炉;炼铁;影响 引言: 炼铁技术是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而高炉炼铁技术又是我国炼铁的主要技术。近些年随着高炉炼铁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焦炭这种重要燃料的质量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变化。焦炭质量应随着炼铁技术的不断提高进行改善,这样才能使高炉炼铁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使炼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保障。 一、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 在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中,主要材料是三氧化二铁和焦炭。经过焦炭对三氧化二铁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获得铁。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作用十分关键和重要,在炼铁过程中具有还原剂、发热剂、渗碳剂和料柱骨架的作用。焦炭在化学反应中发出热能,使这些能量直接支持还原铁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注入额外的能量就能完成还原铁的过程。反应过程中,焦炭还会提供碳源起到渗碳剂的作用。由于焦炭可以维持高炉内的透液性和透气性,因此又具有料柱骨架的作用。随着焦炭在高炉中的化学变化和位置变化,焦炭的性质也会产生变化。比如当焦炭下降至高炉底部时,粒度下降30%,其反应性就明显提高。使焦炭性质产生变化的,除了炉内的化学反应外,也与焦炭的质量有关,因此焦炭质量对炼铁生产十分重要。 二、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造成影响的因素 (一)焦炭粒度 对高炉炼铁较为适宜的焦炭粒度应在40毫米至50毫米左右,而且焦炭的粒度应该平均,一旦大小粒度不均的焦炭入炉后,在高炉炉身中上部块状带,由于小粒度焦炭不均匀的填充在空隙中,会阻碍煤气流的正常上升,控制不当可能造成高炉难行,另外较大的颗粒会在炉内优先破碎,致使粉末散落在高炉内,破碎的焦炭粉末会恶化炉内透气性。因此,焦炭粒度是焦炭质量影响对炼铁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不平均的粒度会使炼铁产量降低[1]。 (二)焦炭机械强度 焦炭在高炉内进行化学反应时,会受到机械冲击的影响,如果焦炭的机械强度不足,就会影响在高炉内的利用率。机械强度值得是冷态机械强度,主要分为抗碎和耐磨机械冲击。正常情况下,焦炭在高炉内会随着炼铁的变化产生裂纹和粉末化。冷态机械强度是判断焦炭质量的因素之一,为了保障利用率和炉内透气性,应选择强度较高的焦炭。 (三)焦炭成分 焦炭中炭的含量对焦炭质量有重要影响,对高炉炼铁使用的焦炭要求具有较高的碳含量同时具有较低的灰分。由于焦炭中的灰分会对碳融反应有催化作用,因此为了避免焦炭出现过多裂缝,就要选择灰分较低的焦炭。 (四)焦炭耐高温性能 焦炭要在高炉内进行高温化学反应,而焦炭的耐高温性能直接影响了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利用率。影响焦炭耐高温性能的指标包含块焦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此外,焦炭对碱侵蚀的反应也是判定焦炭耐高温性能的要素之一[2]。 三、提升焦炭质量的改善措施 焦炭质量关乎到高炉运行的效率和炼铁的质量,因此对于高炉炼铁中的焦炭问题必须进行全面、客观地认识,还要从加强检测、提高焦炭质量、改善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努力。 (一)检测焦炭是否符合相关参数要求 可以通过在高炉风口取焦炭进行质检分析,确定焦炭中的碳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可以根据高炉瓦斯灰情况分析焦炭质量,分析喷吹煤粉的比例是否需要调整;可以从焦粉数量判定粉尘对高炉操作是否影响。通过多个检测观察手段,可以判断焦炭质量是否合格,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人工干预改善焦炭质量 为了提高焦炭的质量,可以从多方面人为干预的手段进行改善。 1.改善焦炭结构。为了提高焦炭在高炉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和在高温环境下的反应速度,可以通过改善焦炭的结构进行干预,可以通过在焦炭结构中加入惰性成分实现,这样一来就能使焦炭对碱侵蚀的抗性增强。 2.降低灰分。灰分是考量焦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焦炭中的灰分越大则焦炭形成的裂缝就越多,在高炉内进行二次加热时焦炭的裂缝扩大,进而会导致焦炭结构产生变化形成粉末状。要降低灰分,就要对硬质煤进行细破经过风选处理;此外,提高焦炭质量的手段还包括多配主焦煤、对煤进行脱湿、捣鼓的处理,延长结焦时间等。 3.干熄焦技术。可以利用干熄焦技术提高焦炭的强度,从而使焦炭自身的抗碱侵蚀、耐高温等性能提高。干熄焦技术是利用惰性气体与红热焦炭发生反应的过程降低焦炭的热应力,从而实现减少焦炭微裂缝的目的。利用技术手段对焦炭进行处理,也是提升焦炭质量的有效手段。不过,干熄焦技术也会牺牲一定的冶金焦率,但是与炼铁质量相比这种代价也可以尝试。因为减少的焦炭如果形成焦粉,还会恶化高炉内的环境,使高炉内炉料透气性受到影响,可能损失更大。焦化企业可以通过购置干熄焦装置,改善焦炭质量。而钢铁企业也应该根据焦炭质量的提升情况适当提高采购价格,促使焦化企业积极改善焦炭质量,通过双方面的努力提高焦炭质量[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引言 (1) 2.产品价值 (2) 2.1为安全信息建立统一的基础平台 (3) 2.2为安全业务构建协同的执行平台 (4) 2.3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监管平台 (4) 2.4为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平台 (4) 2.5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4) 3.系统简介 (6) 3.1使用层级 (6) 3.2架构图 (8) 3.3系统模型 (8) 4.行业优势 (10) 6.技术优势 (11) 6.1系统集成接口 (11) 6.2地理图形 (12) 6.3 智能APP、微信应用 (13)

1.引言 对于企业(公司)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永远是一项重要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企业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一项重要政策。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就是创造效益。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生产必须安全的要求,减少只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发生事故,从而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的作用。通过减少负效益,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使得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安全生产计划目标、作业审批、隐患排查等各类数据信息不断增加,以往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中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移动终端、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以探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与手段,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日常监管工作效率、提升和促进决策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对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信息化治理系统(ERP)总体规划 (初稿) 广州万迅电脑软件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目标 (3) 2.ERP/EAM系统方案 (4) 2.1系统划分 (4) 2.2组件选择 (4) 2.3系统功能讲明 (6) 2.4系统功能清单 (40) 3.系统软件及硬件方案 (41) 3.1 服务器系统软件选择 (41) 3.2 硬件网络配置 (42) 4.系统投资预算 (45) 4.1 IFS-ERP/EAM系统 (45) 4.2 ERP系统实施服务 (46)

4.3 硬件及系统软件 (46) 5.系统实施风险与效益预测 (49) 5.1 实施风险 (49) 5.2 效益预测 (49) 3 / 127

1. 系统目标 通过初步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我们建议红塔仁恒引入IFS ERP/EAM系统,通过引入该系统企业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整合现有信息架构,使企业能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高效精确地运作,提高企业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的快速应变能 力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ERP系统,使公司能充分汲取与借鉴国外造纸行业同行先进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理 模式,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加强对业务运作的监控能力,有效地治理逐步扩大的销售网络、操纵应收帐款、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使 企业的生产打算更为合理、资金运用更为高效; ?通过引入成熟、完善的ERP/EAM系统,降低ERP/EAM系统实施的风险及对企业带来的冲击

?加强公司的技术治理,提高设备可用性,保障公司的生产质量及安全,优化运行检修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备品备件费用,提高设备寿命; ?引入动态的操纵设备维护成本,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成本治理; ?能够更好地规范的设备维护流程,引入工作单的形式治理公司的日常维护、打算维修与更改,并支持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RCM)与预测性维修(PDM)的策略,支持状态检查(Condition Monitoring)的策划,支持TPM等先进的维护治理理论的实施。 ?通过设备治理与物资治理的集成,系统为设备部及其它生产相关人员提供设备备品件库存信息,物资打算的编制、审批、批准和物资采购、到库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情况。如此,当设备部预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既能够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又能够 5 / 127

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地位和作用

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地位和作用 焦炭在高炉炼铁中是不可缺少的炉料,对高炉炼铁技术进步的影响率在30%以上,在高炉炼铁精料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焦炭对高炉炼铁的作用是: (1)主要的热量来源。高炉炼铁炭素(包括焦炭和煤粉)燃烧所提供的热量,占高炉炼铁总热量来源的71%。随着喷煤比的提高,焦炭用量在逐步减少。 但是,焦炭的用量总是要大于喷煤量。理论最低焦比为250kg/t, 焦炭在风口燃烧掉55%~65%。 (2)还原剂。焦炭还原作用是以C和CO形式来对铁矿石起还原作用。炉料到风口焦炭溶反应为25%~35%。 (3)生铁的溶碳。在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中的碳是逐步渗透到生铁中。一般铸造生铁含碳%左右,炼钢生铁在%左右。生铁渗碳消耗焦炭7%~10%。 (4)炉料的骨架作用。焦炭在高炉内是起骨架作用,支撑着炼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天然块矿),又起到煤气的透气窗作用。 焦炭的4种作用中,提供热源的主导作用不会改变,这就决定3个理论焦比最低值。低于这个最低值,高炉炼铁就难以正常生产,或经济上就不合算了。在各种条件下高炉炼铁中碳的还原作用和渗碳功能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在高喷煤比条件下,焦炭的骨架作用会显得更加突出,相应对焦炭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否则,是难以实现高喷煤比,高炉炼铁不能正常生产。焦炭从料线到风口平均粒度减少20%~40%。劣质焦炭和热反应性差粉化率会很大。宝钢高炉缸内的焦炭粒度可达33mm。 高炉炼铁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各国根据资源条件,高炉炼铁要求的焦炭质量是有较大差别(详见表1)。但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焦炭质量是明显优于中国,这是这些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优于中国的重要原因。 表1 各国冶金焦炭质量情况

灌区数字信息管理方案

灌区数字信息管理方案 1. 行业背景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明确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并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任务之一。基于“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障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至关重要。 1.1.现状 目前国外已广泛开展渠系自动化与用水管理技术的研究。一批适用于渠道和管道输配水的自动化、集成化量水仪表相继问世,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改善,利用自动化和遥测技术控制渠系运行,构建集信息采集处理决策信息反馈监控,为一体的灌区用水信息调度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 国内但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滞后,灌区的科学化调度困难重重,配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并时常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贻误灌溉良机。为提高区域有限灌溉水资源的抗早能力和取得最大的灌溉效益,分析区域间水源关系,在各灌溉区域内部,建立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实行多水源联合优化调配,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因此从节水节能及现代化管理要求出发,必须建立灌区自动化调度系统。 1.2.需求分析 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促进灌区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 2. 灌区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简介 灌区信息化系统由两级网络组成,其中调度中心站、泵站遥控站通过开通专用光纤信道组成水利专网,传输遥控数据、视频流等测控信息;各遥测站与中心站通过超短波组成无线通讯网络,传输实施水情工情数据等信息。移动状态用户可以利用GSM网进行手机查询和定制。在此基础上,按照灌区管理实际需要,选择配置成熟的应用软件,形成以信息采集系统、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灌区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区自动化监控系统、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及水费计收系统、水务公开系统等为主的灌区管理应用系统。 2.2系统网拓扑图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精细版.doc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制造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市场不断地发展,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不断地改进自己企业管理的思想,降低产品的成本,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为 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目前,车间生产管理还主要是以粗放式的手工管理为主,这样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市场以及用户对企业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就必须对生产管理进行信息化,用计算机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用以实现生产管理的有效 性、高效率性以及低成本性。 作为国家“十五”863计划重点支持产品项目,WorkshopManager吸收了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并结合我国生产企业的实际,采用先进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OM 组件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自主设计和开发了以生产计划为动力的 WorkshopManager系统软件。 WorkshopManager功能完备,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性能,而且与CAPP、PDM 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紧密集成,适合各种类型制造业生产车间应用。 一、WorkshopManager的特点 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国情相结合 集成的综合解决方案 强大的功能及灵活性 支持多种或混合生产模式 完善的功能权限管理 大数据量下的优异性能 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支持UNIX和Windows NT平台 直观的图形化用户界面 操作简单,应用方便 高性能价格比 支持ISO9000标准系列的要求 二、功能模块 基础数据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模块 工具管理模块 成本管理模块 三、产品详细说明 【基础数据】 管理和维护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包括各种数据的定义、用户定义、权限定义、日 志维护等。 工时定额管理:工时定额的输入及维护,为生产监控、生产成本及人事管理提供工 时信息; 工厂日历管理:工厂日历的生成及维护,为生产监控及人事管理提供工作日与生产 日信息; 工作中心管理:工作中心的定义,工作中心能力的维护,为生产监控提供设备的能 力信息; 设备管理:设备代码定义与维护,为生产监控提供设备代码信息; 人员管理:人员代码定义与维护,用于生产监控与人事管理提供人员代码信息; 超级用户管理:定义系统的操作用户,管理操作用户的权限,查询系统的操作日志 等。 【生产监控】 根据公司下达的定单与批卡、产品工艺路线、物料清单以及设备状态、库存状态、生产进度等生成车间的月、周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周生产作业计划、工模具的准备情况及生产进度等生成零件加工的日作业计划,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实现计划的临时追加与调整;核算设备的能力与负荷情况;监控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现场的动态调度,完成生产进度预测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及上报;实现车间在制品的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并对职工出勤情况和完成工时情况进行监督。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深入贯彻《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 XXX 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指南。 3.定义 安全生产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安全生产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流共享,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4.内容 4.1 安全生产应用系统 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现状,将公司安全生产应用系统分为四类:安全管理类、监控监测类、应急管理类和职业卫生类。 4.1.1 安全管理类应用系统。 ⑴安全标准化达标系统。

提供安全生产标准化申请、管理和自评等功能。 ⑵隐患排查治理系统。 对公司内部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管理,提供隐患自查,隐患整改、隐患监督以及向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报送等功能。 ⑶培训教育管理系统。 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与考核,主要提供培训计划管理、培训材料管理、考试管理等功能。 ⑷公司安全生产台账管理系统。 提供各类安全生产台账编辑、统计、查询、管理与维护等功能。 4.1.2 监测监控类应用系统。 ⑴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 提供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对内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管理。 ⑵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系统。 对公司自身风险点和关键设施设备(含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估,如气体、粉尘、温度、湿度、风速、压力、液位、噪音、辐射、人员位置及在岗情况等,并对异常信息进行预警提示。根据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求及相关标准,将关键安全参数、视频信号等接入安全生产专网。 4.1.3 应急管理类应用系统。 ⑴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对公司内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管理,提供预案编辑、报送、下载、统计、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