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方法

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方法
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方法

附件1:

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方法

物有所值定性分析采用专家评分法,主要包括确定定性分析指标、组成专家小组、召开专家小组会议和做出定性分析结论等。

一、确定定性分析指标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专家评分表(附表1)中已给定的基本指标及其权重基础上,组织确定不少于三项附加指标及其权重。附加指标可以从推荐的附加指标中选取,也可另行提出,但不可与基本指标重复,附加指标权重之和为20%。基本指标和推荐附加指标的评分参考标准见附表2;另行提出附加指标的,应一并提出相应的评分参考标准。

(一)基本指标说明

1.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主要通过察看项目计划整合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情况来评分。采用PPP模式,将项目的设计、建造、融资、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整合起来,通过一个长期合同全部交由社会资本合作方实施,是实现物有所值的重要机理。

2.风险识别与分配。主要通过察看在项目识别阶段对项目风险的认识情况来评分。清晰识别和优化分配风险,是物有所值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在项目识别阶段的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开始前,着手风险识别工作,有利于在后续工作实现风险分配优化。

3.绩效导向。本指标主要通过察看在项目识别阶段项目绩效指标的设置情况来评分。PPP项目的绩效指标,特别是关键绩效指标,主要确定对PP项目运营维护和产出进行检测的要求和标准,例如,针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或可用性)等。绩效指标越符合项目具体情况,越全面合理,越清晰明确,则绩效导向程度越高。

4.潜在竞争程度。主要通过察看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以及预计在随后的项目准备、采购等阶段是否能够采取促进竞争的措施等来评分。

5.鼓励创新。要通过察看项目产出说明来评分。一般来讲,产出说明应主要规定社会资本合作方应付产出的规格要求,尽可能不对项目的投入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具体实施等如何交付问题提出要求,从而为社会资本合作方提供创新机会。

6.政府机构能力。主要通过察看政府的PPP理念,以及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察看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等来评分。PPP理念主要包括依法依合同平等合作、风险分担、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等,以及PPP不仅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融资手段,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的重要手段。政府的PPP 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包括可通过购买服务获得的能力。

7.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潜力。主要通过预计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以及预计在随后的项目准备、采购等阶段是否能够进一步采取落实措施等来评分。物有所值是政府采购的价值取

向,不仅指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还包括有效落实促进内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国外技术转让、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以及必要时限制外资参与项目等方面的政府采购政策。

(二)推荐的附加指标说明

8.项目规模。主要依据项目的投资额或资产价值来评分。PPP项目的准备、论证、采购等前期环节的费用较大,只有项目规模足够大,才能使这些前期费用占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比例处于合理和较低水平。此外,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的规模越大,才能够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9.项目资产寿命。主要依据项目的资产预期使用寿命来评分。项目的资产使用寿命长,为利用PPP模式提高效率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提供了基础条件。

10.项目资产种类。主要依据PPP项目包含的资产种类多少来评分。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种类的资产,一般来说,项目的资产种类越多,由社会资本方实施,将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11.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计准确性。主要通过察看项目对采用PPP模式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将被准确预估的可能性来评分。全生命周期成本是确定PPP 合作期长短、付费多少、政府补贴等的重要依据。

12.法律和政策环境。主要通过察看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制度限制政府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来评分。

13.资产利用及收益。主要通过预计社会资本合作方增加额

外收入的可能程度来评分。社会资本合作方通过实施项目,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增加额外收入,可以降低政府的成本和公众的支出。

14.融资可行性。主要通过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贷款和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来评分。吸引力越大,项目越具有融资可行性,越能够顺利完成融资交割和较快进入建设、运营阶段,实现较快增加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组成专家小组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取不少于7名物有所值评价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并确定组长。专家小组至少包括工程技术、金融、项目管理、财政和法律等五个领域的专家各一名。项目所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已公布物有所值评价专家推荐名单的,应从推荐名单中遴选专家,并应在满足前述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随机遴选。

定性分析所需材料应于专家小组会议召开之日前5个工作日送达专家。

三、召开专家小组会议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小组会议。专家小组会议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专家在充分讨论项目情况后,对照评分参考标准(见附表2),按指标对项目进行评分,填入专家评分表(附表1)并签名;

第二,针对每个指标求专家评分的总分,并去掉一个最高分

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对应的平均分,再对平均分按照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分,得到评分结果,具体见附表3;

第三,形成专家小组意见,具体见附表4。

四、做出定性分析结论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分结果和专家小组意见,做出定性分析结论。

原则上,评分结果在60分(含)以上的,项目通过物有所值定性分析;否则,项目不宜采用PPP模式。

附表1:

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评分表

指标权重评分

基本指标①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15%

②风险识别与分配15%

③绩效导向15%

④潜在竞争程度15%

⑤鼓励创新5%

⑥政府机构能力5%

⑦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潜力10%

基本指标小计80% ——

附加指标小计20% ——

合计100% ——

专家签字:

年月日

附表2:

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评分参考标准编号指标评分参考标准

1全生命周期整合

潜力

●81—10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和全部运营、维护到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对于存量

项目采用PPP模式,至少有融资和全部运营、维护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61—8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和建造以及核心服务或大部分非核心服务的运营、维护将整合

到一个合同中;对于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至少有融资和核心服务到大部分非核心服务的运营、

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41—6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运营;或融资、

建造、运营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设计;对于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仅运营和

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21—40=项目资料表明,融资、建造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设计和运营。

●0—2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等三个或其中更少的环节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2风险识别

与分配

●81—10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较为深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其中的绝大部分风险或全部主要

风险将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61—8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较为深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其中的大部分主要风险可以在政府

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41—6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初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这些风险可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

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21—4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初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这些风险难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

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8

●0—20=项目资料表明,尚未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或没有清晰识别风险。

3绩效导向●81—100=绝大部分绩效指标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全面合理,清晰明确。

●61—80=大部分绩效指标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全面合理,清晰明确

●41—60=绩效指标比较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但不够全面和清晰明确,缺乏部分关键绩效指标。

●21—40=已设置的绩效指标比较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和明确,但主要关键绩效指标为设置。

●0—20=未设置绩效指标或绩效指标不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不合理、不明确。

4潜在竞争程度●81—10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大且已存在明显的证据或迹象,例如参与项目推介会的行业领先的国内外企业数量较多。

●61—8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较大,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竞争程度。

●41—6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一般,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提高竞争程度。

●21—4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较小,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有可能提高竞争程度。

●0—2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小,预期后续不大可能提高竞争程度。

5鼓励创新●81—100=项目产出说明提出了较为全面、清晰和可测量的产出规格要求,没有对如何交付提出要求。

●61—80=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较为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少量要求。

●41—60=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不够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少量要求。

●21—40=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不够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较多要求。

●0—20=项目的产出说明基本上没有明确产出规格要求,或主要对如何交付进行了要求。

6政府机构能力●81—100=政府具备较为全面、清晰的PPP理念,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具有较强的PPP能力。

●61—80=政府的PPP理念一般,但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具有较强的PPP能力。

●41—60=政府的PPP理念一般,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一般。

●21—40=政府的PPP理念较欠缺,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较欠缺且不易较快获得。

9

●0—20=政府的PPP理念欠缺,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欠缺且难以获得。

7 政府采购政策落

实潜力

●81—10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很大,预计后续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确定能够实现。

●61—8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较大,预计后续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可增强落实性。

●41—6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一般,预计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增强落实性。

●21—4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较小,预计后续通过采取措施有可能提高落实性。

●0—2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小。

(注:此处的政府采购政策主要是指,促进内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国外技术转让、节能环保、

绿色低碳,以及必要时限制外资参与项目等。)

8 项目规模●81—10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在10亿元以上。

●61—8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2亿到10亿元之间。

●41—6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1亿—2亿元之间。

●21—4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

●0—2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小于5000万元。

(注:可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所在地区等因素重新设定金额大小。)

9 项目资产寿命●81—100=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大于40年。

●61—80=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为31—40年。

●41—60=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为21—30年。

●21—40=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为11—20年。

●0—20=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小于10年。

(注:可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所在地区等因素重新设定年限长短。)

10 项目资产种类●81—100=项目的资产种类在三个以上。

●61—80=项目是两类较复杂或技术要求较高资产的组合。

●41—60=项目是两类中等复杂程度资产的组合,或者是若干个同类资产打包项目。

●21—40=项目是两类复杂程度较低资产的组合,或者项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资产。

●0—20=项目只包括一个较为简单的资产。

10

11 全生命周期成本

估计准确性

●81—100=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被很好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被准确预估的

可能性很大。

●61—80=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被较好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被准确预估的可

能性较大。

●41—60=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被较好的理解和认识,但尚无法确定能否被

准确预估。

●21—40=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清晰。

●0—20=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基本上没有得到理解和认识。

12 法律和政策环境●81—100=项目采用PPP模式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要求,甚至存在鼓励政策。

●61—80=项目采用PPP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个别限制,并且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

●41—60=项目采用PPP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个别限制,并且解决的可能性很大。

●21—40=项目采用PPP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少量限制,但解决的可能性很大。

●0—20=项目采用PPP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严格限制。

13 资产利用及收益●81—100=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非常有可能充分利用资产增加额外收入。

●61—80=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较有可能充分利用资产增加额外收入。

●41—60=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资产增加额外收入的可能性一般。

●21—40=预计社会资本利用项目资产获得额外收入的可能性较小。

●0—20=预计社会资本利用项目资产获得额外收入的可能性非常小。

14 融资可行性●81—100=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很高,或已有具备强劲实力的金融机构明确表达了对项目

的兴趣。

11

●61—80=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较高。

●41—60=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一般,通过后续进一步准备,可提高吸引力。

●21—40=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较差,通过后续进一步准备,可提高吸引力。

●0—20=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很差。

12

附表3:

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评分结果计算表

指标权重

A

B

C

D

平均分E=

(B-C-D)÷

(专家数-2)

加权分

F=E×A

基本指标①全生命周期整合潜

15%

②风险识别与分配15%

③绩效导向15%

④潜在竞争程度15%

⑤鼓励创新5%

⑥政府机构能力5%

⑦政府采购政策落实

潜力

10%

基本指标小计80%———————

)附加值指标小计20% ———————评分结果100% —————

附表4:

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意见表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评分结果

专家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姓名单位专业领域签名组长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毕竟对症下药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可是,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本人认为定量研究重在于对“量”的一种深层次解释,而定性研究重在于对现象的一种实质性的高度表述。当然,我们还是得看看名家们的解释,毕竟那才是权威嘛,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由文献资料可得,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这就是两者的含义,应该是比较可以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解释大多是人们根据其事物本身的特性而得来的,也就是说,研究两者事物的不同,我们是可以依据其含义来进行挖掘,从而探索出两者事物的联系和区别。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既然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两者的联系是不太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还主要探讨两者的区别吧。

我们就先来说一下定性研究吧。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从而我认为其研究方式是具有实质性的,它更多的是描述性的解释所研究的某种社会现象。我看了一下符平的《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与市场发展——惠镇石灰市场的个案研究》,发现这是比较典型的定性研究(个人认为)。整篇文章基本就是由访谈或调查的资料来解释这种现象,当然,如何挖掘出有实质性的结论,还是得益于研究者的洞察力。定性研究的有效性在于研究者在实地研究时是否能很好的把握所获取的资料能真实的反应所研究的现象,可以这么说,研究者要尽可能的减少被调查者的保守回答。因此,定性研究对于数据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不注重对数据的具体分析。上篇文章中大多是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描述,具体分析石灰老板在经营的历程中是如何应对市场的,在分析这种市场经营中,解释由此产生的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是如何影响这方面市场的发展。也就是,定性研究是通过分析无序信息探寻某个主题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因此,定性研究就是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其研究方法主要有小组座谈会、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

比较分析的方法要点

比较分析的方法要点 比较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学、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比较分析试图通过事物异同点的比较,区别事物,达到对各个事物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把握各个事物。在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中,当需要通过比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物或者对象的异同来达到某个事物的认识时,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方法。 进行比较分析,应把握如下几点: 1.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横向比较是将同一时期的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既可在同类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两类事物或同类事物不同部分之间在某一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可以揭示认识对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各有其长短。横向比较的优点是现实性强,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它侧重从质与量上对认识对象加以区分;缺点是一种静态比较法,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势。纵向比较的长处在于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认识事物之间的发展趋势;但它往往对事物之间横向联系注意不够。因此,需要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以达到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2.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比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分析社会调查资料,重视同类对象和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的比较。 比较事物或对象的同和异是比较分析的两项内容。首先是共同点的比较。确定事物或对象的共同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共同性质,即同类事物的“同类”性,如男女职工的比较分析,“职工”就是共同性质,表明具有共同的劳动性质,这就是比较分析的前提条件。二是找出调查对象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 其次是差异点的比较。这是比较分析主要的和重要的工作。确定差异点,就是找出调查对象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3.要对可比的事物作比较,不要在不可比的事物之间作比较。 例如,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的比较常常应当弄清指标的可比口径问题,弄清指标概念的含义和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具有相同含义和相同计算口径的统计指标,都是可比,反之是不可比的,对于调查对象的比较来说,要选择可比的方面开展比较分析。 4.选择和制定精确的、稳定的比较标准 定量比较的计量单位应选择精确统一的标准,如长度基本单位使用米,重量基本单位使用公斤,容积基本单位使用升,等等。再比如家庭生活水平,主要看人均收入水平,用人民币为基本单位等。定性比较的标准应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全面普遍开展“五好家庭”的活动,其择定标准也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只有选择和制定精确的稳定的比较标准,比较分析才有章可循,得以坚持。 比较分析示例一:传统社会的家庭和现代社会的家庭基本特征比较。

比较研究方法

谈谈我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认识 摘要:所谓比较研究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所存在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根据课程所学的内容,结合自身学习的实践,分析了本人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认识。主要通过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种类、作用、运用条件和一般工作步骤等几个方面出发阐述对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认识。 关键词:比较研究方法认识事物 一、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 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同异关系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 比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比较研究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它与其它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一)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 (二)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三)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比较研究,方法简单、生动、鲜明。由于研究结论是从比较分析的推论中得出,其客观性程度还有待实践证明并加以检验修正。

二、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比较研究法分成如下几类。 (一)按属性,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按时空,可分为横向比较(类型比较法),与纵向比较(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按目的,可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四)按比较方法,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要把握事物的量。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但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三、比较研究法的作用 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

(完整版)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第一章概述 1.1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方法论背景 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在经验研究中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前者是科学主义的,后者是自然主义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则是这两种方法论最集中的体现。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在而形成的实证研究范式在社会学研究中占主流地位。由于受自然科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影响,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量化的研究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社会学的发展也离不开量化的测量和分析。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则受到实证主义思想和统计规律性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自杀论》中,通过分析犯罪统计学提供的统计资料,最终展示了自杀现象中类似于自然科学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社会科学不仅研究可观察的现实(客观事件),而且也研究主观现实,因此,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和确质性远远不如自然科学。正是由于社会研究受到其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制约,再加上实证研究范式本身的缺陷,社会研究者不可能完全依赖这种研究范式来达到对社会的全面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研究者开始对实证研究范式的缺陷进行批评,并逐步发展出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解释范式。 解释范式就是一种质性研究范式,其发展主要受到西方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同时也部分吸取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从本体论上看,质性研究范式假定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它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和情感作用来完成一切认知.。同时,人的行动也是社会取向的,“我”毕竟要走向“他人”。因此,人不仅通过自我来追求意义,同时也必须通过他人来赋予世界意义。换句话说,主体不是封闭性的自我系统,而是走向社会的“存在”,是以“相互主体性”来构建这个世界。从认识论上看,它强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只受知识内在理性原则的限制或是纯粹由理性推论而来,它是由主体的意识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不断与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接触中,来建立可供沟通的知识。即知识的形成是经由“协商”的过程而来。

内容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 (1)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内容本身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是定量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研究。 (2)一般意义上讲,或者是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定量分析方法中,对内容和信息的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方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分析渐渐扩大到对各类语文传播,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对各类的非语文传播,如音乐、手势、姿势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 内容能够分析方法的特点: 1、明显的传播内容。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任何形态包括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非文字记录形态(广播、唱片)和影像记录形态(电影)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断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成果。 2、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做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获比例、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分类: 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实验报告,是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具有原创性; 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出来的,如目录、索引、文摘等,在二次文献中,我们不能获得作者的观点,只是为了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使我们更快的找到想要的东西。 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检索、筛选、综合分析而成的,如综述与述评。 文献研究的定义: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文献研究的两种情形: 一、某些课题主要就是通过文献研究来完成的,如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比较研究。 二、文献研究在真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方法之一,如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中的文献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比较研究法 英文名称:comparative approach 定义:通过对近缘物种的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行为适应和进化的重要方法。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行为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比较研究的概念 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编辑本段比较研究的概念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解释说: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我国吴文侃、杨汉青主编的《比较教育学》认为: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很显然,这个定义仅适用于“比较教育”这个学科领域,所以必须对它进行另外限定。我国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认为: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而且具有极高的价值。[1] 编辑本段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比较研究法分成如下几类。 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 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完整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结合案例分析)

基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对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才能找准方向,但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只能根据文献资料做一个简单粗浅的解释。 一、概念界定 定性研究又叫质性研究,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来对社会现象的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社会现象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的深入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详细的考察,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定量研究又叫量化研究,它是指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以及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比较分析 根据阅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定性研究)与《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定量研究)这两篇关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题的文献,以及结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我主要谈一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方面的区别: (一)研究方法 关于两者研究的基本方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这篇定性研究文章主要是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已有统计资料及相关教育文献的研究,如它开篇就例举了5篇对一个城市( 如上海市、厦门市) 或城市中的某一个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的调查,也运用了一些文献中可以适用的数据来了解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的意向状况和民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的情况,探讨文献研究中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根据现有资料来发现目前此领域的研究趋势,最终分析研究所得的资料提出自己对于今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向应深入和发展的几点意见。整篇文章作者都只是做一些总结和阐述,来描述性地解释流动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及解释一些问题的理解。因此,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对于数据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不注重对数据的具体分析。而是要求研究者有敏锐的洞察力,来分析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等来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注重文字表达。 《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它属于定量研究,主要的资料收集方式是“问卷调查”。文章由90名学生对长沙市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了代填问卷的方式,共发放360份问卷来收集研究所需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基本情况”和“反映的主要问题”作者都是用一系列的数据和表格来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定量分析最基本的特征“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社会现象”。最后作者也是根据前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来提出自己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一般是问卷式的调查,也就是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量的研究,在对某种现象的研究时,一般是用数据说话,通过对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来深度分析所研究的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定量研究也就基本局限于对数据的分析,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且要求数据的真实性,离开了数据,研究也就无从下手了。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方法论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分析 路灯 摘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本文主要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异同,以此来说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法论 读了蒋逸民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书,由衷钦佩作者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如此明晰、透彻。本人对书中第11部分理论检验的研究:定量方法论、第12部分理论建构的 研究:定性方法论及定量和定性相关结合的混合方法论比较感兴趣,通过阅读本书、报刊及网络相关材料,发现近年来,有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争论越来越多,要求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自己突发奇想,想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进行粗略分析,意在增加个人对两大研究方法的知识的掌握,帮助自己梳理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希望从中能分析出二者结合的意义。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仅仅是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不同,它们在思想渊源和基本原则上也存在着区别。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求都要表现出客观性。实证主义下的定量研究要求从资料来源到研究程序的设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检验的方法等都要显现出明显的客观性。而定性研究则相反,支撑它的是主观主义。被研究的对象不是东西本身,而是人们赋予东西以意义,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下面是具体的区别: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定量研究秉承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世界可以独立存在于人的感知之外,研究者研究客观对象要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而定性研究认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取决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定性研究旨在理解社会现象,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着眼于从整体上理解、诠释和深度挖掘被研究对象,而定量研究旨在确定被研究对象的关系、影响和因果,更多地注意个别变量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不关心整体的作用。 (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不同的研究路径。定量研究通常从既有的理论出发,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问卷等工具收集经验证据来验证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

应用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 在 抗争研究等领域,研究对象往往涉及多案例,单独的个案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此类事件的成因存在着多元并发组合的原因变量,以线性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定量 分析方法也很难提供有效的分析结论,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下文简称QCA)由于能够有效、系统地处理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数据,其已在社会抗争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QCA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查尔斯·拉金(Charles C. Ragin)在1987 年提出,它是一种以案例研究为导向的理论集合研究方法。①它强调通过实证资料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对话,从小样本数据中建构出研究议题的因果性关系。这是基于集合论与布尔代数的分析,即从集合而不是相关的角度考察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并使用布尔代数算法形式化人们分析问题时的逻辑过程。QCA尝试超越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事件发生的成因以及内部生成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性关系组合,试图解释促成事件产生的关键因子、因子之间的相互 以及激发事件产生的复杂的成因组合,以期深化对事件产生的复杂因果关系的理解。 本文首先介绍了采用布尔代数算法的QCA的基本原理、分析逻辑及操作模式;其次,简单梳理了QCA方法论的演变过程及具体操作方法的 情况;最后, 了QCA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并简要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一、QCA的基本分析逻辑 QCA采用布尔代数算法形式化人们分析问题时的逻辑过程。在逻辑比较时,布尔代数

方法将任何一个个案都看成是由多个原因条件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与结果条件结合而成的。如果个案数量较多,这种关于原因条件与结果条件的深度分析将超出人脑力的可乘载负荷,就需要以基于变量的定量分析来做替代。而QCA的产生,使得在个案数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不用求助于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利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简化原因条件与结果条件之间的关系。以下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对QCA的分析逻辑及具体操作程序进行说明。 首先,QCA方法的基础是将变量先做两分处理,即解释变量和结果变量各有两种,变量取值为0或1。表示某条件发生或存在时,变量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取值为1;反之,表示某条件不发生或不存在时,变量用小写字母或-来表示,取值为0(其中,小写字母表示不发生,-表示不存在)。+代表“或”,*代表“和”,→及=均代表“导致”。比如A*B=Y表示A和B同时发生导致Y的发生。 其次,QCA的分析逻辑与定量分析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上。定量研究假定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是线性的,而定性比较分析则假定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是非线性的,原因条件对结果的效应是相互依赖的,且同一个社会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组合所导致的。由于QCA假定因果关系是多样的复杂的(complexity)且是可替代的(substitutability),所以更加关注社会现象发生的多重原因组合(multiple conjectural cause),即一个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其他条件。比如原因条件A和B同时出现导致结果Y的产生,C和D同时出现也能导致结果Y(A*B+C*D=Y),即同一个结果的产生可能是由多个不同的原因组合所致。再比如在社会情景B下,原因条件A出现可能导致Y 的产生,即A*B=Y;在社会情景D下,原因条件A不出现也可能导致Y,即a*D=Y。也就是说,同一个原因条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与不同的社会情景相结合,都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即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比较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比较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点: ?①着眼点不同。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③依据不同。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 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④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 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 ?⑤学科基础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 为基础。 ?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 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 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 据下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对比

一、问题选择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住房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城市住房价格也在持续增长,其增长速度已经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其价值量大的特性,住房价格的过高或过低,不仅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而且还会动摇社会的稳定。房价增长过快是当前中国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合理控制房价平稳增长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中国房价为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探究对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二、分析 (一)定性分析 根据供求理论,普通商品的均衡价格出现在市场供求量相等的状态下,此时供求双方的意欲都得到满足。那么在研究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时,可以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探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需求的表现,是代表一个地区的人民的经济实力。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进行投资的欲望和能力就越强。房屋相对于其他商品来说,具有保值性和增值性,这种特点导致人们用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促使房屋价格上升。理论上该变量和房价存在正相关性,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就会相对多的购置房屋,需求增长,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供给需求失衡,进而房价上涨;反之则否。 (2)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购置费不断上涨,而土地购置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本,进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房屋的售价。随着开发的商品房不断增加,土地也越来越稀缺,房屋价格也会随着上涨。

(3) 商品房销售面积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直观体现,销售面积越多,表明市场需求越大。商品房施工面积,即报告期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由于现在市场上大多采取房屋预售,故房屋施工面积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体现。 (4)商品房竣工面积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直观体现。在一定时期内竣工面积越多,供给越大,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供给大于需求,进而房价下跌;反之则否。 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及现实生活经验,再借助供给需求理论,可以从上面几个因素中筛选出两个作为主要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商品房竣工面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需求的代表,商品房竣工面积是供给的表现,两者对于中国房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在研究影响中国房价的主要因素时选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购置费、商品房施工面积和商品房竣工面积以及商品房销售面积为指标,利用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起影响商品房价格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多元线性修正,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最终得出计量结果如下: Housing prices = -2235.288+0.479474income-0.398707Completed area (691.1071)(0.029356) (0.115891) t=(-3.234358) (16.33335) (-3.440344) 2 R=0.905550,2R=0.898803,F=134.2259 Housing prices 表示The average selling price of commercial housing ,income 表示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Completed area 表示Completed area of commercial housing。

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之比较

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使论证更加严密,分析更加科学理性,结论和建议更加有指导意义。本文介绍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六种,分别为:1、对比分析法:将A公司和B公司进行对比、2、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分析、3、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4、swot分析方法、5、三种竞争力分析方法、6、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企业管理中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将A和B公司进行对比,发现一些不同。各种现象的对比是千差万别的,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管理学实质。所以说,只有表面现象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理论分析。 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和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来源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不仅指外部环境,还指企业内部的环境。通常我们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称作企业的禀赋,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初始值。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控制模式由两大因素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其中公司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合作伙伴(如银行、投资商、供应商)、顾客(客户)、公众压力集团(如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宗教团体)、竞争者,除此之外,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自然等因素都将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分析,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公司如何趋利避险,在外部因素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洞悉威胁、规避风险,对于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

中,公司是否有快速反应(应变)的能力,是否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否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决定着公司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公司的内部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和拥有的信息,除此之外,公司文化和公司精神又是公司战略制定和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个公司制定公司战略必须与公司文化背景相联。内部可控因素可以充分彰显出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或弱点。从而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使目标、资源和战略三者达到最佳匹配。公司通过对外部机会、风险以及内部优势、劣势的综合加权分析(借助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EFE]以及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确立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再将公司目标、资源与所制定的战略相比较,找出并建立外部与内部重要因素相匹配的有效的备选战略(借助SWOT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IE矩阵及大战略矩阵),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若干备选战略的吸引力总分数的比较,确定公司最有效、最可能成功的战略。然后制定公司可量化的、具体的年度目标,围绕着已确立的目标,合理的进行各项资源的配置(如人、财、物方面的配置和调度),并有效地实施战略,最后是对已实施的战略进行控制、反馈与评价。这是最后一项工作,也是极重要的工作。往往一些战略的挫败很大部分是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控制机制和绩效考核标准所导致的。充分与及时的反馈是有效战略评价的基石,在快速而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公司的战略经受着巨大的挑战。

浅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与结合

浅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与结合 摘要:社会科学领域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研究方法范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哲学基础、研究目的、研究依据、研究路径和表述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由于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具体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因果关系推断的确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需要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结合方法 社会科学领域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范式。一种范式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它模仿自然科学,主张依靠归纳法去发现新知识,用”假设—演绎”模式来检验理论,用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可量化的经验观察,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化,它侧重于对数据的数量分析和统计计算,包括实验法、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另一种范式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它从人文科学衍生而来的,注重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诠释。人文主义方法的具体化就是定性研究,它偏重于文本分析或叙事表达,强调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说明和诠释,包括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围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孰优孰劣,有过大量的对话和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通过比较和争论,研究者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秉承实证主义的观点,实证主义是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所以,定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强调客观性、操作化和概括化,要求研究者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定性研究以本体论、个人主观意义及经验为主体的知识论和价值理性为哲学基础,认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取决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很难做到价值中立。定性研究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自觉的或经过反思的行为”。 1.2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同 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主观感受,旨在解释社会现象,着眼于从整体上理解和诠释被研究对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而定量研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社会规律,旨在确定被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更多地注意个别变量和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指导实践。 1.3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依据和研究路径不同 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研究路径上,定量研究通常从既有的理论出发,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问卷等工具收集经验证据来验证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突出的是对既有理论的验证或推广。而定性研究更偏向于一个创立理论的过程,通过访谈和个案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挖掘和把握,从许多不同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论题、论断或理论,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 1.4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表述形式不同 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