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聚焦,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使光线或电子束等集中于一点。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的聚焦点是什么?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规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

会内会外互动,已经成为近年“两会”的一个特点。代表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国人更希望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真正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和决定。

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场所。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在会前就已经到群众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带去的议案、提案,他们准备的发言,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主题词相当集中,就是:民生。

五方面改革直指行政体制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即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同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等;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即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等。这些改革,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格外希望代表委员能够以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开好这次“两会”,千万不要辜负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以下从9大热点话题解读

一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

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转载请保留此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49279921.html,/article/38635774.html)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改革开放30年(1978年-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根本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在获取资源和资金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攫取高额利润。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存在巨大的高福利、高工资冲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2月5号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

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如果说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公正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是适度的,社会当然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国家的发展也一定是健康的。这应该是我们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带领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它实质上关系到对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在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并且产生了强势的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要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其实是异常艰巨的,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药奏效。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二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政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综合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价值观。诚,是指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所谓“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政府亦然。政务之诚,意味着与社会和公民坦诚相见,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之信,意味着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政务诚信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基石。

以往在面对社会和商业领域所出现的失信之风时,政府常常作为惩戒者的角色存在着。而政府工作报告却恰恰提醒政府部门首先扪心自问——作为民众赋予权力的公权机构,首先就要诚信待民,取信于民。

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的确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让人们常常觉得政府语言体系所形容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存在“隔阂”。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商务活动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以吏为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亦由于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经济活动与政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的诚信缺失,必然传递到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必然传递到社会中的信任丧失。于是我们把无公害的图标当作包装图画,在无可奈何中变得老到油滑,

提醒所有人“不要太天真”。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定是诚信社会,这也就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政务诚信“纯度”应该是最高的,政务诚信的约束性应该是最强的,政务诚信的持续性是有保证的。当然,诚信政府的建设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公民的积极监督、参政建言也是政务诚信的必要之基。

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践承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之城,一定能够由一点一滴的真诚所构筑。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并不太远。

三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

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歌猛进,以年均9.9%速度增长,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顺利跨

入中等收入国家,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所创造的发展奇迹。但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呈现出环境高恶化的特征,重蹈了当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之一,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

[现状]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四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入手,建立统一的廉政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主要是制度上的弊病,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素质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为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中,信访不信法,合法权益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主体的过多过滥容易出现职权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督不力、效率不高的结果。同时,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重视违法违纪监督,忽视决策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总的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是廉政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

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综合分析】

[现状]

事实上,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

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意义]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因此,保障房的流转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

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实,“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化完善有关税制安排。另外,地区和行业范围扩大之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防止出现漏洞。

事实上,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七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

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

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

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九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综合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已超过1亿人,但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很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刚刚起步,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法定的保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对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欠帐,虽然降低了目前的企业运营和城市发展成本,但是将构成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

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2014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2014全国两会十大热点热点一:新一届政府将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 热点二: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 热点三: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 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 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热点四:如何落实治霾时间表和路线图 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热点五:新型城镇化怎么走 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让人们能在城镇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说,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热点六: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 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 热点七:如何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

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测试80题及答案

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测试80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___C______。 A、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B、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D、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 2.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_B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采取投票方式表决,由全体代表的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A、1/4,2/3 B、1/5,2/3 C、1/10,1/2 D、1/4,1/2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A 左右 A、7.4% B、7.3% C、7% D、7.5% 4.?两会?是( C )和()的简称。 A、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议 5.( D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全国人民大会;中国共产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 A )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A、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

B、江河湖海水污染 C、污染源和农业面源 D、土壤污染 7.2015年,国家国防支出增 B ,达到元。 A、10%;8910亿 B、10.1%;8900亿 C、10.2%;7900亿 D、10.3%;9900亿 8.2014年全国预算收入目标为 B 万亿元,增长。 A、15.2;7.3% B、15.4;7.4% C、15.3;7.3% D、15.4;7.3% 9.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 C在北京召开。 A、3月1日 B、3月2日 C、3月3日 D、3月4日 10.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 D 在京召开。 A、3月4日 B、3月6日 C、3月3日 D、3月5日 11.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C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A、1.66 B、1.65 C、1.62 D、1.61 12.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 A 万亿斤以上。 A、1.1 B、1.2 C、1.3 D、1.4 13.今年再解决 A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全面完成

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总体精神答案100分

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总体精神 1.根据本讲,在强国目标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了要加强()。(3.0分) A.文化强国建设 B.网络强国建设 C.海洋强国建设 D.制造强国建设 2.根据本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 3.0分) A.10万公里 B.20万公里 C.30万公里 D.40万公里 3.根据本讲,目前我国的消费贡献的比例是()。(3.0分) A.54.9% B.51.6% C.58.8% D.58.6% 4.根据本讲,2018年GDP增长目标是()。(3.0分) A.6%左右 B.6.5%左右 C.7%左右 D.7.5%左右 5.根据本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0分) A.3倍 B.0.5倍 C.1倍 D.2倍 6.根据本讲,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有效办法是()。(3.0分) A.限购 B.降低房价 C.减少房产开发 D.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7.根据本讲,2018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目标是()。(3.0分) A.3.5%以内 B.4.5%以内 C.5.5%以内 D.6.5%以内 8.根据本讲,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是()。(3.0分) A.减少贫困人口 B.提高农村收入 C.加强农村教育 D.消除贫困基因 9.根据本讲,我国五年内的中期目标是()。(3.0分) A.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建成创新型国家 D.打好“三大攻坚战” 10.根据本讲,2018年我国赤字率预期目标是()。(3.0分) A.2.4% B.2.6% C.2.8% D.3% 1.根据本讲,以下哪些属于鼓励创新的政策()。(4.0分)) A.大力简政放权 B.改革科技管理制度 C.完善产权制度 D.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E.拓展外国人才来华的绿色通道 2.根据本讲,在产业发展上,我国要求在哪些领域推进“互联网+”()。(4.0分)) A.医疗 B.养老 C.教育 D.文化

201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解读

201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解读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 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 “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将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会“啃”哪些“硬骨头”,人们对两会充满期待。(下转第2版) 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将迈进现代国家行列。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 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 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201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解读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2016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及五大关键词

2016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反腐倡廉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党和政府持续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不留死角,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从治标入手,加大治本力度。 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铺就驶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更加坚固的轨道。 一带一路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开拓,更需要从东到西的均衡推进。?一带一路?将为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户籍改革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是对现有户籍政策的一次总体调整,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这必将对亿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财税金融改革 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 三农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农业生态环境受损,耕地、淡水等资源紧张。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就业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能释放民智民力,扩大内需和居民消费,增加社会财富,增进大众福祉。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和舞台实现人生价值,推进社会纵向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收入分配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关键词解读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关键词解读3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易纲等就货币政策、2月社融数据、降准、人民币汇率、债券违约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解答。为大家梳理了本次记者会的十大关键: 1、货币政策 易纲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非常丰富的内容取向,稳健不提中性更简洁,但稳健货币政策内涵没有变。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要有逆周期调节,同时在总量上保持松紧适度,即M2和社融增速大体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在结构上要更加优化,进一步加强对民企小微的融资支持。 易纲强调,一定要把货币信贷数据拉长时间看,一个时点上不能看一个数,而是要关注加权平均,一个时间序列上要看移动平均数据,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来判断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 2、社融数据 易纲表示,2月末社融保持了平稳增长,1月社融相对较高明显是季节因素,要综合前两个月的数据看。今年以来,社融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2018年底增速,社融持续下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为2019年经济金融开局提供保障。

1月份的数增长比较快,这里面有季节性因素,我还是希望大家和刚刚公布的2月份数据合在一起来看。实际上,光是1、2月份合在一起也不行,因为今年2月份和阴历正月重合比较多,所以数据还要反映在3月上,3月的数也有影响,所以大家要更全面地把1、2、3月的数综合起来一起看。 研究了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贴现的利率,和中央银行对票据的再贴现利率,总的来说没有大规模的空转或者套利,有少数个别银行、个别客户这些个别现象,我不排除是存在的,但是如果看平均值,看整个发生时间的长度,整个票据贴现还是支持实体经济了,主要支持的还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3、降准空间 关于降准,易纲表示,金融危机后,现在发达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低,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通过下调准备金率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还有一定空间,但比起前几年小多了。 我们银行的总准备金率也就是12%左右,实际上跟发达国家的总的准备金率差不多,而且这个比率要远低于日本的比率。大家知道,发展中国家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合适的,必要的。同时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还要考虑最优的资源配置,还有防范风险的问题。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落实克强总理报告中提出的这个任务。 4、民企融资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深度解读【集锦】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深度解读【集 锦】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深度解读【集锦】》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在北京正式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已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17全国两会精神,欢迎参考~ 2017全国两会精神【热点一】“十三五”规划:引领新常态开拓新境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冲刺的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继续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落地”?作为一份引领国家开创发展新境界的纲领性文件,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三五”规

划草案,将回答国内外关注的诸多“中国之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进程中,增加百姓获得感至关重要。 【热点二】供给侧改革:“高频词”化为具体“路线图” 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经济转型既要稳定消费、投资、出口的需求侧“三驾马车”,更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的供给侧发动机来推动。供给侧还

有哪些不合理、结构性改革如何发上力等,将成代表委员讨论焦点。 【热点三】扶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 “小康路上个人简历,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 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2个中西部省区市考核扶贫成效,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精准扶贫还有哪些障碍?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完善?代表委员将带来大量一线情况与真知灼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立下“军令状”,关键看执行。要督导各级政府精准扶贫,还得运用好考核“指挥棒”,真正提高扶贫实效。 【热点四】慈善法审议:“怀胎”十余年有望“呱呱落地” 慈善法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

两会热点解读手册合集

两会热点解读手册合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搜狐军事讲武堂,2016年全国两会已经召开,每年的两会期间都会有许多备受关注的热点军事话题,比如说军费、航母、中日、中美关系等等。那么谈到中美关系,2016年底,中国海军首次派出舰艇长代表团赴美访问,双方就海上相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海军军事专家、这次舰艇长代表团的团长张军社教授作客搜狐军事讲武堂,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这次中美海军交流的成果,并为我们解读两会军事热点。张老师好! 20 张军社: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张老师前不久刚刚和舰艇长代表团从美国交流回来,请您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次交流的成果和见闻,比如哪些人有资格参加交流,美方有哪些人参加呢? 张军社:2月1号到6号我率中国海军舰艇长代表团访问美国,我们代表团一行一共29人,来自中国海军三个舰队的一线部队的指挥军官、舰长、艇长,还有一些副舰长等等,他们都是经过我们挑选以后参加的,现在中国海军舰长里面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有些英语都不错,这次我们代表团去都没带翻译,直接用英语和美方进行交流,他们的英语都比较好。现在中国海军的舰艇长和外国海军打交道比较多,他们英语都比较好。这次一共去了29人,我们先后访问了三个城市,美国的华盛顿、东北部罗得岛州的纽波特,还有纽约市,参观

了三个美国海军院校,一个在华盛顿附近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还有一个在罗得岛州纽波特市海军战争学院,还有一个海军水面作战军官学校,这三个院校。其中在海军水面作战军官学校有一个舰长班,有28名军官,有中校、上校、少校,和我们基本上对等,他们与我们舰艇长代表团进行为期两天的座谈交流。第一天我们到达华盛顿,2月2号上午在五角大楼会见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上将,他回答了我们代表团六个问题,兴致非常高,讲话之后主动邀请我们的舰长向他提问问题,气氛非常好,他也表达这类的交流非常重要,对中美加强两军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次我们中国海军舰艇长代表团访美也是中美两国海军为贯彻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两军关系的一次具体的行动。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卡特中将也会见了我们,中午还带我们所有代表团成员到他们能容得下4500名全体学员的很大的食堂,把我们都分散在他们各个餐桌上,他们派了一些会汉语的军官陪同我们,也体现了他们的善意。 第二个重点在纽波特市,纽波特有两 动。另外,比如去年的马航搜救,中国海军派出很多军舰,也可以说是这几个国家里面派出军舰最多的国家。还有2013年菲律宾发生台风灾害,中国派出了医院船进行搜救救援,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对世界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个福音。 提到东海防空识别区,防空识别区不是中国首创,实际是美国在阿拉斯加为了防备前苏联入侵,设立了防空识别区,最后又在日本和

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按照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全国两会精神 两会主要内容

2015全国两会精神两会主要内容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主体结构是“6大部分”,包括:2014年工作回顾、2015年工作整体部署、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优化、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指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施政纲领,政府工作报告蕴含的十大数字引人注目。数字中凸显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数字一:7%左右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数字二:3%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数字三:12%左右 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数字四:1.62万亿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解读(一)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全国两会 精神解读(一)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解读(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2016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入

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的调控思路非常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 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范文写作”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

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针对保障房的分配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 “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 改革主基調貫穿始終 報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為當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改革作為報告的主基調貫穿始終,第一次把改革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完美整理版)

2014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作文素材及指导 0317 1720 社会保障 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 网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网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网友支持,42% 网友表示反对。 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网友表示,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还有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网友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为何引不起有关部门重视?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已呼声日久,近年尤甚。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 “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 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更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坦言,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两者之间仍存较大差距,但应当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

2016两会热点解读

2016两会热点解读 1、“创客” “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到了“创客”这个网络新词。 何谓“创客”?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将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一言以蔽之,“创客”就是那些有创新想法,并乐于将其付诸实践的人。由于互联网广泛的影响力,“创客”往往依托网络想象创新、实现创新,他们是一群“玩”创新的新型人群。 一个新词之所以能在民间流行,并进入官方话语,正说明它切中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从国家层面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从社会层面来看,贫富差距拉大,公平正义诉求高涨,给社会底层更多垂直流动的机会,需要破除体制机制积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应运而生,一方面,个体迸发的创新精神,能够汇聚成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创客”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它天然拒绝权力干预、金钱腐蚀,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智力空间,这恰好给了草根”实现梦想的机会。 对待“创客”,政府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有所不为”,就是要管住权力乱伸的手,继续简政放权,为创新活力的野蛮生长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所谓“有所为”,就是要加大对“创客”的政策支持,在创意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搭桥引线、玉成其事,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让创意想法成功“孵化”。通过“有所不为”固本培元,通过“有所为”输血补气,才能释放出“创客”蕴含的巨大能量。 2、书香社会“建设书香社会”首次亮相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报告增添了一份诗意浪漫的同时,也引发人们思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人们的时间被快餐化、碎片化的信息占据,如何让“书香”浸满社会?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强调仁孝清廉、耕读传家的家风。 书籍不光能滋养人的灵魂,还能提高人的修养。 “…书香?让人安静地思考”,王兴东说,它们就像一把接一把的“钥匙”,引人走向人生的目标,铺就成才的道路。 如何构建充满书香气息的社会? 如今很多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坐在那里盯着手机,成为“手机控”、“低头族”。现在很多人读书越来越少,反而看了大量的垃圾信息。 3、就近划片入学。百分百就近划片入学,实际上是不公平,均衡教育的前提是每个学校都一样,每个学校都有优秀的老师,这点没做到就让大家就近入学是一种“懒政”。对于高考改革后只考语数外,取消高考加分,贺优琳认为看似公平,实际上农村学生会被进一步边缘化,偏才、专才、怪才容易消失。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教育改革话题

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教育改革 话题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教育改革话题》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2017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教育改革话题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基教、高教领域都在践行“改革”。 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到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综合媒体报道及网络舆论反馈,对全国两会教育热点话题作出如下

盘点。 教育精准扶贫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育公平、贫困生、免除学杂费 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截至年底,全国还有贫困人口5575万,相当于中等人口规模国家的总人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党和国家一直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无论是国务院针对普高贫困生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动向,还是教育部完善高等院校精准扶贫政策体系,都对外展示了我国教育扶贫正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不断践行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教育短板的任务要求,其目的正是努力兑现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工作总结向教育公平更进一步。 当前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吹响,下一步扶贫工作如何开展,特别是2017年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如何落实,教育如何

补齐自身短板,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农村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帮教、心理教育、教育扶贫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责任认定和系统安排提出明确要求。文件的出台引发热议,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2016年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无论是3年前父母一方或同时外出的6100万人,还是民政部等部门公布的父母皆外出的902万人,都是巨大的数字。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在家庭关爱缺失中成长,这是社会之痛。特别是与农村留守儿童相伴的教育议题往往触发负面舆情。 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是国家层面的有关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权利的制度性安排,2017年全国两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公需科目考试答案解析_解读2018全国两会总体精神

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总体精神 一、单选题 1.根据本讲,目前我国的消费贡献的比例是()。(3.0分) A.54.9% B.51.6% C.58.8% D.58.6% 2.根据本讲,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布置的九大任务中,涉及创新的有几条()。( 3.0分)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3.根据本讲,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有效办法是()。(3.0分) A.限购 B.降低房价 C.减少房产开发 D.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4.根据本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0分) A.10万公里 B.20万公里 C.30万公里 D.40万公里 5.根据本讲,2018年GDP增长目标是()。(3.0分) A.6%左右 B.6.5%左右 C.7%左右 D.7.5%左右 6.根据本讲,在强国目标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了要加强()。(3.0分) A.文化强国建设 B.网络强国建设

C.海洋强国建设 D.制造强国建设 7.根据本讲,我国五年内的中期目标是()。(3.0分) A.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建成创新型国家 D.打好“三大攻坚战” 8.根据本讲,2018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目标是()。(3.0分) A.3.5%以内 B.4.5%以内 C.5.5%以内 D.6.5%以内 9.根据本讲,2018年我国赤字率预期目标是()。(3.0分) A.2.4% B.2.6% C.2.8% D.3% 10.根据本讲,未来三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3.0分) A.水土治理 B.房屋修葺 C.“厕所革命” D.乡村绿化 5.根据本讲,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是()。(3.0分) A.减少贫困人口 B.提高农村收入 C.加强农村教育 D.消除贫困基因 我的答案:D答对

2016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三: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四: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特点 二、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1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3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 4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 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三、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 1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 2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3实体经济困难较多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6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 7脱贫攻坚困难较多 8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繁重 四、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1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2019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 ?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3做好2019年政府工作要注重把握三大关系 ?一要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二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五、2019年政府工作战略安排和有效部署 1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 ?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 ?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 ?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 3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4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推动消费稳定增长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6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7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2016年两会十大热点

2016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四: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 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和主要内容热点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和主要内容热点》 令狐采学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京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日前召开,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什么?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6年全国两会前瞻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

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