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胜任力素质模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论胜任力素质模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论胜任力素质模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步骤及其适用条件 (3)

(一)胜任素质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3)

(二)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步骤 (4)

(三)胜任素质模型的适用条件 (6)

二、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6)

(一)工作分析 (7)

(二)人员招聘与选拔 (8)

(三)绩效管理 (9)

(四)员工培训与开发 (9)

(五)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10)

三、胜任素质模型在国内企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一)胜任素质模型太过雷同,缺乏特色 (11)

(二)模型的建立大于应用,作用发挥不充分 (12)

(三)忽视胜任素质模型的局限性 (12)

(四)有的企业认为胜任素质模型就是企业文化或企业价值观 (12)

(五)核心胜任素质满足组织各个层面的需要,无需定义专业胜任素质 (13)

四、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建议 (13)

(一)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发建立结果导向型胜任素质模型 (13)

(二)结合企业当前的战略及价值观构建反映企业特色的胜任素质模型 (14)

(三)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套体系 (14)

(四)胜任素质模型必须覆盖企业从高到低各层级员工 (15)

五、结论 (15)

附录 (17)

参考文献 (26)

谢辞 (27)

摘要: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在其文章《At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提出胜任素质概念。随即,胜任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胜任特征体系。近年来,胜任素质也成为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对某一职位建立工作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胜任素质模型的介绍、建立的步骤、在人力资源系统上的运用、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来说明胜任素质模型是如何在理论和技术上支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发展的,这对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胜任素质;胜任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ABSTRACT:McClelland's article, appearing in American Psychologist in 1973, entitle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was a key point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ency movement. Since then, competencies have become integral to the Human Resource field and popular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Many famous enterprises have built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s so a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competency approach has emerged from being a specialized and narrow application to being a leading method for diagnosing, framing and improving most aspect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ncerns have been attached to the competency model in our countr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is able to provide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new technolog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o as to help enterprises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This article includes introduction of competency model, establishment step, the application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questions existed in our country enterprises’ establish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reasonable proposals have been given.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how the Competency model can support the job analysis,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staff train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areer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and technology. It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bility.

KEY 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HRM System

在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全球化商业世界里,拥有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以及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企业进入市场角逐的前提条件。许多公司发现,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就在于它们的员工能够实现这些优势的最大化。随着人员、职位、组织三者的匹配关系越来越趋向动态化,如何有效地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了研究者与管理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胜任素质(Competency)的概念在成功地应用在协助美国国务院甄选国外服务新闻官后,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并且日渐成为国际众多知名企业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运用的人才选拔、培养和发展的有效方法。随着众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一完全以客观结果为取舍标准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也被引进,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通过致力于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胜任素质模型。

通过对某一职位建立工作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本文将通过对胜任素质模型的介绍、建立的步骤、以及其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在建立和使用胜任素质模型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期这种方法在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而形成企业持久竞争力。

一、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步骤及其适用条件

(一)胜任素质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胜任素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73年,麦克利兰(McClelland)第一次为胜任素质做出定义: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胜任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Lyle.M.Spencer)首次在1993年针对素质模型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素质模型,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

深层次特征是指个体潜在的特征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

因果关系是指胜任素质能引起或预测行为或绩效,一般说来,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胜任素质能够预测行为反应方式,而行为反应方式又会影响工作绩效,可表述为意图-行为-结果。

效标参考是指胜任素质能够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效标参考是胜任素质定义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地描绘成一座冰山,如图1所示:

图1 素质冰山模型

资料来源:麦克利兰.测量胜任素质而非智力.自美国心理学家杂志,1973.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属于浅层次的素质,就像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我们很容易通过各种专业测试来判断这种素质,更可以通过培训来获得这种素质;而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价值观则属于深层素质,这些素质都潜藏在水面以下,很难通过传统的测试方法来判断和识别,也很难通过培训来改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层次特征。

在人力资源体系中,发掘深层次特征往往要比浅层次特征更为重要,比如,当我们需要招聘一个专门从事记录工作的人员时,我们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愿意从事重复性工作并对于这份工作抱有兴趣的人,因为这种素质将更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并有利于组织减少员工流动率。因果关系是指素质与行为结果之间的直接导向,比如创新能力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新的产品、提供更多新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但是创新能力与提高工作效率之间就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那么这种素质对于要求工作效率高的工作而言是不适用的。而效标参考则是指素质对于特定的群体的行为有预测意义,并且能够明显区别群体之间的差异,比如,创新能力针对从事设计工作的群体而言是有意义的素质,而且其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其工作能力,而这种素质对于财务人员就不适用,属于无效的效标参考。

(二)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步骤

企业建立自身的素质模型时一般有五个步骤:

1、明确目标,选择研究职位

由于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受预算、技术及人员等条件的限制,为每一个职位建立模型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应在认为选对人比培养人更为重要的前提下,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的理解和认可状况,关注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挑选那些战略价值最高的职位,为其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2、选择标杆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是为了找到那些保证产生高绩效的素质要求,因此首先应明确那些是真正的高绩效,并清楚界定可以实现高绩效的行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以那些完全胜任工作的员工为标杆,利用行为访谈技术获取建立素质模型的各项数据。标杆的选择可以是内部标杆,也可以是外部标杆,这取决于企业建立模型时所选择的参照系,即,是以组织的高绩效为目标,还是以所在行业或区域的高绩效为目标。

3、关键事件访谈

关键事件访谈是通过对绩优员工以及一般员工的深度访谈,获取与绩效相似的胜任素质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在一般的工作情景下都具有适用性,是因为它不仅能够提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等信息,还能有效提取隐性素质内容。

4、构建胜任素质模型框架

除了利用关键事件访谈法,还可以利用调查问卷、专家支持系统、数据库等方法获得大量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对提取的胜任素质进行编码、阐述和命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框架。

5、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框架后,需要由专业人员组织分析小组,对框架内各项胜任素质需达到的程度、各项胜任素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经过关键事件访谈法,以及在胜任素质评估中的实践应用,来验证胜任素质的有效性,不断进行修正,最终建立某一职位的胜任素质模型。

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程序如图2所示:

图2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基本程序

资料来源:廖泉文,李元勋.搭建胜任素质模型[J].人力资源,2006(15).

(三)胜任素质模型的适用条件

首先,建立模型需要取样,中小企业不适合建立这样的模型,因为样本量太小。小企业建立模型在方法技术上可以借鉴咨询公司的数据库,或向外围专家请教。而大企业比较有条件,但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核心部门的胜任素质模型。

其次,胜任素质模型是值得探索的方法和方向,但现在,还要国内大量的学者、专家、企业工作者来研究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位的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的素质模型。只有把这个数据库建立起来,才可能去广泛运用。

最后,在方法上,做什么样类别的职位的胜任素质模型,就必须运用与该类别相关的评价方法进行。就是说,如果建立的是学术带头人的素质模型,就必须用学术测验来评价他;如果选择的是商业人员就要用商业方法评价他;如果是技术、研发人员,比如高级工程师,就得用研发方面的技术方法评价他。

二、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系统的每一个流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布里斯科(Briscoe),1996)。通过确定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胜任能力,组织可把员工甄选、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焦点放在那些与高绩效最相关的行为上面,从而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发展。下面重点讨论胜素质模型如何在理论和技术上促进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员工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图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图

资料来源: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一)工作分析

传统的职位分析较为注重工作的组成要素,是一种岗位导向的分析方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变革的不断进行,传统的职位分析已经不能在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发挥中心和基础的作用。这样,如何使职位分析更加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是近年来学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职位分析的重大进展主要在于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职位分析的提出和应用。基于胜任素质的职位分析是以胜任素质为基本框架,通过对优秀员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量的两方面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一种人员导向的职位分析方法,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

基于胜任素质的职位分析要求把胜任素质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贯穿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去,使“人员──职位──组织”匹配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途径。首先,在要求人的素质能够实现任务目标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内隐因素(如价值观、动机、态度、文化等)的匹配,即一方面要求个体满足特定工作和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个体的内在特质与组织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之间有一致性,符合组织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传统的人与职位的匹配关注满足岗位当前需要的素质,而胜任素质研究更加强调帮助组织达成当前目标及战略意图的潜能。其次,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组织支持等环境因素能推动胜任素质的表现与发展。在一般情况下,员工只做那些他们认为

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人的能力远远超出目前他们所做的范围,当员工在群体中受到启发和支持,对自我的看法发生改变,看到自身的更大潜能时,他们的表现会更好。

随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基于胜任素质的职位分析越来越趋向于未来导向和战略导向,即按照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重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认职务要求。

(二)人员招聘与选拔

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胜任素质的人员选拔,挑选的是具备胜任素质的人,而不仅仅是能做这些工作的人。因此,人职匹配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匹配上,还必须重视内隐特征的匹配。这是因为处于胜任特征结构表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易于改进和发展,而处于胜任特征结构底层的动机、人格等素质则难于评估和改进,但对胜任素质却有着重要的贡献。只有具有与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一致的人格特质和动机的人,才可能与企业建立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关系,才可能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融入到日常的行为过程中从而造就卓越的组织。同时,为了做到人—职位—组织三者之间的匹配,仅仅考察工作胜任特征的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不同的岗位构建不同的工作胜任素质模型,明确特定的胜任素质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重点在于设计哪些情境可以考察这些胜任因素,怎样的测验或面试设计才是有效的,由此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面试方法:行为事件面试方法。行为事件面试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应聘人员的真实素质,通过其过去的行为预测其未来可能的表现。这种面试方法是让应聘人员在指定的范围内描述出非常具体的工作事件,并以具体的问题进一步追问,从而了解应聘人员的真实情况。

运用胜任素质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人员招聘录用的质量,有利于降低人员流动率和管理成本,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招聘选拔流程图如图4:

图4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招聘与选拔流程图

资料来源:孙卫敏.招聘与选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三)绩效管理

胜任特征分析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基础。首先,基于胜任素质的绩效管理在绩效标准的设计上既要设定任务绩效目标,又要设定胜任素质发展目标。其次,绩效评估时,应从目标的完成、任务绩效的提高和胜任素质的发展三方面来进行。再次,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胜任素质的绩效管理为绩效沟通增添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为绩效管理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将胜任素质模型应用于绩效管理,需要建立公正的、具有发展导向和战略性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一个绩效管理体系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绩效目标是建立在认同和信任的基础上,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并通过管理沟通形成绩效承诺;第二,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针对下属胜任素质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支持和授权,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第三,绩效考核应做到公平、公正;第四,绩效管理应注意胜任素质中人际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努力提高群体绩效。

(四)员工培训与开发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首先要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有两类:一类是行为;另一类是技术。行为包括员工的态度、个性等,技术包括知识和技能等。很多企业并不明确自身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而能力模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设计的培训,是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的关键胜任特征的培养,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员工取得高绩效的能力、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和胜任素质发展潜能。培训内容来源于组织当前或以后发展的潜在需要,依据职位分析中所构建的胜任素质模型,重点内容是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突出的特征。由于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胜任素质模型是不同的,对于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其胜任素质培训的内容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例如王重鸣、陈民科的一项研究1显示:正、副职总经理的管理胜任素质模型所包含的成分不尽相同。对正职来说,胜任素质模型包含价值取向、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权力取向、协调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激励指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8个要素;而副职的胜任素质模型则包含价值取向、责任意识、权力取向、经营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激励指挥能力等6个要素。正职与副职相比,更加突出了诚信正直和开拓创新能力这两个要素。这意味着,在副总经理升任总经理的培训中,需要培养他们诚信正直的品性与表现,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可见,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在理念与技术上不同于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在知识的培训上也要加强结构性、程序性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能,从而全面增强员工的胜任素质。

以往的培训研究注重的主要是培训内容,而胜任特征分析则为培训提供了新的视野。以管理胜任素质培训为例,管理胜任素质的核心是“知道怎样做”与“知道由谁来做”的内隐知识,而管理实践是培养这种知识的最佳途径,但这种学习带有较大的偶然性。管理胜任素质培训设计要根据经验学习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法,从而使这种“自然”的、非结构化的学习,成为结构化的、有计划的培训活动。目前,对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培训方法有很多种,如课堂讲授、问题讨论、情境模拟、案例研究、方案设计等,根据培训重点和受训人员行为方式的不同,通过不同培训形式的交叉运用,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五)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下属实现职业发展,这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人本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提高岗位胜任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开发胜任素质模型,对员工的胜任素质潜能进行评价,帮助员工了解个人特质与工作行为特点及发展需要,指导员工设计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发展计划过程中对员工提供支持和辅导。这样不仅能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及职业潜能,也能促使员工努力开发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技能和行为,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经

1章凯,肖莹.胜任特征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江淮论坛,2004(02).

营战略之间的协同,达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即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后二种人力资源管理形态中,员工的胜任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胜任素质研究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视角,应引起我国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针对具体职位的胜任素质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模型的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研究方法、测评手段、统计技术和研究结论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效能,也有赖于企业各方面资源的重新配置、工作职责再定义和先进的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的有效配合。这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种挑战,我们需要迎接挑战。

三、胜任素质模型在国内企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胜任素质模型首先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目前也有部分大型企业已经或正在构建胜任素质模型。但是,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部分胜任素质模型应用的效果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一些企业而言,在构建及应用胜任素质模型、旨在提升本企业领导能力和整体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其中主要的误区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胜任素质模型太过雷同,缺乏特色

随着跨国公司的本地化和本地公司的国际化,很多国内企业开始猎取在跨国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空降兵”直接参与企业高层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管理变革的迫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不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理念的情况下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全盘采用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其中包括绩效管理体系及与之相关的胜任素质的考评。

一个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思路和风格直接决定这个企业胜任素质模型的构成。当多个企业的领导者接受了时下流行的同一类管理理论及观念时,这些企业的胜任素质模型就将出现雷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尚未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情况下,把曾经用在跨国公司的胜任素质模型全部照搬,而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胜任素质的建立的背景和过程,即使通过培训也无法透彻地将胜任素质的内涵传达给各职能经理,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上下都在用这个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考核,但没有人知道考核的原因和方法,同时考核

之后员工仍不能明晰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改进。

(二)模型的建立大于应用,作用发挥不充分

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根本目的是在工作中推广和应用,从而保证员工改善行为,提高绩效,达成企业目标。然而很多企业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而不是实际应用上,有的只用在年终绩效考核等部分职能中。例如:一家企业投入上百万元咨询费请咨询公司帮助开发了完整的胜任素质模型体系, 却不知道怎么用, 只好将它束之

高阁。

胜任素质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辅助性工具, 其本身不可能独立地发挥作用,只有融入到人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中,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但很多企业由于本身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培训体系的支持和相应的素质测评方法,而导致模型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指导员工行为的作用,员工在不了解的状况下也无从谈起改善自己的行为。

(三)忽视胜任素质模型的局限性

胜任模型本身存在诸多局限,不少企业忽视这些局限,把胜任素质模型看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这将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1、胜任力模型的静态局限性。企业的胜任力模型一旦建立,就成为一个静止的描述体系。而实际上,企业本身由于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企业内部岗位调整频繁,员工流动性大也会导致企业文化氛围的变动,这样在施用胜任模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胜任模型的这一局限性。

2、胜任力模型的失效性。胜任素质模型主要反映的是潜质,而并没有涵盖创造绩效所需要的全部素质,像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等,在一般的胜任素质模型中反映得并不充分。因此,只有在潜质确实比知识、技术、乃至智力更加重要的时候,根据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人员选拔和进行其它力资源管理工作才是合理和有效的。

(四)有的企业认为胜任素质模型就是企业文化或企业价值观

曾经有一个公司聘请著名的咨询公司为他们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当咨询顾问把核心胜任素质报告交给企业后,企业发现他们花了大价钱做出来的核心素质竟然是企业早就提倡的企业价值观或者企业文化。所以他们认为胜任素质模型就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观。

虽然胜任素质和企业价值观两者之间经常在字面上是统一的,然而,胜任素质的本质在于它是从优秀业绩表现者身上提取出的能够预测员工绩效水平的具体的行为特征以及反映胜任素质行为表现的差异,而不是仅仅几个字所描述的企业价值观所能代替的。而对于企业文化来说,虽然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要考虑企业文化背景,但是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的管理哲学、企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员工行为习惯日积月累形成的,它可以透过人们的行为体现出来,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观念、一种习惯。所以,胜任素质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但远比后两者具体和深刻,并且能够通过具体行为来进行衡量。

(五)核心胜任素质满足组织各个层面的需要,无需定义专业胜任素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首先要基于企业文化和战略,建立组织层面的核心胜任素质,满足整个组织完成企业目标的需要。有的企业认为核心胜任素质能够满足组织各个层面的需要,无需定义专业胜任素质,忽视了在各个专业和职能部门建立专业的胜任素质模型的重要性。对于各个业务部门来说,他们在不同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会对他们的素质产生不同的要求。如对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影响力和说服力会表现的相当重要,而对于技术专业人员来说,概念式和分析式的思考素质则会成为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突出绩效的关键,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或领导者则更加需要自信心和果断性,具体行为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普遍有信心和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四、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建议

(一)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发建立结果导向型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必须以企业的预期目标为导向,二者联系越紧密,关系越明确,胜任素质模型对企业的效用越大。建立一个结果导向型的胜任素质模型,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在描述胜任素质特征时尽量使用结果导向的语言,以“培养人才”这个胜任素质特征为例,在定义这个胜任素质时,应描述为“经常为下属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激励其改进工作方法以使其迅速实现职业发展”,而不仅仅是“经常为下属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激励其改进工作方法”。前一种描述明确了该项行为的结果,企业在使用胜任素质模型时能使员工清楚地了解满足该项胜任素质期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行为本身。

其次,要平衡胜任素质特征对企业各方的影响,既要满足企业所有者的利润目标,又

要满足员工的生存及发展目标,还要满足外部客户及其他各方的利益要求。这就对胜任素质特征的选取及定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个通行的做法是建立胜任素质矩阵,对于每一个胜任素质特征,分“企业管理能力”“员工发展”、“客户发展”及“投资者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定义。将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完整的胜任素质模型。

(二)结合企业当前的战略及价值观构建反映企业特色的胜任素质模型一个有效的胜任素质模型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它必须支持企业达到预设的目标,而不是单纯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因此,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时,应重点确定并延伸能反映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及其他员工的具体行为的胜任素质特征。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帮助企业建立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管理风格和理念,避免管理雷同现象。此外,要在胜任素质模型中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一方面能使价值观这类比较模糊的概念通过行为描述更易被员工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能使胜任素质模型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做到将胜任素质模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能力及价值观相结合,还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调整,这是一项不能间断更不能忽视的工作。有的企业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后就将其作为检验员工的唯一不变的标准,直接导致的胜任素质模型使用效果的降低。

(三)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套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胜任素质模型之间的密切联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升任素质模型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更有利的工具。另一方面,胜任素质模型的成功实施又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设施支持。健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配套体系是胜任素质模型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尤其是绩效管理体系。

一个与胜任素质模型配套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符合特定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主要针对履行岗位职责和执行岗位任务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绩效评价。胜任模型所反映的素质,实质上是员工的一种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与成果绩效进行对照就能够相互佐证和支持。只有基于绩效分析,才能找出好的成果绩效与哪些胜任素质相关, 不良的成果是由于哪些胜任素质的缺陷。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才能建立胜任素质模型以及开展针对胜任素质的培训。

为了更好地发挥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应该同时建立胜任素质的测评系统。该测评系

统是为更准确地评价员工在某项胜任素质的等级。测评系统可用于已进入企业员工的评定,帮助他们认清自己与胜任素质要求的差异,还有助于确定培训需求,帮助改进他们的行为方式。同时测评系统还可用于新员工筛选,保证新进员工已经具备基本的胜任素质,减少培训成本,同时保证工作绩效。

(四)胜任素质模型必须覆盖企业从高到低各层级员工

构建一个成功的胜任素质模型,必须关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一个企业的胜任素质模型对所有的员工而言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一个员工可以通过胜任素质模型评估自己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当其晋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岗位后,仍应使用与其前一层级岗位使用的胜任素质特征具有可比性的胜任素质,有的胜任素质模型割裂了不同层级岗位胜任素质的可比性和连续性,导致员工在其职业发展道路上感受不到进步,影响了胜任素质的效果。

其次,胜任素质模型中每一个胜任素质都应该根据员工的不同职责需求设定不同级别,这样员工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每一个胜任素质上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标。现在大多数的胜任素质模型都对胜任素质进行了级别的划分,但是有些划分的科学性较差,级次不明显。

总而言之,胜任素质方法的思路就是从实际出发,找到客观,有效,与工作实绩相关的个人行为特征,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加以运用。它对组织发展,个人成功都有积极的作用。而在建立和应用胜任素质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面,才能真正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

五、结论

胜任特征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进行科学地评价、分析、鉴定的技术和方法之上,它的实际意义显而易见。

第一,在选拔人才上,以往凭的是经验、领导意见,现在有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对准确地选聘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在培训上,可通过对照胜任特征,发现工作人员素质方面的欠缺或表现出的一些优秀特征,据此实施培训,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第三,在职业指导上,有助于把人员安排到与胜任特征相适应的岗位上,达到人岗匹配,还可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

但是,如果我们将胜任素质模型理解为给所有的人力资源工作制定了一个标准也是不准确的,现在只是提出了一种概念,或者说找到了一种将来有可能应用于教育、企业、行政管理上,对人评价的方法。我们也要看到,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构建出胜任特征模型以后,开发测量各项胜任特征的工具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量表设计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的参照标准。而且企业选择胜任特征分析时一定要从自身的需求、财力、物力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因为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总的来说还是较为费时、费力,所以在选择分析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建议企业选择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中的重要岗位进行胜任特征分析,从而降低因关键岗位用人不当而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危险。

随着对胜任特征的逐渐深入研究,我们深信以胜任特征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坚实的基础。

附录

Using Competency Models to Assess Employment

Candidates and Employees

Validation of Selection Criteria

When determining the validity of competencies for use in either candidate selection or employee assessment, there are two distinct kinds of validity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se are:

Content Validity

Empirical Validity

Content Validity

Content validity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needed for successful job performance by virtue of the work itself. A good question to ask when establishing whether a given competency is content-valid is, "What is the degree of impact this competency has on job performance? How critical is it?" Another factor to consider is, "How often is this competency used in performing the work"?

When establishing selection criteria, from a legal defensibility standpoint, it is best to focus on "skills and abilities" rather than "knowledge." The reason is, courts will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the employer provides (or could have provided) short-term training to develop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As an employer, this argument can be tough to defend.

In order to be considered valid, job-content based criteria must be "verifiable." There needs to be some statistical evidence show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being used is "essential" or "critical" to successful job performance. In order for criteria to be considered "verifiable," the employer needs to show there has been an independent validation of the data by multiple raters (usually 3 or more) who are job knowledgeable.

Job knowledgeable person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an "expert panel," are persons who have actually performed the work, but can also include others who supervise the work and are intimately familiar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job.

Process for Establishing "Content Validity"

The recommended process for establishing content validity is as follows:

Create an expert panel, 3 or more perso ns who are "job knowledgeable”. Choose persons who have actually performed the work as well as those who have supervised it.

Panel should always include two or more current (or past) job incumbents. Review job description to determine key challenges, responsibilities, and expected results.

Use group process to define a "preliminary list" of competencies felt to be critical to job performance. (HR Technologies, Inc. provides a "competency lexicon" and software to facilitate this process.)

Have each panel member independently (without discussion) assign a weighting to the listed competencies using a 5-point weighting scale, thereby reflect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competency to successful job performance.

Use group process to fine-tune these weightings and arrive at a final, consensus weighting for each competency.

Finalize the competency list, with the group agreeing to eliminate lower-weighted criteria and arriving at a final competency set (i.e., the "assessment model").

Focus the group primarily on selecting competencies that are "skills and abilities," eliminating those that are knowledge-based (especially those competencies easily addressed through short-term training).

Use the group to establish "behavioral anchors" (i.e., definitions or examples of performance levels) for each competency contained in the selection model, thus providing an objective, uniform scale for assessing employees and determining their competency "level".

Empirical Validity

Empirical validity requires that evaluation criteria be "statistically verifiable". This means the employer must demonstrate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mathemat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a given competency and successful job performance.

If, u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ata, you can demonstrate that a high percentage of top performers possess a certain competency and can further demonstrate this competency is

营销总监的胜任力素质模型

营销总监的胜任力素质模型 营销总监和一般的管理者需要的素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差异的部分主要来自于营销工作的个性化、专属性特征,参考前述的素质词典范围,结合新的市场条件,对与营销工作密切相关的主要素质,可以概括提炼为以下八个素质: 应对压力、自我驱动、决断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敏锐的市场感觉、诚实正直、业绩导向、营销专业知识。 1、应对压力。此处采用广义上包含销售的营销概念,由于营销工作需要完成一定的销售任务、市场开拓目标和财务指标,承担着整个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对外要与客户谈判,与竞争者斗志斗勇,新时期还要寻求战略合作联盟,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营销老总必须能够熟练应对,营销老总必须在高压面前保持高绩效和自控能力,否则只有天天焦头烂额,无法保证正常的身体健康,更谈不上压力面前驾轻就熟,应对自如。咨询实践中发现,只有少量的营销老总能够从容不迫地等待重大的开标结果、谈判会议、客户投诉风险,多数变得失眠、焦虑、烦躁不安,如某IT公司营销副总曾在一次大型软件项目招标前,压力过大,不堪重负,病倒送入医院,在中标后签字仪式上,采购方坚持要求营销副总出席,场面非常尴尬而导致采购方发难,变更中标公司。故营销老总必须懂得自我调节,科学释放压力,拥有较强应对压力的素质。 2、自我驱动,自我激励。营销老总有时在外部自己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有时想放松或释放压力,但是营销人员还在等待排忧解惑,还要为他们作培训,为即将失去信心的业务员鼓劲打气。往往这样的时候,就是考验营销老总的时候,自己都要失去前进的动力了,还要带动下属,特别是小公司创业的阶段,怎么办?营销老总不仅要会激励他人,而且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必须具备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素质,否则,如果不能给自己鼓劲,在销售人员面前就会表现得信心不足,士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3、决断能力。商场如战场,信息量大,环境复杂,及时迅速地做出决策,确立关键的工作重点,是营销老总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过于犹豫,就会丧失难得的机会。当然,决断必须尽量科学,科学优秀的决断能力必须具备的行为指标应当包括:愿意承担经周密考虑后仍存在的风险;能够预见可能的结果,尤其对复杂的决策;在下结论、作决定时充满信心;避免对复杂决策时过度分析或过多忽视;敢于承担作决策的责任;有危机感。最关键是需要使员工以及资源的分配与组织目标一致。 4、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强也是营销老总必须具备的素质。通常,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表现是:善于通过接触“猜想的客户”发现“潜在客户”,长于划分销售区域并进行系统研究,善于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势和弱势,专业地系统研究潜在客户以便发现新的业务,经常能够关注市场细分、行业特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利润情况、主要竞争者的市场地位等问题。一方面这是必备的营销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受过正规管理教育、训练的营销老总而言,这也是必须有的素质或直觉,这种能力可以建立自我信心、树立在公司的威信、为销售人员做示范引导。这在小公司更加明显,当然,在大中型公司,这种素质需求相对要弱一些。 5、敏锐的市场感觉。营销工作要求营销老总必须要有“狼”的灵敏嗅觉来观察市场,要对周围市场需求、客户投诉、竞争者的促销、价格政策、广告诉求、环境变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到信息,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应变敏捷、行动迅速是营销老总应有的行事风格。在中国的市场上还必须有的一种素质就是能够深刻理解、敏锐把握客户的隐含需求以及表面需求和隐含需求之间的关系,因为客户往往主观上不肯表达出来、不愿表达出来或客观上不能表达、无法表达,需要营销老总去深刻理解和把握。常用的行为指标包括:任何时候都以客户为第一考虑因素,能够引导客户调整期望,使得其与公司政策相符,对客户的投诉和忧虑做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模型研究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更多资料请访问.(.....)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更多资料请访问.(.....)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模型 一、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意义 胜任力是指一系列能够使工作成功的、非显形的个人特征组,如:个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素质、价值观,等等,这些特征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正因为胜任力是相对于某一个或某一类职位而言,因此,不同的岗位或岗位族都具有区别于其它岗位的胜任力要求。 近年来,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开始普及,各国、各类学术组织分别提出和推广各类职业标准。所谓职业标准,实际上就是胜任力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专业标准。其中,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推出的人力资源素质模型-IPMA Competency Model为国内大量培训和咨询机构所使用,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使用上述模型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其所定义的四种角色:人事管理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和变革推动者,四种角色的分类标准不是互斥的:其中,人事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是一种定位,变革推动者是一种行动角色,而变革推动本身就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上述标准与我们通常所采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有所差异,每次授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工作者们都会问到上述问题,因此,尝试建立逻辑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就成为我的研究主题之一。 二、人力资源经理-特殊的人群 之所以称人力资源经理为“特殊人群”,主要是其独特的工作性质:与企业其它部门、条线或业务单元的工作对象不同,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对象是人才,是企业的干部和员工,人力资源经理承担着规划人才、招聘和引进人才、提出人才使用建议、培训和开发人才、全面考核人才、合理赋薪与有效激励人才、帮助人才规划职业发展、干部梯队建设、控制人力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实施方案

制造二部构建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建立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目的 1、为我部更好的选拔、培养、激励那些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便于选拔、开发人才,建立能力发展阶梯;便于内部人员的合理配置;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以实现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 2、通过建立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为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给员工一个自我认知的工具。 3、激励员工结合岗位需求,针对自己的差距,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与成长,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 4、明确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人才培训与开发、人员调配、员工绩效考核、薪酬设计、选拔任用干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战略与规划制定等方面提供依据。 第二条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建立原则 1、以员工的行为动作和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能力素质需求为基本依据。 2、关注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特点,体现不同层级和类别岗位之间能力要求的差异 3、坚持对岗原则,从岗位对能力素质需求的实际出发,认真作好调查分析工作,为模型完整建立奠定扎实基础。 4、严格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真实反映各岗位实际能力素质要求,尽量避免因个人和其他主观因素影响建模的准确度。 第三条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实施对象 制造二部所有在岗的正式员工。 第四条组织结构及职责 1、部领导 ⑴提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构建及岗位任职资格修订工作的总体要求; ⑵组织、指导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构建及岗位任职资格修订工作的实施、推进; ⑶对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构建及岗位任职资格修订工作进行审核、确认; 2、工作小组 ⑴研究、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框架,确定建模流程、方法, 形成建模实施方案; ⑵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岗位信息的调查、数据搜集、分析、筛 选、论证,设计调查使用表格; ⑶形成能力素质模型,并进行评估、确认; 3、各部门 ⑴积极配合工作小组各阶段工作的推进实施;

公司员工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工具汇编

公司员工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工具汇编 (1)冰山素质模型的应用 冰山素质模型主要说明了素质的构成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是决定个人绩效的因素、哪些上表象的因素,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产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使用冰山模型的时候需明确“水面上”知识与技能等仅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更宏大的潜在对绩效起到更大的决定作用。对于潜在的难以挖掘感知的潜能,应尽量量化和具体化,构建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时不能够忽略。 (2)洋葱素质模型的解析 洋葱素质模型将人的素质分成了三种,三者的内容和评价的难度如图所示。 洋葱素质模型示意图 洋葱素质模型或以用来建立各职类、职层人员产生高绩效所需的潜在类型的要求与标准,判断某一员工潜在素质是否适合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企业员工招聘、绩效诊断、调配及晋升提供依据。 2。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1)胜任能力模型的建立需要依据测评对象、测评目的进行选择,描述了五种常用的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方法

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是绩效优秀的员工与表现一般的员工相区别的个体特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特征和自我认知等。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是从企业战略要求出发,将相关要素与战略联系起来的过程。其构建步骤如图所示。

图 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步骤 对胜任素质确定方法的介绍和说明详见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分析

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素质模型地联系和区别

任职资格体系和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一、何谓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等加以表达。 具体来说任职资格是: —任职资格是任职者取得高绩效的行为的提炼和总结; —任职资格关注的是任职者“能干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员工能否承担某一等级的职务(岗位),取决于承担者本人的资格与能力; 任职资格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组织的要求,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行为实施的系统管理。 二、何谓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基于著名的冰山模型(如上图所示)而构建起来的。胜任能力的概念最初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从McClelland对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研究项目开始,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共识和使用。McClelland在1973年所著的《测量胜任能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能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他认为应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4、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5、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与工作或情境相关的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动机、自我概念与个性,价值观与态度、技能和知识等关键特征的集合。胜任能力是可衡

如何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家企业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能源电力公司搭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 【问题类型】胜任力素质模型 【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 【客户背景】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设计一套能落地的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 【客户需求及分析】 该能源公司面临着员工数量过剩、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公司的发展虽然蒸蒸日上,效益和产量也连获佳绩,但公司员工的过多过剩却分流了一大部分收益,导致公司的利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同时,在国家精简人员政策的号召下,公司也将人员减编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上了管理日程。基于此,公司引入了外部相对较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评估,并以此为人员减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将一些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辞退、调到适合的岗位或是调到一些边缘性岗位上,并培养、重用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 但是,是应用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公司领导发现,外部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都是定性描述,比如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划分中,一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二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定性描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难划分几个等级之间的差异,虽然有各个等级的划分标准,但是,用的过程中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难易准确划分人员能力的等级。对用一个员工的表现,有的评价人员要求比较严格,认为其解决问题能力处于一级水平,而有的评价人员要求较为松散,可能会认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二级水平。这样,就造成了人员评价的不公平性。同时,员工也不清楚自身的提升方向,不知道公司鼓励员工做哪些工作或是怎样做工作,也不知道哪些工作行为是不好的。虽然有的外部胜任力素质模型,在等级划分上相对比较科学,但是又不太适合该能源公司的工作及人员特点,用该公司张总的话说,不是“太学术”就是“无法落地”。基于以上问题,该公司的管理者提出建立一套定制式的、能落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

销售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销售部胜任力模型构建问卷统计分析报告 一、样本基本信息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所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根据调研对象的职位不同,对样本进行分类,此次调查的样本分布状况如下: ,2代表“不太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以下同。 二、关键的知识要求 产品知识:包括产品的名称、性能与特点、主要优点、销售状况、与其他公司产品相比的优劣势、价格特点等。 公司知识:包括行业知识、公司文化(发展历史、价值观等)、组织结构、基本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等。 行业知识:行业发展状况、行业新闻及重大事件、竞争对手情况、相关行业的情况。 营销知识:营销心理学、价格管理、预测与调研、品牌管理、客户服务及管理、电话营销、礼仪公关。 专利知识:对专利的理解,每个产品对应的专利点的了解。 从上述四幅图中可以看出,产品知识、公司知识、行业知识、营销知识、专利知识是销售部人员认为最为重要的五个知识要求。

三、关键的行为能力 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和学习方法,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有新的销售策略、新的销售方法。 分析判断能力:从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到分析运用的全程处理能力。对已知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看问题能抓住事情的本质。通过观察分析很快就能抓住了解全貌,敏锐,能很快发现关键问题,抓住要害。 沟通能力:正确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计划能力:对工作目标有一定计划,工作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客户管控能力:有效地与业务伙伴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运用各方方面的资源完成工作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对人际交往保持高度的兴趣,能够通过主动热情的态度,以及诚恳、正直的品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的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为达到市场开拓目的而具备的沟通、组织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能够与客户、行业协会及中间商进行业务讨论,收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提出产品改进建议。 市场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市场,通过对市场变化中反映出来的现象、数据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用以了解市场变动的趋势、了解客户的需求、指导自己的工作。 谈判能力:在谈判中有效的达成公司的目标,并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公司的利益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为了达到最终的结果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主动地谋求解决,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他人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与信息。 应变能力:为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做好相应思想准备的能力。反应迅速,能很好处理突发事件,随机应变,能控制局面。 影响力: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1.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总的指导方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首先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然后提炼出企业员工应具有的胜任素质,从而构建符合企业文化及环境的胜任素质模型。 2. 确定目标岗位 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往往与组织中的关键岗位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时应首先选择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岗位作为目标岗位,然后分析目标岗位要求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从而构建符合岗位特征的胜任素质模型。 3. 界定目标岗位绩优标准 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界定绩优标准的基础。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估,区分员工在目标岗位绩效优秀、绩效一般和绩效较差的行为表现,从而界定绩优标准,再将界定好的绩优标准分解细化到各项具体任务中,从而识别任职者产生优秀绩效的行为特征。 4. 选取样本组 根据目标岗位的胜任特征,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随机抽取绩效优秀员工(3~6名)和绩效一般员工(2~4名)作为样本组。 5.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是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工作,一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数据库、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来获取样本组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并将获得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 6. 定义岗位胜任素质 根据归纳整理的目标岗位数据资料,对实际工作中员工关键行为、特征、思想和感受有显著影响的行为过程或片断进行重点分析,发掘绩优员工与绩效一般员工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之间的差异,识别导致关键行为及其结果的具有显著区分性的能力素质,并对识别出的胜任素质做出规范定义。 7. 划分胜任素质等级 定义了目标岗位胜任素质的所有项目后,应对各个素质项目进行等级划分,并对不同的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企业大学各类人员胜任力模型 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培训交易网账号:opeixun 关注我们,免费参加11月13日沙龙:教练技术的企业应用 【人物介绍】黛(Nancy)广药沙槐学院执行院长2005年毕业 8年的时间,让黛从一名普通的管理培训生连升6级成长为著名合资公司的企业大学校长。她的职业生涯令人艳羡,她的成功秘诀耐人寻味,她在各级培训管理岗位上总结出的胜任力模型更值 得学习。她的经历,是真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这无疑给众多的培训管理从业者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5年,我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培训生,8年后,出任一家合资公司企业大学的执行院 长,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怀万千。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及其各阶段的心得,我总结得出,培训管理岗位的能力模型可以由四个能力维度构成: 1.基础能力。这是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基础技能,是每位员工都应具备的。比如人际 交往、沟通协调、电脑操作技能等。

2.专业能力。是指员工为有效完成某一类型工作所需的知识或技能,具体因所在企业各个部门、 各个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控风险防、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市场运营与管理、培训需求调研设计能力等。 3.核心能力。即履行企业各级岗位职责的重要技能。它们不但能帮助员工创造突出的业绩,还能 在组织运用同一语言,为业务活动及个人发展创建统一平台。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 一、双赢互利等。 4.管理能力。这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行为。如业绩至上、业务洞察力、领导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明智决策、创新等。 培训专员:做到位 刚毕业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生中的一员,在随后的四年多里,一步步成为培训专员、培训主任、高级培训主任,直至培训经理。 在培训专员层面,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关注:职业化基本素养、专业技能、高绩效表现。因为无论 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若干年的专员,最应该做好的就是打基础,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做总是有收获的。培训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需求的调研、统计等专业能力,做得越多,总结 越多,也就越熟练。 实际上,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我当时 的目标就是:“哪怕跑麦,我也要做到最好。” 在我看来,工作有四个等级:做了、做完、做好、做到位。对应这四个层次,我们的绩效结果分 别是半成品、成品、精品和极品。于是,我往往在上司交代任务、提交工作结果时自问:“我这次交付的是哪一品?”要求成功,就得成功。当不断要求自己交付的绩效结果和各位同事的委托 事宜都应是精品之后,我获得了晋升,成长为一名培训主任。

公司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设计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职位胜任素质模型方案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方案 1.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元素 胜任素质: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

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知识可以分为: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公共知识。在知识这一维度岗位胜任模型应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公共知识。 2)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例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4)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是指持续而稳定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如开朗型、稳重型、忧患性等。 2. 胜任素质模型 1)素质模型结构:根据从事某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素质,从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性格特征四个层面构建其胜任素质模型。

企业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方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全案 目录 第1章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1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2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 总经理助理知识素质定义表8 执行总裁知识素质定义表9 采购总监职业素养定义表10 行政总监胜任素质模型11第3章市场部胜任素质模型 (11) 市场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11 市场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12 市场调研经理胜任素质模型12 公关经理胜任素质模型13 营销知识分类详表15 业务拓展主管胜任素质模型15 渠道主管胜任素质模型16 渠道专员胜任素质模型16 导购主管胜任素质模型17 导购专员胜任素质模型17第5章生产部胜任素质模型 (18) 生产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18 生产计划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0 统计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1 产品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1 仓库账管员胜任素质模型21 设备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2 安全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2 安全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3第6章质检部胜任素质模型 (23) 质检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23 质量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4 质量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5 来料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5 来料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6 制程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6 制程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7 在制品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7 质量控制经理胜任素质模型28第7章采购部胜任素质模型 (28) 采购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8 采购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29 采购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29 采购计划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1 采购计划专员胜任素质模型31 采购预算专员胜任素质模型32

采购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3 采购成本控制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3第8章财务部胜任素质模型 (34) 财务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34 财务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35 财务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35 总账会计胜任素质模型37 资金管理专员胜任素质模型37 应收账款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8 预算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8 成本控制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9 税务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9 财务分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0第9章客户服务部胜任素质模型 (41) 客户服务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41 客户服务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41 客户服务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42 客户开发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3 客户关系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3 大客户服务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4 客服信息主管胜任素质模型44 呼叫中心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5 客户投诉主管胜任素质模型45第10章人力资源部胜任素质模型 (46) 人力资源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46 人力资源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47 人力资源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47 招聘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9 培训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9 绩效考核经理胜任素质模型50 薪酬经理胜任素质模型50 劳动关系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1第11章行政部胜任素质模型 (51) 行政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51 行政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52 行政部人员知识构成及其范围一览表52 行政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4 前台接待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5 行政人事经理胜任素质模型55 监察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6 法务专员胜任素质模型56

最新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资料

各类核心素质 成就导向 【定义】不满足于现状,对成功具有强烈的渴求,总是设定较高目标,要求自己克服障碍,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自我愿景有符合社会和企业利益的理想抱负,愿意为之实现而不懈努力,并能够承受困难与挫折,甚至牺牲眼前利益。 ◆内激励成功体验主要来源于做好工作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不依赖于外在的荣誉和报酬。 ◆行动性对工作热情投入,乐于不断采取行动以推动事情进展,对出色完成任务、取得工作成果有强烈的渴望。 ◆挑战性目标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冒险,毫不畏惧地为自己和组织设定挑战性的目标,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开发和调动潜能。 ◆高标准对人对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愿意使事情更接近完美,并努力驱动自己和他人为了做得更好而继续努力。 诚信 【定义】随时随地以诚信开展业务,遵守公司制度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对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正直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态,能对现象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 ◆尊重他人不分级别、文化等其他差异,对他人保持尊重与真诚。 ◆遵守规范遵守公司制度规定,不超越制度规定权限;不因个人情绪或其他想法而影响组织利益。 ◆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注意个人形象。 创新 【定义】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开放性对信息持开放的心态;密切关注业内外的新动态和新发展。

◆挑战传统敢于质疑传统和常识,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和方法。 ◆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去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和尝试新方法。 ◆危机意识对潜在的危机较敏感,努力通过自身不断革新和发展,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鼓励创新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提出表示欢迎和赞同。 弹性与适应 【定义】具有适应不同环境、不同个性或不同人群,并有效工作的能力。 ◆随遇而安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不缺乏心理安全,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转换。 ◆方式权变能够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等情境因素,权变地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善用策略能够以退为进,在必要时善于使用妥协、忍让等策略,化解冲突,推动事情进展。 ◆挫折耐受对挫折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能够经受挫折打击与压力,用积极的方式解决挫折问题,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的行为,不易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 分析判断 【定义】对已知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把握事情的本质。 ◆理解能力能够根据外界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与认知,对事物的性质、内涵、状态等形成清晰的认识。 ◆判断能力能够对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等品质做出恰当的评判和区分。 ◆推理能力对事物经过分析、理解、判断以及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后,得出结论。 ◆决断力对零散结论性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分析利弊,做可行性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感召力 【定义】为了使他人赞成或支持自己的态度、观点或行为,采取说服、示范等方法使他人信服、赞同的能力。

企业员工胜任力分析模型

**制药股份 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价系统 第一部分胜任能力方案系统 一、通过对**制药股份公司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可以清晰公司现有人员能力素质状况,为公司长远对优秀人员的应用,储 备,提供参考依据,更有助于核心岗位人员选拔,激励和培养。 二、关键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包含核心能力、通用能力及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核心能力:基于对**核心价值观,充分理解,对**愿景的深刻理解,并能非常清楚本岗位将如何去实现,**每位员工都必须对责任、诚信、品质、创新、勤俭等五个经营理念能发自心的认同并无意识的表现在本岗位的各项工作上。 ?通用能力:有关基本素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领导以及分析思考方面的能力及呵护下属的爱心,这些能力适用于多个角色,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技能,通常情况下,独特的能力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在某个岗位上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力。 三、评价围与测评: (1)、此胜任力评价模型指标系统主要适应于关键岗位与核心岗位的测评。 (2)、胜任力特征的主要评价指标按分数进行评价,在整体评价指标等级中设满分为100分;65分以下为不胜任,66-79分为留观,80-90分为按程序上任,91分以上可考虑再晋升。 (3)、某岗位的胜任力评价时由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新员工为绩效考核指标)+通用胜任力指标体系+岗位专业胜任力指标体系三部分组成 (4)三方面评价模型考核指标体系最高分各为100分记,(新入职员工免除核心能力胜任模型评价,并将此按试用期绩效考核指标加以下二个模型中);三个模型体系分别为4:3:3的系数分配;评价指标体系中每评价指标评价分数最高为5分,最低为2分;(5)单个模型计算公式为:所得分数=考评分数/某模型总分数*100*0.4;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 胜任力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企业大学各类人员胜任力模型 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培训交易网账号:opeixun 关注我们,免费参加11月13日沙龙:教练技术的企业应用 【人物介绍】陈黛(Nancy)广药沙槐学院执行院长 2005年毕业 8年的时间,让陈黛从一名普通的管理培训生连升6级成长为着名合资公司的企业大学校长。她的职业生涯令人艳羡,她的成功秘诀耐人寻味,她在各级培训管理岗位上总结出的胜任力模型更值得学习。她的经历,是真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这无疑给众多的培训管理从业者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5年,我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培训生,8年后,出任一家合资公司企业大学的执行院长,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怀万千。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及其各阶段的心得,我总结得出,培训管理岗位的能力模型可以由四个能力维度构成: 1.基础能力。这是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基础技能,是每位员工都应具备的。比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电脑操作技能等。 2.专业能力。是指员工为有效完成某一类型工作所需的知识或技能,具体因所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内控风险防范、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市场运营与管理、培训需求调研设计能力等。 3.核心能力。即履行企业内各级岗位职责的重要技能。它们不但能帮助员工创造突出的业绩,还能在组织内运用同一语言,为业务活动及个人发展创建统一平台。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互利等。 4.管理能力。这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行为。如业绩至上、业务洞察力、领导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明智决策、创新等。 培训专员:做到位 刚毕业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生中的一员,在随后的四年多里,一步步成为培训专员、培训主任、高级培训主任,直至培训经理。 在培训专员层面,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关注:职业化基本素养、专业技能、高绩效表现。因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若干年的专员,最应该做好的就是打基础,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做总是有收获的。培训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需求的调研、统计等专业能力,做得越多,总结越多,也就越熟练。 实际上,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哪怕跑麦,我也要做到最好。” 在我看来,工作有四个等级:做了、做完、做好、做到位。对应这四个层次,我们的绩效结果分别是半成品、成品、精品和极品。于是,我往往在上司交代任务、提交工作结果时自问:“我这次交付的是哪一品”要求成功,就得成功。当不断要求自己交付的绩效结果和各位同事的委托事宜都应是精品之后,我获得了晋升,成长为一名培训主任。 培训主任:强专业 到了培训主管层面,一定要做好的是“强专业”。 当时,我的目标是一定要做到:只要公司想开中基层培训课程或会议,一定会找我进行需求的深挖和方案的设计,并交付精品。这样,在同事们脑海中,可以建立起“Nancy=精准需求、成功设计、精品实施”的印象和直接联想,从而为破格晋升为高级培训主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树立高品质的口碑。

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

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各类核心素质 成就导向 【定义】不满足于现状,对成功具有强烈的渴求,总是设定较高目标,要求自己克服障碍,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自我愿景有符合社会和企业利益的理想抱负,愿意为之实现而不懈努力,并能够承受困难与挫折,甚至牺牲眼前利益。 ◆内激励成功体验主要来源于做好工作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不依赖于外在的荣誉和报酬。 ◆行动性对工作热情投入,乐于不断采取行动以推动事情进展,对出色完成任务、取得工作成果有强烈的渴望。 ◆挑战性目标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冒险,毫不畏惧地为自己和组织设定挑战性的目标,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开发和调动潜能。 ◆高标准对人对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愿意使事情更接近完美,并努力驱动自己和他人为了做得更好而继续努力。 诚信 【定义】随时随地以诚信开展业务,遵守公司制度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对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正直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态,能对现象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 ◆尊重他人不分级别、文化等其他差异,对他人保持尊重与真诚。 ◆遵守规范遵守公司制度规定,不超越制度规定权限;不因个人情绪或其他想法而影响组织利益。 ◆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注意个人形象。 创新 【定义】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开放性对信息持开放的心态;密切关注业内外的新动态和新发展。

◆挑战传统敢于质疑传统和常识,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和方法。 ◆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去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和尝试新方法。 ◆危机意识对潜在的危机较敏感,努力通过自身不断革新和发展,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鼓励创新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提出表示欢迎和赞同。 弹性与适应 【定义】具有适应不同环境、不同个性或不同人群,并有效工作的能力。 ◆随遇而安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不缺乏心理安全,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转换。 ◆方式权变能够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等情境因素,权变地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善用策略能够以退为进,在必要时善于使用妥协、忍让等策略,化解冲突,推动事情进展。 ◆挫折耐受对挫折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能够经受挫折打击与压力,用积极的方式解决挫折问题,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的行为,不易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 分析判断 【定义】对已知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把握事情的本质。 ◆理解能力能够根据外界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与认知,对事物的性质、内涵、状态等形成清晰的认识。 ◆判断能力能够对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等品质做出恰当的评判和区分。 ◆推理能力对事物经过分析、理解、判断以及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后,得出结论。 ◆决断力对零散结论性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分析利弊,做可行性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公司岗位能力胜任力模型

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准模型: 岗位行为通用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职能要求及行为能力、技术能力、职业发展路径,提炼各岗位的基础素质能力 自我管理:专业知识、情绪管理、自我管理 关系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 工作效能:客户导向、思维能力、执行力 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与培养 岗位行为专属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专业技术领域及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提炼各岗位对应的岗位关键专业技能专属能力:具体能力由各岗位的具体专业领域和核心能力而确定 岗位通用能力 一、自我管理 (1)专业知识 定义:指对其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业务、流程等)的掌握。 主题与元素:基础业务、工作流程、知识更新 行为等级: 1.基本掌握岗位涉及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流程。 2.熟练掌握并能及时更新本岗位的技术知识。 3.主动扩展知识基础,掌握小范围的新资讯,不断研究获得新知识。 (2)情绪管理 定义:指对自己情绪的有效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在面对压力或紧张的环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与行为。 主题与元素:积极心态、自我调节 行为等级: 1.在面对压力时,保持稳定的情绪、行为,无消极及攻击性行为。 2.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有效转移/转化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3.能够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建立积极心态,并且能够以良好心态去影响团队成员。 (3)自我管理 定义:指其对自身管理的综合要求,包括主动开展有效的时间与计划管理,主动发现、判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改进措施。 主题与元素:责任感、时间管理、自我改进 行为等级: 1.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 2.通过有效时间与计划管理,不断努力促使工作目标的达成。 3.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需要正式的授权或命令,认真对待并超出期望的完成工作。 二、关系协调 (1)沟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