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加速度导学案

测定加速度导学案
测定加速度导学案

- 1 -

第9节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课前预习】

1.实验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误差和________误差两种.其中________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产生的.________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量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偶然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________.

2.下列所给的器材中,“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3.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________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________一些____________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做____________.

4.在绘制速度—时间(v -t )图像时,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并不都分布在一条曲线(包括直线)上,画曲线(或直线)时,应当使不落在曲线(或直线)上的点____________地分布在曲线(或直线)的两侧.

5.下表是某同学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表中的v 、t 数据在坐标系(如图1所示)中描点,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实验的操作

1.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池组、纸带、复写纸、停表、天平(带砝码)、小车、钩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增添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

A .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 .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

D .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 .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知识点二 实验数据的处理

3.图2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段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图1

- 2 -

图2

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图3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计数,每隔4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 s ,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 1=3.0 cm 、x 2=7.5 cm 、x 3=13.5 cm ,则物体通过计数点1的速度v 1=________ m/s ,通过计数点2的速度v 2=_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

图3

【方法技巧练】 一、实验的操作技巧

5.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处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时的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 .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 .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7.如图4所示,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x 5=9.61 cm ,x 6=10.26 cm.

图4

(1)求计数点3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2)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课后巩固练习】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

C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 .作v -t 图像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2.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3 -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E .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3.运动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 cm ,则( )

A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 m/s

B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 m/s

D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 m/s

4.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的一端 B .开始实验时小车应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 .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5所示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x 1、x 2、x 3、x 4、x 5、x 6分别为AB 、BC 、CD 、DE 、EF 、FG 间的位移,下列可用来计算打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

)

图5

A.x 3+x 4T

B.x 3+x 42T

C.x 2+x 3+x 4+x 54T

D.x 1+x 62T

6.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 -t 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确定了v -t 图像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

B .作v -t 图像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

C .作出的v -t 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

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

7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加速度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tan α求出加速度

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8.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

- 4 -

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6所示.纸带上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图6

(1)根据纸带上记录的数据判断小车是做________运动. (2)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3)小车在计数点3所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________.

9.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7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0.5 s ,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 1=0,v 2=0.06 m/s ,v 3=__________ m/s ,v 4=0.18 m/s ,v 5=________ m/s.在如图8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保留描点痕迹).

10.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图9所示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 1=1.40 cm ,x 2=1.90 cm ,x 3=2.38 cm ,x 4=2.88 cm ,x 5=3.39 cm ,x 6=3.87 cm.那么:

图9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1=________cm/s ,v

2=________cm/s ,v 3=________cm/s ,v 4=________cm/s ,v 5=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像.

(3)利用图像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图7 图8

- 5 -

第9节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答案

课前预习练

1.误差 系统 偶然 系统 偶然 偏大 偏小 相同 2.①④⑤⑥⑦⑨ 低压交流电源 3.清晰 开头 过于密集 计时起点 4.大致均匀 5.如图所示

结论:在没有实验误差的理想情况下,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课堂探究练】

1.电池组 停表 天平(带砝码) 导线 低压交流电源 刻度尺 2.DBFAEGC

3.解析 通过数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个数,找出每段对应的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v =Δx

Δt

可得

v AB =Δx 1Δt 1=1.90 cm 5×0.02 s =19 cm/s =0.19 m/s

v BC =Δx 2Δt 2=2.40 cm 2×0.02 s =60 cm/s =0.60 m/s

v CD =Δx 3Δt 3=1.20 cm 0.02 s =60 cm/s =0.60 m/s

v DE =Δx 4Δt 4=2.38 cm 2×0.02 s

=59.5 cm/s =0.595 m/s 由以上计算数据可以判断出:在误差允许的范

围内,物体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4.0.1 0.375 0.525 1.5 解析 T =5×0.02 s =0.1 s

v 1=x 22T =0.0750.2

m/s =0.375 m/s

v 2=x 3-x 12T =0.135-0.030.2

m/s =0.525 m/s

a =v 2-v 1T =0.525-0.3750.1 m/s 2=1.5 m/s 2.

5.A 6.BCD

7.解析 (1)计数点3的速度v 3=x 3+x 42T =(8.33+8.95)×10-

2

2×0.10 m /s≈0.86 m/s ,

同理可求v 1=x 1+x 22T =(7.05+7.68)×10-

2

2×0.10

m/s

≈0.74 m/s ,

v 2=x 2+x 32T =(7.68+8.33)×10-

22×0.10

m /s≈0.80 m/s ,

v 4=x 4+x 52T =(8.95+9.61)×10-

22×0.10

m /s≈0.93 m/s ,

- 6 -

v 5=x 5+x 62T =(9.61+10.26)×1022×0.10

m /s≈0.99 m/s.

(2)以纵轴表示速度,以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其运动的加速度即为图线的斜率,故a =k =0.63 m/s 2(0.62~0.64 m/s 2均可).

方法总结 利用描点法作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准确性.根据实验数据和坐标纸大小先确定合适的标度,尽量使图像分布在坐标纸中央,且尽量占满坐标.

(2)要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让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两侧,离线较远的点舍去.

课后巩固练

1.C 2.AE 3.C 4.BC 5.BC 6.BD 7. C.] 8.(1)匀加速直线 (2)4 m/s 2 (3)1.6 m/s 9.0.12 0.24 见解析图

解析 如题图所示,x 2+x 3=0.12 m ,则

v 3=x 2+x 32T =0.122×0.5 m/s =0.12 m/s

又x 4+x 5=0.24 m ,则

v 5=x 4+x 52T =0.242×0.5

m/s =0.24 m/s.

其v -t 图像如下图所示.

10.(1)16.50 21.40 26.30 31.35 36.30 (2)见解析图 (3)0.495 m/s 2

解析 (1)显然,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

v 1=x 1+x 22T =1.40+1.902×0.1 cm/s =16.50 cm/s

v 2=x 2+x 32T =1.90+2.382×0.1 cm/s =21.40 cm/s

v 3=x 3+x 42T =2.38+2.882×0.1 cm/s =26.30 cm/s

v 4=x 4+x 52T =2.88+3.392×0.1 cm/s =31.35 cm/s

v 5=x 5+x 62T =3.39+3.872×0.1

cm/s =36.30 cm/s.

(2)利用描点法作出v -t 图像,如下图所示.

(3)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其运动的加速度a =k =0.495 m/s 2

.

向心加速度导学案

5.5、向心加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能说出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学会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习点, 学会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预习案: 自主学习 1.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线速度________________,所以是变速运动,角速度;______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加速度。 2.速度的变化量Δv有大小,也有方向,也是__________。 3.实例和理论推导都说明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__________.任何做______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4、请同学们看两例: (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探究一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吗? 探究二、速度变化量 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 探究三、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1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 A和v 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 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 (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平行? △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

加速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钟兴勇 1.设计思想 加速度是高中力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在学习加速度之前已经学习了位移和速度的概念,因此借助于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可以类比帮助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与速度不同的是,加速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在生活当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加速度,所以,可以先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和变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引出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列出一系列的现象中,要体现出迫切地需要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这正是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在加速度的定义过程中,注意类比速度的定义,即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与a 对于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应该从矢量相加减的角度,通过始末速度的相减得到v 的方向相同。 对于v t-图像,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从图像当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速度,加速度,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图像的倾斜程度等),这些信息能反映物体的哪些运动特征,而这些信息当中加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并没有实验,实际上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中,课堂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速度变化快慢”这一特征,而生活中的现象及实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 2.1.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2.1.2 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2.1.3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1.4 学会认识v t-图像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1.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纸带、、. 2.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 (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想一想: 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样得到? 【课堂探究案】 【典型例题】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体会近似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 车(装置如图421所示). (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 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 (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 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 力(合外力),即F≈mg. (3)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根据公式Δx=aT2,结合逐差法计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 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 (1)研究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422所示,若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与F成正比. (2)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如图423所示,因为am图象是曲线,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

高中物理5.5向心加速度、5.6向心力习题课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5.5 向心加速度、5.6 向心力习题课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熟练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始终指向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2)做圆周运动物体的沿半径指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怎样计算? (1)、向心加速度公式:a=== (2)、向心力公式:F=== 3.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分析 (1)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这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2)变速圆周运动: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不仅大小随时间改变,其方向也不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或所有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的矢量和)提供向心力,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圆心位置,从而确定向心力的方向; ②选定向心力的方向为正方向 ③受力分析(不要把向心力作为一种按性质命名的力进行分析) ④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⑤求解并说明结果的物理意义。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如图所示,长0.40m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另一端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的角速度为5.0rad/s,求绳对小球需施多大拉力?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内,有一个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 A与碗壁间的摩擦不计.当碗绕竖直轴OO’匀速转动时,物体A在离碗底高为h 处紧贴着碗随碗一起匀速转动而不发生相对滑动,求碗转动的角速度. 例题2、如图所示,用同样材料做成的A、B、c三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 上随转台一起绕竖直轴转动.已知三物体质量间的关系m a=2m b=3m c,转动半径之间 的关系是r C=2r A=2r B,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C.物体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D.转台转速加快时,物体B最先开始滑动

加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之间的桥梁。即力是通过加速度这个物理量与速度、位移建立了数量的关系,加速度还是演绎推导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中间过渡的重要物理量。因此,讲好上好加速度这节课,对学生能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乃至后面力学知识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节是概念课,但加速度的概念不像质点等概念那样,质点概念虽然抽象,但由于学生有直觉思维为基础,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加速度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应更讲究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对概念课的教学方法有:(1)直接给出概念或定义,然后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2)提供一大堆数据或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然后给出概念,再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对加速度概念的得出应采取第二种方法较好,因为,它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学习者分析】 加速度概念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以及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速度是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学生在初中物理中也学过诸如密度、压强、功率等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数学中也已经学习了诸如增长率、发芽率等问题。所以,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加速度这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与加速度对应的词语。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里不会自发地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观察生活实例体会其现实意义,通过思维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较少关注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了不少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b.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c.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类比法的探究推理,掌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5加速度导学案(讲课用正式版)

课题: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学习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学习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 一、预学 1.知识点: 对加速度的理解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a=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__. 加速度的矢量性 (1)加速度a的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加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减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 v-t图象中加速度的意义 (1)图象意义:v-t图象反映了运动物体的速度随________变化的关系. (2)斜率意义:v-t图象的斜率反映运动物体的________.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________的大小.②斜率的正负表示________________. 2..练习: (1).一辆汽车正在公路上行驶,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汽车,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 C.某时刻汽车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 D.汽车加速度很大时,其速度一定很大 (2)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已知v1 = 20m/s,v2=1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3)(多选)如图4所示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3.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加速度 [导学探究]下列为三种车辆起步后,经不同的时间达到的速度. 时间速度 自行车5s14m/s 小型轿车20s30m/s 旅客列车100s40m/s 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导学探究]如图中,甲、乙两图用带箭头的线段分别表示出了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时,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的大小和方向. 请在甲、乙两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变化量Δv,并思考下列问题:(1)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3.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 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说明,体现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 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展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 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加速度说课稿

我选用的教材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人教社出版。今天我们学习本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地位作用及知识结构 本章节(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 并且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的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在具体的事例中,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播放三种交通工具竞赛的视频,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导学案1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按层次完成自学部分; 2、通过自学初步完成探究部分,标好疑点,以备展示、讨论。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又叫做向心加速度。 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5、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5.-.5.《.向心加速度 .....》.内容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不变的圆周运动, (“存在”或“不存在”)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a n= = = =, 单位,方向。 【自主探究】无☆全体都做 ......、☆ ..A.级.可.做.。.有简单步骤, ......问. ..B.级.可.做、 ..☆☆ 题部分作出标记 .......。. 1、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2、A、B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道半径是B球轨道半径的2倍,A的转速为30r/min,B的转速为15r/min。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合作探究】小组探究,统一答案,进行分组展示。 .....。. ....负责人展示.................☆为学科 1、如图所示,a、b、c分别为三个轮的边缘点,且r a=r c=2r b,求a、b、c

加速度导学案

高中物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3.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能在生活中准确地使用加速度的概念。5.能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二、【自学教材】 1.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v=△x/△t,国际单位是m/s. 2.比值定义法:物理学的概念大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用已有的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一般来说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事物的一个特性或某一方面的属性. 3.加速度 (l)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的_________。 (2)定义:物体的速度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_________。 (3)定义式:a=_________。 (4)矢量性:加速度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 (5)国际单位: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或_________。 4.加速度的方向 (1) 加速度的方向与_________方向相同.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_________。 5.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 v-t图像的_________表示运动的_________,即v-t图像的斜率k=△v/△t=a. 6.现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分别以速度V A= O,V B=10 m/s,V C=5 m/s 做加速运动,甲物体经过10 s速度变为V A/=20 m/s,乙物体经过10 s速度变为V B/=20 m/s,丙物体经过2s速度变为V C/=10 m/s.试讨论甲、乙、丙三个物体哪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哪个物体的速度变化快? 速度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的多少,由物体的初、末速度共同确定,△v=v末-v初,由以上数据,甲、乙、丙三物体速度变化量分别为20 m/s,10 m/s,5 m/s,可见甲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最大;而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由速度变化量△v和所用时间共同确定,a=△v/△t,则由甲、乙、丙三物体加速度分别为2 m/s2,1m/s2,2.5m/s2,可见丙物体的速度变化最快.

加速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加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用v-t图象分析、判断、比较加速度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难点: 能用v-t图象分析、判断、比较加速度 【自主学习】 1、不同的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是不同的,如火车进站时速度,炮弹在炮筒里速度、为了描述的快慢,我们引入的概念、 2、加速度是速度的与发生所用的比值、公式: 。 3、加速度不但有,而且有,是矢量,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改变量、 4、匀变速运动是不变的运动、【自学检测】 1、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B、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速度的变化率增大,加速度不一定增大 D、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但加速度在增加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在减小时,物体做加速运 3、一只鹰如图所示沿直线在俯冲时,速度从15m/s增加到22m/s,所需时间是4s,它的加速度是______m/s2,方向 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怎样理解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和加速度a 例题,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为 -3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他的速度变化快 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他的加速度变化率大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导学案工作范文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起动的车辆 初始时刻的速度 可以达到的速度 起动所用的时间 小轿车 火车 00 摩托车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新课内容 .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单位:米/秒2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s增加到20/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 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2.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导学案(一)

高一物理必修2 2.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导学案(一) 班级: 学习小组: 组内编号: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蓬安县高效课堂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2 编制:姚建荣 审核:祝定高 1 2.2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掌握计算向心力的方法。 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自主学习】 一、向心力: 任务一:阅读课本P25页,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2-2-1,如果桌面光滑,用力抡动细绳,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到哪几个什么力的作用? ,其合外力的方向如何? 2.如图2-2-2中,月球受到 力的作用,其合外力指向 “旋转秋千”受到 力的作用,其合外力指向 这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线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它只是改变了线速度的 ,没有改变线速度的 。 3. 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方向指向_____,这个力叫做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力始终指向_____。 4.分析下列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分别由什么力提供? ①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时; ②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如图2) ③小球在水平面内运动;(如图3) ④玻璃球沿碗(透明)的内壁在水平面内运动;(如图4)(不计摩擦) ⑤使转台匀速转动,转台上的物体也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台与物体间没有相对滑动。(如图5) 总结向心力的来源: 任务二:阅读课本P25-27页, 1.亲手体验P25页图2-2-1的实验,回答: 半径不变,增大速度,拉力怎样变化? 速度不变,增大半径,拉力怎样变化? 增大小球的质量,其它条件不变,拉力怎样变化? 猜想: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26-27页: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回答: 实验方法:注意控制的变量 ①保持ω和r 相同,向心力F 与质量m 成_______ ②保持m 和r 相同,向心力F 与角速度ω成_____ ③保持ω和m 相同,向心力F 与半径r 成_______ 结论: 3.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F= = = = 4.回答P27页的讨论交流 二、向心加速度: 任务三:阅读课本P28页,回答: 1.向心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不断改变物体的_______,不改变物体的______. 2.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指向______,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________. ③表达式:a= = = = 【合作探究】 【例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就是匀速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C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例2】“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椭圆轨道,然后实施变轨进入距地球表面343km 的圆形轨道.已知飞船质量为8000kg,飞船约90min 绕地球一圈,地球半径取6.37×103km,试求飞船在变轨成功后的向心加速度及其所受的向心力. 【例3】水平圆盘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可视为质点. 用水平轻绳a 、b 以图中所示的方式连接,两绳长相同. 现在使圆盘以过圆心的竖直线OO , 为轴匀速转动,物体A 、B 随之转动而不打滑.若忽略摩擦,两绳的拉力之比为( ) A. 3:2 B. 2:3 C. 1:1 D. 2:1 【当堂检测】 1. 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角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B .线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C .线速度与角速度乘积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D .周期小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转动半径之比为1∶2,在相同时间 里甲转过60°角,乙转过45°角。则它们的向心力之比为( ) A .1∶4 B .2∶3 C .4∶9 D .9∶16 3.在长0.2m 的细绳的一端系一小球,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使小球以0.6m/s 的速度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 4.质点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大小为F,当它的半径不变,角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其向心力的大小比原来增大了15N,则原来的向心力大小F 是多大? A a b O O , B

“人教版”教材《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资源。高中物理新课程第一个共同必修模块中的《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就是其中一例。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第5节,在整个共同必修课程中,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与其它物理知识的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牵涉到,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将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了不少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了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等物理名词的不同含义,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上也比较通俗易懂,比如,在“说一说”这个栏目后又给出了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了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了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节后在“科学漫步”栏目中也较深入地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的变化率概念。 2从实际出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确定加速度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教材处理的这一实际情况。否则,教学目标过高,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易于在学生中产生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当然,也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低,这样也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求加速度。 2.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以及类比法的探究推理,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类比的学习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 3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

4.3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姓名: .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 三、知识回顾: 问题1.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以a-F图象和a-1/m图象,根据图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四、新课学习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问题2.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并说说1N力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2.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问题3.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来定义和度量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问题4.如下图,人站在车厢外能推动车厢,但站在车厢内还能推动车厢吗?公式中的F是外界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外力),还是内部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内力)? 问题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外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

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问题6.抛出一个篮球,球在出手前和出手后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方向分别是怎么样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一样,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么解释?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m = F/a ,物体的质量跟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成反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小 C.水平射出的子弹加速度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D.一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 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试一试:你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个测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质量的方案吗?你可以获得的信息由:神舟十号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神舟十号的质量;地面雷达实时传送飞船的速度。(短时间内可认为飞船做直线运动) 五、当堂检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和3N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最小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 m 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D.在国际单位制中,k等于1

向心加速度物理教案设计

向心加速度物理教案设计 本文题目:高一物理必修五二单元教案: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 2.能力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a与r及、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 其成立的条件。 1.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大小a=r2=v2/r, 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 刻改变。 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1 教材处理 1)重点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观念,明确它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2)难点 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3)疑点

l 向心加速度起什么作用? l 怎样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可以略讲) 4)解决办法 l 充分利用实验说明问题 l 充分利用推理说明问题 5)栏目处理意见 l 48页的思考与讨论可作为本章的引入, l 50页的思考与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__重点,引导用极限思想进行处理。 l 51页做一做是一个没有实验的探究活动,它给出了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 2 学生学习指导

(1)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首先要领会它的方向指向圆心,可以用动力学的观点进行理解,但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去网站查阅向心加速度的几种推导方法或老师给 向心加速度推导方法的资料,指导他们学习和领会. 3 学习资源 l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 l 向心力演示器影视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引言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一定受力的作用,因此会产生加速度,本节我们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2 速度变化量首先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改变,在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改变。 3 向心加速度方向:利用动画《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动态演示加速度的方向,体会极限的思想推导:结合《做一做》分组推导 由于三角形AOB与矢量三角形相似,所以可以由此推导出加速度的 根据的关系,向心加速度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必修二5.5向心加速度 导学案

§5.向心加速度——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5.向心加速度——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3月4日——3月5日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知识回顾】 1、线速度的定义式: 2、角速度的定义式: 3、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4、什么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5、指出下图的三个力中哪个力是合力,哪些力是分力: F1F2 F3 【问题导读】 认真阅读《课本》P20—22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在不断改变,所以也是变速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指向,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这个加速度叫做。 可以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a n= 把代入,能够得到角速度表示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a n= 。

§5.向心加速度——课堂导学 姓名 班级 一、复习力和运动的关系 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 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同。 ⒉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处于 或做 运动。 ⒊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 ,即改变速度的 或(和) 。 ⒋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 的作用。 小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二、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分析 阅读课本P20“思考与讨论”,回答其中的例1,例2。 例⒈ 答: 例⒉ 答: 小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 。 三、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概念 ⒈向心加速度及其方向 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指向圆心,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任 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 ,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用符号 表示。 ⑵向心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时刻变化,所以向心加速度是变量............................. 。 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t v a ??=,通过理论推导,可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的表达式为

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必修1

加速度学案教科版必修1 1、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符号、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的区别。学案导学:知识点一:加速度的概念 【情景导入】 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而蜻蜓起飞时,速度在0、7 s内由0增加到8m/s,火箭和蜻蜓在起飞过程中,谁的速度变化快? 【要点归纳】 1、加速度 (1)定义: (2)表达式: (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或ms-2),常用的单位还有cms段位移),若取v。为正,则?v >0表示速度增加,?v <0表示速度减小,?v 0表示速度不变、 (3)加速度a=?v/?t也称为“速度变化率”,表示在单位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及方向、 (4)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联系,与?v也无直接联系,v大,a不一定大;?v大,a也不—定大、

3、如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那样,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之分、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例1】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知识点二:加速度的计算要点归纳: 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解题时要注意规定正方向,计算出加速度的值后,一定要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否则不全面。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计算出的实际是平均加速度,只能描述速度改变的平均快慢程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平均加速度即瞬时加速度。 【例2】 某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l0s内速度从5 m/s增加到25 m /s,求这个过程的加速度? 如遇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从25 m/s减为零,这个过程也是匀变速的,求其加速度、

物理:5.6《向心加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六、向心加速度 【要点导学】 1、速度变化量Δv指末速度v2与初速度v1的差值,即Δv=v2-v1。注意,这里的差值并非速度大小相减的结果,而是两个速度矢量相减。某一过程的速度变化量可按照以下方法求解:从同一点作出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始末两个速度矢量v1和v2,从初速度v1的末端作一个矢量Δv至末速度v2的末端,所作矢量Δv就是速度的变化量。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 ,这个加速度叫做。 3、向心加速度的大小表达式有a n=、a n=等。 4、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范例精析】 例1一质点沿着半径r = 1 m的圆周以n = 1 r/s的转速匀速转动,如图,试求: (1)从A点开始计时,经过1/4 s的时间质点速度的变化; (2)质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1)求出1/4 s的时间连接质点的半径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2)求出质点在A点和1/4 s末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由矢量减法作出矢量三角形。 实用文档

(4)明确边角关系,解三角形求得Δv的大小和方向。 (5)根据a n=v2/r 或a n=ω2r求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1)Δv =2πm/s 方向与OA连线成45°角指向圆心O (2)a=4π2m/s2 例2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描述角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它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它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它是描述角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1)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入手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不变,线速度的大小不变,线速度方向总是与半径垂直在不断变化,半径转过多少度,线速度的方向就改变多少度。故答案为C 拓展:从公式a n=v2/r看,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半径成反比;从公式a n=rω2看,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 分析我们注意到,在公式y=kx中,说y与x成正比的前提条件是k为定值。同理,在公式a n=v2/r中,当v为定值时,a n与r成反比;在公式a n=rω2中,当ω为定值时,a n与r成正比。因此,这两个结论是在不同的前提下成立的,并不矛盾。 拓展:如图1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上有三个点A、B、C。其中哪两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两点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作出解释。 分析大、小齿轮用链条相连,因此两轮边缘上的点线速度必相等,即有v A=v B=v。又a A=v2/r A,a B=v2/r B,所以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