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编码调制_毕设论文

网格编码调制_毕设论文
网格编码调制_毕设论文

摘要

摘要

传统的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和调制是独立设计的,系统性能的改善以带宽的扩展为代价。网格编码调制技术是用卷积码产生取得编码增益所需的冗余,然后通过采用高阶调制而不是增加发送符号的数目来保持带宽不变。本文首先用一个例子阐明了编码与调制联合设计的原因,然后分析了Ungerboeck TCM和实用化TCM(Pragmatic TCM)的设计过程,并对两个简单的方案进行了性能仿真。接着,本文对TCM的旋转不变性行了分析,介绍了旋转不变TCM的基本设计思想。最后介绍了多维TCM,详细的分析了WEI提出的4维TCM方案,并对其在AWGN信道上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理论与仿真结果均表明采用TCM相对于未编码系统可以取得较高的编码增益,将TCM 引入通信系统可以显著的提高系统性能。

【关键词】信道编码网格编码调制实用化TCM旋转不变TCM多维TCM

ABSTRACT

ABSTRACT

In convention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are separately designed,and system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with the cost of bandwidth expansion.Trellis-Coded Modulation(TCM)is to use a convolutional code to generate the redundancy necessary to achieve a coding gain,while preventing bandwidth expansion by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constellation rather than the number of transmitted symbols.In this thesis,the reason to combine modulation and coding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firstly,then we show the design procedures of Ungerboeck TCM and pragmatic TCM,follow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two simple TCM schemes.After that,the concept of rotational invariant TCM is introduced,gener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se schemes are also discussed.Finally,multidimensional TCM is studied,and we describe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of WEI's four-dimensional TCM scheme in detai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is code in AWGN channels is conducted by simulation.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both show that system performance can be efficiently improved by applying TCM.

Keywords:channel coding Trellis-coded modulation pragmatic TCM rotational in-variant TCM multidimensional TCM

目录i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网格编码调制的背景 (1)

1.2本文的安排 (2)

第二章网格编码调制简介3

2.1通信系统效率的描述 (3)

2.2TCM系统的渐进编码增益 (5)

2.3编码与调制联合设计的原因 (5)

第三章TCM方案设计9

3.1Ungerboeck的TCM方案 (9)

3.1.1集合分割映射 (9)

3.1.2TCM的Viterbi译码 (10)

3.2实用化TCM (12)

3.3性能仿真 (14)

第四章旋转不变TCM17

4.1相位模糊导致星座旋转的原因 (17)

4.2差分编译码 (18)

4.3旋转不变TCM (20)

第五章多维TCM26

5.1多维TCM的优势 (26)

5.24D TCM方案 (27)

5.34D Viterbi译码 (32)

5.4仿真结果 (32)

第六章结束语34

ii网格编码调制

致谢35参考文献38

第一章绪论1

第一章绪论

1.1网格编码调制的背景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1所示。所谓“数字通信”,即采用二进制数字序列作为信源/新宿与信道的接口并将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信源编码/译码与信道编码/译码两层。这一开创性思想由Shannon提出[1],同时在此论文中他还研究了通信系统所能达到

图1.1:数字通信系统框图

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即著名的香农定理。但是在该文中关于信道编码定理的证明是存在性的,而并没有指出具体可行的信道编码方案。

在随后的30年中,信道编码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大提高了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在分组码的研究中,各种好的循环码、性能优良的BCH码,既能纠随机错误,又能纠突发错误码等,,都从理论推导到计算机模拟搜索中找到。在卷积码的研究中,随着Viterbi译码算法的提出以及序列译码算法译码Fano算法的提出,也出现了以译码算法优化、减少译码复杂度为主要突破口的一批好的研究成果。

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在应用传统的信道编码方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传统的信道编码技术暴露出其致命的缺陷,这就是:纠错性能的获得是以增加所占用的信道带宽为代价的。随着近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容量、高可靠性、移动业务、实时通信的要求也对传统的信道编码方法提出了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能够在不增加信号带宽、不降低有效传输速率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编码方法,以大大提高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即所谓的带宽有效编码(Band Efficient Coding)。在传统方法中,人们是将调制与信道编码、解调与信道译码分开独立考虑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由接收端的解调器作硬判决必然会损失掉一部分信息,而损失的这部分信息恰恰影响了系统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1982年Ungerboeck提出的编码调制技术(TCM:

2网格编码调制

Trellis-coded modulation)[3]将编码和调制看做是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在不扩展带宽的前提下,Ungerboeck用很简单的码即可取得3-6dB的增益。在整个80年代,有关TCM 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成为编码领域的热点。比较重要的成果有旋转不变TCM技术[5,7--10];基于格(Lattice)和陪集(coset)的TCM描述[11];多维TCM技术[15--17];实用化TCM技术[6];TCM的性能评估[18--21]等。

1.2本文的安排

本文的第二章介绍了TCM相关的基础,包括TCM系统的频谱效率衡量方法、TCM 的渐进编码增益的概念以及编码与调制联合设计的原因。第三章介绍了TCM方案的具体设计,包括Ungerboeck TCM与实用化TCM(Pragmatic TCM),并对两个简单的例子进行了性能仿真。第三章介绍了旋转不变TCM的基本概念。第四章首先给出了多维TCM的优势,然后详细分析了WEI提出的4D TCM方案,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第五章总结了全文并对以后可以继续学习、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网格编码调制简介3

第二章

网格编码调制简介

2.1

通信系统效率的描述

考虑带限高斯白噪声信道,它可以建模为一个理想线性滤波器与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转移函数为

H (f )=

1|f |W

高斯白噪声的双边功率谱为N 0/2,则通带内的总噪声功率为W N 0,进一步我们假设输入信号平均功率为P s ,传信率(每秒钟传输的信息比特数)为R b ,则由信道容量公式,为达到可靠传输

R b

1+

P s N 0W

)

两边除以W 有

R b W

N 0W

)

=log 2(1+

P s /R b

N 0(W /R b ))

=log 2(1+E b N 0·

R b

W

)

其中E b 是每信息比特的平均能量,R b /W 常叫做频谱效率,其量纲为b /s /Hz 。在给定频谱效率下,可靠传输的下限是

E b N 0>2(R b /W )?1(R b /W )

当W →∞时,E b /N 0下限为ln 2=?1.59dB ,表2.1给出了其它频谱效率下E b /N 0的下限。实际通信系统不可能达到无误传输,因此我们常常设定一些可以接受的错误概率,并且在此错误概率上衡量系统的性能。比如,假定P b =10?5是可接受的。对未编码的BPSK 系统而言

P b =Q

(√

2E b N 0

)=1√

2E b N 0

e ?12x 2

dx

则为达到P b =10?5,所需要的E b /N 0为9.6dB ,对照表2.1,未编码BPSK 系统(R b /W =1)距信道容量9.6dB 。

4网格编码调制

表2.1:不同R b/W下的E b/N0下限值

R b/W (

E b/N0

)

dB

0-1.59dB

10dB

2 1.76dB

3 3.62dB

4 5.74dB

由于本论文考虑的是编码调制系统,以下讨论怎样衡量编码调制系统的系能。

首先是R b的计算。假定调制后每个符号持续时间为T s,每个发送的符号是M=2m 个可能波形中的一个,则调制系统的比特速率为R s=m/T s。注意,在编码调制方案中每个符号包含的比特是编码后的比特而不是信息比特。如果编码器码率为R c,则有下式成立:

R b=R c·R s

比如可以考虑这样一个系统,其编码器采用R c=2/3的卷积码,调制方案为8-PSK (R s=3/T s b/s),则

R b=2

3

·3

T s

=

2

T s

b/s

这与未编码QPSK系统传信率相同,因此此系统可以与未编码QPSK系统进行比较,在一定的P b上(比如P b=10?5),我们希望设计的编码调制系统

( E b N0)

coded

<

(

E b

N0

)

uncoded

二者的差值叫做编码增益,常用dB表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如果设定的P b不够小,编码增益有可能为负值,这表明只有在信道本身达到一定质量时编码方案才带来好处。

第二章网格编码调制简介5

2.2TCM 系统的渐进编码增益

对AWGN 信道上的未编码系统,如果采用的是最大似然检测,其误码率P s 的上界为

P s ≤

d

A d Q

(√d 2

2N 0

)

≈A min Q

(√d 2min

2N 0)

A min 2

e ?d 2

min /4N 0其中d 2min 是星座中信号点之间的最小距离,A min 是距一点最近的点的个数。对于TCM 系统,如果采用最大似然软判决Viterbi 译码,对于给定的传输序列y ,首次事件错误概率P e (y )的上界为

P e (y )≤

y ′=y

Q

(√d 2E (y ,y ′)

2N 0)

≈A d free Q (√

d 2fre

e 2N 0

)

A d 2

free

2

e ?d 2

free /4N 0

渐进编码增益γ定义为

γ=d 2free /coded /

E coded

d 2

min /uncoded /E uncoded =

E uncoded E coded d 2

free /coded d min /uncoded

(2.2.1)

其中E coded 与E uncoded 分别是编码系统与未编码系统采用的信号星座的平均能量。一般可以假设两个星座信号点间的最小距离相等,则E coded /E uncoded =γc 叫做星座扩张因

子[2],d 2free /coded /d 2

min /uncoded =γd 叫做距离增益因子,γd 必须大于γc 才能取得正增益。

最后注意渐进编码增益只有在高SNR 下才与实际的编码增益近似相等。

2.3编码与调制联合设计的原因

在功率受限信道(Power-limited channels )中,带宽是足够的,因此可以采用二元调制以扩大信号传输带宽的代价来换取发送功率的降低。其方便之处是,BPSK 调制

6网格编码调制

下,采用汉明距离与采用欧式距离两种度量是等价的,因此只需要设计信道编码方案,使码字汉明距离尽可能大,无需考虑调制的影响。但是在带宽受限信道(Band-limited channels)中,为了达到高频谱效率,常常采用高阶调制,此时汉明距离与欧式距离并一定存在一一对应的单调映射关系,所以当一个码具有良好的自由汉明距离特性时其经过映射得到的符号序列可能自由欧式距离会很小,这种情况下必须联合设计编码与调制。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图2.1中码1与码2都是码率为2/3的卷积码,二者均采

(a)码1

(b)码2

图2.1:两个2/3码率卷积码的编码器实现

3和1,因

用自然映射的

第二章网格编码调制简介7

此在这个意义下,码1要优于码2。下面我们看两个码在经过调制之后其信号序列之间的自由欧式距离怎样。自由欧式距离的定义为

d2 free =min

y′=y

d2

E

(y,y′)

其中y与y′是两条分离于某一状态并且汇合于某一状态(可能与分离状态不同)的序列,图2.3给出了可以取到d free的两条序列。图2.3中状态左侧圆括号中的数字分别表示

free

(b)码2取到d free的两条序列

图2.3:可以取到d free的两条序列

从上到下源于此状态的分支对应的编码器输出,×表示可以任取0或1,对应于并行转移的两条分支。因此可得到

码1:d2

free

=1.76

码2:d2

free

=4.00

即码2优于码1。当然如果采用另外的映射方式的话有可能码1又优于码2了,总之编码调制系统的性能既取决与编码又取决于调制,二者必须联合设计。

另外说明一下为什么图2.3中给出的两条序列对应的距离为自由欧式距离。对于码1,由于其汉明距离为3,因此两条路径之间可能的最小平方欧式距离为3×0.586=1.76,

而图2.3中给出的两条序列之间平方欧式距离正好是1.76即d2

free

=1.76;对于码2,可以将所有的错误事件分为单步错误和多步错误,单步错误对应于网格图中的并行转移,

8网格编码调制

它们之间的平方欧式距离为4,对于多步错误,其两条路径的长度至少为3(约束长度),而由于码的设计保证了从同一状态分离和汇合到同一状态的分支之间的平方欧式距离至少为2,因此这两段对总平方距离的贡献已经为4,所以自由欧式距离是在并行转移取到,即d2

=4。

free

第三章TCM方案设计9

第三章TCM方案设计

TCM方案的基本结构为:采用码率为m/n的卷积码,相应的信号星座大小为M=2n,如果没有编码需要的星座大小为2m,因此TCM方案没有引起带宽的增加。Ungerboeck[3]从信道容量角度说明了n只需取m+1已经足够了,另外对于需要高频谱效率的系统,可能会有一些比特没有经过编码而直接作为了输出,这些未编码比特导致了网格图中的并行转移。综上,一般的TCM编码器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TCM方案的一般结构

3.1Ungerboeck的TCM方案

3.1.1集合分割映射

Ungerboeck[3]采用了一种叫“集合分割”的信号映射方法(mapping by set partition-ing),这种方法相继对信号集合进行分割,每一次分割都将集合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集,如果分割一直进行一直到子集中直包含一个信号点则总共有2m+1层,这对应于一个具有2m+1层的二叉树,可以用树中每条路径对应的m+1个比特作为相应信号点的二进制标号。为了使d free最大,应该是每一层p的自己内最小距离?p最大,下面用8-PSK的信号集合分割过程来说明这种方法。图3.2中的集合划分过程有?2

=0.586,

?2

1=2,?2

2

=4,并且最终得到的映射为自然映射。集合划分方法对每一层分割得到

的两个子集哪个作为“左孩子”,哪个作为“右孩子”没有要求,所以对于给定的信号星座,满足“集合分割”原理的映射有很多种,对MPSK而言,自然映射总是满足

10网格编码调制

图3.2:8-PSK的集合划分

“集合分割”原理的。Ungerboeck给出了三条将信号子集分配给网格图中分支的原则,他假定最优的码满足这三条原则

1.所有子集在网格图中出现的频率相同。

2.并行转移对应的信号点间欧式距离尽可能大。

3.起始与终止于同一状态的分支对应的信号属于第一层分割的某个子集。

根据这些原则,可以用计算机搜索出具有最大d free的码,然后再在其中选出A d

free

最小的。实际上,原则1是搜索得到的最优码所期望的性质;参考图3.2,如果分割树从下往上对应比特顺序是由高位到低位,并且高位比特对应于未编码比特的话,原则2可以自动满足;原则3是对码结构的限制,可以缩小搜索范围。

3.1.2TCM的Viterbi译码

Viterbi译码算法的基本概念

假设发送的序列为x=(x1,···,x n),接收序列为y=(y1,···,y n),对于离散无记忆

信道有

P(y|x)=

n

i=1

P(y i|x i)(3.1.1)

第三章TCM 方案设计11

译码的任务即根据y 估计出x ,最大似然译码是在发送序列空间中找到是P (y |x )最大的x 。一般不可以通过最大化每一项P (y i |x i )来最大化P (y |x ),这是因为x 的分量x i 之间是受码结构的约束的,只有在未编码系统中才可以在保持最优性的前提下进行基于单个符号的判决。max P (y |x )可以等价的转换为

max x

ln (P (y |x ))

=max n ∏i =1

P (y i |x i )(3.1.2)

采用式(3.1.2)会比较方便,比如在AWGN 信道条件下

P (y |x )=C e ?||y ?x ||

2

(3.1.3)

其中,C 是一个常数,于是

ln (P (y |x ))

=ln C ?||y ?x ||2

(3.1.4)

进一步,max ln (P (y |x ))

等价于min ||y ?x ||2,其中

||y ?x ||2

=

n ∑i =1

|y i ?x i |2

(3.1.5)

是序列x 与序列y 之间的欧式距离。

对于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译码的任务是在网格图中选择一条路径,使相应的译码序列与接收序列之间的距离最小,通常将可能的译码序列与接收序列之间的欧式距离称为度量

TCM 系统的Viterbi 译码[4]

首先考虑Viterbi 算法的核心步骤-加比选(ACS ),参考图3.3,σk 与σk +1分别代表k 与k +1时刻网格图的状态,σk 左侧的数字表示k 时刻各个状态的累积状态度量,分支上的数字表示时刻k 的接收信号与分支对应的信号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对于时刻k +1的状态σk +1,检查所有可以达到它的状态σk ,将σk 的累积状态度量与分支度量相加,然后比较所有的这些和,选出取到最小和对应的路径,这些路径叫做留存路径。于是在时刻k +1,每个状态得到了新的累积状态度量与一条相应的留存路径。从卷积码的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唯一的一条留存路径,与之相对应的信息比特序列即为译码输出。

在TCM 的网格图中常常存在并行转移,当然这时仍然可以用上述的方法,不过实际中常常将译码过程分为两步:

12网格编码调制

图3.3:Viterbi译码的加比选

1.每接收一个符号,比较其于并行转移的几条分支所对应的信号点之间的欧式距离,

找出最小的一支,记录相应分支度量值与未编码比特,舍弃其余分支。

2.在一个消除了并行转移的网格图上进行Viterbi译码。

滑窗译码

上述译码过程需要整个序列接收完毕之后才能进行译码输出,当发送序列很长时,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与很长的译码延时。实际上,在第l时刻所有状态对应的留存路径常常在l?D时刻之前是重合的,D越大重合的概率越高,通常取D为3-5倍的约束长度。

滑窗译码是指在接收前D个符号的过程中不进行译码输出,接收到第D+1个符号时,从任一个状态(通常取全零状态)进行回溯,判决输出第一个符号(在很大概率上,从各个状态的留存路径的第一段分支是重合的),以后每接收一个符号就进行一次回溯,判决输出一个符号,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滑窗译码。

3.2实用化TCM

Ungerboeck给出了在各种约束长度下的最优码,不幸的是,这些码与传统用于BPSK和QPSK调制的卷积码差别很大。事实上,不同的调制方式、不同的码率对应的

第三章TCM方案设计13

最优码是不同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Viterbi等人[6]在1989年提出了一种实用化TCM (Pragmatic TCM)方案,以下简称P-TCM。

P-TCM固定采用一个已成为工业界标准的卷积码,其码率为1/2,约束长度为7,生成多项式为G1=(133),G2=(171),自由汉明距离为10。通过调整不同的未编码比特数,P-TCM系统可以取得不同的频谱效率,其实现框图如3.4。卷积码的输入比

图3.4:实用化TCM的编码器结构

特数为m,输出比特数为m+1。对于MPSK调制,从位于坐标(1,0)处的点开始逆时针每M/4个信号点组成一个子集,子集内的2个比特采用格雷映射,即逆时针按00→01→11→10的顺序排列。高m?1位比特可以看做子集号,其逆时针按递增顺序排列。这种映射方法使得不同子集内具有相同编码比特的点的欧式距离最大,同时使任意相邻的两个信号点未编码比特仅有一位不同。16-PSK星座的映射如图3.5。对于

图3.5:格雷映射的16-PSK星座

MASK与QAM星座也采用类似的“格雷映射”。

与Ungerboeck的最优TCM相比,P-TCM仅有很小的性能损失。比如,在P b(e)= 10?5时,64状态的Ungerboeck TCM8PSK方案编码增益为3.6dB,而64状态的P-TCM

14网格编码调制

8-PSK 方案编码增益为3.2dB 。P-TCM 对各种不同的编码率m /(m +1)都采用一对基本的编译码器,因此,利用同一芯片即可完成不同码率的网格码的编译码过程,这使得一系列TCM 的实现大大简化。QUALCOMM 公司的Q1875即为基于P-TCM 思想的实用化芯片,其一出现即获得广泛应用。

3.3性能仿真

本节给出两个具体的计算机仿真结果,一个是Ungerboeck 结合自然映射8-PSK 的最优4状态网格码,这已经在图2.1b 中给出;另一个是结合格雷映射8-PSK 的P-TCM ,如图3.6所示。方案一前面已经分析过,它可以取得3dB 的渐进编码增益,下面第二个

图3.6:结合格雷映射8-PSK 的P-TCM

方案的渐进编码增益。

首先观察此卷积码的G 1(D )与G 2(D )均含有1、D 6两项,这导致了状态转移图有这样一个特点:从不同的状态汇集到同一状态的两个分支对应的输出互为补码;从同一状态转移到不同状态的两个分支对应的输出互为补码。如图3.7所示。这等价于在星

图3.7:方案二状态转移图的特点

座图上两个分支上的信号点相差90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第三章TCM方案设计15

1.对于从相同状态转移到不同状态的两个分支而言,右面6个寄存器的内容相同,

最左侧的寄存器内容相反,由于最左侧的寄存器对两位输出均有贡献,因此两个分支对应的输出互为反码。

2.对于从不同状态转移到同一状态的两个分支而言,左面的6个寄存器内容相同,

最右面的寄存器内容相反,同样由于最右侧的寄存器对两位输出均有贡献,因此两个分支的输出互为反码。

现在分析此方案的d2

free

。首先注意到并行转移两条路径的平方欧式距离为4,然后考虑第一步进入不同状态的两条路径,其至少要经过7步才能再次汇合。因为P-TCM方案采用的是格雷映射,由前面分析知由同一状态分离的两条分支上对应的信号点相差900,即对d2的贡献为2,同样汇合的两个分支对d2的贡献也为2,而这两步对应的汉明距离为4,由于此卷积码的汉明距离为10,因此剩余的6个汉明距离对d2的贡献至少为6×0.586=3.515,因此这样的两条序列距离d2≥4+3.515=7.515,综上,

d2 free =4。假定未编码QPSK星座平均能量为1,则d2

min

=2,由式(2.2.1),渐进编码

增益为

γ=10log (

1

1

·4

2

)

=3dB

仿真结果如图3.8所示。在这里方案1、2的译码深度分别采用了20与50。在BER=10?5处,方案1、2的编码增益分别为2.3dB与3.1dB,虽然二者的渐进编码增益相同,但是在此BER处,方案2的实际编码增益更大。另外注意,上一节讲到过P-TCM相对于64状态的Ungerboeck码性能损失不多,而方案1采用的是4状态Ungerboeck码。

16网格编码调制

1010

10

10

10

Eb/N0 (dB)

B E R

图3.8:仿真结果

人脸识别毕业设计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FRT)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各种人脸识别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人脸属于复杂模式而且容易受表情、肤色和衣着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快速有效的.本文主要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些常用方法,对现有的人脸检测与定位、人脸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对人脸识别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字:人脸识别,特征定位,特征提取

ABSTRACT Nowadays the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RT)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lthough this research alread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many different recogni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there is still no effective method with low cost an d high precision.Human face is a complex pattern an d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expression,complexion and clothes.In this paper,some general research are discussed,including methods of face detection and location,features abstraction,and face recognition.Then we analyze and forecast the face recognition’s application and its prospects. Keywords: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ace location,Features abstraction

毕设论文内容及格式

封面: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目录、摘要、第一章等一级标题使用字号小三,黑体,居中,段前段后30磅。 目录 目录内容,字号小四,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论文版式:A4(297x210),纵向,通排。 页面设置:上边距 2.5cm,下边距2.5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cm,装订线0,页眉边距1.5cm,页脚边距1.5cm。 从目录开始使用罗马字母编号,英文格式,5号,页脚,居中。 摘要 中文摘要,字号小四,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英文字符使用Times New Roman格式。 关键词:3~5个,逗号隔开。 ABSTRACT 英文字符使用Times New Roman格式,其余与中文摘要格式相同。 Keywords:3~5 words.

1 绪论 第一章开始为正文,中文字号小四,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英文字母或数字,字号小四,Times New Roman。论文约25~30页。 从正文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给页面编号,英文格式,5号,页脚,居中。 正文中如有表格,表格中中文字体为宋体5号,英文或数字为Times New Roman 5号。表题中文为黑体5号,英文或数字为Times New Roman 5号,居中,段前段后各6磅。表格按章节统一编号,应在正文中标明。表格与后续正文间间距为6磅。例:系统真值表如表1-1所示。 表1-1 真值表 正文中如有图示,图中中文字体为宋体5号,英文或数字为Times New Roman 5号。图题中文为黑体5号,英文或数字为Times New Roman 5号,居中,段前段后各6磅。图示按章节统一编号,应在正文中标明。图与正文间间距为6磅。例: 系统零极点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零极点 1.1课题背景和意义 二级级标题,中文字号四号,黑体,英文或数字使用Times New Roman,段前段后各18磅[1]。 1.2 研究动态 1.2.1 现代距离维高分辨宽带雷达技术

人脸识别系统毕业论文

人脸识别系统毕业论文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 随着安全入口控制和金融贸易方面应用需要的快速增长,生物统计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重视。目前,微电子和视觉系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该领域中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实现代价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但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1、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2、面部关键特征定位及人脸2D形状检测技术 3、面部感知系统的重要容 基于视觉通道信息的面部感知系统,包括人脸检测和跟踪、面部特征定位、面部识别、人脸归类(年龄、种族、性别等的判别)、表情识别、唇读等分系统,如图1-1所式,可以看出,继人脸检测和跟追之后,面部特征定位通常是面部感知的一个必备环节, 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人脸识别不能说是其他面部感知模块的必备功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利用已知的身份信息,结合特定人的先验知识,可以提高表情分析、唇读和语音识别、手势识别乃至手写体识别的可靠性。而计算机对使用者身份确认的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基于特定使用者的环境设置:如使用者的个性化工作环境,信息的共享和隐私保护等等。

图1-1面部感知系统结构图 第二章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方案选择 人脸识别系统现在应用于许多领域中,但是人脸识别技术也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 且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在我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有大量的学者正在研究之中,不断的 更新人脸识别技术,以便系统的识别准确率达到新的高度。 第一节可行性分析 在开发该人脸识别软件之前,我们查询了前人所写过的诸多论文以及源程序,在开 发之时,结合了资料中的算法并揉进了自己的一些思想,使程序可以对人脸图片进行简 易识别。 一技术可行性 图像的处理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各种方法。 在确定脸部区域上,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肤色提取。肤色提取,则对脸部区域的获取 则比较准确,成功率达到95%以上,并且速度快,减少很多工作。 图像的亮度变化,由于图像的亮度在不同环境的当中,必然受到不同光线的影响, 图像就变得太暗或太亮,我们就要对它的亮度进行调整,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图像进行 光线补偿。 高斯平滑:在图像的采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图像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 则的随机噪声,如数据在传输、存储时发生的数据丢失和损坏等,这些都会影响图像的质 量,因此需要将图片进行平滑操作以此来消除噪声。 灰度变换:进行灰度处理,我们要保证图像信息尽可能少的丢失。同样在进行灰度 变视频输入 ㈡

沈阳理工大学毕设论文格式要求

沈阳理工大学文件 沈理工教字〔2006〕6号杨康签发 六、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 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如前所述,网络中的通信信道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分别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依赖于信道传输的数据也分为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两类。为了正确地传输数据,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编码或调制,将原始数据变成与信道传输特性相匹配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后,才能送入信道传输。如图6-20所示,数字数据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变成数字信号,经过数字调制(ASK、FSK、PSK)后可以成为模拟信号;而模拟数据经过脉冲编码调制(PCM)后可以变成数字信号,经过模拟调制(AM、FM、PM)后可以成为与模拟信道传输特性相匹配的模拟信号。 图6-20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示意图 6.3.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利用数字通信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作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而基带传输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及收发双方之间的信号同步。 在数字基带传输中,最常见的数据信号编码方式有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3种。以数字数据011101001为例,采用这3种编码方式后,它的编码波形如图6-21所示。 1.不归零码(NRZ,Non-Return to Zero) NRZ码可以用低电平表示逻辑“0”,用高电平表示逻辑“1”。并且在发送NRZ码的同时,必须传送一个同步信号,以保持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 2.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是每一位二进制信号的中间都有跳变,若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就表示数字信号“1”;若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就表示数字信号“0”。曼彻斯特编码的原则是:将每个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和后T/2,前T/2取反码,后T/2取原码。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每一个比特中间的跳变可以作为接收端的时钟信号,以保持接收端和

人脸识别系统

鉴别人的身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把这个问题转化为鉴别一些标识个人身份的事物,这包括两个方面:①身份标识物品,比如钥匙、证件、ATM 卡等; ②身份标识知识,比如用户名和密码。在一些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比如ATM 机要求用户同时提供ATM 卡和密码。这些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个人拥有的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个人的密码容易遗忘或记错。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系统无法区分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身份标识物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了这些身份标识事物,就可以拥有相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措施加以解决。其一,研究新的适用于非完全正立人脸图像的特征检测方法并对人脸特征的提取作相应的调整,这种解决方法在文献[9]已有所尝试;其二,沿用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但在人脸图像送识别系统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之前(即在人脸检测和定位阶段),先进行人脸位置矫正的工作,这种方法在文献[10]中也已有所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手段相比,基于人脸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鉴定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用户易接受:简单易用,对用户无特殊要求。● 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 ―随身携带‖:不用担心遗漏或丢失,随时随地可用。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还有主动性好,精确性高,性能/成本比高,自学习功能强等优点。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论文鉴于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身份鉴定方面的众多优点,这项技术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 国家安全领域。协助公安,海关等国家安全机构加强对可疑人物、罪犯、恐怖分子的追踪、监控和识别。● 公众安全领域。加强交通管制;确认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真伪;验证各类信用卡的持卡人身份。●计算机交互领域。根据计算机使用者人脸特征确定身份,提供个性化服务。Face Pose Adjustment, Facial Feature Extraction , Human Face Recognition , 人脸识别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充分利用,对于有效地鉴定个人的身份,防止犯罪和诈骗、提高办公效率、节约资源有着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章针对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建模中存在的不足,将人脸位置矫正问题引入思考,并根据人脸图像特点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眼睛定位的人脸位置矫正算法。(为方便叙述起见,我们称人脸在竖直平面内的倾斜角度为平面旋转角度,而称人脸在水平面内的倾斜角度为深度旋转角度。本文中出现的人脸位置矫正说法都是针对平面旋转角度而言的。)Neural Networks , Gray-scale Static Image , Vertical-complexity of Image 作为人类智能的重要体现和个人身份鉴定的重要手段,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一项热门研究课题。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人脸的检测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中,能否对人脸进行正确的检测定位将对整个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优劣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影响人脸检测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脸在图像中的姿势。实际中,由于受到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特征以及图像采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脸在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中的姿势往往并不是完全正立的,而是在水平和竖直平面内都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即深度旋转角度和平面旋转角度)。但是大部分的人脸识别系统都是针对正立的正面人脸图像而设计的,没有考虑到人脸图像可能存在的倾斜问题,致使这些人脸识别系统从人脸倾斜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人脸识别系统在最终识别结果中产生误判。1.2 国内外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现状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脸识别研究开始于1966 年PRI 的Bledsoe 的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就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展述。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论文1.2.1 国外的发展概况见诸文献的机器自动人脸识别研究开始于1966年PRI的Bledsoe的工作,1990 年日本研制的人像识别机,可在1秒钟内中从3500人中识别到你要找的人。1993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和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成立了Feret(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项目组,建立了feret 人脸数据库,用于评价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美国陆军实验室也是利用vc++开发,通过软件实现的,并

tcm_网格编码(MATLAB程序)

TCM——格状编码调制 格状编码调制是为解决卫星通信中信道噪声对接收的影响及带宽的限制而产生的,其将信道编码与调制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且能发挥各自的优点,这种方法在不增加带宽和相同的信息速率下可获得3~6dB的功率增益。其中信道编码主要使用卷积码,为了适应卷积码则应用了多进制移相键控调制(亦可用多进制QAM),并且根据Ungerboack提出的规律:对经过编码的调制系统来说,其信道信号数目只要是未经编码的调制系统的两倍,便可得到足够的编码增益,对于每符号传送k比特的系统,应选择有m=2k+1点的扩张信号星座形式传送信息,对于信号集合划分规则等不作太多的阐述,本实验选择k=2,则m=8,即使用8Q PSK调制器,为此,TCM结构图如下: 卷积码编码器8φPSK 调制器 信道8φPSK 解调器 最大似然 维特比 译码器 输入 噪 声 输出 其中为了得到足够大的编码增益,未编码比特为k’=1,对这样的系统卷积码编码器 的结构为: x2 x1R1R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1234567 去8φPSK 调制器 + y2 y1 y0 对于卷积码的编码可用以下程序实现: k=1; g=[1 0 1;0 0 1]; int=input('xulie') m=size(int,1); y=zeros(1,m) for n=1:m y(:,n)=int(n,1) end; z=cnv_encd(g,k,y); 并且在卷积码编码过程中,添零数为k1*(L-1)=2,(注:L=3),再对序列进行图示的映射,可通过以下程序实现:

tyu=length(z)/2; s=zeros(1,3*tyu); for i=1:m s(:,3*i-2)=int(i,2) end s(:,3*m+1)=0; s(:,3*(m+1)+1)=0; for j=1:tyu s(:,3*j-1)=z(2*j-1) end; for k2=1:tyu s(:,3*k2)=z(2*k2) end; uu=reshape(s,3,tyu); kk=uu'; (注意:对添零后卷积编码的处理),将编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调制,相位调制实现比较容易,对于通过信道后的解调,有两种实现途径:①接收信号通过相关器后,将接收到的信号矢量映射到M个可能发送的信号矢量上去,并且选出对应于最大映射的矢量;②亦可计算接收信号矢量的相位,并从M个可能发送的信号矢量中选出相位最接近的信号。本实验就是通过第二个途径实现的。其具体程序如下: n1=gngauss(sgma); n2=gngauss(sgma); for i=1:tyu f(i)=bin2deci(kk(i,:)); u=cos(2*pi*fc*t+2*pi*f(i)/8); if ((f(i)>=3)&(f(i)<7)) R(i)=sqrt(Es)*cos(2*pi*f(i)/8)+n1; H(i)=sqrt(Es)*sin(2*pi*f(i)/8)+n2; T(i)=pi+atan(H(i)/R(i)) elseif f(i)<3 R(i)=sqrt(Es)*cos(2*pi*f(i)/8)+n1; H(i)=sqrt(Es)*sin(2*pi*f(i)/8)+n2; T(i)=atan(H(i)/R(i)) else R(i)=sqrt(Es)*cos(2*pi*f(i)/8)+n1; H(i)=sqrt(Es)*sin(2*pi*f(i)/8)+n2; T(i)=2*pi+atan(H(i)/R(i)) end;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题目: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的题目,一般应在20字以内,能简单、具体、确切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通过题目能使人了解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的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题目应避免使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必要时可使用副题。中文、外文题目应含义一致。 题目可单独作为一页,题目下方可列出作者姓名、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和提交日期。 摘要:浓缩、概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应反映整个论文内容的精华,以300字内为宜。撰写摘要时应使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内容要客观陈述,不加主观评价;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文字叙述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要独立成文,选用词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为了便于计算机检索,在摘要部分下提供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应为名词或偏正词组,一般选择3—5个,关键词总字数不超过25字。 目录:目录编排最多使用三级目录,二、三目录相对前级目录右缩进一个汉字位置,根据纸章大小(一般为16开)在目录标题右边加上适当长度间断线后写面码,注意页码纵向右对齐。 前言:前言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虽然摘要和前言内容大体相同,

但摘要一般要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更加具体;摘要可以笼统表达,前言则应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理由,前言则要适当反映:一般前言的文字较摘要多。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必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字数符合有关规定。主要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论及对结果的讨论等。文中图表原则上应使用计算机绘制或打印,且图表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结论: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论文价值的体现。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得出的总结,重点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还应提出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致谢:以简短的言词对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和报告的撰写及实现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员(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谢意,这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治学者应有的风范。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可信程度。要求作者将设计中参考过的主要文献列出,以示对文献作者的尊重,让读者明晰论文中的观点或成果与前人工作的界限。 可以按序号、作者姓名、书刊名或论文标题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年月、第几版(期)的顺序列出。 附件:对不适宜归纳在正文中具有独立内容的材料(如图表、计算

TCM网格编码调制技术的研究报告

摘要 快速发展的通信业务要求系统保证良好通信质量的同时能实现高的数据率,然而对于带宽有限并且存在干扰的信道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编码调制方案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网格编码调制(TCM)的原理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TCM的概念,TCM的子集分割原理和编码增益计算,并对软判决Viterbi译码算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对TCM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关键词:网格编码调制、软判决Viterb Abstract Moder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requi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n provide highdate rate with favorable communication quality.Butthis is a challenge for limitedbandwidth channel with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thesis studied on two kinds of channel coded modulation schemes.The 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 of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are investigated. This thesi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CM,the principle of set partition and themethod of computing coding gains.Soft decision Viterbi decoding is emphaticallydiscuss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CM is analyz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Keyword:TCM、Soft decision Viterbi decoder 目录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毕业论文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人脸识别系统概述 (2) 第一节人脸识别的研究概况 (2) 第二节人脸识别的发展趋势 (3) 一、多数据融合与方法综合 (4) 二、动态跟踪人脸识别系统 (4) 三、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4) 四、三维人脸识别 (4) 五、适应各种复杂背景的人脸分割技术 (4) 六、全自动人脸识别技术 (4) 第三节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难点 (4) 一、复杂条件下人脸的检测和关键点定位 (5) 二、光照问题 (5) 三、资态问题 (5) 四、表情问题 (5) 五、遮挡问题 (5) 第四节人脸识别流程 (5) 一、人脸图像采集 (6) 二、预处理 (6) 三、特征提取 (6) 第五节本章小结 (7) 第二章人脸图像的获取 (9) 第一节人脸图像获取 (9) 第二节人脸分割 (9) 第三节人脸数据库 (10) 第四节本章小结 (11) 第三章人脸图像的预处理 (12)

第一节人脸图像格式 (12) 一、JPEG格式 (12) 二、JPEG2000格式 (12) 三、BMP格式 (13) 四、GIF格式 (13) 五、PNG格式 (13) 第二节人脸图像常用预处理方法 (14) 一、灰度变化 (14) 二、二值化 (15) 三、直方图均衡 (15) 四、图像滤波 (15) 五、图像锐化 (17) 六、图像归一化 (18) 第三节本章小结 (19) 第四章人脸识别 (20) 第一节主成分分析基本理论 (20) 一、什么是主成分分析? (20) 二、例子 (20) 三、基变换 (21) 四、方差 (23) 五、PCA求解:特征根分解 (27) 六、PCA的假设 (28) 七、总结: (28) 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 (30) 第二节基于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 (31) 一、创建数据库 (32) 二、计算特征脸 (32) 三、人脸识别 (34) 第三节本章小结 (36) 结论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0) 一、英文原文 (40) 二、英文翻译 (53)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含matlab源程序)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内容必须包括名称、摘要、正文和参考资料四部分。 1、名称:应醒目、具体和说明书的内容相符合。 2、摘要:应扼要叙述课题的内容、要求及设计的原理、方法和结论。文字要精练,控制在800字左右为宜。 3、参考资料:应注明资料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及年代。 4、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一般应包括: (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2)目标分析及总体方案确定; (3)设计的思想和依据; (4)实体设计,包括必要的硬件连接、软件说明、程序清单、必要的计算、图表等; (5)软硬件调试及结果分析 (6)总结,包括此项设计的结论、特点,对此设计的评价和改造意见等。 由于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很广,设计(论文)说明书的内容不强求一致,但必须杜绝抄袭现象。指导教师和审阅教师必须认真审阅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但发现有抄袭现象应及时教育学生并责令其重新撰写,如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不及格。 附件1:毕业论文基本格式 毕业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1、书写排版 ⑴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书写排版,用A4纸单面打印,黑白色。存盘统一使用自己的姓名及学号作为文件名,扩展名为.doc。 如:王静.doc。 ⑵字距为标准(系统默认值),行距为1.5倍。 ⑶每个自然段开头都要空两格。 ⑷一般标点符号占一个,另起行时,除破折号、省略号、引导前半部分可放在另一行开头外,其他标点只能随文字写在字后,不可移行顶头写。 ⑸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除了非用不可外,不得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异形字。 ⑹每页在中间下方编印页码,格式为“第?页共?页”(小五宋体居中)页码起始页为封面。

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调制技术 一般情况下,信道不能直接传输由信息源产生的原始信号,信息源产生的信号需要变换成适合信号,才能在信道中传输。将信息源产生的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在调制电路中,调制信号是数字信号,因此这种调制称为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方法,它与模拟调制相比有许多优点:数字调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抗信道损耗及更高的安全性。在数字调制中,调制信号可以表示为符号或脉冲的时间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可以有m种有限状态,而每个符号又可采用n比特来表示。主要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幅移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多电平正交调幅(multi level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多相相移键控(multiphase shift keying,mPSK),也包括近期发展起来的网格编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残留边带(vestigial sideband,VSB)调制、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等。 1.幅移键控 幅移键控就是用数字信号控制高频振荡的幅度,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幅移键控载波在数字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在信号为1的状态下,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出现;在信号为0的状态下,载波被关断,此时传输信道上无载波传送。那么,在接收端就可以根据载波的有无还原出数字信号1和0。移动通信要求调制方式抗干扰能力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二进制幅移键控的抗干扰能力和抗衰落能力差,误码率高于其他调制方式,因此一般不在移动通信中使用。 2. 频移键控 频移键控或称数字频率控制,是数字通信中较早使用的一种调制方式。频移键控广泛应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设备中。它的调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解调不需要回复本地载波,可以异步传输,抗噪声和抗衰落能力强。因此,频移键控成为在模拟电话网上传输数据的低速、低成本异步调制解调器的一种主要调制方式。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的,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

毕业设计146人脸识别系统硬件平台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2) 1.1 人脸识别技术 (2) 1.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 1.1.3 DSP 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2人脸识别系统硬件平台的方案设计 (3) 2.1系统硬件平台的方案比较 (3) 2.2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3) 2.2.1 DSP的发展 (3) 2.2.2 定点DSP 芯片TMS320C6414 介绍 (5) 2.2.3 FPGA芯片的选择 (6) 3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7) 3.1 系统硬件平台的框图 (7) 3.2 视频输入模块设计 (8) 3.2.1 模拟视频信号的采集 (8) 3.2.3 AD9883 电路的接法 (8) 4 系统外部存储器接口的设计 (9) 4.1 SRAM 的选择 (9) 4. 2 C6414外部存储器的接口设计 (10) 4. 3 EMIFA接口扩展 (10) 4.4 FPGA的配置的方法 (11) 4.4.1 JTAG接口控制 (11) 4.5 DSP 代码加载方式 (12) 4.6 电源模块设计 (12) 4.7 其它外围电路设计 (14) 4.8 RS232串口通信模块 (14) 4.9 D/A转换及VGA显示接口设计 (15) 5.高速PCB板设计 (16) 5.1 板级设计的基础理论 (16) 5.1.1 PCB布局 (16) 5.1.2 一般的布线规则 (16) 5.1.3 高速布线规则 (17) 5.1.4高速电路的过孔设计 (17) 5.2电源层和地层的设计 (18) 5.2.1电源和地的分配 (18) 5.2.2电源和地的布线设计 (18) 6.主要的工作及难点 (19) 6.1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19) 6.2遇到的难点 (20) 7.结束语 (20) 致谢 (20) 附录: (22)

16QAM的调制与解调要点

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16 QAM的调制解调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2012年 1月 4 日

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直属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时间: 2012年12月19日

16QAM的调制与解调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频带日趋紧张,研究和设计自适应信道调制技术体制是建立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正交振幅调制技术(QAM)是一种功率和带宽相对高效的信道调制技术,因此在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网络高速数据传输、卫星通信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中,随着微蜂窝和微微蜂窝的出现,使得信道传输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在传统蜂窝系统中不能应用的正交振幅调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首先简单简绍了QAM调制解调系统和Simulink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Simulink 对16QAM调制系统进行仿真,不但得到了信号在加噪前后的星座图、眼图,而且在信噪比变化条件下,得到了16QAM系统的误码率。最后,在简单做了一个2DPSK系统仿真之后,将它与16QAM系统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16QAM是一种相对优越的调制解调系统这一结论。关键词:QAM ;SIMULINK ;仿真; 2DPSK ;误码率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QAM简介 (1) SIMULINK (1) SIMULINK与通信仿真 (2) 第2章正交振幅调制 (3) MQAM信号的星座图 (3) 16QAM的调制解调原理 (5) 16QAM的改进方案 (6) 第3章 16QAM调制解调系统实现与仿真 (8) 16QAM 调制模块的模型建立与仿真 (10) 信号源 (10) 串并转换模块 (10) 2/4电平转换模块 (11) 其余模块 (13) 调制系统的实现 (14) 16QAM解调模块的模型建立与仿真 (15) 相干解调 (15) 4/2电平判决 (16) 并串转换 (18) 参考文献 (21)

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要求内容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立论正确、推理严谨。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一般由12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 1.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封面填写课题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院专业等内容;题目不得超过36个汉字。 2. 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 3. 中英文摘要:扼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语言精练、明确,语句流畅;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中文摘要约400-5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300-450个实词;关键词要反映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要内容,数量一般为4-6个。 4. 目录:按照三级标题(章,节,小节)编写,要求与正文章节标题一致,层次清晰、简明扼要;标明页码。 5. 符号说明: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所用主要符号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此项为可选项目。 6. 前言:说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范围,国内外文献综述,应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要求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7. 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体,其写作形式可因课题的类型不同而 变化。 (1)毕业设计说明书 工程设计类的设计说明书通常可包括设计任务、设计意义与作用、设计方案选择与计算、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经济技术分析等;软件工程类通常可包括软件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和源程序等;要求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毕业论文 工程技术研究类论文通常可包括试验方案、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其他类论文通常可包括试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运用各方面的试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反映出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要求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8. 结论:结论是对设计和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与已有结果的比较,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要求言简意赅。 9. 参考文献:列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10. 致谢: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此项为可选项目。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 (1)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公式推导、软件源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

基于OpenCV的视频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图形学和模式识别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由于人脸的稳定性和可见性,针对人脸识别的算法研究和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针对校园内实验室和宿舍安全管理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套针对监控视频的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原型系统,开发语言选用C++,全文内容包括: (1)构建了基于OpenCV的视频人脸识别的技术框架。针对实验室和宿舍安全管理需要,构建了基于OpenCV的视频人脸识别的技术框架,能够完成基于视频的实时人脸识别和身份认定; (2)设计了基于OpenCV的视频人脸快速检测算法。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的前提,本文采用基于OpenCV的快速人脸检测算法实现视频图像中人脸的快速定位和提取; (3)设计了基于AdaBoost算法的视频人脸识别方法。应用AdaBoost算法实现了针对视频流的快速人脸定位和身份识别,能够实现实时身份认定。 系统基于.NET平台设计,使用C++语言进行实现,完成了基于视频的实时人脸身份认定。 关键词:人脸检测; OpenCV;人脸识别; C++; 1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biometric recognition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field of computer graphics,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the stability and visibility, the face, the algorithm research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of face recognition is the most widely,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and dormitory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campu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OpenCV in surveillance video, development language is C++,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thesis includes: (1)Constructed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video based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OpenCV.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and the dormitory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video based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OpenCV, which can complete real-time face recognition and identity based on video identification; (2)Design of a fast face detection algorithm in video based on OpenCV. Face detec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this paper uses OpenCV fast face detection algorithm to locate face in video image and extraction based on;The design use application of OpenCV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based https://www.360docs.net/doc/c19611474.html, platform design. (3)Design of video based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AdaBoost algorithm. Application of AdaBoost algorithm for fast face lo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video stream, which can realize real-time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https://www.360docs.net/doc/c19611474.html, platform design, imple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using C++ language, completed the real-time face ident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video Key word:Face detection;OpenCV;Face recognition;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