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

首页 >> 幼儿教育文库

发现母亲

[摘录]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

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

-------作者题记

自序

愿天下人共读之

1925年初,陶行知先生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写下了《愿天下父母共读之》的书评,后来陈著《家庭教育》再版时,陶文便作为序言而更为人知。70年后的今天,我竟用?愿天下人共读之?作为自己的序文,改陶先生文中的?天下父母?为?天下人?,此改决非是借陶、陈二先生之名以私自己的货色,更绝非是自己狂妄自大要与二先生一争?天下?,而实在是这半个多世纪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使然,也就是说,在今天?天下父母共读之?已经远远不够了!

之所以说其不够,是因为做了父母再读,读了以后再在孩子身上实施,其间的过程无论长短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这类教育孩子的书不应该做了父母之后才去读,而应该没做父母时就读,而应该读懂之后才去做父母。正如领驾照之前就应该读了交通规则,而不是把车开上了高速公路之后再去读,更不是出了交通事故之后才去读。这是改?天下父母?为?天下人?的第一层意思,也就是说,为父母的意识应该大大提前,提前到结婚,提前到恋爱,甚至完全应该提前到青春期开始的中学阶段,这样婚前婚后便互为一体了。

无论是陶先生还是陈先生,他们那时所指的?家庭教育?都不过是婴幼儿教育,都不过是早期教育,都不过是学前教育,都不过是儿童教育。一句话,都不过是小孩子的教育。陈先生大著的几乎所有标题都是?小孩子?,如?小孩子怎样学待人接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等等。陶先生的宏文也是如此,?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枉哭多少回。……估计起来全中国6岁以下的小孩子每年流的眼泪该有两万万斤。如果做父母的肯像陈先生这样细心教导儿童或是采用陈先生的教导方法,我敢说小孩子的眼泪是可以省掉百分之九十九的……?

由于把家庭教育局限在儿童期,乃至幼儿期,很多父母一看都是喂奶、便溺、止哭之类也就不

加注意了。实际上家庭教育决不仅仅是初为人父人母的父母对自己幼儿的教育,更是继之以后更为艰巨更为长久的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是终生的,并且不同的时期都不不同的教育重点与方法,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无不正在进行或正在接受或既在进行又在接受这种教育。这是改?天下父母?为?天下人?的第二层意思,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实施时间应该大大地推后,推后到孩子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乃至下一代。这样早期与后期便互为一体了。

在陶、陈二先生时,家庭教育还仅仅限于显教育层次,所谈的教育都是父母注意得到并且可以教给孩子的,对于这样的认识现在显然已经不够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显教育层次上的,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潜教育层次的习育与化育。对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教育,教育更多的不是表现在父母如何?教?上,而是表现在父母如何?做?上,父母如何?做?的身影,对于思维能力薄弱的幼儿来说远比父母?教?的声音的影响要大得多!

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学,都是?教?的教育学而不是?做?的教育学,殊不知?做?比?教?还要根本。因此父母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自己正确的?做人?比正确的?教子?更为重要!而正确的?做人?决不是结婚生子之后的事情,同样是他们从小就要学习的事,这是改?天下父母?为?天下人?的第三层意思,也就是说?做父母?同?自己的做人?是紧密相连的,?做父母?不过是面对孩子这面镜子对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检验再校对再完善与再提高。因此绝不应该在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修正自己,更不应该在做了父母之后还依然故我不做努力,而应该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了,这样父母的?教子?同自己的?做人?便联系在一起了。

潜教育的提示,不仅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社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日趋一体化让儿童也随之日趋公育化。对于孩子来说,社会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他们的课堂,任何一个公你都是他们的师长,任何一次事件都是他们的课案,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对他们的示范,任何一部影视都是对他们的教化,任何一种图书都是对他们的启发……因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这种育儿意识、父母意识、教育意识,这是改?天下父母?为?天下人?的第四层意思,也就是说全社会都在对孩子产生影响--不是好的影响就是坏的影响。因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们的责任。这样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要求又联系在一起了!

我以为此一词之改,正现了这几十年里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即由过去的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的补救教育,转变成做父母之前的预期教育;由过去的对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的儿童教育,转变成对孩子整个一生的终生教育;由过去的重孩子重受教育者的?教?的教育,转变成重父母重教育者自身的?做?的教育;由过去的强调一家一户的显教育小教育,转变成强调整个社会参与的潜教育大教育……

在陶、陈二先生的时候,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要求还远不像今天这般迫切;而今天一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不仅孩子的教育是一次性的,而且父母教育机会甚至都是一次性的。在陶、陈二先生的时候,仅仅只是孩子在流泪,父母尚不需要为孩子流眼泪;而今天不仅孩子更爱流眼泪了,而且父母甚至比孩子流的眼泪还多。在陶、陈二先生的时候,母亲尚在家专心相夫教子;而今天母亲们都离开家庭走上社会!再说现在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不仅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且父母更需要社会的帮助……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为人子为人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人父为人母,现在就让我们面对这一人生与人类的第一等问题每一等学问既为孩子们也为自己做些什么吧!

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导论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

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斯特娜夫人[美国]

重释夏斐事件

……事实上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亲子关系,只不过人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夏斐事件就是如此。

夏斐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聪明文静,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任中队长和学习委员。从上学开始,他的语文、算术成绩一直在95分以上,名列全班第一。就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引进内地高难试卷,夏斐的分数虽然下降了,但在班里仍然名列前茅。

夏斐是个好孩子,那么夏母呢?夏母该是个恶毒的坏女人吧?

事实与人们想象有恰恰相反,我以为就是按照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夏母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母亲。为了夏斐上学,夏母不惜辞去每月一百八十多元收入的临时工,从一个煤矿搬到镇上居住。为了孩子学习,她这个初中毕业的母亲当起了孩子的老师,小夏斐是在家中由母亲教完了一年级的全部课程后跳级去读二年级的。就是上学后,夏斐所学的课程也都是由母亲先在家里预习、讲解一遍后才去听讲的,对孩子的辅导她从不厌烦也从不马虎。至于吃穿方面,她更是没怠慢过孩子:小夏斐不爱吃面条,她就一日三餐给他做米饭;小夏斐爱吃水果,虽然很贵,她也总是三斤两斤地买来给孩子一人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她从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只希望他学习。即使是在孩子不幸遇难后,夏母选择仍然是?自杀?这一极端惨烈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母亲对自己独生儿子万劫不复的歉疚……

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母亲?在对待自己这样一个?优秀的独生子?时,却表现得太残酷了。例如孩子偶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做错了题、练习本不整洁、考试成绩低了、出去玩一玩等,都会成为她毒打孩子的原因。1987年10月期中考试,由于题多量大,孩子成绩没有达到夏母规定的标准,夏母把他的腿都打肿了。上不了学,夏母就用自行车接送。夏斐的腿疼得迈不过教室的门坎,只能让同学们搀扶着才能进去;手肿得不能看书,只能用舌头一页页舔着翻……(下面的我无法摘下去,实在太令人痛苦了)

夏斐事件发生后,舆论直指夏母,大有不将夏母绳之以法决不罢休之势。母亲失去自己的独生子已经是件极其不幸的事了,可舆论还在加油点为,直到以夏母自杀身亡这个更大的悲剧出现才骇然了结。随着夏母的自杀,批评矛头才怆惶指向升学教育,认为是分数葬送了这一对母子。但是,我在细读相关报道之后,发现人们所列举出的这些都不过是一些表因、近因、诱因,致使他们母子双亡的最根本原因乃在于他们母子感情的不融,乃在于小夏斐是两年前,也就是快七岁时才从江苏老家接到父母身边的,而这才是这个悲剧的主因!

因此,夏母的残酷乃在于母子之间长期的隔离造成的。当孩子不能完全顺遂父母的意愿时,由于没有以往的亲情为之缓冲,由于亲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没有得到充分的磨合,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如孩子成绩下降等,原本的处罚就演变成了施虐,就演变成了折磨!这种折磨同那种亲子共同成长中的责打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由自己从小养大的宠物如猫、狗等,主人偶尔也会在生气时踢上几脚;可面对跑进自己家园里吠叫的猫、狗,即使是极爱宠物的人也可能给它一顿棒打,尽管这猫这狗也是别人家的宠物!

夏母在她的遗书上忏悔说:?我后悔不该用打的方法教育他,望子成龙的心过切,对他学习、

成长的要求过高……?我以为她真正应该后悔的是不该把孩子送到老家寄养了那么长的时间,真正应该后悔的是把孩子接回家后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融洽磨合亲子之间的感情,最后才应该是后悔?用打的方法?和?对他学习、成长的要求过高?!如果她与孩子一直在一起,她极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最起码地不会滥用?殴打?这种?融洽?感情的方式!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过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夏斐何其不幸,夏母又何其不幸!

摒弃母职的做法并不是制度造成的

面对这样的亲子关系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制度,是妇女翻身的原因,妇女解放让女性都走上社会从而摒弃母职的做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说明。但是当我翻开国际共运史时,尤其是当我看到还没有变?修?的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对母职的重视时,这咱将问题归结到制度上的想法便显得幼稚乃至可笑了。

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读斯大林女儿的《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在这本书里这位红色公主是这样纪录她儿时所受教育的:?我母亲的兴趣在别的一些事上--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她死的时候我才六岁半,可是我已经能念俄文、德文,也会写一些了。我已经会画画儿,捏泥塑,用剪刀胶水制作剪纸,已经识得乐谱,还会听着别人弹钢琴记下乐曲的谱子。我哥和我很幸运,母亲给我们找了极好的老师。?才六岁半就已经能念俄文、德文,就已识得乐谱记下乐谱,就是在我们今天也能算得上神童了。

那么是不是她母亲贵族出身,因为自己小时候受到了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她自己做母亲时也这样依葫芦画瓢,是习惯使然呢?否!我们知道斯大林出身于农民家庭,对于儿童教育并无太多关注。斯大林的妻子同样出身于农民家庭,小时候同样没有受过家庭教师的教育,不仅如此,甚至连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受到:她十几岁就同斯大林结婚,快三十岁时才进大学学习!她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家教意识,完全可以说是得益于他们那个社会重视母亲和孩子的风气!

也许有些朋友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特殊位臵所致,事实的回答正相反:?那时所有苏维埃领导人的生活大体上都是这个样。谁也不贪图奢侈生活,不贪图财物,虽然他们都尽量给孩子以良好的教育。他们雇用革命前受过旧式训练的优秀家庭教师,主要是教孩子学德文。?

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些时,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不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吗??家里请有家庭教师,而且还都是?雇用革命前受过旧式训练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教育,这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哪个阶级的接班人呢?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这样去做,相反是让孩子连大学也不上,甚至连中学也不上就到?人民群众?中去,去上劳动大学,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广阔天地炼红心,去经风雨见世面……

给我带来更理论冲击的是苏霍姆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他在这本书里甚至这样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病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是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应当成为对一切人都有用的学科,下面的话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好像是夸大其辞: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这就是对家庭教育多么深刻而又精辟的认识!有这样的认识,那时苏维埃领导人在子女教育上的所做所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很多人都曾听说过这样的传闻,那就是苏联政府曾大力奖励那些多生孩子的母亲,授于她们以勋章,因为他们人口少。后来我翻看资料时才知确有此事,只不过不仅仅是为了多生孩子,而更是为了做个好母亲。苏联曾设臵了?母亲英雄?、?母亲光荣?、?母亲奖章?等多种荣

誉性的称号,并且凡得到这些称号的母亲都能获得某种优待如优生分配住房等,到1983年,这种奖章已经发出14000枚。如果多生了几个就能得到一枚,那么几十年时间只不过多生了这几万名孩子,效果也未免太寒碜了一些。作为一项坚持了几十年的长期政策,显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在整个社会倡导一种良好的母亲意识!

东欧国家也是如此

那么是否仅仅苏联这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如此呢?回答仍然是否定的,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

在一本我国翻译出版、由捷克学者编写的给女性青年的读物中,他们的学者是这样批评那些摒弃母职的女性:?我们当今世界,极其缺乏的是我们称之女人或者说是母亲的天性。今天的姑娘不把做母亲当成自己的基本使命,而有时甚至不想当母亲。对这种姑娘来说(由于她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终日忙忙碌碌),教育孩子的事,她已力不从心了。解放运动的消极后果之一是,母亲的作用在现代妇女的眼中急剧下降。……那些对自己的生理使命持反对态度,竭尽全力要和男人并驾齐驱的女子,未必会感到自己一度有过真正的幸福。几乎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不能如愿以偿?。

………

?五四?也许是中国母教的一个转折点

既然维新时期女学就已如此轰轰烈烈:为什么半个多世纪后却消逝得如此干净彻底呢?当我回过头来再次细究中国近代史时,发现这一切似乎又是?五四?这场反传统运动使然。

最能代表?五四?这一时期女性叛逆形象的便是《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而那拉是理直气壮拒绝做母亲的,当她的丈夫提醒她做母亲的责任时,她的回答是:?这种话,我如今都不信了。人相信第一要紧的我是一个人,同你是一样的人。无论如何,我总得努力做一个人。?于是她撇下孩子离家出走了。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新势力面前,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女学基础便纷纷土崩瓦解了,做盖椎慕逃 潜怀庵 饨ㄖ饕宓摹跋推蘖寄浮苯逃 蝗 娼 佟?nbsp

因此,当许广平在生下海婴闹了许多笑话后才这样写道:?本来做女学生如果教授育儿法,在‘五四’之后的女青年是认为不大合适的。就算听过些儿童心理学,那是预备做教师用的,和养孩子不生关系,因之我急时抱佛脚来看育儿法也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结了婚的女性,总有做母亲的一天,最好还是有这样的研究所或指导所,对于小孩,那惠福真不浅呢??

可就是这样的大实话,这一时代的人们却听不进去:?尤其令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从前高呼‘妇女解放’的女性战士们和一般妇女界的知识分子们,等到自身做了某某太太、某某夫人以后……忘却了本来的任务,抛弃了妇女大众,竟毫无羞耻的提倡甚么‘新贤妻良母主义’来了。?

现代中国已无家庭教育可言

为什么我们骨髓里有这样一种儿童公育的理想呢?

原来在我们这样一个公私分明的传统中,大公无私、牺牲自我利益被看成是一种难得的好品德,而孩子又恰恰被划入最私的范畴,自然离他越远德行越高了。因此一生下孩子就去开批判会不仅不会受到谴责,相反还会成为先进典型;孩子不成才甚至犯罪不仅不认为是自己的失职,相反还被当成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一个证明。电影《少年犯》中的女记者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自

己对少年犯们的调查任务,可自己的孩子在这期间也成了一个少年犯;《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博得了人们广泛的同情,可是对那啃着又冷又硬的烧饼当饭吃的小儿子,对那希望妈妈替她扎条小辫也总不能如愿的女儿人们却视为当然,甚至成为母亲工作刻苦的一种陪衬……

其实,儿女与其说是最自私的,还不如说是最公的。说他私,是因为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为的肉;说他公,是因为孩子终将是独立的社会人,是社会的公民。孩子不成才不仅给父母添了心病,更给社会添了负担;孩子成才也不仅是为父母争了光,更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因此,生儿育女从根本上说不是私事而是公事,是为社会不是为自己。费孝通早就说过,生儿育女是利群不利已的,生育的风险、养育的花消,与父母从中的获得是不相配的。马卡连柯说得更加直率:?如果你打算生一个公民,而生了以后对他缺乏父母的爱,那么就请你们发发慈悲预先告诉社会,说你要想耍滑头。?

遗憾的是,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孩子?对社会的意义。?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常常被我们一些人用来作为自己不进行家庭教育的挡箭牌,殊不知却完全弄错了高尔基的意思。高尔基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母鸡式的爱,相反肯定了这种爱,认为这种爱不仅人类会有,连母鸡也会有,这仅仅是他的前半句话,仅仅是立了一个靶子,关键是紧随其后的?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而这却是一桩伟大的事业,?他强调更高一级的教育爱,而这才是母鸡所不可能有的。高尔基用母亲式的爱来反对母鸡式的爱,可我们却是用公鸡式的爱一反对母鸡式的爱!

将这种公鸡式教育体现得最真切的,莫过于现在出版的那些不忍卒读的所谓名人教子故事。把名人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写的一封信,发的一通脾气等等,都无限上纲到是在教子,打是教子,骂是教子,不管也是教子,甚至教唆也是教子。孩子成才当然是教子,孩子不成才也是教子,因为孩子没按照父母说的去做,甚至孩子犯下弥天大罪的也是教子,因为孩子本性顽劣!所有这一切实在是对家教的亵渎。古代的教子是没有名姓的父母教出了杰出的子女,如孟母等,今天却是杰出的父母教出了没有多少能力,甚至是犯罪的子女;过去教子是以子女的成功为标准,现在却是以父母的成功乃至名声大小为取舍的标准,真是岂有此理!能带兵打胜仗的才是军事家,能治国安邦的才是政治家,能获得丰收的才是种田能手,能出绝活的才是能工巧匠,孩子没有被教育成才怎么能够说明他教子成功了呢?作为反面的例子还差不多!

至于其他的模糊认识就更多了。例如,对于小孩子,认为?不要紧逼读书,书呆子作官则必贪污误国?等等。其实是否贪污误国与读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怎么能够把贪污误国同读书划上等号呢?对于孩子的职业,认为?以自己的血汗挣饭吃,不要做空头的××家,一个诚实的车夫强于一个贪官污吏?。殊不知是诚实还是不诚实,是贪官污吏还是清官廉吏都在于父母自己培养,能培养成一个包拯一个海瑞一个外交部长一个财政部长,为什么不去培养偏要将他培养成一个车夫!能成一个诚实的人为什么偏要培养成一个贪污的人!诚实的人即使做了总统也是诚实,贪污的人即使去做一个车夫也是贪污耍赖的!还有那些遗言之类:?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等等,把孩子品行的好坏诿过于金钱,完完全全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父母有教育好子孙正确使用钱财的职责与义务,真是莫名其妙!

因此,现在的中国事实上已无家庭教育可言!就是连这样的说法我以为还是有所保留的,因为家庭影响无时不在,不是给孩子好的影响,就是给孩子坏的影响,不给孩子以影响的家庭是不存在的。从这个角度说,现在中国的多数家庭给孩子的不仅不是好的家庭教育,相反却是不好的坏的家庭教育。尽管这并不是父母有意为之的。如果高尔基看到我们今天还如此理解他上面那段话,他一定会痛心疾首地告诉我们: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除非是现在中国的一些人!

是超常还是正常

……那些智力超常的,事实上都是良好教育的结果,超常与一般常态儿童之间并不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先天的优良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科学喂养对其健康成长固然重要,但这毕竟只是为孩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而后天的良好教育正是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弗洛姆曾说可以用考察一粒种子成长的方法来考察一个人。他说一粒种子看起来是那么微小,那么平淡,以致你得使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但就在这样的种子内存在着巨大的生长潜力。如果你拿到一粒花种,把它抛到露天的地里,踢些尘土将它覆盖,它很可能在一两周内发出芽来,再过些时候,它也许会开出一朵小花来。可是,假如你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它有一朵暗淡色的小花,还有细小而未发育出来的叶子,也许上面还有昆虫在蛀食掉它。但是,如果你拿到同类的另一粒种子,将它种植在深度刚好适宜的土壤里,给它以适量的水分、阳光和营养,你会如到一株美丽的植物,其叶子葱绿苍翠,其花朵色彩娇艳,你会看到一株发展已接近它全部潜能的植物。

井深大用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的一株西红柿,来证明弗洛姆?一株发展已接近它全部潜能的植物?说法的正确。这棵极普通的西红柿种子用?水耕法?培育起来后,枝叶竟伸展到了14平方米之在,结出的果之前竟达13000个,而一般菜农种的西红柿每棵能结100个果实就已经不可思议了!

所以,弗洛姆和井深大都说道,我们都很像一棵发育极不充分的植物,我们中许多人从生到死,没有实现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巨大潜能。

因此,我以为超常儿童这个词本身就代表?危机?,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事故、不安全等,这个词给人优质产品的心理暗示是限制而不是发展。其实,这些孩子才应该是享受到良好教育的正常儿童,而那些所谓的正常儿童则是教育、环境缺失的逊常儿童,至于逊常儿童更是为环境、教育所摧残的儿童了。因此,我建议用新的更准确的语词来替代目前这个很容易引起歧义的语词,以批示社会教育发展的方向。

是天然还是自然

现在对抗早期教育的另一个?新?观念,就是?我想让孩子顺其自然?、?我想让孩子自由发展,?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大多素质较高,有些更是受过高等教育,在他们的意识深处,早期教育是违背自然的,而不管教孩子才是正确的,这些人的错误在于将?天然?当成?自然?了。如果说一些家长持这种态度倒也罢了,遗憾的是,一些儿童专家也持这样的看法。一次一位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的家长请冰心老人为孩子题词,老人看到孩子不堪重负,便题了?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这类祝愿,老人的本意并非反对早教,而是反对揠苗助长,可是这样的题词到了一些专家手里,却成了反对早期教育的一种利器,认为应该?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那么,什么是?像野花一样成长?呢?人又如何?像野花一样成长?呢?野花生命力旺盛、香气浓郁,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这些人们所赞美的野花正是获得良好生长的野花,土壤、气候让它们比家花的生长条件还要优越!并不是所有的野花都有此幸运,更多的野花正是我们在前面如弗洛姆、井深大所说的那样,在漫漫戈壁,在茫茫雪域,在黄土高坡我们也能看到野花,但是谁曾歌吟过这种野花的美丽呢?个中道理,两千多年前《伊索寓言》中的?种菜人?就已讲得清清楚楚的了。

不过类似的口号我们的确曾提过,但仅仅是针对意志锻炼方面。如巴独秀借福泽谕吉之言而提出的?兽性主义?;如毛泽东年轻时提出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等等都有其严格的限

定。不加限定的?野花主义?有没有过呢?也有!在?文革?中要?教育学大寨?,要?开门办学?,要?批师道尊严?,要?经风雨见世面?,总之是要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野花。结果呢?我们成千上万人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受害者,国家和民族也为此付出出巨大的代价。转了一大圈之后才发现这种放手不管的?野花主义?同?野兽主义?、?野人主义?同出一辙。按照这样的逻辑,孩子不仅不应该上幼儿园,连小学、中学、大学也不该上,只要给他吃喝,甚至连吃喝也不给,岂不更像?野花?那样吗?

其实那些坚持?野花主义?的没有一个能坚持到底。一旦孩子面临?三考?,他们再也不会?顺其自然?了,他们这时常常要比其他父母还要专制还要灭绝人性。很多悲剧都是在开始?顺其自然?的生长,而后却又不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开花、结果,认为那样的花、果太小,从而?不顺自然?地让孩子开出符合自己规格的?鲜花?,结出符合自己满意的?硕果?所致。

因此,家长在教育中应该持的是一种?自然?而非?天然?的态度。?自然?是孩子自己的本性,它需要教育的护持,而?天然?则是?自然?的一种极偶然的结果,是孩子的本性被外界环境塑造后的一种结果,甚至是在一种极不幸极恶劣条件下的结果。在过去灵芝、珍珠被认为是稀世之珍,可现在人们却可以让它们成批的生长。如果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菌种生长让贝肉结石是?自然?的,为什么我们今天用注射菌种的方法就不是?自然?的呢?金钢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人造金钢石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硬度,何以在买玻璃刀时要问是?天然?而还是?合成?的呢?因为?天然?只具有解剖的、收藏的价值!

自古英雄出少年

人的成长三棱锥说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研究还仅仅局限、停留在智力开发上,因此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一阵小小的神童波澜出现。我也是在这一阶段停留了很久,才开始对这一问题提出怀疑与反思的,那就是早期教育可以出神童,可神童是否就一定能成为天才呢?这似乎就不得而知了,起码就木村久一所推崇的几位来看,除了威特外,其他几位都没有成为天才,而西迪斯更成为最著名的神童失败的例子。

那么,早期教育究竟在人的成长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如果说它不起作用,显然不符合事实;如果说它能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神童又不能都成为天才呢?早期教育在智力领域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果将其扩大到人生的其他方面来看,它的作用似乎又是有限的,否则神童不能成为天才又何以解释呢?

在人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究竟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于是我从对早期教育、对童年的研究里又抽出身来,投身到对天才的研究上来。

在对人的成长认识上,我们过去或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如仁、义、礼、智、信,或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如德、才、学、识,或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如知、情、意、行等加以分析概括,这些分析与概括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共同的缺点是层次、主次不明。因此我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者构成的人的成长三棱锥说。

什么是人的成长三棱锥说呢?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的。智力是指一个人大脑的使用状况,意志是指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表现,这两者构成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加上品德便构成一个人的社会素质,这三点构成一个平面。但这三者还不够,还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综合素质的是气概,这三者还需要在气概的统率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气概是高,这四者构成一个三棱锥体。因此在人的成长中,

真正重要的不是其他,而是气概,气概是纲,纲举目张!

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是气概,其次重要的品德,它决定着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因此,智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其量仅仅是四分天下有其一,这样神童不都能成为天才也就很正常了,智力中心主义的局限也就一目了然了。

至于早期教育,是否就不重要了呢?否!它甚至比我们过去所认识到的还要重要,因为它对意志、品德、气概的发展都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而我们过去只是认识到了智力方面的意义。但早期教育只有注意到这四个方面,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下面谨是我对这四者关系的一个初步认识,虽然还很不成熟,但它的目的很明确,那不是力图超越智力上的神童层次,而进入更加广阔的创造领域上的天才层次。

气概商数--天才就是天才

天才就是天才!这是我对天才进行研究时得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结论。

在进行天才研究时,有一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那就是如果达尔文、马克思、孙中山、爱因斯坦、毛泽等,如果不从事他们成功的这种事业,他们还会成为伟人吗?也就是说如果达尔文生长在其时的中国,或者当时英国的生物学还没有,那么达尔文还能成为伟大的人物吗?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如果能,又是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困绕了我很长时间,而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达尔文少年以前这段时间的环境不变,那么他仍然会成为一个伟人。他这时可以不是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与之相当的另一个领域里的伟大人物。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长高度的既不是智力,也不是非智力,甚至也不是品德,而是气概!而气概通俗地说就是把自己归入第几流人物档次的自我期望。

我将人的精神发展分成这样几个阶段。三岁之前是物与我的阶段,这个时候还是处于物我不分不能自觉意识的阶段。三至七岁是生与死的阶段,这个阶段物我已分,但却不懂得生死,即使知道所有的人都会死,仍坚信自己是一个长生不老的特例。七至十四岁是灵与肉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知道自己会死,从而出现人生的第一次大危机,为了拯救、反抗这种危机,灵与肉开始搏斗,这个时候便产生气概,也就是说要回答自己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这个世界上,成为第几流的人物这个问题。气概越大,灵对肉的支配力量就越大,成就与贡献也就越大。这个时期尽管还是虚拟的,但对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在此阶段之后便是图与践的阶段,也就是理想与实现。

现在人们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气概与理想混为一谈了。

其实,孩子们最先养成的不是理想,而是气概,理想是在气概之上孵化出来的,理想只有在气概的支撑下才不会掉下为。最重要最关键的不是最后的理想实现的显影阶段,而是在童年、少年气概形成时的感光阶段,这个感光阶段形成他人生的规模。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具体的职业意识,但是他却有了明确的流品意识。也就是说他将来是否成为?××家?他并不清楚,但他却在潜意识中已经将自己的将来定位在是?一流的?还是?末流的?,是?杰出的?还是?平庸的?。理想是一个名词,而气概早在这个名词之前就已加了上限制性的定语。

因此,如果某个人的气概是?杰出的?,那么理想不过是在这?杰出的?后面填空,填上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之类的职业名称而已。理想仅仅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说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十年后该从事何种职业,更何况对孩子们了。就以鲁迅来说吧,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鲁迅,最后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如果鲁迅没有选择文学,而

是选择了军事、医学,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或医学家。其之所以最后没有选择军事和医学,是因为这几项他的条件不好,不能过到与他气概相匹配的高度,他最终选择文学,是因为文学能让他的气概得以最好的显影!

因此,先有气概后有理想的实现。每一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不过都是实现了与自己气概相匹配的理想!正因为这样,童年时的气概培养才显得如此重要。

关于这种气概的重要,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一点也可以反证气概对一个人最终成就的巨大影响。

例如,向秦长苛政挥出第一刀的陈胜,小时候穷得只能给人佣耕,可就是这样他在田间休息时学说?苟富贵,毋相忘?,面对一阵嘲笑,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面对秦始皇的皇家车队,灭秦立下头功的少年项羽发出的是?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位少年刘邦?喟然叹息??大丈夫当如此也?。而少年张良更是在博浪沙同刺客一道扔出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陈平家贫,只能去帮人做丧事办祭祀为生,人们赞扬他分送肉食时非常公平均匀,可陈平回答:就是给我天下来分,我也分像分这肉一样让你们满意。韩信也是家贫,母亲死了连安葬的钱都没有,可他却选了一高丘安葬了母亲,并说将来要让万户人家为其母守坟,司马迁壮游到淮阳时,?余视其母冢,良然。?

那么,这些风支人物的豪言壮语是否是常见的少年大话呢?否!气概同大话的区别在于它随时随地地洋溢出来,不仅在说话上,同样也表现在行动上。例如刘邦正是因为?贺万钱?这一举动才打动吕公,从而将宝贝女儿吕雉嫁给他的;而韩信对给他饭吃的漂母说的也是?吾必有以重报母?,仿佛不是他在乞食,而是漂母在求他,在他身上投资,是他给漂母这样一个机会!

智力商数--天才都是神童

虽然神童不一定都能成为天才,但天才却似乎无一例外出身于神童。这是我对天才进行研究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在进行早期教育研究时,虽然我不断受到?天才从神童开始?的刺激,但我一直不敢相信这个命题的正确。尽管我知道在30年代,林传鼎先生对34个历史人物研究后就认为他们的智力在儿童时代都得到了突出发展;也知道推孟对超常儿童数十年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样的看法;还知道高尔顿的天才出自遗传的学说,但我一直不敢真正相信!

让我最终形成、相信这一观点的,是我在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外国著名小提琴家辞典》和《外国著名钢琴家辞典》。由于多年养成看辞典的习惯,这两部辞典在翻看时也没有什么更深的用意,只是随便翻翻。可是当我看到这些著名天才演奏家几乎都是四五岁学琴、七八岁公开演出、十二三岁就已誉满天下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尽管我研究儿童教育已有十多年,尽管我坚信神童出自早期教育,尽管我朦胧中认识到天才可能从神童中开始,但还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多天才与神童合二为一的壮观,还从来没有想到这个最具天赋的艺术领域居然同早期教育关系如此密切!于是我一鼓作气对这些音乐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群体、犹太天才群体以及各类天才群体进行颇具工程的分析,分析的结果让我确信那些有大成就者都是神童出身!既然天才都是从神童开始,那么人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甚至还将天才与神童对立起来,如××天才小时候是?笨蛋?、?傻瓜?等。原来根子不在其他,而在于人们理解、衡量神童的标准有异。

在阐述人的智力时,我以为斯皮尔曼的双因素论比较直观简洁。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组成,一般因素是指人的全部认识机能共有的能力,也就是基础因素,而特殊因素则是关于特殊机能的能力。

遗憾的是,斯皮尔曼像我们一般人一样,把基础因素的作用夸大了,认为它是天才与白痴相区别的标志,其其实它仅仅是正常与白痴的区别的标志。再加上基础因素也即智商测试的不完善,那些心理学家认为是基础因素的,其实并不是基础因素,这样测试起来就不可能准确。因此科学界认为智商是测试不出天才的,在基础因素的智商测试面前,天才并不是神童。

但是,如果测试他们在今后发燕尾服领域里的特殊智商,和前面基础智商不同的是,他们的特殊智商却是绝对领先的。仅以运动领域来说,科马内奇是体操神童,如果让她到篮球场上可能只有到场外捡球的份;刘易斯是短跑神童,如果用国际象棋来测量则可能连初级段位也不能取得;聂卫平是围棋神童,如果以拳击定胜负则只能被打得鼻青脸肿;邓亚萍是乒乓神童,如果让她跳高也许连一个中学的校队也进入不了……体育运动尚且如此,更何况比这远为复杂的智力领域了。

既然天才都是从神童开始的,为什么很多神童尤其是那些大神童最终却不能成为天才呢?我的回答有两点:其一,这些神童都是基础智商上的神童,他们没有非常偏重爱好方面的特殊智商。其二,天才是经过层层淘汰后的结果,非常不易获得。天才之如神童,犹如果实之如花朵,并非所有的神童都能成为天才,正如并非所有的花朵都能结出果实一样。我们看那桃花、那梨花、那杏花绽放时是如何绚烂,可最后能结果实的不过百分之一二乃至千分之一二!所有的果实都是花,所有的天才都曾是神童!因此,我同意心理学家柯科斯的话?成就最大的超常人物,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超常儿童。?

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我发现我们教育的目标并没有错,德、智、体、美劳、群、爱,没有人提出反对,说这些不对,但是面对这些不同的目标,我们却没有辅之以相应的方法,我们是用?教学?这唯一的方法去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的。目标并没有错,但方法上出错了。为什么说方法出错了呢?这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教育规律都是从教育者,从智力教育的学科体系出发总结出来的,只注意了教育者一方,而没有注意被教育者一方。对于被教育者一方,我们没有去做更加认真的研究。被教育一方的本质是学习,如果我们不懂学习的原理,教育便无的放矢,便是为吃素的人准备了一桌烧烤,这倒的确是我们人类常做的傻事。当年我之所以写《新大学人》,就在于尽管我们有几百个高教研究室,却没有一个是专门研究大学生的,结果是大学生的本质都已改变,过去是大学员,现在是大学生,可是我们还是用对待大学员的方法来对待新出现的大学生,怎么可能不出问题。连对学校的主体--学生都没有花力气去弄个明白,又如何能教育好他们!

对于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弄清学生学习的原理,相反却从教育者一方弄了一大堆教育原理,结果成了只有一半的教育。只重视教与学,而没有重视育与习。这种忽视是怎样的忽视呢?那就是教与学是显意识层次上的,育与习是潜意识层次上的。我们注意到的仅仅是显教育,也就是教与学,而没有注意到潜教育,也就是育与习,而且潜教育比显教育要重要得多。显教育仅仅是冰山之一角,潜教育则是其庞大的基座,虽然显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却是肤浅与有限的;潜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但却是重要与无限的。

教育方法中的这种错误我们可以举体育的例子来说明。在体育中不说?教师?而说?教练?,为什么呢?因为关在教室里是培养不出世界冠军的,必须要在运动场上训练,只有训练才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好方法。虽然我们知道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是教不会游泳的,但是我们却把孩子关在教室里教他们锻炼自己的意志、品德、气概……

这种方法又是从什么时候出错的呢?原来在古代教与学、育与习是统为一体的,没有像现在这

样截然分开。孔子讲学、生活、周游都是同学生在一起,育的时间比教的时间还多。我们现在看《论语》,孔子的学生结智力上的问题问得很少,大多数都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在古印度的古儒乃至文艺复兴时由著名艺术家执教的画坊,学生都是同老师生活在一起,在老师方面教与育一体,在学生方面学与习一体,因此教育目的与方法还存在分离问题。

可是后为却不同了。在中国到西汉董仲舒时便?下帷讲论?,学生连老师的面都见不到,自然也就谈不到育了。到了近代,教与育的分离更严重,现在更是成了教校与学校,而完全没有了育与习的位臵了。教师只讲一些智力题目,只是一些试题的训练,不过是像驯兽一样训练大脑罢了。学校只抓住了教,把育全部放弃了,育的任务留给了家庭,而由于家庭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更重要的育与习便放任自流无所归依了。

因此,当前的教育破产不在其他,而在于育与习的不存,智能中心主义的最大症结也就在于此。

版权所有 (c) 2000-2002 豆豆宝贝之家

母亲的秘密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秘密阅读答案 附参考答案: 1、为了顾及女儿的面子,以摆摊修鞋为生的母亲谎称自己找了份路远的工作,其实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她知道后深受感动,她用自己为小学生补课所得为母亲买了一辆三轮车,圆了母亲的梦。 2、(1)她母亲为了她跑到更远的地方修鞋,点明了故事中的人物,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作为文章线索。 3、因为她看到“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心疼母亲,彰显出她性格上善解人意、懂事的一面,为下文写她对母亲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4、看到女儿为自己买来梦想中的三轮车,为女儿的体贴而惊喜流泪,也为女儿理解自己,不再嫌弃自己修鞋而欣慰流泪。 5、(1)勤劳俭朴:母亲起早贪黑地帮别人修鞋赚钱养家供她上学,双手干裂、默默,还缠着层层胶布,自己却连一件好衣服也没有。(2)善解人意,爱女儿:知道女儿因为自己修鞋而自卑时主动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 [2] 篇二:母亲的秘密阅读答案 篇三:母亲的秘密阅读答案 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这是谁家丫头?”“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不知怎么回事,“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于是,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路滑,她只好走老街。母亲看到她,笑眯眯摸出几枚硬币说:“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她看看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母亲忽然又发现,她的雪地靴开线了,赶快拿出工具说:“来,妈帮你缝一缝。”说着,就要动手为她脱掉靴子。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远远走过来,她慌忙推开母亲说:“我自己会缝,不用你管!”转身跑掉了。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却还是缝不成。母亲默默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她起床,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桔黄色,那么温暖。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正蹲在地上,将双手泡在脸盆里,用肥皂反复搓着。看到她回来,母亲笑着说:“瞧我这双手,每天擦鞋油,怎么也洗不干净了!”说着,母亲又指着指阳台说:“我听别人说,明天要开家长会。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她知道,尽管那条裙子款式老旧,却是母亲最好的一件衣服,平时很少舍得穿。她咬咬牙,慢吞吞地说:“我请了假,明天不用去了……”趁母亲发愣,她借口要写作业,赶快逃回了自己的房间。因为,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哗哗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上中学了,学校离家不远,她本来可以回家吃饭,母亲却催着她办了饭卡,让她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她听了,忽然如释重负。那年的冬天,母亲总是早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彼时的她,正忙着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对母亲的变化,竟丝毫没有察觉。直到那天,学校临时放假,她提前回家。打开家门,听到母亲的卧室里,传出剧烈的咳嗽声。接着,是姨妈那熟悉的声音:“老姐,你在老街呆得好好的,干吗要换那么远的地方去修鞋?可怜我姐夫去得早,孩子又小,指望谁来心疼你……”她蓦然愣住:原来,所谓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谎言,母亲只不过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五岁那年父亲病逝,好好的家仿佛塌了天,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

阅读理解我的母亲及答案

阅读理解我的母亲及答 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4题。 我的母亲(17分)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

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有删改)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讲述作者六岁便离开了生母,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作者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那么怀念母亲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怀念母亲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范文一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然而每人却只有一位母亲、享有一份母爱,而我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怀念母亲》,作者却有着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六岁便离开了生母,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作者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思念与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年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早上,刚起床,床头早已放好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衣服,桌上早已摆满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我爱吃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这样,我还是不是得对母亲发脾气,惹母亲生气,我真为我的过错感到愧疚!

所以,我更珍惜母爱了!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范文二 读书心得今天在上课时,当老师教完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我不知怎么的感到心中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为季羡林爷爷,也是为自己。 文中写季爷爷六岁时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住,这期间匆匆地为奔丧回来了两次,在季爷爷读大二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悲痛欲绝,他从此成了一个失去母爱的孤儿,带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悔恨抱憾终身。 后来,季爷爷到外国留学,第一次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因而很是思念,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季爷爷写了一篇叫《寻梦》的散文以来表达他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与热爱。,我是家中的小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人天天围着我们赚,享尽了一切爱,而我呢,不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满口抱怨这个不好,那个讨厌。我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应该珍惜现在家人带给我们的爱,并要试着去回报,也许是为妈妈洗碗,为爸爸捶背,考个好成绩……不要等到一切都晚时,就会像季爷爷那样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请朋友们,H和我一起好好把握珍惜在家人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范文三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写的,在他在德国留学时,女主东的恋子之情让季羡林起了想念母亲之心,天天留恋着,写下了《怀念母亲》。 当季羡林写了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哭了几天几夜,饭不吃,觉不睡,还想随母亲一起长眠于地下。我也很想哭,我能看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用(含答案)(最新整理)

张 翔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点滴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

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

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 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采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⑤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 昨晚我在预习新课文时,无意中让我发现了一篇文章《怀念母亲》,于是我把这篇文章读完了,这篇文章令我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要向季羡林伯伯学习。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和妈妈吵架,吵完了架,就不用心去学习,来气妈妈。而季羡林伯伯从小就离开了妈妈,没有妈妈的呵护,但是这并影响不到他的学习,反而还让他更加热爱学习更加思念母亲,更加刻苦学习,就是因为他的热爱学习,刻苦学习,让他考上了博士学位,还去了德

国留学。尽管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他仍然没有忘记过他的两位母亲,仍然后悔没有去孝敬母亲!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准备读六年级的学生了,再也不可以像以前那样,那么孩子气了,要力所能及的为妈妈做些家务,如:为妈妈洗洗碗,为妈妈打扫卫生,在妈妈下班时给妈妈倒杯茶。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给妈妈添加麻烦,而不会孝顺妈妈孩子了,我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个会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我也觉得非常惭愧,惭愧到我的脸都红了!看季羡林伯伯,再看我自己,我简直就连季羡林伯伯的一根头发都不如。回想于以前的我:星期一在国旗底下唱国歌,我不是在改歌词,就是在乱唱;有时又故意把红领巾脱下来乱扔乱放,有时还用红领巾来擦桌子。想起这些行为真的真的觉得很惭愧! 既然我以前那么不尊重我们的祖国妈妈,现在一定要改正这个缺点,就应该无时无刻的提醒我自己,应该尊重祖国妈妈,尊重祖国妈妈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去,那怕是:把红领巾戴好,把国歌唱好啊!那怕是从我身边的小事做好啊!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2 今天,我读了现代文学家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文章语言简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浓浓的爱意。读了之后给我很大的震慑。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很早的离开了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当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却去世了,

血的故事 ( 林海音)阅读答案

血的故事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高&考%资(源#网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更多阅读答案尽在出guo实用资料阅读答案专题。 【1】老舍《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

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我的母亲测试题及答案

我的母亲测试题及答案 2我的母亲 一、1.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过我。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___________ 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绉绉的。____________ 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3.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5.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 二、阅读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 怀念母亲 读后感 600字 人世间有一种爱,是伟大的,是坚强的,是无私的。这就是母爱。作者六岁离开了他的生母,作者失去了母爱,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因为爱,可以让作者开心、幸福 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作者现在全部失去了,他十分伤心。 母亲这两个伟大的字眼,里面蕴涵了多少种千千万万的爱。有人说:“我的母亲从来没有 说过‘我爱你’一定是母亲不爱我。”有这样想法的人大错特错。有时候母爱是默默无闻的, 所以我们不要埋怨母亲。 我的妈妈对我的爱也是这样的。早晨,闹钟响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到卫生间洗漱, 母亲背对着我,面对着镜子,我发现母亲老了,脸上有皱纹了,像万条深海,原来水灵灵 的大眼睛干涩了,脸上暗淡无光。但在我心中,母亲是最美丽的。早上,妈妈把牛奶端上桌,说:“牛奶营养丰富,面包是我自己做的哦,快尝尝。”我照常吃了个精光,这就是爱,这爱让我一生温暖与美丽! 怀念母亲的作者季老在他的母亲去世后,他整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整天怅望灰天。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常常想起祖国母亲。季老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一个母亲。到国 外的时候,季老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出初到哥廷根异常强烈,以后再也没有 断过。季老曾写了寻梦,赋得永久的悔这两篇文章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季老原本打算功名成就时,就去赡养母亲。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此时 季老的母亲已经弃养去世了。季老当时真后悔,为什么以前没有常回家看看,而此时想起,已经为时已晚。缺少母爱的人是灵魂不全的人,我认为我们就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帮母亲干活,孝顺母亲。以前我还不懂事。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想起以前对您的不敬、任性说一声:“对不起。”有位您对我的包容、关爱说一声:“谢谢” 母亲您犹如一盏灯,指引我、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母亲您犹如一颗大树,夏天为我遮阳, 冬天为我遮寒;母亲您犹如一名园丁,照顾我日日夜夜。 古今中外,母亲是一样的伟大,作者虽然失去了母爱,但能回忆母爱,我会珍惜现在所拥 有的。

《藏起母亲的秘密》阅读答案

《藏起母亲的秘密》阅读答案 藏起母亲的秘密 张翔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我的母亲阅读及答案

《我的母亲》 一主题:本文通过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二结构 (一)(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表达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的原因和母亲的原因。 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写作者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过渡段 (二)(5—12)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1层.(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严格督学 5段每天叫我早起,谆谆教诲,催我上学。----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6段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句。-----严师慈母 7段我说了轻薄话,受到重重责罚。 2层(8—11)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 8段除夕夜大哥债主来讨债,母亲不骂一句,不露一点怒色——宽容的度量、 善良的品格9、10、11段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 ——容忍、温和的性格 3层(12)写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不受人格侮辱,让五叔当众认错赔罪。(三)(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三阅读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文章前三段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母亲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4.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①我在这九年之中……在文学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 ..底子。 ...算是打了一点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

2021年新版版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新版版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___小时候很早的离开了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下面是为大家精心了一些关于怀念母亲读书笔记,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请您阅读。 今天,我学习了《怀念母亲》一课,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又真实,充分的表达出 ___对母亲的无比怀念。里面的课文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打动了同学们的心,打动了老师的心。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我看到了,看到了老师的眼睛红了,湿润了,我的眼泪也一直在眼眶了打转,也许是我们想到自己的母亲了吧。 是啊!谁看了这句子,心能不动摇吗?文中最为打动我的句子是“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___老先生他从小就离开母亲出外求学,也能把学习学的那么的好,更何况我们是每天都见得到妈妈的。 从小在母亲的身边,被她的母爱包围着,一天又一天的成长着,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与母亲斗嘴,吵架。每一次想到的只有自己,没有一次想过母亲。每吵一次,母亲的心就像被刀割了一下。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母亲那凶巴巴的脸,可你认真的看一看母亲的

眼睛,认真的看她的眼神有没有闪过一丝的悲伤,一丝对我们的失望,一丝对我们的无奈。 记住,母亲虽然对我们?哩八嗦的,那是为我们好。 我的母亲她每天都骂我,我老是和吵。现在静下心来想想 ___要骂我,情有可原的。我为我的母亲做了一首小诗,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今天,我读了现代文学家 ___的《怀念母亲》。文章语言简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浓浓的爱意。读了之后给我很大的震慑。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___小时候很早的离开了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当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却去世了,让他很悲伤,恨不得和他母亲一同而去。后来他又到国外留学,异国他乡,他不但怀念母亲,更怀念自己深爱着的祖国,文中有两点让我感动。 第一点: ___爱母亲。这一点我和 ___有同样的 ___。我也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原来的时候,总觉得妈妈太唠叨,总是叨咕个不停,我说一句话,她能接上20句,烦都烦死了。可是,就有那么一天,妈妈要回姥姥家,她刚走的时候,心里很高兴,心想:她总算走

(现代文阅读题)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 《我的母亲》选段,完成7-12题。(共14分)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8、“清算”的意思是“彻底地计算”从选文中“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什么?(2分)

9、选文中的母亲见着“我”挨打,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还要说“打得好”呢?(2分) 10、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手法的作用是?(3分) 修辞手法是:作用是: 11、选文中“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句话用了那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3分) 描写方法:,作用: 12、选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但这段却用大量篇幅写父亲的严厉,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7. 写母亲见“我”挨打而矛盾重重。8.父亲对子女的学习要求,态度严厉。9. 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10.比喻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挨打后手掌肿大的样子,衬托了父亲对子女的严厉。11.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12.不离题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doc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都会读许多书籍,有的是散文诗集;有的是名言警句;还有的是文化名人自身体验的书籍等等······我就读过季羡林老师的《怀念母亲》,被里面季羡林老师的悲惨遭遇所深深吸引,也为他的遭遇而感到不幸。 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季老先生6岁离开生身母亲去城里住。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不幸去世。至此,季羡林先生就成了孤儿,他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后来,季羡林老先生到德国留学,不知道到为什么,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他就在德国写了几篇日记:“看到房东太太见儿子还没回家,那着急的样子,我就想起故国的母亲,故国的朋友。我真想回家,有时想的不能忍耐······” 这时,我便想起我的妈妈,她同其他人的妈妈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她担心我,教育我;跟其他母亲一样不辞辛劳的赚钱,为我买学习用品,买衣服。可是,我却不为妈妈着想。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刻字,我正在看电影,就不耐烦地说:“妈妈,这东西太难了,我做不出来!”说完,我又津津有味的看起了电影,妈妈叹了一口气,就自己匆忙的刻字。 看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我非常羞愧,因为我太不懂事了!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好好孝敬母亲。 今天,我怀着一颗感动的心,和全体同学一起学完了季羡

林写的《怀念母亲》一文,被季爷爷写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作者虽然与亲生母亲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加深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并为不断地怀念母亲。由此,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爱也可见一斑。 当我读到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这,我感受到一们母亲站在窗前,望着小路,等待着自己的孩子回来,可是小路上行走的这么多的人群中,连自己孩子的影子都没有。这位母亲一直从早晨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这位母亲都还没有绝望,可是,当时,帝位母亲的脸看上去是那么的无耐,那么的沮丧,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的妈妈,我想,我的妈妈是否也像这位母亲一样,我放学还没有回家的时候,也在家里等着我回家呢。我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小雨,妈妈拿着一把伞,在校门外等我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上,而自己都淋湿了。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母爱是那么无私。 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和关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是母亲帮我们解决;从嗷嗷待哺到学会走路,都是母亲一手教的。母亲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不是吗?如果没有了母亲就等于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小时候和母亲在草地玩耍的画面,都将成为永久的回忆。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牺牲一切抛弃一切,母亲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母亲的秘密林海音阅读答案

【小题1】一指母亲拒绝嫁给“韩叔”这件事;二指母亲为能给儿女完整无缺的母爱作出了牺牲。【小题2】(1)比喻的手法,形象写出了母亲在经受失去丈夫的剧痛中忍受节哀的速度之快,表现了母亲的坚强。(2)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做出的决定对母亲的情感的打击之大,“脸向里”写出了母亲怕被孩子看到自己哭过的面容,表达了对孩子的一片爱心。【小题3】表明前文是倒叙内容;突出了15年来生活的“宁静”,为后文主题的得出做铺垫。【小题4】(1)对确定母亲终于不会再嫁给韩叔叔的高兴;(2)对一直没原谅母亲的歉疚;(3)对韩叔的补偿。【小题5】用“我”的心理感受与母亲的宁静作对比,侧面突出母亲的坚强;写母亲和韩叔的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巨大影响,彰显母亲牺牲的价值;从“我”心理去细腻感知母亲,更能突出母爱的主题。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母亲拒绝嫁给“韩叔”这件事从来都没有告诉我们,这是母亲的秘密之一;母亲为能给儿女完整无缺的母爱作出了牺牲,正因为有了母亲的牺牲,我们才得以享受到完整无缺的母爱,这是母亲的秘密之二。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小题2】试题分析:(1)“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扑扑身上的尘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经受失去丈夫的剧痛中忍受节哀的速度之快,表现了母亲的坚强。(2)“看见对面床上的母亲竟意外地迟迟未起,她脸向里对我说……”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做出拒绝韩叔的决定对母亲的情感打击之大,“脸向里”写出了母亲怕被孩子看到自己哭过的面容,不想让孩子们担心自己,表达了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理解能力。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15年前的往事了,从那以后,我们宁静地度过了许多年”这句话是对上文所写内容的总结,同时表明前文是倒叙的内容,也突出了这15年来我们生活的宁静,为文章的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小题4】试题分析:听到韩叔要结婚的消息,作者多年的担心终于没有了,对确定母亲终于不会再嫁给韩叔叔的高兴;因为韩叔和母亲的事,作者这么些年一直耿耿于怀,对一直没原谅母亲而感到歉疚;同时,也算是对韩叔的一点补偿,因为他喜欢母亲,却因为我们这些孩子的关系,母亲拒绝了他,作者心里上也觉得过意不去。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小题5】试题分析:“我说不出当时的心情----是恐惧?是厌恶?是忧伤?都有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绪,它使我久久不眠,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尝到失眠的痛苦。我轻轻地转身向着墙,在恐惧、厌恶、忧伤的情绪交织下,静听母亲把韩叔送走,回来后脱衣、熄灯、上床、饮泣。最后,我也在枕上留下一片潮湿,才不安地进入梦乡”……“在昨夜的那些复杂心情上,仿佛又加了一层莫名的愤怒”……“放学回家,我第一眼注意的是母亲的神情,她如往常一样照管我们,这使我愤怒稍减。我虽未怒形于色,但心情却在不断地转变,忽喜、忽怒、忽忧、忽慰,如一锅滚开的水,冒着无数的水泡”……从所有这些对作者的心理描写来看,作者因为韩叔向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