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相继二、三十年,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1] 和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他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先后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并不约而同地讨论了同一个问题,即价值由什么决定。

边际革命包含着两项重要内容,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杰文斯指出,价值由最后效用决定,门格尔指出价值由最小重要的用途决定,瓦尔拉指出价值由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这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代表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边际效用这一概念,但他们都指出价值是由物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而效用是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以物的最终效用去衡量价值,可谓边际效用价值论,这种理论强调物对人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完全是客观的感觉,因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客观主义的价值学说。必须指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使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消费领域,因为物的效用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评价。

经济学的研究进入消费领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经过了三、四百年的发展,竞争加剧,生产矛盾比较突出,而市场问题集中呈现在供求关系上,供求反映了人们的消费和欲望,所以经济学的研究不能不从人们的消费和欲望出发。门格尔曾经指出:“一切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类的欲望本性。没有欲望,就没有经济活动,就没有社会经济和以它为基础的科学。对欲望的研究是经济学的关键”。所以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

边际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也就是运用数学中的微积分去观察经济问题。但是这一方法开始还不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甚至门格尔对在经济理论中使用数学的方法都表示怀疑。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理论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科学,不可能用数学方法去“精确”测定,只能用演绎法或归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研究的实践,特别是经济资源“稀缺性”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法,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去观察经济问题。稀缺论认为,财富的增长,人类福利的增进不是经济增长的自由展现,而是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不是一切增量投入都是可取的,只有把增量投入与增量产出联系起来分析才是可取的。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在以后的经济研究中,经济学家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边际消费倾向等范畴,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所以,边际分析的广泛使用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变革。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第2编 消费者需求理论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3.1 复习笔记 1.效用、总效用及边际效用 (1)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中所感到的满足。 (2)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取效用的总和。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规律,它断言消费者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的变化与相应的消费者主观心理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数量关系。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为: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用数学语言可以表示为:0dX dTU MU >=,和22dMU d dTU d TU ()0dX dX dX dX ==<。 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其最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3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3.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决定如何将货币分配于各种消费品上,即决定买进哪些消费品,每种消费品的数量各多少,以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 (2)消费者均衡条件 ①假定 a 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给定的,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 b 消费者决定买进两种消费品X 和Y ,X 的价格P x 和Y 的价格P Y 是已知和既定的; c 消费者的收入M 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这两种商品。 ②数学推导 要求消费者均衡也就是在家庭预算限制条件下求解效用函数的极大值问题。 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分别为: (,)X Y TU U X Y P X P Y M =+=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X Y Z U X Y M P X P Y λ=+-- 使偏导等于零:

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

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 作为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从相关名词的详尽解释出发,阐述了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并且对边际效用中递减规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作为微观经济学中消费理论的基础概念,对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边际分析法作为标记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经济学家只有掌握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相关概念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个体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一门以社会中的单个经济单位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主要目标的科学,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消费者新增的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是服务所带来的相关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说,在外界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从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被称之为边际效用。在边际效用中,商品的消费量是自变量,由商品消费量增加而产生的效用是因变量。 3、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首先假定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那么,该消费者从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通过对该规律的透彻掌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所进行的消费行为。 二、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 1、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边际效用对与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俗的来说,正是由于边际效用的出现,才使得商品使用价值、消费者消费目的以及消费者消费感受三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同时,经济学家也通过边际效用的帮助对消费者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针对商品价格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边际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唯物主义的困境中

边际分析方法概述

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西方边际分析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马尔萨斯。他在1814年曾指出微分法对经济分析所可能具有的用途。1824年,汤普逊(W.Thompson)首次将微分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J.Bentham)在其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信条中,首次采用最大和最小术语,并且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编辑]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

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方法概述 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西方边际分析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马尔萨斯。他在1814年曾指出微分法对经济分析所可能具有的用途。1824年,汤普逊(W.Thompson)首次将微分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J.Bentham)在其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信条中,首次采用最大和最小术语,并且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编辑]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

贡献边际分析法

贡献边际分析法即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编辑]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贡献边际分析表 方案项目 A方案 B方案 相关收入 RA RB 相关成本CA CB 贡献边际T A T cm B cm 若T cm A > T cm B,A方案优于B方案;若T cm A < T cm B,B方案优于A方案;若T cm A = T cm B,A方案与B 方案相同。 2. 比较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额 [编辑] 贡献边际分析法的案例分析[1] [编辑] 案例一: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某厂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两种产品可供选择,生产甲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000件,乙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500件。甲产品单位售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乙产品单位售价为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析: 甲产品边际贡献总额为:(60-40)×1000=20000(元) 乙产品边际贡献总额为:(40-25)×1500=22500(元) 因此该厂应开发生产乙产品。 [编辑] 案例二:是否接受特殊订货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为1万台,已接受订货8000台,单价为11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万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850元。现有一客户要订购该产品2000台,单价为950元,该厂是否应接受这批特殊订货? 分析:如果只接受前面的8000台订货,销售收人为880万元,总的变动成本为680万元 (850×8000),总成本为800万元(120+680),销售利润为80万元(880-800)。如果接受这批特殊订货,则销售收人为1070万元,销售收人增加190万元(950×2000),变动成本总额为850万元,增加170万元(850×2000),总成本为970万元(850+120),销售利润为100万元。利润总额增加20万元。

西方经济学——边际效用分析

西方经济学——边际效用分析 所有经历过初恋的人都会认为初恋是最让人留恋,给人留下最美好回忆的。随着恋爱次数的增加,对恋爱的期待兴奋劲会随着下降,再没有初恋时的新鲜感。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经济学方面的规律呢? 这其实与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理论有关。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量的增量)。把每一次的恋爱当作是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而谈恋爱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需要当作是满足程度。随着恋爱次数的增加,情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满足,因而想谈恋爱的欲望降低,相反地,对其他情感如亲情、友情的需求欲望会感到强烈。这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从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很多人过穷困潦倒再到富裕时,总会时不时回忆起当初穷困、饥饿难耐时吃的某一碗面,总是说再也没有吃过那时那样美味的面了。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那里他非常饥饿,吃到的那碗面给他带来需求满足程度是最高的,即给他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这也符合边际效用递减的特征: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当一件商品数量稀少时,它的边际效用高,需求价格也高。近几年黄金炒得很热,为什么呢?因为不断开采金矿,这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黄金变变得金贵,消费者纷纷购买,拿来投资、增值。这

也印证一句话:物以稀为贵。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这个现象也说明了边际效用是决定需求价格的主观标准。商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 以上就是我对边际效用的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表述自己对边际效用规律的理解。

贡献边际分析法.

贡献边际分析法(Contribution Analysis Method) [编辑] 什么是贡献边际分析法 贡献边际分析法即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编辑] 贡献边际分析法的公式 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如某种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等)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并以此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单位资源贡献 = = 单位贡献边际 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是个正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比较简单,经常被应用于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互斥方案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编辑] 贡献边际分析法的运用 运用前提:相关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具体运用中可分为以下两种:

若T cm A > T cm B,A方案优于B方案;若T cm A < T cm B,B方案优于A方案;若T cm A = T cm B,A 方案与B方案相同。 2. 比较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额 [编辑] 贡献边际分析法的案例分析[1] [编辑] 案例一: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某厂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两种产品可供选择,生产甲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000件,乙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500件。甲产品单位售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乙产品单位售价为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析: 甲产品边际贡献总额为:(60-40)×1000=20000(元) 乙产品边际贡献总额为:(40-25)×1500=22500(元) 因此该厂应开发生产乙产品。 [编辑] 案例二:是否接受特殊订货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为1万台,已接受订货8000台,单价为11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万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850元。现有一客户要订购该产品2000台,单价为950元,该厂是否应接受这批特殊订货? 分析:如果只接受前面的8000台订货,销售收人为880万元,总的变动成本为680万元(850×8000),总成本为800万元(120+680),销售利润为80万元(880-800)。如果接受这批特殊订货,则销售收人为1070万元,销售收人增加190万元(950×2000),变动成本总额为850万元,增加170万元(850×2000),总成本为970万元(850+120),销售利润为100万元。利润总额增加20万元。 这是因为在生产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增加产量,一般只会增加产品的变动成本,这样便可以大大减少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虽然新的订货价格较低,但企业仍有利可图,所以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复习笔记(doc 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复习笔记(doc 9页)

第2编消费者需求理论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3.1 复习笔记 1.效用、总效用及边际效用 (1)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中所感到的满足。 (2)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取效用的总和。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

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规律,它断言消费者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的变化与相应的消费者主观心理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数量关系。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为: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用数学语言可以表示为:,和。 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其最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

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3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3.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决定如何将货币分配于各种消费品上,即决定买进哪些消费品,每种消费品的数量各多少,以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 (2)消费者均衡条件 ①假定 a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给定的,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 b消费者决定买进两种消费品X和Y,X的价格P x和Y的价格P Y是已知和既定的; c消费者的收入M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这两种商品。 ②数学推导 要求消费者均衡也就是在家庭预算限制条件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复习笔记 1.效用、总效用及边际效用 (1)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中所感到的满足。 (2)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取效用的总和。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规律,它断言消费者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的变化与相应的消费者主观心理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数量关系。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为: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用数学语言可以表示为:0dX dTU MU >=,和22dMU d dTU d TU ()0dX dX dX dX ==<。 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其最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3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3.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决定如何将货币分配于各种消费品上,即决定买进哪些消费品,每种消费品的数量各多少,以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 (2)消费者均衡条件 ①假定 a 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给定的,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 b 消费者决定买进两种消费品X 和Y ,X 的价格P x 和Y 的价格P Y 是已知和既定的; c 消费者的收入M 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这两种商品。 ②数学推导 要求消费者均衡也就是在家庭预算限制条件下求解效用函数的极大值问题。 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分别为: (,)X Y TU U X Y P X P Y M =+=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X Y Z U X Y M P X P Y λ=+-- 使偏导等于零:

边际效应与心理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与心理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通俗的解释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1910—)美国,的代表人物之一。1932年毕业于,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曾参加小组讨论会,并于1934年与人合着一书,从此步入社会学界。1939~1941年任大学讲师。期间在服役。1946年回到哈佛大学,正式转入系,1953年任社会学系教授,1967~1970年任社会学系主任。1963~1964年任主席。霍曼斯学术研究领域很广,包括、、及。早期受影响,强调小群体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其

中的行为变量。如活动、交往和情感三者的关系,为交换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期他批判了和的社会学理论,强调人和人的动机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逐渐把社会学还原为微观的社会心理研究。他把社会看作是个人行动和行为交换的结果,个人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他的理论被称为行为主义交换论。着有、、、等。边际效应- 应用举例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情况,例如嗜酒如命的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比较生动地能够理解了。比如说我们在饿了的时候,给你拿了一盘包子,你在吃的时候,第一个,乃至第五个非常香,最后吃饱了,剩下几个包子还想吃,觉得不太好,一点好的感觉都没有。就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