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摘要

1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企业数量规模的99%以上,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中小企业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结构简单,激励机制充分。在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就出口而言,遍布城乡的各种所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尤其是广大乡镇工业企业,提供了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制成品。

本论文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这一部分作为论文的绪论。第一章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状况,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和中小企业相关概念的介绍。第二章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分析。主要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现在和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的优劣势上分析。第三章分析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融资制约、技术创新制约和人才制约。第四章在对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和制约因素,结合企业国际竞争的总体态势,针对融资困难、技术创新、和人才制约以及从进一步加强集群优势角度提出了一些结论。这是本论文的大致思想结构。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集群,技术创新

I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

ABSTRACT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count for more than 9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In the view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those non-public economic sectors in SMEs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Compared with those large enterprises, SMEs boast with flexible operating mechanism, simple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fully incentive mechanism. In almost all th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especially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s a whole occupy an absolutely dominant position. As far as the export is concern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of ownership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township industrial enterprises, provide most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ed exports.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SM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irst of all, it gives 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MEs, which becomes the prolegomenon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MEs, including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basic status of China's SM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SMEs and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ME-related concep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analysis of SME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exports of SMEs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ME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main factors which limit China's SME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y ar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trol and personnel constraint. The fourth chapter is a conclusion of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main advantages and constraints of SME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how to deal with financing difficulti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ersonnel constraints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luster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advantages of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This is the thesis of this paper.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Enterprise Group,technology innovation

II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4)

(一)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4)

(二)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概况 (5)

(三)我国中小企业基本特点 (6)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7)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内涵 (7)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现状分析 (8)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9)

三、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一)融资困难制约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12)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不够 (13)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13)

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5)

(一)融资支持 (15)

(二)宏观政策支持 (15)

(三)建立中小企业集群 (15)

(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力度 (16)

(五)建立人才观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1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绪论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的各类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与同类型企业、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在不同领域和层面之间展开。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粗放、简单、完全凭经验管理和运作的经营管理方式己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科技、社会、经济、文化形势和环境.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塑造、形成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课题。而研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是我国企业快速适应国内大型和国外跨国企业双重竞争压力,提升中小型企业的生存能力,也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外资的不断涌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我国部分产业的技术、设备和产品过剩。为了改变买方市场的格局,为过剩的产品和技术寻找新的市场,很多大型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建厂,开展跨国经营。不容忽视的是,占我国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国内产品过剩而需求不足的问题,很多产品、设备和技术也需要转移,这就促使着中小企业必须把放眼国际市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站稳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己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本论文主要用企业规模理论、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上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目的在于让读者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客观了解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面对入世后中小型企业面对国内大企业和国外跨国企业的双重压力,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环境以及同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发展程度来选择适合自身的成长发展策略。然后更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经验,思考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从而探索中小外企业改革之路。

现实中的中小企业在我国全面开放后,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关系到它们现阶段的生存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所以本文主要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合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中的重要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对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的问题和行为进行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

2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绪论

它们加以关注,希望对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建议。

3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该《通知》指出,《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再制订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分标准;对尚未确定企业划型标准的服务行业,有关部门将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共同提出企业划型标准。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标准为: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

4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注:各指标满足其一即可。表中数值为上限,本标准以外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标准另行规定。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为以上规定的中小企业范围。

(二)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概况

我国中小企业现已超过3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GDP的55%,利税的40%、就业机会的75%、出口总额的60%均由中小企业创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此外,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受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小,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外向程度高,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这些优势无疑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

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家庭作坊式发展起来的。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因此沿袭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所有者亲自管理,并且管理严格而人格化,有利于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直接控制,降低产品成本,发挥企业的生产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曾经使中小企业高效运行的制度及管理逐渐成为其成长的障碍。

加入世贸后,国内市场竞争格外激烈,中小企业国内发展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出于某种目的均设置了关税和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小企业出口障碍重重。为了谋求发展,中小企业有必要向跨国经营谋求出路。同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也有其自身优势。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决策比较简单而富有效率,能够更灵活、更敏感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瞬息变化。及时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反应,有效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国外市场对中国开放并实行普惠制原则;近年来,各国普遍加强了外资保护,积极改善投资所必须的软件条件的建设和改善;国内对中小企业发展实行优惠政策等,这些有利条件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广阔的空间[2]。但

5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是,跨国经营涉及企业经营网络的国外延伸,迥异的经营环境可能导致巨大风险。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人才吸引力不大、品牌形象较弱、资金缺乏等导致其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更为不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处于尝试阶段,其成功率和利润率均低于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我国中小企业基本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

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

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弹性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为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篮,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6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竞争力内涵

1.企业国际竞争力内涵

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一国企业以较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进行生产并销售货物和服务;或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到国外投资办厂,并在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要走向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介入国际竞争、寻求国外的资源、技术和销售空间等,另一方面,随着各国市场越来越开放和相互贸易与投资的增加,使得企业虽然未出国门,却难免在国内市场遭遇到很多外来竞争者,也就是说,不论企业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为了持续发展,都必须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3]。国际竞争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或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业务,都必须以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前提和基础。开展跨国经营后,企业将面临相对陌生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企业无疑是考验也是锻炼,因而也有利于锤炼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另一方面讲也有提高竞争力的反作用。

2.国际竞争力基本标准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将它分解为381项指标,其中249项是统计指标,其余132项指标通过对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来采集,如邀请企业领导人对本国环境(特别是行政管理环境)、劳动组织和金融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及本国存在的行贿受贿等腐败情况发表看法。所有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成绩的因素以及投资者对这些因素的认识程度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所考虑的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和外贸等所有传统的宏观经济参数;自然资源、基础设施、通讯手段和工业设备;社会经济因素,如教育水平和犯罪率等。其中,最主要的10条标准为:[4](1)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2)灵活的经济结构;(3)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和工艺技术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4)鼓励私人储蓄和家庭投资;(5)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取性(出口等),同时吸引外国工业家;(6)重视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和速度以及对管理工作的改革;(7)保持工资水平、生产率和税收制度之间的关系;(8)通过缩小工资差别和加强中产阶级地位来维护社会结构;(9)大量在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改善劳动力质量方面投资;(10)寻求全球性经济(被世界化的经济)与未向世界开放的经济之间的平衡,以确保财富的创造,维护社

7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会团结,保护公民希望的价值体系[5]。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现状分析

从我国中小企业与出口的相关性上看,乡镇企业和轻工、纺织等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与出口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

l.乡镇企业出口状况

中国的乡镇企业包括乡、村两级的集体企业、农民经营的合作企业,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个体企业。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出口逐年增多,“七五”期间出口年均增长45%,到1990年己达到462亿元,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0%以上;“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出口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63.48%。1995年乡镇企业出口总达5395亿元,占全国的 l/3以上,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出口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出口重视的结果。

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外贸出口开始变得严峻起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商品竞争激烈,产品跌价严重,甚至部分产品跌至成本附近,造成乡镇企业出口受阻,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8年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虽比上年增长了2.5%,但增幅还远低于“八五”甚至上年的水平。扣除不可比因素,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的34.8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直接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的出口量大大减少,乡镇企业口产品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以及出口产品的结构和产品质量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

2.轻工、纺织行业出口状况

轻工业是中国出口的重要行业,也是中小企业密集的行业。到1995年,轻工业企业总数为 5.4万个,工业总产值5494.2亿元,出口额达402亿美元。在轻工业企业中,集体企业占80%左右。目前轻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有1200多万人,形成了自行车、钟表等十多个出口拳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30%左右。

纺织工业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行业,同样为中小企业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而且已跻身于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行列。1991年。中国的棉纺锭、棉织机、丝织机、印染能力和缫丝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位,毛纺锭和麻纺锭数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逐年提高。纺织产品出口创汇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3%上升到1991年的31.4%。纺织品出口总量目前已占全国总产量的l/3以上,在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3.5%上升到7%以上。1980-1995年,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在22%至29%

8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之间[6]。

3.加工贸易出口状况

目前,中国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做法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它是中国外贸山口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加工贸易的企业有近l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1988年,来料加工出口值达77.05亿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6.2%,占加工贸易出口总值54.8%。1998年以后,来料加工基本上呈平衡增长态势,1988-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5.2%,1995年来料加工出口值为206.6亿美元,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仅为28%。1988-1995年进料加工出口年均增速达35.4%,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45.2%上升到72%。中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有两个特征:一是受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小,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得以发展,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二是外向程度较高,与国际市场联系为密切,不少中小企业建立了主要或完全面向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与结构。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

(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能紧紧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广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在纺织、服装、玩具等典型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广泛形成并不断扩大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取得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剩余。这种经济剩余会促进高级生产要素的生成能力,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内部物质基础。

(2)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中,我国中小型企业已形成了资源禀赋结构提升的各种外部条件,其产业和产品结构已开始出现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趋势。随着入世后我国国内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结构的改变,外商投资企业也开始加快向中国转移先进技术,其在信息技术、电子产品、制药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行业中的投资不断加大,而且不少领域中的技术具有相当的先进性。[7]在国际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时向我国转移的洪流中,我国的广大中小企业已成为重要的接纳者。如果以加工贸易方式承接传统产业的转移,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立足现有的基础动态地发挥比较优势、取得出口贸易方面国际竞争优势的话,那么以产业配套集群或以接受跨国公司当地采购等形式介入到跨国公司投资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上下游关联行业中去的模式,则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充分分享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各种技术溢出效果,为今后国际竞争中资源禀赋的提升准备了资本及技术条件。

9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在局部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国际竞争能力,具体表现在:[8]①能用小规模的生产技术及生产经验来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求量较小、市场容量有限,在这种竞争型或垄断型的小规模产业结构中,发达国家大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的需求中获得规模经济,因而也就丧失了其竞争优势,而我国中小企业却拥有满足部分小规模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从而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缝隙中取得竞争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亚太周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另一利器就是国际化经营理论中北欧学派所谓的“市场知识”、“心理距离”方面的优势。由于地缘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文化落差较小、需求偏好雷同等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的部分产品在亚太市场上较欧美大公司的产品更具竞争力。②我国中小企业能用成本优势来开拓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诸如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国内趋于无限的劳动力供给是这种成本优势的无穷源泉。③我国中小企业善于利用遍及全球的华商网络来开拓国际市场。华商网络是历史上众多华人在海外经商所形成的一种商业人文网络,这些华商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搜寻成本,减少了其国际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也大幅降低了该类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劣势

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还存在诸多欠缺,有待提高。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额已在我国外贸总出口额中占据了60%的比重,但应该看到这些出口业绩的取得基本是建立在低质、低价的粗放式经营的基础上的。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综合能力有待深化,具体体现在[9]:

(1)过分依赖低价策略来取得国际市场份额,造成倾销指控不断。香港某刊物曾对我国多种商品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有120多种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应有价格低20%,而且绝大多数出自中小企业之手。近年来欧盟围绕低价节能灯、低价打火机等初级产品频繁提出倾销及技术方面的指控,使不少中小企业疲于应付难以招架。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大量低价同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集中出口并且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约束。以低成本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本来应是我国比较优势的体现,但个体的某种理性行为一旦被大众所模仿,就可能产生出集体不理性的行为,最初行为所产生的益处也就消失了。这就是理论上所谓的“合成谬误”,能贴切地解释中小企业集体倾销的后果。

(2)许多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跟不上国际市场变化的潮流,往往成为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日趋蔓延的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限制对象。由于受技术水平、人才及意识等方面的约束,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还难以应对发达国家日益严格的

10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日益烦琐的包装、运输标志、卫生环保方面的各类规定,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捉襟见肘,无从拓展。

(3)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少国际化经营的宏观战略规划,其开拓市场的举措常带有较浓重的先验性及不科学性。如果说中小企业家能凭自身对国内市场的敏锐判断而创业发家的话,那么他就无法再凭那些先验性的东西在更为复杂的、经营风险更大的国际市场系统中再创辉煌。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国际竞争的实战经验加上囿于自身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就很难像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那样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宏、微观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的系统培育了。因此,至今为止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靠与国际著名大公司配套生产而立足国际市场的,因为该种模式对宏观战略布局要求较低,但至今我们仍然缺乏中小企业独立发展产业而成功的丰富案例。

11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三、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融资困难制约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1.内部融资困难

内部融资主要是企业的利润积累,或者是业内部股份化以及小企业的所有者吸引朋友和家族成员入股筹资。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者预期等因素。我国的许多制造业型中小企,由于制度不完善,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理,加上一些国有中小企业还存在责权不明,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造成利润率不高,因此资本积累速度缓慢。民营中小企业,特别小企业多采用家族成员或朋友入股筹资,资量比较有限,所以企业所有者通过内部融资道来筹措资金比较困难。

2.外部融资困难

(1)直接融资难

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市场,如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取得资金。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限制以及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使得其很难通过上市或行债券融资[10]。股票市场上,中小企业规模达不规定的要求不能上市融资。我国证券市场,对企业股票融资采取严格规模管理政策,股市发展接受制于政府事先确定的规模,上市指标偏向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想要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有多的限制。此外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也不完善,企业债券市场仅为少数大型企业发行少量业债券,而且发行环节、债券评级、利率定价等不够规范,交易市场也不成熟,难以为规模小、资信水平低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即使随着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制度逐步完善和成熟,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融资成本较大,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上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

(2)间接融资难

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典型的间接融资即是银行的存贷款活动。由于金融中介是事先对资金的使用者进行认识和识别,事后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的组织,所以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通过银行中介作用的间接融资,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从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即便如此,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同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单笔融资额度小、业务成本高等原因,加大了金融媒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种融资成本收益的不对称,影响了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倾向

12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三、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因素

干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不够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在 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熊彼特,1912)[11]。根据创新的实质内容,创新可分为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本质与核心内容。

1.从经费的投入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明显不够

技术创新的一个心和基本环节就是研发(R&D)。[10]R&D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2OOO年,全国工业企业的 R&D经费内部支出489.69亿元,其中,大型企业为286.36亿元,占58.48%;中型企业为67.03亿元,占13.69%;小型企业为136亿元,占27.83%。另外,从 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来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也没有保证。我国有 53%的中小企业 R&D投入占当年销售额的比重不到1%;34%的企业在1%~3%,只有13%的企业在 3%以上。而国际上一般认为:R&D投入占销售1%企业难以生存,占销售额2%的企业可勉强维持,占销售额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R&D经费投入偏低已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从人员来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不够

技术人才素质不高。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只38%在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在大企业。大、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别为196.0万人、48.6万人和 63.2万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3.68%、15.79%、和20.53%;所拥有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为61.1万人、15.7万人和35.1万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54.6%、14.03%和 31.3%;所拥有的 R&D人员分别为42.6万人、11.7万人和 15.7万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0.86%、16.71%和 22.43%。中小企业人才状况最近几年虽然有所改观,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除一些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状况。因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人才差距较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匮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1.用人观念

人才高消费造成资源浪费。不管什么岗位,企业都喜欢招聘高学历者,认为这样才能表明企业人员素质高。如企业招聘电脑录入员,招聘广告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人才高消费。这种招聘,表面上企业并不需要为高学历多付工资,应聘者由于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或认同这个企业也愿意被录用。但实际上对个人、企业、社会都有所损失。高学历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大材小用、

13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三、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因素

怀才不遇,影响工作积极性,此时人才流动就不可避免。企业将为高流动率付出人员的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代价,社会因人力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投入得不到较高的回报,造成巨大的损失。

2.没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对企业外部,偏低的薪酬水平将影响到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只有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才能吸引发展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同时,对企业内部,偏低的薪酬水平,特别是关键的技术骨干力量的薪酬水平较市场明显偏低,对外缺乏竞争力将导致技术骨干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流失,造成企业不断招新员工以满足运作需求的同时,老员工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中小企业中劳资关系存在不平等、不公正、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劳资关系不规范、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经常克扣和拖欠员工工资;劳工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主要劳动保障方面投入较少[12]。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一)融资支持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资金缺乏,主要是因为传统融资渠道的门槛过高,而又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金融支持辅助系统,形成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融资网络,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担保及保险等更多服务。2.鼓励国内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到我国中小企业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分行,帮助中小企业处理日常金融业务及融资问题。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或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供系统性担保,既可解决其信贷担保难的问题,又可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

4.可借鉴台湾的做法,成立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对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诊断与辅导。总之,一定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参与的金融支持体系,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宏观政策支持

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遇到的问题大多与政府管制过严、服务不到位有关。国家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和对大企业的照顾,也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陷入了不利地位。政府如果能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鼓励政策,将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此,政府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系统的企业海外投资法律、法规,简化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提高审批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2.放宽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

3.建立相应机制,使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对话,以提高企业间在共同营销、共同设计、共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效率;

4.扩大政府间合作。目前我国已经同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但这些协定大多是我国以投资东道国,而非投资输出国的身份签署的,因此需进一步强化对我国对外投资的保护。

(三)建立中小企业集群

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互临近,或者同时处于生产链的某一个环节而分工不同,从而降低了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交易成本;由于共同的交易市场与采购中心降低原材料成本与销售成本;集群企业的临近使得信息的搜寻与获得更加迅速,从而降低了信息成本;由于企业的集聚带来劳动力的集聚,从而减少了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同时由于地理上的相互临近内生的信誉机制,减少了风险并增加了服务;最重要的是由于知识的外溢效应,核心技术与知识扩散速度加快,

15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有利于产品的创新等。企业集群的建立可以促进分工与合作。新的贸易理论认为,市场与分工交互作用产生的内生的绝对优势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竞争最终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资源使用的效率。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能够更好的发现各个企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协作,促进规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集群享有区域与品牌优势。由于一个区域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或品牌做的比较出色,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知名度和提升了整体的企业形象,商品需求者就会自动来此地区购买商品,同时由于地区集聚的诸多便利条件,也会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中小企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产业相关性、相邻区域及集聚的企业形成网状组织。集聚区集聚效应的发挥依赖于企业间的网络的健全及其密度[13]。

(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力度

1.地方政府应制订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应制订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支持、信贷和税收政策。首先,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年的财政预算时,应考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费,同时,政府的财政拨款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其次,政府应利用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通过税收的调节和保护来促进产业技术的开发。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有效调动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开发技术和新产品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要善于用银行贷款启动中小企业发展技术产业。

2.为中小企业培养研究开发人员。许多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所占比例较低,素质也不高。尤其是乡镇企业缺乏专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这既不利于企业已有技术的保持和挖潜,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要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还应根据我国实际,解除技术人员的住房、户口、医疗等后顾之忧。要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此外,根据中小企业众多的现实情况,还可以在地区或待业范围内组织中小企业大学,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为目的,举办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研修。

(五)建立务实人才观

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高层次上企业竞争力的较量,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及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但中小企业具有体制灵活、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的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

要想使培训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就应该尽可能地让一些有吸

16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引力的培训项目成为一种奖励,通过这些培训项目的给予来激励员工。根据有关调查,进修己经成为许多员工很看重的一个条件。如果某个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但是薪水比另一家没有任何培训机会的企业略低,那么,许多高素质的员工都更愿意去这家有进修培训机会的企业。这是因为大多数高素质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工作赚钱,而是希望通过工作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我国中小企业需要实施一整套完善的培训体系。

17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竞争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我国加入WTO,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后,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资源储备差和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管理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的 “量化概念“。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凭借充沛的人力与市场灵活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管理落后、融资难、缺乏技术创新等问题,所以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竞争时通常处于不利地位,尤其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劣势尤为明显。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管理水平落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领导一人说了算,下面的管理层和员工层毫无决策权,这样极易形成工作效率低下、沟通不畅。

其次,企业并未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全凭经验,管理方法落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分工不明,容易造成一件事情“你推给我,我推给你”等类似于踢皮球的现象出现。中小企业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企业发展,严重影响了竞争力的培养。 2.缺乏技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其赖以生存的一大法宝。它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遍布于各行各业,想要在市场立足,技术创新不可或缺。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除此之外,还有国家传统科研体制的影响,将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企业的投入有限。所以,中小企业更应该加大投入,建立科研部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人才资源储备差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竞争关键还是人才竞争,所以人才资源的储备非常必要。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秉持“能用专科生绝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绝不用研究生”的观点,不重视人才资源的储备。他们只从降低劳务成本的角度去考虑,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录用后,企业只管绩效,不顾及员工的归属感。所以,很多高素质人才不考虑中小企业。 4.企业融资困难 上海畅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涛表示,从我国企业融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在我国大概仅5%,而国际则达70%左右。所以,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阻碍。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着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银根逐步收紧,银行风控严格,中小企业贷款时缺乏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物品,致使其“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两个问题并存。二是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不强,适用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创新投入不足,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给。所以,资金来源渠道少,融资难和融资贵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而制约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开题报告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开题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杭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根本性变化,从完全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发展到民营中小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混合性经济,由于大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人员分流和产品结构调整,国

有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而此时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力军。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意义 在我国,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但是其占有的金融资源却不足20%。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杭州的企业体制一般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也导致了杭州的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问题,虽然各个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杭州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地位的重要性,所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参考文献综述的主体与总结部分) (一)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在中小企业创建、经营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大问题,为此,探索可行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中小企业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重点。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都制定了相关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国外有关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提出的,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它以MM定理为中心,一部分探讨税收差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被称为“税差学派”,另一部分研究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发展成为财务困境成本学派,形成“破产成本主义”和“财务困境主义”,最后合并为权衡理论。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的引入,使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新资本结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为中心,大量引入经济学各方面的最新分析方法,从新的学术视野来分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现将13项要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经过调研、研究,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并开始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项共性要素全面开展对标分析,使其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企业方阵迈进。13项要素具体如下: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责、规范运作,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层面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经理层选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董事会之间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集权分权体制。 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 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内部整合、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等优化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一定话语权。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率较高,建立起产学研或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保护、版权登记等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管理。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提出有利于发挥企业潜能、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切实可行,具有资金、人才、组织体系等方面保障能力,能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优势相结合,明确发展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具有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快发展的能力。 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 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综合指标及各项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社会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较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就业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然而,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各方面先天条件、生存环境和政策对企业发展有所限制,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己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我国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关键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名经济中占据重要经济地位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是又存在资金不足,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源于中小企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约束较强及国有银行的惜贷严重。就此,笔者提出,要采取加强中小企业治理、发展融资机构、建立担保体系等等方法来解决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正文: 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己成为世界性的长久课题,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一个从不够重视到加深认识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大量出现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是指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在我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 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2006年我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数己超过43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为我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占整个GDP的58.5%、出口额的68%和税收的50%。但是创造中国财富近六成的中小企业,仅占主要大型金融机构贷款的16%。这说明资金的短缺、融资困难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平均每家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金额约为大型企业的80分之1,有66%的中小企业发生了融资困难;而在欧盟国家,同期只有13%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可见融资问题已经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首要问题。也可以说,资金短缺、融资不畅是中小企业发展最难于突破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大专生毕业作业作业提纲 题目名称:《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作业提纲: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论述后,对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现阶段的不足,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19 世纪及20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小规模生产只是工业化早期的特点,进入中后期,大型企业将占统治地位。然而,近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事实是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被大企业左右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们与大企业一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快车上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培育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理论界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不容我们忽视。所以本文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心,阐述了相关理论及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章与书籍逐步多了起来。 林汉川、魏中奇在《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一书中着重探索了中小企业的在理论、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与战略、中小企业的群落理论、中小企的产业与区域定位、中小企业的生命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体系、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等题。史忠良在《小企业发展研究》中,从政策角度指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创环境、进行产业导向、提供政策扶持和形成服务体系上。严红、李青在《小企业经营宝典》中,针对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冲突问题上进行了论述。如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小企业的经营战略、用人之道、营销策略理财战术、创新、全球化经营等专门作了阐述。 综上,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是他们的 研究背景大多以欧美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得不多。 2 中小企业及国际竞争力概述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加入 WTO,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变得尤为重要。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数量、结构等状况直接制约着各类企业的运行和能否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难以获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该问题的研究颇多,本文仅列举其中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概述 1、企业融资基本理论 (1)“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 (Macmi1lan)在向英国国会提供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 (Macmi11anGaP)。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 Macmi1lan发现,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约合400万英镑现值)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这是关于融资缺口方面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和Wilson的报告以及Mason和Harison等人对非正式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都面临着资本缺口的问题。 (2)不对称信息理论 1977年罗斯(Ross)在《贝尔经济学学刊》上发表了题为“财务结构的确定:激励信号方法”的论文,提出了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理论;1984年梅耶斯(Myers)和迈基鲁夫(Majluf)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有信息而投资者没有信息时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的论文,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排序假说。这两篇论文构建了不对称信息理论。 2、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l)Myers和 MyersMajlaf的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企业更倾向于对企业干预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即中小企业融资次序是先内源后外源,外源中则是先债权后股权。啄食顺序融资理论还认为银行融资具有低成本优势,银行信贷融资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线文) (2) Banerjeel的长期互动假说 Banerjeel(1994)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区性的,与地方中小企业长期合作,互相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愿意为之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此优势,出于规避信贷风险考虑,他们更偏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不愿意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Phillp.Strallan and Jamesp.Weston(1998)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主张: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金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现将13项要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经过调研、研究,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并开始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项共性要素全面开展对标分析,使其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企业方阵迈进。13项要素具体如下: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责、规范运作,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层面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经理层选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董事会之间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集权分权体制。 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 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内部整合、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等优化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一定话语权。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率较高,建立起产学研或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保护、版权登记等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管理。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提出有利于发挥企业潜能、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切实可行,具有资金、人才、组织体系等方面保障能力,能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优势相结合,明确发展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具有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快发展的能力。 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 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综合指标及各项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社会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较强。 6、拥有国际知名品牌

[对策,中小企业,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资金是企业发展持续动力的第一推动力,在企业融资方面的现实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在经济发展快速、灵活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也面临着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援助和支持。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起步晚,市场机制不完善、不成熟,风险投资业并不发达,中小企业受到更多的限制融资渠道不畅,导致企业融资是非常困难的。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方面的理论,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企业融资结构是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融资效率。在中国企业融资结构呈现高负债的特点,高流动负债。通过对企业融资结构现状进行一定的研究,得出企业资金需求存在的主要的特点,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在相应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面,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坚持扬长避短,充分实现企业目标。 1 融资相关理论概述 1.1 融资的含义 企业融资的含义是:融资主要是以企业为资金融入者的活动,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方面的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渠道及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经济的活动,企业融资过程也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每个部门都可以成为资本盈余和赤字单位,也可能成为资金供求。因此,商业融资和证券融资是两个实际的企业应用的融资方式。 ①商业金融业务融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及分期付款企业间的融资方式形成的过程。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对商品交换的过程进行分析。 ②证券融资证券是一种财产所有权证书说。可分为货币证券的安全包括支票、汇票、本票和资本证券两类。资产证券化是指债券持有人可以带来一些收入证明,在资本市场中长期信用工具。 2 中小企业融资存的在问题 2.1 抵押担保能力较弱 由于中小企业资产少,抵押品价值低,很难达到贷款银行的要求,甚至对抵押品的要求。但也因为对时间的侧枝长、手续繁琐、成本高,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要。在银行担保的企业同时也相对较高,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目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善内部管理,经营风险难以有效的分散,在保证业务具体操作的同时,由担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第一章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渠道狭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从传统的融资机构贷款为主,贷款来源相对过于集中,不利于银行的风险防。在融资渠道上,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多的依赖于內源融资,由于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自我积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导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內源融资比重较低。 二、融资成本高 (一)获得信贷支持少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因为过高成本致使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处取得贷款及资金的支持。 (二)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 融资成本过高还体现在流动负债所占比例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这不仅使得企业债务压力加大还使得企

业资金难以聚拢,影响企业的决策及运作。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银行方面难以实现,无法真正满足企业所需的资金要求。 (三)贷款成本过高 对于企业来说,过高的贷款成本是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贷款条件来说,大多数企业贷款利率在5%~8%之间,贷款期限在6~12个月,总贷款额不超过500万元。而且贷款期限过短,贷款额相对较低,贷款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高的项目,中小企业始终在金融体系所受的歧视,无法真正的施展拳脚。 三、融资意识薄弱 (一)过度依赖非正规金融机构及金融渠道 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要求迫使中小企业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过度依赖于非正规渠道资金,是企业融资意识薄弱的想象,虽能抵企业一时之需,但不是长久之策,往往对企业融资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自有资金

探析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摘要 无论是经济特区还是内陆省份,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浙江省今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的克服这些障碍。 本文首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管理缺陷,融资困难和对外发展的技术制约。随后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战略模式选择:与大企业合作模式,品牌模式和高科技园区模式。最后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战略模式

Abstract Regardless of is the special econmic zone or the interior province,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 prominent contribution in the economic d evelopment is paid attention by the people. Zhejiang Province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recent years,we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se emerging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But compares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has its own flaw and barrier,but only has through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ep of the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increasing the Internationl competition strength,it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This article firstly carry on the real diagnosi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ength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s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and propose the factor in this foundation which restricts the Zhejiang Provi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rionalization development:the management flaw of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difficult of financing and the technical restriction of foreign development.Afterward propose three big strategic patterns choice to promote the inter 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 of Zhejiang Province’s mid-and small scale enterprise:With big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brand pattern and high tech garden area pattern.Finally propose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ength of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in Zhejiang Province by the small business own and the government two aspects.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ic pattern

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是我国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战略地位。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在促进经济增长及解决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由于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隘,融资结构存在许多缺陷。融资难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面临着即将倒闭的困境,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想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上的障碍,能够想尽办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针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对策,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促进我国国民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1 研究背景 1. 研究背景和理论意义 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然而, 许多中小企业恰恰缺少经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样, 这些中小企业就往往面临着无法回避的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融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成长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融资过程中既要注意防止资金筹集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 增加成本与风险;又要注意企业融资制度必须在宏观融资体制的框架下做出选择。而目前, 我国融资大环境长期以国有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同时又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这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一个反映。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资信度低等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或资本市场的筹资。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2级物流管理(2)沈洁 150312078 摘要:中小企业由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着核心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问题。本文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 随着WTO承诺的逐渐落实,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越来越严重,有专家指出,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应突出三大优势:本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WTO“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下,贸易壁垒将逐渐打破,不同的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本土优势所剩无几,形成后发优势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点: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通过市场检验实现的,符合市场需求程度越高,为顾客创造价值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越大,企业的竞争也就越显著。可见符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 2.领先性。本企业的竞争力与同一产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相比具有较大的领先性,这种领先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独特性;二是不易模仿性;三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超前性。 3.整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独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一个有活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具有很强市场敏感力的组织系统要具有整合这些关键性要素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终稿

201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课题名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学生姓名:朱¥¥ 指导老师:周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4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作业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摘要:在我国,有这么一个群体活跃在政治经济的舞台上,他们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具有更活跃的创新能力,他们即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但是他们的发展却受到融资的制约,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主要关隘。本文从这一主题开始着手,逐步分析,找出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所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经济增长 中小企业是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2013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试验区域,也是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同时还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因此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与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由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式是复杂而严峻的,所以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需要提高和突破的。目前,我国政府把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提升创新能力就必须推动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发展与应用。并且要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加快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由此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努力实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由于金融体制、机制和政策、社会信用体系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许多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难题,更是首当其冲。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关隘。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小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导致其发展受阻,这还要从中小企业本身成因及发展状况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或者乡镇小企业,或者一些合伙制的小企业。因此这些企业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及财务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因为运作不规范,使得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所以这些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成了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较低,缺少核心的竞争产品,竞争力较弱,难以抵御风险。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其不稳定,所以中小企业容易被市场淘汰,优胜劣汰定则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中小企业更难掌控和驾驭自己的风险。这样就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这个原因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本文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状况着手,逐步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并从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探讨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法,以此来尝试解决目前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瓶颈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内容摘要: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成功的融资活动是其得以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条件之一。融资困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社会性多部门的合作,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政策,补充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府部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以及中小企业积极应对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贷政策;融资渠道 无论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产量较低,但企业量大面广,经营灵活,作为一个整体,在国民经 济中是一支重要而又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 个环节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资金的不足让很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同时缺乏科学的融资策略造成融资成本过高,效果不理想的后果,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是靠自有资金起步的,而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成为它们最主要的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随着自身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持续扩张,设施设备投入需求增大,日常运营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业务保证金和押金所占压的流动资金等诸多方面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原有的资金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发和利用银行信贷、证券投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这些方面,广大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而在当前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是进一步加剧。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论述后,对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现阶段的不 足,提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对策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19世纪及20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小规模生产只是工业化早期的特点,进入中后期,大型企业将占统治地位。然而,近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事实是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被大企业左右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们与大企业一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快车上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培育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理论界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不容我们忽视。所以本文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心,阐述了相关理论 及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章与书籍逐步多了起来。 林汉川、魏中奇在《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一书中着重探索了中小企业的在理论、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与战略、中小企业的群落理论、中小企的产业与区域定位、中小企业的生命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体系、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等题。史忠良在《小企业发展研究》中,从政策角度指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创环境、进行产业导向、提供政策扶持和形成服务体系上。严红、李青在《小企业经营宝典》中,针对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冲突问题上进行了论述。如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小企业的经营战略、用人之道、营销策略理财战术、创新、全球化经营等专门作了 阐述。 国外有关中国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有:Eric W.K.Tsang研究了中国家族企业(Chinese Family Business)的国际化过程。Yadong Luo对华南的乡镇企业进行了研究。Raymond和B1 il i(2001)认为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21世纪,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学习能力"0具体而言,这种学习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活动:(1)知识的掌握;(12)信息的传播或分享:(3)对信息的分析:(4)对知识的应用。 综上,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是他们的研究背景大多以欧美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得不多。 2 中小企业及国际竞争力概述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加入WTO,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 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变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