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区别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区别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区别

(一)干热灭菌

1.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但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尸体等。

2.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用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

如玻璃器皿、瓷器等。

(二)湿热灭菌

1.煮沸法: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煮沸5分钟即被杀死。细菌芽胞常需煮沸1~2小时,才被杀死。水中加入 2%碳酸钠,既可提高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又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

2.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同时又不影响消毒物品的营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方法。加热61.1~62.8℃半小时即可,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等的消毒。

3. 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死细菌所有繁殖体和芽胞的灭菌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置于阿诺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

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繁殖体,然后将物品置于37℃温箱中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汽加热,如此连续三次,可将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死。

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方法是在一密闭蒸锅—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的。加热时蒸汽不能外溢,容器内温度随蒸汽压的增加而升高,杀菌力也大为增强。摘自:MDSIN麦森中国区产品服务中心(mdsin#com)。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

湿热、干热灭菌及除热原F值讲解

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2、在250度时,1min,FH=30.3;;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30.3*45=1363.5;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隧道烘箱:;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 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 2、在250度时,1min ,FH=30.3; 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30.3*45=1363.5; 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 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0.3*30=909.1),那么为什么会在2005年版做如此修改? 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部或表面温度,也不是最低点温度,所以将其时间提高15分钟!所谓:“温度不够时间补,补的是时间” 隧道烘箱: 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4分钟; 2、其在300度(公认温度,低于通常,真是!),1分钟,FH=255.5, 3、那么4分钟,FH值就是255.5*4=1022; 4、那么为什么会通常用320度呢?原因同上,瓶底温度在320度时,瓶内温度才会达到300度."要提高产量,得提高温度,温度不均匀更要提高温度,补的是温度“ 一补时间,一补温度,中国人真是大补呀!原因不说,乱补一气,反正设备不会说话,而我们有的不是效率,而是时间。 干热灭菌FH值计算

SFDA不知为何?FH大于1400.准确地说是1364. 干热标准温度为170C,Z为54. F(T)=10^((T-170)/Z) F(320)=10^((320-170)/54)=600,也就是说:320C 1分钟相当于标准温度(170C) 600分钟 320C,10MIN,F(H)=6000(5995). 隧道烘箱设定320度,但不能全程达到320C,我们公司的是5分钟. 以我做过的经验.,F(H)在2000到3000之间.为什么呢?正常的计算是要把长升温100度开始与降温至100度结束,均应计入FH值的计算,所以,FH值的计算是一个倒扣的船形集合,即使低于药典正常标准,仍能达到FH值大于1000,但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 从资料报道,国外生产能满足灭菌去热原要求,其FH≥1000。根据中国200 0版药典的要求和公式计算,认为空瓶FH≥ 1400为宜。通过计算:当FH≥1400,安瓿在300℃时的暴露(灭菌)时间必须大于3.45min。因此,对连续式隧道灭菌烘箱的灭菌程序为:300℃时, 大于4min即能满足工艺要求。 温度设备验证合格判断标准 摘自《GMP验证指南2003》 干热灭菌 评价干热灭菌过程的相对灭菌能力的F0值是将时间与温度条件的改变折算成170℃时的相当时间,同时设定Z值为20℃即FH值。BP1993年版规定仅以灭菌为最终目的的干热灭菌系统,必须保证其最小的FH值大于170℃60min。干热除热原一般在连续法中(如隧道灭菌除热原系统)采用的温度常常高于或等于300℃,在间歇法中(如干热灭菌柜)采用的温度常常高于或等于220℃,但必须保证其暴露实际温度和时间相当于250℃超过30min。(GMP验证指南200 3 P248)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间一览表

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 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 2、在250度时,1min ,FH=; 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45=; 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 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0=),那么为什么会在2005年版做如此修改? 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部或表面温度,也不是最低点温度,所以将其时间提高15分钟!所谓:“温度不够时间补,补的是时间” 隧道烘箱: 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4分钟; 2、其在300度(公认温度,低于通常,真是!),1分钟,FH=, 3、那么4分钟,FH值就是*4=1022; 4、那么为什么会通常用320度呢?原因同上,瓶底温度在320度时,瓶内温度才会达到300度."要提高产量,得提高温度,温度不均匀更要提高温度,补的是温度“ 一补时间,一补温度,中国人真是大补呀!原因不说,乱补一气,反正设备不会说话,而我们有的不是效率,而是时间。 干热灭菌FH值计算 SDA不知为何?FH大于1400.准确地说是1364. 干热标准温度为170C,Z为54. F(T)=10^((T-170)/Z) F(320)=10^((320-170)/54)=600,也就是说:320C 1分钟相当于标准温度(170C)600分钟 320C,10MIN,F(H)=6000(5995). 隧道烘箱设定320度,但不能全程达到320C,我们公司的是5分钟. 以我做过的经验.,F(H)在2000到3000之间.为什么呢?正常的计算是要把长升温100度开始与降温至100度结束,均应计入FH值的计算,所以,FH值的计算是一个倒扣的船形集合,即使低于药典正常标准,仍能达到FH值大于1000,但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 从资料报道,国外生产能满足灭菌去热原要求,其FH≥1000。根据中国2000版药典的要求和公式计算,认为空瓶FH≥ 1400为宜。通过计算:当FH≥1400, 安瓿在300℃时的暴露(灭菌)时间必须大于。因此,对连续式隧道灭菌烘箱的灭菌程序为:300℃时, 大于4min即能满足工艺要求。 温度设备验证合格判断标准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间一览表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 间一览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 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 2、在250度时,1min ,FH=; 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45=; 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 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0=),那么为什么会在2005年版做如此修改? 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部或表面温度,也不是最低点温度,所以将其时间提高15分钟!所谓:“温度不够时间补,补的是时间” 隧道烘箱: 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4分钟; 2、其在300度(公认温度,低于通常,真是!),1分钟,FH=, 3、那么4分钟,FH值就是*4=1022; 4、那么为什么会通常用320度呢原因同上,瓶底温度在320度时,瓶内温度才会达到300度."要提高产量,得提高温度,温度不均匀更要提高温度,补的是温度“

一补时间,一补温度,中国人真是大补呀!原因不说,乱补一气,反正设备不会说话,而我们有的不是效率,而是时间。 干热灭菌FH值计算 SDA不知为何FH大于1400.准确地说是1364. 干热标准温度为170C,Z为54. F(T)=10^((T-170)/Z) F(320)=10^((320-170)/54)=600,也就是说:320C 1分钟相当于标准温度(170C)600分钟320C,10MIN,F(H)=6000(5995). 隧道烘箱设定320度,但不能全程达到320C,我们公司的是5分钟. 以我做过的经验.,F(H)在2000到3000之间.为什么呢正常的计算是要把长升温100度开始与降温至100度结束,均应计入FH值的计算,所以,FH值的计算是一个倒扣的船形集合,即使低于药典正常标准,仍能达到FH值大于1000,但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 从资料报道,国外生产能满足灭菌去热原要求,其FH≥1000。根据中国2000版药典的要求和公式计算,认为空瓶FH≥ 1400为宜。通过计算:当FH≥1400, 安瓿在300℃时的暴露(灭菌)时间必须大于。因此,对连续式隧道灭菌烘箱的灭菌程序为:300℃时, 大于4min即能满足工艺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可分为: 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1)煮沸灭菌法: 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xx消毒法: 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 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

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121摄氏度,灭菌20-30min,如果是产孢子的微生物则应采用灭菌后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小时,再灭菌一次,以用于杀死刚刚萌发的孢子。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干热空气灭菌法: 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摄氏度灭菌3-5h;160-170摄氏度灭菌2-4h;180-200摄氏度灭菌0.5-1h。 干热灭菌法: 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需要加热至160℃~170℃2小时才杀灭。干热灭菌的方法有①焚烧: 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②烧灼: 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③干烤: 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④红外线(infrared):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比较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对比 1、概念: (1)湿热灭菌验证:主要是对产品、灭菌设备和装载方式的验证。验证活动包括:对照灭菌设备设计的灭菌参数来校核灭菌器的性能、建立某产品灭菌程序及装载方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估计灭菌过程中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湿热灭菌(118-134℃)——蒸汽、过热水)(2)干热灭菌验证:主要用于内包装用的玻璃容器或金属制品的灭菌和去热源,所使用的灭菌程序应通过验证试验。(干热灭菌(160-320 ℃)——热空气) 2、验证目的: (1)湿热: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和文件依据,从而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灭菌参数,并把已经验证过的饱和蒸汽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应用到产品生产的除菌过程中去,以证明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台饱和蒸汽灭菌设备过程和灭菌效果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主要适用于能耐受高温、高压饱和蒸汽的产品。 (2)干热:间歇式或隧道式热空气灭菌常用来处理可耐受较高温度而不适宜用湿热灭菌法的物品,如玻璃瓶、粉末、油类、玻璃器皿、不锈钢设备等。 3、灭菌原理: (1)湿热灭菌—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2)干热灭菌—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4、灭菌工艺: (1)湿热:采用附加排气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真空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空气加压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 (2)干热: 1)残存几率法:该法以灭菌为目的。通常适用于热不稳定性物质。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为10 -6,即在一百万个已灭菌单元中,染菌单元的数目不得超过 1 个。 2)过度杀灭法:该法也以灭菌为目的。通常适用于耐热性能较好的物质。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的残存几率小于10 -6,“ 过度杀灭” 的灭菌程序所获得干热灭菌值F H 可使耐干热灭菌生物指示剂的总量下降 12 个对数单位。 3)无菌无热原法:该法的目的是达到无菌和无热原。鉴于要达到去热原的目的,通常采用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灭菌时间,因此灭菌程序完成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将远远小于10 -6。热原下降 3 个对数单位。 5、常用的灭菌设备: (1)湿热:蒸汽灭菌器、快冷式灭菌器、脉动真空灭菌器、水浴式灭菌器等。 (2)干热:对流间歇式,即干热灭菌烘箱、对流连续式,即隧道式干热灭菌器。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湿热灭菌是利用热蒸汽灭菌。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的效力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是:①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弱键,更易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表2-1);②热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强,能更加有效地杀灭微生物:③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15min后即可杀死,酵母菌和真菌的胞子要耐热些,要用80℃以上的温度处理才能杀死,而细菌的芽胞更耐热,一般要在120℃下处理15min才能杀死。湿热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常压蒸汽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表2-1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的关系 蛋白质含水量/% 蛋白质凝固点/℃ 50 56 25 74-80 18 80-90 6 145 (一)常压蒸汽灭菌 (1)常压蒸汽灭菌是湿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不能密闭的容器里产生蒸汽进行灭菌。在不具备高压蒸汽灭菌的情况下,常压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此外,不宜用高压蒸煮的物质如糖液、牛奶、明胶等,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这种灭菌方法所用的灭菌器有阿诺氏(Aruokd)灭菌器或特制的蒸锅,也可用普通的蒸笼。由于常压蒸汽的温度不超过100℃,压力为常压,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能被杀死,但芽胞细菌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间歇灭菌或持续灭菌的方法,以杀死芽胞细菌,达到完全灭菌。 1)巴氏消毒法是用于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的一种消毒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杀死其中的无芽胞病原菌(如牛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或沙门氏菌),而又不影响其特有风味。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低温消毒法,具体的处理温度和时间各有不同,一般在60-85℃下处理15-30min。具体的方 法可分两类,第一类是较老式的,称为低温维持法,例如在63℃下保持30min可进行牛奶消毒;另一类是较新式的,称为高温快速法,用于牛奶消毒时只要在85℃下保持5min即可。但是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引起Q热的病原体--伯氏考克斯氏体(一种立克次氏体)。 2)间歇灭菌法又称分段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将待灭菌的培养基在100℃下蒸煮30-60min,以杀死其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然后置室温或20-30℃下保温过夜,诱导残留的芽胞萌发,第二天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温过夜,如此连续重复3天,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例如,培养硫细菌的含硫培养基就应用间歇灭菌法灭菌,因为其中的元素硫经常规的高压灭菌(12l℃)后会发生熔化,而在100℃的温度下则呈结晶状。

灭菌与湿热灭菌的基本概念

灭菌与湿热灭菌的基本概念 撰稿人:田耀华发布时间:2009年9月30日阅读次数:512 1几个专用名词的导入 (1)无菌:指物体或任何给定的介质中,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无菌操作:指在整个工艺操作过程中,利用和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尽量使产品避免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其所用一切器具原辅材料及环境应预先灭菌,操作必须在无菌操作室进行,操作人员必须按卫生要求程序进入。 (2)除菌:指用特殊滤材将微生物(死与活的)全部阻留而滤除(原已染有的微量可溶性代射物外),以防止热原产生。 (3)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物,是细菌的一种内毒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与固体膜之间。 (5)灭菌: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把物体上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及芽胞全部杀灭,以获得无菌状态的总过程。灭菌大体可分3大类,即化学药物灭菌,生物药物灭菌和物理法灭菌。其中,物理灭菌法采用加热、光波、辐射、电磁场等物理方法杀有害微生物。物理方法的湿热灭菌更多适用于液体制剂,物理方法灭菌在药品及食品中应用最普遍,湿热灭菌,过滤除菌在可最终灭菌的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 (6)杀灭时间(KT):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最短作用时间(min)。 (7)衡量灭菌程度的几个参数:(1)D值(D),杀灭微生物量达90%所需的时间(min),杀灭对数值,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2)杀灭率(K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3)灭菌保证水平(SAL),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2热力灭菌的意义 在制药工业生产中,常用到消毒灭菌设备对有关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药品而言,在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可靠的同时,还要保证药品不受破坏,确保其药效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就目前而言,在所有可利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中,热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藻类,因此热力灭菌在工业消毒灭菌上深受重视。 压力蒸汽法是所有湿热法、热力法、物理法及所有消毒灭菌方法中的首选方法,因此广泛使用的压力蒸汽消毒灭菌柜是湿热消毒灭菌的经典设备,虽然近年来有关湿热灭菌设备,为适应各种需要,开发了不少新型设备,但其均是在压力蒸汽消毒灭菌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湿热与干热的根本区别 湿热法和干热法均是利用热力因子杀灭微生物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但它们的杀菌机理有所不同,湿热法主要是通过凝固微生物的蛋白质致其死亡,干热法则是通过脱水干燥使蛋白质氧化、变性、碳化和电解质浓缩中毒而使微生物死亡。它们的操作特点也各异,其根本

干热灭菌柜、湿热灭菌柜验证的详细讲解

一、法规要求: 1、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一条 无菌药品应当尽可能采用加热方式进行最终灭菌,最终灭菌产品中的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SAL)不得高于 10-6。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 值应当大于 8 分钟,流通蒸汽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对热不稳定的产品,可采用无菌生产操作或过滤除菌的替代方法。2、 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三条 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采用物理检测手段和生物指示剂,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及所有部位达到了灭菌效果。 3、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四条 应当定期对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进行再验证(每年至少一次)。设备重大变更后,须进行再验证。应当保存再验证记录。 4、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五条 应当通过验证确认灭菌设备腔室内待灭菌产品和物品的装载方式。5、 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七条 应当按照供应商的要求保存和使用生物指示剂,并通过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其质量。使用生物指示剂时,应当采取严格管理措施,防止由此所致的微生物污染。 6、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九条 每一次灭菌操作应当有灭菌记录,并作为产品放行的依据之一。 7、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条 热力灭菌通常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当分别设置,设置的位置应当通过验证确定。每次灭菌均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 采用自控和监测系统的,应当经过验证,保证符合关键工艺的要求。自控和监测系统应当能够记录系统以及工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有操作人员监控。应当定期将独立的温度显示器的读数与灭菌过程中记录获得的图谱进行对照。 (二)可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但不得替代物理测试。 (三)应当监测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且从所有被灭菌产品或物品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四)应当有措施防止已灭菌产品或物品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除非能证明生产过程中可剔除任何渗漏的产品或物品,任何与产品或物品相接触的冷却用介质(液体或气体)应当经过灭菌或除菌处理。 8、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一条 湿热灭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湿热灭菌工艺监测的参数应当包括灭菌时间、温度或压力。腔室底部装有排水口的灭菌柜,必要时应当测定并记录该点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灭菌工艺中包括抽真空操作的,应当定期对腔室作检漏测试。 (二)除已密封的产品外,被灭菌物品应当用合适的材料适当包扎,所用材料及包扎方式应当有利于空气排放、蒸汽穿透并在灭菌后能防止污染。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被灭菌物品所有部位均应与灭菌介质充分接触。 9、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二条 干热灭菌符合以下要求: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基本原理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小时)。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烤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表Ⅵ-2),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Ⅵ-4。 一般培养基用1.05kg /cm2,121.3℃15—30分钟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例如含糖培养基用 0.56kg/cm2(8磅/英寸2),112.6℃灭菌15分钟,但为了保证效果,可将其他成分先行121.3℃,20分钟灭菌,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又如盛于试管内的培养

热力灭菌

热力灭菌 热力灭菌时最可靠而普遍应用的灭菌法,包括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法。 1.湿热灭菌法 在同样的温度下,温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其原因有: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大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②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湿热灭菌法包括有: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许多芽胞需经煮潮5~6小时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其沸点达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能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煮沸法可用于饮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相当于我国的蒸笼),加热15到39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以利于蒸汽穿透。 (3)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灭菌器,100℃加热15~30分钟,可杀死其中的繁殖体;但芽胞尚有残存。取出后放37℃孵箱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如血清培养基)的灭菌。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热力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杂菌,同时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的消耗方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酒精类,故名。加温61.1~62.8℃半小时,或71.7℃15~30秒钟。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等。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杀灭所有微生物。目前使用的压力灭菌器可分为两类:下排气式压力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灭菌器。适用于耐高温、耐水物品的灭菌。 2.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与较长的时间。 (1)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热160~180℃2小时,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瓷器等的灭菌。 (2)烧灼和焚烧:烧灼是直接用火焰杀死微生物,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针等不怕热的金属器材的灭菌。焚烧是彻底的消毒方法,但只限于处理废弃的污染物品,如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等。焚烧应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 (3) 红外线:红外线辐射是一种0.77~1000微米波长的电磁波,有较好的热效应,尤以1~10微米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亦被认为一种干热灭菌。红外线由红外线灯泡产生,不需要经空气传导,所以加热速度快,但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因此不能使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均匀加热。红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干热相似,利用红外线烤箱灭菌的所需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人受红外线照射较长会感觉眼睛疲劳及头疼;长期照射会造成眼内损伤。因此,工作人至少应戴能防红外线伤害的防护镜。 (4)微波: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毫米到1米左右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能使介质内杂乱无章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按波的频率往返运动,互相冲撞和磨擦而产生热,介质的温度可随之升高,因而在较低的温度下能起到消毒作用。一般认为其杀菌机理除热效应以外,还有电磁共振效应,场致力效应等的作用。消毒中常用的微波有2450MHZ与915MHZ两种。微波照射多用于食品加工。在医院中可用于检验室用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的食品食具、药杯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微波长期照射可引起眼睛的晶状混浊、睾丸损伤和神经功能紊乱等全身性反应,因此必须关好门后才开始操作。

湿热灭菌的灭菌原理与几个名词解释

湿热灭菌的原理和D值、Z、F0、SAL的名词解释 湿热灭菌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核酸变形导致其死亡。这种变形首先是分子中的氢键分裂,当氢键断裂时,蛋白质及核酸内部结构被破坏,进而丧失了原有功能。蛋白质及核酸的这种变形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若氢键破裂的数量未达到微生物死亡的临界值,则其分子很可能恢复到它原有的形式,微生物就没有被杀死。为有效地使蛋白质变形,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就需要水蒸气有足够的温度和持续时间,这对灭菌效果十分重要。高温饱和水蒸气可迅速使蛋白质变形,在规定操作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形的过程即微生物死亡的过程,是可预见和重复的。 据科学实验证明微生物的灭活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Arrhenius formula: LgN0-lgN t =kt/2.303 N0 :为灭菌初始时的微生物数量; N t :为灭菌时间为t 时的残存微生物数, K为灭菌常数,; t为灭菌时间。 1、D值定义: 当在温度T时, 90%的微生物被杀灭的时间:Lg100-lg10=kt/2.303; t=2.303/k=D,称为微生物的D值。是与微生物的种类, 环境, 灭菌温度有关系的指标。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在注射用水中的D121=3;

在氨基酸中D121=0.8;在葡萄糖D121=2.1。D值与溶液的活度系数有关。 2、Z值定义: 如在某种微生物在温度T1时对应D1 T2时对应D2; 设(T2-T1)/ ( lgD1-lgD2)=Z; 当lgD1-lgD2=1时, Z值=T2-T1含义为在T2,T1二个不同温度下杀灭相同数量的微生物,所用的时间的差10倍时,需要增加的灭菌温度值称Z值,因此Z值是体现微生物对温度的敏感性的指标。 3、F0值: F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下,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也就是说,不管温度如何变化,t分钟内的灭菌效果相当于在121℃下灭菌F0分钟的效果。 在湿热灭菌时,参比温度定为121℃,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菌,该菌在121℃时,Z值为10℃。显然,即把各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121℃下灭菌的等效值。因此称F0为标准灭菌时间(min)。F0目前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温度T时相对应的F0计算公式为: F0=Δt?10(T-121)/10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区别

1、湿热灭菌 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其原因有: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大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②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湿热灭菌法包括有: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许多芽胞需经煮潮5~6小时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其沸点达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能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煮沸法可用于饮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相当于我国的蒸笼),加热15到39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以利于蒸汽穿透。 (3)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灭菌器,100℃加热15~30分钟,可杀死其中的繁殖体;但芽胞尚有残存。取出后放37℃孵箱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如血清培养基)的灭菌。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热力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杂菌,同时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的消耗方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酒精类,故名。加温61.1~62.8℃半小时,或71.7℃15~30秒钟。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等。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杀灭所有微生物。 目前使用的压力灭菌器可分为两类:下排气式压力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灭菌器。适用于耐高温、耐水物品的灭菌。 2、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与较长的时间。 (1)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热160~180℃2小时,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瓷器等的灭菌。 (2)烧灼和焚烧:烧灼是直接用火焰杀死微生物,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针等不怕热的金属器材的灭菌。焚烧是彻底的消毒方法,但只限于处理废弃的污染物品,如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等。焚烧应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 (3) 红外线:红外线辐射是一种0.77~1000微米波长的电磁波,有较好的热效应,尤以1~10微米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亦被认为一种干热灭菌。红外线由红外线灯泡产生,不需要经空气传导,所以加热速度快,但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因此不能使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均匀加热。红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干热相似,利用红外线烤箱灭菌的所需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人受红外线照射较长会感觉眼睛疲劳及头疼;长期照射会造成眼内损伤。因此,工作人至少应戴能防红外线伤害的防护镜。 (4)微波: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毫米到1米左右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能使介质内杂乱无章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按波的频率往返运动,互相冲撞和磨擦而产生热,介质的温度可随之升高,因

湿热灭菌

湿热、干热灭菌及除热原F值计算 湿热灭菌用F0值 F0值计算方法: 根据Arrhenius 一级反应方程式,在恒定温度及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被杀灭的微生物数正比于t0时原有的数目: dN / dt = K ( N0-NK ) (1) 式中,N0----t=0时,存活的微生物数。 NK-----t时被杀灭的微生物数。 N-------t时残存的微生物数。 如果把普通坐标换成半对数坐标,则可得到一直线。 将式(1)积分得:lg Nt = lg N0 –( K / 2.303 ) t (2) 我们定义D值为用以定量描述一定温度下某种微生物在灭菌过程中的热耐受性参数,即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min)。按定义将t=D,Nt =(1/10)N0代入式(2)并化简得:(K/2.303)D=lg N0-lg Nt=lg10=1 所以D=2.303 / K 。 我们定义Z值为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度数。在不大的灭菌温度变化范围内,温度T和D的对数值之间可设定为线性函数,即: lg D2= lg D1+ S(T2-T1)(3) 其中:S为该线性方程的斜率。D1为T1温度下的D值。D2为T2温度下的D值。 得到:(T1-T2)/(lg D2-lg D1)=1/S=Z (4)不同的微生物孢子,在不同溶液中有各不相同的Z值。而同种孢子的Z值在不同溶液中亦有差异。在没有特定要求时,Z值通常都取10,以简化计算。 F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T-T0 ———— F=△t∑10Z 其中△t为测量被灭菌物的时间间隔,T为每个△t测量到的被灭菌物的温度,T0是参比温度。即:F值为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参比温度(T0)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其单位为分钟。 对于蒸汽灭菌来说,参比温度即T0为121℃,并通常取Z值为10℃,则得到适用于蒸汽灭菌的F值――F0值,公式变为:T-121 _____ F0=△t∑1010 显然,F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分钟)。即F0值是将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的致死效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的致死效力。 在FDA的“大输液GMP规范”草案中,F0系指“灭菌过程赋予一个产品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 在F0值定义中,T-121 _____ 10 10 称为致死率(Lethality Rate),定义为L,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