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的重新认识与感受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的重新认识与感受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的重新认识与感受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的重新认识与感受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思想深刻且内容丰富,虽然笔者对其只是止于一些粗浅了解,但却委实感到受益良多。首先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学习将笔者关于自由的偏激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拒斥那种埋没个人自由的“完全虚幻的集体”,“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揭示了人的自由的本质,解开了读者关于自由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多年的迷惑;最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作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终目的,即为我们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共产主义,而在笔者看来这其实也为个人发展指明了道路,因为“每个人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共产主义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集体个人自由自由时间人的自由发展

一,自由是什么?

1.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呢?不少人望着翱翔天空的鸟儿、悠游水底的鱼儿都会发出歆羡的感叹,也许它们确实如我们感叹般活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而鸟儿的自由是以飞翔为限的,当它享受翱翔天空的自由时,它就必须保持飞翔;鱼儿的自由则是以水为限的,它可以选择是屈身还是摆尾,但却无法离开这片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歌颂自由的不朽诗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自由的热忱和执着。冒着被人批评咬文嚼字的危险,我不禁想问一句:若是没有了生命,那又谈何自由,若是为了自由而放弃爱情,那是不是与此同时也放弃了爱的自由。当然,诗中意在强调自由的可贵——自由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和爱情这样宝贵的东西为代价去捍卫的。这点无可非议,然而若是认为生命和爱情成为了追求自由的障碍,而为自由放弃它们,这就太过偏激了,因为自由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它总是与限制相生相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1】诗人海子也曾想卸下身上种种枷锁,追求简单自由的生活,可是当他摆脱掉这些时,能够将他留在这人世间的牵绊也不复从在了,于是,他最终走向了死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特别叛逆的时期,我就有过一段儿,总觉得只有所有的事情都不听

别人安排,不按照应该来的来便是绝对自由了,结果可想而知,自己越来越不自由,给周围人的带来负担也越来越重。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可得自由都是相对的,所谓的绝对自由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倒是真有一位设想出了不必依靠任何事物达到绝对自由的典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然而却也只是文学作品中的想象罢了。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自由都是相对的,都是与一定的限制相依相伴的,可是即使当我们追求相对自由时,依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限制,这样的限制是通过努力可以摆脱的,问题在于如何才是摆脱了外在限制,以及如何才能摆脱外在限制.对此,哲学家们在解释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岐.

一种是使主体服从于客体,即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顺从而摆脱外在的限制,获得自由.一种是赋予主体的精神以无限的能动性,即主体依靠在精神上摆脱外在的限制而获得自由.前者是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由观,后者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自由观【3】,这两种自由观都是片面的.旧唯物主义者把自由理解为人对必然的认识与服从.实际上,这不过是把客体的外在强制变成了主体的内在自制,仍然是在严格限制中的自由.唯心主义者把主体抽象化为一种创造客体的精神实体,认为客体只是主体的创造物,也就是认为客体对主体的外在限制只是一种外观或假象,它在实质上是由主体所统摄的,因此主体是自由的.

与上述两种片面的自由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即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2.集体与个人自由

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很重要》,第一次读时,真真的觉得又惊又喜,惊得的是在这个大家一遍又一遍表示着自己并不重要的时代,居然能有人站出来响亮地说上一句“我很

重要”。喜的是这样的观点虽然新奇却句句说中我心,仿佛一直卑微渺小的自己一下子高大起来一样,令人觉得心地舒畅。然而,在面对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这个问题上却还是有些不确定,难道不是应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自由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甚至要求牺牲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来保护集体的利益的吗?马克思恩格斯不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的吗?难道这不是在启示着我们集体优先的原则吗?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首先这里所说的集体并非我们所谓的小型社会群体,而是哲学意义上的社会。译为“集体”其实是有些不恰当的,在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已经将它改译为“共同体”。那么也就是说不能由此得出马克思恩格斯是支持集体优先的原则的,而且恰恰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承认个人优先的原则的。

首先,他们是将把个人自由看作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这正是他们为自己所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所描绘的个人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说个人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是个人自由必须服从于社会,而是社会必须按照个人自由这一发展目标进行改造。

再者,马克思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不同把人的发展状况划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5】第一阶段说的是工业革命以前的状况,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裙带关系抹杀了人的个性,限制着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人们处在“宗法社会”或者说是“熟人社会”人们更多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裙带关系来发展自我,而不是因自己个体差异性来实现自由发展。第二阶段是指工业社会的状况,个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人的个性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这里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是以一种“普遍的物化过程”出现的,人的目的“则表现为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在这种形式下的个人的发展“表现为完全的空虚”。这一阶段很符合如今我们社会中个人发展的情况,人们在追逐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忽略自己的兴趣所在,忽略了自己真实的个性。在第三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特别强调了人的“自由个性”。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一个“自由

人联合体”。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的自由个性,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或者是生产关系的改善其最终都是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的,个人自由也绝非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三、关于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发展

1,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

马克思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6】,这正是因为“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作为人生命存在形式的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自由时间即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劳动时间即为社会所限定的时间也就是从事社会必要劳动所必须的时间。对此马克思用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做了这样的描绘。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7】

马克思认为时间之所以为人的发展空间其关键就在于自由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8】恩格斯在阐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时,也指出了自由时间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9】

2 劳动时间向自由时间的转化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实现

自由时间是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必须不断扩大自由时间。而劳动时间向自由时间的转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数量上劳动时间减少,自由时间增多。二是二者在质上相互融合的过程。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在逐渐减少,而自由时间在逐渐增多,在原始社会时期,即使是将全部时间都用于社会必要劳动,也难以满足基本生活

所需,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自由时间的长短则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的状况。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力发展至一定的水平,使得工人们劳动时间不断削减。随着信息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工人的劳动时间进一步削减,而另一方面劳动本身也在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劳动越来越与劳动者个人的兴趣、需要和爱好相一致,从而体现出劳动者的个性,因此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享受和需要,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二者之间开始出现质的融合。

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前曾做过这样的设想,到那时,人们完全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放牧,晚上从事研究……由此以上历史轨迹来看,这样的设想的确并非乌托邦的幻想。

也就是说到了那时,每个人都有真正的自由时间并且能够获得完全的自由发展,这样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就得到了实现。在如今的社会,人们可能也会感到劳动时间的缺乏,或者是自由时间的泛滥,在努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善来解决这样矛盾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2】《逍遥游》——庄子

【3】《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胡春阳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摘要: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使我们在哲学层面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在哲学自然观和生态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产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并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对其自然观进行了多维度的 阐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维度 1、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承认自然界的先在性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意义上的自然界,进而把社会及其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强调了社会实践意义上的自然界的重要性。“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1]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则出发,认为有主观意识和目的的人所参加的社会历史活动并没有遮盖住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社会及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样就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变革。 2、科学的辨证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形成是在劳动中完成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与人对社会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生产。”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对立和统一与人和人的关系密切。在阶级社会,自然异化的深刻原因要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去寻找。马克思说“这种自然宗教或对自然界的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式决定的,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 [3]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号召人们要真正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改革。” 3、人文关怀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资产阶级社会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庞大惊人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人们纷纷为工业文明的成就而赞叹。生态环境问题被暂时地掩盖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现实出发预见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充分显示了前瞻性的意识和远程的眼光。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发表时间:2010-10-27T14:13:06.90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供稿作者:侯凯中 [导读]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 侯凯中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3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而在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的阐述,力图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质点和思想观念。 关键词:自由观;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历史发展中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但马克思并没因此回避以往的哲学问题,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哲学立场上对它们作了非常科学的解答。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视角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因此,实事求是的展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就显的尤为必要。 一、两种哲学观的对立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自由与束缚是相对立的。只有摆脱外在力量对自身的束缚,人才会感到不受约束,自由自在。所以,自由其实就是摆脱外在束缚。对自由的这种通俗解释,哲学界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在怎样理解束缚自由的外在力量以及如何消解这种外在力量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而这种分歧直接体现着两种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根本对立。 在哲学史上,传统的唯物论(旧唯物论)从主体(精神)从属客体(自然界),即主体通过服从客体进而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出发,把自由定义成人对必然的认知与服从。他们认为,因果必然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时时刻刻都在这种因果必然性的制约下从事着生产活动。但是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必然的约束,为了消除必然对人的外在限制,人往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必然,获得自由。这种自由观虽然认识到必然对人的客观制约性,也明确了认识必然对于获取自身自由的意义,但却没有抓住自由的实质,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自由不仅体现在认识必然上,更在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支配和驾驭必然。而只有把对必然的理解纳入到为主体的需要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其成为行动自由的前提条件时,它才能成为自由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事实上,即便是对必然的认识过程本身,脱离主体的实践活动也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可见,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由观完全是建立在机械的因果决定论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由观,它只单纯的强调主体被动的适应客体、服从必然。这只不过是将客体的外在限制又重新还原成主体的内在自制,本质上还算不上真正自由。这种因果决定论的自由观发展到底必然转向宿命论。正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论者霍尔巴赫所说的那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可见,传统唯物论在忽略了主体的能动性的同时也否定了自由本身。 与传统唯物论恰恰相反,唯心论则完全从主体出发,把主体精神的能动性无限放大,即将自由等同于在精神上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这就把主体完全抽象化为一种创造客体的精神实体,把客体看做主体的附属物。这样一来,客体对主体的外在限制就变成某种表象,客体为主体所所统摄、控制,由此得出主体是绝对自由的。这实际上是唯我论的翻版。现代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对这种自由观描述的非常透彻。萨特自由观的前提是否定决定论,它虽然包含着反对宗教神学、批判理性主义的合理因素,但却从根本抽掉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否定了自由存在的客观根据。萨特说:“自由没有本质。它不隶属于任何逻辑必然性。”既然自由不再以必然性为自身存在的依据,那它就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是不受任何限定的自在自为的存在。所谓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为人的自由先于本质。他把人的自由无限提升至本体、本原的位置,就使自由成了偶然的、无根据的事物,成为不受任何外在力量所能限制的绝对化的东西。萨特认为,人的自由就是意识选择的自由,而这种选择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受限制的。人的选择固然要介入处境,要在一定的现实中进行,但是,即便是这种处境也无法限制人的自由,因为所谓的处境只不过是人赋予世界的内容罢了。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完全克服了传统唯物论自由观的局限性。它没有从对立的两级(主体和客体)而是首先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立场出发论述人的自由本质。 首先,在它看来,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表现。“人不是由于有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1。如果人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只会一味的盲目服从客体,或是消极地逃避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永远不会获得自由的。当然,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客体的限制。但是,人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打破这种外在力量的束缚。这才是人的自由的具体体现。人的这种既受客观条件限制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打破外在的限制,证明了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站在这种统一中去论述人的自由问题。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2”对此,毛泽东有着更为简单明了的概括:“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 客观世界的必然性决定着人的外在的限制。客观世界遵循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这些规律同时也支配着人自身的发展活动。而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与支配自然界的规律是同一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4。作为一种必然性,无论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还是人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于人的存在和活动来说都具有强制性。因此,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人既无法摆脱客观必然性的约束,也不能超出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定的范围去获取自由。但是,必然性所给予的可能性的范畴是十分广阔的。因为机械决定论意义上的必然性在现实中是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述。必然性必须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才能表现出来,并由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必然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使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就获得了自由。可见,虽然人的存在和活动要受到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在必然性所规定的范围内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作出选择和决定,并通过实践活动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而不只是消极被动地被客观必然性所决定。 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不断肯定意识选择的自主性的同时,认为这也是人的意识的主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源于人的物质实践的能动性;又在不停地否定人的这种自由选择的无限制性和盲目性。它认为,必然是自由的依据,正是由于事物有客观必然性可循,人的意识才具有预见性;也正是由于客观必然性为选择提供了可能性,人的意识才能有选择的自由性。必然性既是自由的根据,同时又是自由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为人类社会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蓝本,指导着公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确立与完善。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原则,让人的全面发展有了现实目标和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论述过程中,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贯穿于其中,因此有关自由的观点有着深刻的涵义。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生产解放、社会解放、思想解放。上述关于自由的这三个层面既有它们统一的外在表现,又有各自确定的内在界定。从哲学角度讲,马克思从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并准确剖析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论述自由观的。因此这种以实践来构建的基础是合理的、客观的,构建的过程也是科学的。它不仅有各自确定的界定以及构成,而且又有其统一外在的表现,而人类解放就是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准确地、非常科学地表述为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真正意义上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得到完全解放、成为真正的主人,实现完全的自由,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而人类要实现这样一种美好追求与目标,就必须在不断地实践活动中,始终把生产解放作为基础和前提,将社会解放作为重点,将思想解放作为先导,也即是以先进的理论把人自身培养成为求真务实、信念坚定、平等互助的人,这也是促进实现美好追求与人类解放目标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意义。一、从理论上为人类社会指明了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从实践的高度对自由观进行了深刻论述。他科学、客观地分析了人类的需要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辩证关系,并指出这种具体社会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好的诠释。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是全面实现人类的解放,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人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得到彻底的解放、实现完全自由,成为真正的主人,“把人的关系和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①。这就从理论上确立了人的追求目标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人的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二、让我们能够对共产主义实践的理论内涵有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既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更是一种实践运动,也就是共产主义实践。“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②当然在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润德公司的员工,我们不应该保留自由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要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重,襟怀坦白,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休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想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注意自己平常的言行,深刻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只有在遵守法律、纪律制度等的约束下,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理解了这些,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曹总要我们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的初衷了。

二、是反(更多请搜索:)对自由主义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 要及时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想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办事要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勤奋敬业,勇于创新,踏实工作为公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反对自由主义是一场持续性、长期的事情,只有时刻在工作和学习中反省,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将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景俊 XX年4月25日 第二篇: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上星期机关组织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我觉得《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学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作为一名机关公务员,更应该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实践观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实践观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实践观姓名:戴娑 学号:080404403 专业:建筑工业产品艺术设计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就已经被人们说起,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自由观的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准确实施,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键词:自由实践马克思主义 正文:人在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的存在。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自由是同受限制相对立的,人摆脱了外在力量的限制,会感到无拘无束,自由就是对外在限制的摆脱,问题在于如何才是摆脱了外在限制,以及如何才能摆脱外在限制。对此,哲学家们遵循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是使主体服从于客体,即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顺从而摆脱外在的限制获得自由。一种是赋予主体的精神以无限的能动性,即主体依靠在精神上摆脱外在的限制而获得自由。前者是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由观,后者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自由观,这两种自由观都是片面的。与上述两种片面的自由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一 自由是人的根本存在形式,而且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人在征服外在自然的前提下不断改造和提升人的自身自然的过程。因此何谓

人的自身自然,甚或人的自身自然的提法是否有理由成立,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得以立论的先决条件。说到底外在自然与自身自然的区分问题就是对人性认识的方式问题,即人性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人性的内容能否改变和应否改变,近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坚持人的存在形态的个体性原则,并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人的自由在于以个体为本位的自由和发展,私有制制度就成为了体现这种自由的制度基础。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始终坚信人的存在形态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主张人性的内容是随着人类劳动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展开和走向完善的。 劳动的组织性决定了人的社会性,也决定了人的主体自由能力只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得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劳动的中介作用,人类作为自然的存在与作为社会的存在才是统一的。从人类对自然界的关系而言,自人类作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运动物出现之后,自然界就已经不再是其原有意义上的自然了,而是留下了人的自由印记的人化了的自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整个自然界越来越深刻地打上了人的活动、人的意志的烙印。于是,劳动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人和自然界的物质交换活动,而是劳动产品作为劳动的对象化成为人的本质的外化。因此,“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着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对人说来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才对别人说来是他的存在和对他说来是别人的存在,才是属人的现实的生命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它自己的is achieved Yibin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werful guarantees 1, and improve land resources of using efficiency, intensive using road traffic resources according to Yibin city center city city population fast growth of need, 2030 city construction with 属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成为人。”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含义及实现自由所需的条件资料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含义及实现自由所需的条件 【作者】王北生/刘隽华/张琼【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含义广阔而全面:指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体力和智力的协调统一发展;物质的获取与精神的丰富达到有机的统一;不仅包括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自由需要考虑人自身的主观条件、从社会出发的客观条件和从行动出发的实践条件。【关键词】哲学/自由/含义/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含义具有广阔性和全面性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自由观,其含义是广阔和全面的,不是指个体的一时一事的自由获得,也并非局部范围的自由获得,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同他们哲学上讲的人类的彻底解放,科学社会主义讲的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哲学抑或教育学上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的,人类最终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类最终摆脱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各种束缚而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最高理想和完美的价值追求——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由的含义具有广阔性和全面性,它不是指单一的发展人的身心的某一种能力,而是指人的身心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真正成为自然界,成为社会和自身的主人,从而达到自由的境地。自由的广阔性与全面性包含以下三方面含义:(一)指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体力和智力的协调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最终要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版,第1卷,第5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出版。)获取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应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机结合,体力和智力和谐统一、充分而自由地发展。否则,只在某一个方面有所发展,而不能使自身的体力和智力有机、和谐地自由发展,那只能叫“片面化发展”,片面化是与马克思主义讲得自由无缘的。马克思恩格斯曾在著作中指出了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和工场手工业状态下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不自由。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生产的社会管理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个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中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2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出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指出:“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全面的生产志趣和才能,人为地培植工人片面发展的技巧……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版,第1卷,第3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出版。)只熟悉生产的一个部门的一部分和成为局部劳动的自动工具谈何自由。只有熟悉生产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的主人,具有多方面的发展能力和志趣、爱好,能根据社会需要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这才能谈得上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而这就必须做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体力和智力的和谐、统一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二)指物质的获取与精神的丰富要达到有机的统一真正的自由必须是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达到丰富,有机地统一起来。只在某一方面取得发展,尤其为了取得某一方面的发展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银行柜员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在4月26日的周会例行学习中,支行长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董事长关于《深入持久地反对自由主义驰而不息的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讲话,在会上强调了反对自由主义的重要性,以及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和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形式,提出了反对自由主义,转变工作作风的种种措施。会上的学习和会后的重读使我了解到自由主义的危害和转变工作作风的必要性。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转变工作作风,谈一下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自由主义很多方面表现在利己方面,忽视集体和团体的利益。对待损害单位集体利益,明显做错的事情,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和气也就点到为止,当好好先生。作为基层的一名柜员,对外形象的窗口,更是要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有大局意识,服从集体利益,坚持正确的原则,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学习自由主义,反思自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坚持正确的原则,依法依规办理业务。端正态度,坚持原则,改变工作作风,遵守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由主义的一个反面就是遵守规矩,依规办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工作生活处处需要规则。切身经历更是告诉我在与金钱打交道的金融工作中,规则不仅是戴在身上的镣铐,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一道防守线。以往工作中,有时候会因为抹不开面子,答应办理熟人、同事等要素不全、以后在补手续的业务。今后将严明工作纪律,认真负责的办理每一笔业务。 二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结友爱,关心他人。服从集体利益,胸怀大局观念,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尊重领导,友爱同事,真诚待人,

关心他人。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优质文明服务,做到微笑服务,心系客户,快速正确的办理业务,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整体素质。自由主义的十一个表现之一就有办事没有计划,得过且过。对人生没有切合实际的规划,或好高骛远,或原地踏步,守株待兔。结合自己工作两年以来的实际,学习贪多嚼不烂,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把握住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面对这些不足,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面对困难,努力克服,踏实工作,更虚心的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己的进步。 的讲话中提到了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员工的标准,“胸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自由主义无处不在,我将以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处事工作生活的准则,真正做到一名忠诚、坦白、积极的合格员工。

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一点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一点思考 内容摘要:“自由”一直是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主题,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终身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的革命导师。他对人类自由的理解非常独特。在他看来,人的自由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性形式的自由,也应该是一种现实社会的自由。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历史背景到其理论的形成阐述,对自由观给予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思考 自由,英语“freedom ”德语“die Freiheit”作为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一个共同主题,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教授曾说:“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宗教,哪一种哲学,哪一种科学,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认为,人的自由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 一、自由观点的历史进程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似乎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历史。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人们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认识与探索,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级、社会背景各异,文化氛围浓厚不一,以及个人志趣差异,就出现了人们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不同认识与理解。对于自由的观点,人们更多的可能是从哲学及政治学这两门学科来进行研究的,因此,本文对自由观的历史进程将踏寻着西方哲学历史的发展足迹谈论。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就曾提出:社会必须有哲学王统治,如果对人的自由不加以限制,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暴政。在自由状态中,政客可能会蛊惑人心,利用民众的无知窃取权力,成为暴君。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自由的要领之一体现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或被统治者。另外一个要领体现为人生应任情而行,各如所愿”。1到罗马时期最具有自由色彩的思想家西塞罗所提出的自由观则同他对自然法的解释密不可分。这其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平等的理念。那时起人们1梅新波,《论二十世纪西方的自由观》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2020年整理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doc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陈杰 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使我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应该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集体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 一是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培养廉洁从政的高尚品质。 二是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要及时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及时与领导和同志们交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平时要积极参加中心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决定,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为朱曲的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对自由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以公立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心系参保职工,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更要解民忧,排民难,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2、以诚立身,切实维护中心整体团结。真诚是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 3、以勤立身,积极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摘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难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因而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态文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辩证统一、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全球变暖,沙尘暴频发,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等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由于过去人类过度追求表面的、眼前的繁荣与扩张,从而导致孕育和支撑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环。人类与环境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过渡的索取终于遭到了环境的报复,敲响了人类社会“增长极限”的警钟,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人类意识到我们与环境“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后,生态文明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了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文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萌芽 马克思对自然的浓厚兴趣最早产生于中学时代。马克思在中学时期的自然思想成为了之后他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理论上铺垫。他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运动,不试图超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一一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自由问题作了历史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考察和研究,批判地继承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合理因素,肯定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等提法,并剔除了传统自由观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糟粕,科学地揭示并阐明了自由的本质、来源及其历史发展等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1.实践自由观 所谓实践自由观,即认为人的自由源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依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所取得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绝不是像近代自由主义人权论者所说的那样,是来自人的自然本性,而是来自人们的劳动实践创造。没有人们劳动实践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就不会有什么自由。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讲自由,这种自由就是虚构的,没有实际意义。 马克思反对亚当·斯密把自由、幸福理解为逃避和摆脱劳动,指出:“人不是自由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 2.历史自由观 所谓历史自由观,即认为自由不是先天就有、自然存在的,而是历史的产物;自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是和物质生产、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从不自由到自由,从较少和较低级的自由到较多和较高级的自由的发展史,但同时,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清醒地看到了自由的社会历史性,看到了在以私有制、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社会中自由的阶级性,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而认识和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中进行的,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当然也就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有限自由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是相对的,是有限度的,而不是绝对的,无限度的。自由与限制是对立的统一。人的自由实际上是相对于限制和束缚而言的。没有限制就无所谓自由。正是由于无所不在的限制的存在,人才要不断追求自由,人的自由的最初含义也才由此而确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的自由总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4.积极自由观 所谓积极自由观,即认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拥有自由的资源和能力,而只有通过积极努力,才能取得这些资源和能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享有抽象的权利,而且还意味着个人有能力、有资源享受这种权利。人的自由不是什么上帝、神仙赐予的,而是人类自身努力奋斗的成果。人们要摆脱自然的各种束缚和限制,在自然中获得自由,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而人们要解决社会的各种压迫、剥削问题而在社会中获得自由,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来改造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的获得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关系对于自由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人类获取自由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阐明了只有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建立起自由王国,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自由是在积极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获得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从自然力的盲目的控制下获得解放,另一方面是将人从社会关系的盲目控制下解放出来。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陈杰 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使我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应该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集体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培养廉洁从政的高尚品质。 二是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要及时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及时与领导和同志们交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平时要积极参加中心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三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决定,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为朱曲的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对自由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以公立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心系参保职工,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更要解民忧,排民难,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2、以诚立身,切实维护中心整体团结。真诚是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 3、以勤立身,积极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环境保护.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环境保护【摘要】现如今, 绿“色生活”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各种环保技术也在高速发展。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 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 台湾88 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 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 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 一、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的历史沿革 目前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论著和论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但这些论著和论文在讨论认识论、实践论、生产关系等问题时都毫无例外地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国外论著中, 对中国学界影响较大的有早期的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布哈林,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施密特、岩佐茂和贝拉米·福斯特等;我国学者肖前、李秀林、陈先达、陶德麟、黄楠森、吴晓明、俞吾金、张一兵等从本体论认识论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的评价和发展;许多学者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理论, 焦凤贵等对地理环境是否属于社会存在进行了讨论, 陶富源、郁越祖等就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社会制度、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历史发展进程起何种作用有什么影响作了探讨, 王荫庭、安延明等着重分析了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理论的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的贡献等问题。在世纪之交,由于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受社会广泛的关注, 反映在研究领域是马克思的自然理论、环境理论重新受到学界的重视, 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生态主义、女性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等思潮结合, 不仅在生产力和生产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从中学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科学方式。 这些年,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在有些行为和思想上,有很大程度的偏离了人生目标。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就是自由主义的思想在作怪。 学习完以后,我认真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日常工作中,发现他人在工作上存在问题,碍于情面,也不愿深说,求得一团和气,还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搞好团队的团结,实际上于人、于己、于工作都是有害的。在听了不正确的议论后,只要不是关于自己的事情,就不管不问,等等。 现在我明白了,如果你不能诚恳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你自己也不能得到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忠告。我们应该不断的认识自己,改进自己,除了自我反省以外,就是需要同事们客观反馈和真实的评价。同事之间只有相互关怀,共同进步,人际关系才能自然而然的达到和谐状态。我们都是为了学校的良好发展在共同努力,不要把个人利益作为最终目的,不要损人利己,更不要损人损己、损己利人,而是提倡利人又利己,即共赢。在我们学校这个“小社会”来说,我们应该努力达到的也是这样的共赢。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该以工作为主,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明确的指出,哪怕会有一些争论,只要得到的结果是好的,公平的那就可以了。把学校的事情都要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因为这个工作没有分配给你,

就置之不管,不能出现自由主义思想,应把握大局观,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把思想战线统一起来,共同努力,实现多赢。 自由主义就像腐蚀剂,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此次深刻学习我的感触很大。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反对自由主义在思想上为我敲响了警钟,一些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自己身上也多少存在,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后果,现在既然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么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认真的反思,努力的加以改正,做一个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人。 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纪律严明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和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党中央突出地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简言之,就是党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党章和各项党的具体规定,构成了包括党的政治、组织、宣传、群众、财经、外事、保密工作等方面的纪律在内的整体。全党都要自觉严格地遵守党的各项纪律,才能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地前进。其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纪律,是全党达到统一的基础。党的纪律的基本特征是,党的纪律既是铁的纪律,又是自觉的纪律,是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 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纪律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党的队伍中,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甚至滥用权力,违反党纪国法等现象;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