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泥石-绿帘石

绿泥石-绿帘石
绿泥石-绿帘石

绿泥石

化学通式为Y3[Z4O10](OH)2·Y3(OH)6,晶体属单斜、三斜或正交(斜方)晶系,是一族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化学式中Y主要代表Mg2+、Fe2+、Al3+和Fe3+等阳离子,Z主要是Si和Al,少量的Fe3+和B3+。通常所称的绿泥石是富含镁铁质的绿泥石。晶体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薄片具挠性。集合体呈鳞片状、土状。浅绿至深绿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透明至不透明。

一向最完全解理。摩氏硬度2-2.5,比重2.6-3.3。

鉴定特征: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亦称碧石,产于台湾省花莲县七星潭。该石颜色有黄绿、棕绿或碧绿色。石肌常呈凹凸、扭转、不规则突球状。石形多变化,有山、岛屿、湖、动物等。石质坚硬致密,触感佳。

绿帘石(epidote)

绿帘石(epidote)岛状硅酸盐矿物。成分为Ca2FeAl2[SIO4][SI2O7]O(OH )。成分中三价铁可被铝完全代替成为斜黝帘石,形成绿帘石-斜黝帘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斜黝帘石的正交(斜方)晶系同质多象变体...

绿帘石(epidote)

岛状硅酸盐矿物。成分为Ca2FeAl2[SIO4][SI2O7]O(OH )。成分中三价铁可被铝完全代替成为斜黝帘石,形成绿帘石-斜黝帘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斜黝帘石的正交(斜方)晶系同质多象变体称为黝帘石。含锰高的绿帘石称红帘石。绿帘石为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柱面有条纹;集合体常呈粒状。颜色呈各种不同色调的草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深,玻璃光泽,底面解理完全。莫氏硬度6~6.5 ,比重3.38~3.49,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绿帘石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广泛分布于变质岩、矽卡岩和受热液作用的各种火成岩中。也可从热液中直接结晶。中国河北邯郸产结晶粗大的绿帘石。世界著名产地有奥地利、法国等。1967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了呈蓝至青莲色的透明黝帘石晶体,称坦桑石,被作为中上等宝石。

绿帘石(Epidote)Ca2(Fe3+,Al)3[SiO4][Si2O7]O(OH)

一般特点

化学组成: 斜黝帘石与绿帘石构成一个类质同象系列。当斜黝帘石中的Al3+逐步被Fe3+所置换时,则向绿帘石过渡。

成因产状: 绿帘石可以是变质成因的,多见于绿片岩中,在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绿帘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符山石等转变而成。绿帘石也可以是围岩蚀变的产物。

主要产地: 阿拉斯加州威尔士王子岛萨尔泽,爱达荷州亚当区,科罗拉多州查菲区的卡鲁麦特铁矿和帕克区的绿帘石山;墨西哥;瑞士;奥地利;巴基斯坦。法国布贺多桑思产迷人的晶石。

名称来源: 绿帘石(epidote)这一名称可能源于希腊语epidosis,意思是增长,指的是它晶体一面比另外一面长。

晶体结构

对称特点: 单斜晶系,点群2/m,空间群P21/m

晶胞参数:

ao=8.98埃,bo=5.64埃,co=10.22埃,Z=2,b=115.25°

晶体结构: 单斜晶系,绿帘石的结构类似于黝帘石,由铝氧配位八面体连接成链,链的方向也平行b 轴,有的链与链之间仅借[SiO4]4-和[[[Si]]2O7]6-连接起来;有的链与链之间还可以与铝氧或铁氧配位八面体相接。Fe3+作六次配位,Ca2+位于圈套的空隙中,作八次配位。

晶体形态

单晶体呈沿b轴延伸的柱状。双晶少见,双晶面为(100)或(001)。

矿物棱镜状,常有纹理,扁平,大块/颗粒状,或纤维状;很少生成双晶。

物理性质

硬度: 6~6.5

比重: 3.38~3.49

解理: (001)解理完全

断口: 不整齐

颜色: 一般呈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

条痕: 不明显至灰色

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

其他

旋转时,半透明的绿帘石棱镜呈现出强烈的二色性,即在一个方向上,颜色为深绿;而另一个方向是棕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