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_基_省略_981_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_汪国庆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_基_省略_981_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_汪国庆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_基_省略_981_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_汪国庆

2009年5月第6卷第5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y.2009Vol.6No.5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且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古典与新古典时期,亚当·斯密提出的“剩余物品出口”学说中涉及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问题,罗伯特逊(Robertson)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和凯恩斯及其追随者马克卢普(Machlup)和哈罗德(Harrod)等人的对外贸易乘数原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由罗默(Romer)和卢卡斯(Lucas)提出的内生性增长理论,为国际贸易和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更加严格的基础,认为对外贸易通过提供更广阔市场、更为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促进该国经济增长[1]。

我国学者亦作过相关研究,石传玉等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和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2]。李慧中等利用VAR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进口和出口对上海经济同等重要,“进出口并重”应当是上海进出口贸易策略的恰当选择[3]。王涛生等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湖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存在正效应,但相对较小,促进的力度不大[4]。

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均基于一定的理论和独特的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已有研究有如下值得商榷地方:一是就研究指标而言,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现有的文献多只利用出口或进口和GDP 进行分析,这造成实证分析的不全面;二是就研究对象而言,选择一国或一组国家作为分析对象居多,关于某一区域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文献很少。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不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异。

鉴于此,在研究指标上,本文利用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与GDP 的数据,定量地刻画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在研究对象上,本文选择中部的安徽省进行研究。对中部正在崛起的典型地区进行研究,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中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选择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二、数据、模型与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

本文所选用数据取自《中国金融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经计算而成,样本数据为安徽省1981—2007年度的数据,见表1。

表11981—2007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美元)

2.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为了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假定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变或影响是平稳的基础上,以GDP 为因变量,分别以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为自变量进行线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安徽省1981-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汪国庆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要: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同区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尽相同。运用1981-

2007年间安徽省的GDP 、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对安徽省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

行定量分析,得出进出口贸易额和GDP 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在对数据量化分析基础上,就增强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安徽

42··

性回归。用Y表示GDP,X表示进出口总额,X1表示出口额, X2表示进口额,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e i为随机扰动项,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借助Eviews5.0软件进行估计。

(1)安徽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Model1:Y=α+βX1+e1

回归结果为:Y=910917.4+10.54805X1

(98711.74)(0.350913)

t=(9.228056)(30.05887)

其中,拟合优度R2=0.973076,修正拟合优度R2= 0.971999,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F=903.5354,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30.05887> t0.025=2.060,表明解释变量出口X1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出口额每增加1万美元,GDP将增加10.54805万美元。

(2)安徽进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Model2:Y=α+βX2+e2

回归结果为:Y=1342371+12.46741X2

(98068.99)(0454233)

t=(13.68803)(27.44715)

其中,拟合优度R2=0.967881,修正拟合优度R2= 0.966596,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F=753.3463,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27.44715> t0.025=2.060,表明解释变量进口X2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说明,进口额每增加1万美元,GDP将增加12.46741万美元。

(3)安徽进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Model3:Y=α+βX+e3

回归结果为:Y=1101967+5.735142X

(92342.01)(0.186247)

t=(11.93354)(30.79313)

其中,拟合优度R2=0.974312,修正拟合优度R2= 0.973284,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F=948.2166,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20.33311> t0.025=2.160,表明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X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说明,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万美元,GDP将增加5.735142万美元。

三、检验结果分析

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且安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外贸驱动”迹象。由于进出口增长对GDP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进出口额既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区域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又可以作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可以通过刺激和增加进出口额拉动经济增长。

重新认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81年到2007年,每增加1万美元的进口,则引起安徽GDP增加12.46741万美元,这不但说明进口对安徽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作用,而且作用还不小。笔者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传统的观点认为进口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重视出口的产业结构。现阶段安徽的出口主要集中于一些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大,对外贸易区域又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而初级产品和低加工品的出口在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里并不占有比较优势,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便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政策建议

第一,实行进、出口并重的贸易政策,实现安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扩大进出口对于提高安徽省GD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安徽省应当转变过去单纯追求创汇指标的观念,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抓好以引进技术为重点的进口工作并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把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第二,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目前安徽省的贸易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明显偏小。因此,当务之急要调整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进安徽外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扶持、培育有国际优势的品牌,加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由传统的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型的先进制造业产品为主转变。

第三,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强化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改变单纯追求招商引资数量和盲目攀比优惠政策的引资模式,转向主要依靠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的轨道,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鼓励外商转让先进技术;同时,引导和支持省内有实力的企业增强谈判能力、学习能力和转化能力,以进一步强化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逐步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转变。

当前我国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其最直接的经济原因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这与我国多年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安徽有必要调整进出口结构,对以促进出口为主的外贸政策进行微调,加大对进口的扶持力度,实行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并重的贸易政策。因为从短期来看,可以减少安徽的经常项目顺差,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从长期来看,通过增加进口促进技术和稀缺要素的引进,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安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时加大对安徽低效率产业的进口替代,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生产率,最终增强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石传玉,王亚菲,王可.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南开经济研究,2003,(1):53-58.

[3]李慧中,赵大平.进出口贸易与上海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复

旦学报(社科版),2005,(5):99-104.

[4]王涛生,刘宏青.湖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

际贸易问题,2006,(8):65-70.

43

··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经济学中争议颇多的议题之一。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经济增长方面。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 在经验实证方面,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极多。我们这里仅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一个大略区分: 1. 实证方法 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主要是探讨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大多采用建立在H-O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贸易为各国带来的贸易利益,其中既有多国比较研究,也有单个国家的经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的焦点转向了注重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构建一些包含政策变量的贸易开放程度指标,取代或补充传统上采用贸易依存度的做法,如利默(E. Leamer, 1988)的开放指数、安德森和尼律(J. Anderson and P. Neary, 1994)的贸易限制指数等。二是尝试将一些反映贸易政策的变量或开放程度指标放进贸易模型当中,探讨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8)、帕吉克(L. Patrick, 1998)等人的研究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此外,学者们对贸易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和回归方法与技巧也作了许多改进,如运用协整分析来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依然有许多支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2. 实证结果 早期关于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的研究,大多研究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在这些研究当中,颇具影响的、以各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见于如鲍德温(R. Baldwin 1963)、基辛(D. Keesing 1974)、米切里(M. Michaely 1977)、克鲁尔格(A. Krueger 1978, 1980)、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费德(G. Feder 1983,1985)、邹(P.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3)等人的著述。弗兰克尔和罗默(Frankel and 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收入之间有积极的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并不能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如纳克斯(R. Nurkse 1961)、普雷维什(A. Prebisch 1962)、辛格(H. Singer 1964)等较早的研究。晚一些的有庄格与马歇尔(W. Jung and P. Marshall 1985),他们根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格朗爵式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得到的结果认为,过去大量文献所肯定的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 Grossman and E. Helpman 1990, 1991)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的结论之一是,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并非必定有一种相互促进关系。罗吉格斯和罗吉克(F. Rodríguez and D. Rodrik 2000)在考察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研究后认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证据不足。 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 有关贸易促进增长的实证分析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收集一些典型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从60年代末开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课题的研究。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

目录 一、理论研究综述 (3)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 (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13)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Quah和 Rauch(1997)在生增长模型的框架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可以产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着。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图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出主流的声音。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的最初思想。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与H-O理论推断相反的“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新篇章。约翰.穆勒首先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促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此阶段主要理论有需求偏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较为单一且大量的开放型发展中国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1978―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 证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长期存在稳定性关系,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进口贸易更显著,与此同时,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中国 [中图分类号]F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04-04 一、引言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自此我国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经过近40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787亿元,2015年增加到6855058亿元,其中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35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55029亿元。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已成为

国内外学术的研究焦点,研究既有国家层面[1],又有城市群[2]、省域[3-4]和地级市城市[5];然而不同学者持不同的学术观点。Kwan和Cotsomitis [6]以及Kwan和Kwok[7]最早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在产出增长方程中出口变量是外生的,并且存在由出口到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陈华[8]对我国进出口额、GDP进行回归分析,认为我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整体促进经济增长;石传玉、王亚菲等指出在短时期内出口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显著 的促进作用,而长时期拉动作用并不明显[9];王永齐[10]通过构造贸易结构测度指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VAR 模型,得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影响经济增长。为更好地探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1978―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以及GDP等数据,利用Eviews80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后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探究中国近40年来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现状 (一)经济增长现状 自1978年后,中国GDP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36787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方面,1978―1990年呈高速增长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经济增长幅度趋于平稳(见图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 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十二章 1.解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经济波动、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后余下的部分,也即NNP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 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 主要问题有: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量、全社会消费、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变动率等。 3.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是一 致的? 答:方法主要有两种: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在统计上,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全部支出可分为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项。即GNP=C+I+G+(X-M)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通过对消费、投资、出口的影响带动着经济的增长。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对于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来说,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有效地利用这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和机会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同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也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进出口的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几年也保持在40%以上的较高水平。显而易见,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拉动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产生“外溢效应”。因为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世界贸易总量,而且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使贸易参与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都得到提高,使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资源能够逐级传递和扩散到落后国家,从而产生“外溢效应”。国际贸易的新原则应当从“比较成本优势”或“资源优势”向“技术或人力资本优势”转变,要强调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新要素的扩散性。在新增长理论看来,国际贸易不再是一方受益而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而是双方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从世界上总体资源的使用效率来看,北方向南方的技术转让并不是一件坏事,生产从发达国家流向欠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节约了大量资源,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落后国家通过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赶超效应”。不过,技术不可能自发地从富国向穷国转移,而是有赖于提高跨国公司的作用,以及落后国家对技术转移的反应。 技术与人力因素在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增长理论完善和发展了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它通过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建立起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形成了内生增长理论。它指出,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尤其是在内生技术变化的结果。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顺应了战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高度化的趋势,阐明了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Lueas,1988)应用人力资本来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率、社会平均的和私人的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率正相关,与时间贴现率负相关。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使之内生化。从此,人力资本因素在西方主流派经济增长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模型由两个模式组成,一是两时期模式,二是两商品模式。其中两商品模式被用来对两个厂商或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进行比较,它假定有两个国家或两个企业同时生产两种商品,并给出了各自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其比较的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可以很方便地测度不同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率的高低,从而测度其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结果证明,人力资本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它的收入增长率也越高。正是由于各国在人力资本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在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差异。 关于资本倒流问题。发达国家的富余资本在 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流动。资本倒流现象引起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界的高度注意,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资本为什么不从富国流向穷国》(Lucas,1989)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人力资本差异,人力资本的外部收益不一,资本市场的不同及政治风险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智力投资是增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生产比实物资本的生产更重要。“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很有启发意义。它说明,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 净出口函数 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 净资本流出函数 IS -LM -BP 模型 均衡汇率 2.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3.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4.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6.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7.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8.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相互影响? 9.假设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03元人民币。试求: (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售价1245元人民币的一台电视机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售价800美元的一台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10.假定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问: (1)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多少? (2)若1英镑的市价为6马克,英镑持有者如何在套汇中获利? 11.某人打算以不超过7500美元的价格买辆小轿车,现在商店的报价为3500英镑,问: (1)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双方能否成交? (2)汇率为多少时他才能买到小轿车? 1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13.设某国呵呵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 ) 10(Y .102mY M M 20 X X Y 2.025T 26 G G 20 =I0=I 0.8Y +28=C 0d 亿美元单位:+=+===+=== 试求该国的均衡产出和贸易赤字(或盈余)。 14.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放经济中有什么不同? 15.设一国的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导读: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国际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FDI与国际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1 从国民财富实质谈网络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4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测度及方式创新 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8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30 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探究_37 国际贸易_外国直接投资_技术进步和收入分配差距 4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_ 48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分析_基于政府视角的考察 50 国际贸易对污染_收入关系的影响研_省略_跨国家SO_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 56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英语应用分析 64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_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6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77 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99 国际贸易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的计量研究 101 二、发展篇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108 国际贸易中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 110 环境保护_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之路 118 基于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6 基于回归分析的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研究_129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31 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对策_ 138 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评述 140 浅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_ 146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148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_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151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157 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阐释及经验证据 163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综述171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际贸易政策内生性理论分析 175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实现了诸多进步,其对于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和解读,解析对外贸易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绪论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好帮助我们国经济也跟着迅猛的腾飞。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不管是经济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对外贸易所间接带动的利益链条,也帮助我国实现了各方面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对外贸易经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大趋势下,我国已经从单纯的进出口关系发展到了更多种类的交流关系,过去从商品进出口的单纯输出或者输入,已经实现了各种经济交流活动,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通过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交流,这是人类实现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需要进一步认清关于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且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式将一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目前我国必须做好多方面对外贸易的交流,实现扩大规模和获得更多效益。这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某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体现。不论是地区性质还是全球性质,经济一体化都是一种的必然方向,在这种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方向下,我国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一体化进程帮助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