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记叙文阅读分值为14分,请大家打开说明与检测,读下第二段,了解下河南省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学生读书熟悉考点)。今天我们主要来进行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为什么选择这个专题?上次一模考试时咱班这道题的平均分为2.06分,对于占4分题值的分数来说,得分率确实不高。【到了初三后期,试卷上每道题得分为多少应该怎么做心里都要清清楚楚。所以每类型题前面我都要告诉学生得分率多少,失分情况原因。但这类题失分原因十分抽象,只能在做题中一一纠正。】

二、一放一收:

师:下面我们来看历届河南省中考任务形象分析题,请大家自己看看。

【PPT1】历年河南中考人物形象分析题:

?【2012年】11.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2011年】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

?【2009年】10.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一模】11.文中除了姜老师,尚百秋的形象也很突出,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师:几乎每次考试都有人物形象分析题吧?!分值都是多少?

生:4分。

师: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训练,大家都可以把这4分拿到。下面我们来看下这类题的题型。【PPT2】常见题型为: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师: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大家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理解答题呢?你的经验是什么?请大家思考。

请大家搜索头脑中现有经验,你在遇到人物形象分析题目时候从哪些方面入手思考的?

生1:可以找和人物描写有关的地方,然后再找这个人的行为和语言,可以知道这个人性格。师:从人物描写角度来分析。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2:从文中叙述的故事来看他性格。

师:是从故事情节角度来入手思考,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吧!

生3:可以从心理活动看人物性格。

师:由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出人物是个怎样的人。好的,那下面看看老师的总结:

【PPT2】: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从原文中找依据: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

文中对人物某些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等。另外,分析刻画人物时采用的对比、衬托、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表现方法也可挖掘出人物性格特点。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强调几点:必须是“原文中”,“人物描写”“作者评价”都要注意,好友一些其他手法,如咱们提到的事件情节中,都可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经过平时学习和两轮复习后,学生们对于每类型题都有自己的做题方法技巧,本环节设置也就是这个意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做题时思路技巧。但回答问题时没有照顾到学生全面思考,而采用1+1+1形式,有拼凑答案之嫌。】

师:下面呢,我们就来做个练习,看看大家人物形象分析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说得好不如做的好,下面我们来做练习1。

练习一《桥在水上》【2012年】11.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说明与检测》P35

(4分钟后)

师:好,时间到,停下来。这篇文章我们以前看过,下面我们来交流下,你的书上写得是什么,站起来就度什么。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下他可以得多少分。

生4:我写得是“善良,教子有方,有同情心。”

师:其他同学听见了吧,他的答案可以得多少分?

生合:1分;2分。

师:有些同学给1分,有些同学给2分,为什么呢?咱们看原题目,他漏了什么?

生:“结合全文”。

师:那什么叫做结合全文呢?就是要从原文中找到具体的事例或内容。

生5:通过她让自己的孩子照顾流浪汉和流浪汉玩耍,可以看出她是个教子有方的人。然后通过孩子拥抱肮脏的流浪汉也不阻拦可以看出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

师:好,咱们看她的答案。“通过她让自己的孩子照顾流浪汉和流浪汉玩耍,可以看出她是个教子有方的人。”教育方面的,这个理由成立吗?(生答合适)通过孩子拥抱肮脏的流浪汉也不阻拦可以看出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个理由合适不?(生思考)

师:抱一下就是有爱心的人吗?好像有点儿牵强。那么怎么才算做是有爱心的人呢?具有同情心或者善良应该从文中哪里看出的呢?

生七嘴八舌。

师:对,文中写到中年妇女给男子宋早餐,送钱,陪他玩耍,当孩子拥抱男子时候不阻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大家写答案时候要写全。好,下面我们看《说明与检测》38页,看看解答,不必字句一致,但意思一定来类似。了解自己答案的失误。

师:好,下面我们再做一个训练,翻到81页。《生命的礼物》12小题。

练习二《生命的礼物》12.麦克拉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说明与检测》P81】

(4分钟后)

师:这道题咱们的答案非常的多,下面我们停下手中的笔来仔细倾听,倾听的过程中来认真分辨这些答案到底完整不完整,正确不正确。

生6:行为果断,在手术前三个小时的时候决定救那个适合的病人。尽医生职责,在两个病人只能救一个的时候选择最合适的病人,而不是就那个不合适的总统顾问。

生7:尊重生命,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在面对坎贝尔和弗尼斯同时需要心脏移植的时候,他选择了身体适合的坎贝尔,放弃了有权有势,但身体状况不合乎手术要求的弗尼斯。

生8:尽职尽责,把宝贵的心脏给了坎贝尔,让宝贵的心脏在人体内最好的发挥作用。对病人一视同仁,不管病人身份高低,都尽力对他尽职责。

生9:对任何病人一视同仁,在只有一颗适合两个人的要求的心脏的时候,道格拉斯抛开病

人身份高低,将心脏移植给了体能更好的人体内。勇于承担责任,虽然知道他如果把心脏给坎贝尔对影响工作或者其他,依然真么做。

生10:不畏强权,没有受外界干扰,把心脏给了最合适的人。刚正不阿。还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师:为什么说他不畏强权呢?

生10:因为弗尼斯人认为自己是白宫要人,所以自己是应该获得心脏的那个人。但医生并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做出一个医生应做的正确选择。

生11: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他放弃了美好的前途,去选择做个合格的医生。

师板书学生回答的个别关键词。(行为果断,不畏强权,舍己为人)

师:好,刚才我们分析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中年妇女,一个是道格拉斯,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是一类的么?

师:中年妇女的表现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七嘴八舌通过孩子表现知道的。

师:这就是写人物时候用到的侧面描写。和她相比,达格拉斯就应该属于是正面描写。那么我们想要分析他的性格,就压从文中具体找出依据来,对不对。看黑板上这些词语,都是大家找到的,那么这些词语是否合适呢?

师:我们要看它背后是什么原因的支撑,也就是在正面描写人物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到他最重要的性格特点。咱们来看“行为果断”,为什么说他行为果断?合适不?(生摇头)好像也挺合适的,不给白宫要人给花匠。

生七嘴八舌:老师,文中有陷入沉思,有犹豫。

师:是啊,行为果断的把心脏给了花匠,行为果断在这里是坚决,坚决的给了花匠,背后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做呢?

生:崇高的医德。

师:下面我们看“不畏强权”我们试想一下,有两人,一个是白宫要人一个是普通花匠,假如那个人不是白宫要人也是一个普通人,医生会怎么选择?假如那个人是医生的亲人,他会怎么选择?

生答花匠坎贝尔。

师:那么是不是医生身上不畏强权的性格在起主要作用呢?为什么给花匠不给白宫要人?生:他身体条件不合适。

师:那么表面的不畏强权后面是什么?是不是他医生这个身份,也就是医德在起作用啊!师:下面我们看“舍己为人”。什么叫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为了别人。他舍弃自己的前途为了病人的生命,好像也说得通。但文中说他舍弃自己的前途了么?他这样做,也就是即使前途受影响也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医生的天职所在吧?!

师:所以说,咱们在概括人物性格的时候,这三点琐细的角度都不是他的性格特点,他主要的性格特点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医德。这些词语都是高尚医德后显示出的表象,包括大家刚才概括的“正直”“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其实都是医德的表现。那么咱们在回答问题时候把他是一个医生,具有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特点,面对白宫要人也不畏强权,这道题也是可以得分的。但不能直接来表述他不畏强权。前面必须有个大前提,就是最重要的性格特点。

师:好,刚才我们做了两个训练,一个是正面描写人物,一个是侧面描写人物。那么我们在做正面描写人物题目时一定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在他主要的性格特征后再具体详细分析。对于侧面描写人物的性格,我们要从对文中其他人物的影响这方面来看。

师:总结人物性格题目技巧,解题思路并强调重点:

【PPT3】: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①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细节描写可以细节之处见精神。

③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PPT4】:

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这个环节从理论到实践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这两个题目选择时候我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侧面表现人物一个是正面描写人物,立足于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拔高、不切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效果还是可以的。当时有听课老师说也感觉学生总结的不对,但不知为什么,经老师讲解后就清楚了。这也算是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吧!】三、二放二收

师:基本技巧掌握后,我们再来做个练习,看大家能否按照要求做题。翻到检测41页,《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第4小题。

(4分钟后)

师:好,大家停下来,我们看文中贺琼这个人物,是作者直接描写直接出来的吗?她应该属于是侧面表现。那么我们就要来看她做了一件什么事,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影响。她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把老师给自己的字条给了梁夏。

师:那这件事对梁夏有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有什么作用,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使梁夏放下思想包袱,最终考上理想学校。

师:那么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他是一个好人。

师:一个好人,我们在概括时候要有具体详细的词语表述。我们看,她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候伸出自己的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乐于助人的人。

师:一定要从具体事件中具体分析。然后我们看,她知道梁夏需要什么,做完事情后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另一方面也是善解人意的表现吧!这两个角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概括都是可以的。下面有大家概括出的三个词语,请大家来分辨下是否合适。一是“机灵”作者想要表现贺琼是个机灵的人么?二是“有大局意识”,什么叫“有大局意识”?考虑全盘布局,她是这样的人吗?三,“责任心强的人”,什么叫责任心强?刚才那个道格拉斯是不是责任心强的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那么安慰同学是不是她的本职工作呢?所以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适。

师: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有几个做题误区要注意到,下面是我们上次一模考试中大家做的一道题:

【PPT5】

选文:

巷子到头了,孩子扔下柴草,钻进旁边的厕所。没了柴草的遮挡,姜老师一下子认出来,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尚百秋。她冲着厕所嚷:“百秋——尚百秋!你出来,出来!”没有动静。……

人物分析:尚百秋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不愿老师看到他卖柴草。

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晒,竟发现了两块石头。

师:有些同学只看到上半部分就开始概括,合适吗?当然往后面看就知道不合适了。此时的躲避就不是自尊心强,而是做了错事怕被老师发现的表现了。

【PPT6】

选文:

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地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绝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站台上工作人员形象:有同情心的人:帮助年轻人进入车厢回家过年。

师:文中工作人员形象这样总结合适吗?(学生思考回答)

师:大差不差?大差不差可就错了,咱们语文,有的时候是大差不差,有的时候需要非常准确的表述,最起码意思不能改变。什么叫做有同情心?面对弱者、病痛、不幸者时候的恻隐之心叫同情心吧!文中帮助年轻人回家过年叫做同情心吗?他为什么帮助年轻人?他知道人民年底是要回家过年的,这是什么?

生:善解人意。

师:这是善解人意,知道别人需要就伸出手这叫善解人意的。另外咱们看文中这样表述“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为什么往外拽他?这是什么性格特征?生:尽职尽责。负责任。

师:对,也可叫恪尽职守。所以我们在概括的时候不要想当然的来概括,一定要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所以,我们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候,有一些误区不能进入:

【PPT7】

人物形象分析误区

①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②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③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师:请大家认真读仔细想,看看自己做题中有哪些误区。【本环节和前两个练习一样,依然在做训练中解决问题,就是最后的小结也是在练习基础上的,如果当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再点拨下效果可能会好些。】

三、三放三收:

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课堂主要内容,布置一个作业,《说明与检测》P90《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11题。看看大家做题时能否避开这些误区,清楚答题清晰得分。

《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课后反思

选择这个专题的时候,和同组朋友们商量许久,不想为了完任务而去初一初二选择课文来讲,又费力又没有意义。而到了二模专题复习阶段,无非就是做做题对对答案,但就这最后的复习阶段,或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们四个人都逼了自己一把,于是我们也都有了自己这次非凡的从教经历。

初三专题复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得分能力,而人物形象分析这块,大家都认为其简单,得分率却很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必要研究下,所以我认为设计时一定

要真正做到“重心下移”,知道学生问题所在,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本课内容百分之九十都是原创。

从课堂设计及完成情况来看,问题放下去也收了上来,好像也解决不少,但仔细思考,依然有以下不足:

1、学生问题的处理怎样合适。在“放下去”的过程中我收集不少学生各种情况问题,于是让他们在班级进行展示作为例子分析,但是次环节忽略了学生自己的作用,没有利用好学生资源,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辨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才指导。这样学生才真正作为学习主动接受接收者。

2、慢与快关系的把握上。上课前同事们一直在抨击我这样讲速度慢,说是如果这样复习内容大时间少根本就讲不完。但我觉得学生问题必须在学生做题中不断循环式螺旋上升式解决。对于这类学生容易出错容易麻痹大意的题目,不妨多放点儿时间来练习,可一节课上完却发现学生收效不是很大,初三后期又该怎样把握这讲课速度快与慢和学生掌握好不好的关系呢?

3、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角色。今天整理实录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假如把学生比作一群小羊,知识比作肥美草地,我们教师比作放牧人,那么我们是走在小羊前面用一根绳子牵着他们快步走还是应该跟在他们后面呢?或者这个比喻有点儿牵强,但本次讲课时就发现我们有这两种情况,一个是教师的总结概括牵着学生走,另外一种是走在学生后面需要时适当引导。觉得不能片面说哪种效果好哪种行为差,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吧!例如学生知识掌握差不多了,时间又紧,教师直接引导挺不错;而当学生知识情况自己不了解时候,不妨放慢脚步,走在他们后面。

如果再讲类似课堂,提醒自己要在学生自我掌握总结知识层面下功夫。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之二: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2012-09-25 09:08:16)转载▼

标签: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教育

一、考点分析:

《2012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其中的一项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中的“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点中的“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和把握。从北京市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现代文阅读”中的记叙文(文学作品)阅读,都有对人物形象分析或体验的题。因此,这一考点非常重要,考生万万不可忽视。

二、知识梳理:

要想理解并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首先就要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姿态神情、说话腔调等外在特征来刻画人物。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好的肖像描写,不仅显示出人物的身份、职

业、教养、爱好、经历和遭遇等,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气质。如鲁迅《故乡》中的对中年闰土形容憔悴的肖像描写,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痛苦、贫困生活。

语言行为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意表”。读者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的。因而要揭示人物的精神、性格,就必须抓住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如《故乡》中刻画杨二嫂这个人物,除了极精彩的几笔肖像描写外,主要是写她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高度典型化的小市民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情势而产生的所想所思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好的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语言行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中,多次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表现“我”对“车夫”的崇敬和“我”在车夫光明证直精神的感召下,勇于同自己灵魂深处的丑恶作斗争的自我解剖精神。

神态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脸部表情、神态的具体描写。描写时一要注意使用一些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二要注意人物神态表情的变化。

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很多,可由人物直接倾吐,即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来表现;也可以由作者用记叙性语言来描述;还可以用比较曲折的方式,如写梦境和幻觉等来反映。写好人物的心理,关键是作者对人物的透彻的了解和深人的体察,仅凭一般观察是不够的。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的方法有以下几点:a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b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c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主要有以下方法:

(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2)、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比如,在《小镇女人》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小镇人的介绍,交代小镇女人的结局。

(3)侧面描写取代了正面描写。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

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正面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而是用了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抑扬”指控制和放纵感情,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抑”为“扬”蓄足气势。这样,一方面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欲扬先抑,这是一种表现手法,因为对比会让美丽的东西越发美丽。惊天动地的大逆转就是这种手法的绝佳体现,他会让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让复杂的东西变得永恒。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受到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和2010年河北省中考试题记叙文阅读选的《最美的善举》两篇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就是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典范之作。(三)对比衬托:

1、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就是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就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小的”;用“黑的”衬托“白的”;用“大的”衬托“小的”等。例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段文字的描写就是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细小的情节或人物或环境的某种细微特征的描写。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还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从肖像、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比如,在《安恩和奶牛》中,对老妇人的外貌的几处描写:

“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对安恩的头巾、木屐的描写就是服饰细节描写。在《故乡》中,对捕鸟过程就运用了细节描写:“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在《背影》中,对父亲翻越站台的动作也是细节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三、中考题型

这个考点在历年来的中考和一模二模题中的题型基本有两种:

题型一、说说作者是如何将某某人物刻画的生动而感人的。

题型举例:2010年北京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15题)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题型二、结合作品,分析某某人是如何影响某某人的,从中可以看出某某(文中主要正面人物)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题型举例:2011年北京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

17.结合作品,分析修鞋人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从中可以看出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50个字)(7分)

四、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点拨: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在阅读文章后,要弄清楚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第二、写了几件事?这些事与主要人物有什么联系?

第三、作者刻画人物用了什么方法?

第四、表现了人物那些性格或品格特点?

题型一答题的时候,首先要点明作者是运用何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的,接着应该通过举例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概括出人物的性格或品格特征。

题型二的解答,首先要分析某某人物是通过什么来影响另一个人的(一般是通过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来影响人物);然后再总结概括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或品格特征(这一点不用分析)。

解答这两种题型的难点在于是否能准确全面地概括总结出人物的性格或品格特点。

概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分为一般概括和高度概括两种。一般概括常见于初一、初二的其中期末考试中,而中考则主要考查高度概括,一般概括是高度概括的基础。

1.一般概括:

一般概括是使用一到两句话对于文章的主要事件或文章的内容概括,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六要素概括法(精简版)

人+事件+(结果)

相信同学们对这个公式都不陌生,但是每次操作起来还真的是有点难度,总是多答很多内容。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技巧,同学们在答题时会更好操作一些,在概括的时候先找到文章的主要人物,再找出结果,然后从人物到结果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在头脑中这样思考,概括会更简练、准确。

2.高度概括:

高度概括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词或是几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主要概括文章的

行文思路、人物情感变化、心理变化。同学们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一定要发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

比如考查对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词语,把文章按照作者的情感变化划分出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提取出关键词来概括,如果没有给出来的关键词,那么就要求我们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答题指导】

一、静心读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主旨

1.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及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式,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顺承式),利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

2.圈点勾画,并理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倾向等。

二、辨明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有所侧重

记叙文段:要抓住记叙的基本要素(时、地、人,事件的因、过、果)来概括;

议论文段:要抓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键论据、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来概括;

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环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来概括;

散文:要抓住主要线索,事,情,理等来概括。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学生版)

叙事错落有致,文思脱颖而出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学习目标】 1.熟记记叙文六要素。 2.识别不同的记叙顺序。 3.理解不同叙述顺序的作用。 4.掌握记叙文阅读关于记叙顺序及作用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5.能概括记叙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透视】 1.熟记并掌握记叙文的记叙方式。 2.能够熟练地解答关于记叙顺序及作用的答题方法。 【方法点拨】 1.记叙文六要素:、、,、、。 2.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 作用: (2)倒叙() 作用: (3)插叙() 作用: (4)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它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给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注意: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① ② 3.概括内容一般答题模式:

4.判定叙述方法的一般方法: 顺叙:从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判定。 倒叙: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 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 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插叙: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 补叙: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例子:冰心《小橘灯》的结尾部分,通过“我的朋友”的话做了两点补叙:一是山下医学院的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一是小姑娘的父亲“常替那些学生送信”。明了当时的形势,补叙了小姑娘爸爸王春林的去向和身份,揭示了小姑娘性格形成的家庭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一补叙使小姑娘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意义鲜明、深刻,也兴起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5.知识拓展 (1)记叙文不同人称叙述的作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2)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 ① ② ③ (3)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阅读练习——记叙文(九年级一)

(二) 掌心化雪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她丑得名副其实,肤黑牙突,大嘴暴睛,神情怪异,好像还没发育好的类人猿,又像《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那个鲇鱼怪。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也只给她漂亮的妹妹。她从来都生活在被忽略的角落。 ③在学校,丑女孩更是倍受歧视,坐在最后面,守着孤独的世界。有一回,班里最靓的女生和她在狭窄的走廊遇上,一脸鄙夷,小心翼翼地挨着墙走,生怕被她碰着,哪怕是衣角。丑女孩满怀愤懑,又无处诉说,回家躺在黑暗里咬牙切齿,酝酿复仇——她要买瓶硫酸,送给同班的靓女;甚至妹妹也要“变丑”,逼着父母学会一视同仁。 ④不是没有犹豫。她一直善良,碰见走失的猫狗都会照顾。于是,她蒙着纱巾,遮盖住丑陋的面孔,去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老师。哪怕对方有丁点厌恶,都足以把她推下悬崖。 ⑤老师眼神明净,声音柔和,鼓励她解下纱巾。她踌躇地照做了。老师微笑着起身,走过来,轻轻拥抱住她。那一刻,陌生温暖的怀抱,化解了她身上的戾气,让她莫名落泪。从此,丑女孩一改阴郁仇视的眼神,微笑的她最终被父母、同学接受。 ⑥只需一个拥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乃至一生。 ⑦平凡的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爱,相互鼓舞慰藉。 ⑧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眼睛,被点了药水之后,刚才熟悉的世界陡然陷入黑暗。身外一片人声扰攘,脚步杂乱,我却战战兢兢不敢举步,恍惚只觉面前横亘万丈深渊。幸好有只手伸过来,轻轻把我送到长椅上坐定。这只陌生的手让我渐渐安心,心情坦然。 ⑨我的先生只是市井小人物,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深入骨髓。他每月工资少得可怜,从不

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15篇 答案)

记叙文阅读 一、1.(4分)(1)“忙不迭”是十分匆忙的意思,这里指“我”看到有酸枣卖时急忙买下与朋友分享的心情,表现了“我”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2)“馈赠”指赠送(礼品)。句中指酸枣是大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饥馑的岁月里赠送给人们的礼品,表现了酸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饥馑的岁月里对人们的重要性。 2.(2分)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酸枣的清新珍贵,抒发了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3.(3分)内容上写出了家乡酸枣树的数量之多,从侧面表现了酸枣树的生命力顽强。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楚。 4.(2分)它不需要人们施肥、浇水,栽植和管护;生命力强:耐生长,耐贫瘠、耐干旱、能适应多种土质;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绿化荒山。 5.(3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酸枣树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怀抱里的父老乡亲的赞颂和热爱。 二、1.(2分)“银杏留香”指的是记忆中的银杏留给“我”白果肉的香、白果壳带给孩子们快乐、枝叶的优美迷人教会“我”洒脱自如、内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品质。 2.(3分)运用拟人修辞,“瘦高”一词突出银杏树的孱弱单薄,“躲”“极不自信”“怯怯”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自惭形秽、自卑羞赧的情态,“默默”“奔”两个词语突出了银杏的内敛、执着、坚定不移。 3.(3分)欲扬先抑。文章第②段通过描写银杏的很不起眼——极不自信,怯怯默默,突出了银杏的卑微渺小,不受人重视。但后文却极赞银杏历经磨难,终成大业——果美景美品性美,备受仰慕之至。 4.(3分)文章围绕“银杏留香”写了初识银杏不起眼——怯怯默默;继写银杏果实——白果带给我们的快乐生活,然后描写银杏枝叶由夏而秋、由秋而冬每一阶段的美丽景色,最后借景抒情,突出银杏洒脱自如、内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表达了对银杏的忆念与赞美之情。 5.(3分)示例:我们做人当如银杏一般,哪怕历经了无数风雨,也要永远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岁月里,不媚态跟风、不无助盲从,淡看世事、勤奋作为,活得洒脱和从容。 三、1.(2分)既指隔壁单位家属院小路的两侧扎起的两道花篱笆墙,又指守住生命中的美好和悠闲。 2.(2分)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作者对洋槐树这个有着不屈生命的事物的热爱;内容上引出下文作者对漂亮的花篱笆墙的描写,为下文做铺垫。 3.(4分)(1)“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句中是指野草不顾一切地生长的情态,表现了野草生命力的旺盛。 (2)“不期而降”是“没有约定就降临了”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突然间发现姹紫嫣红的花儿缀满了小院的意外与惊喜,表达了“我”对花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道花篱笆墙给小院带来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花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5.(3分)示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旅程,旅途中我们自己要学会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和闲适,如此,我们的生活就有了寄托,旅途将会更加幸福和悠然。 四、1.(4分)(1)“不知疲倦”指不知道疲乏、困倦。用在这里赋予蜜蜂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蜜蜂们采集花蜜的情形。 (2)“剥夺”指用强制的方法夺去。句中指放蜂男子对自己采集蜂蜜的行为的评价,体现了放蜂男子的善良品质。

人教版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篇 记叙文阅读 整体感知 新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整体感知综合练习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丢牛》一文,完成1~5题。 丢牛 ①天刚刚亮,万三就起来了。像往常一样,他这么早起来是要把牛牵到后山去吃草。但是今天,万三远远地就觉得牛棚有些异样,走近了才发现牛棚的围栏竟然大开着,他的心不由一哆嗦,探头仔细一看:天哪!那头老水牛,不见了! ②万三急忙问老婆玫瑰昨晚放牛回家,是不是忘了关围栏了。 ③玫瑰慌着说,我,我关的啊……可是……又好像没有关…… ④万三那个气啊!恨不得踹老婆一脚。可他哪敢啊,急得在院子里一阵抓耳挠腮,跺跺脚,冲出了家门,玫瑰自知理亏,不敢多说话,红着脸跟上去找牛。他们村里村外,山前山后,到处找,逢人就问有没有见到一头水牛。街坊邻居也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帮着找。但是大伙儿找了一下午,把高老庄的旮旯胡同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一点牛的踪迹。 ⑤乡亲们围着万三的牛棚,对沮丧万分的万三夫妇说些宽心的话,详细询问牛丢了的过程,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牛的去向。这时候,一个乡亲一拍大腿,说,牛一定是梁庄的毛贼偷了去,听说最近梁庄的牛也丢了好几头呢。万三家离梁庄最近,晚上偷牵了去不过一支烟的功夫。我们不如去梁庄找找吧? ⑥可是梁庄到处是山洞和地窖,贼子牵去藏起来,根本就没法找。提议遭到了否定。玫瑰听着听着就瘫在地上,嚎啕大哭:这头牛还是贷的泗阳县农村合作银行的款买的啊,我们全家还靠这牛吃饭啊,这挨千刀的贼……。万三在一旁一个劲地唉声叹气。 ⑦乡亲们又劝慰了一阵,各自散了。天刚擦黑的时候,就有乡亲三三两两进了万三家。每人都带着一些东西,有的抓着一只鸡,有的挽着一篮子禽蛋,还有的提着一麻袋瓜果蔬菜。 ⑧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万三感动地说。 ⑨这些都是自家的东西,不值几个钱。赶明儿你拿到城里卖了,换点钱先给玫瑰她娘看病。 ⑩谁能不碰上个倒霉事儿,别太往心里去。 ⑾嗯,乡亲们的情,万三记一辈子。万三已是热泪盈眶。 ○ ⑿次日,万三又起了个大早,玫瑰叫他把乡亲们送来的东西挑到城里卖去。万三刚要出○ 门,就听见牛棚那边有熟悉的声响。他不由纳闷,跑过去一瞧,老水牛正嚼着干草!万三惊呆了,结结巴巴地喊:玫瑰──,玫瑰── ⒀玫瑰一看到牛,只觉眼前一黑,差点摔倒。 ○ ⒁万三说,这下好了,牛自己回来了。我也不用进城了。乡亲们送来的那些东西咱们等○ 会儿还给人家去。 ⒂听到这里,玫瑰眼珠一转,悄声对万三说,东西就不用还了吧? ○ ⒃万三说,那哪儿成,牛不是已经回来了吗? ○ ⒄咱家的牛是回来了,可是……玫瑰眉头紧锁。 ○ ⒅可是什么,别人早晚会知道的呀? ○ ⒆我们先将这牛牵到咱家后院的那个山洞里去。等到明天半夜里,你将牛牵到城里卖了,○ 不就行了吗?玫瑰拍了拍万三的脑门,喜笑颜开 ....。 ⒇万三对玫瑰一向俯首贴耳,也就只好照着她说的做了。他们将牛拉到了后院的山洞里。 ○ 万三还借着月光在洞口垒起了一道石头墙,顶上了门板。 21到了四更左右,夫妇俩就摸着黑起来了。到了山洞口,却吃惊地发现石头墙塌了,牛○ 又不见了。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 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14年到18年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车位》,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 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 要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 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冷墙》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小说、记叙文阅读

小说、记叙文复习讲义 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16-19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滥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1.写出作者对三角梅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完整版)2019年最新版中考语文专项集训:记叙文阅读(C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改变命运的一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

记叙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测试题 【注】 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4、每道题 15 分钟 【例1】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①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 ②我愣住了。 ③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 ④“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⑤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⑥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A) ⑦“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⑧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B) ⑨“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⑩“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 学会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分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难点:注重语言的特点,语言的特色。 在小学阶段,阅读题在整张卷子中所占的分数比重是很大的,因此能否做好阅读非常关键。而在所有的短文类型中,记叙文的阅读又是重中之重。 那到底什么是记叙文呢?记叙文就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见的小说、童话、散文、寓言、人物传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从内容来看,记叙文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类: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不同类别的记叙文,阅读方法也有所差异: 1、写人的记叙文:首先,要了解短文里面所写的事情,因为写人和写事是分不开的,人物的个性、思想等往往都是在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其次,要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更能够了解主人公的特点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最后,还要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思想等,同时环境描写还能对人物够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 2、记事的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短文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了六要素也就等于理清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也就是题目里经常出现的分段。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分成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几个部分;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分,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部分。最后,要抓住文章重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从中领悟作者的意图。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首先,了解文章所写对象的特点。其次,分析文章里出现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最后,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在写景状物短文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对所写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

记叙文阅读包括小说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按内容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 二、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三、开头的作用 1.结构上:①总领全文, 统摄全篇;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③与结尾相照应(首尾呼应) 2.内容上:①点题;②点明主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渲染??气氛,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写法上: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首尾呼应 四、结尾的作用 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上文)②照应开头/ 题目,首尾呼应。2.内容上:①深化中心,升华主题②点明主旨3.写法上:①总结全文(上文)②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③给人遐想的空间,意味悠长。 五、题目: (一)作用 1.总结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揭示文章的主旨 3.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标题好在哪里? (1)先分析题目的作用(2)再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三)题目的含义 1、表面含义(结合内容) 2、深层含义(结合主旨) (四)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1、题目的作用 2、换用的题目不能体现这样的效果 记叙顺序 1.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

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 引读者,避免叙事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的另一件事。作用: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奠定基础,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②丰富 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人物??性格、品质等。如《我的叔叔于勒》《杨修之 死》 4.补叙:①补充交待故事情节,使真相大白,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 丰满,突出/ 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等。如《智取生辰纲》四、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四、线索: 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联缀起来的“依据” ,通称线索。 1.以某物为线索:如《背影》―背影,《羚羊木雕》―羚羊木雕。2.以事件为线 索: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为明线。3.以时间为线索: 4.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以某人为线索:某人倒不 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 我”就是一个次要人物 6.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明线),也可以是曲线的(暗线)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讨厌、憎恨、崇敬、怀念这以感情变化为线索。《藤野先生》以爱国主义感情为暗线。 怎样找线索? 1. 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 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 素。如《背影》《羚羊木雕》 2. 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如《背影》中,“背影”在文章反复出现 了四次。 3. 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作者感情或态度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文 章的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 八、人称的好处(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7分) 与芦苇相遇 四平 ①与芦苇多次相遇,我总感受到一种无法遏止的精神大美。芦苇是生命的一部分。 ②与芦苇再次相遇,是5月在新疆阿尔泰山腹地的鸭泽湖。鸭泽湖里的芦苇,在纯净的阳光中快速拔节,生长出一片明 润的嫩绿,在高天大地之间展露出悦目的生命表情。清明的 晨光中,飘逸的晨雾里,这片清静无忧的芦苇,不仅呈现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象,也使人觉得它们就是山水 间那一往情深的“伊人”了。 ③芦苇实在是平凡的禾草植物,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 滩涂、湿地,又能够丛生于野塘、湖泊、河沟,无论水色清浊,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

④与芦苇初次相遇,是三年前一个春天,洪泽湖畔。清嫩 的芦苇摇曳在晨风里,摇醒了苇丛中水鸟的梦。从睡梦中醒来的水鸟们,用欢快的呼叫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那些茂盛的芦苇,白天是水鸟们表演的幕布和道具,夜晚就成了它们的纱帐与梦床。到了恋爱、成家或生儿育女的时候,芦苇丛便是它们的浪漫花园、温馨婚房或舒适的产房。无数水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就在芦苇的庇护和见证下,一代代地延续着。 ⑤在漫长的岁月里,芦苇营造出一片片生命的家园。 ⑥陪着湿地专家来到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与芦苇第三次相遇。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每当游人散去,喧闹过后,丹顶鹤便会在黄昏之际,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⑦生长在草海岸边的一些芦苇,竟然可以长到五六米高,

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这些芦苇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释 放出难以遏制的活力,也在高原冷峭的风里,抖擞着一身的 豪气,不断舒展着坚韧、持久的生命旗帜。 ⑧在很多地方,因为有了芦苇的存在,让人们收获到如同 他乡遇故知一般的踏实和喜悦。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海,同样自然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大概因为有了它们,这个大漠深处才有了一个安顿心灵的所在。 ⑨与芦苇最近一次相遇,是在一个傍晚,来到颐和园,走 到昆明湖东南角,落日时分,西边的太阳正向绵延的群山滑落,夕阳落在湖面上,一湖碧水变得像一片融金,随着微风 的不停吹拂,闪耀出无数金针般明灭变幻的光线。突然瞥见 靠近湖岸的一丛丛芦苇,还有一束束蓬松的芦花。置身于古 典建筑之间、原本就充满了沧桑感的它们,在被夕阳勾勒出 形态有致的轮廓的同时,又被湖面泛动的光影所晕染..,悄 然营造出一片温暖而质朴的意境。这些芦苇,在这个布局精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技巧:紧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整理 答题格式:某人(某时某地)做了某事,结果如何。 注意:1.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 2.插叙的事情排除掉; 3.若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慈母情深》 题型2:辨别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①首尾呼应,中间回忆(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w 2?倒叙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i②把结局(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 3.插叙:补充说明+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 L③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 插叙答题格式:先概括插入的内容,再写上以上术语,需根据插叙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题型3: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本文给你的启发) 技巧:(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看议论抒情句(4)看详写地方(5)看时代背景 答题格式:内容+情感:“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反映了……”等。题型4: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

题型5:线索 1.线索类型:实物线、人物线、事件线、时间线、地点线、作者的感情线、人物的见闻线 2.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寻线索方法:(1)看标题《背影》《雪地贺卡》(2)看反复(3)看抒情议论句(4)看作者情感发展《阿长与山海经》(5)看人物见闻感受 注意:有的文章既有明线,也有暗线。 题型6:修辞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艺术效果+本句内容+情感 九大修辞口诀:排比拟三大家,两反两问对着夸 / \ / 排比拟反反反设对夸 比喻人复语问问偶张 艺术效果:排比:增强语势,节奏鲜明,表示强烈的感情,强调 ? 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 拟人:生动形象地…… 反复:强调突出…… 反语: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强烈表示亲密友好感情。 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强调突出……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印象。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 强,语言凝练,言简意丰。 夸张:强调突出…… 题型7:环境描写的作用 广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推动 情节发展3.为下文作铺垫4.象征和暗示5.烘托人物形象 《雪地贺卡》首段 环境描写 L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的社会现实 题型8人物形象(《阿长与山海经》) 1.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r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侧面描写

中考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内容理解与概括 题型一:情节梳理 方法指导 1.审题干。看清题目要求,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2.明范围。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找到相关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抓关键。抓住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关键句,加以提炼整合。 题型二: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1.合段意。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要素。写人记事的文章,弄清楚六要素,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结构。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4.扩标题。有的文章题目就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语的指代含义 方法指导 理解指示代词的含义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 (1)认真阅读代词所在的段落,多数情况代词指代的内容出现在词语的前面,极少数情况是在代词的后面。因此,首先看代词的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然后联系文章内容推断含义。词语的指代内容有时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对于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提取主要信息并加以归纳概括。最后检验答案是否正确,选用“代入法”,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位置,看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2)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在提出后,一般会相应地对此进行解释说明,而这些解释说明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因此,解题时可以从下句去寻找答案。 “×”(词)指代的是……,表示……。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题型一:句子理解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 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 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 (一)知识清单 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 (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2)概括文章的主要容,突出文章的主旨。(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点燃一个冬天游睿 *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 (三)应考指南 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 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拟写标题的方法 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容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概括文章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辽宁省盘锦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A卷

辽宁省盘锦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 1. (15分)课内阅读 北京名胜古迹(节选) 陈亚丽 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 (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 心旷神怡:________ (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________,“三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海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10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

专题训练(十)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 ◇抒情散文◇ 一、[原创]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9分) 寻找,那消逝的蓝天 王洁 ①秋风摇曳,绿叶跌落尘泥,连最后一支抵抗灰尘的力量也消失了。尘沙混进秋风中,张牙舞爪而至。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这个本应一碧如洗的穹顶之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关上窗子,和这个世界相隔而立,这不啻为一场天灾。 ②在我无奈关窗的时候,我看到了同样失落的老张——他是我的邻居,一个退休多年的“老铁路”。雾霾已至,他却迟迟不肯关上窗子。我大声地提醒他,他点点头,向我微微地摆摆手,然后不情愿地关上窗子。他仍穿着那件褪色的涤棉青工作服,离开阳台的时候他一脸无奈,我知道,这不是他记忆里的世界。 ③每每晚饭后在院子散步巧遇时,老张便会找我分享他的过往,那些干净世界里的忙碌往事,徐徐似涓流。他告诉我,他曾随着铁轨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开山过水,攀崖架桥,就算是崇山峻岭也不在话下。他说他曾和工友深入原始森林,当时供给困难,他们就去挖蘑菇,有一次沿着瀑布探入山底,竟然发现一口巨大的深潭,水雾氤氲,暗幽难测,宛如神话一般。 ④我能想象得到那个年代的工人们经历过怎样的艰苦,但是老张从未讲述过自己的艰辛与所经历过的磨难。相反,他的回忆里充满着乐观和欢笑。他回忆说,他曾在广袤的草原上铺设铁轨,那一望无际的 草原就像锦缎一样,大风一过,碧波丛中蜇飞草伏,满是蛮荒狂野的味道,这里点缀 ..着最原始、最野性的美,丝毫不假雕琢,呼啸的列车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碾压着草腥而去。草原之广,便是有天大的噪音,也会被稀释得无影无踪。老张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时光是在劳作之后,工友们并肩而坐。晚霞黏稠如汁,夕阳仿佛跌入烈火中的铁球,烧得灼红夺目,再晚一会儿,霞光渐暗,夕阳又变成了巨大的糖果,又似浆果,眼看便要和火烧云融为一体。这时候,草原变成了墨绿色,夜风吹来,花草味儿弥漫开来,置身其中,只觉神思如醺,就是世间最美的烈酒只怕也换不来这般深刻的心怡如醺。我能想象到那番景象。劳作一天的工人们点起篝火,以野果为食,以夜风作酒,伴着蛩声鸟语,火光下映出自己的喜悦和心事,即便不用歌唱,只需几声笑语,已是动人心神的旋律……哦,对了,或许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潺潺流水,汩汩不息,为夜色点缀一点娇羞的意味。

部编中考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叔父走了,犁还在 ①犁还在。堂哥把它拿到河边先洗净,又用沙土擦亮,再用刷子去灰尘,然后用清漆油过,最后让它静静地挂在西厢的工具库里。每次经过,犁面上反射出一片明亮光点,有如叔父的眼睛,殷切而明亮。 ②黄牛还在。却老了,早已不用再下地犁田,大多时间是躺在门前的杨柳树下,一边细嚼慢咽着侄子添加的青草,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 ③叔父去了另一个世界——他没有带走他的犁,也没有牵走他的黄牛。叔父得的是肝癌,走的时候还不足五十八岁。在他还能自主行动的时候,他最后放牧过他的黄牛,检修过他的犁,也看望过他耕种了一辈子的农田…… ④犁,黄牛,农田,成了叔父那辈人的缩影。 ⑤很多人也许都不认识我叔父所钟爱的轩辕犁。犁在我们家乡又称曲辕犁,是家乡农民引以为傲的重要农具之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浙南丘陵地面积小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我还记得一提到轩辕犁,原本沉默的叔父话就会多起来。 ⑥犁田,也叫“耕地”,是种地前的必经工序。现在,有的地方种庄稼是不犁田的。有一次我跟叔父说起,叔父大为光火:哪能这般对待田地!干的干死,淹的淹死!田地给人饭吃,我们不能对田地不敬啊! ⑦改革开放的当下,打工、经商成为农民的向往,在村民们纷纷弃地离家,背井离乡,出外淘金掘银之时,我们是否还要遵循叔父的教诲: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荒废不得。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土地。将自己的青春揉进悠悠的岁月,用咸咸的汗水标点黄黄的土地。磨细的锄把记录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磨秃的犁铧诉说着世事的沧桑。为了柴米油盐,为了儿女的学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让太阳肆意地亲吻你的脊背,让山风恣情地啃噬你的肌肤。光亮的镢头映出你些许的黯然,丝丝的旱烟燃烧着你的凄苦,汗水滴落,粒粒是你的血和盐,寒来暑往,天天有你的苦和累。庄稼是你的宠儿,田野是你的希望。每当燕子衔来春天的呢喃,布谷鸟叫黄麦子,喜鹊啄熟山坳的玉米,你的眉头如莲花绽放。只有年头节下,当发财的打工族西装革履的返乡时,吧嗒吧嗒的旱烟锅才流露出些许的失落。 ⑧天旱未雨,土地干裂,你的眉头皱如撕裂的伤口,田间地头笼罩着你如烟雾的愁绪,面对大片日益枯萎的庄稼,你忧心如焚,将深深的叹息埋在一锅又一锅旱烟袋中,回望西天,残阳如血,用虔诚的信仰孕育明天的期盼。 ⑨叔父已去天国多年。偶尔回到老家,我会去看叔父的犁,看叔父的黄牛,看叔父曾经犁过的农田。走在叔父犁过田的田埂上,我能从那些田块里看见叔父的身影。从叔父的身影中,我便能够找到自己总是乐于吃亏、勤于做事的根源所在。也只有此时,自己的心才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题型集锦及答案

一、门铃 ?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地说。?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⑴“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⑵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⑶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⑷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⑸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⑹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⑺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张希永翻译,有删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