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2)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2)

学习目标 (2)

项目一回溯历史长河 (2)

项目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2)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2)

学习目标 (2)

项目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项目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

项目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

项目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

学习目标 (4)

项目一树立忧患意识 (4)

项目二立志振兴中华 (4)

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 (4)

第四课邓小平理论 (4)

学习目标 (4)

项目一杜会主义初级阶段 (4)

项目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

第五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学习目标 (5)

项目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

项目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

项目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

第六课科学发展观 (6)

学习目标 (6)

项目一第一要义与核心 (6)

项目二基本要求与根本方法 (7)

第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学习目标. (7)

项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

项目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

项目三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五大理念) (9)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2.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3.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

4.知道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项目一回溯历史长河

1.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漂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2)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的文明史。

(3)在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的表现。

(1)神农教耕,仓颉造字,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3)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

项目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

(1)原因:①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的屈辱。

②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再加上军阀连年混战。

(2)后果: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列强不能灭亡中华民族的原因。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的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6课本第3页:我们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世界之最”?

如:①世界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②世界上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的人—僧一行(唐朝);③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④字数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等

7.课本第4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还有哪些世界遗产项目。

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沈阳故宫、黄山、四川九寨沟、武当山古建筑群、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苏州古典园林等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2.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3.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项目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回顾历史,我们要吸取哪些历史的启示?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用:(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

②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特色,维护和增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④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我们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础。又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作用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1)作用(意义):是我们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和珍惜历史的重要依据,是我们开创未来生活的基础。

(2)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创未来。

4.课本第10页:结合学过的内容和阅读过的中华典籍,列举出最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名句或寓言、故事,并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思想或精神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爱国精神

②干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信的优良传统

④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5.课本第11页

(1)仔细观察身边人们的言行举止,说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为人处世有什么积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交流中站稳脚跟的基础,又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辱的滋养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领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

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

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同破坏中华文化的行为作斗争。

⑤为保护、宣传、传承传统文化向政府献计献策。

项目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2)没有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麻以求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3)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项目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2)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新中国成立60年多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也将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课本第17页:结合所了解的历史和现在的生活,讨论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生活走向小康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独立自足、振兴中华。

项目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圆之魂。

(2)核心价值观维系着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12.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公民: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②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2)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小德成大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习目标

1.懂得树立优患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3.知道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4.懂得如何承担振兴中华的重任

项目一树立忧患意识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当国家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国家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会使人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2)历史的兴衰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4)树立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中生存和发展的经验总结。

2.我们应怎样树立忧患意识?

要认清现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项目二立志振兴中华

3.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

(1)内涵: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们对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原因: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4.我们为什么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爱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们对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感情,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无不怀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2)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历史和时代挑战与考验的新的长征。

(3)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依托于国家的稳定,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

5.青少年怎样才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练就本领,自觉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6.课本第24页:联系国际国内形势,谈谈树立忧患意识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只有时刻心存忧患,勇于直面挑战,我们才能不断从胜利向新的胜利。

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

第四课邓小平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表现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

1.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那么,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问题?

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认为,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项目一杜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1)最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和国家制定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原因: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③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和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

(1)制定依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核心内容:①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举措。

5.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原因(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

6.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2)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它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7.对外开放的途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什么?

(1)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2)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目标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

3.理解科学技术、先进文化和群众路线等基本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地位各是怎样的?

(1)内容: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地位:是中国共产觉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项目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

(2)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

4.课本第36页: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科技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教育现状: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提出人才强国,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各地教育发展很不均衡

意义:(1)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项目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先进文化: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6.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1)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给人的精神以正面、积极的影响。

(2)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7.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中华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又要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8.为什么说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

9. 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竟争。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地位及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1)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地位: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3)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蘸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项目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史深刻地表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2.中国共产党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我们党和政府把什么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2)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第六课科学发展观

学习目标

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要求

1.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内涵各是什么?

(1)意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2)内涵:

项目一第一要义与核心

2.为什么说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3.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

(2)又好又快地发展。

4.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5..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是怎样的?

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

6..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地发展。怎样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核心?

(1)“人”:就是人民群众

(2)“本”: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8.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

(1)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2)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张。在新形势下,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9.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张。在新形势下,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料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具有什么样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有助于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患及全体人民。(2)有助于纠正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的“以物为本”“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为本”等不良现象。

10.课本第43页: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看看哪些变化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又和谐社会。(2)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大反腐力度,建设法治中国。(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11.怎样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

要求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项目二基本要求与根本方法

13.怎样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必须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14.什么是统筹兼顾?总览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15.为什么要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2)党和国家治国理政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3)只有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意识和本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16.课本第47页:谁的观点考虑得比较全面、比较合理?联系这个案例,讨论一下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三个人考虑得比较全面比较合理。因为,改革需要协调各方利益,才能保证公司的稳定与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将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目标

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2.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的内容及要求

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项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新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梦的特点有哪些?

(1)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梦。

5.怎样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即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之成为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7.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我们就能在复杂多变的当今世界中站稳脚跟,能自觉地、牢牢地抓住历史交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8.课本第51页:“欲信人者,必先自信。”结合第一单元所学内容,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是什么?

(1)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我们的自信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源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2)文化自信的成就根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坚实稳健的发展现实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中国改革开放所创造的“中国奇迹”,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得以确证、彰显和巩固。

(3)文化自信的制度根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稳定的制度性保证,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说明,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发展的深厚基础。

9..“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梦。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做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项目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0.“四个全面”的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1)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战略。

(2)地位:“四个全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3)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

12.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1)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内涵:是惠及全民的小康,是覆盖全面区域的小康,是涉及全面领域的小康,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为什么要从严治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6.怎样从严治党?

(1)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17.课本第53页:查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了解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规划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课本第55页:讨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

“四个全面”,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3)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律保障。

(4)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19.“四个全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全局与重点的有机联系。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

20.我们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贡献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加强思想修养,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参考答案,可灵活作答)

项目三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五大理念)

21.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进入新常态。

22.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的动能、协调——发展的基调、绿色——发展的底色、开放——发展的大势、共享——发展的目标

23.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是坚持不同区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才能建成美丽中国,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进一步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价值追求,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层面的内涵。

24.为什么要加强创新?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形势下,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25.中学生该如何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创新能力以实现个人价值?(或:中学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与素养。

(2)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

(3)注重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创作等

(4)树立理想、艰苦奋斗,立志成才。

(5)努力学习,培养科学求实精神

26.课本第58页: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实际情况,讨论实施这些战略对于共享发展的意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有机统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为了实现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共同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

27.青少年怎样为新发展理念做贡献?

(1)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在身体力行。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不断构建与新的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积极地投身到壮阔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中去而努力。

(2)要树立信心,奋发有为,以治国理政新思想为指导,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