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N21以太网TCP命令实验

ETN21以太网TCP命令实验
ETN21以太网TCP命令实验

ETN21以太网fins/TCP命令

实验设备:CP1H-XA40DR-A、CP1W-EXT01、CJ1W-ETN21、网线

实验目的:利用SOCKETTOOL发送fins/TCP命令,对CPU内存进行读取和写入。

实验步骤:

1、IP地址设置:

①打开电脑本地连接查看IP地址如下:

②usb线连上电脑,打开I/O表,将ETN21模块的ip地址与电脑设置为同一

个网段不同节点,节点号跟硬件上的node number一样,下载重启模块,如下:

2、配置socketool软件

①软件选TCP Client,创建,输入ETN21的IP地址和端口号,端口号9600,如下:

点击连接,显示十六进制值打勾:

3、先发握手信号

TCP方式客户端需要发给服务器握手信号,等待服务器正常反馈表示握手成功,才能正常交流数据。客户端发出的命令格式如下:

服务器反馈的命令格式如下:

故sockettool发送命令为:46494E53(FINS)0000000C(长度12字节)00000000(命令代码)00000000(错误代码)000000D6(客户端节点号214),即:

46494E530000000C0000000000000000000000D6

反馈是46494E53(FINS)00000010(长度16字节)00000001(命令代码)00000000(错误代码)000000D6(客户端节点号)00000003(服务器节点号)

通讯建立成功。

4、发送FINS/TCP命令

①完整的命令包如下

此处只需发header和fins命令帧

ETN手册W421第7-4-2有header相关介绍,发送命令用command0000 0002:

Fins 命令格式在W421第7-2:

实验现象:

1、勾选16进制,输入读取D1命令:发送Fins/TCP命46494E53(FINS)0000001A(数据长度26)00000002(命令代码)00000000(错误代码)80000200030000D600000101820001000001(FINS命令帧),即:

46494E530000001A0000000200000000 80000200030000D60000 0101820001000001

写入命令,CIO区100.01和100.02置位:发送Fins/TCP命令46494E53(FINS)0000001C(数据长度28)00000002(命令代码)00000000(错误代码)

80000200030000D6000001023000640100020101(FINS命令帧)

即:46494E530000001C000000020000000080000200030000D6000001023000640100020101

查看内存:

并可看到输出灯100.01和100.02亮。

Response

实验总结:

1、Socket Tool 中一定要将下面以显示十六进制值打钩,否则无法正确读到数据。

2、对为操作由于命令发送是按字节发送,故对单个字置1或0时要用01或者00。

3、注意ETN模块面板node number要和IP地址最后一位一样。

4、如果通讯建立之后又发送了一次握手信号,将会反馈错误代码00000003(该命令不支持)并且通讯将会中断;发送错误会反馈错误信息,一样会中断。

5、错误代码有如下:

小型局域网组建实验报告

成绩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小型局域网组 建 学员姓 名: 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日期: 2013 年 4 月 28 日 一、实验项目名称 小型局域网组建 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CISCO官方CCNA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使用操作 2.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3.熟练掌握主机IP属性设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4.熟练掌握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某单位刚买来了一台CISCO交换机,用于将301的2台主机、302的2台主机以及303的3台主机组建成局域网。为方便以后管理、维护以及防止交换机被人

恶意设置密码而导致无法进入IOS进行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基本配置及进行口令保护。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将3个教研室的主机配置成3个VLAN。 四、实验环境 1.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安装Packet Tracer软件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1:按照实验环境,在模拟软件中搭建一个网络拓扑,通过Console口访问交换机。 步骤2:交换机基本配置:配置主机名,配置密码,配置接口工作模式,保 存配置。 步骤3:给各主机配置IP属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配置结果。 步骤5:创建VLAN1、VLAN 2、VLAN3,将三个教研室的7台主机分别配置进相应的VLAN,测试配置结果。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利用主机0通过Console口访问交换机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交换机基本配置:配置主机名,配置密码,配置接口工作模式,保存配置。 图1 为交换机配置密码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模拟以太网帧封装

计算机网络期中考试试题 —模拟虚拟机中局域网的传输过程,完成简单图形界面。 学生:韩成周 学号: 2014117138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目录 1.设计任务和要求 ......................................... 1.1 课程设计任务 ...................................... 1.2课程设计要求 ...................................... 2.设计原理 ............................................... 2.1 802.3标准帧结构................................... 2.2CRC的基本实现..................................... 3.设计思路 ............................................... 4.程序源码 ............................................... 5.运行结果 ............................................... 1.设计任务和要求 1.1课程设计任务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在功能和操作上和传统的LAN 基本相同。虚拟局域网技术是目前网络界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也是交换网络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的出现是和局域网的交换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模拟虚拟局域网中帧的传输过程。 1.2设计要求 1.初始化交换机的转发表; 2.模拟虚拟局域网同一个局域网或者不同局域网之间帧的传输过程 2.设计原理 2.1 802.3标准帧结构 虚拟局域网帧格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答案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8)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0)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区别

共享式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总线型网络和以集线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集线器将很多以太网设备集中到一台中心设备上,这些设备都连接到集线器中的同一物理总线结构中。从本质上讲,以集线器为核心的以太网同原先的总线型以太网无根本区别。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并不处理或检查其上的通信量,仅通过将一个端口接收的信号重复分发给其他端口来扩展物理介质。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共享同一介质,其结果是它们也共享同一冲突域、广播和带宽。因此集线器和它所连接的设备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冲突域。如果一个节点发出一个广播信息,集线器会将这个广播传播给所有同它相连的节点,因此它也是一个单一的广播域。 集线器的工作特点: 集线器多用于小规模的以太网,由于集线器一般使用外接电源(有源),对其接收的信号有放大处理。在某些场合,集线器也被称为“多端口中继器”。 集线器同中继器一样都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弊端:由于所有的节点都接在同一冲突域中,不管一个帧从哪里来或到哪里去,所有的节点都能接受到这个帧。随着节点的增加,大量的冲突将导致网络性能急剧下降。而且集线器同时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帧,这意味着集线器所有端口都要共享同一带宽。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式结构: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MAC地址决定数据帧应发向交换机的哪个端口。因为端口间的帧传输彼此屏蔽,因此节点就不担心自己发送的帧在通过交换机时是否会与其他节点发送的帧产生冲突。 为什么要用交换式网络替代共享式网络: ·减少冲突:交换机将冲突隔绝在每一个端口(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避免了冲突的扩散。 ·提升带宽:接入交换机的每个节点都可以使用全部的带宽,而不是各个节点共享带宽。 交换式以太网是以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 hub)或交换机(switch)为中心构成,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简称为交换机为核心设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速网络,这种网络在近几年运用的非常广泛。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优点 交换式以太网不需要改变网络其它硬件,包括电缆和用户的网卡,仅需要用交换式交换机改变共享式HUB,节省用户网络升级的费用。 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区别

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实验报告

构建小型局域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构建小型局域网实训 实验起止日期: 小组成员: 实验内容: 1.知识回顾 a)对比组建微型局域网多种方式的优劣性 i.有线局域网的缺点 1.在某些场合——如展览馆、野外环境等环境——难以布线,或 者说难以周全布线。 2.布线改线工程量大。有线带宽不断的增加,只是线变得越来越 粗,那时换线工作将会无比艰巨。 3.线路容易损坏,一旦出错将不得不换掉整条线,维护不易。 4.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结起 来时,敷设专用通讯线路布线施工难度之大,费用、耗时之多, 实是令人生畏。 5.而且如果室内的布局需要调整不便捷。 ii.无线局域网优点 1.安装便捷、无缝漫游,灵活性和移动性相对于有线网络来说,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维护都较为容易。无线局域网可以免 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 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2.节约建设投资、降低消耗;有线网络都是盖楼时预布在墙体内 的,需要富裕出很信息点,早期造成浪费,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 设计规划,又要挖墙凿地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网络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规划和随时调整。 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 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

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 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 付出很大的代价。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 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5.维护费用低,设备安全性好。线路的维护费用高而困难,是有 线组网(接入)的主要维护开支,而这些在无线组网(接入)是完全 可以节省的。无线组网(接入)的主要开支在于设备及天线和铁塔 的维护,相比较而言费用要低很多。有线电缆和明线容易发生故 障,查找困难,且易受雷击、火灾等灾害影响,安全性差。无线 系统抗灾能力强,容易设置备用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 络的安全性。 b)常用无线网络互联设备 i.路由器(Router)(工作在OSI第三层(网络层)) 1.路由器的功能: a)在网络之间转发网络分组; b)为网络分组寻找最佳传输路径; c)实现子网隔离,限制广播风暴; d)提供逻辑地址,以识别互联网上的主机; e)提供广域网服务。 2.路由器的应用: 把LAN连入广域网或作为广域网的核心连接设备。 3.用路由器进行网络互联的特点: 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若干个网络,它们仍是各自独立的。要 想从一个网络访问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另一个网络中的站 点,必须指定该站点的逻辑地址(IP地址),通过广播是无 法与之进行通信的。 4.路由表 路由表是保存到达其他网络的路由信息的数据库,包含

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

实训报告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 1.实训目的 1)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2)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 2.实训拓扑图 以太网帧实验拓扑 PC IP地址子网掩码 PC0 PC1 PC2 PC3 3.主要操作步骤及实训结果记录 (1)任务一:观察单播以太网帧的封装 步骤1:准备工作 打开对应文件,完成初始化,删除练习文件中预设场景 步骤2:捕获数据包 进入Simulation模式。添加数据包,单击auto capture/play捕获数据包,再次单击停止捕获 步骤3: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步骤4: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

DEST MAC: MAC: 步骤4:观察交换机是否会修改以太网帧各字段取值 DEST MAC:MAC:

(2)任务二:观察广播以太网帧的封装 步骤1:捕获数据包 Pc0数据帧被交换机转发给pc1、pc2、pc3(所有节点),pc1、pc2、pc3(所有节点)接收该广播帧。 步骤2: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 DEST MAC:字段的取值: MAC字段取值的含义:广播地址。

4.实训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 (1)任务一中,观察到以太网帧封装格式中前导字段的取值是什么阐述其在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答:任务一中,前导码字段取值为···1010;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其特征是每个码元中间有一次电压的跳变,用于接收方提取同步信号,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有何作用前导码是为了隔离每个以太网帧的,也是定位符。因为以太网是变长的,所以每个帧之间需要前导来区分。 (2)任务一中,Switch0转发数据帧时是否修改其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 答:switch0转发给pc2地数据帧中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并未进行修改。 (3)交换机接收数据帧后,依据什么判断该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或依据什么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 答: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依据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的取值判断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依据目标MAC地址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

组建简单以太网要点

-------------学院 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组建简单以太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网络1202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年 3月 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简单以太网 完成期限:自2015 年 3 月 5 日至2015 年 3 月13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构建一个局域网(有计算机、交换机和集线器构成),并且对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让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方法:网卡、安装配置、连通性测试等。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PacketTracer软件组建一个简单的以太网,并采用PacketTracer软件作为网络模拟开发环境实现该以太网,测试其连通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进行配置和连接,使本以太网具有基本的连接、通信功能,由此对网络结构有所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以太网;PacketTracer

目录 1 课题描述 (1) 2 原理介绍 (2) 2.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 2.2网络设备概述 (2) 2.2 以太网介绍 (3) 3 以太网设计与实现 (5) 3.1网络的设计 (5) 3.2 PC机的IP设置 (5) 4测试及分析 (7) 4.1测试连通性 (7) 4.2分析注意事项 (10) 5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课题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设计方法;并且基本了解网卡的安装、配置驱动程序、配置TCP/IP协议、连通性测试等操作,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实践性认识,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开发工具:PacketTracer

简单局域网的实现实验报告

实验一简单局域网的实现 姓名:学号:机器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局域网各种组网技术; 2.掌握基本的网络扩展方式; 3.了解物理连接与协议绑定的关系; 4.掌握普通网线和级联网线的制作; 5.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对本地及网络资源权限的管理。 二、实验内容 1.制作级联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2.利用集线器和交换机构成简单局域网; 3.利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级联,进一步扩展网络规模; 4.利用串口线实现两台计算机的互连; 5.掌握Windows环境下NTFS格式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 6.在局域网中实现资源共享,掌握资源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 相邻两个同学一组,每组2台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网卡选用写保护网卡。设备清单:每组8口集线器1台、带交换机功能的小型路由器各1台、普通网线2根、级联网线1根、9针串口线1根。每行同学共享:网络测试仪1台。 四、实验步骤 (一)利用网线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 1、用测试仪对网线进行测试,找出普通网线和级联网线,并确保网线正常。 2、通过级联网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 3、分别在各自操作系统中,对通信用物理设备——网卡进行相关协议设置,确保满足通信要求。 4、在各自操作系统中,利用各种网络测试命令测试网络联通状态,如ping对方ip地址等等,最终实现两台计算机通过级联网线进行通信。 注意:第3、4步中涉及的相关配置方法可参见实验一附录。 思考题: 利用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直连通信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协议?它们分别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 1、选用HUB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 (1)选择2根普通网线将两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通过集线器组成局域网,注意HUB端口的选择。 (2)更换其中的1根普通网线为级联网线,连接到其中一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这时HUB侧的端口又该如何选择。 (3)将剪短局域网扩展至两组或多组,尝试采用不同类型的网线,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注意:此时网线的选择和HUB端口的选择。 2、选用交换机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 (1)选择2根普通网线将两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通过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注意交换机是否有端口的选择。 (2)更换其中的2根普通网线为级联网线,这时两台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通讯。(3)将简单局域网扩展至两组或多组,尝试采用不同类型的网线,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注意此时网线的选择和交换机端口的选择是否有关系。 思考:HUB不同端口在功能上有何不同?对相连设备有怎样的要求?交换机呢?尝试给出所有可能的连接方式。 (三)通过串口连接两台计算机 1、将9针串口线两端分别与两台计算机的串口相连。 2、利用串口助手使两台计算机进行串行通信。 思考题: 总结在此连接方式下实现正常通信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协议。 当客户机设为自动获取ip地址时,需要主机进行怎样的设置?正常通信时,二者ip地址的配置情况又如何? 当客户机制定自己的ip地址时,需要主机进行怎样的设置?正常通信时,二者ip地址的配置情况又如何? 尝试从网络模型的角度出发,分析利用串口线与利用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直接通信时的区别。 (四)资源的权限管理 1、新建用户,将其加入多个不同的用户组中。针对不同的系统用户或用户组,对具有NTFS文件格式的某一文件夹/文件进行各项“共享/安全”属性的设置。 2、通过共享文件夹或驱动器可以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为网络共享。设置某文件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一、实验目的 分析以太网帧,MAC地址和ARP协议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使用Wireshark、IE等软件。 三、实验步骤: IP地址用于标识因特网上每台主机,而端口号则用于区别在同一台主机上运行的不同网络应用程序。在链路层,有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在局域网中,每个网络设备必须有唯一的MAC地址。设备监听共享通信介质以获取目标MAC地址与自己相匹配的分组。 Wireshark 能把MAC地址的组织标识转化为代表生产商的字符串,例如,00:06:5b:e3:4d:1a也能以Dell:e3:4d:1a显示,因为组织唯一标识符00:06:5b属于Dell。地址ff:ff:ff:ff:ff:ff是一个特殊的MAC地址,意味着数据应该广播到局域网的所有设备。 在因特网上,IP地址用于主机间通信,无论它们是否属于同一局域网。同一局域网间主机间数据传输前,发送方首先要把目的IP地址转换成对应的MAC 地址。这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实现。每台主机以ARP高速缓存形式维护一张已知IP分组就放在链路层帧的数据部分,而帧的目的地址将被设置为ARP高速缓存中找到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发现IP地址的转换项,那么本机将广播一个报文,要求具有此IP地址的主机用它的MAC地址作出响应。具有该IP地址的主机直接应答请求方,并且把新的映射项填入ARP高速缓存。 发送分组到本地网外的主机,需要跨越一组独立的本地网,这些本地网通过称为网关或路由器的中间机器连接。网关有多个网络接口卡,用它们同时连接多个本地网。最初的发送者或源主机直接通过本地网发送数据到本地网关,网关转发数据报到其它网关,直到最后到达目的主机所在的本地网的网关。 1、俘获和分析以太网帧 (1)选择工具->Internet 选项->删除文件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4分) ?s??b? psa0pba0 =300mpa 左右=420mpa 左右 =20~30%左右=60~75%左右 ?? l1?l0 ?100% l0a0?a1 ?100% a0 ?=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0.5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0.5分) 三、实验数据(1分)四、实验结果处理(2分) ?b? pb =740mpaa0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局域网的构架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

局域网的架构与应用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 101111103 阮伟仁 实验一: 我们第一次实验是自己做网线。首先是看老师做网线,感觉很简单。但是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就变得无比的复杂了。经常有的线接不到位,还有就是把线接到水晶头后还是很松。最后只做成功了一根网线。 实验二: 这次课我们组在建立对等网的时候犯了些错误。比如说Internet协议中的IP设置错了;致使后面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虽然实验过程一波三折,但是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终于完成了本实验,虽然我们小组的完成速度有点慢,但是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希望以后再接再厉,争取把以后的实验做得更好!以下是第二次试验的内容与大致步骤: 一、Windows Server 2003的网络配置 1.检查网线、网卡、Hub等是否已插好 2.检查Windows Server 2003的基本情况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菜单→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检查计算机名Win2003s-01,工作组WorkGroup-07是否正确 3. 安装网络组件及配置 右击“网络邻居”→“属性”菜单→双击“本地连接”→单击“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设置IP地址192.168.7.1 4.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创建本地用户 (1)“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系统工具” /“本地用户和组” /“用户”→右击,选“新用户” (2)打开对话框后,输入用户名:user1 →密码:无→选中“密码永不过期”→单击“创建”按钮。

5. 资源共享 (1)用资源管理器创建一个文件夹 c:\myfile,拷贝一些文件到此文件夹中。 (2)右击myfile文件夹→“共享…”菜单→在“myfile 属性”对话框中,选中“共享该文件夹”,共享名为:myfile,用户数限制为:“最多用户” (3)单击“权限”按钮,出现“myfile权限”对话框,设置此文件夹的共享属性为everyone有“读取”权限,则在本机上所有用户,均对文件夹myfile 有读取权限。 三、Windows XP的网络配置 1.检查网线、网卡、Hub等是否已插好 2. 检查Windows XP的基本情况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检查计算机名WinXP-07、工作组名WorkGroup-07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单击“更改”按钮修改计算机名和工作组。 3. 安装网络组件及配置 右击“网络邻居”→“属性”→双击“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 协议(TCP/IP)”,设置IP地址。 4. 创建本地用户 在Windows XP上,可以创建本地用户。 (1)用Administrator账户登录,“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切换到经典视图”→“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右击用户,选择“新用户”,输入用户名:user3,管理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密码,取消“用户下次登录时须更改密码”,勾选“用户不能更改密码”和“密码永不过期”复选框,单击“创建”后关闭对话框。 (2)更改用户登录或注销的方式 为方便不同的本机用户账户登录Windows XP,可以将Windows XP的登录或注销更改为传统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设置予以解决。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双击“用户账户”→在打开的窗口中

实验3分析mac帧格式

实验3 分析MAC帧格式 实验目的 1.了解MAC帧首部的格式; 2.理解MAC帧固定部分的各字段含义; 3.根据MAC帧的内容确定是单播,广播。 实验设备 Winpcap、Wireshark等软件工具 相关背景 1.据包捕获的原理:为了进行数据包,网卡必须被设置为混杂模式。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共享式的以太网络。这些以太网是通过Hub 连接起来的总线网络。在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中,任何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候,它们之间交换的报文全部会通过Hub进行转发,而Hub以广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会收到这个报文,不过只有目的机器会进行后续处理,而其它机器简单的将报文丢弃。目的机器是指自身MAC 地址与消息中指定的目的MAC 地址相匹配的计算机。网络监听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这些原本要被丢弃的报文,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整个网络中信息的现状。 2.Tcpdump的简单介绍:Tcpdump是Unix平台下的捕获数据包的一个架构。Tcpdump最初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洛仑兹实验室的Van Jcaobson、Craig Leres和 Steve McCanne共同开发完成,它可以收集网上的IP数据包文,并用来分析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现在,Tcpdump已被移植到几乎所有的UNIX系统上,如:HP-UX、SCO UNIX、SGI Irix、SunOS、Mach、Linux 和FreeBSD等等。更为重要的是Tcpdump是一个公开源代码和输出文件格式的软件,我们可以在Tcpdunp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辅助分析的功能,增强其网络分析能力。(详细信息可以参看相关的资料)。 3.Winpcap的简单介绍:WinPcap是由意大利Fulvio Risso和Loris Degioanni等人提出并实现的应用于Win32 平台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的一种软件包,包括内核级的数据包监听设备驱动程序、低级动态链接库和高级系统无关库,其基本结构如图3-1所示:

计算机网络 传统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传统以太网 传统以太网也被称为标准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传统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在共享的公共传输媒体上以半双工传输模式工作,其吞吐量只有10Mb/s。传统以太网,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传输介质通常采用双绞线。 1.10 Base-5 10 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使用直径为10mm、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它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因此在一个网段上所有站点有经过一根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其最大长度为500m。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在该标准中各数字代表的意义为: ●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 ●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 ●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 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 2.10Base-2 10Base-2是一个细缆以太网标准,被人们戏称为“廉价网”,它采用的传输介质是基带细同轴电缆,电阻为50Ω,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电缆段上工作站间的距离为0.5m的整数倍,每个电缆段内最多只能使用30台终端,每个电缆段不能超过185m。它也遵循5-4-3标准,电缆长度最大为925m。 10Base-2细缆可以通过BNC-T型连接器,网卡BNC连接插头直接与网卡连接。为了防止同轴电缆端头的信号反射,在同轴电缆的两个端头需要连接两个阻抗为50Ω的终端匹配器。 3.10Base-T 1991年IEEE 802.3工作组发布了以太网10Base-T标准。它与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不同,在10Base-T网络中采用了总线和星型相结合或单独使用星型的拓扑结构,即所有的站点均连接到一个中心集线器上,其中每个电缆段长度不能超过100m。它也遵循5-4-3标准,整个网络最大跨距为500m。 10Base-T以太网的优点之一是故障检测较为容易,只需使用双绞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局域网不易布线和维护的困难,而且不降低数据的传输速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则: ●集线器与集线器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任何一条线路都不能形成环路; ●双绞线与网络接口及集线器之间均采用RJ-45标准接口; ●传输介质均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一条链路最多可以串联4个集线器。 4.10Base-F 10Base-F是光缆以太网标准,它基于光缆互联中继器,即通过光缆链路以达到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它遵循5-4-3标准,但由于受到CSMA/CD的限制,其整个网络的最大跨距为4000m。 10Base-F使用两条光缆,其中一条光缆用于接收,另一条光缆用于发送,并定义了FOIRL、10Base-FP、10Base-FB和10Base-F1规范。

局域网实验报告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201 ~201 学年第学期班级: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题目 一、实验目的 实现不同VLAN 之间的通信,有助理解、学习VLAN 原理和子接口概念。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首先进行VLAN 配置 划分vlan 10 并加入端口 [H3C] vlan 10 [H3C-Vlan10] port ethernet 1/0/1 to 1/0/10 2. 划分vlan20并加入端口 [H3C] vlan 20 [H3C-Vlan20] port ethernet 1/0/11 to 1/0/23 3. 给连接路由器的端口打trunk [H3C] interface Ethernet 1/0/24 192.168.1.2/24 网关:192.168.1.1 Vlan 10

[H3C-Ethernet0/24] port link-type trunk [H3C]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路由器配置 [Router]int gi0/0 [Router-Ethernet0/0]int gi0/0.10 //定义子接口GE0/0.10 [Router-Ethernet0/0.10]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Ethernet0/0.10]vlan-type dot1q vid 10 [Router]int gi0/0 [Router-Ethernet0/0]int gi0/0.20 //定义子接口GE0/0.20 [Router-Ethernet0/0.20]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Ethernet0/0.20]vlan-type dot1q vid 20 四、实验结果

共享式以太网采用了(

1.共享式以太网采用了()协议以支持总线型的结构 A.ICMP B.ARP C.SPX D.CSMA/CD 2.一台IP地址为10.110.9.113/21 主机在启动时发出的广播IP是 A.10.110.9.255 B.10.110.15.255 C.10.110.255.255 D.10.255.255.255 3.关于交换机的交换机制描述正确的是:(本题3项正确) A.直通式(Cut-Through):交换机一旦确定目的MAC和正确的端口号后即开始转发收到的数 据 B.存储转发式(Sore&Forward):交换机在转发一个数据帧之前,除要确认目的MAC和端口 号外,还要接收并处理完整的帧 C.在改进型的直通式: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的64个字节后,才开始转发该帧 D.直通式转发数据帧的效率低,存储转发式转发数据帧的效率高 4.在以太网交换机中哪种转发方法延迟最小 A.全双工 B.Cut-through C.Store-and-forward D.半双工 5.采用CSMA/CD技术的以太网上的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产生碰撞时,主机应该做何处理 A.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在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B.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发送重定向信息,各自寻找一条空闲路径传输帧报文 C.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同时启动计时器,15秒后重传数据 D.主机发送错误信息,继续传输数据 6.集线器一般用于哪种网络拓扑中: A.总线形 B.星形网络 C.环形网络 D.树形网络 7.下列关于三层交换的理解正确的是:(本题3项正确) A.三层交换就是在交换机中增加了三层路由器的部分功能,合而为一 B.三层交换技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C.三层技术的实质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利用硬件实现三层路由 D.三层交换的实现可以分为采用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两种 8.100M端口的全线速包(64字节)转发能力是多少: A.144880pps B.1448800pps C.14488000pps D.100000000pps 9.下面的聚合端口的配置中有错误,请指出:

实验一 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

【实验一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 【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帧的构成,了解各个字段的含义; 2、能够识别不同的MAC地址并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3、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4、掌握协议仿真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内容】 1、学习协议仿真编辑器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协议仿真编辑器编辑以太网帧,包括单帧和多帧; 4、学会分析以太网帧的MAC首部; 5、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6、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7、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 8、了解LLC-PDU的内容; 【实验原理】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⑴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⑵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⑶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 标准特意把LLC 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

小型局域网组建实验报告

小型局域网组建实验报告 成绩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小型局域网组建 学员姓名: 实验地点: 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日期: 2013 年 4 月 28 日 1 一、实验项目名称 小型局域网组建 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CISCO官方CCNA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使用操作 2.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3.熟练掌握主机IP属性设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4.熟练掌握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某单位刚买来了一台CISCO交换机,用于将301的2台主机、302的2台主机以及303的3台主机组建成局域网。为方便以后管理、维护以及防止交换机被人恶意设置密码而导致无法进入IOS进行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基本配置及进行口令保护。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将3个教研室的主机配置成3个VLAN。 四、实验环境 1(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安装Packet Tracer软件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1:按照实验环境,在模拟软件中搭建一个网络拓扑,通过Console口访问交换机。 步骤2:交换机基本配置:配置主机名,配置密码,配置接口工作模式,保存配置。 步骤3:给各主机配置IP属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配置结果。 步骤5:创建VLAN1、VLAN 2、VLAN3,将三个教研室的7台主机分别配置进相应的VLAN,测试配置结果。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2 ,、利用主机,通过Console口访问交换机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交换机基本配置:配置主机名,配置密码,配置接口工作模式,保存配置。 3

图1 为交换机配置密码 4 图2 为交换机各端口配置工作模式 3、给各主机配置IP属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配置结果。 5 图3 给各主机配置IP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力学实验报告 标准答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一、拉伸实验 (2) 二、压缩实验 (4)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 (6)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8) 五、扭转破坏实验 (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 (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 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

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二、压缩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问题讨论: 1、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2、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 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试验报告 问题讨论: 1、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2、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 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问题讨论: 1、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 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