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绞胎瓷发展的分析和研究

116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04

摘?要

当阳峪绞胎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藏,由于“内外通透,表里如一”的特性,

被称为“瓷中君子”。它起源于唐代,蓬勃发展于宋代,据说由于靖康之变,绞

胎瓷逐渐衰退,烧制工艺也慢慢消逝。现代社会,在文化的多样性的推动下,当

阳峪绞胎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对绞胎瓷的历史进行探索,对绞胎瓷有个整体

的把握,进而探究其审美特征,而后对绞胎瓷如今的发展进行分析,找出其定位

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当阳峪窑;绞胎瓷;发展策略

绞胎瓷也被称为“搅胎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胎土相互糅合在

一起,经过拉坯技术成型,浇上透明釉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制品。[1]泥坯由

于相间柔和的方法不同,形成的纹理也大有不同,纹理的变化也各异。所以

绞胎瓷是以独特的纹理而著称。“官、哥、汝、定、钧”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

不同于绞胎瓷的是,五大名瓷是以釉色精美华丽为特色:汝瓷釉料稠润清莹,

官窑釉质较薄而露胎色,哥瓷釉面呈自然开片,定瓷胎质细腻,釉色乳白色,

而钧瓷则以绚丽的釉色著称。只有当阳峪绞胎瓷是由于胎体的纹理变化而得

名。绞胎瓷的瓷质和纹理相互交融、和谐自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

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北宋时期,绞胎瓷就获得“白如雪、绿如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