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任脉

督脉任脉
督脉任脉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

本经循行路线: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本经所主病候:角弓反张,脊柱强直,成人癫病,小儿风痫,痔疾等。

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热病,骶、腰、背、头、项各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

长强(督脉穴;络穴)位置:尾骨下端与肛门连线中点。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癫痫,洞泄,大、小便难,阴痒,尾骶骨痛。

腰俞(督脉穴)位置:骶部,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主治:月经不调,痔疾,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癫痫,脱肛,便秘,便血。

腰阳关(督脉穴)位置: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带下。

命门(督脉穴)位置: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虚损腰痛,遗尿,尿频。

悬枢(督脉穴)位置:腰部,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泄泻,腹痛,腰、脊强痛,肠鸣,完谷不化。

脊中(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泄泻,黄疸,痔疾,癫痫,小儿疳积,脱肛,腰、脊强痛,腹满。

中枢(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腰、脊强痛,腰、背痛,胃痛。

筋缩(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癫痫,脊强,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腰、背痛,抽搐。

至阳(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黄疸,胸、胁胀满,咳喘,脊强,腰、背痛。

灵台(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疔疮,脊、背强痛,项强。

神道(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心悸,健忘,咳喘,脊、背强痛,肩、背痛,癫痫。

身柱(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腰、背强痛,头痛,惊厥。

陶道(督脉穴)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疟疾,热病,脊强,项强,发热,咳喘,癫狂。

大椎(督脉穴)位置:颈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狂,头痛,项强,风疹,肩、背痛,中暑,小儿惊风。

哑门(督脉穴;督脉、阳维脉交会穴)位置: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主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痫,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癔病。

风府(督脉穴;督脉、阳维脉交会穴)位置: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颈项强急,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痫,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脑户(督脉穴)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上缘凹陷处。主治:头晕,项强,失音,癫狂,头痛,眩晕。

强间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狂,眩晕。

后顶(督脉穴)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主治:头痛,眩晕,癫狂,项强。

百会(督脉穴)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项强,痔疾,尸厥。

前顶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项强。

囟会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目赤肿痛,鼻衄,鼻痈。

上星(督脉穴)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目眩,迎风流泪,目赤肿痛,鼻痈。

神庭(督脉穴)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狂,目赤肿痛,流泪,鼻衄,鼻痈。

素髎(督脉穴)位置:面部,鼻尖正中央。主治:鼻渊,鼻衄,喘息,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鼻痔,鼻塞,鼻痈。

水沟(也称人中穴)(督脉穴)位置:面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主治:癫痫,小儿惊风,昏迷,口、眼歪斜,腰、脊强痛,晕厥,齿痛,牙关紧闭,鼻塞,鼻衄,闪挫腰痛。

兑端(督脉穴)位置:面部,上唇尖端,人中沟下端皮肤与唇之移行部。主治:癫痫,齿龈肿痛,口歪、唇紧,鼽衄,昏厥,口臭,鼻塞,消渴。

龈交位置: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相接处。主治:癫狂,齿龈肿痛,鼻渊,口歪,口噤,口臭。

督脉循行图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酸碱平DDS技术指导2018-04-25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酸碱平DDS技术指导”,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养生知识,技术指导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阴经:心经、心包经、肝经、肺经、脾经、肾经。任脉长于胞中御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 当一个人亏气亏血了,气血循环不畅任脉不通或血液里有毒素了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刚开始心律不齐、胸闷气短、心慌、时间长了心脏就不好了。 心火旺的人就会舌尖上长红刺长溃疡:心理压力大的人眉心会长痘痘,影响肝功能后眼睛开始雾、干涩、看不清、痒痒、老花眼等;肝油炎症的人,眼睛周围就长斑:肝阳虚的人眼睛上鼓,肝阴虚的人眼睛内凹。 所以当你眼睛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肝功能开始下降了,要调理了。 影响脾功能以后,皮肤松弛没有弹性,严重者造成脏腑下垂,功能下降。脾功能下降的人会影响胃造成脾胃失调,爱吃凉的东西造成宫寒。 宫寒以后,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月经量非常少,来月经偶尔痛经,来的都是黑血,这个人的嘴唇发紫。 影响肺功能以后,这个人就得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肺有炎症的人额头上就长斑,炎症的哮喘、干咳造成免疫力下降,爱感冒。 子宫有糜烂的人,嘴唇一圈就长斑;宫寒的人下巴爱长痘痘;便秘多年的人两个腮部长斑;内分泌失调的人发迹线周围长痘痘。 这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表明我们的五脏功能下降了都是和这条任脉有关。 二、冲脉

任脉图

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1) 会阴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2) 曲骨RN2Qū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3) 中极RN3Zhōng jí

任脉、冲脉、督脉、带脉

任脉、冲脉、督脉、带脉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阴经:心经、心包经、肝经、肺经、脾经。肾经。任脉长于胞中御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当一个人亏气亏血了,气血循环不畅,任脉不通或血液里有毒素了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刚开始心律不齐、胸闷气短、心慌、时间长了心脏就不好了。心火旺的人就会舌尖上长红刺长溃疡:心理压力大的人眉心会长痘痘,影响肝功能后眼睛开始雾、干涩、看不清、痒痒、老花眼等;肝油炎症的人,眼睛周围就长斑:肝阳虚的人眼睛上鼓,肝阴虚的人眼睛内凹。所以当你眼睛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肝功能开始下降了,要调理了。影响脾功能以后,皮肤松弛没有弹性,严重者造成脏腑下垂,功能下降。脾功能下降的人会影响胃造成脾胃失调,爱吃凉的东西,造成宫寒。宫寒以后,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月经量非常少,来月经偶尔痛经,来的都是黑血,这个人的嘴唇发紫。影响肺功能以后,这个人就得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肺有炎症的人额头上就长斑,炎症的哮喘、干咳造成免疫力下降,爱感冒。子宫有糜烂的人,嘴唇一圈就长斑;宫寒的人下巴爱长痘痘;便秘多年的人

两个腮部长斑;内分泌失调的人发迹线周围长痘痘。这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表明我们的五脏功能下降了都是和这条任脉有关。二、冲脉 长于胞中,放射两边,包围着女性的卵巢和软组织部位,从两侧上行于乳房、到咽喉、环绕唇口,到脸的两颊、到头顶。冲脉上冲头顶,下达四肢,统领全身气血,称血海。当冲脉不通,气血循环不畅,这个人手脚冰凉,到中年后,怕冷,到老年以后就手脚麻木发僵,活动不自如。有些人脚跟裂,脚茧厚,久而久之就得了关节炎,不光腿不舒服全身都不舒服,而且吃得营养不吸收,恶性循环又缺钙、腰酸腿软、腿抽筋。酸困、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坐月子、做人流受寒地人,后期出现偏头痛、严重者半身麻木,血脂粘稠的人就会出现头晕,严重者偏瘫、脑溢血,加上这个人爱生气就会出现脑梗塞、这都跟我们的血稠有关系。卵巢功能下降,分泌的雌激素不均匀,这个人就得乳腺小叶增生。爱生气的得乳房肿块纤维瘤;有的乳房胀痛去医院检查又没有毛病,一定要小心了,因为这是毛病出现在子宫和卵巢下面,当子宫和卵巢有问题时顺着冲脉上行的气血是有问题的,在乳根部位它就形成堵塞,当你不治时乳腺就有问题了。卵巢有炎症有囊肿的人,脸额就长斑,所以说脸是女人的健康地一面镜子,也是五脏六腑、子宫、卵巢的一面镜子。皮肤黄了贫血,那个部位长斑相对应的那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市面上很多爱美的女人花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 (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正文索引[ 隐藏]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十三、督脉循行图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c811531254.html,/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 />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任脉及其络脉分布

任脉及其络脉分布 1.任脉 女子起于胞中(即子宫卵巢),男子起于阴囊(即睾丸),发出后分为两支:一支向后行,在腹腔沿脊柱腹侧上行到胸椎;一支浮而外者,从子宫或睾丸发出后,分布于外生殖器;其主干线从外生殖器上行经耻骨前,循腹壁经脐中央,上行至胸,分支分布于心,主线上行颈前,沿气管到喉咙,通过舌下,前屈绕下颔,上行分布于口唇,在人中穴于督脉相沟通。 在下颔承浆穴分出左右两支,绕口角上行,至眼眶下入眼眶内,分布于眼球。 《素问·骨空论》载:“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灵枢·五音无味》载:“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奇经八脉考》载:“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横骨上毛际陷中)上毛际,至中极,(脐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三阴任脉之会)历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三焦募也)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阙、(脐中央)水分,(脐上一寸,当小肠下口)会足太阴于下脘。(脐上二寸,当胃下口)历建里,(脐上三寸)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脐上五寸)巨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中间)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紫宫、(华盖下一寸六分)华盖、(璇玑下一寸)璇玑,(天突下一寸)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舌下,中央)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 2.任脉的络脉 《灵枢·经脉》载:“任脉之别,名曰鸠尾,下鸠尾,散于腹。” 起于胸骨剑突下的任脉尾翳处,沿腹前壁下行分布于上腹内。 3.任脉为病: 素问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又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又曰∶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谓天突穴也,阴维、任脉之会,刺一寸,灸三壮)

月经与冲脉.任脉.督脉.带脉的关系

月经与冲脉.任脉.督脉.带脉的关系 冲、任、督、带是奇经八脉的4条主要经脉,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正经的联系。前 人曾指出:“正经(即指十二正经)犹如江河,奇经(即指奇经八脉)犹如湖泊”。十二正经 与五脏六腑直接相通,奇经八脉并不与五脏六腑直接相通,它必须通过正经才能与脏腑间 接相联系。因此它的生理活动功能可以反映出正经的活动过程与脏腑的活动功能;反之如 奇经本身的活动功能失常,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正经与脏腑的功能活动。只有奇经 与正经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运行气血、联系脏腑、调节阴阳、沟通人体上下内外、完成 女子的生殖生理功能。 (1)冲脉:“冲”为要冲的意思。冲脉循行于人体的冲要部位,总领诸经气血,是经 脉气血运行之要冲,故名为冲脉。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分前、后、下三支循行。前 行之脉,出会阴,过阴器,出于气街(即气冲穴),横行至中极、关元二穴,与任脉会合后,向外旁开前正中线五分,并入足少阴肾经上行,穿过横膈,至咽喉,环绕口唇。后行之脉,过会阴,绕肛门,并于脊里,通于督脉,沿脊柱上行。下行之脉,从气街穴下行,沿股内侧,至足大趾。 冲主经水,经水源于血,而血又为脾胃所化生,故古人认为“冲脉隶于阳明”,为 “十二经之海”,亦称“血海”。 冲脉既受先天肾气的支持,又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先后天之精气皆汇于冲脉,对 维持妇女特殊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女子到了14岁左右,肾气始盛,天癸至于冲脉,使 之聚脏腑之血而充于冲脉,为月经之源流。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乃以血为用,若任脉通畅,冲脉充盛,月经便可以时而下。《景岳全书·妇女规》中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 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 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2)任脉:“任”有妊养和担任的意思。任脉总任人体之阴经,为阴脉之海,主胞胎,有妊育胎儿的作用,故称“任脉”。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过阴器,上毛际,沿腹部 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承浆穴,绕过口唇,分左右两支上行,循经面部,上至眼下。所谓任脉为“阴脉之海”,是因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关系特别 密切,该三经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中极、关元三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 血并输送精微;肝主藏血,而又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古人曾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虽女子不可能有两先天,但肝在妇女一生当中,尤其是在中青年阶段,确实有着真正 的先天之本—“肾”所担负不了的重要作用;肾为先天之本,安身立命之源,为贮藏精 气之脏。此三阴脏在妇女一生当中的作用与地位均特别重要,都具有生化、调节精与气血 的共同特点,通过经脉反应出活动功能,并交会于任脉,通过任脉作用于胞宫。故此“任 脉通”则可表现为“月事以时下”。倘若肝、脾、肾三脏有病就可通过任脉反应于胞宫,从而导致月经病或其它妇科疾病。

任脉督脉与十四经流注

任脉督脉与十四经流注 2010-02-23 14:52:33 中国民间中医药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脉的循环流注,十二正经以手太阴为始,至足厥阴而终,内属外连,周而复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沟通,对十二经气血起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然而,十二经的循环是否自始至终呈环周似的营运,没有端点?任脉督脉奇经又是怎样参与经脉的循环流注?笔者仅就这些问题,略陈管见,与同道商榷。 任脉、督脉 1经脉如环无端的循行是相对的 《灵枢·营气》:“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不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系指经气的环周营运,那么,经气源于何处?在生命的运动过程中,消耗掉的经气又怎样获得补充? 从《灵枢·经脉》看,十二经脉始于肺经,终于肝经,肝经的终端支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与肺经“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相衔接,形成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的全过程。但肝经“上注肺”却没有注入“中焦”,而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这一起始段的循行并不在无端的环流之中,显然,经脉的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运行是相对的。那么,环周之外的手太阴肺经的起始段意义如何? 十二经脉为何以肺脉为始,《铜人》云:“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肺行营卫,故十二经脉自此为始”,《类经》云:“此十二经者,即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注,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

循序相传。”但是,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的终始并不是肺经的起点中焦,而是肺,这是因为血气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 至于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上膈属肺”这一起始段,则主要是承受中焦血气的作用,在十二经脉如环无端的循环流注中,肝经终点不必再回到中焦,而是“上注肺”,从肺始出再度的循环,而“起于中焦,……上膈属肺”段的意义在于汲取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营运以补充如环无端循行中营气的消耗。 2任督脉循行方向及其参与的十四经流注 一般认为,奇经八脉,除带脉绕身一周,冲脉自腹浅出上下分行外,其余各经皆由下上行,无十二经那样的阴脉升,阳脉降的规律,同时还认为奇经八脉主要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不参与经脉的循环流注。奇经中有六条经脉无自身的腧穴,其腧穴皆寄附于十二经脉之上,但奇经中的任脉、督脉具有本身的经穴。既然任督各具穴位,不同于其他六脉,那么,任督二脉是否具有十二经脉那样有阴升阳降及其环流的运行特点呢? 任脉、督脉的循环,目前多宗《素问·骨空论》和《难经二十八难》,起于腹中,出于会阴,然后分别沿人身前后正中线上行,无流注关系可言。但从其终端看,两脉在口唇部相合,这种同方向运行,起止点相重合的循行方式,很难能考虑到任督二脉与经脉的循环流注有关,那么,任督二脉的流注循环是否有其可能? 首先,就针刺感传来说,针刺或按压躯体前后正中线上的穴位,会部分地引发循经感传的现象,这种感传呈双向传导。经脉的双向传导,早已在《内经》中就已埋下伏笔,如《灵枢·邪客》:“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内屈上行臑阴,入腋中,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所记述的手三阴经的走向与五输穴经气由弱达旺的方向一致,皆从手走胸,与《灵枢·经脉》经气的顺行流注反其道而行,由此可见,任督脉的循行,也可能有阴升。阳降的顺行关系。 再者,从气功导引看,气功小周天能沟通任督二脉。《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此“督”,为广义,即任督,经常意守人体中行气血之通道,可以使人健康,充满活力,延年益寿。因此,气功运气一般是单向环周的,并非同向而行,小周天的经气传导,由腹上至巅,接而下行,就可以看作是任督的环流形式。 任督的循行方向及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的关系在《灵枢·营气》篇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灵枢·营气》云:“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内经》中的这段文字清楚地道出任升督降的循行方向及其与十二经循环流注的关系。

十二经穴歌+任脉督脉经穴歌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别,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头维下关颊车穴,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明,膺窗乳中接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大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承,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连丰隆穴,解膝冲阳陷谷缝,内庭穴在二趾间,次趾甲角厉兑停。 足太阴脾经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穴在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胜,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投,府舍腹结大横穴,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荣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手少阴心经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走,腕骨阳谷养老穴,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岗内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天容一线求,颧骨弓下是颧髎,听宫屏前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 六十七穴足太阳,目内眦角睛明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依次找,焦肾气海与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四个骶孔依次藏,尾骨之旁会阳穴,附分背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五,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纹正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经 少阴肾经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抵,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任督二脉的位置

任督二脉的位置 任督二脉的位置: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 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打通方法: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 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初关为九月关、中关为十月关、上关为九年关,可见修练之不易。不过,这个修练脉络,却清楚标示从身体到心灵、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灵性的质变过程,是具体可循的。 至于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性,经典中虽确实可见内功深厚的道士「布气」之说,即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但除了武侠小说,正典中未曾见到以外气打通任督二脉之说。布气治病,是在当时医学环境条件下,面对疾病的无奈对策;当今医疗科技已百倍于布气之功效,若说藉由外力就能轻易打通任督二脉,应属夸张之词。 医家与道家对任督两脉行径的说法,就我个人练功的心得,其差异可从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的锻赞区隔。经书说「顺成人,逆成仙」,即督脉上行而任脉下行。只要练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体原气,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并从「调心」、「入静」着手,河车倒转,而使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性命双修,即此是也。

任脉督脉论

任脉督脉论作者:陈鑫 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至天突、廉泉止。 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下降至人中止。 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任督以腹背言,天地子午以南北言,皆位乎。可以分可以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犹明爱民以安国。民毙国亡,任衰身谢。是以上人行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妄念,卸净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功久,则顷刻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一念之发,天机自功。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久之,水火升降,如桔槔之吸水,稻花之凝露,忽然一粒大如黍米落于黄庭之中,此采铅家投汞之真秘。打拳行到此地,意不可散,功不可停。一散一停,丹不成矣。在昔紫阳真人曰:"真汞生于离,其用却在坎,姹女过南园,手持玉橄榄,"正此谓也。日日行之,无差无间,炼之一刻则一刻周天,炼之一时则一时周天,炼之一日则一日周天,炼之一年则一年周天,炼之终身则终身周天。炼过十年之后,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中规,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水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虚室生白,黑地引针,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时措咸宜,自然合拍。此言任督之升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气动,由肾而生;静,仍归宿于肾。一呼一吸,真气之出入,皆在于此。中极穴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气海,脐下一寸半宛苑中,男子生气之海。人言气归丹田,亦非无本。总之,任说千言万语,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养元气。身体强壮,打拳自胜人一筹。

气血的流注

气血的流注 元气是先天带来的且藏于肾,多出来的元气又藏于奇经八脉,而奇经八脉中非常重要的莫过于任脉与督脉,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任,女子妊也,女人怀孕全靠任脉;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能量都在督脉上面。任脉三八(二十四个穴位)起会阴,任督二脉交会在人中(水沟穴)。我们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出来,所以叫后升前降。背后是督脉,前面是任脉,见下图。练功的时候,经常听到要“气沉丹田”,为什么是“沉”,就是前面是“降”。真正道家在练气的时候,不管这个丹田是气海还是关元,都旨在“气沉丹田”;同时内视的时候,必须做到“四闭”:耳闭、眼闭、嘴闭、鼻闭,因为心定的时候产生的津液是最好的,然后慢慢咽下去至关元。关元,小肠之募穴。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是相火,肾在小肠的后方,肾脏是水,所以下焦是水火同源之地。小肠的火,源头来自心脏。心脏一刻不停的博动产生的热,必须通过金来控制,肺主肃降,把心脏的热气导入小肠,因此正常情况下,心与小肠的速度、温度应该是一样的。按五行相生,肺金生肾水,我们的津液从肺里进入肾脏以后是冷水,而小肠很热,就会把后面的肾脏中的水气化,然后这个水和营养液进入督脉。因水气太热,不能直接进入脑部,因此脖子就发挥作用了。人的脖子除了可以左看右看

外,还是一个冷却系统,在这个热气进入脑之前,要先经脖子冷却,然后再进入脑部,最后再从前面回到小肠。上面就是一个大概的气血“后升前降”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以后,在曰常生活中可以延伸:-比如冬天冷了,可以用缩脖子来取暖,保护自己尽量少受寒;-比如记性不好,老丢三落四,就要意识到是气血上不来,脑子缺营养;-如果脖子这个冷却系统出故障了,那就会发烧;-比如说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尽量不要轻易手术,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人体能量之所在,元气所藏之处。-任、督二眿交会人中,只有在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才是通的,因此,少说废话,免伤元气,平时尽量学乌龟长寿之秘诀——舌顶上颚。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任脉督脉与十四经流注[资料]

任脉督脉与十四经流注[资料] 任脉督脉与十四经流注 2010-02-23 14:52:33 中国民间中医药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脉的循环流注,十二正经以手太阴为始,至足厥阴而终,内属外连,周而复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沟通,对十二经气血起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然而,十二经的循环是否自始至终呈环周似的营运,没有端点?任脉督脉奇经又是怎样参与经脉的循环流注?笔者仅就这些问题,略陈管见,与同道商榷。 任脉、督脉 1经脉如环无端的循行是相对的 《灵枢?营气》:“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不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系指经气的环周营运,那么,经气源于何处?在生命的运动过程中,消耗掉的经气又怎样获得补充?

从《灵枢?经脉》看,十二经脉始于肺经,终于肝经,肝经的终端支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与肺经“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相衔接,形成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的全过程。但肝经“上注肺”却没有注入“中焦”,而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这一起始段的循行并不在无端的环流之中,显然,经脉的如环无端,周而复 始的运行是相对的。那么,环周之外的手太阴肺经的起始段意义如何? 十二经脉为何以肺脉为始,《铜人》云:“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肺行营卫,故十二经脉自此为始”,《类经》云:“此十二经者,即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注,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循序相传。”但是,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的终始并不是肺经的起点中焦,而是肺,这是因为血气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 至于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上膈属肺”这一起始段,则主要是承受中焦血气的作用,在十二经脉如环无端的循环流注中,肝经终点不必再回到中焦,而是“上注肺”,从肺始出再度的循环,而“起于中焦,……上膈属肺”段的意义在于汲取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营运以补充如环无端循行中营气的消耗。 2任督脉循行方向及其参与的十四经流注 一般认为,奇经八脉,除带脉绕身一周,冲脉自腹浅出上下分行外,其余各经皆由下上行,无十二经那样的阴脉升,阳脉降的规律,同时还认为奇经八脉主要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不参与经脉的循环流注。奇经中有六条经脉无自身的腧穴,其腧穴皆寄附于十二经脉之上,但奇经中的任脉、督脉具有本身的经穴。既然任督各具穴位,不同于其他六脉,那么,任督二脉是否具有十二经脉那样有阴升阳降及其环流的运行特点呢? 任脉、督脉的循环,目前多宗《素问?骨空论》和《难经二十八难》,起于腹中,出于会阴,然后分别沿人身前后正中线上行,无流注关系可言。但从其终端

任脉督脉解释

任脉督脉解释 1)督脉: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意。督脉的主要功能有二: ①调节阳经气血: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如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会于大椎;与足太阳会于百会、脑户等;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正如《十四经发挥·十四经脉气所发》所言:“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又云阳脉之海者,以人之脉络,迴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则为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 ②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于脑,与脑、髓有密切联系。《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类经·经络类》注为:“督脉贯于脊中,故令背强反折而屈伸不利。”《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此间脊强和厥是脊髓和脑的病变,皆归督脉,与督脉的循行过脊络脑有关。督脉又“属肾”,故与肾也有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所以历代医家多认为精冷不孕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常以补督脉之法治之。 2)任脉:任,有担任,妊养之意。任脉的主要功能有①调节阴经气血。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如任脉与足三阴会于中极、关元;与足厥阴会于曲骨;与足太阴会于下脘;与手太阴会于上脘;与阴维脉会于廉泉、天突等。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统任一身阴经之脉气,故称“阴脉之海”。如《古今医统大全·卷六》曰:“谓任脉为阴脉之海者,以其总

诸阴脉之会也,故曰阴脉之海。”《针灸大成·卷七》亦曰:“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迴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早为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②任主胞胎。《太平圣惠方·卷一》曰:“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及“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故形坏而无子也。”正是说明了任脉与女性月经、生殖功能的密切关系。 任脉之与督脉,一为阴脉之海,一为阳脉之海,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且相互交通,在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如《身经通考·督任二脉导引说》曰:“夫人身有督任,犹天地之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此修真者之周行也。”说明任、督二脉,一行于腹,一行于背,一前一后二脉相贯,对于一身之阴阳有重要调节作用,故古代养生、气功尤重于此。此外,督脉属肾,任脉连督,任、督二脉皆关乎肾,同与人的生殖机能有关。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摘要:通过研究督脉循行路线。发现在《素问》《灵枢》《难经》等经典中对督脉的循行路线叙述各不相同。虽然《难经》版的循行路线现在普遍被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的教科书所采用,但它其实只描述了督脉循行的一部分。 关键词:督脉;素问;灵枢;难经;阴升阳降? 任督二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奇经八脉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临床诊治疾病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就经脉而言,其循行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体现中医从独特视角认识人的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窗口之一。 目前,关于任脉循行路线争议不大,但对督脉循行路线却认知不一。在《素问》《灵枢》《难经》这3本中医早期的经典中对督脉的循行路线,均有不同描述,尤其是《灵枢·经脉》《灵枢·营气》和《素问·骨空论》对督脉的循行不但和《难经·二十八难》的不同,而且各自循行路线均也不同,加之后世道家丹道学所修炼的周天功法,又给任督二脉带来一些玄学的色彩。这使得后世学者对此感到茫然无序,不利于对中医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 1 《难经·二十八难》所论督脉循行路线 督脉的循行路线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中医学类各专业的教材多依据《难经》版本来描述,如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

灸学》对督脉的循行路线为《难经·二十八难》(下称《难经》版):“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 上至风府,入属于脑”[1]。这是比较公认的督脉循行路线,即从后背下往上行。 由此来看,《难经》版所说循行路线只是入脑,没有到上唇系带,也就是没有到督脉最后一个穴位“龈交穴”。《难经》版所论任督二脉均是起于下焦,而又分别从人体前后上升,这就很难与传统的阴升阳降的理论相吻合。 2 《灵枢》所论督脉循行路线 在《灵枢》中,对督脉的论述,有《灵枢·经脉》《灵枢·本输》和《灵枢·营气》等篇。其中,《灵枢·经脉》说道:“督脉之别,名曰长强, 挟膂上项, 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3]。此说与《难经》版相似。其中所说“挟膂上项”。这个“挟”字提示我们督脉沿后背向上循行不独一条, 而是分为两条从脊柱两侧往上循行。“膂”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说到:“膂,脊梁骨。”[4]而在《说文解字校订本》是:“膂,篆文呂,从肉, 从旅。”[5]《后汉书·董卓传》也道:“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6]这里的“膂”字在《<方言>简注》一书里可以找到更贴切的答案,其曰:“膂。力举切,上语来”[7],《广雅》:“膂,力也”[8]。由此,笔者认为在内经时代“膂”是指肌肉。“挟膂上项”,就是指其顺着今日解剖学所说的竖脊肌上行到项。 可见在《灵枢·经脉》中讲的督脉是督脉别络,《灵枢·本输》谈到督脉主要是穴位,《灵枢·营气》说的则是人体大周天的循环,而此篇章中督

打通任脉

打通任脉、督脉并能按摩膀胱经和内脏的 方法 帮助打通督脉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躺下,两腿弯曲,再双手抱膝,接着来回滚动。这样做个3分钟左右,马上会觉的后背热热的。并且可以起到自我按摩膀胱胫,真是一举两得啊。 功法名称功效锻炼方法训练量注意事项 1、金鸡独立法引气血下行,自动调节足底六条经路的功效,防治老年高血压,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精神不集中等。起到静心的作用。 功法:闭上两眼,提起一只脚。手随意,放松,自然呼吸。每天不要少于一分钟。最好每只脚能站两分钟。 2、推腹法可调节人体十二条经络。对很多慢性病有辅助疗效。 功法:从心窝推倒脐下小腹。用手指肚、手掌、拳头、掌心或掌根来推。有胃病的,可以用鱼际来推。对小孩,可以用抚摸的方法。早起后和晚睡前推效果最好。平时也可以推。推时,也要从边上往中下推,推肝胆经。每天三到五分钟。 3、铜头撞树法对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的,身体虚寒怕冷的,可调动何激发人体的阳气。 功法:想象你面前有一棵大树,用你的头去撞那棵想象出来的树。使劲撞,腿和腰都要用力,但要用头来引它。脚一定要用力。如果脚

不用力,撞一会儿头就会晕,很不舒服。所以力量是从脚跟上发的。撞击方向:前后左右地撞。 刚开始练的时候,闭着眼睛撞。等撞到一定程度,觉得自己已练成铜头了,就睁大了眼睛撞,眉毛竖起来,把气血都灌注到两个眼睛上去撞。可使你的眼睛更加明亮(连视力都保养了)。 如练完后,感觉头有些胀,可练练金鸡独立、推腹和跪膝,将气血引下。一至三分钟。 晚上睡觉前不要练;脾气暴躁的人不适合练,会增加人的戾气,使人更加暴躁;高血压人不建议练此法。 4、敲带脉减肥,尤其是减肚子两旁的赘肉;疏肝利胆;通便,减低食欲。 功法:敲带脉时,要把京门穴和章门穴都敲敲。章门穴疏肝利脾,京门穴利胆补肾。带脉沿着胆经而上,还可以预防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和一些妇科疾患。每天300至500次。 5、坠足法将气血很快的引入脚底,治疗足寒症,使人体全身毛孔放松,心情放松。有补肾祛寒之效。对于用脑一天很劳累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身心调治的方法。 功法:妇女散乱头发,男子萎靡不振,没有吃饭,浑身无精打采,全身肌肉放松,手呈肌无力的状态,原地走或向前走。全身肌肉都在颤抖,脚上好像穿着一双沉重的大铁鞋。每天做3到5分钟,达到身体微微出汗的基本运动量。 6、玫瑰激情之补肾法此功法的用力点在腰椎,起到补肾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 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2、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3、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精(或先天之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原动力。 4、别络:为脉络中较大者,又称“大络”。,加之任脉、督脉的别络和脾之大络,合称“十 五别络”.若加之胃之别络,又可称为“十六别络”。 5、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 6、痰饮: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 饮。 7、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苦涩的病理变化。 8、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在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 盛衰变化。 9、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症候性质相反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 方药与疾病症候性质相逆,故又称“逆治”。 10、赛因赛用: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热证。 1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2、上焦如雾:雾,即雾露。喻指上焦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如天降雾露。 13、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14、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5、中寒:寒邪之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16、风为百风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任脉 督脉与艾灸

任脉督脉与艾灸 总体上来说,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又和督脉一起同属于十四正经,都是人体中关乎生死的重经要脉,这里先来谈任脉。 要谈任脉的作用,可以先来看看明代名医杨继洲在他的《针灸大成》里是怎么讲的,他老人家总结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 也就是说任督二脉统率全身,其中任脉统于身前,主一身之阴气;督脉率于身后,主一身之阳气。任督二脉相通,则温热之气循着经脉流走,前面温胸腹后面暖腰背,通达而至周身,循环而不停息。如此则阴与阳相交合,性与命皆不绝。 所以现在的剖腹产和各种胸腹部手术,尤其是刀口横切者,或者是直接将刀口切在任脉之上者,对任脉的损伤是很难修复的,至于对病人手术后身体的伤害程度,只有经过详细的跟踪调查统计其术前术后状况并加以严格对比才能做出,笔者在此不敢妄言。 当然督脉也一样,其他所有经脉也一样。所以一般有过手术或者是大的创伤的人一到天气变化伤疤处就会发痒,笔者总结就是这个原因,具体怎么证明笔者能力不及,只盼高人来指点。 而类似这样的一些工作,这些使得西医天下横行的极有“科技含量”的工作,少有人在做,甚至是几乎没有人在做,这才是使中医落得如此尴尬境地的终极原因之一。 每念及此,吾心…血如滴! 讲了神阙穴的重要性,再来看看艾灸何以能够活人。 清朝名家吴仪洛老先生在他所著的《本草从新》里说得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所以,用艾炷重灸神阙穴,就是强力回阳,打通任督二脉、重起阴阳二气的最佳方法。 至于具体如何做法,相对来说就非常简单了。对急救或者是对艾灸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做到: 先想办法将落水者腹中水放出,然后身体仰卧放平,解去上衣,根据天气情况注意保暖,在肚脐中填满盐,或者不填盐也可,将艾绒用手捏成小孩吃的打虫药宝塔糖那样的锥形,大小以底部盖住整个脐孔或稍偏大为佳,然后点火灸之既可。不论次数,直到落水者醒来为止。 为加强疗效,还可以在肚子上盖一个现在家里洗菜常用的塑料筛,在塑料筛上再覆以毛巾一条,增加脐周围灸热的辐射强度。

中医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五行:是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乘:相克太过,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五行相侮:即反向制约,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其顺序方向与相克方向相反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五脏:心肝脾肺肾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参与精神情志活动 胃:接受容纳和消化食物特点:主通降,以降为顺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膀胱:贮尿排尿 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奇恒之腑:主持感觉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思维活动 气的作用:推动作用,温熙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中介作用 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血的生成:水谷精微化血,肾精化血 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 津液的作用:濡润作用,血液的组成部分,运载作用(气)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液载气,津液化气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致病特点:易袭阳位,病位游移不定,发病急骤,变化无常,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寒性收引 暑邪:暑性炎热上犯头目,扰及心神易于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