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ka频段全球商业卫星宽带网建成

首个ka频段全球商业卫星宽带网建成
首个ka频段全球商业卫星宽带网建成

首个Ka频段全球商业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成

手机太空网2016-01-12 18:01

作者:李博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莫斯科时间2015年8月28日14:44(北京时间19:44),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的国际移动卫星-5 F3(Inmarsat-5 F3)由“质子”(Proton)火箭发射升空。

Inmarsat-5 F3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该卫星基于波音卫星系统-702HP (BSS-702HP)平台设计,质量6.07t、功率15kW、设计寿命15年。卫星携带89台Ka频段转发器,将为太平洋地区提供海上、空中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卫星通信服务,卫星同时支持高分辨率视频、音频和数据通信。Inmarsat-5 F3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旨在提供全

球高速卫星移动宽带互联网服务的“全球快讯”(Global Xpress)系统部署完成。

卫星发射现场

1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概况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成立于1979年,前身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卫星服务提供商,为各类型(海事、航空与陆地)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话音通信服务。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0月访英时参观了该公司总部。截至2015年9月,共拥有在轨卫星11颗,其中L频段9颗,Ka频段3颗(即Inmarsat-5系列卫星),全部工作在地球静止轨道(GEO),涵盖4个系列。

2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业务转型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自成立以来,前四代卫星系统都采用L频段。该频段由于天线波束宽、终端寻星和对星速度快以及传播损耗和雨衰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卫星移动通信服务,便于机载、车载和船载终端使用。以Inmarsat-4星座为基础,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构建了唯一的全球性L频

段卫星通信网络,可提供星基话音与较高速率数据通信,积累了大量用户群[截至2014年底,普通终端用户数超过37万,机器对机器(M2M)终端超过27万],并与40余家经销商以及多达800家的支持服务商保

持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

在第五代Inmarsat系统推出之前,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1)宽带全球区域网(BGAN):由Inmarsat-4系统支持,可提供高达492kbit/s的宽带服务,并能同时进行话音通信,适用于便携式、固定和移动用户终端;

2)船队宽带(FleetBroadband):主要应用于海事服务,数据速率最高492kbit/s;

3)机载宽带(SwiftBroadband):主要应用于航空服务,数据速率最高432kbit/s。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业务发展路线

随着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用户规模的扩大,传统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运营商可提供的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也不例外,其所分配到的L频段带宽仅34MHz,在有限的带宽

内很难有进一步的作为。另一方面,Ka频段的发展前景被持续看好,

越来越多的卫星运营商开始选择该频段提供服务。

2008年,在第四代Inmarsat系统投入运营还不到3年时,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开始着眼于第五代,即Inmarsat-5系统的研发,谋划将L频段的

业务拓展至Ka频段,以该频段的甚小口径终端(VSAT)业务作为未

来新的收入增长点,构建全球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网络,即Global Xpress,并与L频段形成优势互补,提供无缝的全球覆盖和移动宽带服务。

3Global Xpress系统情况

2010年,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正式宣布Global Xpress系统建设计划,该

系统将成为第一个使用Ka频段的全球性商业宽带通信系统。卫星由波音公司负责研制,地面网络和核心模块设计由iDirect公司负责,舰载/

机载网络服务设备(NSD)则由思科公司(Cisco)以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名义代为生产。从2013年12月Inmarsat-5 F1发射成功到如今星座组建完成,耗时不超过2年。

Global Xpress技术特点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Global Xpress属于典型的高通量通信卫星(HTS),此类卫星通过采用点波束,覆盖面积仅为传统波束的1%~2%左右,支持频率复用以获得更高的数据速率。

此外,高通量通信卫星绝大部分工作在Ka频段,可用频谱宽度远远高过C和L频段,可大幅提升卫星容量,同时显著减少吉比特每秒的成本花费(约为传统宽带卫星对应成本的1%)。该频段的终端尺寸也较小,在充分满足固定卫星宽带服务需求的同时,可有效应用于移动卫星宽带服务领域。

(1)技术特性

Inmarsat-5的3颗卫星,其89个点波束将覆盖除高纬两极以外的全球区域范围(同一时间内最大激活波束数目为72个),每个波束被分配了32MHz/64MHz带宽以提供区域服务。此外,每颗卫星上还搭载了1台高容量转发器(HCP),具备6个可调波束,用于为业务需求量大的区域提供附加容量服务。国际移动卫星公司计划于2016年发射第4颗卫星作为备用星,同时也将使Global Xpress网络容量得到一定的提升。据北方天空咨询公司(NSR)估算,整个Global Xpress网络的数据吞吐能力将达到50Gbit/s。

为了抵抗Ka频段雨衰影响,Global Xpress在用户下行链路采用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制式,每波束共计32MHz的带宽被划分为多个载波,可依据用户终端返回的链路状态报告(信噪比值)自适应实时调整调制编码和载波资源分配方案,并使用预留的可调卫星功率来控制数据速率,同时依据服务质量(QoS)、终端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以及信道衰落特性等多因素综合分配用户端可支配的时隙资源数目。此外,在地面段采用经过iDirect公司优化过的网络结构,卫星接入站(SAS)分为主站和备用站,实现了空间分集,2个相距数百千米的站点均能接收和处理所有的业务流量。印度洋区域的卫星接入站分别建在意大利富奇诺(Fucino)和希腊奈迈阿(Nemea),大西洋区域站分别建在美国利诺湖(Lino)和加拿大温尼伯(Winnipeg),而太平洋区域站址选在新西兰。

Global Xpress全球覆盖波束分布图(黄色点为网关站)

当主站受到雨衰情况影响,系统可以自动切换至备用站消除该影响。通过冗余和分集手段,Global Xpress网络实现了高度的可用性。

(2)网络架构

建成后的Global Xpress将是端到端基于IP的网络,保持与BGAN L频段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

在用户下行,终端网络服务设备(NSD)将兼容Global Xpress和BGAN 模块,通过分置的天线接收两个系统的卫星信号,服务于局域网络用户。接入网部分,Global Xpress与BGAN将使用不同的地面网关站通过统一的接入点(Meet Me Point,全球分设3个)接入其IP主干网。

此外,在Global Xpress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以实现自动切换,使用BGAN网络继续服务。同时,地面网络部分将保证在同一卫

星的不同波束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不会出现IP丢失现象,实现无

缝切换;而在2颗卫星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服务中断时间将缩小至30s。Global Xpress应用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L频段所积累的用户群,是其拓展Global Xpress

商业应用服务的基础,新系统将用户分为航空、海事、政府等不同类型以提供服务。

(1)航空应用

相比上一代“机载宽带”,Global Xpress航空解决方案性能更强,可在卫星覆盖范围内实现信号功率的均匀配置,并能够在小范围区域内进行带宽和功率调整与分配。

据悉,该服务的数据吞吐量是基于现有用户数量而定的,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指定信息速率”(CIR),这是保障其可获取的最低数据速率。

根据不同应用服务,实际数据速率有可能超过“指定信息速率”,甚至达到单个点波束所分配容量的级别。

(2)海事应用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始终将海事应用市场作为其业务板块的重中之重,在Global Xpress网络研制和筹建阶段,已开始加紧并购其他服务提供商,扩大市场布局:

1)2011年收购VSAT海事通信服务提供商船舶装备公司(Ship Equip);2)2012年收购了Ship Equip的网络运营商新浪潮公司(New Wave);3)2014年收购海事通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寰球无线公司(Global Wireless)。从容量租用到网络运营再到增值服务,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的业务着力点已扩展至全产业链。

而在应用方案上,Global Xpress将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首先提供的是名为“船队宽带增强版”的过渡性服务方案,在Inmarsat-5 F1开始运行

时启用。如今,第五代Inmarsat系统组网完成,该方案将由“海上快讯”取代。后者是一个混合式的解决方案,将成为Global Xpress海事应用的主打项目,其一方面采用Global Xpress的Ka频段网络,另一方面则整合了L频段的海上宽带服务。此外,“海上快讯”将成为受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管理和控制的服务方案,通过Global Xpress附加值转销商(VAR)进行销售。

(3)政府应用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2010年收购了塞戈维亚公司(Segovia),并由此开始为政府机构客户提供可靠安全的IP管理解决方案与服务,Segovia 公司目前以“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政府”(Inmarsat Government)的名义开展商业活动。

如今,部署完成的Global Xpress将为政府/军事用户提供以下便利。1)空军:将满足空基平台(有人/无人)执行情报、监视和侦查(ISR)任务所需高带宽、高速率需求,并为中继通信任务等提供高通量支持。2)海军:可以支持灵活的远程监控和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提升舰基态势感知能力;此外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士兵的福利通信需求。

3)陆军:Global Xpress的高带宽特点和小尺寸终端适用于地面的动中通,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也正在与终端制造商合作为特种作战人员研制背包便携式终端,方便其进行作战指挥与控制、数据传输以及战场态势感知。

此外,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已就Global Xpress容量租用以及同美军“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卫星系统兼容互操作等问题与军方达成一致,未来将为美军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提供补充与增强服务。

4Global Xpress商业服务策略

Global Xpress的顺利组网,将大幅提升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卫星移动宽带服务领域的竞争力,而其也早已针对新系统积极开展业务布局调整,采用多种手段拓展产业价值链。

并购拓展产业链,缩短与用户距离

为获得其参与的产业价值链更多控制权,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直接收购多家经销商。2009-2014年,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收购了6家主要的服务提供商,统一提供用户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端到端服务领域的地位。此外,国际移动卫星公司还同各类终端制造商提早达成终端研制协议,在组网未完成时就开辟Global Xpress应用市场。目前已同陆地、海事、航空在内8家终端制造商达成协议。

1)陆地终端:将包括便携式、固定以及车载终端,终端尺寸45~240cm 不等,将有4家终端制造商参与;

2)海事终端:终端尺寸60cm~1m不等,参与的终端制造商包括海洋通信公司(Sea Tel)、鹰雷公司(Intellian,负责Ku-GX可升级天线的研制,该终端同XpressLink一起使用,经过简单升级就可使用Global Xpress网络),以及新日本无线股份公司(JRC);

3)航空终端:包括主流终端制造商霍尼韦尔宇航公司以及新兴制造商基梅塔公司(Kymeta)。

通过战略调整,Global Xpress可直接为终端用户提供纵向一体化服务,也可以将服务打包至经销商,实现Inmarsat管理式服务(managed services)的高效分发。

布局增值应用市场,搭建商业生态系统

无论是只做卫星运营,还是将产业链范围拓展至用户服务,运营商的利润都很难实现大的突破,目前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展迅速,未来移动宽带卫星服务行业在提供更高带宽上的边际成本已经大幅削减。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经验也可看出,在运营商平台之上,增值服务提供商才是最大的获利者。

因此,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Global Xpress网络的建设之初就定下了战略目标,即通过Global Xpress网络将其从带宽提供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支持各类增值服务解决方案的平台,即服务支撑平台(SEP)。作为国际移动卫星公司2012-2014年的一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网络开始提供服务时,服务支撑平台将正式启动。服务支撑平台将主要由服务分发云平台(SDP)、接入网络以及网络服务设备组成。其中:

1)SDP负责集中式管理用户数据库、主页、收费等功能,并提供与上一代Inmarsat系统之间的接口,为主流云平台和互联网应用开发商提供标准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接口(API)和Web2.0服务。

2)接入网络负责通过BGAN和Global Xpress接入技术实现寻址、移动性及策略管理等功能。

3)网络服务设备提供与用户终端(包括各类舰载、机载和车载设备等)的接口,运行应用以及服务。

服务支撑平台将支持经国际移动卫星公司许可和批准的“授权应用提供商”(CAP)。服务支撑平台的建立将支持开放式的应用开发以及内容分发服务,为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未来移动宽带服务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总结与启示

Global Xpress系统建设与商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当前国外宽带移动通信卫星市场的发展趋势:高通量通信卫星技术持续演进、通信容量大幅提升,将成为移动宽带卫星服务领域的主流选择,并加速传统固定和移动业务的融合;各大卫星运营商竞相部署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而据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2023年,仅GEO轨道的高通量通信卫星的容量供给就将达到2Tbit/s,总带宽需求则只有1Tbit/s,市场竞争激烈将促使运营商谋求盈利模式的转变。

对我国来说,卫星宽带移动互联网市场尚未形成,接入服务性价比仍然较低。而高通量通信卫星在演进过程中,卫星/地面技术不断升级、性能持续改进,应用优势逐步显现。因此,加快研制服务于我国的高通量移动宽带通信卫星,缩小与国际水平之间差距,并推进应用部署,将成为国内卫星通信行业可选取的着力点。另一方面,未来宽带容量供给势

必超过用户需求,通信管道相对价值进一步削减,增值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因此,最大化利用现有系统优势,从提供通信带宽分配和租用的模式中积极寻找新的增值服务机会,也是我国卫星运营商谋求长远发展和战略性业务布局的重点考虑方向。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4月24日

第一章公司概况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 仅寻呼全国联网 系统3年实现销 售收入2.3亿,国 内市场占有率高 达75%;另外还 为所内各型号任 务测试与批生产 研制生产多批次 配套调试与标定 设备,如多频点多 通道接收机、多种

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另外,福道公司还自筹资金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兴建了1万多平米的写字楼。除出租外,楼内还设有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天线罩生产中心、IT实训中心。 第二章 动中通应急通信系统概述 2.1系统概述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其创新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信号。并且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自动跟踪保持指向,并支持车辆在时速300公里行驶条件下的双向2M传输速率。隐形动中通卫星天线是由安装于车顶的低轮廓相控阵天线和安装在车内的天线控制器等组成。天线控制器为天线提供动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2010年5月12日 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

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因此,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复杂的航行条件下天线能稳定地跟踪通信卫星。其次是它的通信能力,天线的通信设备要能支持较高通信带宽。第三,安装方便。对于海事局60米巡逻船而言,船上能提供的船载天线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安装方便非常重要。 在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案中,选择的是以色列Orbit Orsat(AL-7103MKⅡ)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如图2所示:

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组成及原理分析

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组成及原理分析 摘要:动中通天线系统主要用于移动载体移动条件下实时通信,满足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需求。本文提出惯导跟踪式动中通卫星通信车载天线系统的组成,对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惯导跟踪式的动中通天线系统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号,利用惯性导航系统自身即可完全实现自主对星,在移动载体移动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实时对星和换星,灵活性高。 关键词:动中通,惯性导航,天线,卫星通信 概述 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主要用于车辆等载体在快速移动的条件下,保持对卫星实时跟踪,使车载卫星天线始终对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之间构建双向链路的卫星通信,以达到实时、不间断与其他地面站进行图像、语音、数据的卫星通信双向传输。 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应用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跟踪卫星,利用卫星通信的无缝覆盖,加上所具备的机动灵活和行进间通信的特点,可以使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通并投入使用,满足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需求。 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是实现动中通车载站的核心,天线面通常采用偏馈或正馈面反射的抛物面天线,外形呈球状,相对于相控阵天线来说,其天线增益较高,旁瓣特性较好,可以跟踪制导系统控制天线的方位和俯仰指向。 1天线系统主要分类 一般来说,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技术实现对星跟踪: (1)单脉冲跟踪式:利用多个方向上卫星通信信号强弱的和差关系,在短时间内判断出天线指向的偏差,即时调整卫星天线的指向,保持对通信卫星的跟踪。 (2)惯导跟踪式: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建立一个坐标基准,通过前馈控制伺服系统,使卫星天线稳定在坐标基准中,不受到车辆载体运动的干扰,始终对准通信卫星。 单脉冲跟踪式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由于依赖卫星信号进行对星跟踪,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在卫星信号受到遮挡时容易丢星,如途经隧道、桥梁等情况下,被楼宇、大树等遮挡的情况下,都难以保持正常通信;在没有卫星信号的时候无法进行初始对准卫星,在车辆载体行进中无法进行初始对准卫星;在车辆载体大动态情况下,

神通型动中通相控阵卫星天线

产品描述: 神通Ⅱ型Ku卫星双向相控阵天线是国 内卫星通信的革命性的、划时代的突破产品, 神通Ⅱ型的超薄(24cm厚度)相控阵天线系 统是专为运动载体(飞机、火车、汽车、轮 船)的“动中通”实时通信而设计的。全新 理念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 信号,并且在运动载体高速运动过程中,自 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自动跟踪并保 持精确指向。 神通Ⅱ型卫星双向相控阵天线具有非常 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应急通信,因为它可以 为公共安全部门和第一响应单位提供高速移动的宽带卫星通信链路,不依赖于易受服务中断、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所影响的地面通信链路。也由于它不依赖于地面网络,它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的领域,特别是那些偏远的、无电信运营商服务覆盖到的地区和专有军事领域。产品适用领域有:应急体系、军队、武警、公安、国安、消防、交通、能源、环保、自然资源、运输等各行各业。 系统组成: 神通Ⅱ型由超薄的安装于移动载体的相控阵天线和内部的控制器组成。 外部安装天线内置BUC(可外置以增加发射功率)和LNB,控制器为天线提供电源并控制相控阵天线的运动。 系统特点: 全自动对星; 采用GPS信号,自动捕获并跟踪卫星(无GPS时可自动盲扫) 运动中自动寻找卫星信号最大值; 控制系统可以使之快速从视线遮挡中恢复,天线使用机械和电子混合扫描,保持指向精度; 邻星干扰保护: 如果天线指向偏离大于0.5度,发射链路自动关闭,直到指向误差被天线的跟踪系统纠正。 设备采用标准机架安装,同时优化设计适用于移动载体,易于安装和维护。

1.天线主体 型号:ST-2K 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 发送:14.0-14.5 GHz 接收:12.25-12.75 GHz 数据速率: 发送(回传链路):64kbps~4096 Kbps (外置40W BUC) (根据不同的卫星和地区会有变化)接收(前向链路):大于15 Mbps 增益: TX:33.5dBi RX:33.5dBi 极化:线极化/圆极化(自动控制) 上行EIRP:49.5dBw(40w BUC) G/T:9 dB/K @30度 旁瓣电平:<-14dB 交叉极化:>27dB IF输入/输出:L频段950-2050MHz 捕获和跟踪: 信号捕获并锁定:自动,<60秒 极化角调整:自动 跟踪速率:45°/秒 重新捕获:<20秒 仰角捕获误差:<0.3° 极化角捕获误差:<0.35° 极化调整误差:<1° 天线单元: 尺寸:1360×1200×248mm(L×W×H) 重量:≤40Kg 电性能指标 电源:30VDC 功耗:≤70W 电源接头:TNC 射频接头:TNC 机械性能指标 俯仰范围:20° - 70° 方位范围:360°连续 跟踪速率:60°/s 极化范围:-90o~+90o 工作温度: 天线主体单元: -40°~+55°C 贮存温度: -50o~+70oC 相对湿度:<90% 运动速度:≤350 Km/h

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森林防火应急通讯中的应用

科技论坛 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森林防火应急通讯中的应用 赵文鹏 刘硕 (国家林业局东北航空护林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当前森林防火通信手段主要有无线电短波、超短波和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具有建立迅速、易于组织等优点,但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和火险区多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现有通信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森林防火灭火的需要,经常出现贻误战机;超短波通信全部是模拟话音通信,无论是中继“背靠背”级联,还是中继链路级联,以及扫描中继级联等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都存在重叠覆盖区内本网络多个信道频率以及其它地区网络频率的互调干扰产生的二次谐波和三阶互调现象,通信效益低,堵塞严重。卫星通信则受制于接受系统的不可移动性。近年来,随着动中通在地震灾害应急中的成功运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它的优势,本文将阐述动中通在森林防火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1动中通概述 1.1动中通的工作原理 动中通自动跟踪系统是在初始静态情况下,由GPS 、 经纬仪、捷联惯导系统测出物体的航向、载体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及相对水平面的初始角,然后根据其姿态及地理位置、卫星经度自动确定以水平面为基准的天线仰角,在保持仰角对水平面不变的前提下转动 方位,并以信号极大值方式自动对准卫星。 在载体运动过程中,测量出载体姿态的变化,通过数学平台的运算,变换为天线的误差角,通过伺服机调整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保证载体在变化过程中天线对星在规定范围内,使卫星发射天线在载体运动中实时跟踪地球同步卫星,达到传播信号的目的。 1.2动中通的特点 动中通是通过统一的移动式、 便携式卫星站,建立一套完整的现场信息传输系统。动中通卫星通讯车是以卫星为链路媒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一定范围的机动联网,实现通讯车与控制总部多渠道通讯,进而将其与控制系统联网,保障最及时地将现场实况信息进行传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使用过程中采用自主跟踪方式跟踪卫星,充分利用了卫星通信覆盖区域大、抗干扰能力强、线路稳定的特点,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点对主站移动卫星的通信。即在林区多变的环境中可以实现与外界保持畅通的通信,及时准确的将火场信息反馈出去;二是动中通车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能确保快速、实时的静态和动态实时传播信号,动中通车体可以延伸至林区内部并靠近火场发挥最大功效;三是自动重捕时间短,驶出通信盲区后能快速恢复通信,在森林火灾扑救中可以快速转场并 且快速建立起通信链路;四是与OFDM “无方向”移动微波设备相比,“动中通”车无需收、发设备操作人员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减小了电磁辐射污染;五是信号传输过程的节点减少,提高了火场信息转播质量和可靠性。 1.3动中通的通讯优势动中通从带宽、通信质量、抗毁坏性、机动性和信号覆盖六个指标与其它通信手段(短波电台、海事卫星、全球星和亚星)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1.3.1实时性好。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实时地将现场的图像、语音、 数据通过卫星传送到卫星地面站,实现与任何地方的通信。1.3.2机动性强。“动中通”天线不需要展开时间,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实时对准卫星,非常灵活、机动,能够根据警情、灾情的情况到达需要的地方快速处理现场的情况。 1.3.3兼容性好。动中通的天线跟踪平台保证载体在移动中始终对准卫星,建立通信链路,并可兼容任何卫星通信设备。 1.3.4测量速度快。陀螺的测量角速度一般在每秒200度以上, 不受天线跟踪速度的影响。足够高的姿态敏感速度保证了汽车过坑、高速转弯等快速姿态变化情况下,有能力保持跟踪。 2动中通在森林防火应急通讯中的应用在高森林火险地区,部署一定数量的动中通指挥车,采用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移动多媒体及车辆改装等多种技术,建设一套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构成多手段、多业务的移动通信平台,实现实时采集、处理各类勤务现场信息,通过通信卫星资源,实现动中通指挥车与指挥部、静中通卫星通信车之间图像、话音和数据等实时双向传 输,并可以在物理上与现有的视频指挥系统、 语音通信网、信息网和无线通信系统等实现直连。切实做到森林防火通讯畅通的预警目标。森林防火办公室在确定为火警时,半小时内上报,找到火场后,由森防指根据上报的火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派兵力。火灾得到控制后,明火被全部扑灭,火场由火灾发生地所在单位留守看守,在确定无复燃可能,经请示后,方可撤离火场。但如何保证及时的发现火灾隐患以及如何更清晰的了解火灾现场的实时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灭火措施,是实际防火中比较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将动中通系统应用到森林防火中,它可以使指挥车在行进途中锁定通讯链路,实现移动通讯。动中通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图像采集,运动或静止中实时不间断传输图像、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组建应急无线通信网,实时登录公安专网,实时登录Internet 网,实时拨打森防专网电话,实时拨打PSTN 市话,广播扩音,电子导航,现场声光警示及视频传输等。这样地面指挥中心系统与突发现场之间便可以建立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通信网络,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上报现场最新信息和战时指挥调度,实现前方移动指挥所会商系统与后方地面指挥所指挥中心形成的一体化的指挥调度 系统、 确保上级领导指挥命令的顺利传达。3动中通在实际森林防火中应注意的问题3.1天线的直径 对于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选型很重要。直径大的天线各种参数指标高,对信号的传输有利;直径小的天线运动惯量小,易于提高机械操控的精度。因此,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选取大直径的传输天线。 3.2卫星的信号 受空中各种摄动力的影响,卫星的位置在不断地漂移,其姿态也在细微地改变,这些都会加大指向误差。因此,检测卫星信标信号 的变化,对精确跟踪卫星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动中通车用于直播会遇到暂短链路遮挡问题,所以转播方案中要着重考虑弥补措施。因为动中通能实现点对多点的卫星通信,所以要预先设计,当某一颗星被遮挡时,发射天线应快速锁定另一颗星。 4结论 针对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本文将动中通卫星摘要: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简称动中通)优越于其他通信手段,不仅能够保证通信区域畅通无阻,而且能够保证通信质量,具有实时、灵活、精准、高效的特点。动中通能满足新闻媒体长距离、大动态的电视移动转播,也能够满足武警、公安系统在遇到地震救灾、 抢险等突发事件或森林防火部门在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指挥时的应急需求。本文主要从动中通在森林火灾发生前预警通讯、发生后的应急通讯等方面,论证了动中通应用在森林防火应急通讯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动中通在森林防火通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动中通;森林防火;预警通讯;应急通讯表1动中通与其它通信手段对比分析 (下转69页 )66··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忻向军

1 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未来宽带卫星网络带宽由极高频(E H F)频段提供,如K a频段(20~30G H z),Q-V频段(40~50GHz)和W频段(76~110GHz)。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各种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表明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向高速率、极高频、双向和因特网接入发展的趋势。 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在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中,星上路由和星上交换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典型例子是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泰勒戴斯克”(Teledesic)系统,此系统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并于2002年应用,其星座图由288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实现“空间因特网”,向全球用户提供类似光纤网络服务质量(QoS)性能[误码率(BER)<10-10]的高质量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尽管此系统复杂、昂贵并最终作废,但仍然是宽带卫星因特网系统的一个好例子。 近10年,“高适应”(Hylas)卫星、“太空之路”(Spaceway)、“电星”(Telestar)、“双向”(Tooway)、“狂蓝”(WildBlue)和“O3b”等系统表明了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系统不仅支持宽带通信应用与服务,如:高速、双向因特网接入(如视频下载、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发展现状与展望 忻向军 张琦 王厚天(北京邮电大学)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各行各业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宽带卫星通信将以其灵活、大范围的覆盖能力,成为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宽带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宽带通信卫星正引领着卫星通信的重大变革。Ku等商用频段能够提供的总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用户带宽需求。Ka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由于其较宽的可用频段、远端设备小巧、点波束增益高、安装便捷等特点,代表了当代商用民用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阿联酋等国均发展了Ka 频段宽带卫星,成为宽带卫星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根据欧洲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卫星宽带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9年卫星宽带接入用户数量预计可达约1190万人,主要来自于北美和欧洲,此外,南美约有130万,中国地区约有90万,南亚越有80万等,各地区将主要通过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来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Ka 频段宽带卫星将成为世界各地未来卫星通信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 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 QOS )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 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1996 年,美国NASA 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 /s的ATM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 都是根 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 很小) 而设计的。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 ACTS,the Europea n adva need Commu ni cati ons tech no logies and services 计戈U的若干项目——SECOMS( 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 (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 (wideband satellite dem on stratio n of multimedia) 和ACCORD (ACTS broad com muni cati 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r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 /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同时,以支持宽带业务为目的的一些同步和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继出现,1999年5 月11 日欧洲发射了ASTRA 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 现代宽带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工作在更高的频段、采用基于ATM 的传输技术和主要提供多媒体和因特网业务。其市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线个人客户、多媒体业务提供商和在线企业集团。 目前,宽带卫星系统已采用Ka 波段,而Ka 波段传播特性受降雨衰耗的影响 较大,这一点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从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采用自适应功率调整和自适应数字编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面光纤网采用ATM 技术来提供宽带综合业务。而误码率较高的卫星定带系统在采用ATM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时,需考虑保证QOS的问题。一些国家,如美国、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对卫星ATM 层和物理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ATM的性能可以满足ITU —TG.826和1.356的目标要求。如果系统采用RS块状编码、交织、FEC 技术,卫星链路可达到准光纤链路质量,ATM 可以作为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而具有星上交换处理的卫星ATM 系统却有着光纤网络所不及的如下优点:卫星可以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城市和无人区)提供ATM 业务。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灵活地实现按需分配带宽,它不受复杂的地面 网络拓扑的影响,减少了中间多次分配的环节。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 同步卫星的移动通信应用俗称“动中通”,是当前卫星通信领域需求旺盛、发展迅速的应用。“动中通”除了具有卫星通信覆盖区域广、不受地形地域限制、传输线路稳定可靠的优点外,真正实现了宽带、移动通信的目的。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心站和“动中通”用户站组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星状网为宜,中心站为固定地面站。“动中通”用户站根据移动载体的区别可以是船载站、车载站(列车、汽车)、机载站,通过“动中通”用户站可以实现与中心站之间的双向数据、话音、图象传输。 “动中通”在铁路系统主要应用在客运列车的通信方面,装备“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后,在客运列车上可以开通卫星电视,装备车载电话厅,也可以用专用车厢,装备几间移动办公室,因为有Internet接入和电信通道,移动办公室内可配备计算机,电话,传真机。 “动中通”卫星通信的主要技术特点 传输容量较大:可以实现几十——几百kb/s信息速率传输。 不平衡传输:接收DVB卫星广播信号和Internet接入。 单向接收:接收卫星电视广播 系统组成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心站和“动中通”用户站组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通常为星状网、也可以为网状网结构。 中心站与其他卫星系统主站相似,根据系统提供的业务要求设计、配置软件和硬件,并与地面网络连接,包括地面电话交换网、Internet地面接入口等。 “动中通”用户站由卫星接收和发射设备分系统、“动中通”天线伺服分系统组成,“动中通”天线伺服分系统是本项目应用的核心部分,通过其对选择卫星的跟踪功能,始终保持对准卫星转发器,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分发。 卫星通信分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选择Ku频段,以获得较小的天线口径和较高的天线增益。设备主要由收发信机和调制解调器组成,通信终端可以和以太网相连,提供数据应用和Internet接入;与话音网关连接,提供VoIP电话。 天线伺服分系统 车载“动中通”Ku波段0.8米卫星天线,可在车行进期间始终高精度地对准所使用的同步通信卫星,实现高质量的通信。 --- 主要性能指标 1)天线口径:椭圆口径,长轴2a=1.0m, 短轴2b=0.66m (等效口径 0.8米) 2)工作频率:接收:12.25~12.75GHz 发射:14~14.5GHz 3)天线增益:收: 38.2+20lgf/12.50dBi 发:39.3+20lgf/14.25dBi 4)极化方式:线极化 5)端口隔离度:收发隔离度380dB 6) 运动范围:方位:360°连续(或±420°) 俯仰:10°~90°极化:±100° 7)工作速度、加速度:速度:方位≤100°/s 俯仰≤80°/s 加速度:方位≤800°/s2 俯仰≤600°/s2 8)天线座重量:≤95Kg(含天线) 9)跟踪精度: 1/10 θ0.5(r.m.s) 10)捕获卫星目标方式:自动搜索、人工控制 11)再捕获最大时间:≤5秒

宽带卫星通信运用概念

宽带卫星通信运用概念 将IP技术应用到卫星通信中,能发挥二者的优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特别适应于军事通信、民用船只和飞机等移动通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应急通信等场合。近年来IP和多媒体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1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原因 随着全球因特网业务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人们对集数据、话音和视频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基于IP协议的业务需求量急剧上升。尽管地面通信网络正在迅速发展,但卫星通信网具有地面通信网络不可比拟的一些优势。例如:卫星通信系统所特有的大区域内广播的特点是其他通信系统所没有的;在某些特殊领域,如船只和飞机等移动通信、偏远地区和地面设施不发达地区的通信,以及军事通信等,卫星通信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些场合利用卫星建成宽带多媒体业务接入系统被认为是切合实际的方案。宽带IP 卫星通信技术的出现正是这种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2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宽带IP卫星技术就是将卫星业务搭载在IP网络层上运营的技术,

是运行TCP/IP协议簇的卫星通信网。目前提出的宽带IP卫星系统都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2],在卫星ATM的分层实现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将ATM协议放在非ATM的卫星协议平台上而不改变现有卫星协议的结构。其优点是保持现行的卫星标准,卫星平台对不同用户终端的协议标准是透明的,卫星访问协议不会为外界网看到,但很难为各种不同的协议都提供最好的性能。 另一种是卫星网完全采用ATM结构。其优点是适用于一个高度集成的星地ATM环境,缺点是需要修改现有的各种卫星协议和网间接口协议。 1996年,美国NASA的ACTS卫星进行了622Mbit/s的ATM试验,验证了TCP/IP协议在卫星ATM平台上的可行性。1999年欧洲也发射了基于ATM的传输技术的ASTRA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近几年国际上出现了各大公司向有关组织申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牌照的热潮。这些公司包括传统的卫星制造商、电信服务商以及新兴的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公司。在这些已经申报的宽带卫星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支持IP业务为主要特征的宽带卫星IP系统。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QOS)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1996年,美国NASA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s的ATM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都是根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很小)而设计的。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ACTS,the Europea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的若干项目——SECOMS(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wideband satellite demonstration of multimedia)和ACCORD(ACTS broad communicati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同时,以支持宽带业务为目的的一些同步和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继出现,1999年5月11日欧洲发射了ASTRA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 现代宽带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工作在更高的频段、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和主要提供多媒体和因特网业务。其市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线个人客户、多媒体业务提供商和在线企业集团。 目前,宽带卫星系统已采用Ka波段,而Ka波段传播特性受降雨衰耗的影响较大,这一点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从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采用自适应功率调整和自适应数字编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面光纤网采用ATM技术来提供宽带综合业务。而误码率较高的卫星定带系统在采用ATM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时,需考虑保证QOS的问题。一些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对卫星ATM层和物理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ATM的性能可以满足ITU-TG.826和I.356的目标要求。如果系统采用RS块状编码、交织、FEC技术,卫星链路可达到准光纤链路质量,ATM可以作为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而具有星上交换处理的卫星ATM系统却有着光纤网络所不及的如下优点: ·卫星可以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城市和无人区)提供ATM业务。

动中通卫星车技术方案分析

动中通卫星车 技术方案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惠州市分公司 2016-12-09

第一章项目背景 1.1 项目概述 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变革的世界,一个国家的军队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先进、高效的设备也孕育而生,提高工作速率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借此,我公司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以及多年的生产经验,设计研发出此款通信指挥系统,不仅能够使部队对于处理突发事故更加高效,同时更能让领导及指挥者更加快速的传达决策和指令。此车凭借各种高端设备的集成、众多优质安全的材料选配、先进成熟的加工工艺及合理的车辆改制,通过通讯、会议、视频等几大控制系统,运用科学的方式,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 1.2 需求分析 突发事件的空间不定性,导致其应对方法相对匮乏。特别处理突发事件通信方式的选择则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综合应急响应指挥系统,提高部队协调联动水平。动中通卫星车产品在应急通信救援领域已广泛应用。车载动中通系统可有效隔离通讯载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其状态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通信中断,具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覆盖区域广、不受地形地域限制、传输线路稳定可靠等优点。在没有通讯网络覆盖地形复杂的偏远区域,甚至是在动态变化极其复杂的水上,“动中通”也能够迅速捕捉卫星方位,完成联络通讯。卫

星利用其覆盖范围广,设备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大力推崇。 1.3 建设目标 为加强部队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设,为抢险救灾、现场指挥提供实时的图像、数据、语音、传真等通信保障,提高处理应急事件能力,本方案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1套动中通卫星车,实现动中通卫星车前端(无人机采集到图像)与后方指挥中心图像双向传输。 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并支持车辆在高时速行驶条件下的保证双向高传输速率。 本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一、本方案采用稳定可靠的动中通卫星天线,通过卫星资源,实现卫星通信、图像采集传输、语音通话。 二、拟建的卫星车定义在应急通信,使突发事件现场图像通过无人机和卫星车传送到各级指挥中心。 三、动中通天线采用多级反馈伺服稳定跟踪技术,可快速搭建一个具有不低于2M带宽的动中通卫星车载平台,系统能保证在高速机动、崎岖颠簸的路面实时通信。

浅谈卫星移动通信

浅谈卫星移动通信 【摘要】卫星移动通信由卫星通信技术和地面移动通信技术结合产生的新的通信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但由于技术和市场原因,卫星移动通信的市场较小,未来的发展仍有不确定性。从目前的卫星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情况看,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是最好的。未来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是与地面通信网络组成无缝隙覆盖全球的个人通信系统,真正进入个人通信时代。同时,卫星移动宽带、终端综合化、星上处理等都是卫星移动业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非常有必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优势发展动态发展趋势我国的发展现状建议 一、引言 谈起移动通信,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想家时,拨通父母的电话便能感受家人的温暖;闲暇时,登上QQ便能和朋友一起聊聊自己的故事;还可以经常上网冲冲浪,感受世界的千姿百态,拓宽我们的眼界。移动通信将我们与世界紧紧相连,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单纯依靠现有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可不想父母温暖的叮咛因信号差而终止,也不想仅因手机没有信号而置身“孤岛”。我们期盼着,无论何时、也无论何地我们都能与我们挂念的人实现通信。这在21世纪将不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迅猛发展的卫星移动通信将引领我们走进个人通信时代。 二、卫星移动通信的优势 卫星移动通信是由卫星通信技术和地面移动通信技术结合产生的新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系统容量大、通信距离远、组网灵活、通信费用基本与距离无关、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依稀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瞬间使得灾区对外通信完全中断,卫星是灾区惟一第一时间即可仰仗的通信设备。汶川大地震以悲剧性的方式证明了卫星通信的重要性。使用

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解析

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突发事件的空间不定性,导致其应对方法相对匮乏。特别处理突发事件通信方式的选择则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综合应急响应指挥系统,提高部门协调联动水平。车载动中通产品在应急通信救援领域已广泛应用。汉华世讯科技推出的车载动中通系统采用H.264+优化压缩编码技术、Hanhsx多通道集群捆绑技术、网络编码自适应技术、车载语音整合调度系统(包括短波、超短波及手机和卫星电话的系统整合)、卫星通讯技术、Hanhsx卫星移动多媒体编解码设备、CDMA多通道图像传输设备、单兵作战超短波传输设备、GPS卫星定位设备。车载动中通系统可有效隔离通讯载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其状态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通信中断,具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覆盖区域广、不受地形地域限制、传输线路稳定可靠等优点。在没有通讯网络覆盖地形复杂的偏远区域,甚至是在动态变化极其复杂的水上,“动中通”也能够迅速捕捉卫星方位,完成联络通讯。卫星利用其覆盖范围广,设备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大力推崇。 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其创新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信号。并且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自动跟踪保持指向,并支持车辆在时速300公里行驶条件下的双向2M传输速率。隐形动中通卫星天线是由安装于车顶的低轮廓相控阵天线和安装在车内的天线控制器等组成。天线控制器为天线提供动力并控制天线的运动。 系统功能 ○ 无需手动对星 ○ 采用GPS信号,自动捕获并跟踪卫星 ○ 运动中自动重新寻找最大值 ○ 内置陀螺仪使之可以快速从视线遮挡中恢复,天线使用机械和电子混合扫描,保持指向精度 ○ 邻星干扰保护 ○ 如果天线指向偏离大于0.5度,回传链路自动关闭,直接指向误差被天线的跟踪系统纠正 主要特点

国内动中通系统技术介绍

国内动中通天线自跟踪技术介绍 1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 2 动中通天线跟踪方式介绍 (2) 2.1 精确指向跟踪系统 (2) 2.2 单脉冲自动跟踪方式 (3) 2.3 混合跟踪方式(差分GPS) (3) 3 动中通惯导比较 (4) 1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天线自动跟踪系统和常规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天线自动跟踪系统是关键技术。

2 动中通天线跟踪方式介绍 目前,国内动中通系统天线自动跟踪系统有三大类:1精确指向跟踪系统;2单脉冲自动跟踪系统;3混合跟踪系统(差分GPS),这几种方式根据其技术特点,应用范围有所不同,分别介绍如下: 2.1 精确指向跟踪系统 精确指向跟踪方式根据车辆运动过程中位置(经度、纬度、高度)及姿态(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等参数,计算出天线指向卫星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该系统要求陀螺惯导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不漂移),但不能解决卫星定点位置的漂移问题,因而此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捕获引导,可实现盲対星,不怕遮挡(但卫星通信本身还是怕遮挡的)。但缺点是高性能高稳定度陀螺惯导(法国进口光纤惯导)价格昂贵,而且不能解决卫星定点位置的飘移,因而跟踪精度稍低。 经过国内相关机构多次调研和实际测试,在相同精度的陀螺设备中,激光陀螺比光纤陀螺的漂移累计周期短,一年内需进行多次相校。进口光纤陀螺稳定周期长,漂移累积小,一般选用OCTANS法国高精度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作为该跟踪系统的测姿部件。相关指标如下:

2.2 单脉冲自动跟踪方式 单脉冲自动跟踪方式是跟踪卫星的信标,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利用单脉冲精密跟踪技术,实现卫星通信天线在移动载体上对卫星的精密跟踪。因而主要的优点是跟踪精度高,不怕卫星漂移(由于受太阳和月亮引力的影响,静止卫星会在一个与地球赤道平台夹角不断变化的倾斜轨道上运行。假设卫星轨道的东西位置保持不变,则从地球显道表面观察卫星的日漂移轨迹是一个对称于同步静止卫星轨道位置的“8”字形)。 但由于该产品是利用单脉冲跟踪技术,而在此频段(Ku频段)天线波束很窄,因而天线可跟踪角度范围很小(一般只有±1°左右),一旦跟踪目标丢失(如进山洞、卫星信号被遮挡或车体因剧烈跳动等原因),重新捕获目标比较困难,有时甚至需要人工辅助才行。该类型动中通系统为保证跟踪精度,复杂程度高,价格昂贵,目前主要应用军方市场,国内39所54所拥有此技术。 2.3 混合跟踪方式(差分GPS) 精确指向式跟踪系统具有不依赖外界信息、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是一种能够提供多种导航参数,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但它的精度随时间而变化,长时间工作会累积较大误差,这使惯性导航系统不宜作长时间导航。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具有较高的导航精度,但由于运动载体的机动变化,常使接收机不易捕获和跟踪卫星的载波信号。为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更有效全面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动态性,现多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将卫星定位与惯性测量相结合,推出了全新姿态方位差分GPS(混合跟踪方式)的“动中通”系统。 利用差分GPS跟踪系统的动中通惯性导航平台继承发扬了GPS导航和惯性测

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启动

SPACE EXPLORATION | 5 【中国航天资讯】|太空探索 解读 :2018年是中国航天丰收的一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次数大跨步迈进“30+”,达到37次, 且成功率达到100%。其中主力型号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自1994年首次发射成功以来首次年发射超过10次,达到14次,超过全年发射总量的1/3。 此外,商业航天火箭也为中国发射次数贡献了力量。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我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也实施了发射,虽然发射未能获得成功,但这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首次尝试发射卫星。 国际航天界风云人物埃隆·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 表评论:中国今年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进步令人惊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发射次数基本能代表一个国家航天工业的整体实力。创纪录的发射次数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辛付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家陈海鹏说。 (景骢) 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独占世界第一 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启动 新闻 :2018 年,全球共开展航天发射114 次,中国以39 次的成绩,一举超越了美国的34 次和俄罗斯的20次,首次独占世界第一。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空间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我国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 :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虹云工程首颗试验星“武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2018年12月29日16时00分,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解读 :2018年12月下旬先后发射的“武汉号”和“重庆号”卫星,是分别由航天两大集团牵头建设的 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项目“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的首星。这两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中国打造天基互联网迈出的实质性的第 一步。 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项目是我国国家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航天项目,包括多个具体计划。此次实施发射的“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均采用Ka 频段作为用户链路以实现宽带通信,“让全球无缝覆盖WiFi”;并将以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为基础,融合低轨导航增强、多样化遥感,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此外,“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将以较低成本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便于实现用户终端小型化,还能最大限度提高网络接入速率,契合商业性的发展需求。 (驭驰) ▲ 长二丁火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