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砂在硅溶胶型壳中的应用

石墨砂在硅溶胶型壳中的应用
石墨砂在硅溶胶型壳中的应用

石墨砂在硅溶胶型壳中的应用

2011-11-07 10:04:33 作者:佚名来源:精密铸造分会浏览次数:185

广东省佛山市大磊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阳海清吴旭承阳鹏

中国铸造协会精密铸造分会周泽衡张耘

精铸件的缺陷如氧化夹杂、表面麻坑、缩孔缩松、裂纹等等都是在金属液浇注到型壳中后的瞬间产生的,要避免和减少铸件的缺陷最理想的途径就是,一是要保证金属液的纯净和最合适的温度;二是要尽量使型壳的特性能适应和顺从不同金属液在注入不同型壳时,金属液冷凝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对于后者,业内同仁已成功的采取了许多外部的措施,如采用加碳盖箱法,使金属在还原气氛下冷却,以防止易氧化钢种的铸件表面产生麻坑;又如将型壳浇注前局部沾水或浇注后局部吹风喷水,改变铸件凝固顺序,以防止铸件局部产生缩孔。诸如以上类似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是从型壳以外去采取的措施,本文作者受国外经验的启示,从型壳本身的材料进行改变,将石墨材料引用到制壳材料中,从寻找合适的石墨材料以及在不同结构铸件和不同金属上进行了反复试验,获得了一些实际的体会,为今后石墨砂和粉在制壳中的推广应用将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1.对石墨的基本认识

1.1. 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自然界中由碳元素组成的固态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即一类为无定形结构的非晶质物质,如木炭、焦炭、煤、活性炭等,另一类为晶体结构的物质,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也就是说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是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石墨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石墨,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墨矿,中国是世界石墨矿储藏量笫-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诸多省份,我国天然石墨来源丰富:另-种是人造石墨,是以人为的方法将高纯的无定形碳进行石墨化,人造石墨的纯度更高,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1.2.天然石墨。根据碳原子的晶形结构和大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①致密结晶状石墨,又称块状石墨。石墨晶体直径大于0.1毫米,晶体肉眼可见,但排列杂乱无章,呈致密的块状构造,其特点是矿中碳的品位较高,一般为60%-65%,有时达到80%-98%,可塑性和滑腻性不如磷片石墨。②鳞片石墨,石墨晶体呈鱼鳞状,为片层状的晶体结构,层内的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其他碳原子结合,而层与层间的碳原子是靠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其特点是矿中碳的品位一般不高,通过多磨多选可获得鳞片石墨精矿,它与水基溶液不易混合,它的可浮性、润滑性和可塑性优于其他石墨,工业价值大。

③隐晶质石墨,又称土状石墨。石墨晶体直径小于1微米,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它是微晶石墨的集合体,其特点是矿中碳的品位较高,一般碳含量为60%-80%,少数高达90%以上,矿石可选性差,表面呈土状,缺乏光泽,润滑性差,但易与水基溶液混合。

天然石墨是在高温下形成的变质矿床,含有SiO2、Al2O3、FeO2、CaO、P2O5、CuO等杂质,常与石英、黄铁矿、碳素盐等矿物形式出现,还含有水、沥青、CO2、H2、CH4、N2等气体,虽经过选矿处理,但使用天然石墨时至少要检测其固定碳、硫、灰分、挥发分、等主要指标。详见表一。

1.3.人造石墨。它是用优质的粉状的经过煅烧的石油焦为原料,加入沥青作粘结剂,通过挤压、模压或等静压的方法压制成形,再在2500℃-3000℃非氧化性气氛中进行石墨化处理而获得的石墨质产品,如电极及各种形状的石墨制品,由于经过煅烧后的石油焦的碳含量高,杂质少,又经过高压成形,因而这种人造石墨具有高纯度、高密度、高强度的特点见表二,按纯度和致密度可分为普通人造石墨和高纯致密石墨,在制造业和科研上有广泛的用途,即使用废了,仍可将其破碎成砂和粉亦称为石墨碎,可作为优质的石墨材料使用。

表二人造石墨的大致成份

2.石墨的特性及在精铸制壳材料上应用的可行性

石墨呈灰黑色,质软,人为加压成形的人造石墨质地较硬,比重为1.9~2.3,熔点高达385 0±50℃。它的主要特性是:耐高温,即使在超高温的电弧灼烧下,重量损失也很小;线膨胀系数很小为2×10-6,是电熔刚玉的1/4,锆英石的2/5,因此抗热震性高,温度突变时体积变化也小,故不会因此的加入而使模壳产生裂纹;导电性极好,导热性超过钢铁等金属材料,特别的是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高温下石墨几乎是绝热体;化学稳定性好,不与酸碱及有机溶剂起反应;此外还有很好的可塑性、润滑性和高温强度。

在铸造生产中,对石墨并不陌生,如在金属熔炼中用石墨作为增碳剂,电弧炉炼钢用的电极及熔化有色金属的坩埚都是石墨制品,在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砂型和金属型铸造中用石墨作铸型表面的涂料也非常普遍。根据石墨的许多优良特性,在精密铸造制壳材料中有选择的使用石墨材料,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应是可行的。

2.1.利用石墨在高温下与氧反应,形成还原性气氛,保护注入铸型的高温金属不被氧化。石墨在低温下几乎不氧化,400℃以上才开始轻微氧化,随着温度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并生成CO2或CO, 当在1000℃以下时C + O2 =CO2 ,在1000℃以上时2C + O2 =2CO ,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在过渡层中选用高纯致密的人造石墨砂作撒砂材料,-当高温金属进入型壳的型腔中,产生的还原气氛更靠近型壳面层接触的金属,对金属防氧化的较果更好,但同时也不必担心过渡层的石墨砂会在型壳焙烧中烧蚀而溃退,一方面是高纯致密的人造石墨砂氧化失重速度很慢,见表三,另一方面石墨砂是被包复在硅溶胶的浆料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在箱式焙烧炉中焙烧型壳时,都是在缺氧状态下且焙烧时间短,石墨砂粒失重有限,不足以影响型壳强度。

表三石墨在空气中加热时的氧化速度

2.2.利用石墨在高温下的绝热性,可增加金属液对型壳薄壁型腔的充型能力,还可改变型壳局部散热能力,达到改变铸件的冷却凝固顺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在型壳的笫三层及以后层次用人造石墨砂代替煅烧高岭土砂,表四是我们使用的石墨砂的主要成分,由于石墨在高温型壳中的隔热作用,金属液注入型壳后散热慢,延长了金属流动时间,其好处是一方面铸件特簿部位不易欠铸,另一方面是由于金属凝固时间延缓,厚壁铸件的补缩通道不致很快堵塞,从而增加浇冒口对铸件的补缩能力,而且还可在型壳需要缓冷部位,单独的撒石墨砂,使型壳各部有不同的冷却速度,弥补工艺设计的不足,克服铸件的缩孔缩松倾向。

表四人造石墨和块状石墨的主要成分表

2.3.利用石墨在型壳焙烧过程的氧化逸散,在型壳中形成均匀弥散的微孔,从而增加了型壳的透气性和溃散性。为实现这一目的,可在背层浆料的最后两层和封浆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天然石墨粉,可以选用块状或土状天然石墨粉,我们使用的天然石墨粉的成分见表四,由于

石墨颗粒细小,天然石墨中固定碳稍低且有挥发物,故在型壳焙烧中就会部分烧失,既使型腔成还原气氛又增加型壳透气性,若单纯为了增加型壳的退让性,使簿壁长形的铸件不致因收缩受阻而裂纹,并不计较其准确的尺寸时,即可在背层的前几层浆料中就加入石墨粉,加入量也可适当增加。

3.应用举例

3.1 应用于形成还原性气氛

有些材质的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对还原性气氛有特别要求,但有的铸件往往受结构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制造的还原性气氛难以满足铸件的要求克服“麻点”。如图四铸件的材质ZG20Cr 13,质量34.3Kg。在图示“A”区59mm处有个肥厚块,即有个相对独立的热节区,设置的冒口受23mm两槽的影响,极易在两槽的转角处形成缩裂,浇注完后采用两至三次的补浇冒口解决了缩裂,但却延误了最佳的“盖箱”时间,铸件的表面已在氧化性条件下凝固结壳而出现大面积的“麻点”。我们采用在制壳的第四层撒石墨砂替代莫来砂,当金属液浇入型壳后,石墨在壳型内形成一道“CO”的还原性气膜绝热层,同时铸件的表面凝固时间被推迟,一方面金属表面“麻点”的形成条件受到了限制,同时也使金属液的“补缩”通道向着顺序凝固的有利方向走,等补浇完毕再“盖箱”,虽然中间有4~5分钟的时间,铸件清理后的“麻点”问题却很少见或不可见。

图五为紫铜铸件重5.1Kg,一串两个和浇注系统共重21Kg。纯(紫)铜是纯金属,液态纯金属的凝固与合金不同的是没有凝固区域,固体与液体由同一界面(称为凝固前沿)清楚地分开,由外至里逐层向内凝固,这样的凝固方式其凝固时间特长。纯铜极易氧化和吸气,是因为逐层凝固和凝固时间特长所引起的。故铸件表面易产生针孔、麻面、黑色的裂口等缺陷,铸件断面组织粗大。若采用在还原性气氛条件下冷却能有效的控制质量。这点不难理解,如果是采用砂型铸造一般都会采用干型并在其型腔表面刷石墨涂料,这就昭示了前述的还原性气氛条件下的冷却方法。针对此件的结构和材质的凝固特性,补缩采用向浇冒口补浇4~5次铜液,时间间隔共有几分钟。如果再采用常规的硅溶胶制壳工艺制壳,“盖箱”所制造的还原性气氛,远不能满足及时性的要求而没有什么作用。为此我们制定的制壳工艺是在第三层撒16~30目的石墨砂,第四层撒10~16目的石墨砂,共七层加封浆,之前之后的硅溶胶的制壳工艺没有改变。焙烧温度设定850℃,保温时间25分钟,铸件加工后没有发现问题。图五右展示的是将浇注后的模壳敲破后的断面和与金属液接触的表面状况。观察其浇口杯处(方框内)已不见黑色的石墨砂颜色,即可认为是被完全氧化了,但也没有出现明显可见的被“烧”掉的孔洞存在;在其下部石墨砂层仍“犬牙交错镶崁”在涂料层间依稀可认。之前焙烧温度设定1050℃,保温40分钟,铸件浇注后清理型壳时,石墨层把加固层分离,面层和过渡层依附在铸件上,此两层的石墨颜色由黑变褐黄,清理后的铸件表面全部是“麻坑”,大的有4~5mm大,小的也大于1mm以上,棱角也不清晰,铸件全部报废。我们将在此温度和保温设定下焙烧好后的模壳打开,断面的颜色同前述基本一致,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与金属液的浇注温度和速度无关,主要在焙烧上,由于“过烧”致使“碳”成分被氧化掉,当铜液浇入型壳后,还原性气氛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存在了,因此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2.解决厚薄不均的模壳结构而引起的焙烧不透现象

有些铸件的沟槽或结构性的局部位置凹陷,形成的模壳层间连在一起形成“搭桥”,本是四层的或五层的型壳,此处可能就是乘以2倍的关系,变成八层十层或更厚了,在一个模

壳里壁厚相差悬殊太大,焙烧炉内是很难烧透和烧均匀的。过厚的局部地方烧不透铸件上易形成侵入性气孔,反之另一种情况是将肥厚的地方焙烧透了,费时费能源的同时还易产生变形或伴随其它问题的发生。同时过厚的模壳也使蓄热系数增大,散热慢铸件此处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等问题。图六示铸件的材质是“SCS13”,铸件的中部有一凹槽,模壳工艺要求7层加封浆,制完壳后此凹槽处刚好填平(在粘浆的过程中此槽也容易淤浆也是造成填平的原因之一),此处的模壳层实际厚度最少是12层的结构。模壳的焙烧时此处很难烧透,易产生“麻点”。我们曾采用过第五层后填砂,但由于封闭困难,焙烧后漏砂致使在浇注过程中出现“漏钢”,断芯或孔变形、或两孔间不同轴现象的缺陷。现采用在第五层后撒石墨砂,在焙烧的过程中石墨即使完全被氧化(烧掉),但此层的涂料浆形成的网络仍是相互连接的,烧损的只是镶崁的石墨而已,事实

也证明了它的基本强度仍可抵御金属液的冲击,这是其一;其二当焙烧烧到石墨层时,石墨的“高温绝热”性质便开始发挥“效益”了,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有一种“放热”作用,那么这个石墨层就是一个“热火层” 。因而此处的型壳焙烧时间不但不需要延长,相反还可缩短。由于石墨砂的加入,模壳的焙烧层间被割裂,就是说模壳的焙烧厚度要比实际的模壳厚度薄多了;其三在焙烧的过程中,石墨砂受焙烧时间的长短和氧化气氛或气场强弱影响,必然出现或多或少的“烧损”而出现空隙,空隙利于保温,如果石墨未烧尽,它本身就是保温绝热的。

对铸件而言利于透气,对浇注系统而言利于补缩;其四由于石墨层受浇注后的金属液继续高温和氧化作用,石墨出现更多的“烧损”而成为灰分,使模壳层间出现更多的空隙,相对震壳清砂就容易多了。

3.3.应用于改变型壳局部的冷却速度

作为熔模铸造工艺对组树、制壳、清理和打磨而言,在满足铸件要求的条件下应是越简单越好,但其中有些结构性问题需要增加一些措施以防止铸件的缩孔、缩松,如模壳做到一定的层数后在其某部位上刷蜡后再制壳,焙烧后某部位形成空隙,即“空隙保温法”。此法对铸件局部补缩效果好但操作有些麻烦。

图七右文字说明的位置,在未加石墨砂前容易发生缩孔,因为最厚的壁厚与孔壁厚度差是2. 5:1,尽管球形冒口有足够的补缩能力,但因孔壁与下壁厚相差太大,下部还未冷却需要金属补缩时,孔壁的卡“脖子”使冒口的金属液补不下去而出现图示处的缩孔。图七左示那片区域的那一面,在第五层撒入石墨砂后,补缩的通道通了,缩孔问题也随之解决。不然的话要设置“马鞍形”浇口才得以保障不出现缩孔,同时还会给浇口的分离和工艺出品率等带来不利

的影响。其基本原理同前3.2所述一样。

3.4.解泱脱壳清理的困难

模壳清砂难的解决办法很多,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受铸件的材质、结构、大小、批量和场地等因素的影响,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铸造材质的影响最为突出。

图八所示全部为铜合金(含青铜和普通黄铜)铸件,重量最重的有1.67Kg,最轻的才5.5g。铜合金铸件在浇注过程中,金属液与碳无化学反应,凝固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气氛也有益于铜不被氧化,但铜合金没有紫铜对还原性气氛要求得那么强烈。石墨经焙烧和与铜合金液接触后的再“燃烧”,使得模壳只剩下浆料的网络架,但还没有“散架”,其镶崁的石墨砂粒已烧蚀分离,不像其它的氧化质耐火材料(如莫来石砂)仍“死死地”镶崁在涂料浆形成的网络架里,这样就给脱壳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使用石墨砂后,在同样的浆料情况下相比用石英砂质材料的硅溶胶型壳,还是加石墨砂的好清砂些。这是由于模壳的焙烧温度相对的低,再加之铸造的铜合金材质的浇注温度较铸钢件而言也低得多。在这种条件下用熔融石英来改善脱壳性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在铜合金的浇注温度下熔融石英不可能实现晶形转变。为此我们对于小于0.5Kg的铜铸件,在第二层(过渡层)就直接撒石墨砂,连续作两层或三层。一般情况下大于0.5Kg的铜合金铸件,考虑到金属的重力产生对型壳的的胀力给铸件表面和尺寸可能带来的影响,石墨砂要做到过渡层之后比较可靠。这样对现场而言,尽量地减少材料品种和使用设备,对工艺管理也是有利的。

4.结束语

4.1. 佛山大磊公司在硅溶胶精铸型壳中,多方面和多种产品上使用石墨砂的实践,说明石墨砂在形成型壳内腔的还原气氛以及它在高温下的绝热性和烧蚀后的溃散性等三个方面的

特性,对优化精铸型壳工艺和改善精铸件的质量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有些精铸企业为克服400系列不锈钢精铸件表面麻点的缺陷,就在过渡层使用了石墨砂。国内也早有企业在最后两层浆及封浆中加入石墨粉以提高型壳透气性和溃散性。

4.2. 对石墨砂粉的使用应该是有选择的,而不能作为一个通用的工艺,我们使用石墨砂粉的目的是补充完善原有通用型壳特性的不足,因此应由工艺人员根据铸件不同金属材质和不同形状结构来决定石墨砂粉的使用工艺,即用什么规格要求的石墨砂或粉,用在哪-层上等等,并且应通过试验取得确实效果后才能编入正式的制壳工艺中。

4.3. 选择质量合适的石墨砂是关键,为达到使石墨砂用在过渡层,当高温金属液进入型腔后能及时形成还原气氛的目的,就必须使用能耐高温的石墨砂,使它在焙烧过程中不致提前被烧蚀。如前所述,石墨的种类很多,用途各不一样,目前我国尚未开发和形成适用于精铸专用的石墨砂,我们推荐使用以高纯石油焦为原料,经高温石墨化的人造石墨制品的破碎料称为石墨碎,这种石墨碎还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筛分,使粒度符合过渡层和背层砂的要求,颗粒要均匀且不夹有粉料,这种人造石墨砂才具有高纯度、高密度和高强度的特性,也才具有抗高温的性能。因此对这一工艺有兴趣的单位,可优选合适的石墨制品企业进行联合开发,通过行业交流形成我国精铸行业的一种特殊的专用制壳材料。

参考文献

[1]周泽衡中美精铸企业比较《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8年笫4期

[2]姜不居、周泽衡、陈冰、许云祥等熔模铸造手册2000年

[3]藉君豪改善硅溶胶型壳脱壳性能的有效途径2009年精铸年会论文集

[4]许云祥熔模铸钢件缩孔(松)的防止2009年许云祥精密铸造论文集

[5]谢成木钛及钛合金铸造2004年

[6]李魁胜、侯福生铸造工艺学2005年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简述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简述 目前,硅溶胶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凝聚法和分散法。利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首先生成SiO2超微粒子,然后通过成核、生长,制得SiO2溶胶的方法为凝聚法;利用机械分散将SiO2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分散于水中制得SiO2溶胶的方法,即分散法。根据使用原料及工艺的不同,上述两种方法可细分成下面多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离子交换法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硅溶胶的历史较长,1941年首先由美国人Bird 发明,其后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该项技术被国内外大多数硅溶胶生产企业所采用。该方法通常可分为3个步骤:活性硅酸制备,胶粒增长和稀硅溶胶浓缩。 首先,将稀释后的一定浓度的水玻璃依次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除去水玻璃中的钠离子及其它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制得高纯度活性硅酸溶液。此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用适当的NaOH或氨水调节其PH为8.5-10.5,以提高稳定性。在此步骤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应尽快再生。避免残余的硅酸形成凝胶,使交换柱失效。然后,将上述硅酸溶液加入到含晶种的母液中,通过控制加入速度和反应温度,使硅溶胶胶粒增长到所需粒径即可。最后将完成结晶聚合过程的聚硅酸溶液进行加热蒸发浓缩,或超滤浓缩,以得到合适浓度的产品。如果要进一步进行纯化,可采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其中杂质,制得高纯硅溶胶。 可见,此方法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起始原料水玻璃受离

子交换的限制其浓度不能太高,这就致使第3部中的浓缩过程较长,能耗大,不利于能源的节约;二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会产生大量废水,对水的浪费较大且废水处理需要一定的成本;三是该法工艺程序多,生产周期长,反应过程中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众多以至较难控制。 2.直接酸中和法 一般采用稀水玻璃作为起始原料,经过离子交换出去钠离子,然后通过制备晶核,直接酸化反应,晶粒长大等步骤可制得硅溶胶。 (1) 离子交换除去钠离子: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原料中的钠离子,制得SiO2/Na2O重量比较大的稀溶胶,稀溶胶中钠离子含量已较低。 (2)制备晶核:将上步骤制得的稀溶胶加热并停置一段时间,在稀溶胶中逐步形成数毫微米大小的晶核,与离子交换法中的离子增长反应步骤相似。 (3)直接酸化反应:将稀水玻璃原料及酸化剂(如稀硫酸)持续加入到前述制得的含晶核的稀溶液中,加入过程应注意控制混合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混合液加热温度、PH值、加入时间等条件。 (4)晶粒长大:上述混合液在控制适当条件下,进行晶粒长大过程,持续长大过程之后,即可制得硅溶胶成晶。 3.电解电渗析法 这是一种电化学方法。在电解电渗析槽中加入电解质,调节电解质溶液的PH值,控制电解电渗析反应的电流密度、温度等反应条件,在制备有合适的电极(如析氢电极、氧阴极)的电解电渗析槽中反应后可制取硅溶胶成品。

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

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 时间:2010-04-21 10:18来源:unknown 作者:36 点击:9次 2009年07月15日 熔模铸件尺寸精度较高,一般可达DT4-6(砂型铸造为DT10~13,压铸为 DT5~7),当然由于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尺寸精 2009年07月15日 熔模铸件尺寸精度较高,一般可达DT4-6(砂型铸造为DT10~13,压铸为 DT5~7),当然由于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较多,例如模料的收缩、熔模的变形、型壳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线量变化、合金的收缩率以及在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变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铸件的尺寸精度虽然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采用中、高温蜡料的铸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压制熔模时,采用型腔表面光洁度高的压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洁度也比较高。此外,型壳由耐高温的特殊粘结剂和耐火材料配制成的耐火涂料涂挂在熔模上而制成,与熔融金属直接接触的型腔内表面光洁度高。所以,熔模铸件的表面光洁度比一般铸造件的高,一般可达Ra.1.6~3.2μm。熔模铸造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熔模铸件有着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所以可减少机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较高的部位留少许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铸件只留打磨、抛光余量,不必机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见,采用熔模铸造方法可大量节省机床设备和加工工时,大幅度节约金属原材料。 熔模铸造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它可以铸造各种合金的复杂的铸件,特别可以铸造高温合金铸件。如喷气式发动机的叶片,其流线型外廓与冷却用内腔,用机械加工工艺几乎无法形成。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不仅可以做到批量生产,保证了铸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机械加工后残留刀纹的应力集中。中国精密铸造、中国铜合金精密铸造、中国不锈钢铸造生产企业,新疆精密铸造欢迎您。 1)适应范围广。铸造法几乎不受铸件大小、厚薄和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 , 铸造的壁厚可达 0.3 ~ 1000mm, 长度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 质量从几克到 300t 以上。最适合生产形状复杂 , 特别是内腔复杂的零件 , 例如复杂的箱体、阀体、叶轮、发动机汽缸体、螺旋桨等。 2)铸造法能采用的材料广 , 几乎凡能熔化成液态的合金材料均可用于铸造。如铸钢、铸铁飞各种铝合金、铜合金、续合金、铁合金及钵合金等铸件。对于塑性较差的脆性合金材料 ( 如普通铸铁等 ) , 铸造是惟一可行的成形工艺 , 在工业生产中以铸铁件应用最广 , 约占铸件总产量的 70% 以上。 3)铸件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一般情况下 , 比普通锻件、焊接件成形尺寸精确。 4)成本低廉、综合经济性能好、能源、材料消耗及成本为其它金属成形方法所不及。

硅溶胶的制备

硅溶胶的制备 摘要:硅溶胶是高分子二氧化硅微粒分散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胶体溶液,广泛应用于陶瓷、纺织、造纸、涂料、水处理、半导体等行业。本文介绍了硅溶胶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几种特殊用途的硅溶胶的制备。阐述了影响硅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关键词:无机化学;硅溶胶制备;硅溶胶应用;综述 1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适合用于造纸的含水二氧化硅基溶胶(Silica—based sols)。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硅基溶胶,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在造纸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具有高稳定性、高含量SiO2和提高的滤水(drainage )性能的二氧化硅基溶胶的改进方法。 2技术背景[1, 2] 在造纸领域中,含有纤维素纤维以及任选的填料和添加剂的含水悬浮液(称为纸料)被装人流浆箱,该流浆箱将纸料喷到成型网架(wire)上。水从纸料中滤出,从而在网架上形成湿纸幅,然后在造纸机的干燥段对该纸幅进行进一步的脱水和干燥。 通常将滤水和留着(retention)助剂引人到纸料中,以便促进滤水并增加颗粒在纤维素纤维上的吸附,这样它们与纤维一起被保留在网架上。 虽然高比表面积和一定的聚集或微凝胶形成的程度对性能来说是有利的,但太高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的颗粒聚集或微凝胶形成会导致二氧化硅基溶胶稳定性的显著降低,因此需要使该溶胶极其稀释,以避免形成凝胶。 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O 98/56715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含水聚硅酸盐微凝胶的方法,包括混合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与pH 为11或更小的二氧化硅基材料的水相。该聚硅酸盐微凝胶与至少一种阳离子或两性聚合物一起在纸浆和纸的生产以及水净化中

用作絮凝剂。 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O 00/66492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包含二氧化硅基颗粒的含水溶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酸化含水硅酸盐溶液至pH值为1—4以形成酸溶胶;在第一碱化步骤中碱化该酸溶胶;使碱化溶胶的颗粒生长至少10分钟和/或在至少30℃的温度下热处理该碱化溶胶;在第二碱化步骤中碱化所得到的溶胶;并且任选地,用例如铝对该二氧化硅基溶胶进行改性。 美国专利US 6372806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S值为20-50的稳定胶态二氧化硅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具有大于700 m2/g的表面积,该方法包括: (1)在反应容器中加人阳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其离子交换能力的至少40%为氢形式),其中所述反应容器具有用于将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与所述胶态二氧化硅分离的装置; (2)向所述反应容器中加人SiO2与碱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5:1至1:1且pH值为至10.0的含水碱金属硅酸盐; (3)搅拌所述反应容器的内容物,直到所述内容物的pH 值为8.5—11.0; (4)用额外量的所述碱金属硅酸盐调节所述反应容器的内容物的pH值至大于10.0 ;并且将所得的胶态二氧化硅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同时将所述胶态二氧化硅移出所述反应容器。 (5)美国专利US 5176891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表面积为至少约1000m2/g的水溶性聚 铝硅酸盐微凝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a)酸化包含约0.1—6重量%SiO2的碱金属硅酸盐稀溶液至pH值为2—10.5以制备聚酸;然后在该聚硅酸胶凝之前使其与水溶性铝酸盐进行反应,从而得到氧化钥/二氧化硅摩尔比大于约1/100的产物; (b) 然后在胶凝化发生之前稀释该反应混合物至SiO2含量为约2.0%(重量)或更少,以稳定该微凝胶。因此,有利地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SiO2含量及改进的 滤水性能的二氧化硅基溶胶。还有利地是能够提供用于生产具有高稳定性和SiO2含 量及改进的滤水性能的二氧化硅基溶胶的改进方法。还有利地是能够提供一种改进滤水的造纸方法。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图 制作木模-造型-熔化-浇注-落砂-冒口拆除-检验入库 熔模铸造工艺 失蜡铸造现在称为熔模铸造。这是一种很少切割或不切割的铸造工艺,是铸造行业的一项优秀技术。它被广泛使用。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合金的铸造,而且可以生产出比其他铸造方法具有更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铸件,甚至复杂的、耐高温的、难以加工的、其他铸造方法难以铸造的铸件也可以通过熔模精密铸造来铸造。 熔模铸造是在古代蜡模铸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国是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几百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这种失传的铸蜡技术,用来铸造钟鼎和具有各种精美图案和文字的器皿,如春秋时期曾侯乙墓的青铜板。曾侯乙墓雕像板的底座是多条龙缠绕在一起,首尾相连,上下交错,形成一个中间镂空的多层云纹图案。这些图案很难用普通的铸造工艺来制作,而失蜡法的铸造工艺可以利用石蜡无强度、易雕刻的特点,用普通的工具雕刻出与曾侯乙墓的雕像板相同的石蜡工艺品,然后加入浇注系统,经过上漆、脱蜡、浇注,得到精美的曾侯乙雕像板 现代熔模铸造法在20世纪40年代实际应用于工业生产当时,航空喷气发动机的发展要求制造具有复杂形状、精确尺寸和光滑表面的耐热合金部件,如叶片、叶轮和喷嘴。由于耐热合金材料难以加工,零件形状复杂,因此不可能或难以用其他方法制造。因此,需要找到一

种新的精确的成型工艺。因此,现代熔模铸造法借鉴了古代传下来的失蜡铸造法,通过对 材料和工艺的改进,在古代工艺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因此,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熔模铸造的应用,熔模铸造的不断改进也为航空工业进一步提高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开始将熔模铸造应用于工业生产此后,这种先入为主的铸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机床、船舶、内燃机、燃气轮机、电信仪器、武器、医疗器械、切割工具等制造业,以及工艺品的制造。所谓的 熔模铸造工艺简单地指用易熔材料(如蜡或塑料)制作易熔模型(称为熔模或模型),在其上涂覆几层特殊的耐火涂层,干燥并硬化形成整体外壳,然后用蒸汽或温水将外壳上的模型熔化,然后将外壳放入砂箱中,在其周围填充干砂,最后将模具放入穿透式烘烤器中进行高温烘烤(例如,当使用高强度外壳时,脱模后的外壳可以不造型直接烘烤)、模具或外壳 熔模铸件尺寸精度高,一般可达CT4-6(砂型铸造CT10~13,压铸CT5~7)。当然,由于熔模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模具材料的收缩、熔模的变形、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模壳的线性变化、合金的收缩率以及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的变形等。因此,普通熔模铸件的尺寸精度相对较高,但其一致性仍有待提高(使用中高温蜡材料的铸件的尺寸一致性有待提高)用 压制熔体模具时,采用型腔表面光洁度高的型材,因此熔体模具的

硅溶胶制备与应用

硅溶胶制备与应用 材料学院化工一班李彦辉20090583 内容摘要: 硅溶胶是高分子二氧化硅微粒分散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胶体溶液,广泛应用于陶瓷、纺织、造纸、涂料、水处理、半导体等行业。介绍了硅溶胶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几种特殊用途的硅溶胶的制备。阐述了影响硅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关键词:无机化学硅溶胶制备硅溶胶应用高分子 正文:硅溶胶是高分子二氧化硅微粒分散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胶体溶液。1915年美国人首先用电渗析法制备出SiO2质量分数为2.4%的硅溶胶,硅溶胶得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是在年美国人发明利用离子交换法生产硅溶胶以后。目前硅溶胶已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织物、纸张、橡胶、涂料、油漆、陶瓷、耐火涂料、地板蜡等行业中。另外其在半导体硅晶片的抛光、水处理、矿物浮选和啤酒、葡萄酒酿造等工艺中也有应用。 自1996年以来,随着电子工业迅速发展,作为硅晶片抛光液的原料———硅溶胶的产量快速增加。瑞士公司在2001年第1季度将它位于Martin的硅溶胶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1倍,达到1.4万t/a。同期,日本Fuso Chemial公司也将它位于东京的硅溶胶厂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0.7万t/a提高到2.5万t/a.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机硅溶胶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较大发展。有机硅溶胶可应用于非水性体系,如用于制造磁性胶体和记录介质,高技术陶瓷化合物和催化剂载体需要有机硅溶胶特殊用途的改性产品研制也得到快速发展,如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提出的用于墨水容纳层和喷墨记录介质的念珠状硅溶胶的制备方法。另外该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含细长形非晶体胶体SiO2粒子的稳定硅溶胶的制备方法。铝改性硅溶胶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这种硅溶胶的最大特点是体系呈中性时很稳定,而采用碱金属氢氧化物作稳定剂的硅溶胶,在体系呈中性时很快就凝胶 我国硅溶胶的研制和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天津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青岛海洋化工厂、大连油漆厂、广州人民化工厂等都从事硅溶胶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但品种和产量与国外都有很大差距。 2002年11月4~8日,全国无机硅化合物技术与市场信息交流大会在广西桂林市召开,大会认为硅溶胶、层硅、聚硅、气相法白炭黑等将是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一】硅溶胶制备方法 1.1渗析法 渗析法是用酸中和硅酸钠水溶液,经陈化后,再通过半透膜渗析钠离子。该法缺点是渗析所需时间太长,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1.2硅溶解法 采用无机或有机碱作催化剂,以单质硅与纯水反应来制备硅溶胶的方法称硅溶解法。Joseph等在1950年申请的专利中,利用可溶性有机碱作催化剂,使水和硅粉反应来制备 硅溶胶。其中的有机碱ph值(20~25摄氏度时)为6~12,含1~8个碳原子的脂肪胺或脂环胺,硅粉粒径为80~320目。硅粉在使用前应预活化,除去硅粉表面形成的惰性膜。活化时先用质量分数为48%的氢氟酸洗涤,然后依次用纯水、醇、醚冲洗,最后在氮气保护下干燥。活化后的硅粉与水在胺催化作用下,于20~100温度下反应,可制备粒径8~15mm的硅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一、铸造的定义和分类 铸造的定义: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和精密铸造,详细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所示。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精密铸造:精密铸造是用精密的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工艺的总称。它的产品精密、复杂、接近于零件最后形状,可不加工或很少加工就直接使用,是一种近净形成形的先进工艺。 铸造方法分类 二、常用的铸造方法及其优缺点 1. 普通砂型铸造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 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 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砂型铸造用的是最流行和最简单类型的铸件已延用几个世纪.砂型铸造是用来制造大型部件,如灰铸铁,球墨铸铁,不锈钢和其它类型钢材等工序的砂型铸造。其中主要步骤包括绘画,模具,制芯,造型,熔化及浇注,清洁等。 工艺参数的选择 加工余量:所谓加工余量,就是铸件上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应预先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其大小取决于铸造合金的种类、造型方法、铸件大小及加工面在铸型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 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铸型中取出,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上所加的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铸造圆角:为了防止铸件在壁的连接和拐角处产生应力和裂纹,防止铸型的尖角损坏和产生砂眼,在设计铸件时,铸件壁的连接和拐角部分应设计成圆角。 型芯头:为了保证型芯在铸型中的定位、固定和排气,模样和型芯都要设计出型芯头。 收缩余量:由于铸件在浇注后的冷却收缩,制作模样时要加上这部分收缩尺

桥壳铸造工艺设计规范

桥壳铸造工艺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铸钢桥壳工装、模具、检具等设计制图及铸造工艺设计工作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戡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JB/T 5106-1991 《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 GB/T 1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 3术语和定义 3.1铸件的最小壁厚: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液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厚度。 3.2铸件的临界壁厚:当铸件的厚度超过了一定值后,铸件的力学性能并不按比例地随着 铸件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是显著下降,存在一个临界厚度。 3.3铸钢件相对密度:浇注钢液重量与铸件三个方向最大尺寸的乘积之比。因而往往小于 铸件密度。 3.4吃砂量:模样与砂箱壁、箱顶(底)、和箱带之间的距离。 4铸造工艺设计原则 4.1铸造工艺设计必须满足产品铸件质量和对环保的要求,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改善劳动条件,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 4.2铸造工艺设计必须能够提供清晰、完整、正确、统一的资料输出:过程流程图、铸造 材料清单、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控制计划、铸造工艺图、铸造工艺卡、作业指导书等。 5铸造工艺设计程序 5.1铸件结构工艺和铸件的先期质量策划 5.1.1 铸造产品的设计阶段,应组成产品设计人员和铸造工艺设计人员的项目小组进行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铸件质量对产品结构的要求,铸造工艺对产品结构的要求及铸造工艺对环保的要求是否全部满足。 5.1.2 铸件质量对产品结构的要求 5.1.2.1 铸件的最小壁厚(见表1)

硅溶胶

硅溶胶生产设备 硅溶胶无机高分子涂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制备该涂料的关键技术是用特殊的方法除去水玻璃中水溶性的钠离子。一般可以用离子交换、酸中和、水分解、电渗析等方法来实现,以生成一种极细的二氧化硅超微粒子胶状水溶液,粒径为580mum(一般乳液颗粒为8001000mum)其中Si2O含量20%30%,Na2O含量0.3%¥,氧化硅和氧化钠的比例在40%以上。以这种硅溶液/胶为基料,配合颜料和各种助剂而制成硅溶胶无机高分子涂料。硅溶液在失去水分时,单体硅酸逐渐聚合成高聚硅胶,随水分的蒸发,胶体分子增大,最后形成-SIO-O-SIO-涂膜:IO-SI-OH+HO-SI-OH因NA2O在硅溶胶中的含量低,硅溶胶具有一定量成膜溶解的特性,其耐水性、耐热性能明显优于有机涂料。涂膜致密且较硬,不产生静电,空气中各种尘埃难粘附。在目前的建筑涂料中,它的抗污染能力是较强的。 细微的颗粒,对基层有较强的渗透力,能通过毛细管渗透到基层内部,并能与混凝土基层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硅酸钙,使涂料具有较强的粘结力。 但硅溶胶在成膜过程中体积收缩较大,涂膜易开裂。硅溶胶能与丙烯酸酯、醋酸乙烯等乳液任意相溶。两者的特性相互补充,可以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有机、无机复合涂料。 1、硅溶胶的制备 制备硅溶胶的工艺有: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硅酸钠稀溶液的方法;用硫酸中和水玻璃稀溶液的方法;水解硅酸酯的方法等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去掉易溶于水的钠离子。举例如下: (1)离子交换法 a 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指采用弱碱性苯乙烯

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b 生产工艺 将模数为3.5的硅酸钠溶液用水稀调整至含SiO24%,Na201.15%;将液通过填装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闪换柱,得含SIO23.6%,NA200.005%,SiO2/Na2O摩尔比703,PH值2.5的硅酸胶稀液。 离子交换是一个平衡反应,反应的过程是:当把含有Na+的硅酸溶液通过交换树指时Ma+取代了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H+。 于是水玻璃中的NAa+已被除去,H+阳离子与硅离子与硅酸钠中的SiO3生成具有活性的硅溶胶稀溶液流出。 硅溶胶的离子交换质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树脂再生的程度、平衡性质、树脂的高度、流入深度、离子大小等。 把通过阳离子交换柱的硅溶胶稀深再通过弱碱性阴离子树脂交换柱,去除液体中的阴离子CL-,以达到更加稳定的状态。以交换柱流出来的稀硅深胶浓渡很低,需进行浓缩,为了防止浓缩时胶凝,浓缩前必须迅速加入稳定剂。稳定剂常的为MOH(M为L,Na,K,Rb,Cs,NH4.NH2等)稳定剂的用量应该恰当,若小于SiO2摩尔数的1%则难于起到稳定作用;若超过5%则将降低制品的纯度。取5kg上述硅溶胶用10%NAOH溶液调PH值至78。取900g调整液注信减压器中进行真这减压浓缩。并以保持容器内液面恒定为原则,徐徐加入剩余的4100g调整液。浓缩温度保持78℃,最后制得900g含SiO220%,Na200.33%PH为9.6的硅溶胶,其平均粒径约16mum。 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后,已失去交换能力。需用盐酸稀液洗涤,用HCL中的H9+取代树脂上的Na+。而使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基团氧化,使树脂再生,恢复交换能力。再生后和离子交换树指必须用蒸馏水冲洗至规定的PH值为止,备下次使用。 硅溶胶的技术性能: SiO2含量地20%30%(以H2SiO3计含量>26%)水分70%80%比重1.141.21Na2O含量0。4%0.5%粘度(涂4)10.9S可存期一年 (2)酸中和法。用酸中和水玻璃时首先选取含有-(CH2)nCH3.R-CH2-R及含亲水基的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制得一种产物A,用此产物A 再与钠水玻璃及H2SO4进行反应,最后制提改性水玻璃B。此产物溶于水中的稳定期不少于三个月,失水成膜后,遇水不再溶解。 2、涂料的配制工艺 硅溶胶无机高分子涂料的配制工艺其他涂料没什么特殊区别,只是硅溶胶应慢慢加入,否则涂料将发生质变。可以休取以下的配制工: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 1、原辅材料 含量为30%,密度1.19~1.20g/cm3; S830、S1430单质硅硅溶胶SiO 2 ≥65%,<0.045mm(325目); 锆英粉含量为:ZrO 2 ≥65%,0.150mm(100目); 锆英砂:ZrO 2 莫来石砂:无细粉,熟料,0.600~0.250mm(30~60目); 匣钵粉:0.075mm(200目); 匣钵砂:0.850~0.425mm(20~40目); 表面湿润剂:J.F.C; 长效消泡剂; 硅油类; 结晶氯化铝; 水玻璃:模数3~3.4。 2、操作工艺 2.1制蜡模时采用硅油脱模;蜡模必须逐个检查,尽量不修补;模组焊接时小件采用粘结蜡;中大件采用焊刀焊接;间距适当,将带有内腔、孔、槽时,使其向外,有利于制壳、脱蜡和浇注;对带有文字、狭缝、凸缘、弯部应保持轮廓清晰;蜡模组制壳前应先吹去蜡屑、再经清洗液清洗,晾干后制壳。 2.2 涂料的配制 面层采用S830单质硅硅溶胶与锆英粉,新料配制时粉液比1∶3.3,流杯粘度为40-45s,6h以后测粘度,若≥50s,逐步加硅溶胶;若粘度≤40s,逐步加入锆英粉;JFC和消泡剂在搅拌后期加入,JFC加入量为加入硅溶胶质量的0.3%-0.5%,可通过涂料的涂挂性的优劣调整;消泡剂加入量为JFC加入量的一半,并按泡多少适当地调整。 2.3 面层的配制及操作工艺: 2.3.1 整个配料过程是在L型搅拌机连续运转条件下进行的,L型叶片必须超 过中心,且叶片与筒边、筒底间隙约5mm;过大,在配料过程中会出现沉淀; 2.3.2 先加入硅溶胶,再逐步均匀、缓慢地加入锆英粉。如加入10包锆英粉,加入总时间必须>2时,加完后连续搅拌8-9h,然后用流杯粘度计测粘度,直至粘度达到要求后,接着测定密度; 2.3.3 测定粘度值的确定,是在筒中心、筒边分别取料,然后取其平均值; 2.3.4 用玻璃片沾上涂料,对光观察,如无颗粒点则确定涂料搅拌已均匀;一般认为:每加2-3kg锆英粉;涂料粘度可提高5s左右;每加0.5kg硅溶胶,涂料粘度可降低5s左右;根据这个小规律适当加以调整; 2.3.5 涂料配好以后,接着将准备好的模组进行最后检查,(如检查模头上的记号与铸件材质是否一致等。)待涂挂; 第一层 2.3.6 模组顺转向缓慢进入面层预湿浆中,稍等片刻,缓慢升起;在转筒上方停留滴去多余涂料,顺便观察字迹、小孔是否清晰,并用微弱的压缩空气吹去小气泡,再缓慢进入面层浆中,操作同上,滴去多余涂料,模组即作左右、上下旋转,以便蜡模表面的涂料均匀覆盖,厚薄适中,避免局部涂料堆积或缺涂,注意在空气中停留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涂料会过份干燥;

精铸硅溶胶型壳工艺的改进

精铸硅溶胶型壳工艺的改进 一. 前言: 众所周知,全球精铸界通用的硅溶胶型壳工艺存在三大缺点: 1.成本高。 2.制壳周期长。 3.铸件脱壳性差(型壳残留强度高)。 据统计,表面层型壳通用的耐火料锆英石砂、粉占型壳原辅材料成本的48%,占总生产成 本的10%(平均值)[1] 。优质锆英石资源稀缺,因而寻找它的代用品或减少其消耗量是 当今国内外精铸界共同关心,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快干”硅溶胶的推广应用和真空干燥设备的逐步完善,缓解了制壳周期长的缺点。由于硅 溶胶型壳高温强度高(是水玻璃型壳的6.7倍),其相应的残留强度也高(是水玻璃型壳 的2.8倍),因而铸件的脱壳性能比水玻璃差得多。加之大部分生产的精铸件是结构复杂 的中小件,型壳残留强度高会严重影响后处理工序生产效率和增加材料工时成本、降低铸 件表面质量,延误交货期。 我们通过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和实践,在降低硅溶胶型壳 生产成本和改善脱壳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向精铸界同仁作一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 玉的目的。 二. 表面层制壳工艺的改进: 〈一〉. 锆英石粉料的代用— 长期以来锆英石是全球精铸业首选的型壳表面层耐火料。正如2007年美国精铸学会(I CI)第54届年会论文所言:“锆英石与多种合金反应低、密度高、热化学性能好,要寻找 替代用品是困难的”。[2] 1. 美国在2006年前面层涂料的典型工艺是在锆英粉中掺加5-10%(质量)的熔融石英粉。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铸件尺寸精度和改善脱壳性、透气性。国外重点工艺改进

方向是:充分利用熔融石英纯度高,杂质少,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小,加上高温“析晶”,低 温“相变”的特点,使型壳在高温时保持高强度而在低温时因相变产生剧烈收缩(-3.7%)致 使型壳残留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铸件脱壳性、透气性、尺寸精度提高。自2007年起,通过技术改进美国已有80%的精铸企业表面层涂料中的熔融石英粉掺入量已提高至50%(按 体积比为68.7%)。其中更有20%工厂其石英掺入量高达75%(按体积比86.8%,锆粉仅 占14.2%)[3] 2. 我们根据分析和试验证实其工艺改进的关键技术要点有两方面: a.通过采用高致密度即优良级配的粉料提高了表面层涂料的工艺性能。其中主要是“覆盖性”(涂层平均厚度δ)和致密性(粉液比n或粉料在涂料中的体积浓度k%)两项。以往进口原包装澳大利亚锆粉配制的涂料其粉液比多为:n=3.2-3.7(ηΦ4=40±5s)而近年来已 提高到n=3.9-4.6。国内加工的锆粉则仍大部分为n=2.5-3.7。 b.在表面层涂料中加入少量(0.1%-0.2%占硅溶胶质量)“分散剂”。它可在不影响涂料其 他工艺性能前提下提高了涂料平均厚度(δ)15-25%(表三)。同时还能改善涂料的均匀性,悬浮性。使涂挂性和均匀性很差的熔融石英在锆英粉—硅溶胶涂料中掺入量有原5-10%提 高到50%-75%。试验和生产实践充分证明了上述结论。

熔模铸造工艺流程

熔模 铸造工 艺流程 旧蜡 ---- 绿色、棕色 蜡(模)料处理 工艺参数: 除水桶 搅拌时温度110-120 C 搅拌时间 8-12 小时 静置时温度 100-110 C 静置时间 6-8 小时 静置桶 静置温度 70-85 C 静置时间 8-12 小时 保温箱 温度 48-52 C 时间 8-24 小时 二、 操作程序 模料处理 涂料制备 重 —? 复 多 次 磨 内 浇 口 * K512模料 模料主要性能: 灰分 铁含量 熔点 针入度 型壳干燥 (硬化) 蜡 厂 ~注—又 后 , £ 1 砂 模* 理 料卜 熔 料 牌 焊 补 模 为 号: 灰分的10% < % 83 100GM C -88 C (环球法)60C±「C (25C) 450GM(25C )收缩率 %% 颜色 新蜡 兰色、 深黄色 < % 抛 光 或 机 加 工

1、从脱蜡釜泄出的旧蜡用泵或手工送到除水桶中,先在105-110C下置6-8小时沉淀, 将水分泄掉。 2、蜡料在110-120 C下搅拌8-12小时,去除水份。 3、将脱完水的蜡料送到70-85 C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桶中保温静置8-12小时。 4、也可将少量新蜡加入静置桶中,静置后清洁的蜡料用手工灌到保温箱蜡缸中,保温温度48-52 C,保温时间8-24小时后用于制蜡模。 5、或把静置桶中的回收蜡料输入到气动蜡模压注机的蜡桶中,保温后压制浇道。 三、操用要点 1、严格按回收工艺进行蜡料处理。 2、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水、排污。 3、往蜡缸灌蜡时,蜡应慢没缸壁流入,防止蜡液中进入空气的灰尘。 4、蜡缸灌满后应及时盖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 5、经常检查每一个桶温,防止温度过高现象发生。 &作业场地要保持清洁。 7、防止蜡液飞溅。 8、严禁焰火,慎防火灾。 压制蜡(熔)模 一、工艺参数 室温20-24 C 压射蜡温50-55 C 压射压力保压时间10-20S 冷却水温度15± 3C 二、操作程序 1、从保温槽中取出蜡缸,装在双工位液压蜡模压注机上,使用前应去除蜡料中空 气及硬蜡。 2、将模具放在压注机工作台面上定位,检查模具所有芯子位置是否正确,模具注 蜡口与压注机射蜡嘴是否对正。 3、检查模具开合是否顺利。 4、打开模具,喷薄薄一层分型剂。 5、按照技术规定调整压注机时间循环,包括压射压力、压射温度、保压时间、冷 却时间等。 6、每次循环完毕,抽出芯子,打开模具,小心取出蜡模,按要求放入冷却水中或 存放盘中。注意有下列缺陷的蜡模应报废: A因模料中卷入空气,蜡模局部有鼓起的;B蜡模任何部位有缺角的; C蜡模有变形不能简单修复的;D尺寸不符合规定的。 7、清除模具上残留的模料,注意只能用竹刀,不可用金属刀片清除残留模料,防止模具型腔及分 型面受损。 8、合上模具,进行下次压制蜡模。

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化工

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化工

————————————————————————————————作者:————————————————————————————————日期:

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化工 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张翠李绍纯金祖权赵铁军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摘要】硅溶胶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分散于水中或溶剂中的一种胶体溶液,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纺织等行业。本文综述了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胶的过程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硅溶胶;正硅酸乙酯;稳定性;溶胶-凝胶法 【Abstract】Silica sol is a colloidal dispersion of silica in water or solvent in a kind of colloid solution, Silica sol has many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us it widely used in paint, textile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ethyl silicate as the raw material is to be the reaction of silica sol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proces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tability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 in order to make certain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process of silica sol. 【Key words】Silica sol; Ethyl silicate; Stability; Sol - gel method 0 引言 硅溶胶是二氧化硅的胶体粒子分散于水中或溶剂中的一种胶体溶液,又名硅酸溶液或二氧化硅水溶液[1]。根据pH值的不同硅溶胶分为酸性硅溶胶和碱性硅溶胶。其基本成分为无定型的二氧化硅,分子式mSiO2·nH2O,胶团结构如图1所示。

砂型-压铸铸造工艺详解1

铸造(founding)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铸造工艺通常包括: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金属熔炼不仅仅是单纯的熔化,还包括冶炼过程,使浇进铸型的金属,在温度、化学成分和纯净度方面都符合预期要求。为此,在熔炼过程中要进行以控制质量为目的的各种检查测试,液态金属在达到各项规定指标后方能允许浇注。有时,为了达到更高要求,金属液在出炉后还要经炉外处理,如脱硫、真空脱气、炉外精炼、孕育或变质处理等。熔炼金属常用的设备有冲天炉、电弧炉、感应炉、电阻炉、反射炉等。 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铸型准备内容。以应用最广泛的砂型铸造为例,铸型准备包括造型材料准备和造型造芯两大项工作。砂型铸造中用来造型造芯的各种原材料,如铸造砂、型砂粘结剂和其他辅料,以及由它们配制成的型砂、芯砂、涂料等统称为造型材料造型材料准备的任务是按照铸件的要求、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原砂、粘结剂和辅料,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它们混合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型砂和芯砂。常用的混砂设备有碾轮式混砂机、逆流式混砂机和叶片沟槽式混砂机。后者是专为混合化学自硬砂设计的,连续混合,速度快。 造型造芯是根据铸造工艺要求,在确定好造型方法,准备好造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铸件的精度和全部生产过程的经济效果,主要取决于这道工序。在很多现代化的铸造车间里,造型造芯都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常用的砂型造型造芯设备有高、中、低压造型机、抛砂机、无箱射压造型机、射芯机、冷和热芯盒机等。 铸件自浇注冷却的铸型中取出后,有浇口、冒口及金属毛刺披缝,砂型铸造的铸件还粘附着砂子,因此必须经过清理工序。进行这种工作的设备有抛丸机、浇口冒口切割机等。砂型铸件落砂清理是劳动条件较差的一道工序,所以在选择造型方法时,应尽量考虑到为落砂清理创造方便条件。有些铸件因特殊要求,还要经铸件后处理,如热处理、整形、防锈处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精品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条件、质量、继续、保持、规律、关键、方式、逐步、调整、提高、中心1、原辅材料 S830、S1430单质硅硅溶胶SiO2含量为30%,密度1.19-1.20g/cm3;锆英粉含量为:ZrO2≥65%,<0.045mm(325目);锆英砂:ZrO2≥65%,0.150mm(100目);莫来石砂:无细粉,熟料;0.600-0.250mm(30-60目);匣钵粉:0.075mm (200目);匣钵砂:0.850-0.425mm(20-40目);表面湿润剂:J.F.C;长效消泡剂;硅油类;结晶氯化铝;水玻璃模数3-3.4。 2、操作工艺 2.1制蜡模时采用硅油脱模;蜡模必须逐个检查,尽量不修补;模组焊接时小件采用粘结蜡;中大件采用焊刀焊接;间距适当,将带有内腔、孔、槽时,使其向外,有利于制壳、脱蜡和浇注;对带有文字、狭缝、凸缘、弯部应保持轮廓清晰;蜡模组制壳前应先吹去蜡屑、再经清洗液清洗,晾干后制壳。 2.2 涂料的配制 面层采用S830单质硅硅溶胶与锆英粉,新料配制时粉液比1:3.3,流杯粘度为40-45s,6h以后测粘度,若≥50s,逐步加硅溶胶;若粘度≤40s,逐步加入锆英粉;JFC和消泡剂在搅拌后期加入,JFC加入量为加入硅溶胶质量的0.3%-

0.5%,可通过涂料的涂挂性的优劣调整;消泡剂加入量为JFC 加入量的一半,并按泡多少适当地调整。 2.3 面层的配制及操作工艺: 2.3.1 整个配料过程是在L型搅拌机连续运转条件下进行的,L型叶片必须超过中心,且叶片与筒边、筒底间隙约5mm;过大,在配料过程中会出现沉淀; 2.3.2 先加入硅溶胶,再逐步均匀、缓慢地加入锆英粉。如加入10包锆英粉,加入总时间必须>2时,加完后连续搅拌8-9h,然后用流杯粘度计测粘度,直至粘度达到要求后,接着测定密度; 2.3.3 测定粘度值的确定,是在筒中心、筒边分别取料,然后取其平均值; 2.3.4 用玻璃片沾上涂料,对光观察,如无颗粒点则确定涂料搅拌已均匀;一般认为:每加2-3kg锆英粉;涂料粘度可提高5s左右;每加0.5kg硅溶胶,涂料粘度可降低5s 左右;根据这个小规律适当加以调整; 2.3.5 涂料配好以后,接着将准备好的模组进行最后检查,(如检查模头上的记号与铸件材质是否一致等。)待涂挂; 2.3.6 模组顺转向缓慢进入面层预湿浆中,稍等片刻,缓慢升起;在转筒上方停留滴去多余涂料,顺便观察字迹、小孔是否清晰,并用微弱的压缩空气吹去小气泡,再缓慢进入面层浆中,操作同上,滴去多余涂料,模组即作左右、上下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 制壳工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 1、原辅材料 含量为30%,密度1.19~S830、S1430单质硅硅溶胶SiO 2 1.20g/cm3; ≥65%,<0.045mm(325目); 锆英粉含量为:ZrO 2 锆英砂:ZrO ≥65%,0.150mm(100目); 2 莫来石砂:无细粉,熟料,0.600~0.250mm(30~60目); 匣钵粉:0.075mm(200目); 匣钵砂:0.850~0.425mm(20~40目); 表面湿润剂:J.F.C; 长效消泡剂; 硅油类; 结晶氯化铝; 水玻璃:模数3~3.4。 2、操作工艺 2.1制蜡模时采用硅油脱模;蜡模必须逐个检查,尽量不修补;模组焊接时小件采用粘结蜡;中大件采用焊刀焊接;间距适当,将带有内腔、孔、槽时,使其向外,有利于制壳、脱蜡和浇注;对带有文字、狭缝、凸缘、弯部应保持轮廓清晰;蜡模组制壳前应先吹去蜡屑、再经清洗液清洗,晾干后制壳。 2.2 涂料的配制

面层采用S830单质硅硅溶胶与锆英粉,新料配制时粉液比1∶3.3,流杯粘度为40-45s,6h以后测粘度,若≥50s,逐步加硅溶胶;若粘度 ≤40s,逐步加入锆英粉;JFC和消泡剂在搅拌后期加入,JFC加入量为加入硅溶胶质量的0.3%-0.5%,可通过涂料的涂挂性的优劣调整;消泡剂加入量为JFC加入量的一半,并按泡多少适当地调整。 2.3 面层的配制及操作工艺: 2.3.1 整个配料过程是在L型搅拌机连续运转条件下进行的,L型叶片必须超过中心,且叶片与筒边、筒底间隙约5mm;过大,在配料过程中会出现沉淀; 2.3.2 先加入硅溶胶,再逐步均匀、缓慢地加入锆英粉。如加入10包锆英粉,加入总时间必须>2时,加完后连续搅拌8-9h,然后用流杯粘度计测粘度,直至粘度达到要求后,接着测定密度; 2.3.3 测定粘度值的确定,是在筒中心、筒边分别取料,然后取其平均值; 2.3.4 用玻璃片沾上涂料,对光观察,如无颗粒点则确定涂料搅拌已均匀;一般认为:每加2-3kg锆英粉;涂料粘度可提高5s左右;每加 0.5kg硅溶胶,涂料粘度可降低5s左右;根据这个小规律适当加以调整; 2.3.5 涂料配好以后,接着将准备好的模组进行最后检查,(如检查模头上的记号与铸件材质是否一致等。)待涂挂; 第一层

阀门铸造工艺

阀门铸造工艺介绍 阀门铸造工艺 *第一节铸造的概述及特点 一、何为铸造: 将液体金属浇到具有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凝固后,以获 得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零件的产品,称之为铸造。 二、铸造概述: 铸造具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人类已铸出多种精美的青铜器。 但几千年来是靠手工用粘土、砂等天然材料制造的。铸件的产量很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化的增加,铸件需求量的提高,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 用气动机器和人工合成造型的粘土砂工艺生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造型方 法应运而生。例如:1933年出现水泥砂型,1967年出现水泥流态砂型;1944年 出现冷却覆膜树脂砂壳型;1955年出现热法覆膜树脂砂壳型,1958年出现咲喃树脂自硬砂型;1947年出现CO2硬化水玻璃砂型,1968年出现了有机硬化剂的水玻璃(有机脂水玻

璃)工艺等。近年来,用物理手段制造铸型的新方法,如:磁丸造型,真空密封造型法,失膜造型等。 铸造由于可选用多样成分、性能的铸造合金,加工基本建设投资小,工艺 灵活性大,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矿山冶金、交通运输、石化通用设备、农业机械、能源动力、轻工纺织、土建工程、电力电子、航天航空、国际军工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现代大机械工业的基础。 铸造在中国已有漫长的历史,但铸造技术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铸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造型、造芯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自硬性化学型砂取代干型粘土砂和油砂;铸造工艺技术由凭经验走向科学化,如:计算机模拟设计。这一系列的改革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提高铸件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起了重大的作用。 三、铸造特点: 1、铸造的适应性很广,灵活性很大,产品要求及所处各种工况,可制造多 种金属材料的产品,如:铁、碳素钢、低合金钢、铜、铜合金、铝、铝合 金、钛合金等等。与其他成型方式相比,铸造不受零件的重量、尺寸和形状限制。重量可从几克到几百吨,壁厚由0.3mm到1m,形状只要在铸造 工艺性范围内,是十分复杂的,还是机械加工困难的,甚至难以制得的零件,都可通过铸造的方式获得。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