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话的历史与介绍

潮州话的历史与介绍
潮州话的历史与介绍

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室南迁”

潮汕先民迁徙的形式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至今粤东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标明“陈氏宗祠”、“ 谢氏宗祠”、“颍川世家”、“太原旧居”等,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州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潮州先民举室南迁,迁徙的主要路线,从中原迁至江南,再入闽莆田一带,后下粤东。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县也是潮州府较早设立的县份,史称“潮州九邑”,但因其清代中后期民俗被客家同化(客家话)与府城(潮州话)不能通。我们知道晋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门阀政治,家族观念在当时很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代王姓、谢姓都是大仕族。潮汕先民就是“举室南迁”的中原仕族。

“举室南迁”对于潮汕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移民,带来的是相对于本地土著更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治上的影响力,使新移民到达新居住地之后具有一定的强势,这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语言,按照原来的生活习俗生活,所以,潮州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潮汕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俗。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州话。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本土人。

源流

潮州话在广东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一种知名度较高的古老方言,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属于闽语系,与闽台片差异不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同漳音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

争议

潮州话一词受海内外潮汕人普遍认同,因其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词典、专著等学术著作均以“潮州话”为准,可新的潮汕词汇也出现在新“潮汕话”中,例如“汕”(Suan3)指“汕头”(Suan1tao?)的新名称。但部分人反对以“潮汕话”命名,仍坚持使用“潮州话”命名。然而有趣的是《潮州话拼音方案》是基于汕头澄海口音的,而《潮汕大字典》却是基于潮州府城音——潮安口音。但事实上,潮州话最标准的语调当属潮州的潮安口音,因为潮安(古时候名为“海阳”)是潮州府时期的府城,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最重要的是其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一般学术文献都会称之为“潮州话”,但由于改革开放后汕头迅速掘起,“潮汕话”这一称呼以得到潮汕人的普遍认同。

史上最全面的四川话歇后语

史上最全面的四川话歇后语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川话版电视剧或者电影之后,一定会为里面的一些歇后语(俏皮话)忍俊不禁。尤其是一些损人骂人的话用歇后语表现出来不仅形象,而且妙趣横生。今天,小编就收集整理了几百个四川话的歇后语,希望能博大家一乐!1、前胸坎挂笊篱——捞(劳)心过肚(度)。2、穿靰鞡迈门槛——先进褶(者)(靰鞡是东北传统的种鞋,鞋的前部有许多褶皱)。3、黑瞎子打立正——手遮天。4、黑瞎子照镜子——熊样。5、黑瞎子掰苞米——捡穗,丢穗。(黑熊常去玉米地掰玉米,但只能夹住穗,其余的都掉在地上。用来形容记忆力不好。)6、庄稼佬不认得电棒(手电筒)——股急火。7、庄稼佬不认得元宵——白丸(玩)儿。8、打“乌米”的眼睛——就知道往上看。形容只会溜须拍马的人。“乌米”是指高粱结穗时因病而成种细小白皮黑瓤的东西。 9、仰巴颏(指仰卧)撒尿——往上浇(交)。和打“乌米”的眼睛意思相同。10、坟圈(quan,四声)子拉弓——射(色)鬼。坟圈子,即坟地。11、叨木官子(啄木鸟)卡前失(向前跌倒)——全靠嘴支着。指能说不能干的人。12、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这张嘴上了。13、连鬓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撅(jue,平声),指挑拨关系,制造矛盾,破坏团结。14、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15、走

路捡了个爬犁——有捞(唠)的。(东北人把“拉爬犁”叫做“捞(lao,四声)爬犁”。路上捡了个爬犁,自然有东西可捞了。指的是某人很有谈资,有“嗑”可“唠”。)16、腰里别个扁担——横晃。(形容蛮不讲理。)17、老太太上鸡窝——奔(笨)蛋。18、秃爪子上鸡窝——不捡蛋(简单)19、蹲茅楼嗑瓜子——入不抵出。20、白菜地里抡镰刀——把颗(嗑)捞(唠)散了。(白菜以“颗”为单位,用镰刀砍,“颗”自然就散了。“颗”与“嗑”谐音,表示已经“跑题”。21、破草帽子——晒脸22、破火炉子——欠扇23、三条腿的凳子——欠踹24、窝窝头踹脚——不是个好饼25、被窝里放屁——独吞26、癞蛤蟆上马路——楞充进口小汽车27、疤痢眼照镜子——自找难看28、铲子切菜——不地道(抵刀)29、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30、出门逢债主,回屋难揭锅——内外交困31、床底下亮相——姿态不高32、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33、肚子里揣漏勺——心眼太多34、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35、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36、脖颈上拴头驴——不是正庄(桩}37、癞蛤蟆背小手——愣充地方小领导38、土豆子搬家——滚球子39、警察抓他爹——公事公办40、十坛醋泡根黄瓜——你就可劲儿酸吧41、罗锅上山——钱(前)紧42、狗撵鸭子——呱呱叫43、豁牙子啃西瓜——净道44、肚脐眼拔罐子——抽风45、肚脐眼放屁——咋想(响)的46、猪鼻子插葱——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的四川方言词语

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的四川方言词语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则从口头和书面上承载了文化。每种语言都是该民族长期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一片天地。方言虽然只是语言的分支,但是方言的文化蕴涵、文化价值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本文就通过将四川方言中的各种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及语义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四川方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展示出四川方言的生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将这笔重要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 关键词:四川方言词语比较地域文化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四川简称“川”,以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而得名。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首都今直辖市重庆)、蜀国(首都今四川成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今又以成渝为主体的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产生与四川地区的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说,四川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末年,杨雄《方言》记述“梁益之间”或“西南蜀汉”之类的方言词汇就说明当时的四川地区已经有方言的出现,算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明代李实的方言著作《蜀语》算是四川方言的第一本专著吧。到了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大量外来人口迁移到四川。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四川本土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于四川这片土地上,并且经过时间的交融,外来方言早已影响了原有的四川方言,逐渐形成了今天“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且杂有客家话、湘语等的“新”的四川方言。 成都话是四川官话的代表方言,在声韵调系统上,与成都话相同或者相近的方言点最多,在全省居首。其次,成都话具有权威性,四川境内的方言广播、方言话剧、方言电影电视、方言小品等一般都采用成都话。成都话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权威行事历史必然的产物,因此现在四川方言中诸多的方言词语也是从成都话中产生出来并流传开来。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方言词语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在四川重庆地区多山、多沟、多坎,平地较少,就算有也是面积较小的。因

关于说明潮州广济桥的作文400字.doc

关于说明潮州广济桥的作文400字 关于说明潮州广济桥的作文篇1 在古老的潮州名城,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桥横跨于韩江之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子桥。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小林。俗话说: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可见湘子桥的地位多么高啊,现在,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湘子桥,是一座历史名桥。位于桥东与市区间,中间有十八艘船连接,建筑结构十分奇特。从桥上望去,隐隐约约可以望见笔架山。 据说,韩愈到潮州后,时常登笔架山,但深感过江之苦,于是请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去凤凰山取石,化作黑猪,正赶到半路,被一妇人识破,泄露了天机,于是黑猪再也赶不动了。 再说在桑浦山取石的广济和尚,把石头化作乌羊,沿山路赶去建筑工地,却遇见一个恶霸地主。那地主说:哟!你这穷和尚哪来的羊?正好我丢了几只羊,这分明就是我的! 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只好说:拿去吧!看你能赶不? 地主将羊牵进篱笆里,那些羊马上化作几座大山,传说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结果一建起来,桥因缺石,中间缺了几座桥墩没建好,于是何仙姑抛下佛珠,化作十八梭船,建成了广济桥。 游客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传说了吧?不过传说不是真实的哦!现在有三小时的时间游玩,请游客朋友们自觉遵守时间。 关于说明潮州广济桥的作文篇2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

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着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门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 潮州春游作文500字 我们的童年生活里有许多的事。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有难忘的;有喜剧的。可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那件事,它至今还流淌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那是五年级的一个星期五,我们全校师生准备去桃花山春游,可是这一天又下着雨,真是不凑巧呀!老师说:今天风雨无阻。这句话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力!听到了这句话,同学们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其一,四川话变化多端,诡异难辨,在主体意思想同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就有个一个地方的口音。比如说“吃”,同是达州人,渠县人老老实实,一般说“吃”;开江人说“七”,开江说“七个包子七碗面”,如果你是老板,请千万不要端七个包子七碗面,否则,你会亏血本的;达县人说“切”,切饭了,切饭了,声音悠长婉传。 [其实我个人觉得只要是四川人都可以互相听懂甚至模仿,不想上海这边吴语一点距离就听不懂了] 其二,四川话的霸主地位。它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一副江湖老大的派头。全国人民都在学说普通话,但是,四川人基本上我行我素。最好的反问就是:邓小平老人家就说四川话,可全国人们都听懂了,我们还说啥子普通话呢?随便到四川的什么地方,只要打开当地的新闻,就会发现四川的县长们市长们很庄严、很认真、很清晰的说着川话: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说起好耍的,是要流毛毛汗的,我们要发现莽牯牛儿精神,要给老子雄起,创作条件也要估倒干,我的仙人板板哟,这是一项大工程,不能开哈玩笑。 其三,用四川话骂人,绝对有气势。我们做过实验,找ab两个人对骂,a用普通话,b用四川话,选择不同的母题进行对骂,结果b五战皆胜。四川话本身具有世俗精神,骂人时根本用不着

第二次转换,张口就来,那是相当的精彩。 [其实四川话里面那么多把子,很多都是表示关系好、熟识,比如我就对很熟的人老说脏话。嗯嗯不好哈,女娃子家家的。] 其四,四川话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幽默感,这种幽默充满了市井智慧。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一见钟情,男的就会说:“小妹儿,你长得细乖细乖的,我跟了你半天佬。我们找个地方摆一哈哈儿龙门阵嘛,要不要得嘛!”据我所知,四川男人对自己的女人几乎从不说“我爱你”,他们说不出口,觉得肉麻,有点虚,他们一般是说:婆娘,我喜欢你喜欢惨了。 [这个绝对同意,我从来就讨厌这三个字,假得很!] 四川话的特点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 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 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 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

我的家乡——潮汕 (潮汕地方史)

我的家乡——潮汕(潮汕地方史)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地区。潮汕地区位于粤东沿海的潮汕平原,地处欧亚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中段,包括古城潮州、经济特区汕头以及揭阳,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 一、潮汕先民 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族。传说越族人的脚小趾是“重甲”的(即有两片相叠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后,来自河南、山西一带的中原人民陆续南迁。他们大多先迁往江浙地区,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渐汉化,形成了潮汕先民。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近代的开放,潮汕地区也是较早接触到外国文化的地区。所以,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纳了海外文化的菁华,历经了数千年的融汇升华,形成了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成为与齐鲁文化、蜀汉文化相媲美的中华文化的一支。 二、沿革建制 潮汕在远古时属南交之地。2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属场州南部的荒僻地带。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为越族的—支。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立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在南海郡的揭阳岭设置戍所。秦末陈胜吴广起兵抗秦,赵佗占据这里,拥兵自立为南越武王,设揭阳于此,于是这里才有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前l l l)平定南越,设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那时揭阳县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潮汕地区、梅州市和闽南的一部分。隋唐时期称为潮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1980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三、百载商埠 1858年6月,英、法、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潮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1年,汕头被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为汕头埠。1860年,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直到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才结束了外国人把持潮海关长达90年的历史。(新设的潮海关被称为“新关”,原清朝设的海关称为“常关”)汕头开埠后,英国等13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领事署或派驻领事。英国在1868年正式建领事馆。 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在汕头大肆进行经济侵略。如在汕头开设商行,投资办厂。1878年英国怡和洋行在礐石设制糖厂,这是外资在汕头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据现有资料,汕头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 20世纪初是汕头民族工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汕头开埠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称为潮汕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1906年,华侨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由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潮汕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铁路。1939年,日军侵潮前夕,政府下令拆毁潮汕铁路。汕头开埠后,商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汕头开埠后,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侨批”是到东南亚谋生的潮人向家乡寄钱赡养亲人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即汇款与家信相结合的民间寄汇,它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侨批”也类似今天邮局的汇款单。 20世纪初,潮汕地区最著名的实业家之一高绳之创办的实业,改善了汕头开埠之初在照明、用水、通讯等公共事业严重滞后的局面,汕头公用事业日渐完善。(商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商办汕头自来水公司、投资开通了汕头至澄海的长途电话并成立了汕澄电话公司。1932年10月,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四、潮汕方言 潮汕人的母语是潮汕方言,她属于闽南方言的一种,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体系。据专家研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潮州 一、城市概况 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与福建接壤,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陆地3116.12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6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265万人。聚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2100多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潮州市域辖二县二区,即潮安县、饶平县和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辖19个镇,饶平县辖21个镇,湘桥区辖城区9个街道和意溪镇。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历代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南海郡六县,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立的义安郡,便是潮州的前身,其郡治所在海阳县,即今潮安县。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义安郡,设义安县。翌年,立州制,以“潮水往复”之故,命州名为“潮”,此为潮州名始出。其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潮州一名又几经变化,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潮州地名从此固定下来。潮州在唐“贞观之治”时取得了较大发展,中原文化在潮州广泛传播,开古城风气之先。 历宋、元、明、清,潮州相沿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成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的社会稳定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基本格局,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交通、文化、

宗教各方面建设的进展,城市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明代潮州府进一步兴旺发达,人口增长迅速,形成规模宏大的坊里格局,此时修筑的石砌城墙其形制保持至近代。清末潮州开埠为通商口岸,对外交流频繁,成为粤东地区主要商埠和著名侨乡。 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1.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潮州自汉代置县以来,为历代郡、州、路、府、道的治所,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以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历史格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2)山川灵秀的“临海名邦”。古城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金银韩三山如屏,韩江水环城似带,湘子桥东西通衢,凤凰洲二水中分,外八景镶嵌其间”。 (3)人文荟萃的“海滨邹鲁”。潮州是“十相留声”之所,以韩愈为代表的名公臣卿在潮州兴文重教,促进了潮州文化的发展,使潮州文风蔚起,豪贤辈出。 (4)影响深远的“潮州文化”。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外。 (5)繁华兴盛的“商埠侨乡”。潮州自宋以来是粤东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遍布五洲四海,有李嘉诚、饶宗颐等诸多华侨俊彦。 2.历史文化价值 (1)潮州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潮州为中心的潮州文化独具特色,流播深远。 (2)潮州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丰富集中,以许驸马府、广济桥、开元寺、笔架山

潮汕历史文化——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潮州文化是以历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区)为中心,包括现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体系。古代潮州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唐代韩愈,称:“州南境界,毒物瘴气,日夕多作”,毒虫野兽,种类繁多。在这种环境下,土著先民对自然力充满恐惧,因而尤信鬼神,“重巫现,轻医药”,“断发纹身,以避蚊龙”,导致图腾崇拜、祭祀酬神活动的盛行。由此也丰富了大量的娱神节目,如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的各种“游神赛会”活动。早在五六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创造了“象山文化”。而在乾隆时期编纂的《普宁县志》早有记载:“春社日,各乡农民具香帛、酒馔,相率祀起乡之土神,以祈谷。祀毕,聚饮于神侧,曰:“做社”。由此可见,“闹热”的习俗已在潮州文化的熏陶氤氲下孕育传承了几百年。 潮汕文化离不开游神赛会,游神赛会是潮汕文化的根。一般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所谓游神赛会,就是潮汕各乡里的民间狂欢节,人们怕“老爷”待在庙里烦闷,把老爷请出来巡村游境,期间,锣鼓声催,鞭炮轰响,烟火满天,潮剧、纸影戏音韵袅袅,上演一场娱神娱人的民俗节日。 几乎每一个村,在每年年初都会有固定的时间举行盛大的游神庆典。大多数庆典的模式,是把庙里的神像抬出来,仿照古代官员出巡的仪式,在村的边界走一圈,以示神灵所到之处,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通过这种仪式,人们能够感受得到自己居住的环

境,自己的生命,接受了神明的保护。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我们村(东凤镇诗阳村)“营老爷”(游神)的日子,而早在正月十二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并举办一系列精彩的节目来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 “营老爷”是每村相当严肃相当郑重其事的活动,村人看重的程度无异于一个宗族的未来。因此,筹备工作一般由村里较为德高望重,年长的长辈主持下进行,我们村也不例外。刚进入正月不久,“老人组”的老人们就开始为年十三的游神活动忙活起来。搭棚摆“神前”,准备祭品,训练游神的人员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们筹备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含糊。 诗阳村的村民被分为十支队,在“闹热”时就被分为六个“神前”。“神前”是为了迎接“老爷”而由水管搭建起来的临时棚,每个“神前”都装饰有“彩眉”、对联、灯笼、五颜六色的“标”,棚里则准备了几十张桌子供村民摆放祭品,在棚的最前面则摆放公家准备的酒、茶、五果盘、桔子。而每家每户需要准备的祭品有:鹅、三牲(猪肉、鸡、鱼)、甜粿、粿桃、各种各样的表面上印有各种图案的粿品、钱财(纸钱)、对烛、香。而有些“头家”(大富商)则会在“神前”摆上龙虾或全猪等显赫的祭品。 等到正月十二夜晚,村里开始放电影、演纸影、唱卡拉ok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处是张灯结彩,装饰一新。而村民们会在今夜串走于各个“神前”,并互相进行比较。热闹非凡。 正月十三这天,也就是“营老爷”的日子,每家每户都早早起床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茶文化历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 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 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 须细啜慢饮。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 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 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 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 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 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 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 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 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 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 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因此功 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 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 是和、敬、精、乐四趣。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 茶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川方言词义札记

四川方言词义札记 发表时间:2012-07-09T14:28:11.96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作者:吴佳1 张爱林2 [导读] 方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化统一的产物,历史上,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 吴佳1 张爱林2(重庆三峡学院2009级文秘1班,重庆万州 404000)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134-01 摘要:文章通过对四川方言的收集以及它进行生动的词义考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方言,更好地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来学好普通话,学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 关键词:方言;臊皮;睡告告;莫恁个 方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化统一的产物,历史上,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通常会出现许多的方言,即某一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随着民族众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方方言。具体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七大方言区,我们四川方言则属于占汉族人口73﹪的北方方言区。现在,我们就来探究四川方言的词义以及它无限的魅力吧! 四川方言是“臊皮”就是“丢脸”的意思,是否真有其字呢,现在来讨论一下。 臊(sāo)者,《说文》上说“豕膏臭也。”从肉(月),喿(sào)声,形声字,其本义是腥臊的意思,它又读sào ,表示害羞,羞辱的意思,正因为害羞,才易被人开玩笑,正因为爱开玩笑,才为丢脸不体面的事情做了依据,所以引申为如今的丢脸、不体面的事。见《红楼梦》第九九回:“我在这里和姨太太想你林妹妹,你来怄个笑儿还罢了,怎么臊起皮来了。”《三侠五义》第一○四回:“欺负他是个孤行的妇女,也不过是臊皮打哈哈儿,并无诚心要把他怎么样。”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第一,是任你官家小姐,平日架子再大,一旦被痞子臊起皮来,依然没办法,只好受欺负。”所以,臊皮的意思是“丢脸,不体面”的意思。 睡告告,就是睡觉的意思,告,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是报告,上报的意思,过后又引申为称有病,因病请求休息,见苏轼《教战守》“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这里的“告”,就是有病告假休息之意,休息与睡觉意义有重叠,又根据声韵学原理,凡遇到g、k、h声韵的就变成j、q、x,而iao与ao则是由于声似渐渐被方言音误,读成“告”音。所以,“告”与“觉”即后来的“觉”就是“告”的声韵演变而来[5],睡吿告就当然成了睡觉之意了。 莫恁个,就是不要这样的意思,莫,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别”。恁,本义是思念的意思,思念到了极限,就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所以就引出了“这样”、“那样”的意思,见“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辛弃疾《沁园春》,又如表恁般,见“早知恁般么,恨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就是“这样,如此”的意思,所以“莫恁个”的真正意思就是“别这样,不要这样”的意思。 汉语言博大精深,通过各地的文化与地域的不同,并且它们在时间的流动中不断发展,我们对它的研究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上述观点只是自己的一面之词,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或遗漏,以实际的观点为准。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新华辞书社. 新华字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新华辞书社. 新华字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杨健桥. 汉语音韵学讲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新华辞书社. 新华字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作者简介: 吴佳(1991—)女,重庆市万州人,从事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张爱林(1991—)女,重庆市开县人,从事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

广济桥

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 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以淳熙十六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名,因此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明宣德十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传说: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石牌坊

四川方言在音韵上的特点

四川方言在音韵上的特点 商英学院周一晚三四节国际商务创新班1102 纪林伶20111003739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四川方言具有渊源的历史,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四川方言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之后四川方言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又受很多外来语的影响,比如吴语。抗战时期、三线建设时期、以及入川的建设兵团中,有很多吴语人口。因此吴语很大程度改变了重庆市的语言,而重庆话作为四川方言标准音之一,又进而改变了整个四川方言的面貌。 四川方言大致分为七个小片:川中小片、川东小片、川西入归阳平小片、川西入归阴平小片、川西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归去声小片。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我着重谈谈音韵方面的特点。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方言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方言为zi213sang55] 注2 (音同“子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方言为[cao55si213](音同“曹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方言为[zi55ci21](音同“资瓷”)。 在四川方言(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通读为“l”。如“南方”,四川方言中音同“兰方”。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

史上最全面的四川话歇后语知识讲解

史上最全面的四川话 歇后语

史上最全面的四川话歇后语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川话版电视剧或者电影之后,一定会为里面的一些歇后语(俏皮话)忍俊不禁。尤其是一些损人骂人的话用歇后语表现出来不仅形象,而且妙趣横生。今天,小编就收集整理了几百个四川话的歇后语,希望能博大家一乐!1、前胸坎挂笊篱——捞(劳)心过肚(度)。2、穿靰鞡迈门槛——先进褶(者)(靰鞡是东北传统的种鞋,鞋的前部有许多褶皱)。3、黑瞎子打立正——手遮天。4、黑瞎子照镜子——熊样。5、黑瞎子掰苞米——捡穗,丢穗。(黑熊常去玉米地掰玉米,但只能夹住穗,其余的都掉在地上。用来形容记忆力不好。)6、庄稼佬不认得电棒(手电筒)——股急火。7、庄稼佬不认得元宵——白丸(玩)儿。8、打“乌米”的眼睛——就知道往上看。形容只会溜须拍马的人。“乌米”是指高粱结穗时因病而成种细小白皮黑瓤的东西。9、仰巴颏(指仰卧)撒尿——往上浇(交)。和打“乌米”的眼睛意思相同。10、坟圈(quan,四声)子拉弓——射(色)鬼。坟圈子,即坟地。 11、叨木官子(啄木鸟)卡前失(向前跌倒)——全靠嘴支着。指能说不能干的人。12、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这张嘴上了。13、连鬓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撅(jue,平声),指挑拨关系,制造矛盾,破坏团结。

14、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15、走路捡了个爬犁——有捞(唠)的。(东北人把“拉爬犁”叫做“捞(lao,四声)爬犁”。路上捡了个爬犁,自然有东西可捞了。指的是某人很有谈资,有“嗑”可“唠”。)16、腰里别个扁担——横晃。(形容蛮不讲理。)17、老太太上鸡窝——奔(笨)蛋。18、秃爪子上鸡窝——不捡蛋(简单)19、蹲茅楼嗑瓜子——入不抵出。20、白菜地里抡镰刀——把颗(嗑)捞(唠)散了。(白菜以“颗”为单位,用镰刀砍,“颗”自然就散了。“颗”与“嗑”谐音,表示已经“跑题”。21、破草帽子——晒脸22、破火炉子——欠扇23、三条腿的凳子——欠踹24、窝窝头踹脚——不是个好饼25、被窝里放屁——独吞26、癞蛤蟆上马路——楞充进口小汽车27、疤痢眼照镜子——自找难看28、铲子切菜——不地道(抵刀)29、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30、出门逢债主,回屋难揭锅——内外交困31、床底下亮相——姿态不高32、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33、肚子里揣漏勺——心眼太多34、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35、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36、脖颈上拴头驴——不是正庄(桩}37、癞蛤蟆背小手——愣充地方小领导38、土豆子搬家——滚球子39、警察抓他爹——公事公办40、十坛醋泡根黄瓜——你就可劲儿酸吧41、罗锅上山——钱(前)紧42、狗撵鸭子——呱呱叫43、豁牙子啃西瓜——净道44、肚脐眼拔罐子——抽

常见潮州菜名和湘桥八景和广济桥英文介绍

补充资料1:常见中餐菜名中英对照 蚝煎Oyster/'OIstE/ Omelet/'OMILIt/ 卤鹅spiced goose 卤鸡spiced chicken 卤鸭spiced duck 叉烧肉roast pork fillet/'filit/ 白切鸡sliced steamed chicken 酱油Soy auce /s O:s/ 大虾prawns 小虾shrimp蟹c rab 咸菜pickles; salted vegetables 酸菜pickled cabbage 茶叶蛋boiled egg with tea and soy sauce 松花蛋preserved egg 卤鸭翅spiced duck wings 牛杂汤Cattle mixed soup/Ngiu Chap Noodle/ beef offal soup 生菜丝炒牛肉Beef Fried with Lettuce 青椒炒牛肉Beef Fried with green pepper 红烧牛杂拌braised beef offal 豆浆Soybean milk 果条Chaozhou Flat noodles 粿条KUE TEO 牛肉丸beef ball 米粉Rice noodles 虾米dried shrimp 萝卜糕Fried Radish cake 芥兰炒牛肉Broccoli/'brOKELi/ fried with beef 补充资料2:潮州八景(非官方翻译) 潮州八景:The Eight Scenic Spots Of Chaozhou 1.湘桥春涨:The Spring Flood Tide Of Guangji Bridge 2.鳄渡秋风:The Crocodile Pavilion In Autumn Wind 3.西湖鱼筏:The Fish Raft In The West Lake Of Chaozhou 4.龙湫宝塔:The LongQiu Pagoda (Phoenix Tower) 5.凤凰时雨:The Rainy Season Of Fenghuang Sandbar 6.金山古松:The Ancient Pine Trees On The Gold Hill 7.韩祠橡木:The Oak In HanYu Ancestral Temple ( Han temple) 8.北阁佛灯:The Buddha Lamp Of The North Pavilion 补充资料3 :广济英文简介:(供参考) Guangji Bridge , also known as Xiangzi Bridge is an ancient bridge that crosses the Han River in Chao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 key cultural relic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the bridge is renowned as one of China's four famous ancient bridges; the other three are the Zhaozhou Bridge, the Luoyang Bridge and the Lugou Bridge. The Guangji Bridge was originally a pontoon bridge built in AD 1170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ith a length of 518 meters (1,699 ft). Later, construction of piers and framework started from both banks of the river on which it was moored, and 200 years later the current form of the bridge, with a floating section supported by 18 wooden pontoons between two beamed sections, was completed. The floating section can be disconnected for the passage of large boats, an innovation that set a precedent in bridge-building history. There are two iron cows standing at both ends of the bridge, in the hope of protecting the bridge from the flood damage. Its two beamed sections resemble waterside streets, with a distinct pavilion and tower on each of its 24 piers.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360docs.net/doc/c81214310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