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在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要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掌握认识发展趋势和准确分析经济形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现和使用经济人才、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新的本领。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要鼓励和支持各级干部勇于开拓、有所作为。定措施、作决策、抓工作,一定要吃透情况,把握实质,针对矛盾和问题来推动工作,抓好落实,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正确导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 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我国宪法序言规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实践的一个法理解释。从“朋党”意识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差异和西方政党的局限性看,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政党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问题主要是党与法律的关系、党政现实与执政理念的差距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实践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法理学阐释。 关键词:三个代表,法理学,中国共产党,西方政党 胡锦涛同志在20XX年“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丰富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对我国宪法规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在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一、从“三个代表”的宪法思想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 回顾“三个代表”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说它是从党的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全国人民意志的时代体现。20XX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广州市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20XX年7月,在庆祝党的8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20XX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的诞生也引起了外国学者的热烈评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1979年以后的经济发展“生产”出了一个“新的家阶级”,或说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迫切要求在权力中取得份额、参加意思决定机关和政治生活,“三个代表”的思想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有的认为,由于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社会经历了“脱意识形态”的困惑,因此人民需要国家的最高领导为之确立一个

2016届上海市高考政治(沪教版)一轮精品学案高二《政治常识》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一、要点讲解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此知识点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不必背诵。复习中要从中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其次还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等实践,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这个问题是从党的内涵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的性质——先锋队。主要从党的队伍组成和党的最高理想去理解。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还表现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决定了人民为什么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所在。 (3)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主要是从党的指导思想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它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j能够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通过复习,要深刻领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吸取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同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复习时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3)党的领导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 (4)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集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要联系我国国家性质,强调工人阶级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上述四个方面要背熟,可出简答题,展开述说内容看一下即可。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要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去了解: 第一阶段是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亲密合作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_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目录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的必然要求 (1)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2) 3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客观要求 (2) 4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4) 参考文献 (4)

摘要 从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至今,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飞速前进的时期,也有走弯路的时候。但是很明显,这个历程毫无疑问的向我们诠释了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提高中国的实力。只有在党坚持坚持不懈地以发展作为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情况下,才能够使中国发达,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字:发展执政兴国建党9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各省市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10年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很明显,新中国的两代领导人对发展问题都是如此的青睐,由此可见,它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事实上,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经验上来讲,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五”计划期间,在正确的建设方针的领导下,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仅仅经过短短的五六年,新中国就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 并且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偏离了以

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一)

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再一次提出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实际上也谈到了关于发展的问题。今天,我主要就“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深化对“第一要务”的认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目前我们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家都十分熟悉,其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我们谈的发展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等,首要的应该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最根本的、最关键的因素,发展最终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就决定了我们的上层建筑。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从发给大家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可以看到,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讲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三年、五年的事,也不是十年、八年的事,它甚至是上百年的历史时期。这个初级阶段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我们的生产力落后,生产力不发达。这个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的咬住生产力的发展、咬住经济的发展。如果离开或偏离了它,我们就偏离了大的方向。所以,这次先进性教育提出了要做到“两促进,两不误”,既要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又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得好与坏,就要看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没有较大的提高。如果说2004年我们迈了一步是70公分,而2005年迈的也是70公分,我认为我们的先进性教育就值得打一个问号,为什么?因为我们去年没有搞先进性教育,就走了70公分,今年开展了先进性教育,迈的步子还是70公分,那么开展与不开展一个样,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手段,目的就是要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阳朔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自己跟自己比,这几年不断上新台阶。去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了15.3%,超过了14个亿,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了一个亿,实现了1.08亿元,增长了15.4%,与全市保持了同步。今天上午,王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反映的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刚好也是15.4%。我们的固定资产投入增长了50%多,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标,也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目标。但是,总体来看,我们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经济基础还非常落后,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年,我们的人均GDP才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发展问题;在“三个代表”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红线来贯串的。(2)这个命题凸现了发展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第一要务”的位置,说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任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3、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

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目录 摘要1 1.1前言1 1.2如果理解发展2 1.2.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2 1.2.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 结2 1.2.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 要求2 1.3如何理解“第一要务”3 1.3.1科学认识“第一要务”的深刻内涵3 1.3.2牢牢把握“第一要务”的时代价值3 1.3.3努力贯彻“第一要务”的根本要求4 参考文献5

1.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摘要 从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至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飞速前进的时期,也有走弯路的时候。这个历程向我们诠释了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提高中国的实力。只有在党坚持坚持不懈地以发展作为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情况下,才能够使中国发达,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字:发展执政兴国社会主义建设 1.1前言 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观要求。 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建研究》邹发生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实现方式、发展道路的历史辩证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居于这一认识,以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邓小平提出分“三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经济目标,而且也是重要的政治目标,因为能不能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检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的是完全正确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和国家的其他事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发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实现方式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发出的现代化进军号角,提出的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对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和步骤的进一步具体化这一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要求,表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决策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说明党在面临各种繁重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执政为民,就是支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四大发明等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至今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清朝末期封建统治者愚昧的闭关锁国,坚持“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导致生产力发展非常迟缓。当他们还在为“康乾盛世”而沾沾自喜时,外国资本主义却因为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这就注定我们这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沦为被侵略得对象。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大炮轮船和先进的生产力,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只能赔钱割地,签订一个接一个的不平等条约,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不前进就要被侵略。 睿智的中华儿女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有发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方法。为了富国强民,他们坚决奋起进行了许多斗争和探索。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才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接着就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有了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摆脱了受侵略、受剥削的国际地位。坚定了发展的信念。 锐意进取的领路人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的原则,使我国综合国力飞速跃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我国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又正在举办世界贸易博览会。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1998年洪水、2008年和2010年的大地震我们全国各族兄弟姐妹团结在一起共度难关。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据统计,去年,中国GDP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703美元。目前,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脑这些30多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较宽敞的住房,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数不胜数。人民大众生活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全面提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回顾历史和体会当代不难得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才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以史为鉴因此我们要靠发展解决在以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落后的不发达的状态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的素质……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也就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结构性转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有许多过去积累的老问题,也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不坚持发展党就没有先进性可言,社会主义也就不存在社会主义优越性。祖国繁荣富强、人们生活安康都是空想。

第八课 立党为公 执政兴国

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86--8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p88--91 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p92--93 p104--105 A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B 党的领导的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C 党的领导是保证证券稳定的需要 D 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E 党的领导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的需要 F 党的领导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p104--10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P92--93)A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B 党的领导的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C 党的领导是保证证券稳定的需要 D 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E 党的领导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的需要 F 党的领导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2 党领导的主要体现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p102--104 A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就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它集中体现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在部署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把“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本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四项目标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提了出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干事”,努力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讲党性、重品行”,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生命所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独有共产党出现,大大小小的政党曾经不下几百个,但它们最终都没能站住脚,绝大部分成为了历史的匆匆过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这些政党都仅仅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因此自然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哪个政党又能发展壮大并有所作为呢?大浪淘沙,为什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能够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代表人民利益者,必为人民利益而存在。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党所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但是我们党的宗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进行武装斗争、还是开展经济建设,无论改革开放,还是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如一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我们现在是执政党,而且看起来地位是稳固的。但是,全党同志切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要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能否保持先进性。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变质、垮台的严酷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并不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如果一个执政党丧失了民心,同时也就丧失了先进性,人民群众就会抛弃你。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就要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我们的心上,永远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永远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二、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人们常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生活目的都不尽相同,甚至根本对立。真正的共产党员又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是那种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自己的利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天,高于己”,把群众的呼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所规定的。与革命和战争年代不同的是,在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社会的生产和建设,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为人民谋取福祉。共产党夺取政权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如果执政以后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不能执政为民,那么,这样的政权就与过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没有什么两样,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只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大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好处。因此,衡量一个政党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否为广大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深刻理解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党的第三代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思想,并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上。江泽民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还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 发展上,三个代表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源于对我党几十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但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曲折和挫折,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的时期中,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的执政方向发生了偏差,国家的内耗和动荡不止,包括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耗费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许多国家加紧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我们国家却沉迷在无

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课程名称: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论文题目: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学生姓名 专业层学院 2014 年 11 月 15 日 目录 1历史经验总结,时代呼唤发 (2) 2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3) 3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4) 4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历史原因 (4) 5从国内和国际上看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原因 (5)

6如何把发展作为当前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 参考文献 (7) 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摘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执政兴国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论断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的诠释,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开拓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性、紧迫性。 1、历史经验总结,时代呼唤发展 1.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1.2纵观中华民族兴衰荣辱史,是一部演绎发展的交响曲。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18世纪末期开始,封建统治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从一九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陷于灾难的深渊,濒临灭亡边缘。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一、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这10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3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环顾今日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高歌。 1.4对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课程论文(经济管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论文题目: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学生姓名王岩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层次专升本 批次142 学号w110719142062 学习中心校本部 1

2014年11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从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至今,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飞速前进的时期,也有走弯路的时候。但是很明显,这个历程毫无疑问的向我们诠释了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提高中国的实力。只有在党坚持坚持不懈地以发展作为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情况下,才能够使中国发达,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字:发展执政兴国建党9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 2

目录 1.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必然要求 1.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必然要求 (3) 1.3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 客观要求 (4) 1.4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内在要求 (6) 参考文献 (6) 3

1.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各省市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10年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很明显,新中国的两代领导人对发展问题都是如此的青睐,由此可见,它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事实上,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经验上来讲,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五”计划期间,在正确的建设方针的领导下,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仅仅经过短短的五六年,新中国就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 4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增强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优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专题报告和《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我深切地感到,党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血脉和根基,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共产党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为民谋利,不断增强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以民为本观念,政为民执、利为民谋 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同资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本质的体现。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无往而不胜,重要的经验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现实的危险,也在于脱离群众。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永恒追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做决策、办事情,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要坚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既要体现对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又不能忽视部分群众正当的现实利益需求。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群众利益,以群众的利益需求定取舍。 善于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社会越进步,群众利益愈呈多元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最大限度地兼顾好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这是时代发展向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一切为了群众,就要认真研究并尽快适应这种要求,正确反映、妥善协调、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充分考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尽可能使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照顾了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却又损害了另一部分群众的利益。要通过执政决策的公开与透明,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从而把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时代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坚决摒弃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努力为民谋利,而不能有损民利。为民谋利则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领导干部来讲,要把为民谋利作为谋求发展、追求政绩的最终目的,切不可追求一时表面繁荣,搞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实践证明,那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侵害。要注意防止把领导者个人或单位部门的利益当成群众的需要,为了跟形势、赶潮流、求政绩而上项目、搞建设,把所谓的政绩变为留给后人的沉重包袱,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要防止追求形式上的一时轰动,搞花架子,

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特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是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说,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为中国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党性是政党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质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广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牢记党的性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定,切实做到立党为公。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执政党。坚持执政为民,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全心全意用来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更是一种艰辛的实践,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执政业绩。这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牢固。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方针政策制定好,把干部队伍建设好,把工作作风改进好,把体制机制完善好,把内外部环境营造好,把人民群众组织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尤其要始终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中实现党的领导,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着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化为实际行动,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为此,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当前,重点是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等问题,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