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4-12-15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宁阳县遵循市场规律,紧贴县域实际,多方寻求突破,在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积累了一套系统的做法。
一、深入调研、托清底子
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愿望强烈,要求迫切,干劲很高。多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新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在调整中发展,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也有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收入较少,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就全县范围来看,目前维持正常运转的基本费用,千人以下的村一般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千人左右的村一般每年在3万元以上。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所需费用也不相同,有的村则更多一些。村级基本费用开支主要包括村干部和其他人员的补贴、村组织必要的办公经费、独生子女补助费、五保户困难户救济、报刊费、农业基础设施的修缮和零星费用等。
经调查,全县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7个,50—100万元的村6个,10万—50万元的村112个,3—10万元的村312个,3万元以下的村130个。集体收入状况与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密切相关。据问卷调查,集体收入情况比较好,每年除维持正常开支外,能够滚动发展,为群众办一些实事的村163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28.75 %;收支大体持平,能够基本维护正常运转的村207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36.51%;收入低于正常支出需要,不能维持工作正常运转的村197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33.68 %。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一般有几种情况:一是规模小,人口少,相当一部分在500人以下;二是人均土地少,一般人均耕地1亩以下;三是集体经营性收入少,集体没有固定增收项目。
根据调查结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宁阳县确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00年的7107万元提高到2亿元,村级集体年可支配资金人均达到280元以上;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的比重由现在的27%上升到80

%以上;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
上的村达到30个,其中500万元的达到10个;彻底消除低经济收入的村,达到大部分村在支付必需的支出和进行分配以后自有盈余,并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民主监督、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二、多措并举、富民强村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宁阳县从三方面入手,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强村富民路子。
(一)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建班子、带队伍,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证。
抓根本,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创五好、争百强”为抓手,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坚持先进村抓提升、后进村抓治理,全县农村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一是培优扶强,实施先进村“提升工程”。制定了《关于创建现代化示范村的意见》,确定了10个县级现代化示范村培养对象,实行县、乡领导干部及县直部门帮扶责任制,在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和倾斜,使之成为全县村级建设的标兵和样板;确定了50个城镇、经济开发区驻地村和经济发展重点村,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经济发展重点村管理考核办法》;确定了100个现代化建设后备村培养对象,由各乡镇党委负责进行培养。二是强化措施,集中治理整顿后进村。坚持每年倒排出30个后进村作为治理整顿的重点,逐村建档立卡,对症下药进行治理整顿,促其尽快转化。落实了“四帮一”措施,即对后进村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干部和一个乡镇干部联、一个经济强村带、一个好企业帮、一个工作队包。找准问题、分类施治,对管理混乱、群众意见大的村,派驻工作组进行清理清查,帮助建章立制;对班子软弱涣散、缺职的村,采取下派、回请、公开选拔等形式配齐配强班子;对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三是整合资源,积极试行村级规模调整。在葛石、乡饮两乡镇积极稳妥地进行了村级规模调整试点工作,两个乡镇的并村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的效果,解决了村小人少,人难选、事难办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因农村税费改革造成村级收入减少、服务功能弱的矛盾。
抓重点,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一是创新农村干部选用机制。认真实施了村级干部“四定”工作。定编制,明确规定了村两委享受固定工资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定岗位,明确了村级必设岗位,实行一职为主,交叉兼职;定职责,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定报酬,实行

了结构工资制,将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通过“四定”,
解决了村级享受补贴人数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群众负担重、意见大等问题,达到了减人减负、增资增效的目的。积极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制度改革,大力提倡村干部交叉任职。为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逐步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公开选拔农村干部、进一步加快农村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见》,在村干部中推行公开选拔制、持证上岗制、政府聘任制、异村交流制“四制”改革,积极落实“两推一选”,大力推行交叉任职,在全县公开选拔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村会计、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目前,全县567个行政村中,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职的300个,占54%,村“两委”交叉任职1509人,占“两委”成员的55%。
抓机制,对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一是对农村支部书记实行星级化管理。县里定期对支部书记进行评定,乡镇党委对支部书记进行各项指标考核,县委组织部审批公布,支部书记三年晋升一个星级,十星级封顶。表现优秀的村部书记,可享受副乡镇级待遇,身份不变的前提下,还可提拔为乡镇党委委员或副书记;五星级以上的支部书记,县委为其颁发星级证书,并建档立卡管理,五星或五星以上的支部书记,可以享受到星级津贴。对于当年获得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根据获得荣誉称号的级别给予星级奖励;对于年度内重要工作目标考核不合格或被上级部门纳入重点管理的,延缓晋星或减星,各种待遇也相应递减或终止。根据考核,全县567个村的支部书记中有31人被达到8星以上,有80人达到5星以上,“七一”期间,对这些支部书记进行了授星,县乡两级共发放星级津贴10万余元。二是加强后备干部教育管理。为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干部后备力量,与山农大联合,在职教中心开办了农村干部大、中专学历班次,对农村后备干部进行系统地培训教育。为积累经验,在宁阳镇开展农村后备干部公开选拔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干部的待遇保障管理机制。为建立一套拴心留人的好机制,积极探索农村支部书记社会化养老保险的实施,在经济基础不同的伏山镇、东疏镇、东庄乡开展了农村支部书记社会化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抓教育,着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1553”工程,以基地培训为主,学历培训、电化教育、走出去参观学习等其

他培训形式为辅,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对农村支部书记、村主
任、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有计划、分批次进行了培训。近两年来,全县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23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4876人次,有481人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有352人取得学历证书。
(二)政策引导、多轮驱动,力推村级集体经济上台阶。
政策引导,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等形式参与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投资数额和土地资源,获取非农建设用地折抵指标或有偿调剂使用所得。二是允许村级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举办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收益。根据此项政策,伏山镇一些村与外地客商联姻,引导村民土地入股,实行“庄园式”经营土地,集体每年每亩地可收益 元。三是在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允许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与村庄建设规划和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下,利用集体土地建造相对集中具有特色的生活小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和公寓等,从中获取土地经营收益。据此政策,宁阳镇的西关社区、南关社区等依靠有利的区位条件,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生活小区、标准厂房和专业市场加之其它集体收入,村级集体收入每年均在100万元以上;四是在城郊村重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根据被征用土地村的需要,划定征用土地总量的10—15%作为村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成本价定向出让给被征用村,由村依照城镇规划,建设房屋、市场等三产设施,开展物业经营。五是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城镇发展集体经济。县里从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用指标,给集体经济年支配收入5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薄弱村1—2亩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并以最低价在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规划区内落实用地,建设工商用房,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六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发展农村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实行鼓励政策。从村内各类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的增长部分中,取5%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招商引资的企业,从这些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的增长部分中,取10%作为相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东疏镇出台规定,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各村的项目,镇里拿出企业上缴地方税金的5%反还村集体。此项政策的出台,有力拉动了村级招商工作。七是县里拿出一定资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或重点支持“空壳

村”发展集体经济。
多轮驱动,广辟增收渠道。宁阳县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五条”加
快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子。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效益农业增收的路子。按照“村级组织要围绕市场,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总体思路。宁阳县积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伏山、东疏、华丰、葛石等一些乡镇,在农业区域布局上初步形成了有机蔬菜、奶牛养殖、蔬菜制种、苗木花卉、大棚蔬菜、干鲜果品等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农业集约化生产特色。为增强集体统的功能,该县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级各类服务组织,通过提供机耕、机播、种苗、肥料、技术指导、运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有偿服务来实现集体增收。适时引导土地合理流转,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断开辟集体新的增收渠道,据统计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66个,每年年可拉动群众增收9300万元,促进集体增收2400万元。
二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走资源型增收的路子。县乡积极鼓励各村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利用、开发实现集体增收。对集体的林场、果园、山林、水面、石材、河沙、“四荒”等各种农业资源,以及通过土地整理、造地改田新增的土地资源,由村集体采取统一经营、专业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开发经营,增加集体收入。葛石镇张家崖村几年前,村里集体欠债60多万元,村两委通过开发、拍卖村里的荒山、荒滩等资源,加之对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经营权的改革,迅速化解了这些债务,并且每年集体都有四、五万元的固定收入。
三是积极发展村办企业,走企业型增收的路子。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宁阳县积极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发展,瞄准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深加工和资源型开发项目。伏山镇桑庄村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有机蔬菜通加工企业紫阳公司落户该村,仅厂房租赁费和蔬菜加工提成,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另外,拉动农民增收的步伐。过深化村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两权分离、招标承包、利润分成”的方法,彻底改变了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宁阳镇沙岭村原有蚕药厂和铸造厂两家村办企业,村里采取承包、技术入股、分红等多项措施对蚕药厂加强管理,并与苏州大学、山

东农业大学技术“联姻”,使产品抢占了一定的市场,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利润60多万元,集体每年可从中增收20万元,村里对连年亏损的铸造厂改制后
,效益明显改观,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万元,利税30多万元。
四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多元型增收的路子。宁阳县创新思维,遵循市场规律,寻找新办法,拓宽新的发展领域,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中,通盘考虑、综合规划,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探索新的发展路子。一是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县里要求城镇驻地村和沿交通要道两旁村要发挥区域优势,采取出租闲置地面、商品房建设开发、规划养殖小区、加工小区、兴办市场等形式,抓住工业化、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走兴办服务产业创收的路子。华丰镇驻地共有5个行政村,各村抓住镇里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了一批市场和加工小区,成为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二是与各类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抓住各级扶持农业发展的机遇,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林网建设中,实行集体开发或集体农户共同开发建设,采取租赁、承包、分户管理,按比例分成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与深化农村改革相结合。结合村级规模调整,对村庄生产要素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积极寻求新的发展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集体企业改制步伐,盘活集体生产性资产和闲置资产,实现资本经营增值和管理保值。
五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走节流减支的路子。集体经济的壮大要靠不断的积累,节流减支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认识,宁阳县积极引导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村办企业、经营单位和各类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款分管、现金管理、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收益分配等制度,实行严格的“一评两议六公开”,把村级经济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见到成效。二是加强了村办企业内部管理,突出抓好村办企业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靠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三是重视对农村债务的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大力推行村支书、村会计、现金出纳“三笔汇签”制度,确保村级财务支出的公开透明。通过清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债务等形式,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
三、几点思考`
一是观念与现

状的思考。调查表明,对新时期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部分乡村基层干部认识比较到位,紧迫感强,积极性高,也有具体办法。但也有极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够一致,有的
把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与增加农民收入对立起来,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立起来,因而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有疑虑。有些村干部认识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处,但同时存在“守旧摊”的思想,牢骚多,行动少,不能冲破旧观念束缚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中去。各级党组织在抓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上,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抓动员多于抓过程的落实,抓统计多于抓考核的问题。一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表明,这些村不但观念上有了突破,更重要的是能够立足本村实际迅速能够拿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际行动。
二是班子、路子与法子的思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班子是根本,关键是支书。只要有一个事业心强,有经济头脑,有经营能力的支部书记,班子就能活起来,村集体经济就能找到发展的路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子有许多,城有城路,乡有乡路,山有山路,水有水路,村村有路走,关键要找准当地优势。只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一定能够找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有了好办法,路子才能走好。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关系,找准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结合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着眼点是让群众得实惠,不能与群众争利,更不能变相加重群众负担。要把强村与富民统一起来,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村集体面向农户的专业化服务,要以增加农户收入为前提,才会受到群众迎接。
三是政策和扶持的思考。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工作基础不同,村级集体经济不可能同步发展。对一些经济薄弱村和后进村,进行帮扶是必要的。一是工作力量上帮扶。今年以来,宁阳县县乡共有50多名同志组成18个包村工作组,深入到市委掌握的18个后进村进行升级转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各村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上均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各级抽调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的做法,应当长期坚持下去。二是政策上帮扶。从调查看,不少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泗店镇出台的盘活一批闲置资产、招引一家创收企业、栽植一条集体林带、建设一个养殖小区、兴办一个服务项目的“五个一”工程从政策上给出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宁阳镇出台的

《关于将村(居)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副厂级以上干部纳入镇委管理的办法》从政策上提升了村集体企业负责同志的地位。这些扶持政策,调动了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的积极性,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作者: 中共山东省宁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563027.html,) 2004-9-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