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教研室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规划

应用化工教研室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规划
应用化工教研室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规划

应用化工教研室

2016-2020年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生命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工程,也是关系学院全局及长远发展的重要工程。科学地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根据学院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瞻顾今后五年陕西及周边省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我教研室2016-2020年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学科专业建设,构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和学院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和高速发展,化工品的需求出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度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煤化工产业涉及焦炭、电石、合成氨等领域,新型煤化工产业则通常是指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等。以陕北为重点,不断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实施“三个转化”,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建设我国重要的煤油气产能基地、西电东送电源基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取得明显成效,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以来,国内新型煤化工主要示范项目先后进入了商业化运行或长周期稳定运行。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对产业的走向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收到各地正式上报的大型煤化工项目104个,投资额高达2万亿元。在投资“稳增长”的助推下,201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化工项目的审批与推进已有所加快。煤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专业设立时间及规模

为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于2004年初申报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530201),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2010年申报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陕) 540510,2012年申报高职三年制选煤技术专业(540503),现有在校生572人。已经毕业生人数为1514人。

(三)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之一。根据国家工行业分类标准,在制造业所包括的30个行业中,化学业占有其中的7个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造业、橡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化工教育原只有以本科为主的高等教育和以中专和技工学校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几十年来都是行业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酝酿于上世纪末,骤然兴起于本世纪处的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随着毕业生陆续进入人才市场,使得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行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持续旺盛。高校扩招,职教的一度滑坡,全国普遍出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紧俏局面,供求比一般在1∶3~5之间,部分地区部分专业达到1∶8~9。这个时期适逢高职大发展,很快扭转了人才比例严重倒挂的被动局面。

2001年到200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中专、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在校生由不到10万人增加到28万人。

石油和化工行业强势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持续拉动,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植,社会人口为职业教育生源提供的充分保证,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理性回归。这些因素促进了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化工职业教育进入繁荣发展期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需求旺盛,并非自身适应能力增强,并非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必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和升级,要求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训练等不能再维持在原有的框架内,需要重新审视并作超前的调整,以培养既能为区域经济和现代化工行业服务、又有国际化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为新历史阶段的发展提供适时对应的人才储备。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化工专业应用技术人才。

(四)师资队伍

本教研室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占17%),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86%),硕士6人,讲师6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合理,教

学水平、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能较好地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

我们还聘请了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所、工矿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共计12名,对化工专业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正是有这样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稳定实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化工教研室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专职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姓名性别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

学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

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担任

课程

1赵新法男54教授延安大学,化学专业,

理学士陕西科技大学,应用

化学,工学博士

化工煤化学

2翟晓燕女45副教授山东科技大学

煤质分析西北大学,分析化学

研究生班

化学

化工腐蚀与

防护

3李秉昌男32讲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

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工程硕士

化学工程

与工艺

炼焦工艺

4周少丽女32讲师沈阳理工大学,应用化

学,硕士化学

化工设计概

5陶燕女33讲师西北大学,有机化学,

硕士化学

高聚物生产

技术

6王博涛男31讲师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工

程与工艺,工学士陕西科技大学,化学

工程,工程硕士

化学工程

与工艺

精细化工生

产技术

7凌洁女31讲师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工

程与工艺,工学士西安石油大学,化学

工程,工程硕士

化学工程

与工艺

洁净煤技术

8李瑛女29讲师宝鸡文理学院,化学,

理学士西北大学,化学工程,

工程硕士

化学

无机及分析

化学

9刘甲斌男28助教西北大学,过程装备与

控制,硕士化工设备

与机械

化工设备基

10宋军旺男31助教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工

程,硕士化学工程

与工艺

化工环境保

11唐晓民男53中级实

验师

渭南师范学院大专化学化学实验

12贾雪梅女28助教西安科技大学,矿物加

工,硕士

矿物加工选煤技术

13赵辉男27助教山东科技大学,矿物加

工,硕士

矿物加工选煤技术

14严瑾女26助教西安科技大学,矿物加

工,硕士

矿物加工材料化学

15孙烨女26助教西北大学,化学工程,

硕士化学工程

与工艺

无机及分析

化学

16王彩琴女26助教延安大学,化学工艺,

硕士化工工艺

无机及分析

(五)校内外实训基地

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780m2,建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综合实训室,化工设备模型室,在建半实体化工仿真工厂等化学化工类实验室6个;校内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投资475万元。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黄陵煤化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焦化工有限公司、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在稳步上升,以满足专业的教学为准。

现有相关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状况

序号名称

建筑

面积

(㎡)

教学仪器设备

其中:大型教学

仪器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面向其

他专业

的数量台/套

总值

(万元)

台/套

总值

(万元)

1基础化学

实验室2606226.99

无机及分析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有

机化学实验

/

2煤质分析

实验室801915210

煤的工业分析项

目(水分、灰分、

挥发分、固定碳)、

煤的元素分析项

目(C、H、S等)、

煤的黏结性和结

焦性指标(胶质层

指数、粘结指数、

奥阿膨胀度、自由

膨胀序数等)

煤田地

质与勘

查专业

/21

3化工原理

实验室70730.05418.6

流体阻力测定实

验、离心泵特性曲

线测定、雷诺数测

定实验、管路特性

曲线测定实验、干

燥实验、传热实

验、恒压过滤实

验、精馏实验、吸

收实验、

/

4管路拆装

实训室100534.2流体输送管路拆

装实训

/

5化工仿真

实训室705650.

甲醇合成仿真实

训,水煤浆造气仿

真实训软件

/

6化工单元

操作实训

200705109.4

多功能吸收-解吸

实训、多功能精馏

实训、多功能萃取

实训、多功能传热

实训、多功能干燥

实训

/

7化工设备

模型室

2525待建

8化工仿真

工厂

250220待建

现有相关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名称/合作企业主要实训内容

1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工生产实习

化工顶岗实习

2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工顶岗实习

3陕焦化工有限公司化工认识实习

化工生产实习

4陕西黄陵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工生产实习

化工顶岗实习

5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化工顶岗实习

6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公司化工顶岗实习

7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工生产实习

化工顶岗实习

二、化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努力探索、实践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为建设思路,建立专业和企业之间的“血与肉的联系”。采用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会做人,有利于促进做事,从做事的过程中去感悟如何做人,学习做人和学习做事成为辩证的统一整体。

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施,紧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一整体目标,而且把“学会做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都把通识教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老师通过自身的经历,把社会欢迎的和不欢迎的做法有对比地向学生讲授,学生会深深体会到老师在教他们怎样做人,教的是别的任何场合都不能

学到的、只能靠自身去领悟的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引领行业的发展。

(二)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地区的企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竭力支持、帮助专业建设。特别是专业成立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均是陕西地区行业的知名企业家、技术骨干。他们协助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审定、提供最近几年的用工岗位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审定和毕业生就业宣传的策划。

立足地方产业,建设现有专业方向,目前化工行业企业所用的员工大多是从劳动力市场上招来的初中、高中学历的学生,对企业的产业升级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原因是在本地区,化工方面的人才培养基本上是空白,导致在本地区每年都有许多化工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这些岗位群为专业培养学生提供了培训目标,专业教育必须使培养的学生能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的岗位有以下几类:化工工艺;化学检验;工业分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岗位上体会,把岗位所需知识。技能进一步反馈回来,通过汇总,在对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与实际岗位更紧密地结合。

专业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广大企业达成共识,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前一个学期在校内举行一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对学生进行挑选,然后,专业将根据学生、企业之间通过双向选择达成的协议,把学生安排到相应企业去实习,做毕业设计。这样,使学生在学完理论课程后,能有针对性地去熟悉相应岗位,可大大缩短人才培养所需时间,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谋求新发展,开发新专业

目前我教研室三个专业应用化工技术(530201)、煤化工生产技术(陕)540510、选煤技术(540503),就专业发展而言,应用化工与煤化工生产技术同属于化工技术类专业,两个专业培养口径宽窄不同,互为补充,选煤技术目前受煤炭行业低迷影响,招生暂时遇到困难,但是矿物加工方向的人才师资储备我院已经具备,且在陕

西高职层次矿物加工类专业目前仅我院开设,属于学院特色专业.因此,建议开设

选矿技术或矿物加工技术等新专业,从单一的选煤转向以铁矿、铅锌矿、金矿等金属矿选矿方向发展,拓展就业面向,服务地方优势产业。

在做大作强化工技术类专业的前提下,按照传统化工类企业人才需求特征,建议开设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与机械、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使化工

类工艺-----仪表-----机械三大类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形成化工类优势专业群,增强现有专业活力。

化工教研室现有专业:

专业大类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年招生人数备注

化工技术类应用化工技术53020180

矿物加工类选煤技术54050250

矿物加工类煤化工生产技术(陕)54051080

拟申报专业:

备注专业大类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年招生人

化工技术类化工设备与机械53021180

矿物加工类选矿技术54050280

化工技术类工业分析与检验53020880

自动化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58020380

新专业介绍附后:

拟开设新专业介绍:

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工程、机械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化工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制造与安装、操作与运行、故障检测与维修及安全与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设置:化工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电路与电机拖动、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制造、化工容器及设备、化工机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腐蚀防护、化工机械故障诊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专业就业状况:化工、化工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技术管理、设备维护、产品开发等工作。毕业后可在机械、化工装备、冶金、汽车、机车车辆、船舶、能源、工业安装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安装及运行维护、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主要就业岗位:石油、化工生产企业从事设备运行管理及检修、化工生产的安全维护;化工装置建设企业从事设备安装与管理;化工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制造、施工及质量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原料及产品化学成分、结构分析及污染监测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学分析、波谱分析、现代分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分析仪器与技术、仪器分析、计算机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数理统计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综合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化工、环保、石油、轻工、医药、冶金、地质、建材等部门进行分析检验工作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并能参与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制订等科研工作。在外贸、商检、环保、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化妆品、建材、石油等部门从事化学分析、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监控、化学检测、现代仪器分析。在工业企业从事原料及产品的化学成份、结构分析及污染监测等工作。就业面广,属于新型专业,未来两年前景不错。

专业前景

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炭支柱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工业分析人员为其提供殷实可靠的分析资料。可以预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选矿技术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矿山企业的选矿厂培养选矿技术员、实验员、化验员及安全监督员,以及能够在选矿技术领域一线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检验"工作,能够完成单元工艺设计、制定生产计划、指导及管理选矿厂日常生产、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设置

工业电器控制、机械原理及零件、矿物加工机械、重力选矿、浮游选矿、磁电选矿、矿物化学、选矿厂生产技术管理、选矿厂设计、矿物质量检测、实验设计、固液分离、毕业综合实训与实践等

就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矿物加工领域从事矿物分选与加工、选矿企业机械及自动化设计、设备管理与维护、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设计研究部门从事设计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完整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建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2015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学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班级:2161 姓名:杨璧瑞

引言 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梦想,梦想是每个人的前进方向。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成功的基础,美好的未来需要有个规划蓝图来指导。职业生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至,建设规模急剧扩大,与此相伴相生的是建筑从业人员数量猛增,素质下降,管理脱节,导致原有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无法保证基本建设新高潮的质量控制需要。在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下,建筑市场总体技术素质下降,管理脱节,工程建设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工程质量隐患严重,社会上急需大量的建筑工程师专业人才。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为建筑工程师。我知道如果不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好。生活和工作就会没有了方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迷失方向,不知所归,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放飞自己的梦想,去遨游寰宇。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人生易逝。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书写心中的梦想。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为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其文理科的选择和高考志愿的填报,还会影响以后的专业认同、职业决策、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特作以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1 /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2 / 5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 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 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

【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 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 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 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 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 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 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 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 人、讲师1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 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O0 GC98O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 (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 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 GCMS-2010 PLU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 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 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 项,省教育厅 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

建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中职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为了不使自己以后为这三年的校园生活碌碌无为而后悔,为了不让自己在这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己,我给自己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能够有目标地学习,有目标地生活,使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二、认识自我 (一)、个人基本情况 小时候的梦想,从来就不曾遗忘,做个有责任的建筑工程师,建造世界上最牢固、最美观的大楼。在这个理想的激励下,我不断的努力学习,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它给了我力量和自信。俗话 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如想做好一件事,只有兴趣是不行的,尤其是对我将来的目标,不仅需要兴趣,还要学会宽容和真诚。宽容不仅仅是容忍缺点和错误,更是一种无言的教诲,宽容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体现,在宽容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和升华。真诚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内心很容易被感动,引起人内心感动的因素很多,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灿烂的笑容,就足以唤醒一颗冷漠的心。 优点:有较强的独立性、主动性;做事目标明确,有强烈的发展肯定、提升意识;有专项才能,思维活跃并多有创意,能充分挖掘、发挥自身能力和潜力,善于交流;做事踏实谨慎、遇事比较理智;适合做实事,肯下苦功夫。 缺点:社会实践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组织能力弱,口才欠佳。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自己的缺点,做个乐观、开朗、自信、宽容、真诚的人。我相信我有能做一名建筑工程师的诸多条件。 (二)、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在学校正努力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并且参加与专业有关的讲座,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向及研究方向,并积极投入到专业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力。由于生长在相对恶劣环境的农村,对艰苦的施工场地的适应能力还是可以的。 三、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报告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为二章,第一章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第二章为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章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我系成为区域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施工类专业群。使我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人-600人规模,并建设二个至三个院级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划

目标如下: 2.1 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示范性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 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5-10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2.5 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2.7 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3 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

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要求措施

2009年-2010年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一、建设目标及规划 1、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团队为依托,整合各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特色,发挥各研究方向的研究专长,本着“学科交融,相互促进”的原则,力争在建设期在学科建设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建设年度力争使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列入省学位点建设规划,为获得该学科的博士点奠定基础。 (2)加大力度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保持该硕士点在省的领先地位。 2、取得标志性成果 (1)围绕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SCI、EI、ISTP索引论文50篇; (2)国家级资助的科研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批准1-2项; (3)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资助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获得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1-2项; (4)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3、学位点规划及研究方向 (1)学位点建设规划 (2)研究方向

①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图像理解与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计、智能信息处理、机器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 ②计算理论主要研究领域: 算法及其复杂性、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数据库理论与系统、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理论计算机科学 ③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主要研究领域: 经管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软件、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④图形图像及模式识别主要研究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 ⑤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研究领域: 现代密码学理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和信息检索、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⑥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领域: 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⑦通信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领域: 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信息融合与处理、数字通信 二、拟采取的措施 1、引导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工程及课题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是以《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设置的,要争取工程,首先要了解国家、省科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20147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7年) 2014年~2017年是学院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依据学院“以人为本,铸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和“办一流高职,育技能大师”的办学定位,结合学院“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和土木工程系通过行业调研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和目标。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系在原中专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上新办的高职专业,将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本专业有20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有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10人,双师型教师达50%。 土木工程系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中心拥有建筑材料检测、建筑仿真、测量、招投标室等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达5240平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430万元,与成都建工集团等十数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

善,需进一步开展市场调研,加强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组织; 2、本专业缺乏正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平均学历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师资结构应进一步优化; 3、目前,本专业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此外,缺乏稳定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数量、学术专著和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学术论文质量不高,学术氛围不浓;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不够。 二、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系实际,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树立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发展目标 坚持在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举校企合作旗,走工学结合路,加强内涵建设,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做特。 1、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探索适合建筑行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成立由政府、学院、企业、协会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建筑专业理事会,推动专业建设。在规划期内,将建筑工程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为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特制定信息安全学科2010-2014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至2014年,我校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我省乃至中南地区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整体实力争取达到国内公安高校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二、人才培养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的养成,坚持走“教学、科研、办案”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办学层次及规模 1、2010-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2012-2014年,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 2、在办好信息安全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公安系统在职民警,开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以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

(二)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 1、在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等课程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争取在2014年之前,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进一步深化学科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公安工作发展相适用的,具有警察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在现有客座教授队伍的基础上,再聘请2-3名国内著名专家充实客座教授队伍,并且每年聘请1-2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提高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公共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2014年前信息安全学科各门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驱动进行教学. 三、科研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瞄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术论文.2010-2014年间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4篇以上.

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 )》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 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 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高8 人、讲师1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 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 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气质联用仪等1100 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 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 1 项、省部级15 项、横向项目4 项,省教育厅12 项。发表研究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 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开发橡胶、塑料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12个,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正在的建设特色专业之一,将不断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体系与基地课程体系等方向进行规划和执行。 标签:高职;建筑室内设计;规划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于2006年首次招生,至2017年累计招生12届,现有在校生三个年级(2015、2016级、2017级)共六百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于2013年立项为校级重点专业,2015年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 2015年3月,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重新修订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人才需求。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公共课除外)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实训课、综合实践课四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是针对行业企业实际岗位,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设置。 目前学院建成绘图制图一体实训室、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装饰材料及施工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共4类8个实训室。实训室以职业岗位要求设计安排,充分体现生产性、真实性,能够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接受室内设计、艺术鉴赏、装饰材料、图纸绘制的训练,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的教学模式遵循是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贯彻设计表达和设计营销两个方向作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依靠“专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设计与创作表达”,“综合技能教学与实训”三个模块,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此实现工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穿插、融合,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下一步建设发展规划将从如下几点开展。 首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批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强化专业技能,扩展创新及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由点至面的特色专业群,在院级特色的专业基础上取得一定高度。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胜任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预算与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广西工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广西工学院 “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长期性中心工作。为了适应国家和自治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适应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新要求,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广西工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成绩 1. 学科专业进一步拓展,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1)本科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和本科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设置有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46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二级学科类,形成以工、管、理三大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012人。“十一五”期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自动化、财务管理、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等8个专业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称号。大部分专业服务面向广西尤其是柳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现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都属于工学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增加到17个,其中属

于工学学科门类16个,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1个。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30人,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25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4人。 2. 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 拥有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11个,其中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学科涵盖工、管、理、经、法等5大学科门类。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相关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以200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标志,学校在学科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积极参与企业共建广西汽车车身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22项,其中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2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3项;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进入SCI、EI、ISTP三大检索400多篇;获得成果鉴定、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140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70多项;年均到校经费达3000余万元。 3. 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成绩突出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本科教育投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优势资源共享,专业办学水平出现了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 目前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占总专业数的6.5%,区级优质专业占总专业数的17.4%。拥有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的学生广受社会欢迎。2006年以来,学校毕业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开发橡胶、塑料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