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 课标解读稿

大洲和大洋  课标解读稿
大洲和大洋  课标解读稿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解读稿

一、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本节的课标要求是: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对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的解读如下: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可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以上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而不要求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海陆分布的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海陆所占比例;第二,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第三,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第四,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地图和数据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上分布特点。实际上,由于地图难以展示地球表面实况,因此,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实现上述要求可能更为方便。但是,“标准”的要求可理解为学生在地图上应能分清海陆分布。为加强学生对海陆分布的认识,可通过一些方法训练,如填绘全球海陆轮廓图。

对课标要求“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的解读如下:

与上条“标准”的要求一样,本条“标准”的要求也包括运用地图说出和在地图上识别两个层次。要求的具体内容则是地理常识,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次序(面积数据不用记)、分布特点、界线等。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大洲和大洋,必然要涉及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当然,这些名称同样可运用地图说出,而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

熟练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对以后的地理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应采取诸如拼图游戏的方法反复训练,以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印象。

依据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

教科书中主要讲了二个问题,一是“地球?、水球?”,二是“七大洲和四大洋”。

对教科书的分析如下:对于“地球?、水球?”,这个问题的认识,教材通过图2.1“世界海陆分布”、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和两个活动形象的示意了这个问题。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通过图 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诠释了大洲的概念同时展示了大陆、岛屿、半岛、海洋等名称,又通过图 2.6从东西半球的角度示意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材又设计了三个活动,特别是第三个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绘图能力。

依据三:七年级学生的学情

这节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对大洲和大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二、分解或解析关键词

“运用”可分解为利用教材已有的海陆分布、大洲和大洋资料,属于应用层次的要求,“说出、描述”可分解为正确的叙述或解释,属于应用层面的要求。

三、综合分析,形成剖析图

将分解后的知识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学情、进行综合分析,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概念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的对应具体学生。

(属于应用层次、重点)

重点)

四、学习目标陈述或叙写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

五、评价设计

设想一:重视对自然地理知识的“了解”,体现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如运用示意图,说出全球海陆分布、海陆面积比例、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设想二:重视“方法”,通过认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能用简笔画画出来。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评价样题:

1、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 .①半岛、②岛屿、③海峡

B .①半岛、②海峡、③岛屿

C .①岛屿、②半岛、③海峡

2、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4、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北半球

B.陆半球、东半球

C.水半球、北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5、符合世界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

A.欧洲、亚洲

B.亚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7、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⑴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 ____洋;② ____洋;③ ____洋;④ ____洋。

⑵E与F之间的分界线是a__________运河;A与B之间的分界线是

b__________运河。

⑶甲地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赤道穿过甲地,请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⑷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岛屿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填字母)

⑸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填数字)

⑹沟通②、④两大洋的海峡是__________。

六、学习过程预设:

一、新课导入

人类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因为我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

加加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海陆面积:

海洋面积占___%,陆地面积仅占___%。概括地说,地球上____是海洋,_____是陆地。

2、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半球;北极地区以_____为主,南极地区以_____为主。

(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___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_____面积大于_____面积。

3、七大洲、四大洋

(1)在适当的位置填注七大洲的名称。

(2)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七大洲:_____、非洲、_______、南美洲、_______、欧洲、_______。

(3)大洲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里海、______________、黑海和___________。

②亚洲与非洲:___________。

③南、北美洲:___________。

④亚洲和北美洲:_________。

(4)在适当的位置填注四大洋的名称。

(5)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四大洋:_______、大西洋、_______、北冰洋。

三、合作探究

观察地球仪(或读世界地图),看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⑴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包围?南极洲被哪几个大洋环绕?

⑵太平洋周围有哪几个大洲?大西洋周围有哪几个大洲?

⑶找出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哪些?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

四、达标检测

1、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半岛、②岛屿、③海峡

B.①半岛、②海峡、③岛屿

C.①岛屿、②半岛、③海峡

2、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4、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北半球

B.陆半球、东半球

C.水半球、北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5、符合世界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A.欧洲、亚洲

B.亚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7、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五、巩固练习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⑴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 ____洋;② ____洋;③ ____洋;④ ____洋。

⑵E与F之间的分界线是a__________运河;A与B之间的分界线是

b__________运河。

⑶甲地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赤道穿过甲地,请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⑷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岛屿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填字母)

⑸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填数字)

⑹沟通②、④两大洋的海峡是__________。

六、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课后反思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l、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附:《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

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主要讲了二个问题,一是“地球?、水球?”,二是“七大洲和四大洋”。

对教科书的分析如下:对于“地球?、水球?”,这个问题的认识,教材通过图2.1“世界海陆分布”、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和两个活动形象的示意了这个问题。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通过图 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诠释了大洲的概念同时展示了大陆、岛屿、半岛、海洋等名称,又通过图 2.6从东西半球的角度示意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材又设计了三个活动,特别是第三个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绘图能力。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陆地、海洋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学习重点

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学习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类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因为我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

加加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海陆面积:

海洋面积占___%,陆地面积仅占___%。概括地说,地球上____是海洋,_____是陆地。

2、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半球;北极地区以_____为主,南极地区以_____为主。

(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___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_____面积大于_____面积。

3、七大洲、四大洋

(1)在适当的位置填注七大洲的名称。

(2)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七大洲:_____、非洲、_______、南美洲、_______、欧洲、_______。

(3)大洲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里海、______________、黑海和___________。

②亚洲与非洲:___________。

③南、北美洲:___________。

④亚洲和北美洲:_________。

(4)在适当的位置填注四大洋的名称。

(5)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四大洋:_______、大西洋、_______、北冰洋。

三、合作探究

观察地球仪(或读世界地图),看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⑴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包围?南极洲被哪几个大洋环绕?

⑵太平洋周围有哪几个大洲?大西洋周围有哪几个大洲?

⑶找出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哪些?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

四、达标检测

1、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半岛、②岛屿、③海峡

B.①半岛、②海峡、③岛屿

C.①岛屿、②半岛、③海峡

2、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4、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北半球

B.陆半球、东半球

C.水半球、北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5、符合世界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A.欧洲、亚洲

B.亚洲、北美洲

C.欧洲、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7、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五、巩固练习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⑴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 ____洋;② ____洋;③ ____洋;④ ____洋。

⑵E与F之间的分界线是a__________运河;A与B之间的分界线是

b__________运河。

⑶甲地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赤道穿过甲地,请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⑷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岛屿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填字母)

⑸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填数字)

⑹沟通②、④两大洋的海峡是__________。

六、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课后反思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l、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案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雄踞东方的大洲》。通过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商务星球版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区域特征,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地区和国家等区域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雄踞东方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三个子目,这三个小节的内容看似相互独立的,实际均围绕“世界第一大洲”这一主题展开。 2.探究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运用地图等资料阐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3)、了解某区域的位置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了解亚洲的面积、人口、经济差异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世界第一大洲》是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教法: 1、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描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实践能力。 3.、迁移运用:通过赌徒分析的方法,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学习方法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达到学习的要求。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范文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范文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甲同学:我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海洋面 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 就应该叫“水球”。

乙同学:我认为应该叫“地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陆地面 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就应该叫“地球”。 A同学: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目前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陆地对我们人类来说又非常重要,因而应该叫“地球”。 B同学:21世纪被称为“蓝色的世纪”,人们将向海洋进军,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所以应该叫“水球”。 C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 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 D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足球”,用脚在陆地上行走。 E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说:‘球’表明了 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我想叫“earth星”,既继承了“地球”的历史,又和其它星球统一。 我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孩子们的思维潮水一旦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杜集镇教研室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杜集镇本学期实行集体备课。 现就集体备课提出以下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备课小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度,备课组长做好备课分工,确定主备人名单及备课内容,(备课分工交教办备案)由主备人准备教学设计并打印,按时分发给小组其他成员。 第二、备课分发给小组成员前,备课组长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内容、格式、打印进行检查,没有问题分发给备课小组成员。 第三、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主备人集体备课发言) 发言稿基本内容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模拟讲课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四、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选择两三个老师),分别指出主备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课人有异议的地方,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备课组长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备课组长及备课组教师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备课组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本,备课组长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表,教办统一发学校邮箱)第五、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进行归纳,提供给主备

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3.7“澳大利亚”说课稿4.

“澳大利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②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 ③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三、说学法 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三)反馈练习; (四)归纳小结,反馈提高; (五)课后作业和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活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需要怎么写呢大家还在四处寻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集体备课计划相关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喜欢的话可以借用哈! 集体备课计划: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

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最终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4、寻找现行教材与现数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时间:集中备课定在双周二下午,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如有变动可另行通知)

【精品】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大洲大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142团第一中学文综组李玲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了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海峡,洋的概念。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口标 培养学牛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海陆面积比例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读图对比法 3、抢答法 4、激励法 学法指导: 1、小组讨论法 2、游戏竞赛法 3、探究学习法 五教具准备 尢洲纶痂图卡傢、他球仪、他理图册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感性导入 二、展示教学目标 三,自主学习 四,师生合作 五,小组合作 六,反馈练习 八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地球卫星图片(地理书第一章第3页)

师:这幅图片拍摄的是?它是用什么拍摄的? 生:地球,卩星。 师:世界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是?他是那个国家的宇航员? 生:加加林,苏联。 师:中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是?中国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宁航员是 生:杨利伟,翟志刚 师:在这副卫星图片上什么颜色最多,代表什么? 生:蓝色,海洋 师:那么你认为地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说说你的观点。古 人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起名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啊? 生:水球,古人生活在陆地上,对海陆分布状况不了解。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海陆分布是否均匀,有什么特 点,自主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21页第…大题1,2小问。 牛:汇报 (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陆地) 承载:下面我们学习大洲大洋,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了解儿个概 念 出示世界地图(地理课本32页图2.5) 师:我们看世界地图,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 等的很多块,其屮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比如我们 台湾同胞把我们同胞称作大陆同胞,我们在亚欧大陆。

集体备课要求流程和管理集体备课流程及要求

集体备课要求流程和管理集体备课流程及要求 一、集体备课要求。1.每一个备课主题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重点突破、练习设计等带有共性问题的研讨和新课程实施的学习培训。要求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集体备课主讲人员。2.备课组长和教师应施其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指导和互动作用。3.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知识构建的引路人,学会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尝试,逐步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4.正确处理课堂三维目标,把课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备教法、学法和教学重点。改革注重知识传授的满堂灌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5.备课组活动要事先做好“三定、四统 一、五必须、六备”的准备工作。“三定”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四统一”是指: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资料和练习考查;“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

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 进行补改再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 是指:必须备学情、备三维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 备教学设计。二、集体备课具体的“五个流程”。1.在备课组长 的领导下,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分工协作,明确每次活动的主要 备课负责人(主备人)的牵头任务,定时间、地点、具体的内 容。主要备课负责人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作精心研究准备。2.集体议课。每一个备课主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活动时议课主 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 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建议一般程序为:提前确定备课主题,备课负责人(主备人)及全组教师分头准备。活动时主备人 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 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备课组长作小结,主备人对议课活动作详 细记录(记录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3.完善整理。备课负责 人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 计,形成教学文本设计。4.设计补改。设计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 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备课负责人规范的教学设计上,可 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 等方面,再作调整补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5.教学 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 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和感悟;二是吸 取和改进。反思内容可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三、备课过程的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初一地理(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南充一中王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

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

《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1

《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单元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是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学生选择的标准一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食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流程及要求

集体备课流程及要求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的优势。“研讨出真知,合作出效率”,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同年级同学科2名以上教师组成备课组,同年级只有一人的由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流程及要求如下。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每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由组内成员提前确定。 一、集体备课的流程及要求: 流程:“三说”及绘制知识树(个人超前钻研教材)——集体议课———个人写教案1、“三说”及绘制知识树:每学期放假前,教导处安排教师假期提前研究下一学期的教材,研究课标,绘制知识树,教师个人提前备课。开学后,教导处进行检查考核。 2、集体议课。 集体议课要求: 1、质疑问难,研讨下周所教的教材; 2、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准备,对有关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等均应全盘考虑,所作发言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启发性。 3、群策群力,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质疑、解难、整体突破"的良好备课风气。 4、备课组内成员必须在议课前熟悉教材,要有预案,对预案内容要深思,交流要真诚。 具体做法: 1、备课组长组织议课并对本部分议课内容从课标要求、整册书中的地位及作用、整章教材安排思路以及中考所占比重、题型等作全面分析。 2、主备人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下周要讲授的课设计思路、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提出要讲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和易混点,并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凸现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处理易错点和易混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作业(或检测题及作业)的选择依据。 3、组员议课,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议预学内容。如何化解预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需要增减。 议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否清析,是否能突显讲授内容的重难点,每一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增减。 议突破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恰当,突破难点的过程是否可行。 议学法指导。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培养什么养的情感和态度。学法是否定位恰当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效果佳。 议课堂练习题。课堂练习题如何处理,是否能最佳巩固本部分内容,课本习题如何选择使用。 议作业(或检测题)。作业设置是否能达到检测所讲的重难点的目的。 对于和主备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组员必须说明缘由,并阐述自己的做法。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认定并形成共案。 议时间。对“一案三单”中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有整体的把握,必须完成当日的教学内容,避免“一案多课”现象的发生。 议可能出现的问题:研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看书练习后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或错误,学生更正讨论后还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讲(补充、纠正、拓展,提醒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议统一部分:达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统一学习目标;统一重、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 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 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教学的语言不精 练。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一直觉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总结出三 点: 1.准备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带过课的原因,而且现在还教语文,不把历史与社会当一回事了,而且真的是分身无术,既然教语文了,总是要教好的,要不然以后再教社会,别人会说你是因为语文教不来,很多教主科的老师都是因为教不好而退居二线的。再则,语文如果都教不好,以后专教社会学生也是不听的。学校的决定我改变不了,所以总是处在焦头烂额的境地,一次备课很不充分。 2.教材吃的不透。评课的时候教研员说我的教案写的不是很好,没有专业水准。I大I为在做学生的时候历史与社会木身就不是自己的专

长,可以说是自己学的很不好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专业只是方面,肯定不如师范生要好,以前每次上课,都是要很多木资料一起筛选,才能让自己稍微有点底去教室的,而且即使是这样,有时候上课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讲什么,虽然雪深跟对我比较满意,可是自己总是觉得心虚,上课总自己登台主持或表演那么自如。也许时间久了,专业会扎实起来的。 3.课外知识扩充的不够,没有新鲜感和时代感。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只是想着,一节课上上完就好了,没想过要表现的特别出色。其实现在向来,每一次充分的准备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英爱好好珍惜才是。上完了课,连作业本上的练习都讲了,还剩五六分钟才下课,内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没技术含量。虽然来听课的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没有说我什么,但是我还是很惭愧。 已上三点算是对这堂很不尽人意的公开课的浅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为鉴,尽快提高,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例 背景:初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主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

人教七上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

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说课稿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中学李小琴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第2课时。本章主要讲述了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况,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贯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 2、归纳总结 3、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问导新 问题导入:①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所占的比例怎么样?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何特点?③地球上有哪些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巩固旧知识,问题导入课题:大洲和大洋。 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出主体 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的教材P32内容,以及教材P32图2.5,理解几个概念。 教师:在PPT展示图2.5,提问两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及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多媒体展示:出示“大洲分布图”示意图和“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示意图。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P33~P35,观看图2.6、图2.10和图2.11,观察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以4人小组合作方式,用5分钟选择1~2个向度写在中卡上,1~2组代表发言, 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初中地理_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的填图。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三)情感目标: 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产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 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加加林的图片和他说的一段话(如上图所示),请同学们想一想,加加林为什么会说地球是一个水球呢?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模拟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预习的不错,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那么地球上海洋和陆地分布状况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洲和大洋》。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生: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一起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出示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观看饼状图,试着说出海陆面积大小。

生:认真读图并回答。 师:教师总结归纳: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承接:知道了地球上的海陆面积,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的位置呢? 生:想。 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幅图,来观察一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播放幻灯片) 生:认真观察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试着说出海陆分布的特点。 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均衡的。为了更好的区分海洋和陆地,人们分别给他们起了不同的名字,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七大洲和四大洋。让我们通过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面貌。首先来看七大洲。(出示幻灯片) 师:在学习七大洲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几种陆地形态,根据要求,找出他们的位置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生:思考并回答大陆,半岛,岛屿的特点。 师:引导纠正并总结。大洲的组成:大陆、半岛和岛屿。 出示幻灯片 师:根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以上三个问题。 生: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师:找学生代表回答,并适时做出纠正。例如:赤道横穿的大陆,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会忽略大陆二字,这点给学生重点强调。 师: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出示巩固练习。 生:学生指图回答。 师:教师及时做出评价。点出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 师:出示幻灯片 师:老师以亚洲和欧洲为例,教给学生如何找出洲界线。 生:认真听讲。 师:同学们学会找洲界线了吗? 生:会了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要求,找出以下大洲的分界线。(出示幻灯片) 生:同位间相互合作完成。 师:找学生代表回答。

最新《大洲和大洋》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最新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课题是《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大洲和大洋》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教材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其内容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 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前几节已接触过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以便发挥想象,进行 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知道海陆面积比例及全球海陆分布。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 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 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整理

星火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66 ÷6=0 × 6=8 × 0= 28 + 0=0 ÷5=50 × 7=0 ÷2= 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 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

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 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 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 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 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 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4.总结过渡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 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 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 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 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