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其规律是什么?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二十四节气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换句话说,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阳历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

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四条规则: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为准。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岁。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五千年来,中国以农立国,订定历法是国家大事。以往藩邦为表示效忠中国,必须遵用中国所颁布的历法和年号,是为「奉正朔」。但自民国以来,中国由封建走向现代,历法便和政治脱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便担起以往钦天监的角色,负责编订万年历。由於万年历已失去昔日「正朔」的意义,坊间便流传不同版本的万年历,术者须仔细分辨。且举一例:阳历1978年9月2日,是阴历戊午年何月何日?比对坊间的万年历,有说是戊午年七月三十日,有说是戊午年八月一日。而且由於日子顺排的关系,阳历1978年9月3日,亦有阴历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之别,如是整个阴历八月都有分歧。这个看似平常不过的阴阳历转换,引出了一个深层的学理问题。尤有甚者,紫微斗数依阴历年、月、日、时安星。阴历月、日不确定,则无从起盘论命。故此问题更值得我们深究。这个问题,可用另一形式表示:究竟1978戊午年,是「七月小、八月大」,还是「七月大、八月小」?阴历大小月的安排,原来由南北朝至唐代亦曾有过一些争论,在此不妨细述。中国唐代以前的历法,以二次「日月合朔」(即在地球看见新月)的平均日数29.53日为一月,是为「朔望月」(Synodic month)。由於29.53日不是整数,因此阴历有了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由先秦至唐代,历法均是大小月轮流交替,只有某些时候有两个大月连续出现。此种历法,是为「平朔」。但由於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因此月球公转速度就有快慢之别,29.53日只是朔望月的平均值。采用「平朔」的历法,大小月相间,诚然比较简单,但日月合朔(新月)就未必发生在初一,可能是在上月末日,或是在本月初二。南北朝时期刘宋何承天,首先主张以实际「日月合朔」之日为初一。此种历法,是为「定朔」。采用「定朔」的历法,初一必定是「日月合朔」之日,但由於月球公转速度不均,故有连续数个大月或连续数个小月的情况。「定朔」一法,起初面对不少阻力,直到唐代,中国历法

才开始弃「平朔」而用「定朔」。因此,要回答1978戊午年是「七月小、八月大」还是「七月大、八月小」,我们便需找出当年日月合朔的精确时刻。以下日月合朔时间,录自《一百六十年历表.附日月食典》一书,刘宝琳、刘婷婷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月合朔时间阴历月日1978年2月7日22时54分戊午年正月初一1978年3月9日10时36分戊午年二月初一1978年4月7日23时15分戊午年三月初一1978年5月7日12时47分戊午年四月初一1978年6月6日03时01分戊午年五月初一1978年7月5日17时50分戊午年六月初一1978年8月4日09时01分戊午年七月初一1978年9月3日00时09分戊午年八月初一1978年10月2日14时41分戊午年九月初一1978年11月1日04时06分戊午年十月初一1978年11月30日16时19分戊午年十一月初一1978年12月30日03时36分戊午年十二月初一据《一百六十年历表》序言,该书使用的是现代中国标准时间,即格林威治东八区(东经120度)时间。北京位於东经116度23分,因此北京地方平均时间(Local mean time)比中国标准时间早14分钟,如下表:东八区时间、中国标准时间东经120度00时00分北京地方平均时间东经116度23分23时46分东七区时间东经105度23时00分万年历之分歧,实由时差而来。若编历者采用现代中国标准时间,日月合朔发生在1978年9月3日00时09分,故阳历9月3日是阴历八月初一,亦即七月大、八月小;但若采用北京地方平均时间,日月合朔发生在1978年9月2日23时55分,故阳历9月2日是阴历八月初一,亦即七月小、八月大。古代中国并无现代时区概念,天文观测及推算均在历朝首都——即钦天监所在地——举行。因此,笔者认为1978戊午年「七月小、八月大」较妥。

农历大月小月设置规律

一、农历的大小月的设置有一定规律

阴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即29天半多一点,因日历必须用整数,所以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因小月29天,少计了0.53059日,就得把这少计了的0.53059日加起来放在下一个月,那下个月就有了30天。

即使计了30天,但还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这个数无论大月还是小月,都多出这个数。那么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

三年后,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须在这一个小月上加上一天,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大月。

即使加了这一日后,还有0.0124日的零头,又得与0.53059日加起来再往后累加......如此循环不已。

二、农历闰月的大月和小月设置也有规律

农历闰月一般为29天,是小月。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按上述农历大小月的设置办法,将零头数累加到正好有一天的那一个月如果正逢闰月,就把这多出的一日加在这个闰月上,

那么这个闰月就有了30天,成了大月了。

农历的大月小月设置很难象公历一样找到规律。

三、在农历初二傍晚确定当月大小的方法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观察西边的天空有没有很细的月牙出现,如果有月牙出现,则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晚,所以这个月应较长,是大月为30天;

没有月牙出现就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早,这个就较短,是小月,为29日;

农历大月时,月亮一般是十六圆(望日),小月时一般是十五圆(望日)。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例外。

就公历和农历长度误差问题答网友问

有人问: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是否会累计到一定的天数后硬型地在当年的天数中删掉多余的天数?

答:历法制定的依据是天体的运动规律,"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实际上是与天体运动规律的误差,我们可以人为地删除多余的天数,但谁也删除不了天体的运动规律。因此,决对不会硬型删掉多余天数,只会把多余的天数往后延续地累加下去。

——例如农历:为了协调天体运动规律与日历编排规律的矛盾,使用了十九年七闰法。十九年七闰之后,就会出现"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这个误差仅为0.0892日。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因此,一本农历过了十九年之后,拿出来仍然可以使用,这相差仅为0.0892日的误差人们是无法感觉到的。这个误差0.0892日不会硬型地被人为地删除,还会继续地累加下去。加到什么时候累积足够一天之后,这一年就会多闰一天。——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点,就理解为什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了。这多出的一天就是这样累加而来的。

——例如公历: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公历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计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近一天而不足一天,因而公历每4年闰一天;再继续累加下去,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需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这在时间长河上只是一点点误差。对于这一点点误差,恐怕好多代人都感觉不到!在一般人来看,有一些误差也无关大局。但如果是科研那就要求相当精确了,精确到用毫秒计算。

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论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现在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历法有两种:一种为公元**年*月*日的形式;一种为几月初几的形式。 但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历法名称却有三种:即农历、阳历、阴历、公历。 由于不能一一对应,所以产生了很多的争论。 有说农历就是阴历的,就是几月初几的形式。(百度百科上就是持这种观点的)这种比较普遍,从小我母亲就这么教我。 也有说农历就是阳历,就是公元**年*月*日的形式。持这种说法的人给的理由看上去比较科学。 我在对比了几种说法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些看法。 在我想来,历法的由来是为了方便,开始是为了记事方便。人们从日升日落中确定了基准:天。 由于天的单位太小,人们可能又先后确定了月和年的概念。 月来自月亮的圆缺变化,变化一个周期为一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29.5309天,下面只按29.5天来说明。 年来自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寒暑交替,四季变换,一个周期为一年,我们称之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365天多一点,下面只按365天来说明。 如果一种历法按照月亮圆缺变化而来,我们称之为阴历;同样如果一种历法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来,我们称之为阳历。 有了这个大概念,我觉得我们的祖先首先有了阴历。并确定一个月30天,下一个月29天,间隔着来,平均每月29.5天。 这种历法12个月后254天,比一年少11天。我查到了我们祖先的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示例为回回历,伊斯兰教采用这种历法,这种历法不采用闰月,每年都是12个月,都是354天。导致每年的寒暑月份不确定,也就是说,可能今年冬天是5月份,过些年冬天变成了10月份。 方法二: 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常接触到的几月初几形式的历法。这种历法采用闰月,每两三年就加入一个闰月。这种历法以“朔望月”为基准,兼顾“回归年”,所以比较科学实用,到现在还在用。

农历历算和编历规则2014版

农历历算和编历规则(2014版) 农历又被称为夏历、阴历、旧历、中历、华历,我国已经用了几千年,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设置闰月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 农历还使用干支纪年,因此就每60年重复六十甲子。如公元1991年称为辛未年,公元2051年也为辛未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皇帝年号与干支同时使用,以避免重复。如清同治三年、甲子年。农历还使用干支纪日。古代史书上不记月之几日,而记月之干支日,读古代史书就必须查明该月朔日的干支,再按干支纪日法顺推是月之第几日。 中国历朝颁布的历书,历理均大同小异。编历规则不变、改革的是推算方法。史上推算农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还好各时期的史书都有收录中国历朝颁行历书的推算方法;史书有收录我在编写《电脑医生万年历》和《福星万年历》(简称程序、下同)时才能还原史实农历。程序在网上发布后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同时也有网友来信或来电询问古今农历推算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专门把这些常见问题知识写出来。以飨网友。 程序选用还原的颁行历及使用年限 一、农历(又称:夏历、旧历、中历、华历) 1、农历历算和编历常用术语 黄经:是在黄道座标系统中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座标值、共分成360度、在这个系统天球被黄道平面分割为南北两个半球,太阳移到黄经0度为春分、移到黄经90度为夏至、移到180度为秋分、移到270度时为冬至。 朔日:月球移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的那一天叫朔日。 平朔:用朔望月的平均长度计算、没考虑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缺点:―含有真正的―朔‖的当天有时可能会出现在前一月的最后一日(―晦日‖、廿九日或卅日),有时会出现在初二‖。 定朔:计算考虑了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将含有真正―朔‖的当天作为每月的开始。 平气: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气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15.22天。 定气:计算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定气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不一样、短的只有14天、长的达16天。 冬至日:冬至交接时间所在的那一天就叫冬至日。 冬至日必须在子月:冬至日当天或冬至日前的那个朔日定为子月初一―起点‖(注意:起点和算命不同)。 建正:年首月份,所说的建正就是―夏正:夏历正月建寅[子月为11月];殷正:殷历正月建丑[子月为12月]、鲁历同殷历;周正:周历(周朝历)正月建子[子月为正月];秦正:秦历《颛顼历》正月建亥[子月为2月]‖。 置闰:农历1个月就是1个朔望月、月的平均天数≈29.53059天,农历一年12个月≈354.367天;但是1回归年≈365.2422天,这样农历一年比回归年少≈10.866天,农历≈ 2.71771年就比回归年少1个月,如不调整过不了几十年就会出现冬、夏倒置。为了让农历年平均天数等于回归年农历≈2.71771年必须设一个闰月。置闰规则请看《历代农历编历规则》。 2、历代农历编历规则: 节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清朝(公元1644年)以前用平气计算,清朝(公元1644年)以后用定气计算。 月策规则:朔日为每月起点(初一日);朔日(月初一日)到下个朔日(下月初一日)有多少天、这月就有多少天。有30天为大月、有29天为小月;唐朝(公元619年)以前用的是平朔、唐朝(公元619年)以后用的是定朔。

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C51写的公历转农历和星期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include /* 公历年对应的农历数据,每年三字节, 格式第一字节BIT7-4 位表示闰月月份,值为0 为无闰月,BIT3-0 对应农历第1-4 月的大小第二字节BIT7-0 对应农历第5-12 月大小,第三字节BIT7 表示农历第13 个月大小 月份对应的位为1 表示本农历月大(30 天),为0 表示小(29 天) 第三字节BIT6-5 表示春节的公历月份,BIT4-0 表示春节的公历日期 */ code uchar year_code[597] = { 0x04,0xAe,0x53, //1901 0 0x0A,0x57,0x48, //1902 3 0x55,0x26,0xBd, //1903 6 0x0d,0x26,0x50, //1904 9 0x0d,0x95,0x44, //1905 12 0x46,0xAA,0xB9, //1906 15 0x05,0x6A,0x4d, //1907 18 0x09,0xAd,0x42, //1908 21 0x24,0xAe,0xB6, //1909 0x04,0xAe,0x4A, //1910 0x6A,0x4d,0xBe, //1911 0x0A,0x4d,0x52, //1912 0x0d,0x25,0x46, //1913 0x5d,0x52,0xBA, //1914 0x0B,0x54,0x4e, //1915 0x0d,0x6A,0x43, //1916 0x29,0x6d,0x37, //1917 0x09,0x5B,0x4B, //1918 0x74,0x9B,0xC1, //1919 0x04,0x97,0x54, //1920 0x0A,0x4B,0x48, //1921 0x5B,0x25,0xBC, //1922 0x06,0xA5,0x50, //1923 0x06,0xd4,0x45, //1924 0x4A,0xdA,0xB8, //1925 0x02,0xB6,0x4d, //1926 0x09,0x57,0x42, //1927 0x24,0x97,0xB7, //1928

农历运算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 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1.公历转换农历的算法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与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转换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完成,其中的转换比较复杂,原因是农历的制定相当复杂,是根据天文观测进行指定的。 比较常用并且比较简单的公历转换农历算法就是查表方法。 首先要保存公历农历的转换信息:以任何一年作为起点,把从这一年起若干年的农历信息保存起来(在我的C++类中,是从1900年作为起点的。选择一个起始点的思想十分重要,在下面的干支纪法和二十四节气中也体现到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来转换公历农历的呢?是查阅历书,历书中有每一天的公历农历,直接一查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当然可以,但是这样做要收录每一天的信息,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要简化这些信息。如何简化呢? 要保存一年的信息,其实只要两个信息就可以了:(1)、农历每个月的大小;(2//今年是否有闰月,闰几月以及闰月的大小。用一个整数来保存这些信息就足够了。具体的方法是:用一位来表示一个月的大小,大月记为1,小月记为0,这样就用掉了12位,再用低四位来表示闰月的月份,没有闰月记为0。比如说,2000年的信息数据是0x0c960,转化成二进制就是1100100101100000,表示的含义是1、2、5、8、10、11月大,其余月小,低四位为0说明没有闰月。2001年的农历信息数据是0x0d954,其中的4表示该年闰4月,月份大小信息就是0x0d95,具体的就是1、2、4、5、8、10、12月大,其余月小。这样就可以用一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在我的C++类中是用m_lunarInfo这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的。 下面就是公历转换成农历的具体算法: (1) 计算所求时间到起始年正月初一的天数。 (2) 从起始年份开始,减去每一月的天数,一直到剩余天数没有下一个月多为止。此时, m_lunarInfo的下标到了多少,就是减去了多少年,用起始年份加上这个下标就可以得到农历年份,然后看减去了几个月。如果本年不闰月或者闰月还在后面,就可以直接得到农历月份,如果在闰月月份数后面一个月,则这个月就是闰月。剩余的天数就是农历日。(具体实现时有所改进。)

阳历和阴历的区别

在清朝(也就是小燕子活着地时候)和它以前地朝代,过年就是过阴历年.阴历是皇帝批准地,所以也叫做皇历.它地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地夏朝,所以也叫夏历.后来来了外国人,才知道他们用地又是一种历,叫做西洋历,或称西历、阳历. 在年地时候,有一次伟大地革命叫辛亥革命,它废除了我国最后一个皇帝,也割了男人头上地辨子,从此我国就没有了皇帝.从那时起,也废除了皇历,改用了阳历.但这次革命还是不太彻底,还保留了民国年号.也就是说从年开始叫民国一年,依次数下去. 阳历成了国家指定地历,阴历就变成民间地了,于是叫做旧历.从那时起,说过年,就有两个年.一个是阳历年,一个是阴历年,也叫旧历年,两个年和平共处,旧历年还占大头. 到了年.民国这个年号也被废除了.统一叫公元了,也同外国人一样从一千多年来开始数.这时为阴历年起了一个专用地名字,叫做春节.于是虽然民间仍在用阴历,但是过阴历地年不再说过阴历年或旧历年,而是说过春节.在字面和口头地称呼上,就只有一个年:阳历年了. 阴历是用月亮地周期来定月份地.月亮从没有开始慢慢地长大,变成满月,也就是圆圆地月亮,再慢慢地变小,最后再到没有,这时就叫一个月了.所以也叫月历.我国古代又把月亮叫太阴,所以便把月历称为阴历.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大约二十九天半.所以阴历地一个月就是或天.把个月叫一年,一年就是或天.可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大约要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经过阴历一年地时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并没有回到起点,还差十天左右.这样,三年就差一个月,年就差了半年.也就是说,年后,正月初一过年,就是在夏天而不是冬天了.这怎么办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每三年加一个月.平常年份是十二个月,加了一个月地年份叫闰年,是十三个月.这样虽然能够保证正月初一过年时是在冬天,但是,阴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地位置并不固定,从而其它日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地位置也不固定,在每三年里,大概会差十几天.这就是为什么从阳历来看,春节有时在一月有时在二月地原因. 阴历还有一个名字叫农历.但农民并不能靠农历来种地,因为旧历地日子不固定.如果把种地地日子弄错几十天,收成就大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又想出个好办法,把地球公转地轨道分成份.也就是我国地节气.农民种田用地是这个二十四节气,而不是阴历. 阳历也就是太阳历,它是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周期,把天定为一年,再把它分成个月.与阴历类似地,阳历地日子在公转轨道上地位置也是变动地,每年差一天,加在二月里.这样,阳历日子地摆动幅度很小,只有一两天.对于人们来说,这一两天就算不了什么,完全可以忽略了.所以,阳历不需要节气 阴历和阳历地区别和关系: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地.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地时间定做一年,共天小时分秒.平年只计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个月,大月天,小月天,二月只有天.四年地尾数积累起来共天光景,加在第四年地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地二月有天.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地时间定做一个月,共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天,小月天,一年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地差别.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地运行,因此使得四季地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地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地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地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地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地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天,小月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地办法,使得平均每年地天数跟阳历全年地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元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

农历大小月的算法

农历每月的大小确定方法 农历年各年的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月大每月30天,月小每个月29天,要是遇到闰年的话,还得多出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也是有大小之分的,那么农历每个月有多少天是怎么确定的呢?有个简单的方法:要知道某年开始数起的第九年各月的天数(各月的大小),我们可以查询今年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天干地支),按照“大月天干进四,地支进八;小月天干进三,地支进七”的方法即可推算出某年开始数起的第九年各月初一那一天的干支,然后再计算每月的后面那个月初一那天的干支编号与该月的初一那天的干支编号之差的绝对值,如果此值大月30则计算结果应为60减去此值的差。 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农历2012年各月的大小。我们先从2004年的历书中查到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及其大小:正月小,庚子;二月大,己巳;闰二月小,己亥;三月大,戊辰;四月大,戊戌;五月小,戊辰;六月大,丁酉;七月小,丁卯;八月大,丙申;九月小,丙寅;十月大,己未;冬月小,乙丑;腊月大,甲午。那么按照下图所示的编号再结合即可立即推算出2012年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注意:如果推算出的天干编号超过10,则使用算出的编号数减去10;如果推算出的地支编号超过12,则计算结果应为算出的编号减去12)分别为:第一月,癸未;第二月,癸丑;第三月,壬午;第四月,壬子;第五月,壬午;第六月,辛亥;第七月,辛巳;第八月,庚戌;第九月,庚辰;第十月,己酉;第十一月,癸卯;第十二月,戊申;第十三月,戊寅。呵呵,赶紧查下2012年的历书是不是有十三个月并且从正月到腊月每月的初一日的干支都与推算出的完全相符呢? 天干编号表 地址编号表

这样再从60甲子表(把60甲子按顺序从甲子为1开始编号)中查出推算出的每月初一日的干支即可算出每月的天数,从而确定每个月的大小了:根据查表并计算得知2012各月的天数分别为:|(50-20)|=30;60-|(50-19)|=29; |(49-19)|=30;|(19-49)|=30;|(48-19)|=29等,不过这样只能算出12个月的天数,最后一个月的天数还要根据相同的方法推算出2013年正月初一的干支,才能确定。 干支编号表

不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4种方法

流星赶月排日柱口诀1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⑴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加一位数,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经过研究,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二月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减一位,则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冲退二天。”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盲人<<快速查日法>>秘决2 第一节快速查日法 盲人秘传手指快速起日法用这个方法来查日子的干支和 节气,首先要知道节气运行的规律和每年正月初一的日子干 支,每年立春的日子时辰,每年的大小月及闰月。 一、节气的规律歌诀:

中国日历(公历+农历)算法

中国公历算法 中国公历算法不是太难,关键是星期值的确定。这里给出了简单算法: public static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 int w = 1; // 公历一年一月一日是星期一,所以起始值为星期日 y = (y-1)%400 + 1; // 公历星期值分部 400 年循环一次 int ly = (y-1)/4; // 闰年次数 ly = ly - (y-1)/100; ly = ly + (y-1)/400; int ry = y - 1 - ly; // 常年次数 w = w + ry; // 常年星期值增一 w = w + 2*ly; // 闰年星期值增二 w = w + dayOfYear(y,m,d); w = (w-1)%7 + 1; return w; } 中国农历算法 根公历相比,中国农历的算法相当复杂。我在网上找的算法之中,https://www.360docs.net/doc/c312857659.html, 的算法是最好的一个。这个算法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确定农历月份和节气的分部,它仅实用于公历 1901 年到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

中国农历计算程式 跟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2857659.html, 提供的算法,我写了下面这个程式: [HTML] /** * ChineseCalendarGB.java * Copyright (c) 1997-2002 by Dr. Herong Y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2857659.html,/ * 中国农历算法 - 实用于公历 1901 年至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 import java.text.*; import java.util.*; class ChineseCalendarGB { private int gregorianYear; private int gregorianMonth; private int gregorianDate; private boolean isGregorianLeap; private int dayOfYear; private int dayOfWeek; // 周日一星期的第一天 private int chineseYear; private int chineseMonth; // 负数表示闰月 private int chineseDate; private int sectionalTerm; private int principleTerm; private static char[] daysInGregorianMonth =

阳历转化成农历算法

c++中怎样将阳历转化成农历 已关闭20[ 标签:c++, 阳历, 农历 ] 小^鱼、2011-05-03 11:06 推荐答案 一、原理篇 1.公历转换农历的算法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与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转换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完成,其中的转换比较复杂,原因是农历的制定相当复杂,是根据天文观测进行指定的。 比较常用并且比较简单的公历转换农历算法就是查表方法。首先要保存公历农历的转换信息:以任何一年作为起点,把从这一年起若干年的农历信息保存起来(在我的C++类中,是从1900年作为起点的。选择一个起始点的思想十分重要,在下面的干支纪法和二十四节气中也体现到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来转换公历农历的呢?是查阅历书,历书中有每一天的公历农历,直接一查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当然可以,但是这样做要收录每一天的信息,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要简化这些信息。如何简化呢? 要保存一年的信息,其实只要两个信息就可以了:(1)农历每个月的大小;(2)今年是否有闰月,闰几月以及闰月的大小。用一个整数来保存这些信息就足够了。具体的方法是:用一位来表示一个月的大小,大月记为1,小月记为0,这样就用掉了12位,再用低四位来表示闰月的月份,没有闰月记为0。比如说,2000年的信息数据是0x0c960,转化成二进制就是1100100101100000,表示的含义是1、2、5、8、10、11月大,其余月小,低四位为0说明没有闰月。2001年的农历信息数据是0x0d954,其中的4表示该年闰4月,月份大小信息就是0x0d95,具体的就是1、2、4、5、8、10、12月大,其余月小。这样就可以用一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在我的C++类中是用m_lunarInfo这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的。 下面就是公历转换成农历的具体算法: (1)计算所求时间到起始年正月初一的天数。 (2)从起始年份开始,减去每一月的天数,一直到剩余天数没有下一个月多为止。此时,m_lunarInfo的下标到了多少,就是减去了多少年,用起始年份加上这个下标就可以得到农历年份,然后看减去了几个月。如果本年不闰月或者闰月还在后面,就可以直接得到农历月份,如果在闰月月份数后面一个月,则这个月就是闰月。剩余的天数就是农历日。(具体实现时有所改进。) 2.利于泰勒公式巧算星期 在应用数学中有一个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的公式,这就是泰勒公式。公式如下: w = [c÷4] - 2c + y + [y÷4] + [26(m+1)÷10] + d - 1,其中w就是所求日期的星期数。如果求得的数大于(小于)7,就减去(加上)7的倍数,直到余数小于7为止。式子中c是指公

拳头辨别月份大小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 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考点分析: 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知识梳理 1.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连续四年中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2. 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反之是平年,末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0,要先去掉两个0,再除以4,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则是平年。 3. 每年12个月,1、3、5、7、8、10、12月每月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30天,是小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1年 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

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 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 典型例题 方法应用题: 例1. 2011年3月10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11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过境。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一眼识破,将他扣留。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查查同学们平年、闰年的知识。 2)解题思路:判断出2011年是平年而非闰年,平年的2月只有28天。 解答过程:2011不能被4整除,因而我们判断2011年是平年。所以2011年的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故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解题后的思考:重点记忆通过计算的方式区分平年、闰年。知道平年、闰年的根本区别在于2月的天数。 例2.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通过计算的方式区分平年、闰年 2)解题思路:用以上年份分别除以4,能够被4整除的是闰年,反之是平年;如果年份的末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先去掉两个零,再除以4。 解答过程: 1605不能被4整除,所以1605年是平年; 1840 ÷4=460,1840能够被4整除,所以1840年是闰年; 1902不能被4整除,所以1902年是平年; 1944÷4=486,1944能够被4整除,所以1944年是闰年; 1955不能被4整除,所以1955年是平年; 2100先去掉两个0,是21,21不能被4整除,所以2100年是平年; 1976÷4=494,1976能够被4整除,所以1976年是闰年; 1987不能被4整除,所以1987年是平年; 1994不能被4整除,所以1994年是平年; 2400先去掉两个0,是24,24÷4=6,24能够被4整除,所以2400年是闰年。 解题后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注意末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0的年份,要先去掉两个0,再除以4,能够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则是平年。 例3.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一年中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算的 (43人评价)|11519人阅读|85次下载|举报文档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其规律是什么?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二十四节气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换句话说,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____年__月__日时干支的推算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xx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年干支的推算方法 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是: 天干: 取当年的公元数减三,得出的余数值除以10,取余数 地支: 取当年的公元数减三,得出的余数值除以12,取余数 例如2009年: (2009-3)/10余数为:6,天干为:己(2009-3)/12余数为:2,地支为:丑故2009年的干支为: 己丑年 二、月干支的推算 地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月,每年1月都是【寅】,2月是【卯】,依次类推天干: 记住下面的算式即可: 1(甲)2(乙)3(丙)4(丁)5(戊)

6(己)7(庚)8(辛)9(壬)10(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5(戊)7(庚)9(壬)1(甲) 这个简单的数式意思是说: 1(甲)与6(己)年的1月天干为3(丙),其正月干支是丙寅;2(乙)与7(庚)年的1月天干为5(戊),其正月干支是戊寅;3(丙)与8(辛)年的1月天干为7(庚),其正月干支是庚寅;4(丁)与9(壬)年的1月天干为9(壬),其正月干支是壬寅;5(戊)与10(癸)年的1月天干为1(甲),其正月干支是甲寅;例如:2009年是己丑年,正月干支是: 丙寅,其他各月依次类推,例如: 六月的干支就是xx 三、日干支推算方法 1.元旦干支 2009丙午 2010辛亥 2011丙辰 2012xx 2013丁卯 2014壬申 2015xx

2016壬午 2017戊子 2018癸巳 2019戊戌2.各月干支加减数 歌诀: 一、五(月)双减一, 二、六(月)加零六, 三(月)减二、加十, 四(月)减一、xx, 七(月)零、九(月)xx, 八(月)上加一、七, 十(月)上加二、八, 冬(月)三、腊(月)三、九, 闰年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求日干: (元旦天干数)+(日期)+(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3月以后加1)/10=商...余数 求日干: (元旦地支数)+(日期)+(各月地支加减数,闰年3月以后加1)/12=商...余数 例如2009年的元旦干支为:

VB的农历算法

下面是一个关于VB的农历算法 ''''日期数据定义方法如下 ''''前12个字节代表1-12月为大月或是小月,1为大月30天,0为小月29天, ''''第13位为闰月的情况,1为大月30天,0为小月29天,第14位为闰月的月 ''''份,如果不是闰月为0,否则给出月份,10、11、12分别用A、B、C来表 ''''示,即使用16进制。最后4位为当年家农历新年-即农历1月1日所在公历 ''''的日期,如0131代表1月31日。 ''''GetYLDate函数使用方式如下tYear为要输入的年,tMonth为月,tDay为 ''''日期,YLyear是返回值,返加农历的年份,如甲子年,YLShuXing返回 ''''的是属象,如鼠。IsGetGl是设置是不是通过农历取公历值,如果是, ''''前三个返回相应的公历日期,而且返回值是一个公历日期。''''下面是一个关于VB的农历算法 ''''日期数据定义方法如下 ''''前12个字节代表1-12月为大月或是小月,1为大月30天,0为小月29天, ''''第13位为闰月的情况,1为大月30天,0为小月29天,第14位为闰月的月 ''''份,如果不是闰月为0,否则给出月份,10、11、12分别用A、B Function GetYLDate(tYear As Integer, tMonth As Integer, tDay As Integer, _ YLyear As String, YLShuXing As String, _ Optional IsGetGl As Boolean) As String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daList(1900 To 2011) As String * 18 Dim conDate As Date, setDate As Date Dim AddMonth As Integer, AddDay As Integer, AddYear As Integer, getDay As Integer Dim RunYue As Boolean If tYear > 2010 Or tYear < 1901 Then Exit Function ''''如果不是有效有日期,退出 ''''1900 to 1909 daList(1900) = "010010110110180131" daList(1901) = "010010101110000219" daList(1902) = "101001010111000208" daList(1903) = "010100100110150129" daList(1904) = "110100100110000216" daList(1905) = "110110010101000204" daList(1906) = "011010101010140125" daList(1907) = "010101101010000213" daList(1908) = "100110101101000202" daList(1909) = "010010101110120122" daList(1910) = "010010101110000210" daList(1911) = "101001001101160130" daList(1912) = "101001001101000218"

阳历和阴历的闰年是怎么算出来的

阳历和阴历的闰年是怎么算出来的?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1、阳历的来历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阳历闰年的确定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阴历的来历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4、阴历闰月的确定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至于十十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

农历怎么计算的

农历怎么计算的. 标签:农历阳历阴历年历 回答:2 浏览:14300 提问时间:2007-04-20 12:59 农历年历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也会有平年闰年之分?一般是多少年出现一次闰年. 补充问题 我所说的农历在我们这里指的就是阴历,而不是阳历.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 蓝月 [学妹] 农历是古时候按太阳得运行总结出来得一套计算日子得方法。 一般得每四年都会有一个闰年,就是每四年就会多一天。 关于农历的知识 农历(夏历,殷历,古历,黄历,旧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