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崛起进程中的外交政策选择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美国崛起进程中的外交政策选择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美国崛起进程中的外交政策选择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美国崛起进程中的外交政策选择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一、中国和美国大国崛起概述

西方媒体称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初十年最伟大的事件,中国的崛起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如果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中国只需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将比美国崛起更为壮观[1]。

崛起一词(Rise)并非我国历史上的常用词,伟大复兴或者振兴中华和崛起有严格的界限。“崛起”是指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全部发展过程,通常这种崛起不仅对于一个国家自身而且对于世界格局都会发生重要影响,所以崛起往往不是一国的问题,而是关系国际关系格局的问题,因而谈论崛起势必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2]“崛起”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至少在一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大国这样一个发展的历程。[3]从历史上看大国崛起需要对崛起的开始和终止时间有准确的历史界定。虽然美国迄今的建国只有230多年历史,较其他大国年轻得多。但美国却也是世界上最快速崛起的大国之一,并且已经稳稳的坐在了超级大国的宝座上。美国在它建国后的发展历史上,有两个快速发展期:1815-1898年的80多年间,美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大国。这80年正是美国开始崛起和崛起成经济与政治大国的80年。而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从1898年算起已整整112年了,这112年是美国崛起后发展阶段。可见美国以1898美西战争为界,此前8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多年美国越来越深刻的卷入到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崛起前的美国和崛起后成超级大国的美国是其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无疑后这一阶段不属于美国崛起阶段,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近代工业化,美国已经赶上了那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英国的水平,在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位。英德两国工业产值合计为76.2亿美元,美国为世界第二第三位总和的124.6%。无疑以1898年为标志,美国完成了自己的崛起历程。卡内基认为美国崛起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是“胜利的民主制”。[4]国内媒体流传曾经影响人们判断的“战争造就了美国”论,这夸大战争的作用,混淆国家富强的主要原因,只能把国家发展道路引入歧途,美国之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纯强调某一方面有失客观公正。

2003年,中国正式提出“和平崛起”国际战略。但自2005年底以后,中国开始用平和的“和平发展”这一提法逐渐取代具有挑战色彩的“和平崛起”,中国“和平崛起”国际战略最基本的要义是,中国“崛起”或“发展”要走和平式”的,亦即“避免对抗”的或“合作伙伴”式的道路,使中国的“崛起”或“发展”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使中国成为“负责任”和对国际社会稳定“有所贡献”的大国。谨慎而言中国的崛起历程,如果从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算起到本世纪中叶需70多年,和美国80年左右大体相当;如果从本世纪初算起需要50年。在时间上,不要过于乐观。如果按美国崛起的经济指标,中国2050年左右即使中国经济位列世界第一,还不敢断言超越排名第2、3位的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况且还要考虑人均因素。

二、美国崛起进程中外交政策的理性选择

19世纪是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内容逐渐成型的时期。美国的迅速崛起在欧洲列强中产生了“美国威胁论”

[5],也有人建议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美国正确的外交政策为国内建设与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整个19世纪美国经济与国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其一、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孤立主义”政策是其外交政策的基调。孤立主义的源头可追溯至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并且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中立再到孤立形成的过程。这一原则体现了新生共和国明确将国家利益放在对外政策制定的首位,同时意识到了地理优势可能为美国带来的好处。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潘恩的小册子《常识》表达了要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思想,成为后来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一个萌芽和源头。一般说来,其作为一种外交政策思想,基本含义是在发展商业关系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承担海外政治、军事义务,或拒不与外国力量特别是欧洲国家结成联盟,强调“单干”、“中立”以维护美国自身的独立、领土完整和选择自由。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是针对欧洲而言的,它要求美国的主要是避免卷入欧洲争端,而不是避免卷入一切国际争端。

美国崛起起始阶段国力不强,为了国家利益需要自保,则是孤立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独立后,美国实力相当弱小,人口不到300万,没有常备陆军,更没有海军,经济上负债累累,“至1783年,美国共欠外债788万美元,至1790年债款达1208 万美元”[6],政治上也四分五裂,外交更无从谈起。此时的美国更加小心谨慎,生怕独立的成果因再度被卷入欧洲的纷争而失去,于是孤立主义在国内被奉为上策。华盛顿于1796年9月17日发表了对全国人民的《告别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孤立主义原则。华盛顿认为要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性的同盟,即使有暂时性的同盟条约也是应付紧急事变的权宜之计。他着重强调美国外交应该奉行“不偏不倚”的孤立主义政策,即美国不应过分偏爱某个国家也不应过分讨厌另一个国家,要排除对一些国家抱着永久的,根深蒂固的反感以及对另外一些国家感情上的依附。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地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从而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利益、好恶或反复无常的罗网里去”。

[7]他又指出:“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益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求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8]《告别词》是总结美国独立战争前后外交经验的结果,虽然文中没有孤立主义字样,但至此,孤立主义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在美国被确定了下来。正如历史学家沃尔特·拉费伯所指出,年轻美国外交主义主要策略就是“渴望在土地和(或)贸易上扩张,但不作出必要的政治承诺。”

尽管出现了1798-1799年美法之间“不宣而战”的战争和1812-1814的美英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中断了孤立主义外交的轨迹。美法之战的和平解决是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胜利,其结果是美国最终摆脱了美法同盟的羁绊,更为重要的是在危机中美国没有陷入同另一个大国的结盟。美英战争是美国为民族而战,与欧洲的争斗无关,而且它并未和英国的宿敌法国结成同盟。美国通过战争向欧洲表达了美国独立和抵抗外国干涉其主权的决心。因此,这不但不对孤立主义相背离,相反还加强了孤立主义的决心和倾向。

美国的孤立主义兼备消极防御和积极进攻两种态势,美国选择孤立主义为外交政策不是要对自己的行动加以限制,而是为了给自己日后进行扩张活动留下的余地。同时,美国孤立主义是与一系列口号相联系的,例如“不结盟”、“不介入”、“不干涉”、“中立”、“不纠缠”等等。后来的历史事实表明,美国经常根据自己的具体利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在具体情况下随意取舍。[9]美国奉行的孤立原则迥异于封建的闭关锁国,而是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外向性。

其二、立足美洲推行地缘性、扩张性的“门罗主义”是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自然延伸。自门罗主义出台直到19世纪末,美国外交便沿着孤立主义的主轴,不断地地在美洲推行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在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对孤立主义重新进行了阐释。在很大程度上,“门罗主义”是托“孤立主义”之名,行扩张主义之实。门罗主义中涌动的领土扩张思想为美国制定了在美洲进行大陆扩张的强烈的基调,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确信北美大陆注定是美国的领土,美国有权力建立一个横亘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民族国家。

19世纪2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1815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民主主义的鼓舞和美国独立的榜样作用下,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风潮,西班牙的殖民几乎都获得了独立,这一事实宣告了新大陆与旧大陆已经脱离。同时俄国暴露了攫取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的野心。亚当斯建议美国应该单独向欧洲表明自己对于美洲的态度:“向法国和俄国公开表明我们的原则,要比充当英国军舰后面的一只小艇更光明磊落,更体面尊严。”美国总统门罗把握住了国际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宣布列强不能再把西半球视为征服或殖民的目标。在对国会的年度咨文中,他提出了“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和“不准殖民原则”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构成后来称为“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体系。“它们的核心是同欧洲的外交体系相对抗,在当时有防卫性的一面,但排斥欧洲是为了拓展自己地盘,由美国来取代欧洲列强在美洲的地位,从而为美国称霸美洲奠定了外交理论基础和战略方针。”此前美国的孤立主义明显地带有消极防御的特点,即美国要避免被动地卷入欧洲的战争与政治。门罗主义则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并有了一定的进攻态势,主动地反对欧洲列强染指美洲事务。孤立主义的应用范围扩大了,孤立的主体由原来的美国一国扩展到了整个美洲大陆,确立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美洲大陆外交思想,它是对孤立主义的战略态势做出重大调整。在门罗主义的推动下,形成了在外交问题上灵活变通的务实精神,成为其后继者提供了“楷模”,形成了美国早期外交的务实传统。

同时,美国人一直把“山巅之城”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要建成人类文明的“榜样”和“希望之乡”,使美国成为“世界的未来”,他们又自诩为上帝的选民,来实现上帝赋予的“拯救世界的特殊使命。到19世纪40年代,总统波尔克在重申了门罗主义的原则同时,还作了一些重要的补充和解释,这个神话发展成为“天定命运”说。它的信奉者宣称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赋予自己以“征服劣等民族的权利”,从而为日后唯我独尊的“种族主义”心态打下了基础;同时美国认为自己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具有帮助改造落后民族的能力和“使命”,向“荒野”传播“文明”担当教化弱小民族的“救世主”。这样就为门罗主义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为美国的扩张活动创造了浓烈的舆论气氛。这以后,就是将扩张口号和扩张政策转化为扩张行动。这样门罗主义的防御思想开始与进攻主题联系起来。同时美国还向欧洲传递了美国不仅要保卫西半球而且还有权统治西半球的信息[10]。19世纪40年代美国使美洲人民的“命运”最终不

过是合并于美国,成为美国一州的命运;所谓“不准干涉”,只不过是不准欧洲干预美国在美洲任意合并他国的权利。1893年,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说”,其基调就是扩张,在这一点上“边疆假说”是与美国传统的“天定命运”一脉相承的。特纳认为上帝赋予了美国不断扩张和开拓的历史使命。既然“西进运动”的结束宣告了大陆边疆移动的停止,那么美国就应该顺理成章地开始海外扩张,使美国“移动的边疆”在海外继续前进。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在对欧洲“孤立”的屏蔽之后,美国在美洲不断开疆拓土、兼并土地,美国领土扩张几乎贯穿了整个19世纪的美国历史,也是美国大陆扩张的黄金时期。但美国人似乎并没有把它视作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可是,美国在19世纪基本处于“西进运动”的影响之下,美国版图的扩大和绝大多数新州的建立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随着“西进运动”的进程,美国的“边疆”不断向西移动,一直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在不足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领土由建国时的90 多万平方公里扩至930万平方公里,由美国的领土比最初13州的面积扩大了7.5倍[11],这种疯狂的领土扩张的速度令人咋舌。由于移民人数激增,西部不断建立新州加入联邦政府,这一运动总共为美国增加了31个新州,基本上形成了美国今日领土规模和行政区划。

这种救世和扩张思想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之中,深深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现出来,成为表现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12]

其三、美国的崛起中理性地处理好了和大国特别是英国的关系

在美国崛起的道路上,美国也曾受到一些欧洲国家的敌视。为此,美国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策略,尤其是较好地处理与老霸主英国的关系,从而为美国崛起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华盛顿以后的杰斐逊、门罗等总统进一步发展了孤立主义。即在维持“孤立”、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同时,确定了美洲大陆外交思想,把美国引向了初级霸权主义--“西半球主义”。其根本目标是在防止东半球不入侵西半球的同时获得对西半球的霸权。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但其主流文化仍然是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及时做出妥协以最大限度保全自身利益,这是盎格鲁一萨克逊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13]“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和海上霸主,尾随在英国的炮舰之后才打开了通向世界各地的贸易和文化通道。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定程度上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就是维护美国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是美国国家核心利益所在。处于崛起的过程中美国,虽然独立战争中美英互视为敌人,美英也曾卷入有限的战争,但更多的是回避与列强迎头相撞,特别是对当时的霸权国家英国,美国一边表现出友好和温和的一面,一边把实现本国的利益摆在首位。采取灵活的对英政策,实行同英国和解与合作的方法获得自己的国际影响,最终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正是这种与英“和解与合作”的政策使美国增强了自己国际影响力,并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心。

美国对于英国的外交策略表现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以及对于非核心利益政策的灵活性。美英之间曾有过比美国同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而且是更严重的纠纷,所有这些纠纷大都通过和平的方式得到解决。例如除1812-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美国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美国的民族的独立外。美国内战期间,英国干涉美国内政,并帮助南部同盟制造战舰,使两国关系遭到破坏的危险。但经

过美国政府的让步和和解努力渡过了这一危险和挑战。

美国想完全隔绝于世界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美国历史上有过“孤立”的时期,但不是一种完全“孤立”,是借“孤立”之名,增强本国实力以弥补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差距;利用“坐山观虎斗”的时机,赢得美国最强大的国家利益。于是,美国一步步模糊所谓“孤立主义”的概念、一步步超越它,直至最后完全抛弃它。

三、美国崛起在外交政策上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其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更能够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丝毫没有要争霸和扩张的意图,从本质上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美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一样,刚刚独立的国家尽量避免国际纷争,以求自保的策略。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寻找一条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并将继续进行着艰辛的探索。我们必须保持低姿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美国在19世纪末已完成了崛起,一战结束之后,威尔逊总统提出美国主导世界《十四点计划》遭到了国会的否决。可见,邓小平同志在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指示的同时,一再强调,“千万不要当头”。搞霸权主义的名声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声也不好。这不仅仅是谦虚话,这是一种现实的政治考虑。”对于当今中国还有指导意义。崛起中的中国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但一定不要盲目乐观。

其二、客观准确定位自己,审慎地处理好和世界霸主美国的关系。肯尼斯·沃尔兹指出:“自罗马帝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像美国这样支配世界的实力。”“在失去苏联的制衡之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肆意妄为和粗暴蛮横的特征。”[14]当今的世界是“一超多强”格局,比美国崛起时国际关系更为复杂。中国崛起是在美国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处于大大领先的地位的崛起。2008以来中国崛起掀起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新高潮,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后呈现了全面崛起的强劲势头。目前来看,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各界有喜有忧,在多方面改变着国际社会的力量对比状况,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发展任务艰巨,中国要在经济上赶上美国至少还要十多年,美中两国的互补性很强,美国可以与中国共同前进、共同繁荣。对中国崛起持正面态度者认为中国可以是合作的朋友,强调与中国“接触”,引导中国的发展,最终同化中国,因而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强大而负责任”的大国,在亚洲发挥作用,并希望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扮演促进地区形势稳定的重要角色;对中国崛起深感担忧的是将中国视为为竞争对手或潜在敌人,他们主张遏制中国,希望中国的军事和外交力量的演变“不至于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21世纪已经出现了两件影响世界历史的事件即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风暴。这两件事情都促进了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的合作或非遏制源于对中国未来趋势的一个判断:即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亚洲格局,21世纪中国的崛起将可能改变世界。奥巴马总统宣称美国不打算“遏制”中国,但那可能是政治上的空头支票,是一种无成本的让步。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与美国之间还存在有可能引发冲突的潜在因素,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人权问题和民族问题等,这导致了中美之间无法确定全面信任关系。中美关系发展一直是靠事件推动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危机驱动式的发展模式。每次危机都促进或推动了中美关系发展。危机的出现一次次让双方领导者认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危机关系促成了中美间务实的因事联盟。[15]同时,中美之

间也没有因危机而促成真正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全面深入而成功的合作,比如在朝核问题或其他热点问题上均是如此,危机合作的限度和局限性犹在。这些年中国更为主动,美国相比起来比较谨慎而被动。中美之间不再是敌人,但还未成为真正的朋友,中美关系是一个彼此重新塑造的关系。还需要建立更多的制度机制使得中美关系不至于因为某个偶然事件或危机事件就出现倒退。当前的关键仍是进一步稳定关系,不因为误解而造成误判,不因为突发事件而出现关系的重大倒退。

其三、立足亚太,处理好和周边国家特别是大国的的关系。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并且与多个陆地国家为邻。国家间关系历史悠久,且错综复杂。历史的关系和现实的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在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上要颇费功夫和心思,要稳定周边,构筑崛起战略依托带。处理好同周边大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尤为重要。国际关系学的理论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存在所谓的权力差距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差距越小,相近力量的国家的安全感就越小。如果力量相近的强国隔得越远,它们之间的安全感就越大;相反如果力量相近的强国隔得越近,它们之间的安全感就越小。而如果两个国家本来存在比较具体的现实的冲突的话,那么两国想要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崛起中的地缘政治特点有效地避免了这个外交困境。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诸多的现实问题使得中国政府想要像美国崛起时期一样全力来处理国内问题的努力变得更为困难。

最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国要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共同发展的道路等等都是可行性路径。

. 同时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美国的崛起也是有限的战争崛起,中国是否和平崛起不仅取决于中国的良好愿景,更取决于周边乃至于世界的客观国际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的经济今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拉到力首次超过美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逾2万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去年11月奥巴马访华称自己为“首位太平洋总统”,希望中国能够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并且声称不寻求遏制中国。这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很好的国际环境。21世纪20、30年代,中国就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大国,中国崛起进程中,借鉴美国崛起的外交积极经验无疑是必要的。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崛起面临的重大课题都可以归之于如何处理崛起中的外交问题。处理好同美国这一超级大国的关系,无疑是中国外交的头等大事。鉴于此,研究美国崛起的历史,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原因证明美国阻挡不了中国崛起

十原因证明美国阻挡不了中国崛起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已是指日可待,其实,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这一头衔不被中国政府承认,但中国正在崛起应该已被全世界所承认,也是共识。但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福音,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中国的崛起也必然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正是因为中国的崛起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当然就给了当今世界老大美国空前的压力,虽然中国的崛起无意冒犯美国老大的地位,也尊重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谋求的只是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却不是这样认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是最大威胁,因为美国梦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所以,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敌人,正在处心积虑的阻止中国崛起的步伐,全面破坏中国发展甚至瓦解中国就成为美国目前最大的政治目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独裁论”、“中国无人权论”等论调喧嚣尘上,成为美国阻止中国的最大理由。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双层岛链包围、技术封锁、搅动中国周边矛盾等就成为美国阻止中国崛起最实际的行动。 然而,无论美国办法想尽,中国崛起已无可阻挡,而且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美国发动的处心积虑针对中国崛起地过程中,美国是节节败退,中国与美国的距离正在美国围堵的过程中日益接近,

甚至有超出的可能。下面十个方面可以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 一是中美经济对抗,中国经济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30多年前,中国经济应该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行列。当时的美国虽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中,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阻止中国的崛起仍然是美国的核心任务,所以,以人权、法制、封闭等方面的原因肆意污蔑中国政权。中国领导人以伟大的气魄,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要打破美国挟制中国的理由。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美国看到搅乱中国的希望,然而,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两倍,从汇率上讲,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美国的64%,步入10万亿美元行列,是目前全世界经济总量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已指日可待。所以,事实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是中美军事对抗,中国正在缩短差距。过去,中美军事方面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中,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一个两个档次,而是相差无数个档次,可以说中国的军事是从小米加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军事已成独成体系,而且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从60-70年代,核武器的研发成功,中国开始实现中美之间的不对称平衡,现在,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海军或是三军的联合等方面,中国是全面的向前发展,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doc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论美国权霸与中国崛起 摘要: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然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持续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美国霸权;中国崛起;中美关系 布什第二任期以来,中美关系仍然在基本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两国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渠道畅通,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出现严重争执。但是,双边关系也被一些新的阴云所笼罩,例如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温、美国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美日“二加二”联合声明首次提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中亚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双边经贸摩擦点增加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中美关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甚至预言中国崛起和美国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对抗。 不能否认,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构成对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势头如持续下去,将成为世界上同美国实力地位最为接近的大国。美国维护单极,中国提倡多极。从纯粹的权力政治角度看,或从新兴国家挑战霸权国的历史经验看,难免得出中美必然争霸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做出细致一些的分析,应当能够构建出某种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起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实现的。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发展历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五、互不干涉内政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

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 方向发展。 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 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 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 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 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 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 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10+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 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 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

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读《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63年,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在国外眼中,中国的崛起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中国的未来走势对美国、亚洲和国际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美国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已成为西方人极为关注的课题,而清楚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和平发展。 在《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一书中,作者主要是通过透视中国发展的轨迹来提出一些应对政策。毕竟这是一本从美国视角出发,所描述的对中国的应对战略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有些是十分的荒谬。但我辩证地去研究这本书中的观点,发现我国周边形势还是很严峻的,美国并没有放弃自身的欲望,我们十分有必要研究美国的想法来保卫国家。 “虽然美国和中国不是盟国,虽然各种复杂问题使这两个国家具有分歧,但他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命中注定会成为敌人。铭记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在两支军队在其他领域互为防范时,他们也可能会恰好发现彼此在某种情景下可以一起开展工作。”(《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第251页)在读这一节时,我感到了一种危机。首先,他们从自身出发,对其自身的军队持续进行现代化和改革。他们的分析是中国以及全球安全前景的不确定性。为的是确保其在战争期间的生存能力。从此看出,美国时刻保持着警惕,时刻为战争准备着,他们不

甘落后于人,这侧面表示出美国人对战争的热忱,他们是不会安于现状的。并且他们还提到“必须在华盛顿和北京的这两个部门(军方)都可以接受的各个层级上,不断向人民解放军伸出手去。”而美方对此的解释有为了中国军队领略美国军队的战力,避免沦入对自身军队进行误算的现实,但他们也提到要注意,与中国军队的交往不要对中国军队的作战效能产生助益。两国之间仍然保持对彼此的怀疑,他们始终是戒备着外界,并且他们也意识到了,我们彼此“可能”处在一场由台湾所引发的冲突中。但美国却并没有想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更何况台湾问题本质上与美国应该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本是他们逾权之举,本是毫无立场的美国并没有反省,反而是就此对中国有所保留,其心思不得而知。第三,他们提出必须继续在亚太地区保持一种可靠的军事存在。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这样一段文字时,感到无限的愤怒。他们借口与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日本和韩国驻扎军队能力;增加美国在关岛的存在和各种战力;保持高度频繁的海上部署以确保航行自由和海运安全;获得进入地区要冲的更大权利——这些地区要冲用于美国军队的训练、演习以及后勤支持,”(《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第251页)归根究底,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打着世界和平的口号,到处安插军事力量。 我谨以此部分表达该书的总体倾向,我谈及的只是一小部分,美国毫不懈怠地加紧脚步,希望在中国的未来趋势取得主动权,我们既要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也要时刻高度警惕他们的一切势力的渗入。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中国历代外交政策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有哪些特点? 自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与政权之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政策和策略是它的生命。因此,积极在理论、实践和历史中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溯夏商周秦,下迄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有不少帝王、贤臣和有识之士,适应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制定和产生过很多较好的外交政策。 以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交流的一些著名事件: 秦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虽然甘英出使大秦没有成功,但以后的交流提供了条件。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开创了中欧友好交往的记录。东汉日本倭努国王遣使来函,受到光武帝的赠赐。 隋唐:我国东与朝鲜、日本,西与印度、伊朗、阿拉伯诸国有了比较频繁的商业交流和文化往来。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唐太宗时就与天竺见互派使者;651年(唐高宗时)大食遣使来华,此后百余年间来华使者多达30余次。 宋元:我国的对外交往进入最频繁时期,那时的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来大都得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几年,并流传有《马可?波罗游记》。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和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走各国的旅行家。 明朝后期至清朝,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也由于倭寇的危害及清前期海上抗清力量的活动,转而实行闭关,限制了对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历史告诉后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先开放后闭关。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推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中国现代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中苏交恶. 当时世界上存在两个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存在两条道路, 苏联主导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美国主导的自由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并坚持有所区别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这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必然要服从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也要服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坚决反对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和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要服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 二. 第二阶段中苏交恶到改革开放 这时虽然中苏交恶, 但还是存在两个阵营和两条道路, 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改革斯大林主义的行动和理论,也就是所谓苏联修正主义,为了防止孤立无援, 保护国家免于苏联的攻击, 向美国伸出和解友好的手。 国内推行空想的社会主义运动,大跃进, 人民公社,导致饥荒,经济困难,提出一系列错误的理论, 1。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2。以阶级斗争为纲。3。世界大战迟早要打起来,早打比晚打好。4。毛的反修防修理论,资产阶级司令部理论,发动悲剧闹剧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分裂,但是在毛的坚持下,继续做着支援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事,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无偿的援助越南、朝鲜等,还有远在天边的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等。

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 (2007-01-13 11:16:43) 转载▼ 最近,有这么几件事让国人对中国文化重拾自信,看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 刚刚结束的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独唱音乐会——《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轰动了整个美国。当晚的演唱会,宋祖英从古色古香的中国之门走出,以优美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开头、以欢快昂扬的《爱我中华》压轴,演唱了《木兰从军》《龙船调》《出嫁歌》《好日子》《蝶恋花?答李淑一》《孟姜女》《猜调》《小河淌水》等18首经典曲目,倾倒了现场二千二百名美国观众。演唱会的观众中,除了主流社会的政界、商界人士外,还有很多纽约艺术家,他们都是专程赶来。三次谢幕,5分钟的自发起立鼓掌,被称为中国艺术家在美国观众面前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最高礼遇。坊间评论说,这是真正的中国民歌之夜,真正的中国之夜。 无独有偶。由谭盾作曲,张艺谋带领王潮歌、樊跃导演的歌剧《秦始皇》从2006年12月21日首场公演到2007年1月25日最后一场演出,从最贵的350美元的门票到最便宜的15美元的门票都已售罄。这在大都会歌剧院创下了一个新记录。如今,观众想要买票,必须要排3个小时的队,而且只能拿到站票。歌剧《秦始皇》在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当天,所有观众早早的来到大都会歌剧院,盛装出席这一歌剧盛宴。首演大都会歌剧院迎来了克林顿等贵宾,演出结束后,4000名观众起立长时间地鼓掌,把主要演员多明戈和导演、作曲家一次次唤回舞台,连续四次谢幕让他们欲罢不能。日本作曲家喜多郎在电话中对《秦始皇》不住地夸奖,从导演到音乐,再到舞美都一个劲儿地说“很棒” 。我们没理由不相信《秦始皇》将成为世界经典已成事实! 备受关注的中国钢琴家郎郎每次在纽约举行演出,门票也都早早售完;在美术方面,在今年的世界美术作品拍卖市场上,中国画家的作品身价的飙升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还有,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兴起了学中文热,美国也不例外。 中国迄今已经在美国创建了8所孔子学院,其中以马里兰大学(以下简称马大)孔子学院设立时间最早,因而也影响最大。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孔子学院形式是全球第一家网上孔子学院。它给那些本来没有机会接触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中国文化对美国影响越来越大,已超过日本! 这一点从美国学生的留学选择也能体现。美国国际教育机构最近的调查显示,2005年,共有6389名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04年增长34.9%;而2005年留学日本的美国学生只有4100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亚洲,中国与亚洲诸国,或国土相连,或一衣带水,成为古代东方文化的精神支柱,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如今在海外,中国艺术家受到了集中关注。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从现实主义看中国崛起

从现实主义看中国崛起 一、 中国崛起了没有 没有,正在崛起的过程之中,是进行时态。因为现在虽然中国的GDP排在世界第二,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还远未达到所谓崛起的水平。 二、 中国崛起的方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崛起的背景、崛起的方式) 1.有核背景:在核威慑的背景下,不考虑中国自身的主观选择,走以往大国通 过战争等暴力方式实现崛起在现实条件下就已不允许。当然另一方面这使得他国企图用武力来遏制中国崛起更加困难。 2.无结盟:而今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多个盟国,而中国则坚持不结盟政策,这 对于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是比较独特的。 3.本身尚未完成统一,台湾问题:这是历代崛起中的大国从未有过的情况,这 仍是中国在崛起中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和平的方式:不同于历史上崛起的大国都通过掠夺、战争等方式。从现实的 境遇来说,中国今天声称是和平崛起,实际上也只能和平崛起,中国没有力量用抢劫的方式崛起,因为没有这样的国际环境。 5.中国在崛起中要做到:首先,在保持经济成长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 强化国家综合实力的质量。其次,在强调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同时, 逐渐减少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对美国采取必要的制衡行为。第三, 审慎运用权力手段, 显示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第四,注重国家的影响力建设, 塑造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性。实力和影响力是国家权力的两个支柱, 即使一个大国没有争夺霸权的欲望, 也要注重实力积累, 同时注重影响力的建设。最后, 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 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在成功崛起为全球性强国之前, 首先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三、 中国崛起的影响 1.冲击国际体系:冲击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但中国崛起之后,美国和欧洲会作为另外两种强大的国际力量跟中国共处,对中国形成监督和制约,中国没有力量和环境来行使那种单边霸权。中国在超过美国之后,只是经济上个子最大的国家,但肯定不是霸权国家。 2.影响东亚区域性格局:中国将在东亚的事务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东

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贸)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机制,特别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参与多边机制的增多,中国对多边机制及其运行规则逐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向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转变。 首先,对当前世界局势我们有一个什么总的评价?按照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说法,一般是这么几句话叫“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三句话可以管现在,也可以管将来。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

十大方面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崛起

十大方面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崛 起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已是指日可待,其实,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这一头衔不被中国政府承认,但中国正在崛起应该已被全世界所承认,也是共识.但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福音,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中国的崛起也必然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正是因为中国的崛起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当然就给了当今世界老大美国空前的压力,虽然中国的崛起无意冒犯美国老大的地位,也尊重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谋求的只是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却不是这样认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是最大威胁,因为美国梦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所以,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敌人,正在处心积虑的阻止中国崛起的步伐,全面破坏中国发展甚至瓦解中国就成为美国目前最大的政治目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独裁论”、“中国无人权论”等论调喧嚣尘上,成为美国阻止中国的最大理由.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双层岛链包围、技术封锁、搅动中国周边矛盾等就成为美国阻止中国崛起最实际的行动. 然而,无论美国办法想尽,中国崛起已无可阻挡,而且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美国发动的处心积虑针对中国崛起地过程中,美国是节节败退,中国与美国的距离正在美国围堵的过程中日益接近,甚至有超出的可能.下面十个方面可以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 一是中美经济对抗,中国经济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30多年前,中国经济应该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行列.当时的美国虽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中,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阻止中国的崛起仍然是美国的核心任务,所以,以人权、法制、封闭等方面的原因肆意污蔑中国政权.中国领导人以伟大的气魄,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要打破美国挟制中国的理由.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美国看到搅乱中国的希望,然而,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两倍,从汇率上讲,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美国的64%,步入10万亿美元行列,是目前全世界经济总量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已指日可待.所以,事实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是中美军事对抗,中国正在缩短差距. 过去,中美军事方面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中,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一个两个档次,而是相差无数个档次,可以说中国的军事是从小米加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军事已成独成体系,而且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从60-70年代,核武器的研发成功,中国开始实现中美之间的不对称平衡,现在,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海军或是三军的联合等方面,中国是全面的向前发展,军舰、导弹、核武、激光武器、潜艇、飞机、卫星等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特别是航空母舰的开发,美国对于中国的军事优势正在丧失,现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