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药效及安全性评价_胡耶芳

低剂量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药效及安全性评价_胡耶芳
低剂量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药效及安全性评价_胡耶芳

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8-22T16:23:42.3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9期作者:王秋菊[导读] 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突出,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肃宁县人民医院外三科河北沧州 062350)【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观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4%,生活质量改善率 为62.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0%,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关键词】乳腺癌晚期;卡培他滨;维持支持;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89-02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近年来女性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而呈上升趋势[1]。随着国内外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已经较以前提高不少,但是仍然存在30%的患者会发生转移或复发,一旦发生转移或复发其生存期多为1~2年[2]。近年来,维持治疗开始逐渐被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以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临床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各35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年龄分布在30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2±2.6)岁,按照疾病的转移情况分为:脑转移2例、肺转移15例、肝转移6例、淋巴转移8例、骨转移4例;试验组年龄分布在28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7±2.2)岁,按照疾病的转移情况分为:脑转移3例、肺转移16例、肝转移5例、淋巴转移9例、骨转移2例。对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 0.05,说明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观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用法用量为:给予口服1000mg/m2卡培他滨,一天两次,维持2周持续给药,21天为一周期,每3个周期对临床疗效进行1次评价。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率。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缩小不少于50%,且其他病灶面积未增大,未产生新增病灶;有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面积缩小不低于25%,未产生新增病灶;无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面积未缩小甚至增大,或者发现新病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判断[4],改善:治疗后KPS评分增加不少于10分;稳定:治疗后KPS评分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下降:治疗后KPS评分减少大于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性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更优,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该 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明显优于对照组65.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 标签:卡培他滨;糖尿病;晚期乳腺癌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LIU Dong-ga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6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follow-up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0.8%,11.5% vs 65.4%,30.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FPG,2hP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s definite,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diseases progression,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Capecitabine;Diabetes;Advanced breast cancer 近年来,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报道表明[1],糖尿病患者乳腺癌的发病率较健康人乳腺癌的发病率高17%。糖尿病合并乳腺癌发生时,不仅会造成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使血糖控制不良,同时还能促使休眠状态的肿瘤生长扩大,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尤其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维持治疗减轻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该文对该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合并晚期乳

乳腺癌治疗基本原则和临床选择_尉承泽

讲座 文章编号:1005-2208(2009)09-0774-03 乳腺癌治疗基本原则和临床选择 尉承泽,江泽飞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 Keywords breast carcinoma;radiotherapy;chemotherapy;endocrine therapy 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不断提高,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使病人获得最合适的,即效果好,副反应小的治疗,是肿瘤医生追求的目标。 1局部治疗 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与全身治疗同样重要。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外科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在不降低治疗结果的前提下,更注重功能保留及外形的美观。2008年NCCN指南,继续提倡早期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增加了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原则。 乳房重建包括即刻重建和延迟重建,可利用自身皮瓣或乳房假体,也可二者联合。乳房重建选择需要包括乳腺外科、乳腺内科、整形科、辅助诊断科等多学科合作,在充分评估病人病情危险程度,明确肿瘤治疗方案后,结合病人自身的需求,充分讨论后决定。延迟重建时机应该根据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来确定。指南还特别提出病人吸烟是乳房重建的相对禁忌证,因为吸烟可能导致乳房重建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关于不同病人的放疗选择。腋淋巴结转移(LNM)≥4个的病人,应进行同侧胸壁区和锁上区的放疗;对于LNM 在1~3个的病人,因为已有研究显示这样的放疗能够增加局部控制率,NCCN指南建议给予同侧胸壁区和锁上区的放疗。由于乳区放疗的证据为3级证据,专家意见并不一致。对于腋淋巴结阴性病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5cm、切缘阳性或切缘与肿瘤近<1mm,这样的病人应考虑给予胸壁放疗。 对于导管原位癌局部治疗进一步细化。研究证实,导管原位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放疗,可使局部复发率下降大约50%。NCCN指南对导管原位癌治疗提出3条可供选择的方案:(1)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2)乳房根治术考虑乳房重建,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3)仅行保乳术,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保乳放疗。临床实践中应该提倡争取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不适合保乳者可考虑切除后的乳房重建,提高生活质量[1]。 2术后辅助化疗 乳腺癌化疗药物,从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脲嘧啶,发展到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的联合化疗,再到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加用蒽环类药物能显著提高疗效,而且常规剂量并不增加心脏毒性。蒽环类基础上加紫杉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2-3]。 St.Gallen共识关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选择的基本原则,提出首先要考虑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分为内分泌治疗有反应、内分泌治疗无反应、内分泌治疗反应不确定[4];同时按照其他肿瘤生物学指标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 低度危险的定义:腋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备以下所有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ER 或PR阳性、HER?2(-)、年龄≥35岁。St.Gallen专家共识定义此类病人可以不化疗,而仅选择内分泌治疗。NCCN指南推荐可以用Oncotype Dx评分决定是否化疗。 中度危险的定义:(1)腋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中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2)LNM1~3和HER-2(-)。高度危险的定义:(1)LNM1~3和HER-2(+)。(2)腋LNM>3。部分激素反应性中危病人(如绝经后、仅有一个危险因素的中危),也可以不化疗,而仅选择内分泌治疗。 近几年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多个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对于术后需要辅助化疗的病人,NCCN指南列举了以下方案供临床医生选择:AC(多柔比星或环磷酰胺)、CE(表柔比星或环磷酰胺)、TC(多西紫杉醇或环磷酰胺)、FAC(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北京100071通讯作者:尉承泽,E-mail:yuchengze@https://www.360docs.net/doc/c513072464.html,

卡培他滨间断用药治疗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卡培他滨间断用药治疗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晚期乳腺癌临 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间断用药治疗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6例晚期老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单药卡培他滨间断化疗。卡培他滨每日2 500 mg/m2,d1~14。中位化疗间隔时间为2.5个月,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周期。结果:CR 0例(0),PR 3例(11.6%),SD 18例(69.2%),PD 5例(19.2%),1年存活率为92.3%,2年存活率为88.5%,3年存活率达76.9%。不良反应轻,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对血糖、血压、心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晚期乳腺癌,单药卡培他滨间断治疗是值得选择和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pecitabine intermittent therapy for the old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Total 2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2 500 mg/m2 of capecitabine d1-14. The median interval between chemotherapy were 2.5 months, median chemotherapy cycle were 5 cycles. Results: Complete remission was 0 case (0), the partial response were 3 cases (11.6%), stable disease were 18 cases (69.2%), progressive diesease were 5 cases (19.2%).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92.3%,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88.5%,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76.9%. The mainly adverse effects included leucopenia,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function. Conclusion: To the old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capecitabine intermittent therapy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treatment options. [Key words] Capecitabine; Intermittent therapy; Old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rcinoma; Effect analysis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在城市中的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农村中为第五位。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的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器官功能减低,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性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化疗以及内分泌等治疗,出现再转移现象,目前采取何种治疗还没有相关的报道。笔者采用单药卡培他滨间断治疗老年性晚期乳腺癌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耐受性好,对患者血糖、血压及心功能影响小,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2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分析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7T15:07:31.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郭翠萍[导读] 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理想,有在实践中推广的价值。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 515041 摘要:目的:对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治疗的乳腺癌晚期患者62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结果:对照组效果明显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理想,有在实践中推广的价值。关键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作为一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时间上,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手术生物靶向等,这些方法有着一定的疗效。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分裂,干扰癌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来降低癌症的风险不断蔓延[1]。卡培他滨是临床上对晚期乳腺癌进行维持的药物,为观察其疗效,我院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治疗的6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并观察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治疗的乳腺癌晚期患者62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32-58岁,均龄(46.7±2.5)岁;对照组,30-59岁,均龄(45.3±2.4)岁。患者中,20例髓样瘤,18例单纯癌,16例腺癌,8例硬癌。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一般资料无差异,可进行比较(P> 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均进行2周的常规化疗,之后对观察组行卡培他滨治疗,口服,剂量为1000mg / m2,每日两次,两周后休息一周,再治疗21天[2]。治疗约2—3个周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如何,若无病情进展则可以继续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持续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化疗,不行卡培他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完全缓解:患者病变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基线病变直径缩小30%;病情稳定:基线病变最大直径减少不超过30%,肌肉增强不超过20%的患者;病变进展:基线病变最大直径增加20%,或有新的病变出现。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n*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以SPSS19.2软件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1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稳定,2例病变进展,有效率83.87%;对照组5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6例病变进展,有效率45.16%,对照组疗效显著比观察组差,且差异显著(P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率6.45%。对照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率9.68%。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女性严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乳腺并非人类机体必备的组织,发生在乳腺上的肿瘤,本不该致命,但乳腺癌会导致患者的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病变,严重得摧残着患者的心灵,随着病情的加重,癌细胞的扩散,往往会危及生命。在临床实践中,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乳腺癌的发病,却有着一定的规律,而其中家族史和年龄,是其中最大的高危因素。家族史,是指女性的母亲、姐妹中有患乳腺癌的,明显比没有此类家族史的女性,发病率高。另外是年龄因素,在女性24岁前,是乳腺癌发病率比较低的阶段,54岁之前,其风险会逐年上升,其中50-54岁之间风险最大,55岁以后,其风险又会逐年下降。另外,月经初潮、绝经的时间、婚育时间、哺乳、乳腺良性瘤的诊治情况、酗酒等,也都是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当然,有以上因素的女性,也并非必然地会患有乳腺癌,仅风险比他人较高。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晚期乳腺癌是乳腺癌发展比较严重的时刻,此时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或化学治疗有效的对肿瘤细胞进行消除并抑制其扩散。由于乳腺对女性患者的形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保证患者器官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中不断探寻的内容。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人群日趋老年化,对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选择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目前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药物有紫杉醇类药物以及顺铂类药物等,不同的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尽相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安全、高效对患者身体危害较轻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4]。 作为实践中常用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性药物,卡培他滨的治疗作用比较理想,能够抑制癌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在防治晚期乳腺癌肿瘤细胞扩散或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用[5]。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较小,用于乳腺癌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效用,卡培他滨在人体内不会自身产生毒细胞,并且被人体吸收后能够转化为氟尿嘧啶,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卡培他滨在人的体内,能有选择地转化为氟尿嘧啶,减少了人体的损伤。同时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口服的抗肿瘤药物,使用较为方便,不良反应小,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发挥着良好的效用。 观察组患者通过卡培他滨的维持性治疗,效果明显比没有进行此治疗的对照组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不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也略低于对照组。所以,卡培他滨对维持性晚期乳腺癌,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有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的必要。

乳腺癌地治疗原则

乳腺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如手术、放疗水平提高,化疗、内分泌药物的发展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分类治疗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体现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病因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地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一)雌激素 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二)妊娠 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三)乳腺良性病变

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四)家族史和遗传基因 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 ~ 4倍。 (五)环境因素 环境方面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饮食、乙醇摄入、吸烟、缺乏锻炼等。而既往局部放疗也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二、病理分类与临床分期 (一)病理分类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较多,国内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除外伴发浸润性癌者)。此类乳腺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者,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性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分化

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8T11:36:06.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期作者:木拉塔力·克力木1 杨琳2 [导读] 旨在分析研究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如下。 (1伊犁州友谊医院药剂科新疆伊犁 835000) (2伊犁州友谊医院肿瘤二科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病患60例,所有病患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本组病患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病患的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3.3%,临床疾病控制率为76.7%;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皮疹。结论: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临床近期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卡培他滨;培美曲塞;晚期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109-02 相关数据显示,在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患中有3%~10%在确诊时出现了远处转移,并且有约40%的早期病患可能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一旦发展为晚期乳腺癌,病患的五年生存率较低且多数无法治愈,药物化疗是目前改善晚期乳腺癌病患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首选治疗手段[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研究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病患60例,所有病患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年龄46~65岁,平均(55.5±9.5)岁;所有病患均为经紫衫类药物以及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入组;所有病患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的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患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治疗前所有病患均给予地塞米松、叶酸以及维生素B12进行预处理,然后取 500mg/m2培美曲塞(生产厂家:江苏豪森医药集团连云港宏创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287)+100ml 0.9%氯化钠溶液给予病患静脉滴注,d1;同时取2500mg/m2卡培他滨(生产厂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024)给予病患分两次服用,餐后半小时,服用d1~14,连续治疗三周为一个周期;本组病患均治疗两个周期;所有病患治疗前均预防性给予病患5羟色胺3拮抗剂避免出现消化道反应。 1.3 观察指标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本组病患的近期疗效进行判定:所有目标病灶消失,则视为完全缓解(CR);病患的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在30%及以上,则视为部分缓解(PR);病患的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在30%以下或者是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在20%及以下,则视为疾病稳定(SD);病患的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在20%及以上或者是新的病灶产生,则视为疾病进展(PD);治疗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临床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对病患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将其分为Ⅰ~Ⅳ。 2.结果 2.1 分析本组病患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60例病患经治疗后,CR 0例,PR 20例,SD 26例,PD 14例,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3.3%,临床疾病控制率为76.7%。 2.2 分析本组病患的不良反应 本组病患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皮疹等,具体见表1。少有病患出现轻度的纳差、腹痛、口腔炎、反酸、头晕等,本组未见病患心脏损伤及静脉炎。 表分析本组病患的不良反应[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乳腺癌是以药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紫杉类药物及蒽环类药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部分病患可能存在治疗后复发转移,针对此类病患,既往研究显示,采用培美曲塞与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培美曲塞属于一种全合成的抗叶酸代谢药物,其能够对胸腺嘧啶核苷和嘌呤的生物合成进行有效影响,并对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产生影响,从而对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卡培他滨属于一种新型的氟尿嘧啶类抗癌药物,其能够经口服用,可以原药的形式经肠道吸收,并在

乳房疾病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 一、填空题 1.急性乳腺炎的致病原因是和。 2.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是和。 3.酒窝征是癌肿侵犯乳腺;桔皮征是癌细胞侵犯,致使皮肤障碍所致。 4.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为基础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 5.乳腺癌X线钼靶拍片的特征表现是征,当出现颗粒细小、密集的钙化点时,恶性可能更大。 二、判断改错题 1.有乳头溢血的都是乳腺癌。 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目的是降低或消除体内孕激素水平,抑制乳癌细胞生长繁殖。 3.第一期乳腺癌,肿块的直径不超过1。 4.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腺癌的主要鉴别点是:局部红、热伴水肿,沉重感,无局部或全身炎性症状。 5.乳腺检查分辨率高,增强扫描可发现约2的小癌灶及肿大的区域淋巴结。 三、选择题 [A型题] 1.急性乳腺炎最常见于。

A.妊娠期妇女 B.产后哺乳期妇女 C.乳头凹陷妇女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乳腺癌常常发生于乳腺的哪个部位。 A.外上象限 B.乳腺内上侧 C.乳腺外下象限 D.乳腺尾叶 E.乳腺内下象限 3.以下哪一种药物属于乳腺癌化疗常用的方案。 A.氟尿嘧啶 B.顺铂 C.阿霉素 D.丝裂霉素 E.羟基喜树碱 4.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用哪种药物行针对性治疗。A.维甲酸 B.三尖极酯碱 C.三苯氧胺 D.四氢叶酸钙

E.雌二醇 5.病是。 A.导管内癌 B.髓样癌 C.大肝腺样癌 D.乳头湿疹乳腺癌 E.炎性乳癌 6.下列那种乳腺疾病不会出现乳头内陷。A.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B.乳腺结核 C.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D.乳腺囊性增生 E.髓样癌 [B型题] A.轮辐状切口 B.乳房上弧形切口 C.乳房下弧形切口 D.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E.乳晕区弧形切口 7.乳房脓肿。 8.深部脓肿或者乳房后脓肿。 9.乳晕下脓肿。

晚期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3072464.html, 晚期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鑫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近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46.4%,CR 1例、PR 12例、SD 9例、PD 6例;毒副反 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综合治疗的不断加强,目前已有较好的早期诊断及辅助治疗方法,早期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经手术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仍有相当部分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因此,化疗是治疗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重要综合治疗方法,通过采用合理的综合放、化疗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笔者所在医院对2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28例,年龄33~69岁,均为女性,原发肿瘤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转移癌均经影像或细胞学、病理学证实。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均接受过术后葸环类、紫杉类常规辅助化疗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6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3例,骨转移3例,胸壁转移1例,对侧乳腺转移1例。患者心、肝、肾、肺功能及血常规均基本正常。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000 mg/m2第1~14天,每天早晚2次餐后口服。3周为一化疗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个化疗周期,每个周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至少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对于有效并能耐受的患者继续用药4~6周期。如1个周期后没有明显进展的更换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常规予以止吐、保肝等辅助用药,口服维生素B6预防手足综合征。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根据情况化疗药物剂量减少10%~20%。 1.3毒副反应和疗效判定评价毒副反应按WHO分级标准分为5级,0级:无,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Ⅳ级:威胁患者生命。疗效按WHO(1981)实体瘤疗效评价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摘要】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在乳腺癌术前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能够缩小肿瘤范围、提升手术保乳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些来得到广泛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常用方案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环磷酰胺联合化疗(CMF、CAF、CEF、AC),曲妥珠单抗单用或联用蒽环、紫杉类,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表阿霉素。不同方案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都不同,对于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其适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联用曲妥珠单抗会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药物方案有对传统化疗方案的借鉴,也有自身的创新。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蒽环类紫杉类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Abstrac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hemical drug treatment that is used before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hich can reduce the scope of the tumor,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common scheme include: anthracycline with paclitaxel, CMF、CAF、CEF、AC, trastuzumab used independently or with anthracycline and paclitaxel, rh-Endostatin with paclitaxel and epirubic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ide effect and announcements of different schemes are not same. So every single breast cancer patient should choose thei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based on their own situation. For example, it will get more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for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o add trastuzumab to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treatment.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s the reference of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s, also has its own innovation .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thracycline Paclitaxel Cyclophosphamide Trastuzumab Rh-Endostatin

卡培他滨USP31

卡培他滨(USP31) C15H22FN3O6359.35 [154361-50-9]. 氨基甲酸,[1-(5-脱氧--D-呋喃核糖)-5-氟代-1,2-二氢-2-氧-4-嘧啶基]-, 戊基酯. 戊基 1-(5-脱氧--D-呋喃核糖)-5-氟代-1,2-二氢-2-氧-4-嘧啶氨基甲酸酯 以无水和无溶剂物计,卡培他滨含C15H22FN3O6为98.0%~102.0%。 【包装和贮存】密闭,受控室温保存。 【性状】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甲醇,溶解于乙腈和乙醇,难溶于水。 【鉴别】 A: 红外鉴别 试样:2mg供试品与300mg溴化钾混合。 B:含量项下,样品溶液色谱图中主峰保留时间应与标准溶液色谱图中主峰保留时间一致。【水分】:不得过0.3%。(库仑滴定) 【比旋度】+96.0~+100.0。 供试品溶液:10 mg/ mL,溶于甲醇,20,以无水和无溶剂物计。 【炽灼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不得过20 ppm。(重金属第二法) 【有关物质】 稀释液,溶液A,溶液B,峰鉴别溶液,色谱系统——同含量项下。 标准溶液——直接采用含量项下标准溶液。 供试品溶液——直接采用含量项下供试品溶液。

程序——分别进样等体积(约10 μL)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谱图,测定所有峰面积。用下列公式计算卡培他滨中每个杂质的百分比: 100(1/F)(C S / C U)(r I / r S) F——各个杂质的相对响应因子,见表1 C S——标准溶液中卡培他滨标准品的浓度,mg/ml C U——供试品溶液中卡培他滨的浓度,mg/ml r I——供试品溶液中各个杂质的峰响应 r S——标准溶液中卡培他滨的峰响应 限度见表1。 表 1 Compound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F) Limit (%) Capecitabine related compound A 0.18 1.05 0.3 Capecitabine related compound B 0.19 0.81 0.3 2',3'-Di-O-acetyl-5'-deoxy-5-fluorocytidine 0.36 0.89 0.1 5'-Deoxy-5-fluoro-N4-(2-methyl-1-butyloxycarbonyl)cytidine + 5'-Deoxy-5-fluoro-N4-(3-methyl-1-butyloxycarbonyl)cytidine 0.95 1.01 0.5 Capecitabine 1.00 1.00 —[1-[5-Deoxy-3-O-(5-deoxy--D-ribofuranosyl)- -D-ribofuranosyl]-5-fluoro-2-oxo-1,2-dihydropyrimidin-4-yl]-carbamic acid pentyl ester 1.06 1.00 0.3 [1-[5-Deoxy-2-O-(5-deoxy--D-ribofuranosyl)- -D-ribofuranosyl]-5-fluoro-2-oxo-1,2-dihydropyrimidin-4-yl]-carbamic acid pentyl ester 1.09 1.00 0.2 Capecitabine related compound C 1.11 0.91 0.3 [1-[5-Deoxy-3-O-(5-deoxy--D-ribofuranosyl)- -D-ribofuranosyl]-5-fluoro-2-oxo-1,2-dihydropyrimidin-4-yl]-carbamic acid pentyl ester 1.20 1.00 0.3 2',3'-Di-O-acetyl-5'-deoxy-5-fluoro-N4-(pentyloxycarbonyl)cytidine 1.37 0.85 0.1 Individual unspecified impurity — 1.00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