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之父丁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4101316.html,

稻作之父丁颖

作者:结夏

来源:《科学家》2014年第10期

稻,是世界1/3人口的主粮,在我国,稻年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提起水稻种植技术,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他成功研制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的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他解决了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但是,在袁隆平之前,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谁培育的水稻良种养活了那一代人?答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

丁颖,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他选育的“中山Ⅰ号”创下了世界上第一个把野生稻抵抗恶劣环境的基因转移到栽培稻的成功先例。1936年,他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世界

上第一个水稻“千粒穗”品系。他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选育出60多个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中,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作出了贡献。他还创立了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为开展品种选育和繁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因此,他被称为“中国稻作之父”。今年10月正值丁颖逝世50周年,我们在此缅怀他。

中国稻种的来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稻国之一,国内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证实中国的稻作历史有将近万年之久,然而关于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变,直到半个多世纪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科学的厘清和论证。

1884年,瑞士的康多勒(Candolle)提出,普通栽培稻起源于中国至孟加拉一带;苏联的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曾认为中国水稻起源于印度;1944年日本的宇野园

空在《马来稻作之仪记》中表示,他也支持稻种起源于印度的学说。多年来,各国研究人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于栽培稻种的来源问题的探究,不但涉及稻种演化、传播、系统发育等理论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对中国稻作文化认识的正确与否的问题。丁颖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遗踪,从历史学、语言学、古生物学、人类学、植物学以及籼粳稻种的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论证了中国水稻起源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扩展于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2世纪的黄帝与禹稷的时代。稻作栽培奠定于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74年间的周代。中国古代夏殷、百越等民族,同属夏族,史前时代已分布在我国境内,所以中国稻种不可能来自印度。从植物学方面分析,在中国迄今已发现的三种野生稻为:普遍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