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诵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书声琅琅入诗篇

——浅谈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

谌雨霍山县东溪小学 187********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优良品格的重任。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教师应追本溯源,讲求诵读质量和诵读效果,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声音中体会汉字的灵性,体会古诗文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诵读;现状;对策

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本,无论在语言、内容、形式、精神情感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的后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古典诗文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直接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惜与传承,让古诗文这股文化血脉不断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课程标准》中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9年共240篇(段) ,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并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由此可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古诗词,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意义重大。

由于古诗词语言凝练、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所以在学习诗歌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加之距离现在时代久远,我们很难界定诗人最初的创作意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见仁见智。《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小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文化底蕴和认识水平有限,但不代表他们的见解就是错误的,我们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做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而且使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深受影响。诵读法是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自古代蒙学起就被普遍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教学中重视诵读的作用,有计划地改变了以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诵读的教学态度。希望以此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目的。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自由朗读,感知诗意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诗歌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从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慢慢读,细细品。把诗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兴趣,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诗句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三分。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意会古诗不可言传的语言美。

二.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朱光潜《诗论》对中国诗的音乐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声、韵、顿的

特点和在诗中的运用,认为声、韵、顿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巧妙运用产生了中国诗,尤其是古诗的音韵与节奏的谐和,形成了强烈的音乐美感。音乐性是诗歌的艺术生命,音乐美是诗歌的文学特质。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镪,平仄的协调、声调的抑扬顿挫。想要深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就要靠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或集体放声朗读,如潮水奔腾;或自由低声微吟,如细流涓涓;或一人登台独诵,众人赏听;或男女分队轮读,比赛吟咏。让学生读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懂得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而是为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如:教学《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诗句时,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教师示范诗句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接着,提示注意读的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教师如能经常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诵古诗,借此体会古诗的音乐美,这种美的语言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有利于净化和美化学生的语言,增强他们语言的感染力。

三.诵读入境,读中悟情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依靠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忧伤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灵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升华和寄托。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诵,将身心完全融入到诗中,读入其“境’,悟其“神”,会其“意”,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

古诗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学好古诗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让充盈于耳际的诵读声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广阔的世界。让我们

的学生养成诵读的好习惯,读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傲岸,读出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独,读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患,读出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和忧愁,读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细细体味古诗文独有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充满灿烂文明的语文殿堂上。

参考文献:

[1] 蒲悦.小学语文古诗开放式诵读教学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1] 张建霞.谈小学古诗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6)

[2] 单永贵.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小学). 2010(09)

[3] 刘建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4)

[4] 张新莲.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J]. 学周刊. 2011(14)

[5] 李友琴.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01)

[6] 杨伟伟.如何教小学生感知诗歌的美[J]. 学周刊. 2011(35)

[7] 管梅.精讲诵读诗画结合领悟意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7)

[8] 欧正海.古诗朗读略谈[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5)

[9] 杨玫.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 中国音乐学院 2011

[10] 朱光潜.诗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