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课题: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07级2班

学号 3107003345

姓名杜锋光

指导教师陈蔚丽

2010年5 月15日

目录

1.分析研究课题 (1)

2.选择数据库 (1)

2.1查找中文文献信息 (1)

2.2查找外文文献信息 (1)

3.确定检索式 (2)

3.1检索点 (2)

3.2检索词 (2)

3.3构建检索式 (2)

4.选择并记录检索结果 (2)

4.1中文文献信息检索 (2)

4.2.1 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2)

4.2.2 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 (4)

4.2外文文献信息检索 (6)

4.2.1 Engineering Village (6)

4.2.2 EBSCO检索平台 (8)

5.文献综述 (11)

5.1钢纤维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分类 (11)

5.2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 (11)

5.3主要结论 (11)

6.心得体会 (12)

课题名称: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1.分析研究课题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复合性材料,由粗细骨料、胶合料和其它不同类型的添加剂组成。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基体中再掺入适量的钢纤维制成的一种混凝土基复合材料。

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工程材料,其使用量越来越大,应用领域遍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军事工程、海洋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由于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存在着抗拉强度低、韧性差等固有弱点,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抗压强度不断提高,这一弱点更加突出。还有混凝土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孔、裂缝及其它原始缺陷使其存在延性差、脆性大等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混凝土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这种优良建筑材料在阻裂和延性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在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弹性模量较高的短细钢纤维是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措施。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入适量钢纤维和外加剂所形成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材料,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钢纤维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裂纹的数量,并减少裂纹间距。在承受荷载过程中,钢纤维具有阻止裂缝发展的作用,跨越裂缝和靠近裂缝尖端的纤维,能将过高的应力传递给裂纹的上下表面,缓和应力集中的程度,推迟或抑制裂缝的扩展。它兼具普通钢纤维混凝土的延性和韧性好的特征。钢纤维的掺入改变了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使脆性材料表现出延性性能,扩大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结构形式对混凝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这种新型建筑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必将不断扩大。

2.选择数据库

根据课题需求以及校园网资源情况,本课题选用下列数据库:

2.1查找中文文献信息

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

2.2查找外文文献信息

Engineering Village2

ISI Web of Knowledge

3.确定检索式

3.1检索点

关键词;全文;篇名。

3.2检索词

中文: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抗压强度;耐压性;耐压性能;耐压。

英文:steel fibers concrete;compressive strength。

3.3构建检索式

中文: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抗压强度+耐压性+耐压性能+耐压)

英文:steel fibers concrete*compressive strength

4.选择并记录检索结果

利用上述数据库,使用不同的检索项进行检索,并按照课题需求,对检索结

果进行判断,筛选记录切题文献。

4.1中文文献信息检索

4.2.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a.检索步骤: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高级检索;

b.检索过程:检索条件: ((关键词=钢纤维)*(关键词=混凝土))*(关键词=抗压+抗压强度+耐压性+耐压性能+耐压)*全部期刊*年=2008-2008;

c.检索结果:得到9条记录,筛选摘录其中5篇文摘。

Ⅰ【题名】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抗压性能研究

【作者】代洪伟赵燕茹

【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刊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279-279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

【分类号】TU528.572

【文摘】通过对5组钢纤维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性能研究,分析了钢纤维含量、长径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近似计算公式。

Ⅱ【题名】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

【作者】谢晓鹏[1] 杨广军[1] 高丹盈[2]

【机构】[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2]郑州大学土木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54-56,69

【关键词】钢纤维体积率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

【分类号】TU528.572

【文摘】通过对13组39个150×150×150高强混凝土及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回归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试验值与回归公式的计算值吻合较好。

Ⅲ【题名】高强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作者】张爱军申向东

【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刊名】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2).-74-77

【关键词】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

【分类号】TU528.571 TG146.21

【文摘】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韧性优、保温隔热等显著优点。本文对这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展初步研究,分析钢纤维体积率变化对轻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轻骨料和加入钢纤维后,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约15%,抗折强度提高约62%,轴心抗压强度提高14%-35%,弹性模量也有所增大。

Ⅳ【题名】钢纤维混凝土动载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

【作者】石北啸[1,2]

【机构】[1]河北工程大学学生工作部,河北邯郸056038 [2]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8

【刊名】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2).-9-12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疲劳强度抗压强度

【分类号】TU528.572

【文摘】运用TAW-2000型微机伺服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强度混凝土掺入不

同含量的钢纤维进行疲劳破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钢纤维体积含量一定范围内,随钢纤维体积含量增加,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极限抗压强度增长十分明显;随钢纤维体积含量提高,混凝土的抗疲劳能力显著增强;随时间增长,应力曲线的上升段更加陡峭,下降段更缓慢,即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强度、韧度均得到显著增长。

Ⅴ【题名】钢纤维对RPC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作者】王建雷[1,2] 郝相雨[3] 籍凤秋[3]

【机构】[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单056000 [2]石家庄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分院,石家庄050043 [3]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050043

【刊名】低温建筑技术.2008(3).-18-20

【关键词】RPC混凝土钢纤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分类号】TU528.043

【文摘】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钢纤维在不同掺量下对活性粉末RPC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直径对于RPC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钢纤维的掺量对RPC强度影响的规律是:当体积掺量小于3%时,随着钢纤维的掺量增加,强度提高很快;当体积掺量超过3%时,强度增加缓慢。

4.2.2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

a.检索步骤: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b.检索过程:检索条件: (关键词=钢纤维)*(关键词=混凝土)*(关键词=抗压)*年=2008-2008;

c.检索结果:得到2条记录,摘录文摘如下。

Ⅰ【论文标题】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研究

【作者】柏巍

【作者专业】岩土工程

【导师姓名】彭刚姜袁

【授予学位】硕士

【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授予学位时间】 20080501

【论文页数】 1-122

【分类号】 TU5 TD3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抗压中等应变速率纤维含量图像

数字处理技术应力状态曲线特征细观结构强度等级混凝土材料

指标参数应变曲线循环荷载试验强度特性峰值应力峰值应变

非均质性变形特性有限元

【内容摘要】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已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水利等工程中。目前,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低应变速率静力试验以及高应变速率冲击试验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对于地震荷载作用下中等应变速率范围内(10-4 /s~10-2 /s)的试验研究还有待深入,混凝土材料的动态特性是抗震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为此,本文系统地进行了钢纤维混凝土在中等应变速率响应范围内的6 种纤维含量(0%、1%、1.5%、2%、2.5%、3%)、4 种周围压力(0MPa、8MPa、16MPa、24MPa)、2 种基体强度(C40,以SFCA 表示;C30,以SFCC 表示)的单轴、常规三轴的单调与重复加卸荷等多种动态压缩试验,累计完成252 个试件的加载试验。同时,利用医用CT 扫描技术得到了混凝土内部细观数据图像,结合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对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进行了重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混凝土材料的有限元数字劈拉试验。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研究了单向应力状态下各种钢纤维含量和强度等级的钢纤维混凝土在应变速率为10-3 /s 时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

(2)系统地分析了三向应力状态下各种钢纤维含量、围压和强度等级的钢纤维混凝土在应变速率为10-3 /s 时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泊松比、韧度比、八面体应力空间的分布等多种指标参数,得出了各种指标参数与纤维含量、围压大小、强度等级等相互的影响关系。

(3)采用等应变增量的重复完全加卸荷试验,并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包络线特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卸载曲线特征、残余应变、再加载曲线特征、横向应变特征、共同点轨迹线特征等进行了分析。

(4)根据地震时程曲线的特征,进行了钢纤维混凝土两种不同频率的非等幅循环荷载试验,比较了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下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

(5)基于CT 扫描得到的图像,结合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对混凝土的真实细观结构进行了重建,并将其导入有限元软件之中,建立了更能准确表征混凝土细观非均质性的二维数值试件,进行了几种不同情况的劈裂对比试验;采用对CT 扫描的DICOM 格式原始数据调用的方式,建立了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真实细观结构的三维模型,较好的体现了混凝土的非均质性,为进一步在细观层次上研究混凝土内部的破坏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Ⅱ【论文标题】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韧性的试验研究

【作者】张爱军

【作者专业】水工结构工程

【导师姓名】申向东

【授予学位】硕士

【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授予学位时间】 20080501

【论文页数】 1-69

【文摘语种】中文文摘

【分类号】 TU528.572

【关键词】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力学性能抗压韧性

【摘要】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韧性优、保温隔热等显著优点。将钢纤维和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结合起来成为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兼有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高和轻骨料混凝土质量轻等优点。

本论文通过掺入钢纤维、高效减水剂、优质引气剂及矿物掺合料配制了三种强度

等级(LC30,LC35,LC40)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本文对这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混凝

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展初步研究,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变化对轻骨料混凝土的立

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试

验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能明显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掺

入钢纤维使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增长幅度不大,但抗压

韧性却有很大改善,使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裂而不散;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弹

性模量随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大有一定提高,表观密度略有增加。本文最后探讨

了钢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阻裂增韧机理,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试验结果可为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依

据。

4.2外文文献信息检索

4.2.1Engineering Village

a.检索步骤: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ngineering Village—Quick search;

b.检索过程:检索条件: (((steel fibers concrete) WN K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WN KY))

c.检索结果:82 records in Compendex for 2008-2008筛选摘录其中2篇文摘

Ⅰ【Title】:Predic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teel fiber added lightweight concrete using neural network

【Authors】: Altun, Fatih1 ; Kisi, Ozgür1 ; Aydin, Kamil1

【Author affiliation】: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Erciyes University, 38039 Kayseri, Turkey

【Source titl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Issue date】:April 2008

【Pages】:259-265

【Language:】:English

【Document type】:Journal article (JA)

【Abstract】: An 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steel fibers in fresh concrete results in a complex structure. This causes changes in the behavior of hardened concrete members, even in the response of those produc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refore, it is fairly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steel fiber added lightweight concret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sabilit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estimat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uch concrete. For this purpose, normal strength lightweight concrete with 350, 400,

and 450 kg/m3 cement dosages are produced. The Dramix RC-80/0.60-BN type steel fibers are added to each specimen at the dosages of 0, 10, 20, 30, 40, 50, and 60 kg/m3 leading to a total of 126 cylindrical samples of the size 150 × 300 mm.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is then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 for the ANN inputs are the amounts of steel fiber, water, water-cement ratio, cement, pumice sand, pumice gravel, and super plasticizer. The test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ANN are compared with the multi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 based on mean square error,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riteria.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ANN predict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teel fiber added lightweight concrete better than does the MLR. ? 2007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Ⅱ【Title】:Study on compression-shear failur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uthors】: Guo, Yan-Hua1 ; Liu, Jian-Hong2 ; Li, Zhi-Ye1

【Author affiliation】: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2 The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Railways, Xi'an 710043, China

【Source title】: Jianzhu Cailiao Xuebao/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Issue date】:April 2008

【Pages】:152-156

【Language:】: Chinese

【Document type】:Journal article (JA)

【Abstract】:The compression-shear failur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was studied by varying compressive stress and steel fiber content. The obvious material softening character of SFRC after compression-shear failure, indicated by the bilinear shear softening curve, can be observed from test data. The compression-shear strength of SFRC is proven to be the fun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ss and steel fiber contents. However, the enhancing effect from compressive stress and steel

fiber content is independent. According to the test data,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compression-shear strength was proposed and verifi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4.2.2 EBSCO检索平台

a.检索步骤: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BSCO检索平台—选择数据库Academic Source Premier—高级检索;

b.检索过程:检索条件: TX steel fibers concrete and TX compressive strength

时间:2008-2008

c.检索结果:得到4条记录,筛选摘录其中2篇文摘。

Ⅰ【标题】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teel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in Compression.

【作者】Bencardino, Francesco1 f.bencardino@unical.it

Rizzuti, Lidia2 l.rizzuti@strutture.unical.it

Spadea, Giuseppe3 g.spadea@unical.it

Swamy, Ramnath N.4R.N.Swamy@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366980.html,

【作者单位】1Assistant Professor, Dep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Univ. of Calabria, Rende, CS, 87036 Rende, Italy 2Ph.D. Candidate, Dep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Univ. of Calabria, Rende, CS, Italy 3Professor, Dep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Univ. of Calabria, Rende, CS, Italy (corresponding author) 4Professor Emeritus,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 of Sheffield, S13JD Sheffield, U.K

【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Mar2008, Vol. 20 Issue 3, p255-263, 9p, 2 Color Photographs, 1 Diagram, 4 Charts, 3 Graphs

【主题语】STRUCTURAL design;REINFORCED concrete;STRAINS & stresses;

MATERIALS -- Compression testing;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关键字】Compression tests;Compressive strength;Concrete, reinforced;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Softening;Steel fibers;

Stress strain relations。

【摘要】Good structural design demands high quality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liable modeling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stituent materials. Although several theoretical models and much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behavior

of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in compression are available in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re are considerable reservations on the general applicability of these models for desig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ests in compression of steel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tandard procedures, and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models proposed to define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in compression. The tests reported were carried out on cylindrical specimens of plain and steel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fiber volume of 1, 1.6, and 3%.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s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 critical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various proposed theoretical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It is shown that while many of the model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est results from which the model equations were derived, there was no such good agreement when the models were applied to other published test data. [ABSTRACT FROM AUTHOR]

Copyright of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the property

of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nd its content may not be copied

or emailed to multiple sites or posted to a listserv without the copyright holder's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However, users may print, download,

or email articles for individual use. This abstract may be abridged. No warranty is given about the accuracy of the copy. Users should refer to

the original published version of the material for the full abstract. (Copyright applies to all Abstracts.)

Ⅱ【标题】Combined effect of silica fume and steel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s

【作者】K?ksal, Fuat1 fuatkoksal@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366980.html,

Altun, Fatih2 faltun@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366980.html,.tr

Yi?it, ?lhami3 iyigit@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366980.html,.tr

?ahin, Yu?a1

【作者单位】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ozok University, 66000 Yozgat, Turkey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Erciyes University, 38039 Kayseri, Turkey

3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ozok University, 66000 Yozgat, Turkey

【来源】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Aug2008, Vol. 22 Issue 8, p1874-1880, 7p

【主题语】BUILDING materials;MATERIALS;STRENGTH of materials;CONCRETE construction;MECHANICAL properties。

【摘要】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the changes on so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pecimens produced by using silica fume and steel fib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a more ductile high strength concrete produced by using both silica fume and steel fiber. Two types of steel fibers with aspect ratios (fiber length/fiber diameter) of 65 and 80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and volume fractions of steel fiber were 0.5% and 1%. Additions of silica fume into the concrete were 0%, 5%, 10% and 15% by weight of cement content. Water/cement ratio was 0.38 and the reference slump was 120±20mm. Slump test for workability, air content and unit weight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fresh concretes.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tests were made on hardened concrete specimens. Load–deflection curves and toughness of the specimens were also obtained by flexural test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STM C1018 standards. Flexural tests on beam specimens were achieved using a closed loop deflection-controlled testing machine. The use of silica fume increased both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the modulus of the elasticity of concret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dition of steel fiber into concrete improves toughness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ignificantly. As the steel fiber volume fraction increases, the toughness increases, and high values of aspect ratios give higher toughness. The toughnes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fiber concrete depends on silica fume content,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and the fiber aspect ratio. [Copyright &y& Elsevier]

Copyright of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is the property of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 Inc. and its content may not be copied or emailed to multiple sites or posted to a listserv without the copyright holder's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However, users may print, download, or email articles for individual use. This abstract may be abridged. No warranty is given about the

accuracy of the copy. Users should refer to the original published version of the material for the full abstract. (Copyright applies to all Abstracts.)

5.文献综述

5.1钢纤维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分类

钢纤维混凝土是由粗细骨料、水泥、水、钢纤维及必要时掺入的化学外加剂

或掺合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搅拌、凝固而成的人造复合材料。作为该复合材料

主要组成部分的钢纤维,可按外形、截面形状、生产工艺、材料品质、施工用途

等划分类型。

按钢纤维的外形可分为:长直形、压痕形、波浪形、弯钩形、大头形、扭曲

形、盾环型等;按钢纤维截面形状可分为:圆形、矩形、月牙形、不规则形状等;

按钢纤维生产工艺可分为:切断型钢纤维、剪切型钢纤维、铣削型钢纤维以及熔

抽型钢纤维等;按钢纤维的材质可分为:普通碳钢钢纤维、不锈钢钢纤维;按钢

纤维施工用途可分为:浇筑用钢纤维和喷射用钢纤维。

5.2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

混凝土在结构中主要承受压力,抗压性能是混凝土最基本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指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用立方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强度)两种方

法来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唯一依据,也是确定其他力

学特性(如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延性系数、耐久性、破坏形态、多轴强度和变

形等)和数值的主要因素。

和普通纤维混凝土一样,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是最基本的一个

力学性能指标。它与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其他力学性能指标都有密切关系。它

是按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表观密度分类。根据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

度,分为13个强度等级,按其表观密度可分为14个等级。一般把轻骨料混凝土

的表观密度作为它的主要特性。实际上,一种特定轻骨料混凝土所能达到的抗压

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颗粒强度,而颗粒强度通常又与骨料的颗粒表观密度

密切相关。轻骨料混凝土越致密,表观密度越大,强度就越大。钢纤维轻骨料混

凝土也不例外,通常强度是伴随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抗压强度的

下限值不能过低。一般平均强度应当不低于15N/ram2。而且特定表观密度的轻

骨料混凝土所能达到的抗压强度具有一个上限。一种特定轻骨料所能达到的抗压

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颗粒强度,因此对于每一种轻骨料,在达到这个极限

强度以前,基体抗压强度的增加,将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相应增加。一旦其基

体的强度达到了骨料的极限强度,则以后混凝土的强度就很少继续增长了。在这

种场合,7天的抗压强度可能已经相当于混凝土所能达到的最终强度。

5.3主要结论

(1)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件的强度、峰值应变等参数的最大值或最

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均控制在10%以内,所制作的试件质量较好,离散度较小,

能够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2)单向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应变速率的提高会

使钢纤维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提高,对于基体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纤维混凝土增加的程度要高于基体强度等级较低的钢纤维混凝土。随应变速率的提高,各纤维含量混凝土的峰值应变稍有增大。随钢纤维含量的增加,钢纤维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逐渐提高,在 2.5%时达到最大值,钢纤维含量继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略有降低;对于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的加入,使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普遍有所提高,在1.5 %时达到较大值,钢纤维含量继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略有降低,随后又有略有升高。

(3)三向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围压的施加会使各种钢纤维含量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显著提高。随着围压的增大,各种钢纤维含量混凝土的峰值应力的提高程度有减小趋势,特别是对于基体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当围压超过其无围压状态时的峰值应力时,其峰值应力提高程度就非常地有限。在同种围压条件下,基体强度高的钢纤维混凝土峰值应力的增幅比基体强度低的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幅要小。

6.心得体会

在大三第二学期我学习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在学习之程中得到陈蔚丽老师热心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为我大四做毕业论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这16个学时之中,我感到《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是一门与信息打交道十分重要的工具。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泛滥得让我们无法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获取有用适量的信息是一个难题,《信息检索与利用》这个课程刚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课程结束后,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写了一份《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我的课题是:《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现在我就简要概述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在没学习《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之前,我平时找资料都是直接用百度、google等直接打上要搜索标题简单检索。有时找到的信息多得有如涛涛江水般泛滥,有用的信息屈指可数。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对今后生活很有用处的知识。我前后一共学到了CNKI博硕士论文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EBSCO、EI、SCI这些数据库的应用,学会使用这些数据库对我以后在查找文献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和热心指导,感谢老师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门课程,并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通过信息检索查到我想要的资料。这门课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还是一种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很好的文化素质!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试验表18 委托单位: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试验委托人:王孟芝 工程名称:将军污水泵站过河管工程部位:支墩砼 设计强度等级: C20 拟配强度等级: C20 要求坍落度: 7-9cm 实测坍落度 8cm 水泥品种及等级: P.C 32.5级厂别:抚顺出厂日期:试验编号: 砂子产地及品种:浑河细度模数:中砂含泥量: % 试验编号: 石产产地及品种:浑河最大粒径: 20-40mm 含泥量: % 试验编号: 掺合料名称:产地:占水泥用量的: % 外加剂名称:产地:占水泥用量的: % 施工配合比:水灰比: 0.47 砂率: 28 % 制模日期: 2005.10.20 要求龄期: 28 要求试验日期: 2005.11.17 试验收到日期: 2005.10.20 试块养护条件:标养试块制作人:寇俊峰 负责人:审核:计算:试验: 报告日期: 2005年 11 月 17 日

试验表18 委托单位: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试验委托人:王孟芝 工程名称:将军污水泵站过河管工程部位:支墩砼 设计强度等级: C20 拟配强度等级: C20 要求坍落度: 7-9cm 实测坍落度 8cm 水泥品种及等级: P.C 32.5级厂别:抚顺出厂日期:试验编号: 砂子产地及品种:浑河细度模数:中砂含泥量: % 试验编号: 石产产地及品种:浑河最大粒径: 20-40mm 含泥量: % 试验编号: 掺合料名称:产地:占水泥用量的: % 外加剂名称:产地:占水泥用量的: % 施工配合比: C20 水灰比: 0.47 砂率: 28 % 制模日期: 2005.9.22 要求龄期: 28 要求试验日期: 2005.10.20 试验收到日期: 2005.9.22 试块养护条件:标养试块制作人:寇俊峰 负责人:审核:计算:试验: 报告日期: 2005年 10 月 20 日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复习

《信息检索与利用》考试题型说明: 一、判断题(1×10) 二、单选题(1×20) 客观题要涂答题卡。 三、填空题(2×5) 四、简答题(12×3) 五、实践题(12×2) 信息检索与利用客观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在构建关键词时,我们尽量不要用自然语言,而要从自然语言中提炼关键词。 (对) 2.在信息检索时查询词表述准确是获得良好搜索结果的必要前提。(对) 3.目前的搜索引擎能很好的处理自然语言。(错) 4.用户可以通过Google图书搜索在线阅读任何一本搜索到的图书。(错) 5.二次检索是指在第一次检索结果不符合要求时,重新选择检索条件再次进行检 索。(错) 6.解决读者需求的无限性和馆藏的有限性的矛盾,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图书馆 间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对) 7.关键词语言的最大优点是能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抽词标引,它适合于计算机自动 编制各种类型的词索引。(对) 8.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其中,信息道 德是前提,信息能力是保证,信息意识是准则。(错) 9.搜索引擎与普通网站不同的是提供一个包含搜索框的页面,它不是一个WWW网 站。(错)

10.用搜索引擎google检索专利和期刊的全文比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 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要高。(错)1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该文献类型为标准文献。(对) 12.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项目管理”和输入““项目管理””检索结果是不一样 的。(对) 13.在搜索引擎中常用的截词符是星号“*”,通常使用右截断。如输入comput*, 将检索出computer、computing、computerized等词汇。(对) 14.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bing、yahoo,并不能囊括所有的网页。(对) 15.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搜索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 16.一次文献是指原始创作,即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材料而创作(或撰写) 的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和学位论文等。 (对) 17.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文献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组织到系统化 的过程。(错) 18.题录、目录属于一次文献;期刊论文属于二次文献。(错) 19.关键词和主题词都是表征文献实质性内容的词汇,前者是经过词表规范的,后 者是未经过词表规范的自由词。(错) 20.利用某个图书馆的书刊目录查询系统(OPAC),可以了解该图书馆收藏有哪些印 刷型图书和期刊。(对) 21.截词检索相当于用逻辑“或”扩展检索的范围,可以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对) 22.将“红外线”扩展成“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运用了上下位概念扩展法。 (对)、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钢纤维: 水: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kg/m3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复习1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复习 试题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四、简答题(共25分) 1.(12分) 2.(13分) 复习题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自身存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运动状态的表达。信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知和总结,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知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用来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经过激活过程活化了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情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文献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在国内外学术或非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报告。会议文献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取各级学位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和提交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书面报告。学位论文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特定的数值型数据为对象的检索。数据检索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以特定的事实为目标的检索。事实检索 10.事实与数据检索工具主要依靠各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各种数据或事实的查询。参考工具书 11.按照结构原理,信息检索语言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l—2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虽已在各种工程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尚未建立起合理而成热的设计方法。国外有关学者,曾介绍过关于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资料,提出一些参考用表和经验配合比。国内有关单位”,曾提出要以抗折强度为指标进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建立抗折强度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量的关系,有利于配合比的设计。但多数仍按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只是适当调整砂率、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按此确定配合比时,为了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势必使抗压强度也相应提高,这是不必要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对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1-2-11-2-1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其组成的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骨料及外掺剂等合理的配合,使所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满足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对建筑工程一般应满足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要求对路(道)面工程一般应满足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要求。 2.配制成的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应满足施工要求。 3.经济合理。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合理确定钢纤 维和水泥用量,降低钢纤维混凝土的成本。 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拌合料中掺入钢纤维,主要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抗拉、抗疲劳的能力和韧性,因此配合比设计的强度控制,当有抗压强度要求时,除按抗压强度控制外,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分别按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控制,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以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作用,而普通水泥混凝土一般以抗压强度控制(道路混凝土以抗折强度控制)来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 2.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掺人拌合料中的钢纤维能分散均匀,并使钢纤维的表面包满砂浆,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 3.在拌合料中加入钢纤维后,其和易性有所降低。为了获得适宜的和易性,有必要适当增加单位用水量和单位水泥用量。 1-2-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钢纤维混疑土拌合料的特性及其硬化后的强度基础上的。其主要目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拌合料的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单位用水量和砂率等四个基本参数,由此,即可计算出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在确定基本参数时,既要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又要符合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要求,以及和易性、经济性要求。 试验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与水泥标号;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砂率、用水量等因素有关,其中水灰比和水泥标号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即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水泥标号却对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砂率和用水量对和易性影响较大。因此,采用以抗压强度与水灰比,水泥标号的关系来确定水灰比,然后用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确定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比较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差异,分析钢筋骨架对混凝土的作用。 (二)试验仪器 试模尺寸为150mm×l50mm×300mm卧式棱柱体试模,电脑全自动恒应力试验机,微机控制压力试验机测控系统。 (三)试验步骤和方法 1.按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配合比,制作150mm×l50mm×300mm棱柱体试件2根,其一为素混凝土试件,其一为钢筋混凝土试件。隔天拆模并把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d。 2.取出试件,清除表面污垢,擦干表面水份,仔细检查后,在其中部量出试件宽度(精确至lmm),计算试件受压面积。在准备过程中,要求保持试件湿度无变化。 3.在压力机下压板上放好棱柱体试件,几何对中;球座最好放在试件顶面并凸面朝上。 4.以立方抗压强度试验相同的加荷速度,均匀而连续地加荷,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荷载。试验时观察裂缝的发展情况。 5.若试件的试验数据或钢筋未发生屈服可再进行抗压试验。 6.因条件有限所以取所得数据为该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 (四)注意事项 1.钢筋应放置在混凝土试件的中央。 2.进行试验时,压力板应对准几何中心再进行加载。 3.箍筋时要保证钢筋箍紧,防止影响试验结果。 4.开始试验时要清零。 5.试验完后将试件分解回收。 (五)试验记录

素混凝土(强度为29.4Mb): 钢筋混凝土(强度为34.9Mb): (六)试验结果分析 据试验得出的数据来看,有些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比钢筋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大。其原因有可能是: 1.试验时,试件放置的位置使受力点不在几何中心,形成了偏心受压。 2.制作钢筋骨架时,未将箍筋箍紧,导致试验时钢筋骨架松动或散架,影响试验结果。 (七)裂缝发展变化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卷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A ) (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人力、资本 (C)物质、能源、管理(D)信息、管理、人力 2. 就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而言( D ) (A)信息是一种物质(B)信息是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3.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D ) (A)美国数学家哈特莱(B)美国数学家维纳 (C)中国数学家华罗庚(D)美国数学家香农 4.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 B ) (A)依附性与可传递性(B)知识性与共享性 (C)共享性与价值不定性(D)可传递性与共享性 5. 如果分别以检索词a、b、c在某数据库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都能得到相

应的检索结果,结果不为0,下面哪个检索式表示检索结果数最少( A )(A)a and b and c (B)a and b or c (C)a or b or c (D)a or b and c 6. 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学位论文属于( B )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7. CNKI 是以下哪一种称谓的简称( C ) (A)清华同方(B)重庆维普 (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扩大检索范围的方式是(B ) (A)使用“逻辑与”(B)使用“逻辑或” (C)使用“逻辑非”(D)使用优先运算符 9. 下列能够检索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是(D ) (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B)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D)超星数字图书馆 10.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正确答案是( C ) (A)专刊说明书、索引、文摘刊物(B)期刊论文、私人笔记、百科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摘要]钢纤维混凝土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脆性等缺点,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弯、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通过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为钢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健词]钢纤维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是以水泥净浆、砂浆或混凝土为基体,以金属纤维增强材料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将短而细的,具有高抗拉强度、高极限延伸率、高抗碱性等良好性能的金属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基体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桥面铺装层作为桥梁的非主体结构,通常被设计和施工所忽视,长期车辆荷载的作用,是造成桥面开裂、损坏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质量,降低使用寿命,在桥面铺装层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将会有效地解决桥面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组成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集料及外掺剂合理配合,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和工程使用要求。 (1)满足公路桥梁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提高桥面的耐久性能; (2)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方便和满足施工要求; (3)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合理确定钢纤维及水泥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二、原材料质量要求

钢纤维:表面应洁净无锈无油,无粘结成团现象,保证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尺寸和抗拉强度符合技术要求;单根钢纤维丝的最低抗拉强度800N/㎜ 2,掺加量不超过70㎏/M 3。 水泥: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表面粗糙,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 细集料:宜采用天然中粗砂或机制砂。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含量的百分比表示,机制砂以砂当量或亚甲蓝值表示,其质量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水:无污染的自然水或自来水。 外加剂:宜选用优质减水剂,对抗冻性有明确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宜选用引气型减水剂。 三、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最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B )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7 A.零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一次文献D.三次文献 2.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 A )进行区分的。7 A.加工深度B.原创的层次C.印刷的次数D.评论的次数 3.从文献的( B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等。6 A.内容公开次数B.载体类型C.出版类型D.公开程度 4.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 D )。8 A.图书B.会议文献C.学位论文D.期刊 5.( A )类型的专业文献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报道最迅速及时,成为多数论文发表渠道。8 A.期刊B.报纸C.会议文献D.专利 6.在公开出版物中,当前的(C )反映的信息内容可能最新。8 A.学位论文B.标准文献C.期刊论文D.报纸文献 7.当我们需要对陌生知识作一般了解时,我们可先参考( C )文献。8 A.专利B.报告C.图书D.标准 8.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 A )。31 A.追溯法B.直接法C.抽查法D.综合法 9.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号采用了( A )体系。34 A.拼音字母+数字B.英语字母+数字C.全部拼音字母D.全部数字 10.( B )是以报道文献出版或收藏信息为主要功能的工具。 A.题录B.索引C.文摘D.目录 11.按照顺序表述文献检索常用的五个步骤是( D )。32 A.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选择检索系统,获取原文,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B.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获取原文,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选择检索系统C.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选择检索系统,获取原文,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D.明确要求和分析课题,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实施检索以及调整检索策略,获取原文12.图书分类法中,类名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反映了学科概念之间的( A )关系。34 A.包含B.排斥C.延伸D.相容 13.图书分类法中,类名之间的同位类关系一般反映了学科概念之间的( B )关系。34 A.包含B.排斥c.延伸D.相容 14.分类途径是按照文献信息所属的学科门类,利用( D )进行检索的途径。29 A.学科名称B.专业名称C.分类号及其分类名D.A、B、C均可 15.如果希望查找“对用后均法进行数据处理的讨论”这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较好的检索词应该是( C )。36 A.后均法,进行,数据处理B.后均法,数据处理C.后均法,进行,数据处理,讨论D.用,后均法,进行,数据处理 16.如果希望查找“对宋词韵律的美学思考”这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较好的检索词应该是(A )。36 A.宋词,韵律,美学,思考B.宋词,韵律,美学C.宋词,美学,思考D.宋词,韵律,思考 17.逻辑“与”算符是用来组配( D )。41

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JTJ041-2000、JGJ55-2000、GB/T1596-2005 二、原材料: 1、水泥:赤峰远航水泥有限责任公司P.O42.5R 2、砂:白音青格勒砂场中砂 3、石:宇厦石料厂4.75-9.5mm:25% 9.5-19mm:50% 19-31.5mm:25% 4、水:饮用水 5、粉煤灰:蓝旗电厂 6、减水剂:天津雍阳 7、聚丙烯腈抗裂纤维:北京中创同盛科技有限公司 三、 1、使用部位:墩.台身及台帽 2、设计坍落度:90-110mm 四、配合比设计: 1、确定配制强度:fcu,o=fcu,k+1.645σ=30+1.645*5=38.2MPa 2、计算水灰比(W/C): 水泥强度:fce = 42.5*1.00= 42.5MPa W/C =(Aa.fce)/(fcu,o+Aa.Ab.fce)=(0.46*42.5)/(38.2+0.46*0.07*42.5)=0.49按耐久性校正水灰比,查JTJ55-2000表 4.0.4允许最大水灰比 0.50,取水灰比为0.47;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根据二.3,三.2和JGJ55-2000表4.0.1-2选定用水量229kg/m3加0.6%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0%),则加过减水剂之后用水量为185 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 o): m C o = m w o/(w/c) = 185/0.47=394kg/m3 按耐久性校正单位水泥用量查JGJ55-2000表4.0.4允许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采用计算用量394kg/m3;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并依据《用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一)概述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就是按标准方法制作得150mm×l50mm×l50mm ,100mm×l00mm×l00mm立方体试件, 在温度为20±3℃及相对湿度 90%以上得条件下, 养护 28d 后, 用标准试验方法测试, 并按规定计算方法得到得强度值。 (二)试验仪具 1.压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得上、下承压板应有足够得刚度, 其中一个承压板上应具有球形支座,为了便于试件对中,球形支座最好位于上承压板上。压力机得精确度(示值得相对误差)应在±2%以内,压力机应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压力机读数得准确性。 根据预期得混凝土试件破坏荷载,选择压力机得量程,要求试件 破坏时得读数不小于全量程得 20%,也不大于全量程得 80%。 2.钢尺:精度 lmm。 3.台秤:称量 100kg,分度值为 lkg。 (三)试验方法 1.按试验一成型试件,经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 2.试件取出,先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表面倾 斜偏差不得超过 0、5mm。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 lmm。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得平均值计算。试件如有蜂窝缺陷,应在

试验前 3d 用浓水泥浆填补平整,并在报告中说明。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称出其质量。 3.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妥放在球座上,球座置压力机中心, 几何对中(指试件或球座偏离机台中心在 5mm 以内,下同),以 0、3~0、8MPa/s 得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小于 C30 得低强度等级 混凝土取 0、3~0、5MPa/s 得加荷速度, 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 时取 0、5~0、8MPa/s 得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变形时, 应停止调整试 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1MPa=1N/m㎡4. 4.试验结果计算 (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fcu(以 MPa 表示)按式(3—1)计算: 式中:F—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龄期与强度经验公式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得发展,大致与其龄期得常用对数成正比关系(龄期不小于3d)。 式中 fn———nd龄期混凝土得抗压强度(MPa);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报告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报告 作者:波尔派丝吴

前言 现如今在建筑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它是由骨料、水泥和水组成的,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表现出具有良好的抗压效果。在构件受力时利用自身的抗压性能抵抗荷载消除形变。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划分混凝土的等级,混凝土强度是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但由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上的缺陷,抗弯拉强度小、弯曲韧度低、易开裂,导致其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我们通常的解决办法是配筋,随着施工技术的革新,钢纤维问世,现今钢纤维改变混凝土性能已成为混凝土改性的重要途经之一。 钢纤维混凝土是指将规定尺寸、不连续的金属短纤维(即钢纤维)均匀、乱向地分散于混凝土中,形成一种可浇筑、可喷射的新型复合材料。因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抗拉、抗弯、抗剪、耐冲击性能优异,所以在建筑、公路、水工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钢纤维混凝土相比于配筋混凝土具有更好等效弯曲强度与施工流水节拍。

I.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钢纤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水泥、水、钢纤维以及适用工程状况的外加剂(无特定情况可不加)组成的一种非均质集合体复合材料。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经过立模、浇筑、振捣、整平、养护、拆模,形成具有设计强度的钢纤维混凝土构件。 II.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为了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我们选用C30混凝土、SF80/50BP钢纤维(长径比80、长度50mm的冷拉端钩钢纤维)分别制作了6组样块,每组分别做6个样块,为了保证钢纤维的分散率采用成排钢纤维(在不使用外界设备干扰时成排钢纤维分散效果会优于散纤维),掺量分别为0kg/m3、5kg/m3、10kg/m3、15kg/m3、20kg/m3、25kg/m3,在恒温箱养护 28d后拆模进行试验。 A.抗压强度 龄期28d钢纤维混凝土试块与同等养护条件下龄期28d的普通混凝土试块相比较,在弹性形变阶段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可视为基本相同; 实验数据表明,钢纤维对基体的抗压强度增强效果并不明显。在基体中加入钢纤维后,当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时基体的抗压强度略有提升,但增量很小,提升在0%~10%(前期工作者的大量实验也印证了此观点)。同时为了保障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方向效能系数与粘接强度,钢纤维的长度需满足混凝土最大粒径的1.5~2.0倍,否则容易造成钢纤维的局部结团,相当于构成了薄弱截面,此时加入钢纤维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钢纤维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状变差,其抗压强度甚至会比同配比的普通混凝土有所下降。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卷及答案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卷及答案1

信息检索期末试卷 班级物流1081 姓名吴新华学号1081508130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B )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7 A.零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一次文献D.三次文献 2.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 A )进行区分的。7 A.加工深度B.原创的层次C.印刷的次数D.评论的次数 3.从文献的( B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等。6 A.内容公开次数B.载体类型C.出版类型D.公开程度 4.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 D )。8 A.图书B.会议文献C.学位论文D.期刊5.( A )类型的专业文献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报道最迅速及时,成为多数论文发表

渠道。8 A.期刊B.报纸C.会议文献D.专利 6.在公开出版物中,当前的(C )反映的信息内容可能最新。8 A.学位论文B.标准文献C.期刊论文D.报纸文献 7.当我们需要对陌生知识作一般了解时,我们可先参考( C )文献。8 A.专利B.报告C.图书D.标准 8.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 A )。31 A.追溯法B.直接法C.抽查法D.综合法 9.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号采用了( A )体系。34 A.拼音字母+数字B.英语字母+数字C.全部拼音字母D.全部数字 10.( B )是以报道文献出版或收藏信息为主要功能的工具。 A.题录B.索引C.文摘D.目录 11.按照顺序表述文献检索常用的五个步骤是( D )。32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目的: 该配合比适用于k75+500-k94+900段桥梁伸缩缝等的施工。 二、 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①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③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④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⑤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⑥ 《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⑦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⑧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⑨ 《通用硅酸盐水泥》 ⑩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1) 《建设用卵石、碎石》 (12) 《混凝土外加剂》 (13) 《钢纤维混凝土》 2、 配合比设计公式选用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砼试配强度R 下式确定: JGJ 55-2011 GB/T 50080 GB/T 50081 JTGE30-2005 JTGE41-2005 JTGE42-2005 GB175-2007 JTG/T F50----2011 GB/T 14685-2011 GB8076-2008 JG/T 472-2015 JTG/T F50— 2011

Feu, o二f eu, k+1.645 a 其中值按下表选用: 三、C50砼配合比计算 1、原材料: ①水泥:柳州鱼峰水泥厂P .0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砂:贝江砂场河砂,细度模数2.72,表观相对密度2.654g/cm3。 ③碎石:神龙石场5?20mm,表观相对密度2.678g/cm3。采用 4.75-9.5mm碎石和9.5-19mm碎石按照30:70的比例进行掺配。 ④钢纤维:河北衡水鑫归机械加工厂,按照设计图纸每方掺量为60Kg ⑤水:饮用水 ⑥外加剂: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8%,掺量为1.0%。 ⑦设计坍落度:130?170mm 2、试配强度: f eu, o=f cu,k+1.645 (T =50+1.645 8=59.9 Mpa 3、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取1.0) f ee=52. 5Mpa 4、确定水灰比:

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

实验三普通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能实验 四、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检查混凝土质量及确定等级的主要依据。 主要仪器及设备 (1)压力实验机:实验机的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至少应为±2%,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实验机上、下压板之间可各垫以钢垫板,钢垫板的承压面均应为机械加工。 (2)振动台:振动台频率为50±3Hz,空载振幅约为0.5mm。 (3)试模:由铸铁或钢制成,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试模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其不平度应为每100mm不超过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0.5°。 (4)其他用具:捣棒、小铁铲、金属直尺、镘刀等。 试件制作: (1)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以同时制作同样养护同一龄期三个试件为一组,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试件尺寸按骨料最大粒径由试表3.1选用。 试表3.1 不同骨料最大粒径选用的试件尺寸、插捣次数及抗压强度换算系数(GB50204—2002)试件尺寸/mm骨料最大粒径/mm每层插捣次数/次抗压强度换算系数100×100×100≤31.5120.95 150×150×150≤40251 200×200×200≤6350 1.05 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2)每一组试件所用的混凝土拌合物应由同一次拌合物中取出。 (3)制作时,应将试模清擦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上一层矿物油脂或其他脱膜剂。 (4)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宜用振动台振实。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坍落度大于70mm混凝土宜用捣棒人工捣实。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两次装入试模,每层的厚度大致相等。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穿入下层深度为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同时,还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入数次。每层的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每100cm2截面积不应少于12次(见试表3.1)。插捣完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1-15T16:53:32.41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常春燕[导读]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将钢纤维掺入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新型复合材料。 身份证号:13070519740217XXXX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075100 【摘要】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将钢纤维掺入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新型复合材料。普通混凝土路面具有抗冲击性能力差、易产生裂缝并不断发展等缺陷。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以改善混凝土性能,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拉强度、抗弯强度以及抗裂性能等。鉴于此,文章结合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主要针对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 参考。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道路面层施工;应用要点 1 导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使得公路所要承担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于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考虑到传统路面采用的是水泥混凝土或者沥青混凝土,使用年限相对较短,甚至实际使用寿命可能仅仅达到设计寿命的一半,影响了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在提升路面整体性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公路施工企业的重视。 2 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2.1抗压强度 在抗压强度方面,钢纤维并不能很好的增加混凝土基体的抗压强度。钢纤维的加入只是略微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并不是很大,在10%左右。石料的最大粒径对钢纤维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石料粒径过大或者钢纤维较短会造成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分布不均,使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局部结团,间接形成薄弱截面,影响了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性能,反而使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 2.2耐腐蚀性强 混合杂乱分布在钢纤维混凝土内部的钢纤维只要不让其与空气接触,一般不会发生锈蚀。实验表明,钢纤维在空气、污水、海水中都不容易被锈蚀。当把钢纤维放在海水和污水中5年后,其表面锈蚀程度小于5mm,在钢纤维混凝土表面或者是裂缝处的钢纤维受腐蚀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建筑物会因钢纤维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而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节省资源、能源。钢纤维的耐冻融性、耐热性和抗气蚀性都比较好,物理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在混凝土中掺入1.5%的钢纤维时,即使是对其进行高达150次的冻融操作,抗折和抗压强度也才下降20%。掺有钢纤维的耐火混凝土的抗热性也是极佳的,在极度高温下不会太过膨胀而断裂。所以,钢纤维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抗腐蚀性更为优越。 2.3抗拉强度 在抗拉强度方面,钢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劈拉强度还是有很明显的加强的。试验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比普通混凝土要高,且钢纤维掺量提高,劈拉强度也会相应提高,当混凝土中钢纤维掺量在1%~2%时,相应混凝土的28d劈拉强度增加40%~80%,但混凝土的早期劈拉强度与是否加入钢纤维的关系并不大。 2.4抗冲击性能 钢纤维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且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抗冲击性能和钢纤维掺量是成正相关的。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大大改善了普通混凝土性脆的缺陷,即使在冲击裂缝形成以后,钢纤维也能够延缓裂缝的延伸和扩大。在动荷载作用下,抗松散破碎的能力使钢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大幅提升,这种情况下的混凝土虽然开裂,但不会立即破碎,基于这种能力钢纤维混凝土特别适用于一些铺面工程中,如:公路路面、桥面铺装、机场跑道等。 3 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3.1混凝土和钢纤维配合比的科学选择 在钢纤维和混凝土配合比方面,主要的参考依据是路面的厚度、抗弯强度的设计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设计,在实践使用中主要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钢纤维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值×(1+钢纤维的强度系数×钢纤维的体积率×钢纤维的长度比)。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和素混凝土的水灰配合比以及钢纤维的使用率、相关的浇筑范围以及钢纤维的强度紧密相连,其比例应该通过相关的强度和性能进行确定。 3.2模板的选择 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允许振动梁在其上面行走振动而不发生变形、倾覆现象。我们选取了钢模板,外侧支护采用圆钢三脚架,模板隔离层采用聚乙烯薄膜,这样既可以方便拆模,又防止混凝土混合料从纵向传力杆孔洞处流出。 3.3钢纤维的投放和搅拌环节 在钢纤维的投放和生产过程中,采用先湿后干的分散式投放方式,防止出现搅拌过程中出现结团现象。在投放过程中,钢纤维应该采用细骨料定量的方式进行搅拌工作,通过分散式振捣的方式将钢纤维混入到混凝土之中。在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一般按照先投放砂石再投放钢纤维,在搅拌均匀之后,再进行碎石和水泥的投放工作,通过这样的分级投放工作实现每一个环节的均匀搅拌,防止出现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此外,对于搅拌机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为了实现最佳的搅拌效果,需要采用双锥反转的方式进行搅拌,以确保最终的搅拌效果。 3.4路面铺筑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铺筑,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满足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拌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摊铺时,不仅需要满足相关设备在普通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各类规范,还必须充分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在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布料以及摊铺方式必须能够确保钢纤维的均匀分布,保证结构的连续性,在对一块面板进行浇筑与摊铺时,应该避免出现中断的情况;应该通过试铺对布料松铺高度进行确定,而当拌和物的塌落度相同时,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路面,松铺高度应该高出10mm左右;拌和物与摊铺方式应该相适应,同时其工作性可以满足相应摊铺工艺下的振捣要求。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考试题)

《信息检索与利用·农业》试题 姓名申秀军学号w320206220257 专业会计学 一、单选题(20分,每题1分) 1、个人信息源又称为(B )。 A、文献信息源 B、口头信息源 C、生物信息源 D、实物信息源 2、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A)。 A、载体 B、纸张 C、光盘 D、磁盘 3、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A )。 A、期刊论文 B、百科全书 C、综述 D、文摘 4、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 D )。 A、专利文献 B、学位论文 C、会议文献 D、目录 5、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 C )。 A、标准文献 B、学位论文 C、综述 D、文摘 6、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版物类型的选项有( A )。 A、人民日报 B、学位论文 C、科技期刊 D、会议文献 7、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种文献类型的有( D )。 A、学位论文 B、图书 C、科技期刊 D、标准文献 8、纸质信息源的载体是(D) A、光盘 B、缩微平片 C、感光材料 D、纸张 9、《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 A) A 5大部分22个大类 B 5大部分26个大类 C 6大部分22个大类 D 6大部分26个大类 10、《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常用的分类法,要检索农业方面的图书,需要在(A)类目下查找。 A、S类目 B、Q类目 C、T 类目 D、R类目

11、使用逻辑“与”是为了(B) A、提高查全率 B、提高查准率 C、减少漏检率 D、提高利用率 12、使用逻辑“或”是为了(A) A、提高查全率 B、提高查准率 C、缩小检索范围 D、提高利用率 13、利用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是( C ) A、倒查法 B、顺查法 C、引文追溯法 D、抽查法 14、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目的或某一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 称为(A)。 A、数据库 B、记录 C、字段 D、文档 15、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B ) A、检索与利用 B、存储与检索 C、存储与利用 D、检索与报道 16、要查找李平老师所发表的文章,首选途径为( A ) A、着者途径 B、分类途径 C、主题途径 D、刊名途径 17、狭义的专利文献是指(C ) A、专利公报 B、专利目录 C、专利说明书 D、专利索引 18、中国国家标准的代码是( A ) A、GB B、CB C、ZG D、CG 19、政府出版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的文献(B ) A、专利与标准 B、行政文件与科技文献 C、图书与期刊 D、档案与标准 20、ISBN是( B)的缩写 A、国际标准刊号 B、国际标准书号 C、连续出版物代码 D、国内统一刊号 二、多选题(20分,每题2分) 1、文献的构成要素( ABC) A、信息内容 B、载体材料 C、信息符号 D、纸、光盘 2、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文献( AC ) A、图书、期刊 B、光盘、磁盘 C、光盘数据库 D、纸张 3、期刊论文的外部特征有( ABC ) A、文献题目 B、着者 C、文献出处 D、主题词 4、图书的外部特征有( BC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