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533135.html,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王成建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心得教学理念,不断迎接教材和策略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13-01

随着国家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仍推行着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学生的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等等。这样,将本来应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那么,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一种内部动因。因此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肤浅的需要变成实实在在的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它所叙述的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激起他们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动力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思维,以达到一定目的内在的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是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一股干劲,一种冲劲。唯有让学生在接触历史课本之前,先具有这样的动力,才能采取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有意识地挖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的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出来了。如在上初三历史《为民族独立而战》时,课一开始不妨播放一些诸如自制小电影《波士顿枪声》、出示一些相关图片等,并让学生结合情况畅谈他们所了解的美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