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与间质性炎症。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随着病毒学的深入发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长,已在小儿心肌炎中占重要地位。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本病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

1、邪毒侵心证

[证候]发热或低热不退,心悸气短,胸闷而痛,咳嗽流涕或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宁心。

[方药]银翘散。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豉、桔梗、甘草、芦根。加用莲子心、酸枣仁以清热宁心安神;咽痛或红肿较甚者,加山豆根、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伴腹痛腹泻者,加葛根、黄连、黄芩以清热利湿;胸闷者,加瓜蒌、郁金以行气宽胸。

2、痰瘀阻络证

[证候]胸闷而痛,心悸不宁,喘息咳嗽,痰黏色白,恶心呕吐,舌苔浊腻,脉濡。[治法]通阳祛痰,行气活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主要药物:瓜蒌、薤白、半夏。可加郁金、石菖蒲、丹参、陈皮、白蔻仁以共奏通阳豁痰、温中理气之功效。若咳痰色黄,舌苔黄腻者,加竹茹、胆南星、苦参以清热化痰;恶心呕吐者,加藿香、苏梗、佩兰以化湿和胃。

3、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口干咽燥,心烦失眠,舌淡红或少津,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主要药物:炙甘草、人参、生地黄、桂枝、麦冬、麻仁、生姜、大枣、五味子。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生脉散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两方合用共奏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心悸不安者,加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自汗盗汗加黄芪、浮小麦、麻黄根以益气敛阴止汗;便秘加瓜蒌仁、柏子仁、桑椹以滋阴润肠;口渴加芦根、天花粉以养阴生津。

4、心阳虚衰证

[证候]面色白,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大补元气;肢肿者加猪苓、汉防己以利水消肿;若面色唇舌青紫、右胁瘀块明显者,加当归、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以助血运。

5、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痛如针,心慌胸闷,面唇晦暗,舌紫或见瘀斑,脉涩而结代。

[治法]行气活血,宁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主要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上方有活血行气、养心安神之功。胸闷、胸痛者,可酌加降香、郁金、延胡索以活血理气止痛;睡眠不宁者,加夜交藤、合欢花养心安神。

少数病毒感染如麻疹、脊髓炎病毒等可以通过预防接种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心肌炎的治疗针对两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对原发病毒感染,提出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预防和治疗心肌炎。一些中草药如板蓝根、连翘、大青叶、虎杖等初步实验研究认为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

心肌炎患者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但应用洋地黄类药时须谨慎,从小剂量开始,扩血管药和利尿药也可应用。早搏频繁,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室性心律或窦房结损害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压,则需用电起搏或电复律,多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借起搏器渡过急性期后得到恢复。结合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患者痊愈或好转。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514755843.html,/xjy/2014/0807/190225.html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衰的诊疗进展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衰的诊疗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心肌炎性病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因严重的心肌损伤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 关键字:心肌炎心内膜心肌活检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心肌炎性病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因严重的心肌损伤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如患者有病原学证据,并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考虑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 尽管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为心内膜心肌活检,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风险,病人不大愿意接受。目前临床主要根据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TnT等的升高、心肌酶谱的异常升高、NT-proBNP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增大或伴有左心室整体收缩活动普遍减弱、心电图异常,并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进而方可明确诊断。重症弥漫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肌泵血功能衰竭,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引起心排血量过低,故除一般心力衰竭表现外,易合并心源性休克。主要是因为心肌炎症时,心肌能量的产生、利用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针对两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2.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抗病毒治疗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重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近年来提出用干扰素作为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安全有效的。一些中草药如板蓝根、连翘、大青叶、虎杖等亦被认为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但均存在个体差异,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 2.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如出现心力衰竭多提示炎症范围广泛,病情严重。可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一般抗心衰治疗措施,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由于心肌炎症或坏死等病变,对洋地黄的耐受性差,应用时须谨慎,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毒性反应。 2.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一般认为由于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损害主要由病毒的侵袭力所致,此时应用激素不利于限制病毒复制并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下降,使病毒繁殖加速及病变程度加重。这可能与激素降低单核细胞活力、损害巨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有关;也可能是激素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而使心脏对病毒易感,从而使病变加重。 目前临床大多数学者认为,至少在发病1014日内不主张应用激素,以免引起病灶扩散。然而在下述情况下应当使用激素不必考虑感染时间:①严重的毒血症;②心源性休克;③严重心力衰竭;④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其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上述情况下应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有利于局部炎症和水肿的消失。此时激素虽可能使病程延长,却能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得益率 尽早应用。波兰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免疫抑制剂后2年内初级终点事件(死亡、心脏移植和再次入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次级终点事件(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3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3例,西药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给予卧床休息,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自拟方),15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心功能、心电图。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0%,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4%。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P <0.01)。结论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其总体疗效,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的发生率。 标签: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中药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有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的直接作用,包括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能痊愈,部分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治疗后病情可趋稳定但可能留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或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等,形成慢性心肌炎。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心肌炎后遗症的发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之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体检可有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胸部X光片检查可见心影扩大或正常。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示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增大等。血清肌钙蛋白、心肌肌酸激酶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等。能排除影响心脏的其他疾病,如甲亢、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 1.2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7年4月~2010年10月门诊与住院患者符合上述标准的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15~66岁,平均39岁,病程10~70 d,平均35 d,西药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70岁,平均37岁,病程15~80 d,平均40 d。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 (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1)邪毒犯心证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栀子、牛蒡子、丹皮、竹叶、桔梗、赤芍、丹参、甘草等。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2)湿热侵心证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苦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一、A1型题 1、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晚期,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是★ A、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B、免疫反应 C、变态反应 D、病毒复制 E、病毒侵犯微血管 2、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居首位的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 B、埃柯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流感病毒 E、腮腺炎病毒 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感染史发生在起病前★★ A、1周 B、2周 C、3周 D、1~3周

E、2~3周 4、病毒性心肌炎无并发症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长时间后,再全休三个月★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半年 5、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重点在于★★ A、充分休息,保证丰富的营养 B、坚持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 C、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D、增强机体抵抗力 E、绝对卧床3个月,低盐饮食加强锻炼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有★ A、血清GOT增高 B、脾肿大 C、颜面蝶形红斑 D、病理性Q波 E、抗“O”升高

7、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金黄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D族链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8.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全身无力 B、发热 C、肌肉酸痛 D、食欲不振 E、气促 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 A.采血5ml B.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C.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 D.连续一次性采血,分成3份做血培养 E.用过抗生素者,持续用药2-7日后再采血 10.下列哪种心包疾病为临床最常见★★

A、急性心包炎 B、慢性心包积液 C、粘连性心包炎 D、亚急性渗出性心包炎 E、以上均不是 11.心包炎的特异性征象是★★ A、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B、心尖搏动减弱 C、心前区疼痛 D、呼吸困难 E、心包摩擦音 12.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发绀 B、干咳 C、呼吸困难 D、声嘶 E、吞咽困难 13.大量心包积液时下列哪项最具特征性★★ A、呼吸困难

黄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

病的病机可归结为:气病及血,气血不和,乃致脏腑气血逆乱,乖违,而派生多脏腑病变。笔者按照气血同治的原则,采用益气养心,化瘀通痹治则,自拟三参通脉饮,党参、北沙参、白术、茯苓、甘草,补益心肺之气,柏子仁、酸枣仁、生龙骨养心宁神,丹参化瘀通痹,甘松理气醒脾、健胃。结合辨证,随证化裁。临床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笔者体会在本病治疗的过程中,应着重恢复心气为治本的要害,并注意以脾胃之气是否强健,中焦健运则心肺宗气可及时恢复,心脉痹阻亦能疏通流畅。 参考文献 1 赵统兵,王一丽,王新莉,等.心肌疾病学.黑龙江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113 2 颜乾麟主编.颜德馨医艺荟萃.第2集.启业书局1996∶329(收稿2004210210;修回2004211215) 黄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 才向军 天津市中医医院(300140) 摘 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分别给予黄芪解毒汤(生黄芪、丹参、赤芍、川芎、苦参、玄参、连翘、金银花)及常 规西药治疗,并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 对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 示:本汤剂通过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而达到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 主题词:心肌炎 中医药疗法 心病毒感染 清热解毒剂 治疗应用 补气剂 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增高的趋势,并有不少患者在患后出现后遗心律失常。而目前临床上尚未有公认的有效治疗药物。笔者2000~2003年用黄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系我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均符合1992年2月卫生部制订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中毒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2~38岁,平均20±3.5岁;病程3~12d,平均7.0±1. 8d;其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2例,有腹泻症状10例,无明显诱因8例;心电图(ECG)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 °房室传导阻滞16例,2个以上导联S2T段呈水平型下移≥0. 05mV12例,2个以上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倒置27例,房早11例,室早23例,窦性心动过速22例,窦性心律不齐31例。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3~40岁,平均18±3.7岁;病程3~12d,平均6.8±1.9d;其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0例,有腹泻症状9例,无明显诱因11例;心电图(ECG)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 °房室传导阻滞18例,2个以上导联S2T段呈水平型下移≥0.05mV10例,2个以上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倒置28例,房早12例,室早21例,窦性心动过速20例,窦性心律不齐28例。两组间一般资料分布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黄芪解毒汤:黄芪、丹参各20g,赤芍、玄参各15g,金银花、连翘、川芎、苦参各10g。热毒炽盛加板蓝根、生地各15g;气阴两虚加太子参15g,麦冬10g;气滞血瘀加丹皮、桃仁各10g。每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静脉滴注能量合剂: 10%葡萄糖溶液500m l,辅酶A100U,三磷酸腺苷20m g,肌苷0.4g,维生素3.0g,每日1次。美西律0.1g口服,每日3次。辅酶Q1020m 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卧床休息,合并感染者予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均以4周为1个疗程,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令狐采学 【定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 【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4.生活指导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重点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几率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泄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等。 2.对症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给与氧气吸入,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Ⅲ度房室传导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急措施 1.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泄,甚至室速、室颤。一般不需要治疗,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即可消失。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症状明显是可给β受体阻滞药或镇静剂等对症处理。 2.心力衰竭重症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10%~20%) (1)镇静: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使患者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呼吸困难。对老年人、意识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2)吸氧: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L,可流经25%~70%乙醇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3)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4)利尿: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药,如呋塞米20~40mg 或利尿酸钠25~40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以减少血容量,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就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得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得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与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得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与肺得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与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与室颤,II度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近期内是否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呕吐、腹泻等病毒感染的表现;发病前是否存在劳累、缺氧等。 2、评估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乏力等心脏受累的表现;是否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绀;有无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无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及肝脏大等循环衰竭体征。 3、评估患者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发热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者衣物清洁、舒适,床单整洁、干净,并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 2、病情观察: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应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平稳。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及皮肤粘膜颜色。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处理。 3、用药护理: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宜偏小,并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应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防止水、钠潴留诱发心力衰竭,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表现,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

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微笑服务,耐心询问病史,做到细心、体贴,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及少食刺激性食物。 2、活动:出院后需继续休息半年,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一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向患者及家属强调休息的重要性,避免劳累。 3、自我保健及监测: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饮食卫生,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脉搏的方法,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急性期卧床休息数周至三个月,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病毒性心肌炎以青少年及儿童居多,此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反复向患者宣教积极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理解,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3、患者体温过高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防止降温过快发生虚脱。降温过程中,应注意更换患者的床单、衣服,防止受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一、充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稳定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有心里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婴儿避免剧烈哭闹。 二、饮食护理 给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切忌饱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小婴儿喂奶时防止呛咳。 三、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1.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心率、心律、呼吸、体温和血压变化。有明显心律紊乱者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胸闷、气促、心悸时应休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有心力衰竭时置患儿于半卧位,尽量保持其安静,静脉给药应注意点滴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应偏小,注意观察有无心率过慢,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和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上述症状暂停用药并与医生联系处理,避免洋地黄中毒。 3.心源性休克使用血管活性物质和扩张血管药时,要准确控制滴速,最好能使用输液泵,以避免血压过大的波动。 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酌情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五、健康教育 1、对患儿及家长介绍本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减少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耐心向家长及患儿讲解休息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及饱食对疾病产生的不良 后果,使患儿及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告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识,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带抗心律失常药物出院的患儿,应让患儿和家长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方法及其副作用,嘱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查。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l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在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中,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①分离到病毒。 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 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①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②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 (1)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的患者。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当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4)应当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4.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存在明显阳性发现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

首次病程记录 2012年11月28日10时34分 1、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44岁,病程9天。 (2)临床表现:反复胸闷、气促9天。 (3)既往因"左卵巢瘤"在湘雅附一行手术治疗。 (4)体格检查: T:36、5℃,P:10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神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心音可,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不肿。 (5)辅助检查:(2012、11、28,本院)血常规:PLT 324×109/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8次/分,ST段下移,胸片:叶间胸膜稍增厚,请结合临床,随机血糖:5、4mmol/l。 2、拟诊讨论: 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44岁,病程9天。 (2)因反复胸闷、气促9天入院,查体:T:36、5℃,P:10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神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0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约10次/分,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不肿 (3)辅助检查:(2012、11、28,本院)血常规:PLT 324×109/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8次/分,ST段下移,胸片:叶间胸膜稍增厚,请结合临床,随机血糖:5、4mmol/l。 鉴别诊断: (1)与"肺心病"鉴别: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促、呼吸困难,伴浮肿,体查右心扩大,心电图示肺型P波,心脏超声示右心室扩大,本例不支持。 入院诊断: (1)胸闷、气促查因:病毒性心肌炎? 3、病例分型:C型 4、诊疗计划: (1)完善尿常规、大便常规+OB、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凝血功能、脑钠肽、甲状腺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风湿全套、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腹部B超、胸片等相关检查。 (2)暂给予控制心室率、护心、护胃、补中益气及支持对症治疗。 医师签名:刘杰妮 2012年11月28日13时12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刚随钟利兰副主任医师查瞧患者,中年女性,4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9天入院,查体:T:36、5℃,P:10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神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0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约10次/分,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2012、11、28,本院)血常规:PLT 324×109/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8次/分,ST段下移,胸片:叶间胸膜稍增厚,请结合临床,随机血糖:5、4mmol/l。钟主任查瞧病人后指示:综合患者病史、体查及门诊资料,现患者胸闷、气促原因不明,不排除"病毒性心肌炎"可能,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暂给予抗病毒、控制心室率、护心、护胃、补中益气及支持对症治疗。遵执,继观。 2012年12月01日10时29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今随罗海燕主任医师查瞧患者诉无明显胸闷、气促,无胸痛、心悸、头痛、头晕、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浮肿,精神、食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查体:P:90/次/分,R:20次/分,BP:102/68mmHg,神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

病毒性心肌炎考试题教学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低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不会出现的症状() A.心悸胸闷 B.呼吸困难 C.心源性休克 D. 意识改变 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出院后不需继续休息 C.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月 D.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B.只能将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 C.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D.应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情况 4.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猝死 D.栓塞 5.下列哪项是病毒性心肌炎不必做的辅助检查() A.心脏CT B.病原学检查 C.X线检查 D.心电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B.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严重性C.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D.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7. Fiedler心肌炎病因是什么()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原虫感染 D、CoxsackieB病毒感染 E、立克次体感染 8.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会出现的症状() A.发热B、咽痛 C、咳嗽 D、呼吸困难 9.关于心肌炎的预后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差 B、多数可以治愈 C、可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或死亡 D、可能转为心肌病 E、可出现心功失代偿 10.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 柯萨奇A病毒 B. 柯萨奇B病毒 C. 副流感病毒 D. 流感病毒 E. 埃可病毒 中高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A.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 B.心肌间质组织淋巴细胞侵润 C.病变分布为局灶性和散在性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查房

2016年12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查房时间:2016-12-13 查房地点:儿科办公室 查房内容:病毒性心肌炎 主持人:儿科护士长蒋庆林 参加人员:刘永芬、杨娜、全 院护士长、儿科全体护士 一、查房目的: 1、通过护理查房,掌握病毒 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2、重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二、查房内容:——赵芳 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胡雨晗床号:28床性别:女年龄:8岁3月职业: / 婚姻情况: / 病历号:165016 家族史:否认即往史/ 2、病情介绍 主诉::间断性咳嗽2周,加重伴心悸4天。 生命体征:T37.0℃,P100次/分R24次/分BP100/60mmhg (3)现病史: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咳嗽,无发热,咳痰,无胸闷,气喘,未予治疗,四天前咳嗽加重,次数频繁,伴间断心悸,每次症状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好转,今为诊治来我院就诊,查肌钙蛋白:0.373ng/ml,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收入我科。

(4)辅助检查结果(阳性):血常规:wbc:12.6×10^9/L,肌钙蛋白:0.373ng/ml,心电图:S-T段偏移。 3、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处心肌炎外,部分病例可伴有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近年统计,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在上升,但重症患儿仍然占少数。 4、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多病毒引起心肌炎。主要是肠道和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最常见,约占半数以上,其次为埃可病毒。其他病毒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可引起心肌炎。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也可引起心肌的损害。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其病毒早期经血循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有关,另外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也与发病有关。 5、临床表现:1、呼吸道感染:咳嗽;2、心悸,乏力。 6、相关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胸片 7、治疗原则:1减轻心脏负担,强调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 8、护理计划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

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修订后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培训资料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 南(最新)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修订后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 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方法研究》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主管校长直接指导下,在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前期工作的简要回顾 1、成立课题组(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主持人及 骨干成员人选。 2、依照《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方向参考指南》,研究确立课题题目,学生年段,学科、申报书和实施方案。 3、组织课题成员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并领会课题实施方案的内容及要求。 4、适时,积极地组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培训会。 5、依照制定的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进程表。 6、收集资料,系统整理并研究国内外与本课题相近课题开展情况, 撰写《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方法研究》背景资料综述。 7、制定学生问卷调查表及前测试题准备工作。 8、组织力量,集中备课。备课分两个层次:日常的课时备课和有针 对性的课题课时备课;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上

课老师听3(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 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上课老师写课后反思,课题组整理资料归档。 9、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编制并打印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 10、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与日常教学结合情况,展开讨论,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课题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课题组时时思考着“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方法研究”这一核心,如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备课与教学环节当中。 1、组织力量,集中备课。 备课分三个层次:课时备课,备学生和课题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即基本的业务备课,主要从教师角度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 备学生,即从学生的现有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参与心理出发,明其所需,所困,所惑,“测量”出其对学习的“承重”能力,真实客观了解现状,为课题课时备课做准备。 课题课时备课确立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万珊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同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很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较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约占30%至50%。此外,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肝炎病毒,HIV等也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作用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这些变化均可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典型病变是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等。 【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以猝死。 1.病毒感染症状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至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 热,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泻等消化道症状。 2.心脏受累症状病人常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表现。 严重者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猝死。 3.主要体征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心尖部第 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困难,一般急性期定为3个月,3个月至一年为恢复期,一年以上为慢性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心 肌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增高。 2.病原学检查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外周血肠道病毒 核酸阳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病原学诊 断。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 【定义及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因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B组、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其他如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治疗】 1.休息和饮食。 2.抗病毒治疗。 3.营养心肌。 4.糖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 【健康教育】 一、入院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专业护士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因陌生带来的紧张不安心理,促进护患关系配合。 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者,限制钠盐摄人;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2、作息指导: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 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 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 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心理指导:多陪伴病人,关心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4、用药指导: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1) 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给予供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特点和副作用。(2) 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安慰,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3) 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力衰竭(4)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5) 对心源性休克应积极做好输液准备,及时有效的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5、行为指导:平素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6、病情观察指导: 1. 有无病毒感染史及引起或加重不适的因素,如劳累、紧张等 2. 目前的活动耐力。 3. 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 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便对 病情的发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动、颤动,需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紧急措施。 4. 有无组织灌注不良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